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囊腔型肺癌特征的MSCT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韩高飞 王迎春 高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6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囊腔型肺癌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6例囊腔型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另选取同期肺结核患者60例作为肺结核组,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MSCT下病灶最长径、囊腔最长径、囊壁最大厚度对... 目的探讨囊腔型肺癌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6例囊腔型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另选取同期肺结核患者60例作为肺结核组,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MSCT下病灶最长径、囊腔最长径、囊壁最大厚度对囊腔型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病灶最长径、囊腔最长径长于肺结核组,囊壁最大厚度低于肺结核组(t=3.957;t=4.732;t=3.51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SCT下病灶最长径、囊腔最长径、囊壁最大厚度联合诊断的AUC为0.854高于病灶最长径的0.764、囊腔最长径的0.719、囊壁最大厚度的0.696(Z=2.790;Z=3.508;Z=3.976,P<0.05);肺癌组与肺结核组在边缘特征、磨玻璃征、形态学分型、边界特征、内部结构和临近结构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下病灶最长径、囊腔最长径、囊壁最大厚度对囊腔型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腔型肺癌 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囊腔型肺癌的诊疗进展
2
作者 杨谨旭 陈颖 +1 位作者 雷玉洁 黄云超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74-781,共8页
囊腔型肺癌(lung cancer associated with cystic airspaces,LCCA)是一种影像学上表现为肿瘤内或边缘存在囊性空腔的肺癌类型。由于易被误诊或漏诊,LCCA患者的预后不良,因此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来揭示其特点。目前已有4种影像学分类系统,... 囊腔型肺癌(lung cancer associated with cystic airspaces,LCCA)是一种影像学上表现为肿瘤内或边缘存在囊性空腔的肺癌类型。由于易被误诊或漏诊,LCCA患者的预后不良,因此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来揭示其特点。目前已有4种影像学分类系统,并且近年来对LCCA的关注度逐渐升高,尤其是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既往结果显示,LCCA的病理特征与影像学表现存在相关性,但对于与肺癌相关的驱动基因突变和分子分型的研究仍不充分。由于LCCA难以早期诊断,预后较一般类型肺癌差,本文综述了LCCA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影像学特征与诊断依据、组织学和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囊腔型肺癌 发病机制 早期诊断 影像特点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囊腔型肺癌MSCT征象与TTF-1、CK5/6及P6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顾吾立 费芳 +2 位作者 周冰 薛超 朱鹏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368-1372,1385,共6页
目的探讨囊腔型肺癌(Cystic lung cancer,CLC)的MSCT征象与TTF-1、CK5/6及P63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在肿瘤病变的早期通过CT检查推测其生物学行为,改善CLC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并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的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采... 目的探讨囊腔型肺癌(Cystic lung cancer,CLC)的MSCT征象与TTF-1、CK5/6及P63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在肿瘤病变的早期通过CT检查推测其生物学行为,改善CLC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并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的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CLC的MSCT征象与病理亚型、TTF-1、CK5/6及P63的相关性。结果囊腔型鳞癌组患者的平均年龄(60.5±7.8)岁最高,浸润性腺癌组(53.0±10.3)岁次之,原位及微浸润腺癌组(40.9±11.0)岁最低。原位及微浸润腺癌全部出现磨玻璃征(100%);鳞癌组出现分叶(83.3%)、壁结节(83.3%)的比例最高;浸润性腺癌组出现分隔征象(81.8%)的比例最高。CLC的血管集束征、磨玻璃征与TTF-1阳性表达具有相关性;分叶征与CK5/6的阳性表达具有相关性;Mascalchi分型Ⅰ型、分叶、壁结节征象与P63的阳性表达相关。结论可以通过CLC的患者年龄、Mascalchi分型、分叶、壁结节、磨玻璃征、血管集束征,来提示其病理亚型,预测TTF-1、CK5/6及P63的表达,从而推测其生物学行为,阻止或延缓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腔型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囊腔型肺癌MSC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冰凌 栗鸿宝 肖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5期31-32,54,共3页
