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生物学中的非线性因果观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华 赵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6期12-15,共4页
随着当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在微观领域的研究 ,传统的线性因果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大量的生物学现象表现出的是一种非线性的关系。当代生物学的研究对非线性因果关系影响重大 ,遗传科技的发展对因果必然性的重新认识起了重要作用。... 随着当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在微观领域的研究 ,传统的线性因果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大量的生物学现象表现出的是一种非线性的关系。当代生物学的研究对非线性因果关系影响重大 ,遗传科技的发展对因果必然性的重新认识起了重要作用。从哲学层面上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 非线性因果观 因果必然性
下载PDF
休谟因果观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贾可春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0-42,共3页
一般认为,休谟既然把因果观念看成是人心习惯联想的产物,那么他也就否定了客观的因果关系的存在。事实上,休谟通过对因果性问题的考察,意在寻找因果观念产生的基础,以及人心产生因果观念的心理学机制。他既没有否定客观的因果关系的存在... 一般认为,休谟既然把因果观念看成是人心习惯联想的产物,那么他也就否定了客观的因果关系的存在。事实上,休谟通过对因果性问题的考察,意在寻找因果观念产生的基础,以及人心产生因果观念的心理学机制。他既没有否定客观的因果关系的存在,也未否认因果推论在实践中的作用。休谟其实是要对本体问题进行“悬置”,排斥形而上学,认为它非人类的认识能力所为。休谟意在认识论层次上探讨哲学问题。对休谟的误解一般来自对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层次的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因果观 探析
下载PDF
休谟与皮亚杰的因果观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锡伟 《学海》 2002年第5期94-97,共4页
本文认为 ,皮亚杰与休谟在因果观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二人的不同主要集中在认识基础、对因果关系本身的认识和对因果关系的表述和论证等三个方面。“活动”是皮亚杰因果观与休谟因果观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皮亚杰通过“活动”试图说... 本文认为 ,皮亚杰与休谟在因果观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二人的不同主要集中在认识基础、对因果关系本身的认识和对因果关系的表述和论证等三个方面。“活动”是皮亚杰因果观与休谟因果观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皮亚杰通过“活动”试图说明因果关系与逻辑数学结构不可分离 ,是在认识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的 ,从而实现了因果问题上自康德以来最重要的进展。但由于皮亚杰与休谟一样不了解实践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皮亚杰 因果观 活动 发生认识论
下载PDF
评休谟的因果观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军田 《山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3期88-90,共3页
因果关系理论是休谟哲学中最主要最具特色的一个部分 ,休谟对西方哲学发展所做的贡献突出地由这个理论体现出来。休谟认为经验是因果关系的基础 ,而那种认为因果观念的确定是由于习惯联想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关键词 休谟 因果观 经验 习惯联想
下载PDF
名言与遍计执——《成唯识论》的名言因果观 被引量:1
5
作者 常峥嵘 《船山学刊》 2005年第2期93-95,共3页
《成唯识论》,认为名言即语言概念天然地有一种使人的认识走向虚妄的势力,这种势力来源于对“现在法”的不能如实了知,而于“现在法”上之似我似法妄执为实我实法,即遍计所执性。但名言概念也不必然地导致遍计执,名言概念有“无明”的... 《成唯识论》,认为名言即语言概念天然地有一种使人的认识走向虚妄的势力,这种势力来源于对“现在法”的不能如实了知,而于“现在法”上之似我似法妄执为实我实法,即遍计所执性。但名言概念也不必然地导致遍计执,名言概念有“无明”的参与才会变得虚妄,因而对治是有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唯识论》 名言 因果观 语言概念 虚妄 认识 必然
下载PDF
《逻辑哲学论》的后因果观
6
