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4篇文章
< 1 2 1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优化
1
作者 何际婵 董志超 +1 位作者 陈振夏 谢小丽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研究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法,以出粉率、含水量及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发酵浓缩液相对密度、进风口温度、进料量、空气流量等对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条件的... 目的研究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法,以出粉率、含水量及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发酵浓缩液相对密度、进风口温度、进料量、空气流量等对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条件的影响。结果桑叶发酵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的优化组合条件为:发酵浓缩液的相对密度1.0,进风口温度190℃,进料量20 ml/min,空气流量600 L/h。结论所得产品颗粒均匀细腻,流动性较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出粉率,提高了DNJ含量,为更好地利用桑叶资源提供了新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发酵浓缩液 喷雾干燥 优化
下载PDF
复合助剂对低温喷雾干燥蓝靛果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2
作者 郑先哲 鲁天麟 +5 位作者 陈启明 张雨涵 沈柳杨 付科森 朱海辉 柏才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6,共14页
为保证低温喷雾干燥后蓝靛果粉品质,采用黄金分割法研究复合助剂(麦芽糊精、β-环糊精和乳清蛋白)对喷雾干燥蓝靛果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低温进风温度(50~90℃)对蓝靛果粉花青素保留率、集粉率和含水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麦芽糊... 为保证低温喷雾干燥后蓝靛果粉品质,采用黄金分割法研究复合助剂(麦芽糊精、β-环糊精和乳清蛋白)对喷雾干燥蓝靛果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低温进风温度(50~90℃)对蓝靛果粉花青素保留率、集粉率和含水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麦芽糊精、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85.4%、14.6%时,集粉率高达37.96%;随进料溶液中麦芽糊精质量比例增加,蓝靛果粉玻璃化转变温度、水溶性指数、堆积密度、亮度L^(*)值、红度a^(*)值和色差值ΔE呈增加趋势,含水率、花青素含量和黄度b^(*)值呈下降趋势;在麦芽糊精、β-环糊精和乳清蛋白质量比例为72.9%、12.5%、14.6%时,集粉率达到最高(40.11%);随料液中乳清蛋白质量比例增加,蓝靛果粉含水率、花青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水溶性指数、亮度L^(*)值、红度a^(*)值、黄度b^(*)值和色差值ΔE等指标呈下降趋势;复合助剂显著提高蓝靛果粉集粉率(P<0.05),对其中的花青素起到较强保护作用,其含水率、水溶性指数、堆积密度等理化指标均接近于最优水平。低温喷雾干燥研究发现,随进风温度上升,集粉率和含水率呈负相关,在进风温度90℃时,集粉率最高的配方中可实现较高花青素保留率(89.94%)。低频核磁共振波谱以及质子密度图像信息分析表明,加入的助剂与蓝靛果果汁中水分通过氢键、静电结合力和疏水作用等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稳定性高水合物、增强液滴聚结抵抗力,提高料液玻璃态转换温度,从而实现高集粉率和高花青素保留率的蓝靛果果粉低温喷雾干燥;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复合助剂可在蓝靛果果粉中形成分子间氢键,并对花青素等活性物质进行固定包埋保护。研究结果可为蓝靛果粉喷雾干燥加工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理化特性 低温喷雾干燥 复合助剂 蓝靛果 黄金分割法 花青素 核磁共振
下载PDF
纳米喷雾干燥法制备食品生物活性成分微胶囊研究进展
3
作者 冉欢 夏晓霞 +4 位作者 赵吉春 雷小娟 李富华 曾凯芳 明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8-325,共8页
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的功能性食品和膳食补充剂可以预防和缓解许多慢性疾病。然而大部分生物活性成分稳定性差,在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易受光、热和氧气作用分解失活,容易与食品中的其他成分反应,在进入人体胃肠道后易降解,呈现出较低的生... 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的功能性食品和膳食补充剂可以预防和缓解许多慢性疾病。然而大部分生物活性成分稳定性差,在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易受光、热和氧气作用分解失活,容易与食品中的其他成分反应,在进入人体胃肠道后易降解,呈现出较低的生物利用度。制备微胶囊被认为是提高生物活性物质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良好策略。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其中纳米喷雾干燥法因其制备的纳米微胶囊颗粒粒径小、稳定性好、更容易渗透到靶细胞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因此,该文介绍了纳米喷雾干燥的基本原理和纳米喷雾干燥与传统喷雾干燥的区别以及制备的各类生物活性成分纳米微胶囊的应用效果,最后总结了纳米微胶囊的优点并提出了纳米喷雾干燥的局限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喷雾干燥 包埋 纳米微胶囊 生物活性成分
