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等植物中嘌呤生物碱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周晨阳 金基强 +1 位作者 姚明哲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7-94,共8页
咖啡碱等嘌呤生物碱分布于自然界多种植物中,由于过量摄入咖啡碱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因此对嘌呤碱代谢进行调控,培育低咖啡碱植物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嘌呤生物碱在不同属种植物中的分布、生物合成与降解的主要路径及非主要... 咖啡碱等嘌呤生物碱分布于自然界多种植物中,由于过量摄入咖啡碱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因此对嘌呤碱代谢进行调控,培育低咖啡碱植物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嘌呤生物碱在不同属种植物中的分布、生物合成与降解的主要路径及非主要路径、参与嘌呤碱代谢的酶及相应编码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并对培育低咖啡碱茶树品种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生物碱 代谢 甲基转移酶 基因 低咖啡碱
下载PDF
苦茶Camellia assamica var kucha Chang et Wang的嘌呤生物碱 被引量:22
2
作者 叶创兴 林永成 +2 位作者 苏建业 宋晓虹 张宏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2-86,共5页
用重量法和柱层析法从苦茶Camellia assamica varkucha Chang et Wang 的嫩梢中分离出3 种嘌呤生物碱, 经薄层层析、熔点测定、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和质谱等对其结构的测定,鉴定为咖啡碱、1 ,... 用重量法和柱层析法从苦茶Camellia assamica varkucha Chang et Wang 的嫩梢中分离出3 种嘌呤生物碱, 经薄层层析、熔点测定、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和质谱等对其结构的测定,鉴定为咖啡碱、1 , 3 , 7 , 9四甲基尿酸和可可碱, 其百分含量分别为088% , 084 % 和029 % . 样品水提物经氯仿萃取后直接由高压液相色谱分析, 测得苦茶含咖啡碱1932 9% ,四甲基尿酸1294 1 % , 可可碱0585 5 % , 茶叶碱0012 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茶 嘌呤生物碱 咖啡碱 山茶属
下载PDF
英红1号、英红9号和祁门茶树芽叶中嘌呤生物碱和茶多酚的HPLC-DAD-MS/MS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卢嘉丽 王冬梅 +2 位作者 苗爱清 杨得坡 陈建萍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5,共4页
采用HPLC-DAD-MS/MS技术对英红1号、英红9号和祁门茶树的芽叶进行了分析,鉴定出了2种嘌呤生物碱,7种儿茶素类化合物以及2种非儿茶素类茶多酚。对这3个茶树品种的嘌呤生物碱和儿茶素类成分质量分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者的儿茶素类... 采用HPLC-DAD-MS/MS技术对英红1号、英红9号和祁门茶树的芽叶进行了分析,鉴定出了2种嘌呤生物碱,7种儿茶素类化合物以及2种非儿茶素类茶多酚。对这3个茶树品种的嘌呤生物碱和儿茶素类成分质量分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者的儿茶素类总质量分数均大于20%,其中英红1号和祁门红茶品种在儿茶素类成分的组成上较为接近,EGCG质量分数均为最高;而英红9号质量分数最高的是E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生物碱 茶多酚 儿茶素 液质联用 英红1号 英红9号 祁门
下载PDF
可可茶嘌呤生物碱的分离和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叶创兴 林永成 +2 位作者 周海云 陈芬 李晓燕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0-33,共4页
采用重量法对可可茶(CameliaptilophylaChang)嫩芽的嘌呤生物碱进行了分离和测定,用硅胶薄层层析TLC,对所得到产物与咖啡碱、可可碱和茶叶碱的标准品比较,表明重量法分离得到的是咖啡碱和可可碱,且纯度... 采用重量法对可可茶(CameliaptilophylaChang)嫩芽的嘌呤生物碱进行了分离和测定,用硅胶薄层层析TLC,对所得到产物与咖啡碱、可可碱和茶叶碱的标准品比较,表明重量法分离得到的是咖啡碱和可可碱,且纯度甚高.又用核磁共振1HNMR对所得的产品进行了化学结构的测定,也证明它们分别与标准品咖啡碱和可可碱的完全一致.由此再一次证实纯系可可茶嘌呤生物碱以可可碱为主.研究还以从原生地移植的22株可可茶进行了种内个体嘌呤生物碱表现的研究,结果表明22株茶树中有18株嘌呤生物碱以可可碱为主,不含咖啡碱,另外4株则以咖啡碱为主,也含少量的可可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茶 嘌呤生物碱 分离
下载PDF
广东苦茶资源嘌呤生物碱含量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红建 秦丹丹 +6 位作者 姜晓辉 方开星 王秋霜 潘晨东 李波 王青 吴华玲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9,共9页