作者 王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44,共3页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通过自身对世界观的重新诠释形成新的因果观。"后因果观"对于世界的解释并不立足于事件,而是立足于对象、实体,因为在逻辑空间中事件是相互独立、毫无关系的;它否定因果联系的必然性,将其理解为...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通过自身对世界观的重新诠释形成新的因果观。"后因果观"对于世界的解释并不立足于事件,而是立足于对象、实体,因为在逻辑空间中事件是相互独立、毫无关系的;它否定因果联系的必然性,将其理解为规律的形式而不是规律本身,由此破解传统形而上学的因果认识论,消解其原有的客观性、必然性、确定性;进而将其看做是对世界的认识形式之一,是主观的产物,因而并不具有确定性。维特根斯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多重可能世界的哲学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哲学论》 因果观 “后因果观 可能世界
下载PDF
休谟因果观评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斌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4-57,共4页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是他的哲学认识中最有价值的一个部分 ,它在认识方法的层次上 ,将经验推理的性质、特点和局限深刻地揭示了出来 ,使经验哲学获得了更能显示其本质特征的新的涵义。但是 ,休谟把因果联系仅仅看成是观念之间的习惯性联...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是他的哲学认识中最有价值的一个部分 ,它在认识方法的层次上 ,将经验推理的性质、特点和局限深刻地揭示了出来 ,使经验哲学获得了更能显示其本质特征的新的涵义。但是 ,休谟把因果联系仅仅看成是观念之间的习惯性联想 ,走向了唯心主义决定论 ,又由于他否定理性思维的指导作用 ,人们就无法揭示事物背后的因果必然规律 ,这就会理所当然地导致非决定论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休谟 因果关系理论 哲学 英国 因果观 习惯性联想 评析
下载PDF
《内经》因果观探讨
8
作者 孙桐 史新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72-274,共3页
对《内经》的因果观进行探讨 ,认为《内经》对因果问题的诸多方面已有一定的认识 ,其对动力性原因与限定性原因的认识 ,对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内因与外因的认识 ,以及对一因多果问题的认识 ,已达到一定深度。
关键词 内经 因果观 探讨
下载PDF
《红楼梦》中的情爱观与因果观探析
9
作者 吴恺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10期95-98,共4页
《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写尽了人世间的人情世故、花柳繁华和温柔富贵,既包含了儒家的仕途经济和伦理道德,也包含了道家的出世炼丹和佛家的因果轮回。《红楼梦》以情爱为切入点,又处处充满了佛家的因果观,处处透发着对人生的警醒和对... 《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写尽了人世间的人情世故、花柳繁华和温柔富贵,既包含了儒家的仕途经济和伦理道德,也包含了道家的出世炼丹和佛家的因果轮回。《红楼梦》以情爱为切入点,又处处充满了佛家的因果观,处处透发着对人生的警醒和对觉岸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情爱 因果观
下载PDF
唐君毅的因果观
10
作者 李玉芳 雷爱民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9,15,共5页
唐君毅认为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对因果问题的解释主要有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思路。在批判二者的基础上,唐先生提出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易道精神与阴阳观念"来理解诠释因果问题,形成更全面、更有说服力的因果观。
关键词 因果观 唐君毅 中国传统
下载PDF
因果观的嬗变与自然命运的更迭
11
作者 付高生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人类是一种具有因果观的存在者,这种因果观经由人的意向性介入了人化自然的实践行为,从而在人化自然的行为中扮演了必要条件的角色。从纵向的人类史视角看,人类发生了从轴心时代的整体因果观向近代科学的动力因因果观的嬗变;伴随这种因... 人类是一种具有因果观的存在者,这种因果观经由人的意向性介入了人化自然的实践行为,从而在人化自然的行为中扮演了必要条件的角色。从纵向的人类史视角看,人类发生了从轴心时代的整体因果观向近代科学的动力因因果观的嬗变;伴随这种因果观嬗变的是,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发生了从关心、照料及守护自然到轻视、奴役及剥夺自然的转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从整体性关系到对抗性关系的转变。这一方面揭示出,因果观的代际嬗变参与了自然命运的代际更迭;另一方面启示着,重铸因果观不啻为改变近代自然危机的必要条件。重铸当代的和谐因果观,实质是为扭转人化自然的奴役行为实现观念上的先行革命,最终在实践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观 自然 轴心时代 近代科学
