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回交转育培育黄淮稻区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系 被引量:5
1
作者 柳絮 王文英 +3 位作者 李军 吴丹妮 徐仅婷 姚方印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1期38-41,45,共5页
利用黄淮稻区主栽品种圣稻13、圣稻15、镇稻88为受体亲本,选择以籼稻明恢63为背景的转基因抗虫材料TT51(cry1Ab/1Ac)、T2A-1(cry2A)、T1C-19(cry1C)和以粳稻中花11为背景的转基因抗虫材料RJ-5(cry1C)为供体,分别进行杂交和多代回交。每... 利用黄淮稻区主栽品种圣稻13、圣稻15、镇稻88为受体亲本,选择以籼稻明恢63为背景的转基因抗虫材料TT51(cry1Ab/1Ac)、T2A-1(cry2A)、T1C-19(cry1C)和以粳稻中花11为背景的转基因抗虫材料RJ-5(cry1C)为供体,分别进行杂交和多代回交。每一世代后代单株,通过涂抹Basta抗性筛选,结合PCR鉴定跟踪抗虫目的基因以及田间抗虫性鉴定、农艺性状选择,培育出来源于TT51带有cry1Ab/1Ac基因的抗虫稳定株系3个,来源于T2A-1带有cry2A基因的稳定株系2个,来源于T1C-19带有cry1C基因的稳定株系3个,来源于RJ-5带有cry1C基因的抗虫稳定株系2个。这些株系于田间均表现出很好的抗虫性状和优质丰产性状,为黄淮稻区抗虫转基因水稻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基因水稻 回交转育 Basta PCR检测 抗虫性鉴定
下载PDF
携带溶菌酶基因的高回交转育后代抗瘟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谭炎宁 段美娟 +4 位作者 易自力 曾慧杰 蒋建雄 肖亮 覃静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6-561,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溶菌酶基因回交转育利用对于强优恢复系"明恢63"稻瘟病抗性改良的效果,运用苗期人工接种和大田穗颈瘟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携带溶菌酶基因的高回交转育纯系对于稻瘟病的抗谱特性和穗颈瘟抗性。结果表明:回交... 为进一步明确溶菌酶基因回交转育利用对于强优恢复系"明恢63"稻瘟病抗性改良的效果,运用苗期人工接种和大田穗颈瘟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携带溶菌酶基因的高回交转育纯系对于稻瘟病的抗谱特性和穗颈瘟抗性。结果表明:回交纯系对所应试的76个菌株中的6~8个感病,稻瘟抗性频率为90%左右,属高抗水平;而轮回亲本"明恢63"对21个菌株感病,抗性频率为72.37%,属中抗水平。穗颈瘟调查分析表明,回交转育纯系比轮回亲本发病率平均降低10%左右,发病指数平均降低15%左右,经T值检验二者在穗颈瘟抗性水平上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回交转育纯系抗性评价为抗性(R)级,轮回亲本为中感(MS)级。因此溶菌酶基因的转育利用确能有效拓宽抗谱,提高稻瘟病抗性水平,这些回交转育品系在抗病育种上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基因 稻瘟病 抗瘟性 回交转育 明恢63
下载PDF
玉米不育系回交转育群体遗传连锁图谱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丽芳 王振 +4 位作者 王霞 邓杰 胡凯凤 王婧择 杨克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1-5,98,共6页
以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合344为试验材料,辐63018为轮回亲本构建BC1F1群体和BC2F1群体,并分别构建SSR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表明,331对SSR标记中有60对标记在两亲本间呈现稳定多态性;BC1F1群体覆盖玉米基因组总长度为1 637.38 cM,... 以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合344为试验材料,辐63018为轮回亲本构建BC1F1群体和BC2F1群体,并分别构建SSR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表明,331对SSR标记中有60对标记在两亲本间呈现稳定多态性;BC1F1群体覆盖玉米基因组总长度为1 637.38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27.29 cM,BC2F1群体覆盖玉米基因组总长度为1 183.64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9.73 cM;两个图谱的每条染色体标记数目和种类一致,然而各标记位置发生明显变化。研究为玉米不育系回交转育分子辅助选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回交转育 遗传连锁图谱
下载PDF
玉米不育系回交转育群体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
4
作者 王振 高树仁 +4 位作者 王霞 孙丽芳 胡凯凤 邓杰 王婧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4,共4页
