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4篇文章
< 1 2 2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出气一氧化氮、肺泡一氧化氮和嗜酸性粒细胞对3~6岁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1
作者 李阳 张宇翔 张蓉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泡一氧化氮(CaNO)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在甘肃省兰州市3~6岁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哮喘或过敏性鼻炎或下呼吸道感染的360例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斯皮尔曼秩相关系...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泡一氧化氮(CaNO)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在甘肃省兰州市3~6岁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哮喘或过敏性鼻炎或下呼吸道感染的360例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评估FeNO、CaNO、EOS的相关性,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评估FeNO、CaNO和EOS对3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哮喘患儿的FeNO、CaNO中位数高于其他疾病患儿,过敏性鼻炎患儿的EOS中位数最低,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FeNO、CaNO中位数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eNO与CaNO呈正相关(r=0.59,P<0.05),FeNO与EOS呈负相关(r=-0.61,P<0.05),CaNO与EOS呈负相关(r=-0.63,P<0.05)。随机森林模型显示,FeNO在疾病分类中的重要性最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种疾病中,FeNO、CaNO、EOS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效能均最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1、1.00)。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诊断哮喘的曲线下面积为0.96,灵敏度为0.902,特异度为0.881。结论FeNO、CaNO和EOS在鉴别诊断兰州地区3~6岁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下呼吸道感染方面展现出较好的潜力,且基于三者构建的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可有效提升对哮喘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一氧化氮 肺泡一氧化氮 嗜酸性粒细胞 儿童 哮喘 过敏性鼻炎 下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烟曲霉sIgE、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联合检测对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胡恒贵 张静文 徐晓梦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烟曲霉特异性IgE(sIgE)、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联合检测对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就诊且经临床诊断为ABPA患者26例作为ABPA组,支气管炎患者22例作为支气... 目的探讨血清烟曲霉特异性IgE(sIgE)、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联合检测对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就诊且经临床诊断为ABPA患者26例作为ABPA组,支气管炎患者22例作为支气管炎组,另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采用荧光酶联技术测定3组受试者血清中烟曲霉sIgE和总IgE含量,仪器法测定外周血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并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烟曲霉sIgE、总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对ABPA诊断的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肺曲霉菌病患者血清烟曲霉sIgE、嗜酸性粒细胞与总IgE的相关性。结果ABPA组患者血清烟曲霉sIgE、嗜酸性粒细胞与总IgE水平分别为2.96(0.21,8.34)kU A/L、0.10(0.05,0.15)×10^(9)/L、206.00(31.55,377.00)kU/L;支气管组分别为0.015(0.01,0.08)kU A/L、0.075(0.01,0.20)×10^(9)/L、25.60(16.17,106.25)kU/L,健康人对照组分别为0.013(0.01,0.06)kU A/L、0.064(0.01,0.17)×10^(9)/L、15.30(11.21,26.16)kU/L。ABPA组患者血清烟曲霉sIgE和总IgE水平显著高于支气管炎组(Z分别为-2.416、-3.237,P均<0.05)和健康人对照组(Z分别为-2.642、-3.832,P均<0.05),支气管炎组患者血清总IgE水平高于健康人对照组(Z=-1.981,P均<0.05);3组受试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PA组患者血清总IgE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676,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烟曲霉sIgE、嗜酸性粒细胞与总IgE诊断ABP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 ROC)分别为0.813、0.523、0.829,总IgE的AUC^(ROC)最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和81.4%,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将AUC ROC提高至0.840;血清烟曲霉sIgE、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联合检测诊断ABPA的AUC^(ROC)、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ABPA患者血清烟曲霉sIgE与总IgE水平升高,三项指标联合诊断ABPA的效能较高,可作为评估ABPA感染和诊疗的血液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烟曲霉sIgE 总IGE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非嗜酸性粒细胞哮喘诊治进展
3
作者 张心悦 邵子建 +4 位作者 练康 吴德美 袁斌 吴芳 唐兰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非嗜酸性粒细胞哮喘(non-eosinophilic asthma,NE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表型,其气道炎症的特征是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缺乏嗜酸性粒细胞。NEA发病与环境及宿主因素均有关,例如职业暴露、环境... 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非嗜酸性粒细胞哮喘(non-eosinophilic asthma,NE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表型,其气道炎症的特征是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缺乏嗜酸性粒细胞。NEA发病与环境及宿主因素均有关,例如职业暴露、环境污染、吸烟、感染和肥胖,上述风险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可以激活特定的细胞和分子途径,导致NEA发生。NEA的临床特征是对标准哮喘治疗的反应不佳,尤其是对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导致疾病更严重和难以控制的哮喘。虽然NEA不是最普遍的哮喘表型,但重度哮喘患者中NEA比例高,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就近年来NEA的流行病学现状、致病因素、发病机制和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