下载PDF
凉粉草浸膏喷雾干燥工艺优化
4
作者 谢平 温仁华 +3 位作者 魏海峰 沈金海 郝春莉 陈良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561,共6页
目的优化凉粉草浸膏喷雾干燥工艺。方法以进风温度、空气体积流量、泵数为影响因素,咖啡酸、紫云英苷、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总黄酮含量,出粉率,含水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BP神经网络优化喷雾干燥工艺... 目的优化凉粉草浸膏喷雾干燥工艺。方法以进风温度、空气体积流量、泵数为影响因素,咖啡酸、紫云英苷、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总黄酮含量,出粉率,含水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BP神经网络优化喷雾干燥工艺。结果Box-Behnken响应面法所得最佳条件为药液相对密度1.06,进风温度165℃,空气体积流量45 m^(3)/h,泵数12%,综合评分为0.9150;BP神经网络所得最佳条件为进风温度171℃,空气体积流量45 m^(3)/h,泵数12%,综合评分为0.9159。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喷雾干燥凉粉草浸膏提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粉草浸膏 喷雾干燥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参梅养胃颗粒清膏粉的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5
作者 黄玉瑶 张洪坤 +5 位作者 路丽 郝建新 仲勇成 王利胜 董翼虎 高贯彪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48-52,共5页
目的:优化参梅养胃颗粒清膏粉的喷雾干燥工艺。方法: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设计进风温度、喷雾流量、浸膏密度3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建立模型并分析最优的工艺参数。结果:所得的回归模型拟合度高,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 目的:优化参梅养胃颗粒清膏粉的喷雾干燥工艺。方法: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设计进风温度、喷雾流量、浸膏密度3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建立模型并分析最优的工艺参数。结果:所得的回归模型拟合度高,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95℃,喷雾流量4 Hz,浸膏密度1.09 g/mL。结论:所得参梅养胃颗粒清膏粉喷雾干燥工艺稳定可靠,为开发参梅养胃颗粒无糖制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梅养胃颗粒 清膏粉 喷雾干燥 响应面优化
原文传递
分子筛催化剂喷雾干燥塔的计算
6
作者 龚占魁 赵丽娟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67-169,共3页
喷雾干燥技术作为一种主要的现代干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制品、农产品加工、化工及医药等领域。在分子筛催化剂的生产过程中,喷雾干燥也是关键工序之一,喷雾干燥塔的规格尺寸直接影响着分子筛催化剂产品的质量,本文介绍了喷... 喷雾干燥技术作为一种主要的现代干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制品、农产品加工、化工及医药等领域。在分子筛催化剂的生产过程中,喷雾干燥也是关键工序之一,喷雾干燥塔的规格尺寸直接影响着分子筛催化剂产品的质量,本文介绍了喷雾干燥塔尺寸的一种计算方法,该方法为分子筛催化剂喷雾干燥塔的设计、制作提供了参考,对于生产高质量分子筛催化剂具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 分子筛催化剂 设计计算
下载PDF
正交试验结合多指标权重分析法优选金银花喷雾干燥工艺
7
作者 赵伟志 郑晓英 +5 位作者 游庭活 黄凯伟 尚华 高林 张辉 陈周全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3-28,共6页
目的:优选金银花配方颗粒喷雾干燥工艺。方法:以流膏密度、进风温度、出风温度3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方案,通过对干燥收率、指标成分转移率、特征图谱相似度、水分、溶化性多指标权重综合分析评分,选择最优工艺。结果:根据综合评分结果,... 目的:优选金银花配方颗粒喷雾干燥工艺。方法:以流膏密度、进风温度、出风温度3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方案,通过对干燥收率、指标成分转移率、特征图谱相似度、水分、溶化性多指标权重综合分析评分,选择最优工艺。结果:根据综合评分结果,最终优选工艺参数:流膏密度1.06 g/mL(60℃),喷雾干燥进口温度200℃±5℃,出口温度105℃±5℃。结论:本研究可为金银花配方颗粒的喷雾干燥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配方颗粒 喷雾干燥工艺 绿原酸 木犀草苷
