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58种大豆中的4种嘌呤化合物
1
作者 孙玉凤 黄亚涛 +3 位作者 刘佳萌 贯东艳 范蓓 王凤忠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4-313,共10页
嘌呤化合物是大豆中重要的天然毒素,过量摄入会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为揭示嘌呤化合物在不同大豆中的含量水平,本文建立检测大豆中4种嘌呤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我国58种主栽大豆中4种嘌呤化合物——鸟嘌呤、腺嘌呤、黄嘌呤... 嘌呤化合物是大豆中重要的天然毒素,过量摄入会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为揭示嘌呤化合物在不同大豆中的含量水平,本文建立检测大豆中4种嘌呤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我国58种主栽大豆中4种嘌呤化合物——鸟嘌呤、腺嘌呤、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线性范围(0.2~10 mg/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检出限为0.0412~0.1001 mg/L,精密度RSD小于0.6000%,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次黄嘌呤RSD值依次为1.1103%,1.0728%,1.3762%,0.9457%,4种嘌呤化合物加标回收率在92.5902%~-100.1373%之间。试验确定了理想的提取溶剂(等体积三氟乙酸、甲酸溶液)及水解时间(30 min)。不同大豆品种中嘌呤含量为高蛋白品种>常规品种>高油、蛋脂双高品种,无腥大豆品种中嘌呤含量差异较大(2 013.06~2 824.54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嘌呤化合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
下载PDF
2-氯-6-甲氧基-9-烷基嘌呤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1
2
作者 冯西平 杨宗伟 +2 位作者 范跃芳 武鼎铭 陆鸿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91-994,共4页
以2-氨基-6-氯嘌呤为原料,通过烃基化反应、重氮化反应和烷氧基化反应,得到2-氯-6-甲氧基-9-烷基嘌呤化合物,其结构经MS、1HNM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认。探讨了溶剂选择、原料配比、催化剂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N9-烃基化反应的影响,其最优... 以2-氨基-6-氯嘌呤为原料,通过烃基化反应、重氮化反应和烷氧基化反应,得到2-氯-6-甲氧基-9-烷基嘌呤化合物,其结构经MS、1HNM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认。探讨了溶剂选择、原料配比、催化剂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N9-烃基化反应的影响,其最优反应条件为:以DMF为溶剂,碳酸钾为缚酸剂,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n(2-氨基-6-氯嘌呤)∶n(溴代烷)=1∶3,n(溴代烷)∶n(碳酸钾)=1∶1.5,与碳酸钾等物质的量的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反应温度为20℃,烃基化反应收率可达7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化合物 烃基化 重氮化 烷氧基化 医药与日化原料
原文传递
三种抗癌嘌呤类化合物与环糊精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卫艳丽 董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62-866,共5页
采用荧光光度法 ,在考察了时间、酸度以及温度对包合物形成的影响后 ,利用荧光双倒数法分别计算出了巯嘌呤、硫唑嘌呤和 8 氮杂鸟嘌呤与 β 环糊精及羟丙基 β 环糊精的包合常数。实验表明 :时间和酸度对它们的包合有显著影响。β 环糊... 采用荧光光度法 ,在考察了时间、酸度以及温度对包合物形成的影响后 ,利用荧光双倒数法分别计算出了巯嘌呤、硫唑嘌呤和 8 氮杂鸟嘌呤与 β 环糊精及羟丙基 β 环糊精的包合常数。实验表明 :时间和酸度对它们的包合有显著影响。β 环糊精形成稳定包合物的时间约在 3h左右 ,而羟丙基 β 环糊精的包合时间大约在 2h左右。最佳酸度在弱碱性范围 (pH =7 7)左右。它们的最大激发波长都在 2 76~ 2 85nm之间 ,最大发射波长较长 ,在 32 8~ 35 3nm之间。随着环糊精浓度增大 ,包合物的荧光都有增加趋势 ,且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结物的增强更为显著一些。3种黄嘌呤类衍生物与环糊精的包结物的包结比均为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物 化合物 环糊精 荧光光度法 包合常数
下载PDF
嘌呤类化合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行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韩金土 薛灵芬 李玉玲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74-76,共3页
本文报道以含 1 0 mmol/L KH2 PO4-Na2 HPO4( p H8.2 )缓冲溶液的甲醇 -水 ( 1 0 :90 ,V/V)作流动相 ,在 Spherisorb C18柱上 ,同时分离测定了黄嘌呤、鸟嘌呤、腺嘌呤、茶碱和咖啡因五种碱基 ,并用于药物中茶碱和咖啡因的测定 ,标准加... 本文报道以含 1 0 mmol/L KH2 PO4-Na2 HPO4( p H8.2 )缓冲溶液的甲醇 -水 ( 1 0 :90 ,V/V)作流动相 ,在 Spherisorb C18柱上 ,同时分离测定了黄嘌呤、鸟嘌呤、腺嘌呤、茶碱和咖啡因五种碱基 ,并用于药物中茶碱和咖啡因的测定 ,标准加入回收率在 95%~ 1 0 5%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茶碱 咖啡咽 化合物 药物测定
下载PDF
新型类嘌呤脱氧核糖核苷类化合物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体外活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晓河 李玉江 +2 位作者 陶乐 王强 董黎红 《河南科学》 2015年第6期911-914,共4页
