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8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血管生成因子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莹 赵旭晶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7-152,共6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极早产儿存活率不断提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肺血管生成受损、肺泡发育停滞、细胞外基质改变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主要特征。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变化对维持正常肺血管生成及肺泡发育具有关键...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极早产儿存活率不断提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肺血管生成受损、肺泡发育停滞、细胞外基质改变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主要特征。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变化对维持正常肺血管生成及肺泡发育具有关键作用,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等。上述促血管生成因子均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密切相关,在该病的临床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 综述
下载PDF
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静 潘燕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3期20-28,共9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由配体、受体、结合蛋白组成。其中,配体主要有IGF-1、IGF-2和胰岛素,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涉及受体主要有Ⅰ型IGF受体(IGF-1R)、Ⅱ型IGF受体(IGF-2R)、胰岛素受体(IR)和IGF-1R与IR的杂合受体;此外...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由配体、受体、结合蛋白组成。其中,配体主要有IGF-1、IGF-2和胰岛素,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涉及受体主要有Ⅰ型IGF受体(IGF-1R)、Ⅱ型IGF受体(IGF-2R)、胰岛素受体(IR)和IGF-1R与IR的杂合受体;此外,IGF系统还包括6种高亲和力IGF结合蛋白(IGFBP-1~6)。IGF系统不仅在调节人体重要生理过程(如细胞生长、分化以及新陈代谢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其各组分表达水平的变化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的研究显示,靶向IGF系统的各个组分或其相关信号通路有助于阻断肿瘤的发生发展并对后续肿瘤治疗产生有益作用。本文综述了IGF系统的各组分及相关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作用,以及目前靶向IGF系统各组分的抗肿瘤药物研究情况,并分析了靶向IGF系统在肿瘤治疗中遇到的问题,以期为靶向IGF系统的抗肿瘤药物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靶向治疗 抗肿瘤药物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配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下载PDF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在乳鼠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作用实验研究
3
作者 牛志新 何峰 +1 位作者 宋春光 肖玉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GDNF/GFRα1)通路在乳鼠先天性巨结肠(HD)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AEC)中的作用研究。方法:21日龄内皮素受体(Ednrb)基因敲除乳鼠为HD模型组(实验组),同日龄野生型乳鼠...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GDNF/GFRα1)通路在乳鼠先天性巨结肠(HD)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AEC)中的作用研究。方法:21日龄内皮素受体(Ednrb)基因敲除乳鼠为HD模型组(实验组),同日龄野生型乳鼠为对照组,8只/组。取结肠组织,按照形态将实验组乳鼠结肠组织分为狭窄段、扩张段,对照组乳鼠结肠组织分为远段、近段。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评判两组肠管炎症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两组结肠组织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印迹法(WB)分别检测GDNF/GFRα1信号通路相关基因[GDNF、GFRα1、酪氨酸酶受体(RET)、核转录因子kappaBp65(NF-κBp65)、TNF-α]蛋白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HAEC主要发生在结肠扩张段;ELISA法结果显示,与实验组乳鼠狭窄段肠管比较,扩张段肠管IL-10水平显著降低、TNF-α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WB法结果显示,与实验组乳鼠狭窄段肠管比较,扩张段肠管GDNF、GFRα1、RET蛋白水平显著降低,NF-κBp65、TNF-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HD模型乳鼠结肠扩张段炎症程度较为严重,机制可能与GDNF/GFRα1信号通路受抑制,肠神经免疫调节系统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通路 先天性巨结肠 相关性小肠结肠炎 肿瘤坏死因子 核转录因子κBp65
下载PDF
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王媛 刘国英 +7 位作者 孔大为 李建斌 金新莉 张玉红 葛文超 成琳 刘佳璇 刘玉振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目的 通过研究比较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不同的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凝血因子的影响,为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6月—2023年5月,每月抽检4袋共96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当月抽检并及时检测。冷沉淀凝血因子37℃水浴融化后对轻中... 目的 通过研究比较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不同的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凝血因子的影响,为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6月—2023年5月,每月抽检4袋共96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当月抽检并及时检测。冷沉淀凝血因子37℃水浴融化后对轻中度脂血予以标记,每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和2个50 mL转移袋用无菌接驳机分装成2袋2组各20 mL,1组放置4℃冰箱,另1组放置22℃水浴箱中,放置时间均为0 h、4 h、8 h、12 h、24 h、48 h,然后再各自时间无菌取样2 mL放入试管中,用加样枪在另1试管中加入样品1 mL和缓冲液3 mL混匀上机进行检测。