下载PDF
添加儿茶素对喷雾干燥后的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功能性和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石长波 孙昕萌 +2 位作者 赵钜阳 袁惠萍 梁昌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31,共10页
商用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经高温喷雾干燥处理后,蛋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性聚集,使溶解性等功能性质降低。本研究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儿茶素(Catechin,C),探究儿茶素-大豆蛋白相互作用对喷雾干燥大豆分离蛋白结构... 商用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经高温喷雾干燥处理后,蛋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性聚集,使溶解性等功能性质降低。本研究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儿茶素(Catechin,C),探究儿茶素-大豆蛋白相互作用对喷雾干燥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儿茶素添加量的增加,儿茶素的荷载率和装载含量逐渐增加,SPI与儿茶素结合后其表面疏水性和巯基含量逐渐下降;添加儿茶素可有效改善喷雾干燥SPI导致的功能下降问题,在儿茶素添加量为1%时,与对照组SPI相比,溶解性提高了36.4%,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分别提高了13.7%和14.3%;在儿茶素添加量为0.25%时,凝胶硬度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43.6%,进一步研究发现凝胶网络结构主要依赖于二硫键,其次是氢键、离子键,且此时凝胶流变特性中的储能模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发现,添加儿茶素后凝胶的微观结构向规则均匀致密转化,当儿茶素添加量为0.25%时,复合物凝胶的聚集程度较小,但儿茶素的加入降低了喷雾干燥SPI的消化率。综上所述,在喷雾干燥过程中儿茶素能够与SPI中的基团结合,导致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降低,进而干预了蛋白质分子间的热聚集,从而改善SPI的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加工 喷雾干燥 儿茶素 大豆蛋白 结构 功能特性
下载PDF
蓝靛果果粉喷雾干燥工艺优化及其品质
9
作者 刘晓明 刘盛 +1 位作者 姜贵全 张卓睿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40-146,共7页
为优化喷雾干燥制备蓝靛果果粉的工艺参数,以蓝靛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确定蓝靛果果粉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比分析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所得果粉营养成分及物理特性的差异,评价喷雾干燥对蓝靛果果粉品质的影响... 为优化喷雾干燥制备蓝靛果果粉的工艺参数,以蓝靛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确定蓝靛果果粉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比分析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所得果粉营养成分及物理特性的差异,评价喷雾干燥对蓝靛果果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g/mL)、麦芽糊精添加量15%、进风温度155℃、进样速度8.4 mL/min、进风量26 m~3/h,在该条件下,蓝靛果果粉的得率为(32.19±0.13)%。喷雾干燥所得果粉花色苷含量为(4.18±0.31)mg/g,V_(C)含量为(0.42±0.05)mg/g,总酚含量为(45.32±0.49)mg/g,比真空冷冻干燥分别减少了28.55%,33.33%和24.98%,但喷雾干燥所得果粉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水分含量少,粒度小,溶解性和流动性均优于真空冷冻干燥,适宜在蓝靛果果粉加工产业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靛果 果粉 喷雾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 品质
下载PDF
喷雾干燥技术在三氧化钼标准样品研制中的应用
10
作者 谢明明 崔玉青 《中国钼业》 2023年第3期49-52,共4页
介绍了喷雾干燥技术在三氧化钼标准样品研制过程中的应用,并对该方法制备的三氧化钼标准样品中15种掺杂元素的均匀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使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的掺杂15种元素的三氧化钼标准样品均匀性符合要求。
关键词 喷雾干燥 三氧化钼 标准样品 均匀性
下载PDF
效应面法优化萱草解郁颗粒喷雾干燥工艺
11