以13份广东省境内收集的苦茶资源为研究对象,来自不同省份的28份代表性品种(系)为对照,分析苦茶资源中嘌呤生物碱含量特征。结果显示,咖啡碱、可可碱、苦茶碱及生物碱总量均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差异,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78~1.94,变异系... 以13份广东省境内收集的苦茶资源为研究对象,来自不同省份的28份代表性品种(系)为对照,分析苦茶资源中嘌呤生物碱含量特征。结果显示,咖啡碱、可可碱、苦茶碱及生物碱总量均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差异,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78~1.94,变异系数(CV)为34.89%~191.19%。系统聚类分析将试验材料分为6个类群,类群Ⅰ、Ⅱ、Ⅲ主要为常规品种(系),咖啡碱是其优势嘌呤碱;类群Ⅴ为低咖啡碱的南昆山毛叶茶;类群Ⅳ、Ⅵ全部为苦茶资源,苦茶碱含量较高。通过综合评价,从苦茶资源中筛选出生物碱含量特异的育种材料10份。此外,不同叶位含量分析表明,苦茶中苦茶碱随叶片成熟度增加呈缓慢降低趋势,至成熟叶期仍维持较高水平。研究结果为今后嘌呤生物碱含量特异的功能性苦茶品种培育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茶 嘌呤生物碱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福建野生茶树资源嘌呤生物碱构成评价及特异资源筛选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潇敏 赵峰 +5 位作者 王淑燕 邵淑贤 吴文晞 林钦 王鹏杰 叶乃兴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8,共11页
以43份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测定其嘌呤生物碱构成,并经描述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后,系统地分析了其特征属性。结果显示,参试资源样的嘌呤生物碱构成差异明显,大致可划归4个具体类群:... 以43份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测定其嘌呤生物碱构成,并经描述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后,系统地分析了其特征属性。结果显示,参试资源样的嘌呤生物碱构成差异明显,大致可划归4个具体类群:类群Ⅰ嘌呤生物碱总量及构成接近于常见茶树品种;类群Ⅱ嘌呤生物碱较高,且主要由咖啡碱构成,仅含少量苦茶碱和可可碱;类群Ⅲ嘌呤生物碱较高,且苦茶碱与咖啡碱含量相当,仅含少量可可碱;类群Ⅳ嘌呤生物碱高,且构成以苦茶碱为主,咖啡碱和可可碱都较低。经综合评价后,从中筛得嘌呤生物碱构成较特异资源14份,包括高嘌呤生物碱(>60 mg·g^(-1))5份,高咖啡碱(>50 mg·g^(-1))7份,高苦茶碱(>30 mg·g^(-1))7份。本研究可为茶树的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更多种质资源信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嘌呤生物碱 苦茶碱 液质联用
下载PDF
茶树嫩叶在有光和黑暗条件下嘌呤生物碱的合成
7
作者 陈宗懋 《中国茶叶》 2002年第4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光照 茶树 嫩叶 黑暗 嘌呤生物碱 合成
下载PDF
茶叶嘌呤类生物碱利尿作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双好 董长颖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1期278-278,280,共2页
茶叶嘌呤类生物碱利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中嘌呤碱确实有利尿作用,腹腔注射对小鼠无毒副作用,给药浓度6.0 g/mL药液,注射剂量0.25 mL/10 g体重条件下前2 h内药用效果较好,但其利尿效果却不如生理盐水对照处理。
关键词 茶叶 生物碱 利尿作用
下载PDF
茶叶植物中儿茶素和嘌呤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应丹 陈悦娇 张润梅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5-41,共7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多种茶叶植物中的儿茶素和嘌呤碱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PartisilODS色谱柱分离和测定儿茶素时,以水、甲醇、甲酸和二甲基甲酰胺作流动相,流量和浓度线性梯度洗脱;分离和测定嘌呤碱时,以甲醇∶水=40∶60(体积比...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多种茶叶植物中的儿茶素和嘌呤碱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PartisilODS色谱柱分离和测定儿茶素时,以水、甲醇、甲酸和二甲基甲酰胺作流动相,流量和浓度线性梯度洗脱;分离和测定嘌呤碱时,以甲醇∶水=40∶60(体积比)作流动相,等强度洗脱.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每种成分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样品的回收率为93 65%~98 95%,相对标准差为0 69%~2 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儿茶素 嘌呤生物碱 茶叶植物
下载PDF
嘌呤类生物碱Theacrine对SIRT3调节的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军 翟羽佳 +5 位作者 王国恩 杨影 李怡芳 栗原博 秦书俭 何蓉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9-414,共6页
