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在心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16期55-57,60,共4页
目的 分析探究采取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措施的应用价值,评估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 入组对象病例收集时间为2022年5-10月,以该院采取手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与纳排标准相符者共计84例... 目的 分析探究采取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措施的应用价值,评估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 入组对象病例收集时间为2022年5-10月,以该院采取手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与纳排标准相符者共计84例,选用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将入组对象划分为两组,分别设定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应用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对比两组术后手术指标、护理服务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定位感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失血量以及疼痛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护理服务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疾病患者于手术治疗期间采取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手术、预后效果,可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具有较高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 心脏手 护理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在心脏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君 廖小卒 冼炎微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第2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在心脏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32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0)、手术开始时... 目的:探讨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在心脏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32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0)、手术开始时(T1)、术毕时(T2)生命体征相关指标,于T0、术后24 h(T3)检测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 <0. 05); T0~T2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体温组间效应,时间点效应及组间与时间点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T1、T2时,研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 <0. 05); T3时,两组血清肌钙蛋白-I、CK-MB水平均较T0时升高,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应用于心脏手术患者,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其心肌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 预防性护理 围术期麻醉管理 血流动力学 心肌损伤 并发症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麻醉护理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欢 陈江湖 郑晓春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68-171,共4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快,髋关节疾病等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对于老年髋关节疾病而言,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能使其髋关节活动能力得到恢复,实现自行行走的能力[1]。然而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逐渐退化,自身基础疾病较多,大大增...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快,髋关节疾病等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对于老年髋关节疾病而言,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能使其髋关节活动能力得到恢复,实现自行行走的能力[1]。然而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逐渐退化,自身基础疾病较多,大大增加手术麻醉风险,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影响术后康复进程。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surgery,ERAS)理念是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或降低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达到患者快速康复。ERAS理念贯穿于手术的各个阶段[2-3],其中围术期的麻醉护理配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包括术前宣教、术中护理、术后随访等。本文对围术期麻醉护理在加速髋关节置换术康复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加速康复外科 循证医学证据 髋关节活动 前宣教 髋关节疾病 围术期麻醉 中护理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全麻日间口腔科治疗的围术期麻醉管理 被引量:1
4
作者 车璐 陈斐 朱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02-1305,共4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有生物学基础的复杂的神经发育异常。对于ASD患儿,由于普遍存在社交沟通功能障碍等问题,无法配合牙科医师操作,因此只能在全麻下进行手术。由于ASD患儿在临床中并不常见,且围术期管...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有生物学基础的复杂的神经发育异常。对于ASD患儿,由于普遍存在社交沟通功能障碍等问题,无法配合牙科医师操作,因此只能在全麻下进行手术。由于ASD患儿在临床中并不常见,且围术期管理方法还未成熟。现将本院2016—2020年ASD患儿全麻下行日间口腔科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围术期麻醉管理要点,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口腔科治疗 牙科医师 围术期麻醉 管理 生物学基础 功能障碍 ASD
下载PDF
床旁超声心动图于围术期麻醉管理的培训探索 被引量:3
5
作者 郑鑫 宋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5期126-128,共3页
目的了解床旁超声心动图于围术期麻醉管理的培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月的60例床旁超声心动图于围术期麻醉管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护士给予围术期麻醉管理床旁超声心动图操作常规培训,优化组护士进行了围术期麻醉管... 目的了解床旁超声心动图于围术期麻醉管理的培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月的60例床旁超声心动图于围术期麻醉管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护士给予围术期麻醉管理床旁超声心动图操作常规培训,优化组护士进行了围术期麻醉管理床旁超声心动图操作优化培训。结果优化组患者对麻醉管理的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 <0.05。护理前两组围术期患者生命体征接近,P> 0.05;护理后优化组围术期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善幅度更优,P <0.05。优化组麻醉管理的质量评分更具优势,P <0.05。优化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是3.33%,对照组则是20.00%。优化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少,P <0.05。结论床旁超声心动图于围术期麻醉管理患者实施围术期麻醉管理床旁超声心动图操作优化培训可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心动图 围术期麻醉管理 培训 满意度 不良事件 生命体征
下载PDF