目的 探讨囊腔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3例囊腔型肺癌患者资料,分析其MSCT图像,记录病灶及囊腔大小、囊壁厚度,分析MSCT对囊腔型肺癌的鉴别诊... 目的 探讨囊腔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3例囊腔型肺癌患者资料,分析其MSCT图像,记录病灶及囊腔大小、囊壁厚度,分析MSCT对囊腔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03例囊腔型肺癌患者病灶多位于右肺,形态多呈类圆形或圆形,边缘可见分叶征、毛刺征,肺瘤边界光整,多囊,囊腔规则,囊壁较薄,腔内有血管形成,有胸膜凹陷征,形态学分型以Ⅳ型为主;病灶直径(31.97±8.26)mm,囊腔直径(24.56±7.38)mm,囊腔壁厚(1.94±0.61)mm;MSCT诊断囊腔型肺癌的正确率为95.15%(98/103),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囊囊腔型肺癌的CT表现特征明显,MSCT能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大小及其影像学特征,可为临床诊断及与其他肺部病变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腔型肺癌 多层螺旋CT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囊腔型肺癌的CT诊断
5
作者 刘长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42-0045,共4页
本文全篇围绕囊腔型肺癌的CT诊断展开论述,根据资料,说明了检查方法、资料分析、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结果,并且论述了发生机制、CT鉴别诊断;最后,鉴于哮喘是肺癌的危险因素,本文又探讨了哮喘患者发展为肺癌的可能性、二者之间的区别以及诊... 本文全篇围绕囊腔型肺癌的CT诊断展开论述,根据资料,说明了检查方法、资料分析、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结果,并且论述了发生机制、CT鉴别诊断;最后,鉴于哮喘是肺癌的危险因素,本文又探讨了哮喘患者发展为肺癌的可能性、二者之间的区别以及诊断方法。囊腔型肺癌腺癌多见,鳞癌少见。肺癌晚期癌细胞会向患者全身扩散,人体重要脏器比如肝,或者大脑都会有癌细胞的扩散,一旦有癌细胞的侵入,人体器官会发生功能紊乱,脏器受损严重,会发生生命危险,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肺癌危害,及时诊治、及早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腔型肺癌 CT诊断 临床表现 哮喘
下载PDF
MDCT诊断薄壁空洞性肺结核和薄壁囊腔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探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汤慧中 栗俊 +1 位作者 马隆佰 董慧萍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7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诊断薄壁空洞性肺结核和薄壁囊腔型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薄壁空洞性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与25例薄壁囊腔型肺癌患者(肺癌组)资料进行回...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诊断薄壁空洞性肺结核和薄壁囊腔型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薄壁空洞性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与25例薄壁囊腔型肺癌患者(肺癌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肺癌经病理学结果证实,肺结核经病理学结果或者痰涂片检查确诊,比较2组临床一般资料、CT定量分析及MDCT征象。结果肺癌组年龄明显高于肺结核组(P<0.05),含气腔隙壁厚明显小于肺结核组(P<0.05);2组形态分型比较差异显著(P<0.05),肺癌组形态分型大部分为Ⅳ型,肺结核组大部分为Ⅲ型;肺癌组蜂窝征、磨玻璃征、分叶征、短毛刺征、瘤肺界面清楚毛糙、含气腔隙数为多囊、内壁不光整、内部结构(分隔、壁结节、血管穿行)、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比例明显高于肺结核组(P<0.05);肺结核组长毛刺征、尖角征、含气腔隙数为单囊、内壁光整、卫星灶比例明显高于肺癌组(P<0.05)。结论 MDCT诊断薄壁空洞性肺结核和薄壁囊腔型肺癌呈现不同征象,蜂窝征、磨玻璃征、分叶征、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长毛刺征、尖角征、瘤肺界面、含气腔隙数、内壁光整度、卫星灶的差别分析有助于两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 薄壁空洞性肺结核 薄壁囊腔型肺癌 征象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薄壁囊腔型肺癌诊断的影像学征象特点分析
7
作者 陈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0005-0007,共3页
对薄壁囊腔型肺癌多层 CT成像特征进行了分析。方法 对我院45例经诊断为薄壁囊腔的肺癌(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行分析,,其中25例为实性患者纳入实性组,另20例非实性患者纳入非实性组,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影像学征象进行分析。结... 对薄壁囊腔型肺癌多层 CT成像特征进行了分析。方法 对我院45例经诊断为薄壁囊腔的肺癌(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行分析,,其中25例为实性患者纳入实性组,另20例非实性患者纳入非实性组,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影像学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非实性组病灶平均轴面、囊腔平均轴面、平均壁厚与实性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实性组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与非实性组对比无差异,P>0.05;实性组磨玻璃征、腔内支气管发生率低于非实性组,支气管截断征高于非实性组P<0.05。实性组多个囊腔内壁不光滑、存在分隔发生率与非实性组对比无差异,P>0.05;实性组血管行走发生率低于非实性组,P<0.05。结论 薄壁囊腔型肺癌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高,图像具有自身明显的征象特征,可对疾病进行准确判断,后制定更加适宜的干预措施,提升疾病的综合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薄壁囊腔型肺癌 影像学 征象特点
