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一次回流暴雪过程的锋区特征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吴庆梅 杨波 王国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39-547,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观测和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观测的精细风场、温度和湿度资料,对2009年11月9日夜间北京地区的一次回流暴雪天气过程的锋区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华北锢囚...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观测和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观测的精细风场、温度和湿度资料,对2009年11月9日夜间北京地区的一次回流暴雪天气过程的锋区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华北锢囚锋和中高层短波槽,与锢囚锋联系的中低空暖湿空气在回流干冷空气上爬升造成锋生,是北京地区出现暴雪的主要原因。北京地区锋区的坡度较小,锋区下半层存在明显逆温。逆温强度可以指示冷暖交汇程度,从而与降雪强度存在相关关系,地形对逆温的分布和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低层东北风与中高层西南气流形成了明显的风垂直切变和温度差异,动力锋生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产生的锋面次级环流直接促进了中尺度系统的发展。锋区存在层结不稳定,锋面抬升和次级环流促进了对流的发展,从而导致高架雷暴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暴雪 华北锢囚 逆温 动力锋生 次级环流
下载PDF
华北回流暴雪发展机理个例研究 被引量:108
2
作者 周雪松 谈哲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6,共9页
利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04年11月24—25日发生在华北的一次回流暴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着重对回流暴雪形成发展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回流暴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动力锋生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产生的锋面次级环流是造... 利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04年11月24—25日发生在华北的一次回流暴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着重对回流暴雪形成发展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回流暴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动力锋生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产生的锋面次级环流是造成这次暴雪的主要原因;降水过程中,雨雪相态的转变与温度廓线有直接关系,随着降水由雨转为雪,雪水混合比增大迅速且其高度有所降低。地形在此回流暴雪过程中,通过其强迫的、分别位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正负垂直速度中心,对降雪起明显的增幅作用,同时对雨水和云水分布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暴雪 数值模拟 动力锋生 次级环流 地形
下载PDF
华北南部一次回流暴雪天气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田秀霞 宋晓辉 +3 位作者 程序 董占强 李菊香 聂振岭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年第1期35-39,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华北南部的一次回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动力、热力等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回流暴雪天气属于华北回流中的两槽一脊型,导致这次强降雪的影响系统是高空急流、西来槽、低涡切变和低空急流,东北...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华北南部的一次回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动力、热力等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回流暴雪天气属于华北回流中的两槽一脊型,导致这次强降雪的影响系统是高空急流、西来槽、低涡切变和低空急流,东北冷空气起到了触发作用。最大降水出现在南北风转换阶段,当东北风完全控制低层,降水结束。高空辐散和低层辐合相叠置及高空正涡度的下传,有强降水的产生,但上升运动中心较低。降雪前的增暖增湿与低层冷空气的楔入使华北南部位于θse能量锋区和水汽辐合区内,有利于强降雪的产生。回流天气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南方,低层东北冷空气也有间接输送水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暴雪 急流 诊断分析
下载PDF
河北省一次回流暴雪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4
作者 宋晓辉 田利庆 +3 位作者 田秀霞 马鸿青 张功文 董方亮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3期8-14,共7页
