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三针电针预刺激对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老年大鼠海马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翔锋 黄锦燕 +4 位作者 刘威 罗慧琴 王观惠 林芩 陈斌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4期325-332,共8页
目的:观察智三针电针预刺激对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老年大鼠海马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4只老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麻醉组、手术组和针刺组,每组6只。针刺组行“智三针”电针预刺激,其他组未行干预。... 目的:观察智三针电针预刺激对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老年大鼠海马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4只老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麻醉组、手术组和针刺组,每组6只。针刺组行“智三针”电针预刺激,其他组未行干预。手术组、针刺组采用股骨颈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建立老年PND大鼠模型。采用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认知功能;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采用HE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细胞形态;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蛋白含量及其mRNA表达量。结果:①认知功能:与对照组、麻醉组比较,手术组中央格停留时间、跨格次数、站立次数、游泳总距离、游泳速度和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明显延长(P<0.05);与手术组比较,针刺组中央格停留时间、跨格次数、站立次数、游泳总距离、游泳速度和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明显缩短(P<0.05)。②血浆IL-1β、IL-6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麻醉组、手术组、针刺组IL-1β、IL-6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麻醉组比较,手术组IL-1β、IL-6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手术组比较,针刺组IL-1β、IL-6和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③海马组织细胞形态和细胞凋亡情况:手术组海马神经元损伤最严重,可见细胞间质水肿,少量胶质细胞增生;针刺组海马神经元损伤轻微,形态较为正常。与对照组、麻醉组比较,手术组、针刺组海马组织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与手术组相比较,针刺组海马组织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④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蛋白含量及其mRNA水平:与对照组、麻醉组比较,手术组IL-1β、IL-6和TNF-α蛋白表达量及其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手术组比较,针刺组IL-1β、IL-6和TNF-α蛋白含量及其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智三针电针预刺激可减轻PND老年大鼠海马细胞损伤和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认知功能,这可能与电针智三针可以抑制老年大鼠海马区IL-1β、IL-6、TNF-α的过度表达,减轻脑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智三针 电针 海马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全主动脉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患者rScO_(2)及S100β蛋白和NSE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乔丽梅 李亚雄 +3 位作者 王小燕 刘源 字云峰 陈铖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目的探讨全主动脉弓(全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_(2))监测对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的预测价值及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PND关系。方法记录65例拟行全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 目的探讨全主动脉弓(全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_(2))监测对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的预测价值及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PND关系。方法记录65例拟行全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诱导后(T_(1))、体外循环(CPB)开始(T_(2))、深低温停循环(T_(3))、复温到36℃(T_(4))、停CPB 1 h(T_(5))、术毕(T_(6))的rScO_(2)值并分析;于诱导后(T_(a))、复温到36℃(T_(b))、停CPB 1 h(T_(c))、6 h(T_(d))、24 h(T_(e)),用ELISA法检测血浆S100β和NSE浓度。术前、拔管当天及术后7 d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估并分组为PND组和非PND组并进行比较。结果PND发生率为44.6%。T_(2)时两组患者rScO_(2)值低于T_(1)(P<0.05);T_(3)、T_(6)时PND组患者的rScO_(2)值低于T_(1)时和非PND组(P<0.05);PND组患者rScO_(2)较基础值下降最大百分比(rScO_(2)%_(max))高于非PND组(P<0.05);rScO_(2)%_(max)的临界值为>9.89%,曲线下面积(AUC)为0.658(95%CI:0.525~0.791),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48.3%及75.0%。T_(c)、T_(d)时PND组S100β和NSE浓度高于非PND组(P<0.01);PND组患者在T_(c)、T_(d)时S100β浓度较Ta明显升高(P<0.001),在T_(b)~T_(e)时NSE浓度升高(P<0.01)。结论全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后PND的发生与rScO_(2)下降及S100β和NSE水平升高有关。术中rScO_(2)%_(max)>9.89%可作为PND发生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主动脉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 局部脑氧饱和度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S100Β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作用:基于菌群人源化大鼠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范嘉宁 孙莹杰 +3 位作者 梁冰 张霄燕 肖诚 黄泽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4-969,共6页
目的通过肠道菌群人源化大鼠模型探讨体外循环(CPB)后肠道菌群紊乱可否通过激发炎症反应参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的发生。方法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伪无菌大鼠(S)组、伪无菌大鼠+接种健康人源粪菌滤液(NP)... 目的通过肠道菌群人源化大鼠模型探讨体外循环(CPB)后肠道菌群紊乱可否通过激发炎症反应参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的发生。方法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伪无菌大鼠(S)组、伪无菌大鼠+接种健康人源粪菌滤液(NP)组和伪无菌大鼠+接种PND患者粪菌滤液(P)组。造模成功后对所有组别大鼠粪便进行宏基因组学检测,Elisa法测定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及TNF-α的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GFAP、p-Tau蛋白的表达水平,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造模后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结果宏基因组学测序结果显示粪菌移植后3组大鼠肠道菌群各自聚集,分区良好;S组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P<0.005)、P组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P<0.005)、NP组拟杆菌属(Bacteroides)(P<0.005)相对丰度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S组相比,NP组和P组IL-1β(P<0.05)、IL-6(P<0.05)和TNF-α(P<0.05)的浓度显著降低,GFAP(P<0.05)、p-Tau(P<0.05)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NP组逃生平台穿越次数(P<0.05)和兴趣象限停留时间(P<0.05)均明显增加,P组逃生平台穿越次数(P>0.05)和兴趣象限停留时间(P>0.05)均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与P组相比,NP组IL-1β(P<0.05)、IL-6(P<0.05)和TNF-α(P<0.05)的浓度显著降低,GFAP(P<0.05)、p-Tau(P<0.05)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逃生平台穿越次数(P<0.05)和兴趣象限停留时间(P<0.05)均明显增加。结论肠道菌群的差异性组成参与了CPB心脏手术后PND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脑轴 宏基因组学 体外循环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下载PDF