下载PDF
MSCT薄壁囊腔型肺癌、薄壁空洞性肺结核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8
8
作者 卫旭瑛 白峥嵘 +1 位作者 孔令福 聂忠仕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5期68-70,共3页
目的 对比薄壁囊腔型肺癌、薄壁空洞性肺结核MSCT征象,分析薄壁囊腔型肺癌和薄壁空洞性肺结核影像特征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薄壁囊腔型肺癌患者和33例薄壁空洞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对比薄壁囊腔型肺癌、薄壁空洞性肺结核MSCT征象,分析薄壁囊腔型肺癌和薄壁空洞性肺结核影像特征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薄壁囊腔型肺癌患者和33例薄壁空洞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肺癌组和结核组患者的MSCT征象,对两组患者病灶进行CT定量分析。结果 肺癌组患者的病灶及含气腔隙大小显著大于结核组患者,含气腔隙壁厚显著低于结核组(P<0.05),肺癌组患者病灶位置多分布在中下肺,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肿瘤边缘多见分叶状,边界光整,多囊、“磨玻璃”征、胸膜“凹陷”征,形态学分型以Ⅵ型多见;结核组患者病灶位置多分布在上肺,形态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肿瘤边缘多见“短毛刺”征和“尖角”征,边界多清楚毛糙,单囊,很少见“磨玻璃”征、胸膜粘连,形态学分型以Ⅲ型多见。结论 壁薄囊腔型肺癌和壁薄空洞性肺结核的MSCT征象具有一定的差异,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可有效提高MSCT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薄壁囊腔型肺癌 薄壁空洞性肺结核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多层CT在囊腔型肺癌及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强 周维彬 +1 位作者 钟凯 罗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5期580-585,共6页
目的探讨多层CT(MDCT)在囊腔型肺癌及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肺部病变患者164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72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2.8岁。对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记录病灶最大直径、囊壁最大厚度,并观察腔... 目的探讨多层CT(MDCT)在囊腔型肺癌及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肺部病变患者164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72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2.8岁。对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记录病灶最大直径、囊壁最大厚度,并观察腔壁是否均匀、腔内壁规整度、腔内是否分隔、腔内是否有血管形成、病灶是否出现分叶、毛刺征、患者是否伴有胸膜凹陷等影像学特征,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MD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和误诊率等相关诊断学指标。结果根据病灶性质不同,分为恶性组(伴有薄壁囊腔型肺癌)84例和良性组(空洞型肺结核)80例。恶性组患者的病灶最大直径、囊壁最大厚度测定值均低于良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18.63±5.20) mm vs (25.14±6.33) mm、(1.89±0.58) mm vs (2.75±0.74) mm;P=0.000、0.000];恶性组与良性组患者腔壁均匀、腔内壁规整、腔内分隔、病灶毛刺征出现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组患者的不规则囊腔形态、腔内血管形成、病灶分叶状表现均高于良性组(P <0.05);恶性组患者的胸膜凹陷发生率低于良性组患者(P <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判断金标准,MDCT检查鉴别诊断囊腔型肺癌与空洞型肺结核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73.75%,漏诊率为14.29%,误诊率为26.25%。结论囊腔型肺癌、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差异显著,MDCT检查对于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CT 囊腔型肺癌 空洞肺结核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囊腔型肺癌CT影像学表现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秀英 袁烨 许玥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5期86-88,共3页
