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骨续筋胶囊联合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1
作者 许文腾 刘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84-87,共4页
目的观察接骨续筋胶囊联合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福鼎市中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与联合药物组,各35例。手术组... 目的观察接骨续筋胶囊联合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福鼎市中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与联合药物组,各35例。手术组予以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联合药物组在手术组基础上联用接骨续筋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21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1 d X线骨痂评分、骨质状态指标[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术前及术后7 d创伤应激指标[肾上腺素(E)、β-内啡肽(β-EP)和皮质醇(Cor)],并发症。结果联合药物组优良率高于手术组(94.29%vs.77.14%,χ^(2)=4.200,P=0.040)。联合药物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手术组,术后7 d VAS评分及术后21 d X线骨痂评分低于手术组(P<0.01)。术后21 d,2组BMD及血清BGP、BALP水平高于术前,且联合药物组高于手术组(P<0.01)。术后7 d,2组血清E、β-EP、Cor水平低于术前,且联合药物组低于手术组(P<0.01)。联合药物组骨折愈合畸形、血栓血肿、深部组织感染总发生率低于手术组(11.43%vs.31.43%,χ^(2)=4.158,P=0.041)。结论在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治疗中,接骨续筋胶囊联合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骨质状态,促进骨折后骨不连断面愈合,减轻术后疼痛和创伤应激反应,提高康复效率,预后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后骨不连 续筋胶囊 加压钢板内固定植 骨折愈合 密度
原文传递
两种钢板结合植骨在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林志刚 赵宏 +2 位作者 杨威 盛锡华 刘水金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3期520-521,共2页
目的比较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与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植骨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结合植骨组... 目的比较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与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植骨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结合植骨组(LC-DCP组,n=40)和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植骨组(LCP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X线骨痂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X线骨痂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6/40)、20.0%(8/4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与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植骨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钢板结合植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与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疗效差异 被引量:4
3
作者 韦家志 王洪 郭万兴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9期70-72,共3页
目的:比较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钢板螺钉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40例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观察... 目的:比较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钢板螺钉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40例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优于钢板螺钉固定疗法,可优化手术指标,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后骨不连 交锁髓内钉固定 钢板螺钉固定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效果观察
4
作者 吴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62-0065,共4页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予以带锁髓内钉治疗效果探究。方法 纳入30例2020年05月-2023年05月期间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病例实施随机数字表法分组,15例/组,予以“动力加压钢板”、“带锁髓内钉”两种治疗方案,对比效果。结果 与对照...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予以带锁髓内钉治疗效果探究。方法 纳入30例2020年05月-2023年05月期间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病例实施随机数字表法分组,15例/组,予以“动力加压钢板”、“带锁髓内钉”两种治疗方案,对比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数值均偏小(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偏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偏低,Fugl -Meyer、ADL评分偏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偏高(P<0.05)。结论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方式选择与其预后息息相关,选择带锁髓内钉法进行治疗可以优化临床指标,创建更好的恢复条件,加速患者康复并获得更理想的恢复效果,使其今后生活受到更少的影响,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治疗 临床指标 并发症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带锁髓内钉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5
作者 潘光亮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5期0054-0056,共3页
目的:探究带锁髓内钉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74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加压钢板固定,观察组接受带锁髓内钉固定,... 目的:探究带锁髓内钉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74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加压钢板固定,观察组接受带锁髓内钉固定,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78.38%)(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7.03%)高于观察组(2.70%)(P<0.05)。观察组VA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促使骨折尽快愈合,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手术治疗 加压钢板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及对四肢活动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闫孝明 纪方成 仙跃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6期60-63,共4页
目的分析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的效果。方法40例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 目的分析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的效果。方法40例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骨代谢指标[碱性磷酸酶(ALP)、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表皮生长因子(EGF)],术后1、3个月的四肢功能情况[骨折愈合评分系统(RUSS)、Lane-Sandhu评分、四肢活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24.79±14.84)min、骨折愈合时间(21.67±2.55)周、住院时间(10.87±2.57)d均短于对照组的(142.87±16.52)min、(30.52±4.15)周、(14.22±3.82)d,术后2周VAS评分(2.56±0.70)分低于对照组的(3.26±0.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ALP(162.54±11.52)mmol/L、OPG(4.65±0.38)μg/L、BGP(60.05±6.27)ng/L、EGF(0.96±0.14)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144.22±9.92)mmol/L、(3.26±0.32)μg/L、(52.42±6.05)ng/L、(0.85±0.10)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RUSS评分、Lane-Sandhu评分、四肢活动评分分别为(4.68±0.64)、(3.08±0.52)、(80.22±7.04)分,术后3个月的RUSS评分、Lane-Sandhu评分、四肢活动评分分别为(7.62±0.28)、(6.82±1.38)、(88.68±7.29)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3.52±0.55)、(2.12±0.42)、(74.94±6.82)分及术后3个月的(6.25±0.42)、(4.65±1.32)、(82.56±7.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加快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固定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锁髓内钉固定联合康复护理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7
作者 黄丽 《医药前沿》 2023年第7期70-72,共3页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固定联合康复护理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绵阳市骨科医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92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固定联合康复护理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绵阳市骨科医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92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联合康复护理,观察组使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联合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后接受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65%)高于对照组(7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各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骨密度、血清骨钙素(BGP)、血磷(P)、骨保护素(OPG)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联合康复护理能提高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治疗优良率,减轻疼痛,促进患者术后骨愈合,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交锁髓内钉固定术 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康复护理
下载PDF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邓大坪 欧阳文明 +2 位作者 邱茂松 黄庆 王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37-0041,共5页
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临床治疗环节中使用不同植入物固定疗法,对照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对海南省保亭县人民医院近三年内(即2018年8月到2021年8月)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n=55例),分为两个对照小组,即参照... 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临床治疗环节中使用不同植入物固定疗法,对照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对海南省保亭县人民医院近三年内(即2018年8月到2021年8月)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n=55例),分为两个对照小组,即参照组(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疗法,n=28例)、研究组(带锁髓内钉手术固定疗法,n=27例),对照分析参照组、研究组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对照两组治疗后手术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长以及手术切口长度均显著短于参照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参照组,两组之间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与参照组(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疗法)相比,研究组(带锁髓内钉手术固定疗法)临床有效率更高(96.43%大于74.08%),小组之间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分析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小组之间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照分析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即3.57%小于25.93%),小组之间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方式应用于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理想,不但可以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同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探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伟 张志强 +3 位作者 李伟 田峰 何彦国 朱先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4期91-93,共3页