丙泊酚导致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田雅(综述) 戴中亮(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624-628,共5页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手术麻醉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丙泊酚是目前临床麻醉中使用最广泛的静脉麻醉剂,已有研究表明,丙泊酚在PND的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手术麻醉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丙泊酚是目前临床麻醉中使用最广泛的静脉麻醉剂,已有研究表明,丙泊酚在PND的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该文对近年来丙泊酚导致PND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防治PND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丙泊酚 海马 线粒体 自噬 综述
下载PDF
特异性促炎症消退介质在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程杨 刘坤(综述) +1 位作者 王燕 杨艺(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83-188,共6页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谵妄和术后长期记忆障碍。PND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迟长,病死率增高,预后较差。炎症是PND的重要病理机制,炎症不能及时消退与认知功...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谵妄和术后长期记忆障碍。PND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迟长,病死率增高,预后较差。炎症是PND的重要病理机制,炎症不能及时消退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目前认为炎症消退与炎症发生一样,是主动程序性过程,其主要由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的特异性促炎症消退介质(specialized pro-resolving mediators,SPMs)介导。SPMs可通过减少炎症细胞浸润,调节小胶质细胞表型及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等方式减轻围手术期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有望为PND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促炎症消退介质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炎症消退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熊二峰 徐锋 +4 位作者 殷姜文 谢丽萍 代志刚 刘奥 董希玮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第2期10-16,共7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Q组)和全身麻醉组(A组),各30例。Q组全身麻醉前行超声引导下QLB,A...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Q组)和全身麻醉组(A组),各30例。Q组全身麻醉前行超声引导下QLB,A组单纯行全身麻醉。患者于手术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谵妄评定方法中文修订版(CAM-CR)、日常生活活动(ADLs)量表分别评估认知状态、术后谵妄(POD)的发生、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记录麻醉药物用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术后24h镇痛泵按压次数、吗啡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数字评分(NRS)、舒适评分(BCS)。结果与A组比较,Q组术后7天内POD发生率降低(P<0.01);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量减少(P<0.01);术后24h镇痛泵按压次数(P<0.01)、吗啡用量减少(P<0.05);术后1~5天VAS和术后1~6天NRS评分更低(P<0.01);术后1~6天BCS评分更高(P<0.05);术后1~4天镇痛满意度更高(P<0.01)。结论QLB可减少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PND的发生,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加速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老年人 腹部手术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镇痛
下载PDF
微栓子与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7
作者 张桦 文霜 +1 位作者 闵佳 孙文杰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5期85-89,共5页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PND)是一种最常见于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性格上的变化及记忆力和集中力的减退。在心脏手术中,微栓子可来源于手术操作和体外循环等过程,微栓...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PND)是一种最常见于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性格上的变化及记忆力和集中力的减退。在心脏手术中,微栓子可来源于手术操作和体外循环等过程,微栓子入脑后除了阻塞脑血管,引起相应的供血区灌注不足外,引发的炎症和补体激活反应对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生也起着重要作用。由于PND的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减少微栓子的数量与PND的发生率是否存在关联仍不确定。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技术可检测微栓子的存在,并通过CO_(2)预充体外循环管路、改变动脉插管位置及改善体外循环管路等操作可减少微栓子的数量。今后,在减少术中微栓子数量以及预防微栓子引起的脑损害的研究中,麻醉医师的作用可能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心脏外科 微栓子
下载PDF
MCC950抑制NLRP3/caspase⁃1通路改善体外循环大鼠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作用研究
8
作者 丁国鹏 付益计 +2 位作者 孙莹杰 刁玉刚 宋丹丹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研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MCC950对体外循环(CPB)大鼠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的保护作用。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350~4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CPB... 目的研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MCC950对体外循环(CPB)大鼠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的保护作用。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350~4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CPB组(C组)和CPB+MCC950(CM组)。S组不建模,C组和CM组建立大鼠CPB模型。CM组在CPB前24、1 h和术后24 h注射MCC95010 mg/kg,S组和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3 d大鼠进行水迷宫测试,记录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随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18和IL⁃1β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胱天蛋白酶(caspase)⁃1活性,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衔接蛋白(ASC)、胱天蛋白酶原(pro⁃caspase⁃1)和消皮素D(GSDMD)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NLRP3、ASC、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C组和CM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长(均P<0.05),穿越平台次数较少(均P<0.05);海马组织中IL⁃18、IL⁃1β含量和caspase⁃1酶活性较高(均P<0.05),NLRP3、ASC、pro⁃caspase⁃1和GSDMD蛋白含量较高(均P<0.05),NLRP3、ASC、caspase⁃1 mRNA表达较高(均P<0.05)。