囊腔型肺癌通常是以薄壁为主要表现的孤立性囊性病灶(极少数多发),囊壁不伴壁结节,以肺腺癌多见,发生率为2%~16%[1,2]。随着低剂量CT筛查的普及,囊腔型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高[3]。早期由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容易与肺大泡、肺囊肿等良性... 囊腔型肺癌通常是以薄壁为主要表现的孤立性囊性病灶(极少数多发),囊壁不伴壁结节,以肺腺癌多见,发生率为2%~16%[1,2]。随着低剂量CT筛查的普及,囊腔型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高[3]。早期由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容易与肺大泡、肺囊肿等良性空腔性疾病混淆,首次检查诊断准确率低,易延误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囊腔型肺癌的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 肺大泡 诊断准确率 囊腔型肺癌 性病灶 壁结节 肺腺癌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薄壁囊腔型肺癌诊断的影像学征象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育 刘东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2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薄壁囊腔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征象特点。方法:选取在医院行胸部薄层CT扫描的42例薄壁囊腔型肺癌患者,根据肿瘤组织密度组成将其分为实性组(22例)和非实性组(20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征象。结果:实性组的C... 目的:探讨薄壁囊腔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征象特点。方法:选取在医院行胸部薄层CT扫描的42例薄壁囊腔型肺癌患者,根据肿瘤组织密度组成将其分为实性组(22例)和非实性组(20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征象。结果:实性组的CT影像学征象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毛刺征和支气管截断征的发生率分别为95.5%、59.1%和68.2%,显著高于非实性组的65.0%、10.0%和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1,x^2=13.793,x^2=17.733;P<0.05)。实性组的磨玻璃征、腔内发现支气管和血管穿行于囊腔内部的发生率分别为27.3%、9.1%和18.2%,显著低于非实性组的75.0%、40.0%和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46,x^2=3.945,x^2=11.486;P<0.05)。结论:薄壁囊腔型肺癌的CT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可联合CT动态随访变化和病理表现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囊腔型肺癌 X射线CT 影像学征象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重建在囊腔型肺癌中的应用及病理对照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菁慧 唐文才 赵光堂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9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重建在囊腔型肺癌中的应用及病理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8例囊腔型肺癌患者的多排螺旋CT重建结果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多排螺旋CT重建结果显示,囊腔型肺癌癌灶位于右肺16例,位于左肺12...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重建在囊腔型肺癌中的应用及病理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8例囊腔型肺癌患者的多排螺旋CT重建结果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多排螺旋CT重建结果显示,囊腔型肺癌癌灶位于右肺16例,位于左肺12例,位于两上中肺16例,位于两下肺12例。平均肿瘤直径为(33.45±13.26)mm,平均癌灶中心距胸膜(21.47±8.24)mm,平均囊腔直径为(20.11±10.36)mm。Mario分型评定结果显示:Ⅰ型8例,Ⅱ型2例,Ⅲ型8例,Ⅳ型10例。单个囊腔12例,多个囊腔16例,囊腔内出现分隔16例。血管集束征26例,其中6例呈现肿瘤周围气管血管束生长。斑片/条索影14例。与首次CT结果相比,末次CT随访结果显示:囊腔直径缩小3例,囊腔外结节直径增大5例,囊外结节密度增高4例。入组患者中腺癌25例,其中浸润性腺癌20例,腺鳞癌3例,原位腺癌2例。囊腔表面被覆肿瘤细胞6例,肿瘤中央坏死2例,瘤内含肺大疱6例,瘤内支气管扩张10例,瘤内见滋养血管26例。结论囊腔型肺癌以浸润性腺癌最多见,在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其病理学基础可能与在原囊腔基础上继发性出现肺癌、支气管腔内肿瘤或破坏肺泡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腔型肺癌 多排螺旋CT 病理
下载PDF
囊腔型肺癌与薄壁空洞性肺结核的影像鉴别
13
作者 顾吾立 洪敏萍 +1 位作者 赫红娇 周冰 《浙江实用医学》 2022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囊腔型肺癌与薄壁空洞性肺结核的MSCT征象,以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2017年11月-2021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21例囊腔型肺癌和36例经痰涂片检查确诊或临床确诊的薄壁空洞性肺结核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囊腔型肺癌与薄壁空洞性肺结核的MSCT征象,以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2017年11月-2021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21例囊腔型肺癌和36例经痰涂片检查确诊或临床确诊的薄壁空洞性肺结核的临床资料和MSCT征象(整体形态、边缘形态、腔内形态、囊壁结构、周围血管征象、磨玻璃影),比较两种疾病的MSCT征象差异。结果肺癌组病变壁最厚处厚度薄于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的形态学分型Ⅳ型多于结核组,结核组的形态学分型Ⅲ型多于肺癌组,此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的边缘分叶、短毛刺、腔内分隔、多囊、含气囊形态规则、血管穿行、囊壁结节、周围血管集束、周围模糊征象及周围磨玻璃影比例与肺结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的边缘长毛刺、桃尖征、单囊、周围卫星灶比例高于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囊腔型肺癌与薄壁空洞性肺结核可通过病变壁厚度、分叶征、毛刺征、分隔、囊数量、囊腔形态、血管形态、囊壁结节、卫星灶、磨玻璃征等MSCT征象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腔型肺癌 薄壁空洞性肺结核肺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囊腔型肺癌的CT表现特点及病理基础探讨 被引量:13