4
作者 郑蕾 王杰 +6 位作者 王晓琼 李若淇 王亦佳 叶余丰 刘学军 倪丽艳 郑博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07-311,317,共6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联合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 NP)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因诊断ECRSwNP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分别纳入实验组(... 目的:探讨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联合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 NP)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因诊断ECRSwNP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分别纳入实验组(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联合鼻内镜术)和对照组(单纯性鼻内镜术),其中实验组32例,对照组30例。通过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项表(SNOT-22)评分、主观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内镜评分(Lund-Kennedy评分法)和鼻窦CT评分(Lund-Mackay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病情严重程度,并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SNOT-22评分、VAS评分、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1年两组患者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联合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ECRSwNP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症状及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 嗜酸性粒细胞 鼻窦炎伴鼻息肉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嗜酸性粒细胞对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COPD相关再入院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刘雪 韩明锋 +1 位作者 谢猛 张梦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ECOPD...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ECOPD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将出院后1年内有≥1次再入院记录的患者纳入再入院组(n=35),其他患者纳入非再入院组(n=65)。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治疗方法和死亡情况)。根据NLR、EOS的预测AECOPD再入院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截断值将患者分组,分别为高NLR组(n=43)和低NLR组(n=57)、低EOS组(n=51)和高EOS组(n=49)。比较各组的住院时间、1年内COPD相关再入院情况和死亡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LR、EOS预测AECOPD再入院的风险。结果再入院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6.68±6.44)d,明显长于非再入院组[(14.02±6.26)d],全身糖皮质激素使用患者比率为28.57%,明显少于非再入院组(53.85%),NLR为8.57±3.16,显著低于非再入院组(13.97±3.79),EOS为(0.25±0.07)×10^(9)/L,显著高于非再入院组[(0.12±0.06)×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NLR组1年内COPD相关再入院次数和人数占比分别为(1.32±0.34)次、46.51%,均高于高NLR组[(0.83±0.31)次、2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EOS组1年内COPD相关再入院次数和人数占比分别为(1.35±0.40)次、44.90%,均高于低EOS组[(0.81±0.37)次、25.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NLR(<4.85)与高EOS(≥0.1×10^(9)/L)与1年内COPD相关的再入院风险相关[OR=4.394(95%CI:1.152~8.203);OR=4.699(95%CI:1.152~8.583)]。结论入院时的NLR和EOS可能与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COPD相关再入院有关,可作为预测出院后再住院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阻塞性肺病 急性加重期 再入院
下载PDF
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0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白细胞介素33表达
6
作者 赵亚娟 玄丽佳 +2 位作者 谢希然 王向东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息肉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33的表达水平,及外源性IL-10刺激对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eosinophilic CRSwNP,ECRSwNP)中IL-3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手术获取ECRSwNP 12例、非嗜酸性粒细胞型C...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息肉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33的表达水平,及外源性IL-10刺激对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eosinophilic CRSwNP,ECRSwNP)中IL-3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手术获取ECRSwNP 12例、非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non-eosinophilic CRSwNP,nECRSwNP)8例及12例正常鼻黏膜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组织中IL-10及IL-33表达水平。另收集10例ECRSwNP样本,以含或不含100 ng/ml IL-10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同一患者样本24 h后,ELISA及免疫组化检测IL-33表达量。结果IL-10在ECRSwNP组、nECRSwNP组、对照组中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IL-33在ECRSwNP组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3)。在ECRSwNP组中,IL-10与IL-33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470,P=0.0052);在nECRSwNP组及对照组中两者无明显相关性(P>0.05)。相比于空白对照组,IL-10刺激组中IL-33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97)、免疫组化观察到IL-33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183)。结论在ECRSwNP中IL-33的表达量显著增高,IL-10与IL-33负相关。外源性IL-10可以抑制ECRSwNP中IL-3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鼻息肉 细胞 细胞介素10 白介素-33 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下载PDF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对AECOPD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指导意义