随机选取60袋无轻中度脂血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融化后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贮放0 h、4 h、8 h、12 h、24 h、48 h检测2组凝血因子平均含量及增长率:(1)储存4℃,Ⅷ因子含量依次为118.62、111.57(-5.95%)、105.51(-11.05%)、103.30(-12.92%)、94.35(-20.46%)、83.25(-29.82%)IU/袋;储存22℃,Ⅷ因子含量依次为118.62、112.69(-5.00%)、111.41(-6.08%)、109.01(-8.10%)、101.55(-14.39%)、92.75(-21.81%)IU/袋,2组储存结果比较,在4℃24 h和22℃48 h,Ⅷ因子含量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22℃储存,Ⅷ因子衰减速度更慢;(2)储存4℃,Ⅴ因子含量依次为41.19、41.31(0.29%)、40.52(-1.64%)、40.27(-2.23%)、39.05(-5.19%)、36.99(-10.21%)IU/袋;储存22℃,Ⅴ因子含量依次为41.19、41.71(1.25%)、42.54(3.28%)、41.94(1.80%)、39.21(-4.80%)、35.64(-13.48%)IU/袋,2组储存结果比较,在4℃48 h和22℃48 hⅤ因子含量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22℃储存,Ⅴ因子衰减速度更快;(3)储存4℃,Fbg含量依次为268.86、268.17(-0.26%)、262.46(-2.38%)、270.50(0.61%)、267.52(-0.50%)、261.92(-2.58%)mg/袋;储存22℃,Fbg含量依次为268.86、265.86(-1.12%)、264.12(-1.77%)、265.89(-1.11%)、266.04(-1.05%)、261.04(-2.91%)mg/袋,2组各时间段与0 h含量比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凝血因子随储存时间延长而下降,尤其Ⅷ因子含量下降最明显,Ⅴ因子次之,Fbg基本不变。2组储存比较,22℃储存Ⅷ因子衰减速度更慢,Ⅴ因子衰减速度更快。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应尽快输注;如果延迟不可避免,若延迟时间<12 h,采用4℃保存;若延迟时间介于12~24 h,采用22℃保存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凝血因子 CAF 因子 因子 FBG 纤维蛋白原 储存温度 储存时间
原文传递
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关键调控因子DOG1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宋松泉 唐翠芳 +2 位作者 姜孝成 王伟青 程红焱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65,共12页
DOG1(Delay of germination 1)蛋白是种子休眠的一种主要调控因子,可与ABA协同作用来延迟种子萌发。核心脱落酸(ABA)信号转导途径和DOG1途径在蛋白磷酸酶2C(PP2C)中汇聚。DOG1调控种子休眠需要PP2C,并通过与ABA过敏感萌发(AHG1/AHG3)结... DOG1(Delay of germination 1)蛋白是种子休眠的一种主要调控因子,可与ABA协同作用来延迟种子萌发。核心脱落酸(ABA)信号转导途径和DOG1途径在蛋白磷酸酶2C(PP2C)中汇聚。DOG1调控种子休眠需要PP2C,并通过与ABA过敏感萌发(AHG1/AHG3)结合来增强ABA的信号转导。DOG1抑制AHG1的作用来增加ABA的敏感性和诱导种子休眠。近年来,DOG1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调控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DOG1对种子成熟、休眠与萌发的作用,DOG1表达的转录调控机制以及DOG1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调控及作用机制,最后提出了在本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信号 DOG1调控因子 种子休眠 分子机制 转录因子
下载PDF
基于STAT3信号通路研究柠檬苦素对胃癌模型小鼠免疫因子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刘雪 石柳 +2 位作者 林晔 张静智 温建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8-1461,共4页
目的 分析柠檬苦素对胃癌小鼠模型免疫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50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5组各10只,构建MFC胃癌荷瘤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并给予对应药物灌胃,1次/d,连... 目的 分析柠檬苦素对胃癌小鼠模型免疫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50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5组各10只,构建MFC胃癌荷瘤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并给予对应药物灌胃,1次/d,连续14 d。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及抑瘤率;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 T细胞及其比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10、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p-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阳性表达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胃癌细胞STAT3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脾指数、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脾指数、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均显著增加(P<0.05)。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CD4^(+)、CD8^(+) T淋巴细胞百分数和CD4^(+)/CD8^(+)比值较模型组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IL-2、IL-10水平显著下降,IFN-γ显著上升(P<0.05);而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IL-2、IFN-γ水平显著增加,IL-10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及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p-STAT3、MMP-9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及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第705位点酪氨酸的磷酸化STAT3蛋白(pTyr^(705)-STAT3)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柠檬苦素能抑制胃癌小鼠模型肿瘤组织的发展,这与其提高小鼠免疫水平与抑制STAT3通路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信号通路 柠檬苦素 胃癌 免疫因子
下载PDF
兰州百合鳞茎花青素合成相关MYB与bHLH转录因子的筛选分析
7
作者 范文广 李保豫 +6 位作者 田辉 李欣 任海伟 曹莹莹 姜欣彤 柴佳靖 陈少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6,共10页
百合鳞茎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由于花青素的积累导致鳞茎变紫红色,进而影响其价值。该文基于兰州百合鳞茎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花青素相关转录因子,共分析了50个MYB转录因子与73个bHLH转录因子,包括序列的比对、理化性质分析... 百合鳞茎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由于花青素的积累导致鳞茎变紫红色,进而影响其价值。该文基于兰州百合鳞茎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花青素相关转录因子,共分析了50个MYB转录因子与73个bHLH转录因子,包括序列的比对、理化性质分析、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关系以及保守结构域预测。MYB分类结果显示,50个MYB转录因子中有2个属于1R-MYB类,44个属于R2R3-MYB类,3个属于3R-MYB类,1个属于4R-MYB类。50个MYB不稳定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表明48个MYB定位于细胞核。73个bHLH均为不稳定蛋白,且72个都为亲水性,亚细胞定位显示58个bHLH定位于细胞核。通过与模式植物拟南芥MYB和bHLH转录因子构建进化树分析、保守结构域预测、基因表达量分析以及转录因子与结构基因的相关性分析,初步筛选出3个MYB基因和1个bHLH基因可促进兰州百合鳞茎花青素合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兰州百合鳞茎花青素调控基因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鳞茎 MYB转录因子 bHLH转录因子 花青素合成