探讨新型类嘌呤脱氧核糖核苷类化合物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为了将新型类嘌呤脱氧核糖核苷类化合物作用于以Hep G2.2.15细胞系,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样品对Hep G2.2.15细胞的毒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ELISA... 探讨新型类嘌呤脱氧核糖核苷类化合物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为了将新型类嘌呤脱氧核糖核苷类化合物作用于以Hep G2.2.15细胞系,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样品对Hep G2.2.15细胞的毒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变化.结果显示,新型类嘌呤脱氧核糖核苷类化合物在第9天时,浓度为10μmol/L,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都较高,化合物的毒性也较低.体外细胞培养表明,新型类嘌呤脱氧核糖核苷类化合物在体外有一定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类脱氧核糖核苷类化合物 抗乙型肝炎病毒 HEPG2.2.15
下载PDF
12种嘌呤类化合物的滤纸基质室温燐光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尚晓红 董川 +3 位作者 朱若华 晋卫军 魏雁声 刘长松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065-1070,共6页
较为详细地研究了12种嘌呤类化合物以滤纸为基质的室温燐光(RTP)光谱特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重原子效应和酸度效应对RTP的影响。
关键词 滤纸基质 室温Lin光 化合物 测定
下载PDF
嘌呤类化合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
7
作者 韩金士 石义林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A01期552-554,共3页
关键词 化合物 药物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 分离
下载PDF
5种虾类嘌呤含量的测定及其不同组织嘌呤的分布研究
8
作者 冯绍彪 周寅涛 +3 位作者 王家星 张宾 庞杰 孙继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83-192,共10页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腺嘌呤(adenine,A)、鸟嘌呤(guanine,G)、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和黄嘌呤(xanthine,X)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并研究5种虾类肌肉、虾黄及内脏组织中的嘌呤分布。方法...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腺嘌呤(adenine,A)、鸟嘌呤(guanine,G)、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和黄嘌呤(xanthine,X)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并研究5种虾类肌肉、虾黄及内脏组织中的嘌呤分布。方法虾类中嘌呤化合物由CF3COOH/HCOOH/H2O混合酸处理,于90℃水浴振荡12min后65℃水浴旋转蒸发至干,残余物用KH2PO4-H3PO4流动相复溶并过0.22μm滤膜,最后采用Waters Atlantics T3(250 mm×4.6 mm,5μm)色谱柱,0.01 mol/L KH2PO4-H3PO4溶液(pH 3.70)作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等色谱条件在254 nm波长下检测分析。结果4种嘌呤组分均在0.5~250.0 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接近于1.0000,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在0.042~0.096 mg/L和0.139~0.320 mg/L之间,方法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在0.04%~0.30%之间,A、G、H和X样品水解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依次为1.87%、2.27%、1.42%和2.59%,加标回收率在97.83%~102.21%之间。哈氏仿对虾、中华管鞭虾、日本对虾、口虾蛄、凡纳滨对虾5种虾类肌肉中总嘌呤含量在696.56~1862.16mg/kg之间;中华管鞭虾和口虾蛄的虾黄中总嘌呤含量分别为4720.34 mg/kg和3650.60 mg/kg;虾类内脏中总嘌呤含量在936.67~3531.75 mg/kg之间。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高、回收率好且检出限低,适用于虾类不同组织中4种嘌呤的测定。5种虾类中总嘌呤含量及不同部位的嘌呤含量差异较大,且虾黄和虾内脏均高于同种虾类肌肉中的嘌呤含量。因此,在食用虾类时,建议彻底清除内脏和严格控制虾黄和虾仁的摄入量,以减缓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等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不同组织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快速测定饮料中甲基黄嘌呤类化合物
9
作者 刘勇 《重庆轻工》 1990年第4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饮料 甲基黄 化合物 色谱法
下载PDF
6-巯基嘌呤滤纸基质室温磷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莉华 董川 双少敏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30-833,共4页