7
作者 王展展 陈秋羽 +1 位作者 郑彩芬 李春华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并探讨诱导痰EOS水平与外周血EOS比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连云港临床医学...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并探讨诱导痰EOS水平与外周血EOS比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连云港临床医学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因AECOPD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根据诱导痰EOS比例分为A1组(EOS≥3%)、A2组(EOS<3%);根据外周血EOS比例分为B1组(EOS≥2%)、B2组(EOS<2%)。分析诱导痰与外周血EOS比例有无相关性以及诱导痰EOS比例对AECOPD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指导意义。结果共有71例患者入组。治疗前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治疗7天后△FEV_(1)为(112.50±14.70)mL,A2组△FEV_(1)为(74.70±9.0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住院时长为(11.79±1.03)天,A2组为(22.29±2.4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全身糖皮质激素总量为(452.32±160.00)mg,A2组为(872.02±454.04)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1和B2组的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住院时长为(11.79±1.03)天,B1组为(18.76±3.0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全身糖皮质激素总量为(452.32±160.00)mg,B1组为(641.18±277.31)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痰EOS比例与外周血EOS比例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r=0.4687,P<0.001)。结论在AECOPD患者中,诱导痰EOS与外周血EOS相关性较弱,诱导痰EOS比例对AECOPD患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更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诱导痰 嗜酸性粒细胞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人β-防御素-1对活动性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8
作者 邱国院 冯静 +3 位作者 龚成丽 代诗琼 冷文华 杨文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人β-防御素-1(hBD-1)对活动性肺结核(ATB)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2例ATB患者(ATB组),另选取同期81名体检健康者...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人β-防御素-1(hBD-1)对活动性肺结核(ATB)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2例ATB患者(ATB组),另选取同期81名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及81例潜伏结核感染(LTBI)者(LTBI组),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Eot、hBD-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LTBI与ATB的鉴别诊断价值。ATB组患者均予2HRZE/4HR方案治疗,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两组血清Eot、hBD-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TB患者疗效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Eot、hBD-1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ATB组、LTBI组血清Eot水平高于健康组,hBD-1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B组血清Eot水平高于LTBI组,hBD-1水平低于LTB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ot、hBD-1水平均具有鉴别诊断LTBI与ATB的价值(P<0.05),且两指标联合的鉴别诊断效能更优[AUC(95%CI)=0.834(0.696~0.969),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82.72%。162例ATB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54%(124/162),治疗无效率为23.46%(38/162)。无效组有吸烟史、合并空洞及Eot水平均显著高于有效组(P<0.05),hBD-1水平显著低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合并空洞、较高的Eot水平及较低的hBD-1水平是ATB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ot、hBD-1水平均能有效预测ATB患者的疗效(P<0.05),且两指标联合的预测效能更优[AUC(95%CI)=0.842(0.720~0.940),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8%、82.26%。结论ATB患者血清Eot水平升高、hBD-1水平下降有助于鉴别LTBI与ATB,且较高的Eot水平、较低的hBD-1水平是ATB患者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Eot、hBD-1联合检测对于预测ATB患者疗效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肺结核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人β-防御素-1 诊断 疗效
下载PDF
以眩晕起病的广州管圆线虫嗜酸性粒细胞脑膜炎1例
9
作者 施力铭 许慕群 苏庆杰 《河北医学》 2024年第1期175-176,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9岁,因“头晕伴视物旋转10余天”于2022年11月22日收入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022年11月10日无明显诱因下突感头晕,伴视物旋转及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伴有听力下降,无头痛,无发热等不适,于当地医...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9岁,因“头晕伴视物旋转10余天”于2022年11月22日收入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022年11月10日无明显诱因下突感头晕,伴视物旋转及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伴有听力下降,无头痛,无发热等不适,于当地医院行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给予止晕对症治疗,症状反复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嗜酸性粒细胞脑膜炎 眩晕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西热娜依·艾合麦提 王海旭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808-1812,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COPD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上具有较高的个人、社会和经济影响。但直至目前,还没有血清生物标志物能够可靠地预测治疗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血液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COPD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上具有较高的个人、社会和经济影响。但直至目前,还没有血清生物标志物能够可靠地预测治疗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血液嗜酸性粒细胞(EOS)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位置存在相当大的争议。本文从嗜酸性粒细胞与COPD之间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COP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EO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华支睾吸虫病中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梁盛华 黄荣新 劳小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34-0138,共5页