应用WRFV3.2.1中尺度数值模式,利用每日4次1°×1°的NCEP-FNL全球分析场资料,对2009年11月9—12日河北省回流暴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时空分辨率较高的资料,对冷流暴雪特征及其物理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应用WRFV3.2.1中尺度数值模式,利用每日4次1°×1°的NCEP-FNL全球分析场资料,对2009年11月9—12日河北省回流暴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时空分辨率较高的资料,对冷流暴雪特征及其物理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雪区近地层为干冷气团形成的冷垫,暖湿气流沿锋面上界自低层向高层输送,暴雪的出现与高温高湿能量的输送密切相关,水汽主要来自南方;近地层以辐散和反气旋性涡度为主,上升运动的加强与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活动相对应,受太行山地形影响降水强度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暴雪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多种探测资料对华北中部一次回流暴雪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钤伟妙 罗亚丽 +2 位作者 曹越 张晓 车少静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2-747,共16页
2020年1月5日07时至6日04时(北京时,下同)华北中部出现一次回流暴雪天气,过程最大降雪量15.5 mm。文中应用ERA5再分析和多种高分辨率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暴雪的大尺度天气背景和本地动、热力状况,探讨了暴雪落区、强度演变和降雪微物理... 2020年1月5日07时至6日04时(北京时,下同)华北中部出现一次回流暴雪天气,过程最大降雪量15.5 mm。文中应用ERA5再分析和多种高分辨率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暴雪的大尺度天气背景和本地动、热力状况,探讨了暴雪落区、强度演变和降雪微物理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受河套地区地面倒槽和东北平原高压影响,900 hPa以下东北气流(被称为“回流”)自东北平原经渤海抵达华北平原,早于降雪7 h开始影响华北中部,受太行山阻挡在华北平原形成浅薄的近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对应暴雪落区;暴雪落区位于500 hPa高空槽前、700 hPa南北走向切变线东侧,850 hPa受西南低涡外围东南气流影响。降雪前1 h石家庄市观测到800 m以下转为东北风,1 km以下气温迅速下降至-5—-1℃,形成“冷垫”;暴雪区上空700 hPa附近低空急流较降雪早2 h出现,随后急流变厚、向下伸展至2 km高度,其下部暖湿空气沿“冷垫”爬升触发降雪,急流风速增至极值(19 m/s)和急流指数达峰值(约8)与大于1 mm/h强降雪时段重合,此时700 hPa上下为上升运动和水汽输送的大值中心。本次降雪粒子直径多为0.35-0.55 mm,降雪强度与粒子数浓度呈线性正相关;降雪云层位于1.3-5.5 km高度,大致以3 km(约-10℃)为分界线,下层为冰雪混合层,上层为冰雪层,冰雪层相对湿度与地面雪花粒子浓度及降雪强度呈正相关。基于雨滴谱仪探测资料反演的地面反射率因子与降雪强度拟合关系为Z=149.85R^(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暴雪 天气背景 低空急流指数 微物理特征
下载PDF
2011年初冬华北南部回流暴雪诊断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田秀霞 李娟 +2 位作者 何丽华 范俊红 李菊香 《暴雨灾害》 2016年第3期243-251,共9页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加密观测降雪资料和GFS 0.5°×0.5°间隔6 h的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11月29日发生在华北南部的暴雪过程进行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暴雪天气的影响系统为高空槽和地面回流冷锋;水汽轨迹结...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加密观测降雪资料和GFS 0.5°×0.5°间隔6 h的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11月29日发生在华北南部的暴雪过程进行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暴雪天气的影响系统为高空槽和地面回流冷锋;水汽轨迹结果显示在暴雪过程中存在三股气流,即东北干冷气流、东南暖湿气流和西南暖湿气流;低层水汽主要来自东海,中层的水汽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暖湿气流在干冷空气之上爬升,在800 h Pa左右形成锋区;冷平流是引起锋生的主要因子,锋生函数各项对锋生的贡献不同,垂直运动作用项对锋生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暴雪 水汽输送 轨迹 锋生函数
下载PDF
山东省11月份大范围回流暴雪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西磊 李静 +1 位作者 杨成芳 张洪卫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0期229-236,共8页
回流暴雪是山东省秋冬季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为加强对这类灾害性天气的分析研究,提升预报能力和水平,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0年以来山东省11月份发生的回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中尺度特征及热力、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 回流暴雪是山东省秋冬季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为加强对这类灾害性天气的分析研究,提升预报能力和水平,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0年以来山东省11月份发生的回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中尺度特征及热力、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期间的回流暴雪均存在雨雪相态转换,925 hPa以下的温度对降水相态有明确的指示意义;此类天气的概念模型是500 hPa和700 hPa在河套地区或东部是低槽,低层850 hPa从西南伸向山东的切变线,地面为西北-东南向的高压控制,直接影响系统包括:低槽、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大气湿度层深厚,到达对流层中层或更高;探空分析所有过程均存在逆温,这也是回流降雪的重要特征;在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场有强辐合,θse的低值区一直伸到中原腹地,在大气中高层出现对流性不稳定;散度场从下向上辐合辐散交替叠置,垂直速度场表现为从低空到对流层顶均是上升运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暴雪 诊断分析 相态