作者 张中华 黄清杰 闫志攀 《甘肃医药》 2023年第11期1018-1023,共6页
目的:优化萱草解郁颗粒提取液喷雾干燥工艺参数。方法:以喷雾干燥颗粒得率为考察指标,以进风温度、空气输入量、浸膏相对密度和蠕动泵流速为喷雾干燥工艺参数,按星点设计,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优选最佳条件。结果:各项指标的二... 目的:优化萱草解郁颗粒提取液喷雾干燥工艺参数。方法:以喷雾干燥颗粒得率为考察指标,以进风温度、空气输入量、浸膏相对密度和蠕动泵流速为喷雾干燥工艺参数,按星点设计,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优选最佳条件。结果:各项指标的二项式拟合度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喷雾干燥最佳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25℃,空气输入量5.2 m^(3)/h,浸膏相对密度1.08,蠕动泵流速10 mL/min;其中药液相对密度和空气量对颗粒得率影响显著。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优选得到最佳喷雾干燥工艺,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萱草解郁颗粒 喷雾干燥 效应面优化
下载PDF
柿子多糖喷雾干燥制粉工艺研究
12
作者 王辉 句荣辉 +1 位作者 王丽 李晓红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6期57-60,66,共5页
以柿子多糖酶解液为原料,采用正交设计对柿子多糖喷雾干燥进行工艺条件的优化,分别考查最佳进风温度、进风风量、进料流量、助干剂添加量对柿子多糖喷雾干燥制粉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得粉率和溶解时间为评价指标,确定了喷... 以柿子多糖酶解液为原料,采用正交设计对柿子多糖喷雾干燥进行工艺条件的优化,分别考查最佳进风温度、进风风量、进料流量、助干剂添加量对柿子多糖喷雾干燥制粉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得粉率和溶解时间为评价指标,确定了喷雾干燥助干剂效果最佳的为麦芽糊精,最佳工艺为进风温度150℃,进风风量95%,进料流量17 mL/min,助干剂添加量40%,在此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柿子多糖得粉率为33.64%,溶解时间为14.4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 多糖 喷雾干燥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烫漂及喷雾干燥对甜玉米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庄志雄 张雁 +4 位作者 邓媛元 唐小俊 刘光 李萍 李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74-282,共9页
通过分析新鲜甜玉米经烫漂、喷雾干燥后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变化,探讨烫漂及喷雾干燥处理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为评价和提升甜玉米挥发性风味提供参考。以新鲜、烫漂及喷雾干燥3个甜玉米样品为实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 通过分析新鲜甜玉米经烫漂、喷雾干燥后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变化,探讨烫漂及喷雾干燥处理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为评价和提升甜玉米挥发性风味提供参考。以新鲜、烫漂及喷雾干燥3个甜玉米样品为实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NIST14质谱数据库比对、保留指数分析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以内标法测定其含量,通过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ry,GC-O)法明确各组甜玉米样品气味活性化合物构成谱,评价其整体风味轮廓。结果表明:新鲜、烫漂及喷雾干燥3个样品共检测到5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烫漂及喷雾干燥对甜玉米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影响显著,新鲜甜玉米经烫漂处理,酮类、芳香类化合物、萜烯类和醛类含量下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总含量下降了36.60%;烫漂甜玉米浆喷雾干燥后,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总含量较新鲜及烫漂甜玉米分别增加至19.21倍和30.30倍,其中,醛类、酮类、醇类和杂环类化合物含量增加,新检出二甲基硫醚、2-乙酰基-1-吡咯啉等物质。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壬烯醛(E)、3-乙基-2-甲基-1,3-己二烯、辛醛、D-柠檬烯化合物含量降低与烫漂密切相关;二甲基硫醚、2-乙酰基-1-吡咯啉、2-甲基丙醛、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2-甲基-(E)-2-丁烯醛化合物含量升高与喷雾干燥密切相关。经GC-O检出33种气味活性化合物,其中气味强度值不小于3的有10种。风味轮廓分析表明,新鲜甜玉米中果香气味强度最高,其次为花香、坚果与青香气味;烫漂处理后,整体香味强度降低,尤其是青草强度显著降低;喷雾干燥后,整体香味强度显著提高,其中坚果、青香气味强度明显增强,并新出现较强的烧烤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烫漂 喷雾干燥 气相色谱-质谱 气相色谱-嗅闻
