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学因果解释应该推进到机制解释并由其替代吗
1
作者 肖显静 刘龙飞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2-52,共11页
生态学因果解释与机制解释不同,前者强调“依赖关系”,后者强调“产生过程”。雷林内指出生态学因果解释是可错的和不充分的,需要推进到生态学机制解释;达登坚持因果解释必须要由机制解释替代。佩斯拉鲁则对此予以回应,认为生态学机制... 生态学因果解释与机制解释不同,前者强调“依赖关系”,后者强调“产生过程”。雷林内指出生态学因果解释是可错的和不充分的,需要推进到生态学机制解释;达登坚持因果解释必须要由机制解释替代。佩斯拉鲁则对此予以回应,认为生态学机制解释虽然能够回答机制是如何发生的,可是无法对整体因果关系进行解释,生态学因果解释可以是充分的和不可替代的。事实上,对于生态学认识而言,两种不同的解释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并且能够相互完善和补充。对生态现象进行解释时,我们可以采取综合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因果解释 机制解释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社会资本的来源:因果解释模型及其理论争辩 被引量:2
2
作者 方亚琴 夏建中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1-136,共6页
对于社会资本的来源,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因果解释模型:理性选择模型、托克维尔模型与社会心理学模型。对于社会资本的形成,不同的解释模型之间以及每一解释框架内部都存在着不同观点的交锋与对峙。这些理论争辩主要为:1.社会资本的创造是... 对于社会资本的来源,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因果解释模型:理性选择模型、托克维尔模型与社会心理学模型。对于社会资本的形成,不同的解释模型之间以及每一解释框架内部都存在着不同观点的交锋与对峙。这些理论争辩主要为:1.社会资本的创造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即社会资本是政府和制度运行的产物还是形成于社会互动;2.志愿性组织与社会资本:孰因孰果?志愿性组织通过特定的机制形成了信任和互惠规范,抑或是信任和互惠规范对于包括志愿性组织在内的社会网络具有先在性;3.国家与政府的介入是破坏了已有的社会资本从而成为社会资本匮乏的根源,还是通过提供一定的制度空间和组织资源成为解决社会资本匮乏的途径?对上述理论争辩进行梳理和澄清,旨在为社会资本来源的后续研究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功能解释 因果解释 理性选择模型 托克维尔模型 社会心理学模型
下载PDF
量子力学的因果解释的一种新方案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兆群 宁成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7期577-582,共6页
本文尝试提出量子力学的量子势因果解释的新方案.导出一个负三次方非线性的实波函数的定态薛定谔方程,进一步解释和规定波函数,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爱因斯坦对玻姆量子势理论中粒子的速度恒为零的异议.由这一方案可能能够得到对微观... 本文尝试提出量子力学的量子势因果解释的新方案.导出一个负三次方非线性的实波函数的定态薛定谔方程,进一步解释和规定波函数,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爱因斯坦对玻姆量子势理论中粒子的速度恒为零的异议.由这一方案可能能够得到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某些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解释 量子势 非线性 粒子波动 量子力学
下载PDF
社会学方法论上的两种因果解释范式——涂尔干与韦伯思想的比较及其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孙龙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4-69,共6页
作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和最早自觉地研究社会学方法论问题的两位社会学大师 ,涂尔干与韦伯均强调因果解释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并将探求因果解释的策略与途径规定为社会学方法论的一个核心论题。但是 ,他们对因果性的意义、原因... 作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和最早自觉地研究社会学方法论问题的两位社会学大师 ,涂尔干与韦伯均强调因果解释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并将探求因果解释的策略与途径规定为社会学方法论的一个核心论题。但是 ,他们对因果性的意义、原因与结果的对应关系以及作用形式的分析互不相同。比较涂尔干与韦伯在因果解释问题上的异同 ,对于把握社会学方法论的整体脉络 ,对于理解当前社会学界的有关方法论争议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方法论 因果解释范式 涂尔干 韦伯 或然性 必然性
下载PDF
玻姆的隐变量因果解释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桂权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2-16,共5页
在玻姆的思想发展过程中,隐变量(hiddenvariables)因果解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理论推动了量子力学研究的深入。由于诸多原因,玻姆逐渐放弃了对这一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从六十年代起转向包卷序问题,提出了... 在玻姆的思想发展过程中,隐变量(hiddenvariables)因果解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理论推动了量子力学研究的深入。由于诸多原因,玻姆逐渐放弃了对这一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从六十年代起转向包卷序问题,提出了涵盖面更大、也更具哲学意味的“包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姆 隐变量因果解释 包卷序理论