下载PDF
冷垫背景下回流暴雪成因与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桂莲 刘澜波 +2 位作者 孟雪峰 张璐 李林惠 《干旱气象》 2022年第3期500-506,共7页
利用气象台站观测资料、赤峰市多普勒雷达(CINRAD/CA)观测资料、全球地形资料(水平分辨率1°×1°)以及NCEP的FNL(水平分辨率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3月20日内蒙古东南部春季暴雪天气进行分析。结... 利用气象台站观测资料、赤峰市多普勒雷达(CINRAD/CA)观测资料、全球地形资料(水平分辨率1°×1°)以及NCEP的FNL(水平分辨率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3月20日内蒙古东南部春季暴雪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回流降雪天气,低层925 hPa东北风急流与中层700 hPa西南急流形成明显的垂直风切变和温度差,产生强的动力锋生;低层辐合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发展;850 hPa偏南风和偏东风水汽通道汇合于内蒙古东南部;850~700 hPa有强逆温层,冷暖空气剧烈交汇;南北向大兴安岭地形对东麓迎风坡东北风超低空急流有阻挡作用,有利于干冷空气长时间堆积,低层冷垫厚度加大,暖湿气流被迫抬升到更高层结,有利于水汽凝结和降雪加大;降雪最强时段,雷达基本径向速度图上低层为偏北风,中层有表征暖平流的“S”形回波,高层西南急流长时间维持,同时有西北风—西南风冷式切变线和西南风—东南风暖式切变线,雷达速度图上强降雪和西南暖湿急流在冷垫上爬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对短时预报预警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暴雪 冷垫 动力锋生 特殊地形 雷达回波
下载PDF
2015年初冬河南省一次回流暴雪天气发展机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杜丽娅 《陕西气象》 2016年第4期6-12,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及NCEP客观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23—24日河南省出现的一次回流暴雪天气过程形成、发展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回流暴雪天气由高原浅槽与地面强冷空气共同造成,垂直于锋区的次级环流是产生暴雪...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及NCEP客观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23—24日河南省出现的一次回流暴雪天气过程形成、发展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回流暴雪天气由高原浅槽与地面强冷空气共同造成,垂直于锋区的次级环流是产生暴雪的中尺度系统。近地面自渤海回流到华北平原的冷空气是干冷的,水汽主要由对流层中层的西南急流输送。动力锋生是锋区附近出现超低空东北风急流和700hPa西南急流的主要原因,是产生暴雪的主要动力机制。雷达速度图上,中层西南急流和超低空东北风急流的长时间维持是暴雪产生的重要原因,雷达风廓线清晰地反映了暴雪区上空存在锋面次级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暴雪 急流 动力锋生 次级环流
下载PDF
菏泽市一次冬季回流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玉芳 陈楠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8期155-157,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加密自动站观测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23—24日菏泽地区一次冬季回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中低层的暖湿气流在东北平原回流下来的冷空气上爬升...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加密自动站观测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23—24日菏泽地区一次冬季回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中低层的暖湿气流在东北平原回流下来的冷空气上爬升造成的,是菏泽地区出现暴雪的主要原因。本文所述的天气形势为典型的回流暴雪,500 h Pa上河套地区有低槽东移,低层有切变线影响,地面蒙古冷高压东移到东北地区南下。回流暴雪过程中高低空急流的影响较大,冷空气自850 h Pa以下回流到菏泽地区,暖湿气流在700 h Pa输送到菏泽地区叠加在冷垫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使上升运动加强,也是造成这次回流暴雪的垂直环流机制(与夏季暴雨的垂直环流机制基本相同,但范围较大)。700 h Pa强劲的西南气流为此次天气过程输送了充足的水汽,为回流暴雪提供了重要条件。降雪时间与上升速度区维持时间以及降雪强度与上升速度大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菏泽地区在降雪之前,850 h Pa以下到地面明显存在逆温,逆温强度可以指示冷暖交汇程度,从而与降雪强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暴雪 高低空急流 切变线 山东菏泽