下载PDF
多重油脂微胶囊乳液喷雾干燥粉工艺及其理化性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文洁 吴蕊 +1 位作者 周绪霞 丁玉庭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9-166,共8页
为提高膳食中脂肪酸组成多样性,本研究以多重脂肪酸组成的复合油脂(玉米油、黄油、椰子油、藻油)为芯材,麦芽糊精、乳清蛋白浓缩物、酪蛋白酸钠为主要壁材,通过微射流耦合食品乳化剂制得O/W型均匀乳液,经喷雾干燥制得粉末微胶囊,利用单... 为提高膳食中脂肪酸组成多样性,本研究以多重脂肪酸组成的复合油脂(玉米油、黄油、椰子油、藻油)为芯材,麦芽糊精、乳清蛋白浓缩物、酪蛋白酸钠为主要壁材,通过微射流耦合食品乳化剂制得O/W型均匀乳液,经喷雾干燥制得粉末微胶囊,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分析包埋率影响因素,优化了最佳制备工艺:进风温度170℃、均质压力31 MPa、乳化剂质量分数0.3%,该产品的油脂包埋率高达85.75%。红外光谱(FTIR)分析证实油脂通过微胶囊得到了较好包埋,扫描电镜(SEM)图像显示产品表面虽略有凹陷但是结构致密完整。实验发现产品粉末的复原乳液液滴平均粒径为241.8 nm,zeta电位为-33.1 mV,显示该产品具有良好的复溶性与稳定性;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发现油脂完整包埋且可均匀悬浮,显示微胶囊复原乳中油脂的保护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乳液 响应面优化 多重油脂 喷雾干燥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和中颗粒浸膏粉喷雾干燥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逸佳 付西 +1 位作者 由凤鸣 黄勤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优化和中颗粒浸膏粉喷雾干燥工艺。方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以蠕动泵速度、风力、药液相对密度、辅料(玉米淀粉)用量、进风温度为影响因素,得粉率、含水量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中心复... 目的优化和中颗粒浸膏粉喷雾干燥工艺。方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以蠕动泵速度、风力、药液相对密度、辅料(玉米淀粉)用量、进风温度为影响因素,得粉率、含水量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中心复合设计优化喷雾干燥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蠕动泵速度14 r/min,风力92,药液相对密度1.05(60℃),辅料用量35%,进风温度190℃,得粉率、含水量分别为83.18%、7.10%,OD值为0.96。结论该方法切实可行,可为和中颗粒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中颗粒 浸膏粉 喷雾干燥工艺 质量源于设计(QbD) PLACKETT-BURMAN设计 中心复合设计
下载PDF
阿胶速溶粉喷雾干燥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梦豪 王丽 +3 位作者 秦磊 林荣芳 孙曙光 赵祥忠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4-101,共8页
以阿胶(不含豆油)为主料,菊粉、赤藓糖醇、抗性糊精、浓缩枣汁为辅料,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喷雾干燥法制备阿胶速溶粉,并与市售阿胶粉进行感官与溶解度比较,通过扫描电镜对微观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佳喷雾干燥条件... 以阿胶(不含豆油)为主料,菊粉、赤藓糖醇、抗性糊精、浓缩枣汁为辅料,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喷雾干燥法制备阿胶速溶粉,并与市售阿胶粉进行感官与溶解度比较,通过扫描电镜对微观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佳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流量37.11 m3/h、入口温度149℃、进料流量45.34 mL/min、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21%,在此条件下,出粉率为92.31%。与市售阿胶粉相比,最佳条件制备所得阿胶速溶粉颗粒外表相对光滑,内部呈中空结构;阿胶速溶粉平均溶解时间为32.7 s,远小于市售阿胶粉溶解时间(61.27 s)。经专业感官评判,最佳条件下制得的阿胶速溶粉外观呈浅红色,颗粒细腻,冲溶后液体透亮,不起油膜,带有红枣香气,无焦糊、腥苦、刺激等异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胶 速溶粉 喷雾干燥 扫描电镜 感官评价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喷雾干燥法制备乳粉中三聚氰胺质控样品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建华 赵静 +5 位作者 李慧秀 张利仙 白艳梅 卢行安 李翠枝 吕志勇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3期1-5,11,共6页