分析嗜酸性粒细胞(EOS)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6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明确诊断为华支睾吸虫病的130例患者,另选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26名作为对照组。比较... 分析嗜酸性粒细胞(EOS)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6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明确诊断为华支睾吸虫病的130例患者,另选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26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嗜酸性粒细胞(EOS)、血小板计数(PLT)、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GGT)、PLR、LMR、SII及NLR的结果,从中筛选出最优指标构建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华支睾吸虫病组的LYM、LMR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5) ,而MON、EOS、TBA、PLR、SII及NLR水平明显上升(P值均<0.05),WBC、NEU、TBA、G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由EOS和NLR构建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1、0.605及0.745。结论 EOS及NLR水平的升高,对筛查华支睾吸虫病和临床诊疗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病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临床特征及IL-17表达变化的关系
12
作者 庄汉 侍孝红 +3 位作者 徐金 葛唱 于海峰 张其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究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临床特征及IL-17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EOS浸润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 目的探究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临床特征及IL-17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EOS浸润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未发生EOS浸润)和观察组(45例,发生EOS浸润)。患者均行鼻内镜检查,并留取鼻息肉组织待用。检测患者鼻息肉组织及外周静脉血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对患者行鼻内镜及CT检查,采用Lund-Kennedey及Lund-Mackey评分对患者病变程度及病变范围进行评估;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差异,并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EOS浸润的因素进行分析,探究EOS浸润与病灶组织及IL-17表达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病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患者病灶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内镜检查息肉、水肿及鼻漏方面Lund-Kennedey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检查结合LundMackey评分在后组筛窦、鼻道窦口复合体、蝶窦及蝶筛隐窝部位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上颌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前组筛窦及额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息肉组织及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鼻息肉组织IL-17水平、蝶筛隐窝、蝶窦病变、鼻道窦口复合体、后组筛窦与EOS浸润均呈正相关(r=0.859、0.904、0.955、0.680、0.281和0.421,均P=0.000);上颌窦病变与EOS浸润呈负相关(r=-0.700,P=0.000);鼻漏评分与EOS浸润无相关性(r=0.147,P=0.073)。结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生EOS浸润时,其病灶组织及血清IL-17水平异常改变,且血清IL-17水平、鼻息肉组织IL-17水平、鼻窦病变情况与EOS浸润相关,该研究有助于揭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并为治疗提供新思路,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嗜酸性粒细胞 浸润 临床特征 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作为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后复发独立危险因子的探讨
13
作者 冯勤颖 宋晓钰 +1 位作者 周信忠 陈治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ER)对支气管哮喘(BA)患儿治疗后哮喘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B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常规治疗且病情得到控制,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儿...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ER)对支气管哮喘(BA)患儿治疗后哮喘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B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常规治疗且病情得到控制,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儿复发情况,比较复发与未复发患儿治疗前、治疗1周时的EOS/NER、白细胞介素(IL)-4、IL-5;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检验EOS/NER、IL-4、IL-5对BA患儿治疗后哮喘复发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前EOS/NER对BA患儿治疗后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28例BA患儿,治疗后随访6个月复发25例,复发率为19.53%;BA患儿治疗1周的EOS/NER、IL-4、IL-5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复发患儿治疗前、治疗1周的EOS/NER、IL-4、IL-5水平均高于未复发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不同性别、年龄段、治疗方案患儿之间的EOS/NER、IL-4、IL-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OS/NER升高、IL-4水平升高、IL-5水平升高对BA患儿治疗后复发有影响,可能是复发的风险因子(OR>1,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治疗前EOS/NER预测BA患儿治疗后6个月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10(95%CI:0.724~0.896,P<0.001),预测价值中等。结论BA患儿治疗前EOS/NER可能是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子,且对复发风险有中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支气管哮喘 复发 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一例