目的探讨嘌呤类生物碱1,3,7,9-四甲基尿酸(Theacrine)对Sirtuin3(SIRT3)调节的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对3T3-L1前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在诱导的第5天对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heacrine孵育,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方... 目的探讨嘌呤类生物碱1,3,7,9-四甲基尿酸(Theacrine)对Sirtuin3(SIRT3)调节的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对3T3-L1前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在诱导的第5天对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heacrine孵育,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方法测定细胞内SIRT3及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对正常小鼠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的Theacrine(10,20,40 mg·kg-1)及Caffeine(20 mg·kg-1)1h后,采用RT-PCR测定小鼠肝脏组织、棕色脂肪组织中SIRT3及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LCAD、ATP5c、UCP1、HTGL、FABP4等基因的表达,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中SIRT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heacrine可以上调3T3-L1前脂肪细胞在分化过程中SIRT3、LCAD、FABP4、LPL的表达。低剂量的Theacrine可显著上调小鼠肝脏中SIRT3基因,高剂量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与其蛋白表达结果一致。同时,低、高剂量的Theacrine分别显著提升及抑制小鼠肝脏中LCAD、FABP4、HTGL、ATP5c等基因表达。此外,低剂量的Theacrine对小鼠棕色脂肪中SIRT3、LCAD等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大,但显著上调了UCP1的基因表达。结论一定剂量的Theacrine能调节相关基因影响脂肪酸代谢,该作用可能与其上调SIRT3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碱 脂肪酸代谢 Theacrine SIRT3
原文传递
指向生命观念培养的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以“不同咖啡因饮料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为例
11
作者 徐力 《中学生物学》 2021年第2期43-43,80,共2页
咖啡因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是一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地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有咖啡因成分的咖啡、茶、软饮料及能量饮料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经常饮用含... 咖啡因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是一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地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有咖啡因成分的咖啡、茶、软饮料及能量饮料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经常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会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学生通过探究可乐、咖啡、红茶等常见饮料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物 生命观念 中枢神经兴奋剂 嘌呤生物碱 水蚤心率 咖啡因 神经衰弱 观念培养
下载PDF
1,3,7,9-四甲基尿酸激活SirT3/AMPK/ACC信号通路减少高脂饮食小鼠肝脏脂肪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军 王国恩 +3 位作者 章时杰 何蓉蓉 栗原博 秦书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1-795,共5页