下载PDF
分数[a,b]-因子的紧孤立韧度条件
8
作者 高炜 王维凡 陈耀俊 《数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03-211,共9页
本文研究了分数[a,b]-因子和孤立韧度相关性的问题.利用子图分解的方法,获得了一个图存在分数[a,b]-因子的孤立韧度条件,通过反例说明该条件是紧的.改进了原有对分数[a,b]-因子的孤立韧度界.
关键词 分数因子 分数[a b]-因子 孤立韧度
下载PDF
苏紫猪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对育肥性状的影响
9
作者 付言峰 程金花 +3 位作者 廖超 戴超辉 涂枫 王学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06,共6页
为研究育肥期苏紫猪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对育肥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8头苏紫猪进行生长育肥测定,然后屠宰采集血样,进行CCL4、IL-6和FGF-2这3种细胞因子的检测,同时统计其日龄、体质量、瘦肉率和皮下脂肪,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为研究育肥期苏紫猪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对育肥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8头苏紫猪进行生长育肥测定,然后屠宰采集血样,进行CCL4、IL-6和FGF-2这3种细胞因子的检测,同时统计其日龄、体质量、瘦肉率和皮下脂肪,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CCL4、IL-6和FGF-2的标准曲线拟合度分别为0.9963、0.9958、0.9953,均非常接近于1,说明后面检测的结果可信度高。育肥期苏紫猪血清中,IL-6含量最高,其次为CCL4含量,FGF-2含量最低(P<0.05)。IL-6含量与日增质量、瘦肉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21),与皮下脂肪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8);CCL4含量与瘦肉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4);FGF-2含量最高的猪日增质量最快。研究提示,优质猪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对育肥性状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育肥期IL-6和CCL4含量可反映出猪瘦肉率的高低,有利于猪高瘦肉率性状的高效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紫猪 趋化因子C-C配体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生长育肥
下载PDF
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员及相关因子含量变化
10
作者 赵斌 赵志虎 +2 位作者 骆巍 马剑雄 马信龙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PNI)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EPCs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4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I 1 d组、... 目的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PNI)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EPCs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4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I 1 d组、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每组7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采用钳夹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对每组在预定时间点采用活体心脏穿刺法采血;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CD34和CD133双阳性细胞标记EPCs,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EPCs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外周血bFGF、VEGF及MMP-9含量,分析EPCs数量与bFGF、VEGF、MMP-9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外周血EPCs数量升高,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外周血bFGF含量升高,其余各组外周血VEGF含量升高,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外周血MMP-9含量升高(P<0.05)。PNI 5 d组和PNI 7 d组外周血EPCs数量与血清bFGF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4和0.788,P<0.05),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889和0.852,P<0.05);PNI 5 d组、PNI 7 d组和PNI 14 d组外周血EPCs数量与血清MMP-9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8、0.852和0.873,P<0.05)。结论EPCs与bFGF、VEGF和MMP-9共同参与了PNI后血供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 内皮祖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11、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张国瑞 张静 +3 位作者 杜超 王立君 刘莉莉 秦利强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3-37,66,共6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1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11,GDF11)、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complement 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5,CTRP5)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1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11,GDF11)、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complement 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5,CTRP5)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到2021年2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STEMI患者为心肌梗死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GDF11、CTRP5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STEMI患者血清中GDF11和CTRP5表达水平及二者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糖(blood glucose,GLU)、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单核细胞计数(monocyte count,MONO)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浓度及预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中GDF11和CTRP5对STEMI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清GDF11(1.42±0.35 vs. 0.99±0.18,t=7.860,P<0.05)和CTRP5(1.49±0.43 vs. 1.01±0.22,t=7.148,P<0.0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梗死组血清GDF11和CTRP5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50,P<0.05),GDF11和CTRP5表达水平与HDL-C呈负相关(r=-0.548,-0.592,P<0.05),与GLU(r=0.447,0.534,P<0.05)、WBC(r=0.653,0.502,P<0.05)、NEUT(r=0.562,0.578,P<0.05)、MONO(r=0.439,0.423,P<0.05)、hs-CRP(r=0.513,0.542,P<0.05)、hs-cTnT(r=0.513,0.524,P<0.05)、CK-MB(r=0.630,0.417,P<0.05)及预后不良事件(r=0.557,0.529,P<0.05)呈正相关。