14
作者 张蓓蓓 刘立根 宋宁静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27-130,共4页
患者,男,53岁。反复双下肢结节红斑1年余,发热1个月余。入院前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4.92×109/L(55.3%),首诊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入院后查EB病毒DNA阳性,下肢皮损病理检查:以血管为中心较致密的单一核细胞浸润,有异型性改变... 患者,男,53岁。反复双下肢结节红斑1年余,发热1个月余。入院前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4.92×109/L(55.3%),首诊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入院后查EB病毒DNA阳性,下肢皮损病理检查:以血管为中心较致密的单一核细胞浸润,有异型性改变,及数量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3(+),Ki67(80%),TIA1(+),Granzyme B(+),Perforin(+),EBER(+)。鼻黏膜及喉肿物活检见异型细胞。诊断: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皮肤结节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下载PDF
动态监测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水平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疗效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张艳华 李微 +1 位作者 张嘉雯 刘静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白三烯E4(LTE4)、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26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根据治疗7 d后疗效分为有效组(217例)和无效组(5...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白三烯E4(LTE4)、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26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根据治疗7 d后疗效分为有效组(217例)和无效组(5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5 d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水平、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RR)、达峰容积比(VPEF/VE)、达峰时间比(TPTEF/TE)]。分析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及疗效相关性,分析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水平联合检测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疗效的预测价值,各指标不同水平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治疗无效的影响。结果治疗3、5 d后,与有效组相比,无效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RR高(P<0.05),VPEF/VE、TPTEF/TE低(P<0.05)。治疗3、5 d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与疗效、VPEF/VE、TPTEF/TE呈负相关(P<0.05);治疗3、5 d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与RR呈正相关(P<0.05);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水平联合预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治疗无效的AUC均大于各单一指标预测(P<0.05)。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高水平患儿治疗无效危险度高于低水平(P<0.05)。结论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LTE4、SP-D水平能反映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肺损伤及病情严重程度,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预测治疗结局的重要辅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息性支气管炎 疗效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 肺表面活性蛋白D
下载PDF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
16
作者 马融 殷国进 潘静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泰州妇产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44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患儿外周血EOS、NLR水...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泰州妇产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44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患儿外周血EOS、NLR水平,根据患儿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分为未感染组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外周血EOS、NLR及联合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价值。结果:144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发现,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106例,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其余38例未感染,作为未感染组。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NLR、EOS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EOS、NLR均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EOS、NLR单一及联合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AUC为0.716、0.703、0.809,联合诊断AUC高于单一诊断。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外周血EOS、NLR水平异常,血EOS、NLR水平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且两者在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具有重要价值,且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价值
下载PDF
3例伴基因重排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髓系/淋巴系肿瘤病例分析