建立乳粉中三聚氰胺质控样品的制备方法。将三聚氰胺标准溶液与乳粉复原乳通过混匀、均质、巴杀、浓缩、喷雾干燥、混合等步骤,制备得到乳粉基质的三聚氰胺质控样品,对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估,由8家实验室依据GB/T22388—2008《原料乳与乳... 建立乳粉中三聚氰胺质控样品的制备方法。将三聚氰胺标准溶液与乳粉复原乳通过混匀、均质、巴杀、浓缩、喷雾干燥、混合等步骤,制备得到乳粉基质的三聚氰胺质控样品,对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估,由8家实验室依据GB/T22388—200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对质控样品的三聚氰胺含量进行联合定值,评定定值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表明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得到的三聚氰胺质控样品,均匀性良好,稳定性达到24个月,定值结果为(2.22±0.38) mg/kg,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质控样品 均匀性 稳定性 喷雾干燥
下载PDF
喷雾干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8
作者 黄立新 周瑞君 A S Mujumdar 《干燥技术与设备》 CAS 2009年第5期195-198,213,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喷雾干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喷雾冷冻干燥、超临界喷雾干燥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探讨了关于喷雾干燥过程数学模拟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总结、归纳并提出了目前国内外较新的关于喷雾干燥的研究课题和方向。
关键词 喷雾干燥 喷雾冷冻干燥 超临界喷雾干燥 节能型喷雾干燥
下载PDF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孙厚良 《化工时刊》 CAS 2005年第10期16-19,23,共5页
主要介绍了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微胶囊过程中的乳化液配置及相关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化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 喷雾干燥 微胶囊 均质 乳化 微胶囊化过程 喷雾干燥 工艺研究 制备 喷雾干燥技术 工艺参数 乳化液
下载PDF
喷雾干燥甜玉米营养糊粉关键辅料筛选及配方优化
20
作者 庄志雄 张雁 +4 位作者 刘光 李雁 陈华 祝子穰 汤晓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141-155,共15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种类食品辅料对喷雾干燥制备甜玉米营养糊粉冲调性和类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影响,筛选有利于提高其冲调性和类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关键辅料,为生产高品质喷雾干燥甜玉米营养糊粉提供参考。【方法】以水溶性指数(Water Solu...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种类食品辅料对喷雾干燥制备甜玉米营养糊粉冲调性和类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影响,筛选有利于提高其冲调性和类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关键辅料,为生产高品质喷雾干燥甜玉米营养糊粉提供参考。【方法】以水溶性指数(Water Solubility Index,WSI)、分散时间、结块率以及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总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可提高甜玉米营养糊粉冲调性和类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关键辅料,以WSI、类胡萝卜素(以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总量计)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使用响应面法对甜玉米营养糊粉匀浆配方的制备进行优化,并经过实际应用对最佳配方进行验证。【结果】麦芽糊精、蔗糖、低聚果糖等辅料可显著提高甜玉米营养糊粉冲调性和类胡萝卜素稳定性,确定为关键辅料;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喷雾干燥制备甜玉米营养糊粉最优匀浆配方为:甜玉米干基为基准计算,麦芽糊精25%、低聚果糖1%、蔗糖12%,经实际应用验证,此配方制得的喷雾干燥甜玉米糊粉WSI为70.67(±1.24)%、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总含量为152.12(±1.30)μg/g(干重),分别比未添加辅料的甜玉米全粉提高34.84%和11.37%。【结论】与蛋白质、脂类辅料相比,麦芽糊精、蔗糖、低聚果糖等糖类辅料可显著提高甜玉米营养糊粉冲调性和类胡萝卜素稳定性,可用作喷雾干燥制备甜玉米营养糊粉的关键辅料。该研究为生产高品质喷雾干燥甜玉米营养糊粉提供一种可行的配方方案,能有效改善甜玉米营养糊粉的冲调性并提高类胡萝卜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营养糊粉 喷雾干燥 冲调性 类胡萝卜素 配方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