为研究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在回交早代的分布特点,以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合344为母本与辐63018进行杂交,以辐63018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转育不育系,对BC1和BC2两群体12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群体中变异系... 为研究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在回交早代的分布特点,以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合344为母本与辐63018进行杂交,以辐63018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转育不育系,对BC1和BC2两群体12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群体中变异系数较大均是秃尖长,轴粗在两群体之间差异最大。对12个性状进行相关系数分析,BC1穗行数和轴粗两个性状与其他性状间没有相关性,BC2穗行数与行粒数没有相关性。利用两群体中的各变异性状,结合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选择,可以加快转育新的玉米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不 回交转育 农艺性状 遗传变异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养分高效利用回交转育玉米自交系研究简报
5
作者 杨麟 朱永卉 +1 位作者 何远远 何文铸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第1期48-50,共3页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化肥使用大国。过低的肥料利用率与过量的化肥投入,导致了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同时也导致了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大胆研究,慎重推广”的基础原则上,利用转基因技术研究...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化肥使用大国。过低的肥料利用率与过量的化肥投入,导致了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同时也导致了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大胆研究,慎重推广”的基础原则上,利用转基因技术研究中、低养分投入水平下仍保持较高产量的作物品种,对降低化肥施用量,提升养分利用效率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以转养分高效利用基因玉米骨干系为材料,在不同养分梯度下,对转基因玉米骨干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发现:转养分高效利用基因玉米骨干系在中氮、低氮施肥条件下具有减氮稳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养分高效 自交系 回交转育
下载PDF
转溶菌酶基因水稻回交转育籼型杂交稻亲本
6
《作物育种信息》 2006年第6期16-16,共1页
以抗稻瘟病的粳稻中花9号转溶菌酶基因材料D2-1-2与籼型杂交稻两优培九的恢复系9311及不育系培矮64S、汕优63的恢复系明恢63分别杂交和多代回交,进行外源溶菌酶基因的转育。对获得的转育回交后代B39311、B3MH63、B2PA64S和回交自交后代... 以抗稻瘟病的粳稻中花9号转溶菌酶基因材料D2-1-2与籼型杂交稻两优培九的恢复系9311及不育系培矮64S、汕优63的恢复系明恢63分别杂交和多代回交,进行外源溶菌酶基因的转育。对获得的转育回交后代B39311、B3MH63、B2PA64S和回交自交后代B2F29311、B2F2MH63、BIF2PA64S进行了PCR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在回交后代中呈1:1分离,而在回交的自交后代中呈3:1分离,证明外源溶菌酶基因是以单拷贝稳定传递给后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基因 籼型杂交稻 回交转育 亲本 水稻 回交后代 外源基因 自交后代 培矮64S PCR分析
下载PDF
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回交亲本 被引量:8
7
作者 相吉山 谢宗铭 +3 位作者 董永梅 田琴 李有忠 司爱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33,共7页
将常规育种选择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对用于回交转育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33个早熟陆地棉品系进行筛选。用9个主要性状观察值和260对SSR引物扩增结果均可将33个品系聚为2大类4亚类,这些亚类之间的表型特征差异较明显。从基于分子... 将常规育种选择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对用于回交转育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33个早熟陆地棉品系进行筛选。用9个主要性状观察值和260对SSR引物扩增结果均可将33个品系聚为2大类4亚类,这些亚类之间的表型特征差异较明显。从基于分子标记结果划分出的A1、A2、B1、B2亚类中挑选出关键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的优良品系,并参照主要性状观察值的聚类结果剔除表现型相似的品系,筛选出8个典型代表优良品系,用以进一步回交转育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分子标记 棉花胞质雄性不 回交转育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玉米不育系回交转育群体背景选择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振 高树仁 +2 位作者 王霞 孙丽芳 左淑珍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9,共7页