下载PDF
反“目的论”:阿尔都塞的不平衡性结构因果观
12
作者 卞友江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9-88,共10页
阿尔都塞早期围绕着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别问题所展开的与当时各种形式马克思主义阵营的辩论,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历史问题的理论探讨。黑格尔的辩证法被阿尔都塞界定为表现因果观,而《资本论》以实践形式隐藏着的马克思的唯物... 阿尔都塞早期围绕着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别问题所展开的与当时各种形式马克思主义阵营的辩论,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历史问题的理论探讨。黑格尔的辩证法被阿尔都塞界定为表现因果观,而《资本论》以实践形式隐藏着的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彻底"改造",即由表现因果观转向结构因果观或者"多元辩证法"。马克思辩证法区别于以黑格尔辩证法为基础的传统哲学之处在于,它将认识过程中的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作了根本性区分,否定了传统哲学所固有的各种"二元对立"模式,从而实现了一场认识论的根本转移,即从同一性到差异性,从"目的论"转向反"目的论",从历时认识走向共时认识。历史由以往简单的线性脉络走向了复杂的不平衡发展脉络,任何认识都是建立在既与的复杂整体的特殊不平衡结构基础上的。阿尔都塞的不平衡性的结构因果观意在表明各种宏大历史的终结,其对认识过程的祛魅,意义不在于揭露了意识形态本身的虚假性,而在于表明了意识形态与人们复杂的日常生活的合二为一。尽管阿尔都塞对当时各种形式的人道主义潮流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判,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历史"整体"而遁入虚无,差异或者不平衡性并非绝对性的,正是这种不平衡性构成了整体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反“目的论” 不平衡性结构因果观
下载PDF
捌 佛教的因果观及其对净化世道人心的意义
13
作者 冯焕珍 《城市国学讲坛》 2015年第1期192-203,共12页
最近中国大陆有两件非常热门的新闻,同学们知道是哪两件事吗?对了,一是3月8日马来西亚航班失联事件,二是大陆演员文章婚外情事件。我们先不谈马航事件,就聊聊最近更热门的文章事件。我想先请同学们回答以下几个小问题。问:如果你是马... 最近中国大陆有两件非常热门的新闻,同学们知道是哪两件事吗?对了,一是3月8日马来西亚航班失联事件,二是大陆演员文章婚外情事件。我们先不谈马航事件,就聊聊最近更热门的文章事件。我想先请同学们回答以下几个小问题。问:如果你是马伊琍,你会如何对待文章?你怎么继续书写这篇"文章"?这个问题先请一位女同学来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观 意义 人心 净化 佛教 中国大陆 女同学 马来西亚
下载PDF
休谟的怀疑论对理解《中论》因果观的启示
14
作者 秦萌 《佛学研究》 2012年第1期158-164,共7页
本文试图通过休谟的怀疑论来理解《中论·观因果品》的因果观。本文认为,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果联系时,做了两个有用的假设:作为原因和结果的两个现象的独立存在和因果联系的普遍有效。但是这两个假设是蕴含矛盾的。如果因果联系是普... 本文试图通过休谟的怀疑论来理解《中论·观因果品》的因果观。本文认为,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果联系时,做了两个有用的假设:作为原因和结果的两个现象的独立存在和因果联系的普遍有效。但是这两个假设是蕴含矛盾的。如果因果联系是普遍有效的,即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处在因果联系中,那么原因就必然在与结果的联系中存在而不可能是与结果毫无联系的独立存在。龙树认为因果联系是普遍有效的,因此,没有独立于因的果,也没有独立于果的因,也没有独立于因果的因果联系。然而,我们的心灵总是习惯于把想象和建构的假设当作客观的真实,哪怕其中包含着矛盾。龙树的论述不仅指向具体的对因果联系的认识,而且隐含着对人类把想象当作真实的"习惯"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观 《中论》 休谟 怀疑论
下载PDF
浅析《中论》的因果观
15
作者 杨祖荣 《中国佛学》 2013年第1期190-198,共9页
因果观是佛教的重要思想,在《中论》中对因果观的说明虽然语句较为简单,但却包含有广泛而深刻的内涵。本文通过对《中论》中《观因缘品》《观因果品》及《观五阴品》的深入分析,还原《中论》对因果观的表述和论证,认为龙树在《中论》中... 因果观是佛教的重要思想,在《中论》中对因果观的说明虽然语句较为简单,但却包含有广泛而深刻的内涵。本文通过对《中论》中《观因缘品》《观因果品》及《观五阴品》的深入分析,还原《中论》对因果观的表述和论证,认为龙树在《中论》中持因果关系非实有的因果观。它既表明因非实有,又表明体非实有;既否认因中有果,也否认因中无果;既破斥因对果的作用,也破斥因与果的相合;既从时间上的先后,空间上的同在来否证因果,又从逻辑上的变化,相似性与差异性的比较来论证因果的非实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观 因果关系 因缘无生