与C组比较,CM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较多(P<0.05);海马组织中IL⁃1β、IL⁃18含量和caspase⁃1酶活性较低(均P<0.05),NLRP3、ASC、pro⁃caspase⁃1和GSDMD蛋白含量较低(均P<0.05),NLRP3、ASC、caspase⁃1 mRNA表达较低(均P<0.05)。结论MCC950可抑制NLRP3/caspase⁃1通路改善体外循环大鼠P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胱天蛋白酶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体外循环 MCC950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在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9
作者 李丽娟 阎文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974-978,984,共6页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学习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语言思维、知觉运动和社会认知等能力的下降。PND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延长患者的住院...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学习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语言思维、知觉运动和社会认知等能力的下降。PND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可能导致长期认知功能障碍及增加死亡风险。但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药物防治效果不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参与PND的发生,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有望成为防治PND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对肠道菌群失调影响PND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并提出改善肠道菌群失调防治PND相应的举措,为临床防治PND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肠道菌群 作用机制 防治
原文传递
γ振荡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子轩 王海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48-652,共5页
γ振荡是30~90 Hz的大脑神经群节律性电活动,与认知、觉醒和意识活动相关。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思维能力下降。手术/麻醉可通过一... γ振荡是30~90 Hz的大脑神经群节律性电活动,与认知、觉醒和意识活动相关。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思维能力下降。手术/麻醉可通过一系列病理改变破坏γ振荡,导致PND发生。文章通过综述γ振荡的产生机制,γ振荡在神经炎症、睡眠障碍、Aβ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等PND发生、发展机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γ夹带临床应用现状,旨在探索γ振荡在PND术前预测、术中干预以及术后诊断治疗的前景,以改善手术/麻醉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振荡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微清蛋白阳性中间神经 γ夹带
原文传递
非编码RNA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11
作者 孙诗媛 张山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33-336,共4页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通常作为编码基因的负调节因子在诸多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老年患者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PN...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通常作为编码基因的负调节因子在诸多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老年患者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PND潜在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文章主要阐述PND发生过程中ncRNA的作用以及其发挥作用的方式,对预测和治疗PND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脂联素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郭黎登 谢海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89-93,共5页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PND的发生严重影响到老年患者术后的预后和转归,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炎症、自噬、凋亡障碍、大脑能量代谢异常及突触功能受损有关。...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PND的发生严重影响到老年患者术后的预后和转归,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炎症、自噬、凋亡障碍、大脑能量代谢异常及突触功能受损有关。脂联素(adiponectin,APN)具有抗炎、抗凋亡、调节代谢、促神经元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等作用。近年发现APN受体在大脑的许多区域表达。APN可能在PN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潜在的作用。文章综述了APN与PND相关性研究进展,阐述APN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抗PND相关机制,以期为临床上PN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神经炎症
原文传递
醋酸格拉替雷对腹部手术小鼠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
13
作者 关美娇 张家鑫 +3 位作者 祖剑宇 郑晶晶 孙莹杰 刁玉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探讨醋酸格拉替雷(glatiramer acetate, GA)对小鼠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PND)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54只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C组)、手术组(S组)... 目的:探讨醋酸格拉替雷(glatiramer acetate, GA)对小鼠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PND)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54只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C组)、手术组(S组)和GA组。S组和GA组小鼠行腹部手术,C组只行麻醉和消毒。GA组小鼠术前1 d至术后2 d皮下注射GA 200 μg/d,共计4次;C组与S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每组取6只小鼠术前进行5 d水迷宫训练,术后3 d测定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剩余小鼠术后3 d处死抽取静脉血,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6水平;每组取6只小鼠海马组织,免疫组化检测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剩余小鼠取脉络丛(choroid plexus, CP)实时定量PCR检测趋化因子配体-2(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2, CCL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S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 P<0.05);IL-1β、IL-6浓度升高( P<0.05);小胶质细胞活化个数增多( P<0.05);CCL2表达升高( P<0.05)。与S组比较:GA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 P<0.05);IL-1β、IL-6浓度降低( P<0.05);小胶质细胞活化个数减少( P<0.05);CCL2表达降低( P<0.05)。 结论:GA可改善腹部手术小鼠术后认知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全身炎症反应、抑制CCL2表达及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从而减弱神经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醋酸格拉替雷 神经炎症