下载PDF
德布罗意与玻姆:量子力学因果解释纲领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志平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1998年第2期16-19,共4页
因果解释学派是量子力学解释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反主流派。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德布罗意和玻姆在物理学和哲学上所持的不同观念,分析了双重解理论与量子势解释在物理学上的分歧,探讨了它们从基本一致的出发点走向对峙与背离的认识论... 因果解释学派是量子力学解释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反主流派。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德布罗意和玻姆在物理学和哲学上所持的不同观念,分析了双重解理论与量子势解释在物理学上的分歧,探讨了它们从基本一致的出发点走向对峙与背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布罗意 玻姆 因果解释 纲领 量子力学解释
下载PDF
调查研究与因果解释:区域国别学研究方法刍议
7
作者 叶成城 《东北亚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126,128,共15页
区域国别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以民族国家为主,并带有地域属性和政策研究色彩。区域国别学自2022年被纳入一级交叉学科以来,国内学界日益重视其学科建设与方法研究。区域国别研究方法旨在综合运用人文与社科方法,一方面,它强调... 区域国别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以民族国家为主,并带有地域属性和政策研究色彩。区域国别学自2022年被纳入一级交叉学科以来,国内学界日益重视其学科建设与方法研究。区域国别研究方法旨在综合运用人文与社科方法,一方面,它强调人文学科中的调查研究,重视用田野调查、历史考证等方式来收集证据;另一方面,它也重视社会科学中的因果解释,运用过程追踪、案例比较、定性比较分析以及定量分析等方式来尝试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随着数据丰富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模拟等前沿方法也逐渐应用于区域国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学 方法论 调查研究 因果解释 混合方法 大数据
原文传递
应对非因果解释的三条路径及其问题
8
作者 初维峰 《自然辩证法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7-54,共8页
通过研究应对非因果解释的三条路径,即因果还原主义、一元主义和多元主义,在反驳还原主义和一元主义基础上,本文支持科学解释的多元主义。本文支持解释的多元主义有如下三点理由:第一,因果还原主义和一元主义的观点都有其不可克服的缺... 通过研究应对非因果解释的三条路径,即因果还原主义、一元主义和多元主义,在反驳还原主义和一元主义基础上,本文支持科学解释的多元主义。本文支持解释的多元主义有如下三点理由:第一,因果还原主义和一元主义的观点都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第二,无法对“斑杂的世界”中的现象进行统一的解释。第三,坚持解释的多元主义可以使科学解释变得更自然、更合理。根据本文的解释的多元主义:1.科学解释可以被分成因果解释与非因果解释。因果意识起源于高层次生命体的演化,先于任何科学以及理论知识产生,但非因果意识则在科学以及理论知识之后诞生。2.需用语用学的视角看待究竟选取哪种解释理论更合理的问题。究竟选取哪种解释,除了语境之外,也依赖于解释者的旨趣、观点和态度等因素。3.针对某一现象,当因果解释与非因果解释产生冲突时,非因果解释具有优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解释 因果还原主义 一元主义 多元主义
原文传递
非因果解释:超越因果关系的科学解释
9
作者 李德新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1期151-151,共1页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科学解释中的因果解释一直都是主流观点,对因果解释以及因果关系的哲学分析一直是科学解释的关注焦点。然而,因果解释在对具体科学理论进行解释时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自21世纪初开始,越来越多的科学哲学家逐渐意...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科学解释中的因果解释一直都是主流观点,对因果解释以及因果关系的哲学分析一直是科学解释的关注焦点。然而,因果解释在对具体科学理论进行解释时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自21世纪初开始,越来越多的科学哲学家逐渐意识到科学解释并非全部都是因果的,还存在一些非因果解释。因此,在当前对科学解释问题的探讨中,科学哲学家们越来越关注这种超越因果关系的科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哲学家 因果关系 关注焦点 哲学分析 因果解释 主流观点 局限性 超越
原文传递
建构实验类“因果解释问题”的认识模型
10
作者 徐克 陈进前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3年第28期1-4,共4页
