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漱渝回忆李霁野二文正误
1
作者 葛涛 《中国图书评论》 2024年第4期52-67,共16页
从北京鲁迅博物馆保存的关于韦丛芜的《未名社始末记》一文的史料,可以看出李何林批示将韦丛芜的这篇文章保存在北京鲁迅博物馆资料室,但是北京鲁迅博物馆主办的两份学术刊物《鲁迅研究动态》和《鲁迅研究资料》在1987年和1988年分别刊... 从北京鲁迅博物馆保存的关于韦丛芜的《未名社始末记》一文的史料,可以看出李何林批示将韦丛芜的这篇文章保存在北京鲁迅博物馆资料室,但是北京鲁迅博物馆主办的两份学术刊物《鲁迅研究动态》和《鲁迅研究资料》在1987年和1988年分别刊登了韦丛芜的这篇文章。通过将北京鲁迅博物馆保存的关于韦丛芜这篇文章的史料与陈漱渝回忆李霁野的两篇文章,以及《李霁野文集》收录的相关书信进行对比,可以看出陈漱渝回忆李霁野的文章存在与史实不符之处。在2024年迎来李何林与李霁野诞辰120周年之际,辨析清楚李何林、李霁野与韦丛芜这篇文章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对这两位文坛前辈的纪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信 未名社 回忆 史料
下载PDF
嵌套的回忆与对立的形象——鲁迅《怀旧》重释
2
作者 刘彬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1,67,共9页
鲁迅在辛亥年绍兴光复前夕见闻的逃难情景与他记忆中本家庚子年的逃难故事以及更早的太平军战乱期间的逃难故事的相互映照,促使他创作了逃难题材的小说《怀旧》。小说采用了回忆叙事,在“予”的回忆中又嵌套了王翁的回忆,前者是一种完... 鲁迅在辛亥年绍兴光复前夕见闻的逃难情景与他记忆中本家庚子年的逃难故事以及更早的太平军战乱期间的逃难故事的相互映照,促使他创作了逃难题材的小说《怀旧》。小说采用了回忆叙事,在“予”的回忆中又嵌套了王翁的回忆,前者是一种完成了的有意识的建构性的回忆,后者是一种未完成的非自觉的随机性的回忆,前者对后者的打断显示了现代的“进化”的历史观对传统的“循环”的历史观的审判。小说中讲故事的王翁与讲《论语》的秃先生构成了对照的两极,二人分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予”对他们的褒贬颠倒了“士”在“农”上的传统秩序,显示出现代意识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怀旧》 回忆
原文传递
回忆录写作与新时期沈从文文学史形象建构
3
作者 徐洪军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6,共15页
新时期以来,学界陆续发表、出版了二百余篇有关沈从文的回忆录。这些回忆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新时期沈从文历史形象的构建过程,而且与新时期的文学生态形成了复杂的历史纠缠。通过对沈从文回忆录的爬梳考索,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沈从... 新时期以来,学界陆续发表、出版了二百余篇有关沈从文的回忆录。这些回忆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新时期沈从文历史形象的构建过程,而且与新时期的文学生态形成了复杂的历史纠缠。通过对沈从文回忆录的爬梳考索,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沈从文回忆录发表、出版的整体情况,还原沈从文历史形象的建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沈从文形象,而且试图探讨由此反映出来的新时期文学场域的历史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回忆 新时期 历史形象
下载PDF
革命回忆录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和路径选择
4
作者 马春玲 黄梦威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革命回忆录记载革命前辈亲历、亲见、亲闻的革命故事,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由于革命回忆录涉及多学科,且不同教师运用革命回忆录资源的能力存在差异,以及学生所处时代与革命回忆录所... 革命回忆录记载革命前辈亲历、亲见、亲闻的革命故事,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由于革命回忆录涉及多学科,且不同教师运用革命回忆录资源的能力存在差异,以及学生所处时代与革命回忆录所涉及的人、事和物有所不同,现实教学中革命回忆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深入挖掘革命回忆录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基础上,构建顺应时代创新的革命回忆录教育教学模式,把讲好革命故事与讲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充分发挥革命回忆录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回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革命故事
下载PDF
个体化回忆疗法联合有氧运动对小细胞肺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尚婉莹 孙漪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6期29-32,共4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个体化回忆疗法联合有氧运动对小细胞肺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在陕西省某三甲医院收治的10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个体化回忆疗法联合有氧运动对小细胞肺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在陕西省某三甲医院收治的10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个体化回忆疗法联合有氧运动)。观察指标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躯体健康(PCS)和精神健康(MC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值的差值分别为-12.4(95%CI:-16.6,-8.2)分和-10.7(95%CI:-14.4,-7.0)分,组间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观察组PCS和MCS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均值的差值为11.9(95%CI:6.3,17.6)分和9.1(95%CI:4.7,13.6)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个体化回忆疗法联合有氧运动能显著改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疗法 有氧运动 小细胞肺癌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栉风沐雨 殚精竭虑——回忆陈健先生在苏州防水所的日子
6