以玉米细胞质不育系cms-合344为供体亲本、辐63018为轮回亲本,构建BC1和BC2群体,研究利用SSR标记进行遗传背景选择加速回交转育不育系的效果。选用两亲本间多态性好的并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的60个SSR标记进行轮回亲本的遗传背景分析。结... 以玉米细胞质不育系cms-合344为供体亲本、辐63018为轮回亲本,构建BC1和BC2群体,研究利用SSR标记进行遗传背景选择加速回交转育不育系的效果。选用两亲本间多态性好的并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的60个SSR标记进行轮回亲本的遗传背景分析。结果表明,对两群体遗传背景回复率分析,86株BC1群体背景回复率平均值为74.41%,63株BC2群体背景回复率平均值为87.36%,BC1群体表型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似度均较高的株系有9株,BC2有8株。对两群体进行不同标记数目分析,两群体中使用40个标记与总数60个标记所计算的背景回复率基本相同,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6和0.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回交转育 SSR标记 背景选择
原文传递
不同遗传背景的转Cry1C基因玉米品系的室内抗虫性鉴定
9
作者 曾强 周伟 +5 位作者 郭欢乐 曹钟洋 彭明 周虹 汤彬 陈志辉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以转Cry1C基因的转基因玉米C492为供体,通过回交转育的方式将目标基因分别导入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自交系,获得转基因玉米自交系C492/N-76、C492/N202、C492/S273、C492/DH1901和C492/DH1904,采用室内离体组织生测的方法研究各品系对玉... 以转Cry1C基因的转基因玉米C492为供体,通过回交转育的方式将目标基因分别导入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自交系,获得转基因玉米自交系C492/N-76、C492/N202、C492/S273、C492/DH1901和C492/DH1904,采用室内离体组织生测的方法研究各品系对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的抗虫性。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C492和5个不同遗传背景自交系均表现出高抗玉米螟,虽对草地贪夜蛾的抗性有一定差异,但接虫6 d后幼虫死亡率均达到80%以上。这说明转基因玉米C492和5个不同遗传背景自交系可用于抗虫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具有较好的商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玉米 亚洲玉米螟 草地贪夜蛾 回交转育 室内生测
下载PDF
回交二代玉米转Bt基因材料抗虫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宗华 胡彦民 +4 位作者 汤继华 付俊 黄西林 季洪强 田贵军 《作物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7-9,共3页
 采用室内喂虫和田间接卵两种方法对4个玉米回交二代转基因材料进行了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转基因材料的抗虫性不同 ;同一材料的不同单株间的抗虫性各异 ,有的表现高抗性 ,有的几乎没有抗性 ;正反双向回交的结果 ,其抗虫性存在...  采用室内喂虫和田间接卵两种方法对4个玉米回交二代转基因材料进行了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转基因材料的抗虫性不同 ;同一材料的不同单株间的抗虫性各异 ,有的表现高抗性 ,有的几乎没有抗性 ;正反双向回交的结果 ,其抗虫性存在显著差异 ,外源Bt基因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显著高于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基因 BT毒蛋白基因 抗虫性 回交转育
下载PDF
大白菜抗根肿病雄性不育系转育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聂凯 沈向群 +2 位作者 吴琼 孟星河 沈昳潇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7-159,共3页