通过建构认识模型来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实验类“因果解释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验类“因果解释问题”的基础是要弄清楚哪些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外界因素,哪些是决定实验结果的内在因素,关键是要在“内因是结果的决定因素,外因要通过内... 通过建构认识模型来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实验类“因果解释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验类“因果解释问题”的基础是要弄清楚哪些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外界因素,哪些是决定实验结果的内在因素,关键是要在“内因是结果的决定因素,外因要通过内因来影响结果”的观念统领下建立实验条件(外因)、物质性质(内因)和实验现象或实验事实(结果)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类“因果解释问题” 认识模型 科学解释 原因和结果 内因和外因
原文传递
非因果解释:超越因果关系的科学解释
11
作者 李德新 刘文冉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5,共6页
科学中的许多解释都依赖于相关因果机制信息,如今,几乎无人否认科学提供的因果机制信息的解释意义和认知价值。因此,在科学解释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因果霸权思想。但在一些特定的科学案例中存在很多无法用因果关系来解释的现象和问题... 科学中的许多解释都依赖于相关因果机制信息,如今,几乎无人否认科学提供的因果机制信息的解释意义和认知价值。因此,在科学解释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因果霸权思想。但在一些特定的科学案例中存在很多无法用因果关系来解释的现象和问题,而非因果解释在一些解释情境下突破了因果解释的局限性,进入科学哲学讨论的问题域内。目前非因果解释的代表性理论有:约束解释、均衡解释、结构模型解释和目的论解释等。在其引起广泛影响的同时,非因果解释也面临多方面的争论,包括如何回应解释的一元论与多元论,与因果解释之间的界限是什么,能否避免陷入类似覆盖律的理论困境中等。同时,非因果解释还面临诸多争议,需要从多方面为其合理性进行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解释 超越因果关系 因果解释 反事实理论
原文传递
休谟与分析性行动哲学的诞生——从“因果解释”视角看 被引量:2
12
作者 应奇 徐东舜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63,共7页
休谟的因果观是"因果解释"方法的重要理论来源,相关的争论亦往往以此为理论基础而展开。在分析性行动哲学诞生之初,戴维森、冯·赖特与安斯康姆等人承接过往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在行动问题上的争斗,围绕意向可否成为行... 休谟的因果观是"因果解释"方法的重要理论来源,相关的争论亦往往以此为理论基础而展开。在分析性行动哲学诞生之初,戴维森、冯·赖特与安斯康姆等人承接过往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在行动问题上的争斗,围绕意向可否成为行动的休谟式原因进行了多次讨论。这一争论不仅典型地例示了从实证主义向后实证主义的转变过程中,行动问题的逻辑重心如何从对行动、理由与原因的关注转移到了规则、意向、合理性等概念之上,而且指明了这一范式转换背后的实质在于,亚里士多德与后期维特根斯坦取代康德哲学成为行动哲学家们用以回应休谟问题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分析性行动哲学 因果解释
原文传递
论个体性状的完全因果解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国安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9,共6页
尼安德的"传递论证"中有两个不合理之处:第一,把个体性状出现的遗传学原因扩展为个体性状出现的所有原因,从而把完全因果解释理解成了对个体性状的历史解释;第二,要求对个体性状的解释包括对"原因的原因"的无休止上... 尼安德的"传递论证"中有两个不合理之处:第一,把个体性状出现的遗传学原因扩展为个体性状出现的所有原因,从而把完全因果解释理解成了对个体性状的历史解释;第二,要求对个体性状的解释包括对"原因的原因"的无休止上溯,从而把完全因果解释理解成了终极解释。索伯尔在回应尼安德时只是强调了遗传机制与选择机制属于两种不同的因果路径,没有指出尼安德对科学解释的错误理解,这就不能完全排除选择机制对个体性状的解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性状 完全因果解释 传递论证
原文传递
特征相似性和因果解释在归纳推理中的整合
14
作者 马晓清 冯廷勇 +1 位作者 李红 龙长权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57-1360,共4页
为探讨特征相似性和因果解释在个体归纳推理中的作用,在控制知识经验影响的前提下,设置了非决定性的因果关系,操纵了因果机制强度和前提与结论对象之间的特征相似性水平,结果发现:(1)实验1结果显示,相似性和因果解释在归纳推理中的效应... 为探讨特征相似性和因果解释在个体归纳推理中的作用,在控制知识经验影响的前提下,设置了非决定性的因果关系,操纵了因果机制强度和前提与结论对象之间的特征相似性水平,结果发现:(1)实验1结果显示,相似性和因果解释在归纳推理中的效应均显著,相似性效应随因果解释强度的减弱而增强,相似性与因果解释的相互作用影响归纳推理。(2)实验2结果显示,当基于相似性推论与基于因果解释推论产生冲突时,相似性和因果解释在归纳推理中的效应均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强、弱两种因果解释条件下,相似性在归纳推理中的效应均非常显著。总的结果表明特征相似性与因果解释共同影响个体的归纳推理,人们会整合两种信息进行归纳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纳推理 因果解释 相似性效应 信息可用性
原文传递
从Simpson悖论看群体生物学中统计解释和因果解释之争
15
作者 胡浩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1-35,共5页
在理论的群体生物学中,有三种模型都是通过性状适合度(trait fitness)的分布来解释和预见种群结构变化的量和方向。双因子和单因子模型都将性状适合度看成是一种因果属性,而丹尼斯.沃尔什(Denis Walsh)等则指出它们仅仅是一种统计学的... 在理论的群体生物学中,有三种模型都是通过性状适合度(trait fitness)的分布来解释和预见种群结构变化的量和方向。双因子和单因子模型都将性状适合度看成是一种因果属性,而丹尼斯.沃尔什(Denis Walsh)等则指出它们仅仅是一种统计学的属性。笔者通过分析沃尔什的有力论证,尝试表明如果将性状适合度看成是一种因果属性的话,将导致Simpson悖论,因而是不融贯的。所以,关于种群结构变化的统计学解释要优于因果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生物学 因果解释 统计解释 Simpson悖论 确定性原则