GDF11和CTRP5联合诊断STEMI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GDF11、CTRP5单独诊断(Z=2.424、2.507,P<0.05)。结论 GDF11和CTRP5在STEMI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升高,两者联合对STEM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转化生长因子11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 诊断
下载PDF
电针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12
作者 王晓云 高宇 +1 位作者 文培培 刘益兵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关节功能、关节压痛指数、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2例R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关节功能、关节压痛指数、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2例R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RA患者病情评价(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评分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功能(关节僵硬、疼痛和日常活动)评分、DAS28评分、关节肿胀指数和关节压痛指数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CRP、TNF-α和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例出现咽部梗阻感,疑为甲氨蝶呤所致;有2例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观察组2例出现针刺后皮下血肿,1例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辅助治疗RA可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和关节压痛,降低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关节炎 类风湿 关节功能 关节压痛 类风湿因子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调节骨代谢及其靶向治疗在口腔领域的应用
13
作者 周静 张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736-3742,共7页
背景: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是偶联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分化和活化的重要细胞因子,是调节骨代谢的关键因子,影响着免疫系统、骨的再生和重塑,与牙槽骨的生理性及病理性改建密切相关。目的:分析总结... 背景: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是偶联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分化和活化的重要细胞因子,是调节骨代谢的关键因子,影响着免疫系统、骨的再生和重塑,与牙槽骨的生理性及病理性改建密切相关。目的:分析总结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信号通路对牙槽骨改建的影响及其靶向治疗在口腔领域应用研究中的进展。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骨保护素,抗RANKL抗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牙周炎,正畸牙移动,种植,牙齿萌出,根尖周病变,牙槽骨吸收”,英文检索词为“OPG,anti-RANKL antibody,RANKL,periodontitis,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implant,tooth eruption,periapical lesion,alveolar bone resorption”,最终纳入63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抗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通过靶向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牙槽骨吸收来治疗口腔疾病;②局部和全身抗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治疗可以抑制牙周炎、种植体周围炎、根尖周病变的进展,且其在预防正畸后复发、增强正畸支抗和种植体骨结合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③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通过靶向促进破骨细胞分化来治疗口腔疾病;④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治疗可以加速正畸牙移动、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正畸并发症的发生;⑤虽然抗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治疗存在局限性,但是可以通过合理应用如应用前排除危险因素,应用期间定期口腔维护、避免创伤性牙槽手术等措施来规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抗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抗体 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牙槽骨吸收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相关炎性因子研究进展
14
作者 娄本敬 次旺 +5 位作者 严华韬 强巴旦增 谢露 郭婉琴 高旌洋 边巴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2期67-71,共5页
膝骨关节炎是骨关节炎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随着人们对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不断深入的研究,相关炎性因子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膝骨关节炎主要促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 膝骨关节炎是骨关节炎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随着人们对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不断深入的研究,相关炎性因子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膝骨关节炎主要促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等。促炎性因子使软骨代谢发生紊乱出现炎症,并通过核转录因子-κB、MAPK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因子上调破坏软骨代谢,在膝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抗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通过抑制免疫活性抑制促炎性因子的释放,起到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今后,应进一步研究炎性因子以及多因子之间的关联机制对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影响,为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发病机制 炎性因子 促炎性因子 抗炎性因子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对骨组织细胞的调节