下载PDF
2018年三门峡市典型回流暴雪过程诊断分析
11
作者 姜珊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第16期58-60,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降雪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1月3-4日河南省三门峡市一次典型回流暴雪天气过程的环境背景场合物理量场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明确印证三门峡地区回流暴雪的典型特征。经分析...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降雪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1月3-4日河南省三门峡市一次典型回流暴雪天气过程的环境背景场合物理量场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明确印证三门峡地区回流暴雪的典型特征。经分析发现,三门峡市回流暴雪高层典型天气形势为500hPa两槽一脊型,存在南支槽与亚欧大槽分裂出的北支槽合并东移过程或北支槽东移影响,低层具有明显西南急流,有时存在其与东风急流的汇合输送。地面冷空气多为东路冷空气回流。暴雪过程中高低空急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冷空气自近地面层随强劲的东北风输送回流,使得暖湿气流在700hPa和850hPa随急流输送至三门峡地区,叠加在"冷垫"上,形成经典"冷垫"和"暖盖"配合结构。低空急流前部暖湿气流辐合抬升,高空200hPa急流右后侧的辐散抽吸作用使上升运动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暴雪 冷垫 高低空急流
下载PDF
冷垫背景下冻雨和极端大暴雪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桂莲 霍志丽 王学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5-733,共9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通辽市和赤峰市多普勒雷达资料、气候极端降雪以及NCEP的FNL(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11月17-19日内蒙古中东部极端回流大暴雪天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500 hPa东移高空槽前暖湿气流、700 hPa...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通辽市和赤峰市多普勒雷达资料、气候极端降雪以及NCEP的FNL(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11月17-19日内蒙古中东部极端回流大暴雪天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500 hPa东移高空槽前暖湿气流、700 hPa西南急流以及暖式切变线为降雪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和动力辐合抬升机制,地面至850 hPa均为偏东风冷垫,中高空西南暖湿空气沿低层冷垫爬升产生锋生,是造成此次大暴雪的主要原因。降雪最强时段,从低层到高层均为上升运动,中低层水汽几乎接近饱和状态,深厚湿层有利于产生高效率的强降雪;通辽探空图有冰相层、逆温层、融化层、中性层等多种特殊层结,并有明显表征冻雨的“象鼻”层结曲线;低层东北风急流与中高层西南急流形成强的垂直风切变和温度差,动力锋生在降雪期间一直维持,动力锋生最强阶段和降雪最强时刻相对应。雷达反射率有0℃层亮带,50~55 dBz带状强回波;基本径向速度低层长时间维持东北急流构成的冷垫,并有一对正负速度中心的风速核,形成“牛眼”结构,“牛眼”结构代表边界层出现急流核;雷达基本径向速度图低层东北风,中高层西南急流,很好地反映了西南暖湿急流在冷垫上爬升的天气学结构特征,通过多普勒雷达实时监测弥补了普通降雪短时观测的不足,这对暴雪短时预报预警具有非常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 冷垫 冻雨 特殊大气层结 0℃层亮带 “牛眼”结构
下载PDF
“09.11.10”石家庄特大暴雪中尺度风场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丽荣 刘黎平 +1 位作者 王立荣 曹春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23-1030,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雷达资料以及四维变分方法反演的风场资料,对2009年11月10—12日石家庄特大暴雪过程的形势场和中尺度风场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影响系统来看,此次特大暴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回流降雪和西来槽降雪。回流降雪是特大暴雪... 利用常规观测、雷达资料以及四维变分方法反演的风场资料,对2009年11月10—12日石家庄特大暴雪过程的形势场和中尺度风场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影响系统来看,此次特大暴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回流降雪和西来槽降雪。回流降雪是特大暴雪的主要时段,此阶段西部山区降雪明显大于东部平原;而西来槽降雪阶段全区降雪比较均匀。由雷达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可见:10日降雪具有对流性质,而且回波不断地自西部山区向石家庄市区移动,产生"列车效应",造成市区及西部降雪强度较大;11—12日回波强度弱,降雪强度也较弱。分析雷达四维变分反演风场得到如下结论:(1)反演风场能够准确展现东风影响的时间和高度、西来槽影响的始末,对预报员定性外推降雪的强度起到非常好的参考作用。(2)低层水平反演风场上,存在一个比较窄的东风带,回波沿东风带自西向东移动,石家庄市区处于北到东北风的"回流墙"附近,东移回波在此堆积,移速减慢,影响时间较长;同时,市区附近存在风向性和风速性辐合,致使回波在石家庄附近加强或维持。(3)反演风场垂直剖面图上,东风回流降雪阶段,低层东风区上空存在一个"反气旋",强回波位于"反气旋"所包围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暴雪 多普勒雷达 中尺度风场