目的探究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23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力加压钢板组(11例)和带锁髓内钉组(12例)。动力加压钢板组患者给予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带锁髓内钉组患... 目的探究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23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力加压钢板组(11例)和带锁髓内钉组(12例)。动力加压钢板组患者给予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带锁髓内钉组患者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引流量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带锁髓内钉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为(406.48±54.42)ml、术中引流量为(96.48±20.09)ml,均明显少于动力加压钢板组的(486.13±61.33)、(176.79±27.34)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带锁髓内钉组明显低于动力加压钢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而言,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加压钢板 带锁髓内钉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临床效果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冯阳 黄尔丹 +1 位作者 王延嗣 黄常红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2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治疗中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12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85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31例)和研讨组(54例),参照... 目的分析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治疗中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12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85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31例)和研讨组(54例),参照组给予保守疗法进行治疗,研讨组给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发现,研讨组(70.97%)高于参照组(9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P=0.01)。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骨折线消失时间发现,研讨组骨折愈合时间:(2.94±0.34)个月;骨折线消失时间:(7.61±2.48)个月均短于参照组骨折愈合时间:(3.58±0.31)个月,骨折线消失时间:(10.64±2.5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时间:t=4.23,P=0.00;骨折线消失时间:t=2.51,P=0.0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发现,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讨组:(54.39±5.27)分;参照组:(54.40±5.31)分(t=1.18,P=0.46),治疗后研讨组(76.31±5.97)分显著高于参照组(89.61±4.61)分(t=4.73,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疗效显著良好,可提高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促进其骨折愈合,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保守疗法 疗效
下载PDF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3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探究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98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取随机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 目的分析探究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采取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98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取随机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25.48±15.41)min、切口长度(14.72±1.26)cm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5.81±16.72)min、(17.12±1.31)cm,术中出血量(356.51±42.68)ml、术后引流量(90.82±16.42)ml少于对照组的(456.72±51.87)、(177.51±24.71)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为(14.52±1.47)周,短于对照组的(18.37±1.75)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29,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2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78,P<0.05)。结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实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使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喻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3期154-155,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云梦县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18年9月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带锁... 目的比较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云梦县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18年9月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IKDC、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
原文传递
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3期64-65,共2页
目的研究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4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固定,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 目的研究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4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固定,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运动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具有显著效果,可缩短治疗时间,保障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固定 加压钢板固定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感染 运动功能 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对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浪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6期63-68,共6页
目的 研究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对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 目的 研究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对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两组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浆Cor、ACTH水平与术前比均升高,而观察组血浆Cor、ACTH水平比对照组的血浆Cor、ACTH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术前比均升高,其中观察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33.27±6.87)分、(23.29±3.31)分,对照组患者为(26.95±6.54)分、(17.85±3.54)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9、6.148,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骨密度、血清BGP、P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对机体损伤较小,可促进术后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恢复,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同时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交锁髓内钉固定术 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运动功能 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1
15
作者 胡瑞明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13期1904-1905,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植入内固定方法对于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98例患者均为我院的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为49例。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观察... 目的比较不同植入内固定方法对于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98例患者均为我院的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为49例。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评价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情况、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内固定手术 不同植入物 疗效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3
16
作者 宋国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2例和B组43例。A组行加压钢板内固定术,B组行带锁... 目的:研究分析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2例和B组43例。A组行加压钢板内固定术,B组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术后随访,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结果判断治疗效果,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20%,高于A组的90.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3%,低于A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疗效
下载PDF
不同植入物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世清 《中国民康医学》 2017年第9期47-48,55,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植入物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166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分为钢板固定组(76例)和髓内钉组(90例),钢板固定组患者采取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髓内钉组患者予以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并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植入物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166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分为钢板固定组(76例)和髓内钉组(90例),钢板固定组患者采取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髓内钉组患者予以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髓内钉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钢板固定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也明显优于钢板固定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比较,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有助于提高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能有效缩短骨折愈合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 加压钢板组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下载PDF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有文 《智慧健康》 2018年第30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外二科治疗的86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 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外二科治疗的86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优良率、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X线骨痂评分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关节僵硬、骨折愈合不良、断钉、再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更佳,手术创伤更小,术后骨折恢复更快,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固定 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冯朗新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36期150-150,164,共2页
目的对比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四肢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组30例。参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实验组... 目的对比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四肢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组30例。参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实验组实施带锁髓内钉固定,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远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带锁髓内钉固定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疗效更好,并发症率低,利于术后尽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固定 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植入物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殿发 《大医生》 2019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植入物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骨科治疗的96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分析不同植入物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骨科治疗的96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钉道口疼痛、断钉、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显著,对骨折区域的损伤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骨折愈合效果好,临床可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 动力加压钢板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