15
作者 王鑫 吾布力卡斯木·米吉提 +1 位作者 黄金勇 谢增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400-3406,共7页
背景:肿瘤坏死因子α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炎性细胞因子,在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认为,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多种骨组织细胞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效应。目的:总结肿瘤坏死因子α在成骨及破骨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途径,以进一步... 背景:肿瘤坏死因子α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炎性细胞因子,在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认为,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多种骨组织细胞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效应。目的:总结肿瘤坏死因子α在成骨及破骨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途径,以进一步阐明肿瘤坏死因子α对骨组织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检索截至2023年3月的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骨祖细胞”;英文检索词包括“TNF-α,osteoblast,osteoclast,osteocyte,osteoprogenitor cell”,并根据研究需要确立相应的标准,对最终所得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7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调控了骨祖细胞的募集、增殖与分化,但在特定环境下导致骨祖细胞剥离及死亡。同时通过分泌酶类直接或间接参与骨质吸收。②肿瘤坏死因子α能够通过激活破骨系细胞中相关信号通路,提高环境中炎性因子水平,或在特定环境下直接诱导破骨细胞生成。③肿瘤坏死因子α可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RUNX2和Osterix等转录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成骨分化并诱导成骨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性凋亡。④肿瘤坏死因子α通过激活骨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诱导RANKL、SOST及DKK1等细胞因子抑制成骨促进破骨,同时增强骨细胞的凋亡,以及凋亡骨组织周围的骨吸收。⑤综合而言,肿瘤坏死因子α在骨组织中的效应以抑制成骨、促进破骨为主,肿瘤坏死因子α在骨组织细胞中实现生物效应通常依赖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及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激活。⑥未来的研究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与骨组织周围其他组织细胞类型的交互以及在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细胞 骨祖细胞 骨组织 细胞因子 信号通路 骨吸收 凋亡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16
作者 李雪 王梦涵 +1 位作者 张艳 张晶晶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及肌力评分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73例GBS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mNGF联合IVIG治疗)40例和对照组(IVIG治疗)33例。对比两组临床...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及肌力评分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73例GBS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mNGF联合IVIG治疗)40例和对照组(IVIG治疗)33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肌力评分及肢体功能Hughes量表评分,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4水平高于对照组,IL-21、IL-2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下肢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肢体功能Hughe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NGF联合IVIG对慢性GBS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使用IVIG治疗,二者联合治疗可有效抑制相关促炎因子的表达,明显改善患者肌力和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丙种球蛋白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炎性因子 肌力评分
下载PDF
基于加速无约束张量隐因子分解模型的Web服务Qo S估计
17
作者 林铭炜 李文强 +1 位作者 许秀琴 刘健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81,共16页
针对基于张量非负隐因子分解模型的Web服务QoS估计方法过于依赖非负初始随机数据以及特意设计的非负训练方法,导致模型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加速无约束张量隐因子分解模型。其主要思想包括三部分:将非负性约束从决策参数... 针对基于张量非负隐因子分解模型的Web服务QoS估计方法过于依赖非负初始随机数据以及特意设计的非负训练方法,导致模型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加速无约束张量隐因子分解模型。其主要思想包括三部分:将非负性约束从决策参数转移到输出的隐因子,并通过单元素映射函数连接它们;运用结合动量方法的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有效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与估计精度;给出加速无约束张量隐因子分解模型的详细算法和结果分析。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的2个动态QoS数据集上的实证研究表明,与最先进的QoS估计模型相比,所提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质量 因子分解分析 张量非负隐因子分解模型 无约束非负 动量方法
下载PDF
骨髓微环境中CXC趋化因子配体8介导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发展的调控机制与临床意义
18