原文传递
Klotho与老年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关系与机制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翀鹤 金丹 黄学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307-3310,共4页
随着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外科手术及麻醉治疗,随之引发的相关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呈升高态势,其中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的研究进展得到了麻醉学者们的大量关注。PND是2018年末由原来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 随着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外科手术及麻醉治疗,随之引发的相关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呈升高态势,其中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的研究进展得到了麻醉学者们的大量关注。PND是2018年末由原来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更名而来的新的专业名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KLOTHO 炎症反应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下载PDF
全身麻醉期间脑电爆发抑制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若溪 姜兆舜 顾卫东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4期833-836,共4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患者手术量逐渐增加。老年人神经系统呈退行性改变,因此抑制手术相关神经炎症的能力下降,会出现神经元损伤及其他合并症,更易发生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患者手术量逐渐增加。老年人神经系统呈退行性改变,因此抑制手术相关神经炎症的能力下降,会出现神经元损伤及其他合并症,更易发生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1],部分患者术后轻/重度认知功能障碍可持续12个月或以上[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抑制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术后谵妄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炎症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艳 陈婵 +1 位作者 姜春玲 薄禄龙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59-1562,共4页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老年患者.PND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负担,还会导致患者术后病残率和病死率升高.有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导致了PND的发生,但PN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老年患者.PND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负担,还会导致患者术后病残率和病死率升高.有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导致了PND的发生,但PN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神经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激活在PN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介绍根据作用靶点提出的潜在治疗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炎症反应 免疫细胞 治疗药物
原文传递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晓婉 曹颖 +2 位作者 刘鹏飞 乔辉 李天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094-1097,共4页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麻醉手术相关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好发于老年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广泛存在于大脑中,对多巴胺能神经元...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麻醉手术相关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好发于老年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广泛存在于大脑中,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他多种神经元具有营养作用,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表现出潜在的治疗效应,可改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或可缓解PND症状。文章对GDNF通过保护海马神经元、与相应受体结合激活促生存通路、调控神经突触可塑性、减少神经炎症等途径参与PND的发生发展进行综述,为探寻PND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认知储备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被引量:4
18
作者 焦宏伟 张卫卫 +2 位作者 吕志敢 张建文 高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187-1190,共4页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指与麻醉和手术相关的神经认知改变,主要包括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围手术期最...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指与麻醉和手术相关的神经认知改变,主要包括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围手术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至今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手段。减少术后认知不良的发生和促进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是当代麻醉的重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可以将认知储备作为术后认知不良发生的预防手段。文章介绍认知储备的作用机制和PND的病理生理机制,结合国外研究阐述认知储备对认知功能产生作用的机制,概述认知储备与PND的相关性,分析认知储备在预防PND方面的有效性,为临床预防PND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认知储备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谵妄 阿尔茨海默病
原文传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薛紫怡 魏昌伟 吴安石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090-1093,共4页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PND)发生率高,危害大,但机制不清,阐明其病理机制,研发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前体在维持...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PND)发生率高,危害大,但机制不清,阐明其病理机制,研发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前体在维持神经元存活、分化迁移、神经发生和突触可塑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激活信号通路引起突触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对学习、记忆及认知有着深远影响。目前神经科学领域已对其进行广泛研究,文章简要介绍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及BDNF,并就BDNF调节突触可塑性、介导神经发生、参与神经炎症调控这三方面对PND的作用及影响进行综述,希望对PND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研究能有一定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突触可塑性 神经发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