原文传递
试论高中阶段历史因果解释的边界问题
16
作者 王鑫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第6期31-33,共3页
历史解释作为高中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具有多种类型。其中,因果解释具有很重要的分量。丁林兴老师认为,诸多的历史关系中,因果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因果解释是历史解释中最基本的解释。[1]那么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因... 历史解释作为高中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具有多种类型。其中,因果解释具有很重要的分量。丁林兴老师认为,诸多的历史关系中,因果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因果解释是历史解释中最基本的解释。[1]那么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因果解释能力究竟需要达到何种程度?一、因果解释“无限性”困境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因果解释的边界在哪,从而确定学生能力应定位在边界范围中哪个位置。但是,因果解释有边界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阶段 边界问题 因果解释 因果关系 边界范围 无限性 高中课程标准
原文传递
加德纳的历史因果解释观 被引量:2
17
作者 乔春霞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7-85,共9页
加德纳的历史因果解释观乔春霞什么是解释(explanation)?对于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在各种解释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波普尔——亨普尔的“覆盖定律模型”。这一理论认为,对某一特定种类的事件的... 加德纳的历史因果解释观乔春霞什么是解释(explanation)?对于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在各种解释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波普尔——亨普尔的“覆盖定律模型”。这一理论认为,对某一特定种类的事件的解释在于指出其原因或决定因素,而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家 加德纳 因果解释 历史解释 因果联系 柯林武德 历史研究 证据 历史陈述 克罗齐
原文传递
因果解释的反事实理论与自然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初维峰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2,共6页
亨普尔认为只有利用普遍定律才能够进行科学解释。然而,根据伍德沃德的因果解释的反事实理论,科学解释并不需要自然律;不仅如此,自然律只不过是干预下的不变性的子集。但是,根据文章研究,伍德沃德的观点有失偏颇:倾向进路的自然律能作... 亨普尔认为只有利用普遍定律才能够进行科学解释。然而,根据伍德沃德的因果解释的反事实理论,科学解释并不需要自然律;不仅如此,自然律只不过是干预下的不变性的子集。但是,根据文章研究,伍德沃德的观点有失偏颇:倾向进路的自然律能作为反事实的真值条件;干预下的不变性也需要以自然律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解释的反事实理论 因果关系 自然律 干预 不变性
原文传递
因果解释能够对规则进行解释吗? 被引量:1
19
作者 初维峰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8-103,共6页
因果解释能否解释规则是科学解释的关键问题。伍德沃德断言他的因果解释理论能够解释规则;而一些哲学家得出因果解释并不能对规则进行解释的结论。与伍德沃德相比,斯特雷文斯的因果解释理论有更强的解释力,可以对伍德沃德的因果解释不... 因果解释能否解释规则是科学解释的关键问题。伍德沃德断言他的因果解释理论能够解释规则;而一些哲学家得出因果解释并不能对规则进行解释的结论。与伍德沃德相比,斯特雷文斯的因果解释理论有更强的解释力,可以对伍德沃德的因果解释不能解释的规则进行解释。因此,因果解释可以对规则进行解释,即使现有的因果解释理论不能对所有的规则进行解释,但随着改进因果解释模型,因果解释会对更多的规则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解释理论 干预 不变性 机制 纠缠
原文传递
因果解释的迷失:历史虚无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批判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炯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32,共6页
历史虚无主义的哲学起源可以追溯到尼采的价值论虚无主义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虚无主义,两人都秉持虚无主义观点来认识、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否定历史的意义。虚无主义是20世纪西方社会向现代转型中呈现的“时代精神状况”,中国的学术土... 历史虚无主义的哲学起源可以追溯到尼采的价值论虚无主义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虚无主义,两人都秉持虚无主义观点来认识、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否定历史的意义。虚无主义是20世纪西方社会向现代转型中呈现的“时代精神状况”,中国的学术土壤未曾独立孕育出历史虚无主义,但中华民族在走向复兴的进程中遭到其屡屡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方法论基础 因果解释 批判 迷失 海德格尔 哲学起源 历史现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