以复等位基因遗传的抗根肿病大白菜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CRAB742为不育源和抗源,采用杂交、回交、测交和自交方法,向大白菜自交系B1转育抗根肿病基因和核雄性不育基因;并对不同回交世代数的植株进行植物学性状调查,确定最佳的回交代数。... 以复等位基因遗传的抗根肿病大白菜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CRAB742为不育源和抗源,采用杂交、回交、测交和自交方法,向大白菜自交系B1转育抗根肿病基因和核雄性不育基因;并对不同回交世代数的植株进行植物学性状调查,确定最佳的回交代数。试验结果证明,在同类型的大白菜间,采用严格的经济性状选择和抗性、育性筛选,回交3代可以满足目标经济性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根肿病 雄性不 回交转育 复等位基因 抗病
下载PDF
SSR标记辅助回交选育抗草甘膦油菜新品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荣 信晓阳 胡胜武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71,共8页
为快速培育抗除草剂草甘膦的油菜新品系,以含草甘膦氧化还原酶基因gox的转基因抗草甘膦材料C9为供体亲本,以优良甘蓝型冬油菜Gr-1、Gr-2为轮回亲本,以回交转育为基本方法,利用gox基因的PCR检测和喷除草剂2种方法对回交后代进行前景选择... 为快速培育抗除草剂草甘膦的油菜新品系,以含草甘膦氧化还原酶基因gox的转基因抗草甘膦材料C9为供体亲本,以优良甘蓝型冬油菜Gr-1、Gr-2为轮回亲本,以回交转育为基本方法,利用gox基因的PCR检测和喷除草剂2种方法对回交后代进行前景选择,并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背景辅助选择,将抗草甘膦基因gox导入Gr-1、Gr-2中,在BC3选育得到遗传背景回复率大于96%的抗草甘膦油菜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草甘膦抗性 回交转育 SSR标记 辅助选择
下载PDF
花椰菜异源细胞质雄性不育转育材料农艺性状的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祖亮 陈阳 吴宇芬 《福建农业科技》 2003年第5期15-16,共2页
本研究是在对所获几份花椰菜胞质雄性不育转育材料继续进行回交转育工作的基础上,对材料的农艺性状及开花、结实性进行田间观察,进一步对材料进行评估。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材料通过回交转育,克服了不育胞质供体存在的苗期黄化、雌蕊功... 本研究是在对所获几份花椰菜胞质雄性不育转育材料继续进行回交转育工作的基础上,对材料的农艺性状及开花、结实性进行田间观察,进一步对材料进行评估。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材料通过回交转育,克服了不育胞质供体存在的苗期黄化、雌蕊功能障碍、闭蕾、败蕾、柱头外露以及蜜腺外露等缺陷,提高了繁殖力,CMS系BC_3代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为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但存在营养生长偏强,产品成熟期低温紫花等问题,须进一步回交转育和加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异源细胞质雄性不 农艺性状 回交转育
下载PDF
‘福山包头’大白菜抗根肿病雄性不育系转育研究
14
作者 王菲菲 沈向群 +2 位作者 安泓锦 王岩 杨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1-167,共7页
为配置‘福山包头’大白菜抗根肿病雄性不育系,以抗根肿病大白菜CRAB91-12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为抗源和不育源,以‘福山包头’大白菜为轮回亲本,通过杂交、回交、测交、自交、兄妹交和苗期接菌抗病筛选及田间经济性状筛选等... 为配置‘福山包头’大白菜抗根肿病雄性不育系,以抗根肿病大白菜CRAB91-12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为抗源和不育源,以‘福山包头’大白菜为轮回亲本,通过杂交、回交、测交、自交、兄妹交和苗期接菌抗病筛选及田间经济性状筛选等方法,获得纯合抗病且经济性状优良的‘福山包头’大白菜新甲型雄性不育"两用系"和"临时保持系",扩展了抗根肿病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利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抗根肿病 雄性不 回交转育
下载PDF
白菜雄性不育系的转育
15
作者 胡齐赞 韦顺恋 +1 位作者 宋敏霞 胡天华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85-287,共3页
从引进的白菜雄性不育材料NY8481 中选育出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并分别转育到大白菜和青菜上, 获得的不育系不育性稳定, 雄蕊退化, 蜜腺发达, 无蕾败育和黄化现象, 结籽性好。
关键词 白菜 细胞质 雄性不 杂种优势 回交转育
下载PDF
矮牵牛闭花瓣型性状转育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欣 沈向群 +3 位作者 孙功 王妍 孙欣欣 马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8-193,共6页