作者 刘彦权 殷悦 唐焕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1,共8页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病情阶段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AML患者临床病情及预后的关联性,探索骨髓微环境中CXCL8对白血病发生、发展及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机制,为AML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病情阶段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AML患者临床病情及预后的关联性,探索骨髓微环境中CXCL8对白血病发生、发展及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机制,为AML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收集不同病情阶段AML患者骨髓标本,采用ELISA检测CXCL8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不同AML细胞系中CXCL8特异性受体CXCR1/2表达情况;选取U937细胞为AML疾病模型,给予不同浓度外源性rCXCL8干预U937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qRT-PCR检测CXCR1/2表达变化;将初诊AML患者BM-MSC与U937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共培养体系CXCL8变化差异;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rCXCL8、anti-CXCL8对U937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揭示其间伴随的分子机制。结果:初诊及复发AML患者CXCL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P<0.05),复发阶段CXCL8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病情阶段(P<0.01),而与健康者相比,CR阶段且无感染的AML患者CXC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MSC与U937细胞共培养体系中CXCL8含量及其共培养体系下U937细胞CXCL8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加入BM-MSC的单培养Mono组(P<0.05)。利用rCXCL8干预U937细胞可通过上调Bcl-2表达并下调Bax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并上调CXCL8特异性受体CXCR1/2表达。通过拮抗CXCL8(anti-CXCL8)后,上调Bax表达并下调Bcl-2表达同时抑制ERK1/2信号通路活化水平诱发U937细胞凋亡。结论:CXCL8与AML病情、预后转归密切相关,是AML患者疾病进展、预后评估的有效监测指标。骨髓微环境中CXCL8是介导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免疫逃逸的重要趋化因子,通过拮抗CXCL8可诱导U937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家族蛋白表达变化、抑制ERK1/2信号通路活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XC趋化因子配体8 CXC趋化因子受体1 CXC趋化因子受体2 恶性生物学行为 致癌机制 预后
下载PDF
刺槐素通过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损伤
19
作者 补娟 史深 +2 位作者 叶勒丹·马汉 王兆霞 周玲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刺槐素(Acaceti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MDMs)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各浓度刺槐素(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最佳剂量;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巨噬细胞... 目的:探讨刺槐素(Acaceti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MDMs)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各浓度刺槐素(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最佳剂量;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巨噬细胞,LPS(50 ng/mL)预处理BMDMs(0 min,10 min,30 min,60 min),加入刺槐素(10μmol/L)孵育0.5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65、磷酸化p65(p-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的表达,激光共聚焦观察核因子κB核转位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5~40μmol/L的刺槐素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选择10μmol/L刺槐素作为后续研究剂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不同时间刺激组p-p65、p-IκB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给予刺槐素治疗后,能显著降低p-核因子κB p65和p-IκBα的表达;刺槐素能抑制LPS介导的核因子κB p65核转位。结论:刺槐素的抗炎作用与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有关,刺槐素可作为一种有潜力的候选抗炎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素 脂多糖 因子ΚB 巨噬细胞 抑制 抗炎作用 磷酸化 因子κB抑制蛋白α
下载PDF
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促进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调控足细胞增殖和迁移实验研究
20
作者 莫颖 王凤梅 +1 位作者 帕提古丽·阿斯讨拜 欧云塔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44-448,共5页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CFHR1)通过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调控足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单核巨噬细胞和人肾足细胞。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和CFHR1干预组,分别进行牛血清白蛋白或CFHR1重组蛋白干预24 h...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CFHR1)通过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调控足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单核巨噬细胞和人肾足细胞。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和CFHR1干预组,分别进行牛血清白蛋白或CFHR1重组蛋白干预24 h,ELISA法测定上清液TNF-α水平。足细胞分为空白组、TNF-α干预组、对照上清液干预组、CFHR1上清液干预组、CFHR1上清液+TNF-α中和抗体干预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Wb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相关蛋白变化。结果:巨噬细胞的CFHR1干预组上清液中TNF-α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TNF-α干预组、CFHR1上清液干预组的细胞增殖比率和迁移数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CFHR1上清液干预组比较,CFHR1上清液+TNF-α中和抗体干预组的细胞增殖比率和迁移数量均显著提高(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TNF-α干预组、CFHR1上清液干预组的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足突蛋白(Podocin)、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整合素α3β1蛋白(α3β1)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CFHR1上清液干预组比较,CFHR1上清液+TNF-α中和抗体干预组的Nephrin、Podocin、F-actin、α3β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多(均P<0.05)。结论:CFHR1促进巨噬细胞分泌的TNF-α可显著抑制足细胞增殖水平和迁移能力,这可能是高浓度CFHR1促进肾病综合征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 肿瘤坏死因子 足细胞 巨噬细胞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