作者 郑海权 《中国建筑防水》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今年是中国建筑防水行业形成与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成立40周年,为庆祝行业这一重大节点,《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目前正在进行“我与防水40年”主题征文活动。2024年2月7日上午,《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组织召开“回忆陈健先生在苏州防水所... 今年是中国建筑防水行业形成与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成立40周年,为庆祝行业这一重大节点,《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目前正在进行“我与防水40年”主题征文活动。2024年2月7日上午,《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组织召开“回忆陈健先生在苏州防水所的日子”座谈会,回顾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苏州研究设计所首任所长陈健为研究所的筹建、成立和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健 建筑防水材料 中国建筑防水 建筑防水行业 主题征文活动 回忆 苏州
下载PDF
语篇视域下的散文教学——以《回忆我的母亲》为例
7
作者 张增光 张原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4年第3期42-45,共4页
语文阅读教学本质上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要提升语言运用能力,需要在阅读中关注一个语篇的主题、目的、意图、传意效果等。以《回忆我的母亲》为例,在语篇的视域下从语篇的对话关系、基于情感表达的语境、语体形式的语言... 语文阅读教学本质上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要提升语言运用能力,需要在阅读中关注一个语篇的主题、目的、意图、传意效果等。以《回忆我的母亲》为例,在语篇的视域下从语篇的对话关系、基于情感表达的语境、语体形式的语言运用、基于行文布局的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完成探究任务训练学生的文本解码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回忆我的母亲 阅读能力
下载PDF
论柏拉图的记忆与回忆
8
作者 刘柏廷 《哲学进展》 2024年第1期201-206,共6页
“记忆与遗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在古希腊的神话时代就有讨论,而在哲学史上存在着一个重视记忆的理论传统,这个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柏拉图对记忆与回忆的讨论首先是一个认识论问题,因为柏拉图通过“线喻”... “记忆与遗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在古希腊的神话时代就有讨论,而在哲学史上存在着一个重视记忆的理论传统,这个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柏拉图对记忆与回忆的讨论首先是一个认识论问题,因为柏拉图通过“线喻”“蜡块说”以及“鸟笼说”建立了记忆与遗忘的线性结构,并回答了何以习得知识这个问题;其次是一个道德论问题,因为柏拉图通过“太阳喻”和“马车喻”赋予了记忆与遗忘道德属性,从而善的理念构成了回忆的根据、原因及目的,而遗忘是一种恶,从而柏拉图使问题回到了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道德命题。由此柏拉图对哲学家提出了拥有好记性的要求,并开启了重视记忆的理论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回忆 遗忘 柏拉图
下载PDF
叙述速度,回忆性散文的解读路径
9
作者 孟渊 《中学语文》 2024年第3期77-78,共2页
回忆性散文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散文有其叙述的特点,聚焦文本不同的叙述速度以及与叙述视角之间的关联,是探究作者写作意图、精神成长以及审美追求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回忆性散文 叙述速度 解读路径
下载PDF
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的“二我差”解读
10
作者 许静洁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5期53-55,共3页
作为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存在“二我差”。借助“二我差”,从叙述视角、言语色调以及情感变化三角度细读文本,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文字间传达的独特人生体验,理解作者对藤野先生由感激到敬仰的情感升华,以及体认鲁迅先生不懈探索救国... 作为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存在“二我差”。借助“二我差”,从叙述视角、言语色调以及情感变化三角度细读文本,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文字间传达的独特人生体验,理解作者对藤野先生由感激到敬仰的情感升华,以及体认鲁迅先生不懈探索救国道路伟大形象的文本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性散文 二我差 文本细读 《藤野先生》
下载PDF
聚焦关键词:开启回忆性散文教学新风向——以《父爱之舟》为例
11
作者 李银霄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2期66-68,共3页
《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梦境的形式呈现内容,回忆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几件小事,场景众多,情感丰富,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聚焦文中的几个关键词,以关键词为切入点,开启回忆性散文教学的新风向。
关键词 回忆性散文 《父爱之舟》 关键词
下载PDF
比较阅读“比什么”——《背影》与《回忆我的母亲》比较阅读教学例谈
12
作者 王亮 《湖北教育》 2024年第2期53-54,共2页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没有比较就难以看出优劣,没有比较就很难突出或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比较阅读教学既能突出或强调教学目标,又有利于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式。...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没有比较就难以看出优劣,没有比较就很难突出或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比较阅读教学既能突出或强调教学目标,又有利于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式。笔者以《背影》和《回忆我的母亲》的比较阅读教学为例,谈谈比较阅读策略。《背影》和《回忆我的母亲》都是回忆性写人散文,都以家人为写作对象,都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具有很强的可比性,适合比较阅读教学。另外,《背影》和《回忆我的母亲》分别编排于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第二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影》 写作对象 突破教学难点 阅读策略 强化教学 阅读教学 回忆 思维方法