17
作者 石浩 段雅雅 卜欣婷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期66-68,共3页
伴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基因重排或中心粒旁物质1-Janus激酶2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髓系/淋系肿瘤是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中的独立疾病类型,其共同特征是融合基因的形成导致酪氨酸激酶异常表达... 伴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基因重排或中心粒旁物质1-Janus激酶2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髓系/淋系肿瘤是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中的独立疾病类型,其共同特征是融合基因的形成导致酪氨酸激酶异常表达,临床中较为罕见。该文报告3例伴基因重排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髓系/淋巴细胞系肿瘤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排 髓系肿瘤 淋巴系肿瘤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布地奈德辅助治疗对高嗜酸性粒细胞AECOPD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因子及疾病转归的影响
18
作者 刘倩倩 李杨 +1 位作者 崔永亮 张小红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73-775,共3页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辅助治疗对高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因子以及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进...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辅助治疗对高嗜酸性粒细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因子以及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8例高嗜酸性粒细胞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5)。对照组以噻托溴铵干粉胶囊治疗,观察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疾病转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量表(COPD Assessment Test,CAT)]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出院后两组患者的CAT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高嗜酸性粒细胞AECOPD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加速患者恢复,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嗜酸性粒细胞AECOPD 临床疗效 炎性因子 疾病转归
下载PDF
血嗜酸性粒细胞联合高分辨率CT对单纯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19
作者 郑志利 杨猛 +1 位作者 李维炎 罗耀武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目的 分析血嗜酸性粒细胞联合高分辨率CT对单纯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宁波开发区医院收治的70例单纯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组... 目的 分析血嗜酸性粒细胞联合高分辨率CT对单纯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宁波开发区医院收治的70例单纯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组(43例)和良性组(2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高分辨率CT检查,并测定其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以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血嗜酸性粒细胞联合高分辨率CT对单纯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0例患者中43例(61.43%)为恶性病变,27例(38.57%)为良性病变。恶性组患者的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及毛刺征的高分辨率CT征象检出率和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占比均高于良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空泡征、卫星灶及钙化灶等高分辨率CT征象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分辨率CT和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判断肺结节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86.05%和83.72%,特异度分别为92.59%和77.78%,两者联合检查判断肺结节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35%和96.30%,联合检查的准确率优于单一血嗜酸性粒细胞和高分辨率CT诊断(P<0.05)。结论 血嗜酸性粒细胞联合高分辨率CT对单纯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高分辨率CT 肺结节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在早产儿中相关性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预测研究
20
作者 蒋婷 吕林兰 +1 位作者 赵林 唐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65-0068,共4页
分析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增多症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的相关性及临床预测研究。方法 选取广西桂林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7月-2023年10月收治的200例早产儿,其中6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 分析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增多症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的相关性及临床预测研究。方法 选取广西桂林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7月-2023年10月收治的200例早产儿,其中6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为观察对象,依据出生胎龄分33-37周组(n=25)、<33周组(n=36),分析EOS增多症早产儿与BPD的相关性,并展开BPD临床预测研究。结果 胎龄33周-37周较胎龄<33周败血症、≥2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EOS增多症发生率更低,有创呼吸机天数更短(P<0.05);伴随增加胎龄,逐渐减少EOS增多症增多的严重程度,胎龄和逐渐减少EOS增多症间存在反关联(P<0.05);胎龄小、应用呼吸机时间长、败血症、≥2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EOS增多症均与BPD具有独立相关性(P<0.05);生后7-28天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可预测BPD,其中以生后第15-21天时的AUC最大,且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10×109/L为截点时预测发生BPD的敏感度为78.4。结论 伴随增加胎龄,逐渐减少EOS增多症增多的严重程度,且EOS增多症直接关联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临床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