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用玉米器官含水率、力学强度与籽粒机收质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雷恩 邵迪 +4 位作者 朱天彪 舒星 杨永兵 王岳东 唐启源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5-135,共11页
在玉米正常收获期间,明确器官含水率、力学强度和机收质量的变化规律,探明影响籽粒机收效果的直接因素,对实现玉米籽粒机收和提升机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两个不同熟性品种为材料,采用半喂入式籽粒收割机,开展分期收获的田间试... 在玉米正常收获期间,明确器官含水率、力学强度和机收质量的变化规律,探明影响籽粒机收效果的直接因素,对实现玉米籽粒机收和提升机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两个不同熟性品种为材料,采用半喂入式籽粒收割机,开展分期收获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籽粒静态压碎强度(耐破碎性)和籽粒与穗轴连接强度(易脱粒性)分别与籽粒破碎率形成了直接的因果关系,两者同是影响破碎率的关键因素。籽粒压碎强度(x)与破碎率(y)可高度拟合为二项式回归关系(R^2=0.8827,P<0.001),回归方程为=0.0021x^2-1.5443x+293.78,籽粒和穗轴连接强度(x)与破碎率(y)可高度拟合为幂函数型回归关系(R^2=0.7656,P<0.001),回归方程为=0.007x^4.12,而穗轴弯折强度与破碎率之间的关系小于上述(R^2=0.1644,0.01<P<0.05)。在玉米收获后期,虽然早熟品种‘金玉99’的籽粒与穗轴连接强度明显小于晚熟品种‘宝玉9号’,但是‘宝玉9号’的籽粒压碎强度却显著大于‘金玉99’,最终导致两品种的籽粒破碎率差异不显著(P>0.05)。落地籽粒损失率除了与植株倒伏倒折有关以外,对刀式割台容易在果穗脱粒前产生落地籽粒损失,并且越容易脱粒的籽粒损失越大,籽粒含杂率总体上随杂质器官含水率的下降而显著降低。适宜籽粒机收的玉米品种应具备的主要特征是茎秆坚韧抗倒伏、籽粒坚硬易脱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机械粒收 器官含水率 力学强度 籽粒破碎
下载PDF
全膜覆土穴播平作对冬小麦不同器官含水率动态变化效应
2
作者 何春雨 杜久元 +4 位作者 白斌 申三宝 张礼军 柴强 黄高宝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10-1917,共8页
2008-2010年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全膜全生育期覆土穴播平作栽培技术(简称M)对冬小麦叶片、秆鞘(节秆和叶鞘)、颖壳(颖壳和穗轴)、整株与籽粒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含水率动态变化,并以相应的千粒重大小来衡量水分消耗的效应,目的在... 2008-2010年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全膜全生育期覆土穴播平作栽培技术(简称M)对冬小麦叶片、秆鞘(节秆和叶鞘)、颖壳(颖壳和穗轴)、整株与籽粒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含水率动态变化,并以相应的千粒重大小来衡量水分消耗的效应,目的在于揭示水分在不同器官内的分布、流动和消长规律,为该技术在旱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参考.设计M和露地(CK)、10粒/穴密度(相当于267.75kg· hm-2的播种量)、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的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M能够显著(P<0.01)增加各器官水分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内总体水分含量显著高于CK;返青至完熟阶段,M叶片、秆鞘、整株的平均含水率分别显著(P<0.05)高于CK处理4.76%、3.0%、4.76%;扬花至灌浆,M处理的籽粒与颖壳平均含水率显著高于CK 3.33% (P <0.05)与6.12% (P <0.01).CK千粒重略高(P>0.05)于M处理0.29%~2.73%,但在群体和穗粒数上显著(P<0.01)比M低16.69%~35.11%与4.03%~5.11%,从而影响了最终产量的提高,显著(P<0.01)低于M29.87% ~34.73%.M处理能够满足较高的公顷穗数和穗粒数生长发育要求,从而通过大群体和高的籽粒产量获得高产,也是M供给、调配、协调不同生育阶段植株、不同部位水分能力的体现.相关性分析表明,M显著地影响各器官的水分分布和流动关系,叶片与整株的含水率同步性最高.同时,M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群体营养器官冗余导致的水分和养分偏耗与供应不足问题.本研究揭示了全膜覆土穴播平作栽培条件下冬小麦不同部位水分消长动态和规律,为该技术在不同降水区域推广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土 全生育期 穴播 平作 冬小麦 器官含水率 千粒重 产量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3种典型灌木生物量分配与土壤含水量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伟峰 段玉玺 +3 位作者 李少博 张立欣 王博 刘宗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49,共5页
灌木生物量是评价植被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不同灌木类型的生物量分配规律对指导荒漠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毛乌素沙地柠条锦鸡儿、油蒿、杨柴3种典型灌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灌木的生物量分配与土壤含水量特... 灌木生物量是评价植被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不同灌木类型的生物量分配规律对指导荒漠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毛乌素沙地柠条锦鸡儿、油蒿、杨柴3种典型灌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灌木的生物量分配与土壤含水量特征。结果表明,3种灌木标准株整株生物量与各器官生物量均为柠条锦鸡儿﹥油蒿﹥杨柴,且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在根、茎、叶生物量分配及其比例方面,3种沙生灌木均表现为茎﹥根﹥叶,但各器官分配比例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植物含水率方面,杨柴和柠条锦鸡儿两种灌木各器官含水率表现为叶﹥根﹥茎,而油蒿则表现为根﹥茎﹥叶。3种灌木除叶片外(R2=0.45),整株(R2=0.74)和根(R2=0.66)的含水率均与土壤含水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而茎(R2=0.86)的含水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P<0.01)。3种沙生灌木在形态结构和水分调节利用方面均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适应干旱生境,但其长效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锦鸡儿 油蒿 杨柴 生物量 器官含水率 土壤含水 分配特征
下载PDF
山地麻竹水分含量动态 被引量:7
4
作者 尤志达 《竹子研究汇刊》 2003年第2期45-48,共4页
通过对南靖国有林场 1 995年造林各竹龄山地麻竹含水率测定的结果表明 :1 a竹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从发笋初期至末期逐渐降低 ;2 a竹秆和枝含水率都以发笋盛期为大 ,初期和末期较小 ,2 a竹叶含水率从初期至末期逐渐减小。地上部分各器... 通过对南靖国有林场 1 995年造林各竹龄山地麻竹含水率测定的结果表明 :1 a竹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从发笋初期至末期逐渐降低 ;2 a竹秆和枝含水率都以发笋盛期为大 ,初期和末期较小 ,2 a竹叶含水率从初期至末期逐渐减小。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有随胸径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各年度麻竹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随高度的升高而呈现逐渐减小 ;竹蔸含水率大于竹根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麻竹 水分含量 动态 器官含水率 竹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