下载PDF
革命文化散文教学误区与教学内容重构——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例
13
作者 游旭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革命文化散文具有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例,分析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发现当前该类文章的教学存在忽视写作意图资料、忽视心理秩序、忽视作者的叙事情感等误区。出现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文体... 革命文化散文具有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例,分析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发现当前该类文章的教学存在忽视写作意图资料、忽视心理秩序、忽视作者的叙事情感等误区。出现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文体意识淡薄。要想重构革命文化散文的教学内容,亟须着眼资料补给,解决“疑难点”;着眼语句章法,把握“着力点”;着眼价值意蕴,凸显“独特点”;着眼人物描写,突破“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化散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内容
下载PDF
回忆疗愈:过往旅游经历对老年人不幸福感的治愈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兴洋 刘涛 +2 位作者 谢小凤 黄雷 张凤英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89,共16页
在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寻求治疗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有效疗愈手段,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回忆疗法,以过往旅游经历作为回忆内容,采用3个现场实验验证其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疗愈作用... 在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寻求治疗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有效疗愈手段,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回忆疗法,以过往旅游经历作为回忆内容,采用3个现场实验验证其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疗愈作用。其中,实验一检验回忆过往旅游经历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疗愈效果及作用机制;实验二进一步对比不同回忆内容的疗愈效果差异;实验三验证不同时期的旅游经历对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回忆过往旅游经历一方面通过提升积极情绪增强老年人当下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存在意义感增强老年人回溯幸福感,对老年心理问题具有疗愈作用。此外,相比于回忆过往生活经历,回忆过往旅游经历尤其是早年旅游经历的疗愈效果更好。研究结论不仅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探讨了旅游经历对老年人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剖析了旅游对个体生命的整体意义,还证明了旅游经历在心理问题治疗领域的重要价值,为健康老龄化的实现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疗愈 旅游者幸福感 回忆疗法 老年人 过往旅游经历
下载PDF
篮球赛事转播中视觉注意与赞助回忆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中凡 周志强 +1 位作者 史鹏 冯晓苏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273-279,共7页
通过分析视觉注意与赞助回忆的关系,为研究人员评估体育赛事广告赞助效果提供新的视角.应用眼动实验法,记录33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观看体育赛事视频片段的眼动指标作为视觉注意因素,结合广告的曝光因素和品牌卷入因素,分析各因素对赞助回... 通过分析视觉注意与赞助回忆的关系,为研究人员评估体育赛事广告赞助效果提供新的视角.应用眼动实验法,记录33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观看体育赛事视频片段的眼动指标作为视觉注意因素,结合广告的曝光因素和品牌卷入因素,分析各因素对赞助回忆的影响.结果显示,曝光时间对赞助回忆的影响非常显著(OR=1.058,p<0.01),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曝光时间,赞助回忆正确的概率提升5.8%.但曝光时间达到上限后,额外的曝光并不会提升观众的视觉注意和赞助回忆.注视时间对赞助回忆的影响显著(OR=1.097,p<0.05),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注视时间,赞助回忆正确的概率提高9.7%.曝光次数(OR=0.817,p>0.05)、注视次数(OR=1.003,p>0.05)、品牌熟悉度(OR=0.945,p>0.05)和品牌使用率(OR=1.278,p>0.05)则对赞助回忆率影响不显著.本研究认为,通过曝光因素和品牌卷入因素与赞助回忆的关系评估广告投放效果具有局限性,研究人员可通过分析视觉注意因素与赞助回忆的关系,更加科学、有效地评估赞助商广告的投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注意 赞助回忆 眼动追踪 注视时间 篮球赛事
下载PDF
参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历史回忆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理群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第5期4-9,共6页