14
作者 谭洋 汪琼 +2 位作者 沈晶 朱瑞萍 伍建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08-1312,共5页
目的:探讨囊腔型肺癌的CT特征及其对应的病理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囊腔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经手术、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穿刺病理活检证实。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 目的:探讨囊腔型肺癌的CT特征及其对应的病理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囊腔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经手术、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穿刺病理活检证实。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9~77岁,平均(60.77±10.12)岁。结果:①CT特点:囊腔大小0.89~6.65 cm,平均(2.46±1.27)cm。病灶位于双肺外周23例(76.67%),囊腔形态规则24例(80.00%)。(90.00%)囊壁厚薄不均27例,囊壁均匀增厚3例(10.00%)。囊内有分隔19例(63.33%),囊壁内/外缘可见磨玻璃影16例(53.33%),(70.00%)病灶边缘不规则21例,囊壁外缘可见血管征20例(66.67%)。②病理表现:30例中腺癌26例(86.67%),鳞癌3例(10.00%),腺鳞癌1例(3.33%)。光镜下显示囊内分隔由纤维组织、支气管、血管、肿瘤细胞组成,囊壁见肿瘤细胞、血管和纤维组织,CT上囊壁内/外缘磨玻璃影与贴肺泡壁生长的肿瘤细胞相关。结论:囊腔型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癌,它具有典型的CT特点及病理改变,熟悉和掌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对囊腔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艾江山 高会江 +3 位作者 艾仕文 李恒艳 石国栋 魏煜程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0-77,共8页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临床特征和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辅助诊断囊腔型肺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及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病变中含有囊腔的患者296例,并分为囊...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临床特征和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辅助诊断囊腔型肺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及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病变中含有囊腔的患者296例,并分为囊腔型肺癌和良性病变两组。从术前CT图像上提取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并综合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将上述特征进行筛选后以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诊断模型,其中来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214例患者进行训练和内部验证(D1)。其余82例来自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患者作为独立的外部验证队列(D2)。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模型的分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囊腔型肺癌组患者年龄高于良性病变组(60.12±9.95 vs 50.86±13.66,P<0.001),其余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组学特征经筛选后获得形状平坦度、稳健平均绝对偏差、差异方差等5种影像组学纹理特征。临床与影像组学特征融合后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在D1(AUC 0.97)和D2(AUC 0.74)上均显示出较好的诊断效能,在D1中的准确性、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0.92、0.85和0.99。结论构建并外部验证了一个实用的诊断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区分囊腔型肺癌和囊腔样良性病变。这种创新的方法可作为囊腔型肺癌的一种新的无创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腔型肺癌 影像组学 外部验证 计算机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基于18F-FDG PET/CT代谢参数联合影像组学在诊断囊腔型肺癌中的应用探索
16
作者 蒋茂燕 汤阳 +1 位作者 胡显文 钱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0162-0164,共3页