目的研究嘌呤生物碱1,3,7,9-四甲基尿酸(theacrine)对高脂饮食小鼠肝脏甘油三酯蓄积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高脂喂养17周诱导单纯性脂肪肝模型,连续6周给予theacrine后,分别对肝组织切片进行HE和苏丹IV染色,... 目的研究嘌呤生物碱1,3,7,9-四甲基尿酸(theacrine)对高脂饮食小鼠肝脏甘油三酯蓄积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高脂喂养17周诱导单纯性脂肪肝模型,连续6周给予theacrine后,分别对肝组织切片进行HE和苏丹IV染色,测定肝脏中甘油三酯(TG)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中SirT3蛋白表达、AMPK及AC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应用compound C抑制HepG2细胞中AMPK磷酸化,检测theacrine干预后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Theacrine能减少高脂饮食小鼠肝脏中TG水平,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状态,增加肝脏中SirT3蛋白表达及AMPK和AC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抑制细胞内AMPK的磷酸化后,theacrine仍能激活SirT3,但抑制了ACC的磷酸化作用。结论 Theacrine对SirT3的激活不依赖于AMPK的激活,而对ACC的磷酸化依赖于AMPK的激活。其改善高脂饮食小鼠肝脏脂肪化的作用可能与激活SirT3/AMPK/ACC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acrine 嘌呤生物碱 高脂饮食 单纯性脂肪肝 SirT3 AMPK ACC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苦茶中的苦茶碱 被引量:8
13
作者 程悦 严志勇 +2 位作者 卢嘉丽 叶创兴 王冬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5-69,共5页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了苦茶中的苦茶碱。以正己烷-二氯甲烷-甲醇-水(体积比为1∶5∶4∶2)为两相溶剂系统,在主机转速800 r/min、流速2.0 mL/min、检测波长278 nm条件下进行分离制备。所得流分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与对照品进行...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了苦茶中的苦茶碱。以正己烷-二氯甲烷-甲醇-水(体积比为1∶5∶4∶2)为两相溶剂系统,在主机转速800 r/min、流速2.0 mL/min、检测波长278 nm条件下进行分离制备。所得流分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与对照品进行比较,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2.22 g苦茶总生物碱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可可碱5 mg,苦茶碱389 mg,咖啡碱41mg,纯度均在99%以上,系首次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苦茶中的苦茶碱进行分离。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苦茶 嘌呤生物碱 苦茶碱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香兰素及咖啡因
14
作者 黄越 卢忠魁 常海华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02年第3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香兰素 OH 流动相 巧克力 咖啡因 嘌呤生物碱 容量因子
下载PDF
薄层扫描法测定速效伤风胶囊中胆酸和去氧胆酸的含量
15
作者 刘力 徐德生 谢德隆 《医药工业》 CAS 1987年第8期361-362,共2页
速效伤风胶囊含有扑热息痛、咖啡因、扑尔敏和人工牛黄。处方中前三者的含量测定方法均有报道。据文献报道,牛黄中具有清热祛痰作用的有效成分为胆酸盐,当胆酸与去氧胆酸在一定比例时,具有最佳药理作用。本文采用混合溶剂冷法浸取供试品... 速效伤风胶囊含有扑热息痛、咖啡因、扑尔敏和人工牛黄。处方中前三者的含量测定方法均有报道。据文献报道,牛黄中具有清热祛痰作用的有效成分为胆酸盐,当胆酸与去氧胆酸在一定比例时,具有最佳药理作用。本文采用混合溶剂冷法浸取供试品,用薄层扫描仪测定胆酸和去氧胆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效伤风胶囊 上海 人工牛黄 扑热息痛 扑尔敏 咖啡因 醋氨酚 氯苯吡胺 嘌呤生物碱 去氧膽酸 去氧胆酸 去氧胆酸对照品
下载PDF
咖啡因对精子体外运动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吴翠芸 应杰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3期911-912,共2页
  为了解咖啡因在对辅助生育中所起的作用,特收集本院正常精液标本84例,弱精标本54例,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精子活动 辅助生育 咖啡因 嘌呤生物碱 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
下载PDF
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稀有等位变异TCS1g的筛选、克隆及功能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玉飞 金基强 +1 位作者 姚明哲 陈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72-1783,共12页