参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从开始参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到后来推动新语文改革实验,在中学开设鲁迅作品选修课,再到和一线教师中的理想主义者共同进行静悄悄的存在变革,去支持边远地区的农村教育改革事业... 参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从开始参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到后来推动新语文改革实验,在中学开设鲁迅作品选修课,再到和一线教师中的理想主义者共同进行静悄悄的存在变革,去支持边远地区的农村教育改革事业,最后又倡导家庭教育亲子共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 教育改革 历史回忆
下载PDF
多丽丝·莱辛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以《幸存者回忆录》为例
17
作者 马伊林 张琳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0-94,共5页
多丽丝·莱辛在其科幻小说《幸存者回忆录》中,通过一个中年女性主人公的视角,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和女性问题进行了敏锐的审视。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作为支撑,探讨莱辛在《幸存者回忆录》中对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女性与自... 多丽丝·莱辛在其科幻小说《幸存者回忆录》中,通过一个中年女性主人公的视角,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和女性问题进行了敏锐的审视。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作为支撑,探讨莱辛在《幸存者回忆录》中对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女性与自然这三组关系及其未来愿景的思虑,旨在凸显莱辛在该小说中所体现出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莱辛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有望为解决当代社会中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缓解激化的性别矛盾提供一个参照,同时也预设了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关涉的生态要义和性别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幸存者回忆录》 生态女性主义
下载PDF
语文教材回忆性作品两重视角之关系探析
18
作者 毋小利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2-46,共5页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里的回忆性作品文体多样,所占比重很大。回忆性作品通常表现出两重视角特征,且两重视角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大体来看,其间存在以下五种关系:叙述自我成熟、理性的看法和态度,批判、超越了经验自我幼稚或错误的看法和态...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里的回忆性作品文体多样,所占比重很大。回忆性作品通常表现出两重视角特征,且两重视角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大体来看,其间存在以下五种关系:叙述自我成熟、理性的看法和态度,批判、超越了经验自我幼稚或错误的看法和态度;经验自我愉悦的体验和感受,引发和增添了叙述自我痛苦的体验和感受;经验自我美好的体验和感受,让叙述自我感到怅惘中的甜蜜;经验自我的各种体验和感受,转化为叙述自我美好、愉悦的体验和感受;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之间的差距并不得到刻意突出。仔细辨析以上几种关系,对提升此类作品的解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回忆性作品 经验自我 叙述自我
下载PDF
苏联将领回忆录对日本陆军的评析
19
作者 马军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23年第4期33-37,140,共6页
如何从纯军事学的角度来评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陆军,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如果从中日战争(1931—1945年)的战况来看,它在针对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数十次战役中少有败绩,并且侵占了中国的大片国土,似乎是一支在训练水平、作战思... 如何从纯军事学的角度来评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陆军,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如果从中日战争(1931—1945年)的战况来看,它在针对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数十次战役中少有败绩,并且侵占了中国的大片国土,似乎是一支在训练水平、作战思想和武器装备方面均占据明显优势的“现代化强军”。但若放眼世界,换之于更大的参照系,日本陆军在军事学术的诸多领域无疑已远远地落后于时代的潮流,否则便难于解释它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东北战场上面对美军与苏军突击时遭遇的大溃败。揆诸曾亲自指挥对日作战,具体说是歼灭关东军之战的苏联高级将领的回忆录,或许能从中窥见一斑。由于立足点和自身军事水平的差异,他们的看法确与中国学界以往的战史论著有相当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战争 太平洋战场 中国国民党 对日作战 军事学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窥见一斑 回忆
下载PDF
从《梦归家园:一部苗族家庭回忆录》看美国苗族群体的身份认同转变
20
作者 周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9期5-9,共5页
美国苗族作家杨嘉莉的代表作《梦归家园:一部苗族家庭回忆录》是美国苗族英语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的苗族家庭,这部作品反映了整个美国苗族群体从老挝到泰国难民营,最后作为难民定居美国的流散经历。在此过程中,作为“... 美国苗族作家杨嘉莉的代表作《梦归家园:一部苗族家庭回忆录》是美国苗族英语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的苗族家庭,这部作品反映了整个美国苗族群体从老挝到泰国难民营,最后作为难民定居美国的流散经历。在此过程中,作为“他者”的美国苗族群体的身份认同经历了身份迷失、身份冲突和身份重建,在不同代际之间呈现出身份认同的转变。苗人的身份认同从以杨嘉莉奶奶、爸爸和妈妈为代表的苗1代的苗族,转变为以朵和杨嘉莉为代表的苗1.5代的美国苗族,再转变为以杨嘉莉的弟弟妹妹们为代表的苗2代的苗裔美国人。作为流散者的美国苗族群体所追寻的身份认同不是单一的文化身份认同,而是多元的、动态的、不断建构的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苗族 《梦归家园:一部苗族家庭回忆录》 身份认同 流散 他者 杨嘉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