下载PDF
面向学生实证观、因果观培养的教学设计——兼谈STEAM 理念的教学运用
16
作者 于海波 陈宗成 《福建教育》 2020年第45期28-30,共3页
要凸显证据、实验与逻辑三大要素陈宗成院要在教学中凸显实证观,教师要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求证,具体而言,尽量通过量化而非经验总结的方式来确认事物的因果关系。而量化的起点则是测量,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测量观,才能树立起正确的实证观... 要凸显证据、实验与逻辑三大要素陈宗成院要在教学中凸显实证观,教师要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求证,具体而言,尽量通过量化而非经验总结的方式来确认事物的因果关系。而量化的起点则是测量,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测量观,才能树立起正确的实证观。同时,测量又涉及测量标准、方法、工具以及规范,这一些只能逐步建立。因此,每一节有关量化的实验课,都必须从设计测量开始。我想以“长度的测量”这个教学片段来进行说明,请于教授多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运用 批评指正 测量标准 面向学生 教学设计 因果关系 实验课 因果观
下载PDF
浅谈尼采和休谟因果观异同
17
作者 肖宁 《科教文汇》 2009年第36期242-242,共1页
因果关系是一种为了将世界系统化、简单化而假定的伪造,是一种作为生活条件的必要。对因果观念的批判以及独具特色的因果理论,构成了尼采知识论和本体论的核心部分。尼采是休谟怀疑论后非经验论意义上的因果怀疑论者的代表。他否认因果... 因果关系是一种为了将世界系统化、简单化而假定的伪造,是一种作为生活条件的必要。对因果观念的批判以及独具特色的因果理论,构成了尼采知识论和本体论的核心部分。尼采是休谟怀疑论后非经验论意义上的因果怀疑论者的代表。他否认因果性反映任何实在,也反对因果观念有传统认识论意义上的不可或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休谟 因果观 异同
下载PDF
论休谟因果观对其哲学体系的构建作用
18
作者 贾可春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休谟因果观的实质在于把因果关系看成是人心习惯联想的产物。这一理论对其整个哲学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对因果性问题的考察,休谟论证了形而上学的荒谬性,为达到其哲学的最终目的即建立人性科学体系作了必要准备;其次,通过... 休谟因果观的实质在于把因果关系看成是人心习惯联想的产物。这一理论对其整个哲学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对因果性问题的考察,休谟论证了形而上学的荒谬性,为达到其哲学的最终目的即建立人性科学体系作了必要准备;其次,通过因果观,休谟引出了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知识论的中心内容;再次,休谟还通过因果观进一步论证了他的反抽象论及对本体论问题的“存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因果观 因果关系 反抽象
下载PDF
浅谈休谟的因果观
19
作者 徐天兴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第32期36-36,38,共2页
因果观的问题,历来是各派哲学家争论的中心之一。休谟是第一个对以往的因果观提出挑战的人。因果关系理论在休谟的整个哲学体系中占有核心重要的地位。休谟并不怀疑因果关系的普遍性,认为因果关系是建立在观察和经验的基础之上,只有心... 因果观的问题,历来是各派哲学家争论的中心之一。休谟是第一个对以往的因果观提出挑战的人。因果关系理论在休谟的整个哲学体系中占有核心重要的地位。休谟并不怀疑因果关系的普遍性,认为因果关系是建立在观察和经验的基础之上,只有心理的必然性,没有客观的因果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因果观 探析
下载PDF
“前世为僧”与唐宋佛教因果观的变迁——以苏轼为中心 被引量:2
20
作者 戴长江 刘金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2-138,共7页
宋人好语前世,唐人喜言来生。佛教因果观在唐宋间的这种变化形成的原因及其进步意义何在?宋人之语前世,常常安排一个得道高僧。以苏轼为例,重点分析从唐到宋文人士大夫这种心态的变化。认为唐代的来生说是对现实生活的丧失信心,而宋代... 宋人好语前世,唐人喜言来生。佛教因果观在唐宋间的这种变化形成的原因及其进步意义何在?宋人之语前世,常常安排一个得道高僧。以苏轼为例,重点分析从唐到宋文人士大夫这种心态的变化。认为唐代的来生说是对现实生活的丧失信心,而宋代前世说则较前代更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佛教 苏轼 因果观 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