【目的】茶树咖啡碱合成酶1(TCS1)是山茶属(Camellia)茶组植物咖啡碱合成的关键酶,TCS1具有丰富的等位变异。从我国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中发掘TCS1稀有等位变异并研究其功能,深入解析茶树咖啡碱合成机制,为低咖啡碱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 【目的】茶树咖啡碱合成酶1(TCS1)是山茶属(Camellia)茶组植物咖啡碱合成的关键酶,TCS1具有丰富的等位变异。从我国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中发掘TCS1稀有等位变异并研究其功能,深入解析茶树咖啡碱合成机制,为低咖啡碱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特异引物TCS1P InDel F/R对673份茶树资源中的TCS1等位变异进行鉴定;使用引物TCS1cDNAF/R,从含有新稀有等位变异的茶树资源中克隆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原核表达等方法研究新发现稀有等位基因的功能。【结果】在部分大理茶(C.taliensis)资源中鉴定到一个新的TCS1稀有等位变异,命名为TCS1g。从大理茶资源‘龙陵17’(LL17,含有的TCS1等位变异为TCS1a和TCS1g)中克隆了TCS1g。TCS1g的编码区序列全长为1 098 bp,编码365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分子量和理论等电点分别为40.9 kD和5.1。序列比对结果表明,TCS1g与TCS1a、TCS1b、TCS1c、TCS1d、TCS1e、TCS1f的相似度在94.1%—99.2%;与具有可可碱合成酶活性(TS)的TCS1b和TCS1c编码蛋白序列相似度均大于96.7%,而与同时具有TS和咖啡碱合成酶(CS)活性的TCS1a、TCS1d、TCS1e、TCS1f相似度都小于95.4%,且TCS1g第221位氨基酸残基与TCS1b、TCS1c同为组氨酸(His),而TCS1a、TCS1d、TCS1e、TCS1f为精氨酸(Arg)。第221位氨基酸残基位于TCS1g蛋白活性中心,该位点的突变(His突变为Arg),可以导致TCS1g的等电点(5.05变为5.06)和亲水性(-0.119变为-0.123)发生改变。此外,5′上游调控区域的比对结果显示TCS1g、TCS1b、TCS1c起始密码子(ATG)比TCS1a、TCS1d、TCS1e、TCS1f延后了15 bp。原核表达发现TCS1g具有TS活性,活性为44.3 pkat/mg,但未检测到CS活性。qRT-PCR的结果表明LL17中等位变异TCS1g有表达。LL17的咖啡碱和可可碱的含量分别为40.3 mg·g^(-1)和5.4 mg·g^(-1)。【结论】鉴定并克隆了一个新的TCS1稀有等位变异TCS1g,其在LL17中具有一定的表达水平,且其表达蛋白具有TS活性,而未检测到CS活性;推测决定TCS1g仅具有TS活性的关键位点是第221位氨基酸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位变异 咖啡碱合成酶 功能分析 嘌呤生物碱 茶树
下载PDF
如何从生产环节提高茶饮料质量
18
作者 元晓梅 《农村新技术》 2008年第10期83-84,共2页
茶多酚、咖啡因是茶饮料的特征性指标。按茶饮料标准的规定,各种类型的茶饮料其茶多酚、咖啡因的含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否则就不能称为茶饮料。目前我国茶饮料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特征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滥用添加剂、微生... 茶多酚、咖啡因是茶饮料的特征性指标。按茶饮料标准的规定,各种类型的茶饮料其茶多酚、咖啡因的含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否则就不能称为茶饮料。目前我国茶饮料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特征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滥用添加剂、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等。茶饮料生产中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环节是:设备、环境、原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饮料 咖啡因 嘌呤生物碱 生物指标 茶多酚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澄凡 王仁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1985年第2期48-52,共5页
前言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改善健康和保险条件的要求日益强烈,各国对食品、饮料、香料和奢侈品的产品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进而制定了限制性很强的食品卫生法。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所采用的溶剂萃取法和蒸馏分离法已经不能满... 前言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改善健康和保险条件的要求日益强烈,各国对食品、饮料、香料和奢侈品的产品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进而制定了限制性很强的食品卫生法。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所采用的溶剂萃取法和蒸馏分离法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寻找新的分离方法。超临界萃取就这样首先在食品工业中获得了工业规模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业 超临界相 CO 咖啡豆 临界萃取 加工工业 啤酒花 忽布 咖啡因 嘌呤生物碱 超临界流体萃取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咖啡因饮料方法的改进
20
作者 卢刚 卢忠魁 +1 位作者 黄越 丁雅琴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02年第1期46-47,共2页
咖啡因又名咖啡碱,化学名1,3,7-三甲基黄嘌呤.具有兴奋作用,但易上瘾.我国制定了咖啡因的卫生标准.
关键词 咖啡因 保留时间 高效液相 嘌呤生物碱 容量因子 饮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