下载PDF
1999—2018年鲁南地区暴雪天气的影响系统及环流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玉亮 胡顺起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3期8-15,共8页
利用1999—2018年鲁南地区地面逐日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统计了近20a鲁南地区25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了四类影响系统的环流形势及其主要特征。结果表明:近20a鲁南地区暴雪过程明显减少;产生鲁南地区暴雪天气的影响系统分为四类,按... 利用1999—2018年鲁南地区地面逐日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统计了近20a鲁南地区25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了四类影响系统的环流形势及其主要特征。结果表明:近20a鲁南地区暴雪过程明显减少;产生鲁南地区暴雪天气的影响系统分为四类,按照发生频次从多到少依次为:回流形势、江淮气旋、切变线和低槽冷锋;回流暴雪灾害重、影响大,11月常出现大范围暴雪,根据500hPa环流形势特征分为高纬低压带型和两槽一脊型回流暴雪,建立了鲁南地区回流暴雪天气模型;江淮气旋暴雪主要发生在2月,影响系统复杂,通常先倒槽降雨,后转为回流形势降雪,揭示了江淮气旋降雪开始与结束时的环流特征;切变线暴雪降水量自南向北减少,以区域性暴雪为主;低槽冷锋暴雪500hPa以下各层低槽比较明显,地面为冷锋,影响系统过境时间短,一般降雪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系统 回流暴雪 鲁南地区
下载PDF
阳泉地区一次寒潮暴雪天气成因分析
15
作者 王妍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3期152-154,157,共4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采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2021年11月4—8日阳泉地区出现的寒潮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寒潮过程,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温幅度大,阳泉地区达强寒潮级,伴有暴雪、大风灾害性天气。高纬有强冷空气...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采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2021年11月4—8日阳泉地区出现的寒潮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寒潮过程,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温幅度大,阳泉地区达强寒潮级,伴有暴雪、大风灾害性天气。高纬有强冷空气在乌拉尔山高压脊堆积,脊前小槽发展为横槽,旋转转竖与强锋区促使寒潮暴发沿西路南下侵袭。在此暴雪过程中对流层低层维持强劲的东北风,高空维持西南风,构成华北地区典型的回流降水形势,锋生与回流“冷垫”是主要动力机制。雷达图表现为层状—积云混合降水回波,雨、雪区的回波强度分界值为30 dBZ。径向速度图呈“S”形,发展为反“S”形时降水减弱结束。出现0°层亮带和对称“牛眼”结构对强降雪的量级预报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回流暴雪 冷垫 锋生
下载PDF
A case study of cold-seasonthundersnow in Beijing 被引量:2
16
作者 JIAO Reguang CHEN Bin +1 位作者 HABIB Ammara SHI Guangyu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9年第6期392-398,共7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thundersnow at ne spatiotemporal scale on 9 and 10 November 2009 in Beijing were analyzed,using wind pro ler,microwave radiometer,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Doppler weather radar,and sate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thundersnow at ne spatiotemporal scale on 9 and 10 November 2009 in Beijing were analyzed,using wind pro ler,microwave radiometer,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Doppler weather radar,and satellite data.Furthermore,the causes of winter convection a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as reflux weather.The cause of the thunder and lightning was the elevated convection above the lower cold and dry air,and the trigger for convection was the short wave trough and convergencein the middle level.This thundersnow event developed from monsoon-like long-lasting water vapor transport at 850 hPa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along with strong instability of,and convergence in,the conveyor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UNDERSNOW REFLUX doppler radar wind profiler RADIOMET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