探讨采取18F-FDG PET/CT代谢参数联合影像组学的方法对囊腔型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囊腔型肺癌者7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CT及PET检查,进行影像分析,并且对PET/CT影像重组,分析影像学特异征象、代谢参... 探讨采取18F-FDG PET/CT代谢参数联合影像组学的方法对囊腔型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囊腔型肺癌者7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CT及PET检查,进行影像分析,并且对PET/CT影像重组,分析影像学特异征象、代谢参数特点,代谢参数主要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峰值标准摄取值(SUVpeak)、肿瘤代谢体积(MTV) 、病灶糖酵解总量(TLG) ,此外绘制PET/CT代谢参数联合影像组学预测囊腔型肺癌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大小。结果:71例患者普通CT影像检查24例(33.80%)为Ⅰ型(磨玻璃密度灶伴囊腔);15例(21.13%)为Ⅱ型(实性结节伴囊腔);20例(28.17)为Ⅲ性(沿壁增厚的囊性病变);12例(16.90%)为Ⅳ型(磨玻璃,实性结节混合病变伴囊腔)。PET检查影像特征,经方法分析阈值为1.425。PET/CT影像特征表现为典型肺纹理分布差异,分布不规则,呈现磨玻璃影SUVmax 11.98;SUVmean 7.89;SUVpeak 5.84;MTV12.18cm3;TLG 91.15g;ROC曲线下分析联合预测模型诊断淋巴结转移AUC为0.805[95%CI(0.748,0.853),P<0.001]。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联合影像组学对早期诊断囊腔型肺癌的价值显著,高于CT、PET定性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代谢参数 影像组学 囊腔型肺癌 诊断
下载PDF
囊腔型肺癌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其河 杨焱 +1 位作者 文倩倩 蔡庆勇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186-191,共6页
囊腔型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癌,在临床上发病率低,最常见的是腺癌,目前止回阀机制得到了大多数学者认可。囊腔型肺癌既有普通肺癌的典型征象,又有其独特的影像特征,如囊腔伴壁结节、囊腔内有分隔以及蜂窝征等,需要结合特殊的影像表现... 囊腔型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癌,在临床上发病率低,最常见的是腺癌,目前止回阀机制得到了大多数学者认可。囊腔型肺癌既有普通肺癌的典型征象,又有其独特的影像特征,如囊腔伴壁结节、囊腔内有分隔以及蜂窝征等,需要结合特殊的影像表现与空洞型肺结核、肺囊肿以及厚壁空洞型肺癌等疾病相鉴别。尽管囊腔型肺癌分型多样,但尚无研究报道分型与预后的关系,关于囊腔型肺癌的预后以及T分期报道也较少,标准化的肿瘤描述和报道有助于未来的研究工作和制订管理指南,对囊腔型肺癌进行更多的研究是必要的,并用于指导此类肺癌的治疗,本文对囊腔型肺癌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等相关特点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气 囊腔型肺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囊腔型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探究及良恶性预测模型的建立
18
作者 姚益 胡秋霞 +5 位作者 杨彦辉 谢晓阳 王毅 李晓亮 罗雷 李季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54,共6页
目的探讨囊腔型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及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囊腔型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2年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囊腔型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成恶性组与良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 目的探讨囊腔型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及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囊腔型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2年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囊腔型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成恶性组与良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胸部CT影像学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恶性囊腔型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从而建立囊腔型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107例患者,其中恶性组76例,男36例、女40例,平均年龄(59.65±11.74)岁;良性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96±13.91)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囊腔壁结节[OR=3.538,95%CI(1.231,10.164),P=0.019]、短毛刺[OR=4.106,95%CI(1.454,11.598),P=0.008]、囊腔壁形态[OR=6.978,95%CI(2.374,20.505),P<0.001]、囊腔个数[OR=4.179,95%CI(1.438,12.146),P=0.009]是恶性囊腔型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P=e^(x)/(1+e^(x)),X=−2.453+1.264×囊腔壁结节+1.412×短毛刺+1.943×囊腔壁形态+1.430×囊腔个数。本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0,灵敏度为82.9%,特异性为74.2%。结论囊腔壁结节、短毛刺、囊腔壁形态、囊腔个数是囊泡型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作为囊腔型肺结节良恶性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腔型肺癌 良恶性诊断 预测模 影像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