本文建立了 6 -巯基嘌呤 (6 - MP)的滤纸基质室温磷光 (PS- RTP)检测法 ,实验条件已经最佳化。研究表明 ,6 - MP的 PS- RTP光谱的最大激发波长 λex与最大发射波长 λem分别为 312 nm和 4 5 5 nm。30多种无机盐类重原子微扰剂对 6 - MP... 本文建立了 6 -巯基嘌呤 (6 - MP)的滤纸基质室温磷光 (PS- RTP)检测法 ,实验条件已经最佳化。研究表明 ,6 - MP的 PS- RTP光谱的最大激发波长 λex与最大发射波长 λem分别为 312 nm和 4 5 5 nm。30多种无机盐类重原子微扰剂对 6 - MP的 RTP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Cd盐可增强 RTP,其中 Cd(OAc) 2 重原子效应最为显著。酸度条件对 6 - MP的 PS- RTP有较大影响 ,在 p H为 7— 8时 RTP发射较强。此外 ,本文也对影响 6 - MP的 PS- RTP的固体基质类型、重原子浓度、干燥条件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实验表明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4 .2 6— 10 6 6 ng/spot,检出限为 3.31ng/spot,相关系数为 0 .997,相对标准偏差为 4 .0 7% ,回收率为 99.6 %— 10 0 .5 %。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 ,应用于商业药片的分析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巯基 滤纸基质 室温磷光光谱 6-MP PS-RTP 嘌呤化合物
下载PDF
6-氯嘌呤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诱导绿豆种子萌发活性
11
作者 石凯强 周繁 +2 位作者 冉兆晋 毛志强 孙朝辉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21年第1期8-10,14,共4页
设计合成了一类具有高促生长活性和高水溶性的苯胺结构嘌呤类化合物12个,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绿豆促萌发活性测试。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MS确征。促进绿豆萌发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于促进绿豆萌发有较高活性;化合物3l在10... 设计合成了一类具有高促生长活性和高水溶性的苯胺结构嘌呤类化合物12个,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绿豆促萌发活性测试。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MS确征。促进绿豆萌发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于促进绿豆萌发有较高活性;化合物3l在10 mg·L^(-1)质量浓度下显示出较好的活性,促发芽率达到100%,化合物3a和3c在1 mg·L^(-1)质量浓度下的活性也优于阳性对照6-苄胺基嘌呤(6-BA)。化合物3l、3a、3c具有促进绿豆萌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活性,为进一步研发高活性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6-氯化合物 绿豆 促生长
原文传递
一步法合成1,2,4-三氮唑[3,4-i]嘌呤类化合物
12
作者 楚治良 陈晖娟 +5 位作者 单帅 王晓娜 高春芳 渠桂荣 刘忠于 郭海明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51-1556,共6页
1,2,4-三氮唑[3,4-i]嘌呤类化合物是潜在的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剂,有望用于痛风的治疗.报道了一种一步合成1,2,4-三氮唑[3,4-i]嘌呤类化合物的新方法.以6-肼基-N^(9)-取代嘌呤和脂肪族一元羧酸为原料,无水硫酸镁作除水剂,合成了17个新... 1,2,4-三氮唑[3,4-i]嘌呤类化合物是潜在的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剂,有望用于痛风的治疗.报道了一种一步合成1,2,4-三氮唑[3,4-i]嘌呤类化合物的新方法.以6-肼基-N^(9)-取代嘌呤和脂肪族一元羧酸为原料,无水硫酸镁作除水剂,合成了17个新化合物.该方法操作简单,无需使用其他催化剂和氧化剂,且收率良好.同时,探讨了影响反应的因素,为1,2,4-三氮唑[3,4-i]嘌呤类化合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肼基-N^(9)-取代 脂肪族一元羧酸 1 2 4-三氮唑[3 4-i]化合物
原文传递
嘌呤核苷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13
《精细化工化纤信息通讯》 2002年第6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核苷化合物 制备方法 发明 磷酸离子 水溶液 嘧啶核苷化合物 碱基 嘧啶核苷磷酸化酶 核苷磷酸化酶 碱基交换反应
原文传递
尿酸转运蛋白的基因组学及临床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洁敏 顾乐怡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7期650-653,共4页
尿酸是人体内细胞内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代谢的最终产物,血尿酸水平过高会导致痛风、心血管疾病,并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发病等密切相关。血尿酸水平取决于尿酸生成与清除之间的平衡,嘌呤摄入过多或尿酸排泌减... 尿酸是人体内细胞内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代谢的最终产物,血尿酸水平过高会导致痛风、心血管疾病,并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发病等密切相关。血尿酸水平取决于尿酸生成与清除之间的平衡,嘌呤摄入过多或尿酸排泌减少均可导致血尿酸升高。人体尿酸代谢中,肾脏是排泌尿酸的最主要器官,约有2/3经肾脏途径排出,其他则通过肠道等肾外途径排泌。尿酸在肾脏的代谢首先经肾小球滤过,后通过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再经肾小管分泌及分泌后重吸收,最终10%左右被清除。本文重点对近5年新发现的尿酸转运相关基因及蛋白的基因组学研究和实验研究结果,以尿酸分泌及排泄角度分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水平 转运蛋白 实验研究 基因组学 代谢综合征 肾小管分泌 临床 化合物
下载PDF