以两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的闭花瓣型矮牵牛为母本,正常开放纯合型的矮牵牛为轮回父本,采用杂交、回交、测交验证和自交方法,保留闭花瓣型基因的同时获得不同颜色的闭花瓣型矮牵牛,并对不同回交世代数的植株进行植物学性状调查,确定最佳... 以两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的闭花瓣型矮牵牛为母本,正常开放纯合型的矮牵牛为轮回父本,采用杂交、回交、测交验证和自交方法,保留闭花瓣型基因的同时获得不同颜色的闭花瓣型矮牵牛,并对不同回交世代数的植株进行植物学性状调查,确定最佳的回交代数。试验结果表明,在每一代回交后代中,注重同型株的选择,颜色、大小越接近轮回亲本,回交的效果越好,回交3代可以基本满足目标经济性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牵牛 闭花瓣型 回交转育
下载PDF
青梗小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转育研究
17
作者 李锋 沈向群 +1 位作者 曹阳 沈昳潇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4-156,共3页
以AB法45大白菜雄性不育两用系为不育源,以华冠青梗小白菜自交系为父本,通过杂交、回交、测交、自交等转育方法,连续回交5代基本完成核基因雄性不育转育目标。在回交转育的过程中,通过不同代数回交、自交在经济性状上的比较,确定连续回... 以AB法45大白菜雄性不育两用系为不育源,以华冠青梗小白菜自交系为父本,通过杂交、回交、测交、自交等转育方法,连续回交5代基本完成核基因雄性不育转育目标。在回交转育的过程中,通过不同代数回交、自交在经济性状上的比较,确定连续回交加性状选择为效果最佳的转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雄性不 回交转育 性状比较
下载PDF
基于KASP平台的转基因玉米高通量特异性检测方法
18
作者 朱少喜 金肇阳 +3 位作者 葛建镕 王蕊 王凤格 路运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140,共8页
为了促进转基因玉米产业化发展,加快优良性状转化体与骨干自交系的转育工作,适用于回交群体的高通量前景选择方法亟待开发。本研究以转基因玉米DBN9936为材料,根据其外源插入片段及其侧翼序列,采用primer5软件设计了6对特异性引物,与内... 为了促进转基因玉米产业化发展,加快优良性状转化体与骨干自交系的转育工作,适用于回交群体的高通量前景选择方法亟待开发。本研究以转基因玉米DBN9936为材料,根据其外源插入片段及其侧翼序列,采用primer5软件设计了6对特异性引物,与内标准基因zSSIIb引物进行组合用于评估,获得最优引物组合后,进一步开展特异性验证、检出限测试和多样品验证。结果显示,最优引物组合为DBN9936-LB1*zSSIIb-k1;10份DBN9936 BC1代种子的KASP基因分型结果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完全一致;10份转化体DBN9858、DBN9501、C0010.1.3、C0010.3.1、C0010.3.7、C0030.2.5、BT11、GA21、MIR162和2A-7的转基因玉米样品在双平台上检测结果均表现为阴性;转基因玉米DBN9936的检出限为10%;48份不同DBN9936杂交种材料的KASP基因分型结果均表现为阳性。综上,本研究方法可用于转基因玉米DBN9936回交转育过程中的前景选择,且样品通量高,为其他农作物在转基因育种过程中的目标基因检测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玉米 回交转育 前景选择 KASP平台 高通量
下载PDF
加工番茄雄性不育基因的转育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录霞 甘中祥 +3 位作者 李倍金 魏强 张勇 彭刚 《生物灾害科学》 2017年第1期76-79,共4页
对引进加工番茄材料进行分离研究,摸索出分离材料的遗传规律,并利用回交转育和自交分离优选单株相结合的方法,将分离材料的雄性不育基因和苗期连锁标记性状转育到优良自交系材料中,同时保持其他农艺性状不变。对转育组合少量制种,并安... 对引进加工番茄材料进行分离研究,摸索出分离材料的遗传规律,并利用回交转育和自交分离优选单株相结合的方法,将分离材料的雄性不育基因和苗期连锁标记性状转育到优良自交系材料中,同时保持其他农艺性状不变。对转育组合少量制种,并安排区域适应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优选组合产量均高于对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番茄 雄性不 回交转育
下载PDF
西北农林科大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
20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4X期81-81,共1页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出的转基因抗虫棉“陕204”,日前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成为陕西省第一个进入生产应用领域的转基因抗虫棉。“陕204”通过回交转育、标记基因鉴定、“优生境一一逆境交替选择”等方法培育出...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出的转基因抗虫棉“陕204”,日前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成为陕西省第一个进入生产应用领域的转基因抗虫棉。“陕204”通过回交转育、标记基因鉴定、“优生境一一逆境交替选择”等方法培育出的,通过了农业部转基因农业品种安全性评价,在2005年陕西省区试平均亩产皮棉达122.4公斤,居11个参试品种之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因抗虫棉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安全性评价 陕西省 生产应用 回交转育 基因鉴定 农业品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