血尿酸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新校 季乃军 +1 位作者 蓝翔 童丽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9期1455-1456,1458,共3页
尿酸(UA)是体内嘌呤的代谢产物,主要由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嘌呤类化合物及细胞分解代谢的核酸经黄嘌呤氧化酶作用生成。UA的作用机制复杂,既具有抗氧化活性,又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易化,推测其可能与动脉粥样硬... 尿酸(UA)是体内嘌呤的代谢产物,主要由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嘌呤类化合物及细胞分解代谢的核酸经黄嘌呤氧化酶作用生成。UA的作用机制复杂,既具有抗氧化活性,又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易化,推测其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近年来有多项研究证实UA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研究结果尚不一致[1,2]。为此,作者回顾性分析了93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UA与冠心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了UA和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相关性分析 危险因素 血尿酸 平滑肌细胞增殖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氧化酶 化合物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代少颖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11期1468-1468,共1页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高尿酸血症 血压分析 血糖血脂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血尿酸水平 化合物 高甘油三酯
下载PDF
痛风的病因
17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416-416,共1页
关键词 痛风 化合物 蛋白质分解代谢 病因 蛋白成分 尿酸 内源性 细胞内
下载PDF
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18
作者 阮金素 黄月霞 罗利飞 《实用医技杂志》 2011年第8期844-845,共2页
尿酸是人体嘌呤类化合物代谢的终产物,是由细胞分解代谢产生的核酸与其他嘌呤类化合物经酶作用分解而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高尿酸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有着明显相关性。C反应蛋白(CRP)是环状五球体蛋白,由炎性淋巴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 尿酸是人体嘌呤类化合物代谢的终产物,是由细胞分解代谢产生的核酸与其他嘌呤类化合物经酶作用分解而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高尿酸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有着明显相关性。C反应蛋白(CRP)是环状五球体蛋白,由炎性淋巴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心血管疾病 血尿酸 联合检测 化合物 应用 防治 分解代谢
下载PDF
对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观察
19
作者 卢强林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第7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血尿酸水平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 氧化酶 次黄 患者 化合物 代谢 细胞代谢
下载PDF
Purmorphamine通过调控Smad6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洪乐鹏 邵帅 +2 位作者 谭珍 甘斯婷 汪光亮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6年第3期260-266,共7页
目的探讨2,6,9-三取代嘌呤化合物(PM)激活BV2细胞中SHH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症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BV2细胞按实验需要分为1对照组;2脂多糖(LPS)组;3PM+LPS组;4PM组。PM激活BV2细胞中SHH信号通路后,应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Smad6、E3... 目的探讨2,6,9-三取代嘌呤化合物(PM)激活BV2细胞中SHH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症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BV2细胞按实验需要分为1对照组;2脂多糖(LPS)组;3PM+LPS组;4PM组。PM激活BV2细胞中SHH信号通路后,应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Smad6、E3泛素连接酶Peli1、炎症转录因子(NF-κB)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 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刺激后Smad6 m RNA表达下降(P<0.01),Peli1 m RNA和NF-κB m RNA表达升高(均P<0.01),PM处理后能促进Smad6 m RNA和TGF-β1 m RNA表达(P<0.01,P<0.05);与LPS组比较,PM对LPS作用下的Peli1 m RNA和NF-κB m RNA表达起抑制作用(均P<0.01)。结论 PM激活SHH信号通路后发挥抗炎作用下调Peli1和NF-κB表达水平,可能与上调Smad6表达和增加TGF-β1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 9-三取代嘌呤化合物 SHH信号通路 SMAD6 炎症 脂多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