围术期麻醉相关性横纹肌溶解症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向阳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10期626-628,共3页
横纹肌溶解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骨骼肌)细胞受损、溶解,从而使细胞膜的完整性发生改变,肌细胞内容物(包括钾、磷酸盐、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和尿酸)释放进入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并可导致死亡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国内外... 横纹肌溶解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骨骼肌)细胞受损、溶解,从而使细胞膜的完整性发生改变,肌细胞内容物(包括钾、磷酸盐、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和尿酸)释放进入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并可导致死亡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围术期横纹肌溶解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症 围术期麻醉 临床综合征 肌红蛋白 血液循环 细胞外液 肌酸激酶 病例报道
原文传递
ABO血型不同的肝移植术围术期麻醉三例
7
作者 李兵 张宇 +2 位作者 杜伟忠 姜一新 殷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8-309,共2页
3例患者诊断均为乙肝后性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ASAⅢ级。急诊行跨ABO血型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3例患者血型均为O型,接受的供肝均为AB型。
关键词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 ABO血型 围术期麻醉 肝功能失代偿 肝硬化 ASA AB型 患者
下载PDF
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手术围术期麻醉处理 被引量:1
8
作者 钱江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8期860-860,共1页
关键词 妊高征患者 剖宫产手 围术期麻醉 麻醉处理 处理不当 生命安全 并发症
下载PDF
右心室流出道占位性病变围术期麻醉处理1例
9
作者 李秀慧 赵为民 孙立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8年第1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右心室 占位性病变 围术期麻醉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20修订版)快捷版 被引量:6
10
作者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五官科麻醉学组 吴新民 +1 位作者 王月兰 孙永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6-199,共4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指患者睡眠时周期性地出现部分或完全的上呼吸道梗阻,以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为特征的疾病。我国成人OSA总患病率为3.93%,男性为女性的2.62倍[1],但临床诊断率较低。合并OSA的患者围术期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指患者睡眠时周期性地出现部分或完全的上呼吸道梗阻,以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为特征的疾病。我国成人OSA总患病率为3.93%,男性为女性的2.62倍[1],但临床诊断率较低。合并OSA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显著增多,死亡率显著增高,该类患者均应被列为麻醉的高危患者[2-3]。为此,在2014年ASA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指南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及文献,重点对OSA患者的术前筛查与诊断、危险因素、气道管理、麻醉用药等予以修订,以提高对OSA患者围术期麻醉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上呼吸道梗阻 麻醉用药 围术期麻醉 气道管理 管理 高危患者 并发症
下载PDF
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对复杂脑血管病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影响
11
作者 刘艳萍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12期83-85,共3页
目的研究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对复杂脑血管病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复杂脑血管病患者59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5月,采用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复... 目的研究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对复杂脑血管病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复杂脑血管病患者59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5月,采用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复杂脑血管病患者实施一般麻醉管理,试验组30例复杂脑血管病患者实施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观察两组复杂脑血管病患者术后各类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各个时间段的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复杂脑血管病患者在插管前、切皮后5 min等时间段内血压及心率变化对照组波动大于试验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复杂脑血管病患者实施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能有效减少术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 复杂脑血管病 麻醉并发症
下载PDF
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联合咪达唑仑对术前开放通路失败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躁动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艳红 吴志娟 王会瑟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3期2028-2031,共4页
目的 探讨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联合咪达唑仑对术前开放通路失败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躁动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3月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措施及术前给予咪... 目的 探讨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联合咪达唑仑对术前开放通路失败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躁动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3月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措施及术前给予咪达唑仑,术后采用镇痛和安抚以预防术后苏醒期躁动;对照组仅采用术后镇痛和安抚以预防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对比2组拔管至出麻醉复苏室(PACU)躁动情况、各项麻醉苏醒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Ramsay评分、术后行为量表(PHBQ)评分及行为改变发生率和麻醉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拔除喉罩后5 min、拔除喉罩后15 min、出PACU前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PACU停留时间、躁动持续时间明显短与对照组,PAED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PACU即刻、入PACU 15 min、入PACU 30 min、入PACU 60 min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1周的PHB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行为改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联合咪达唑仑对术前开放通路失败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躁动的防治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缩短PACU停留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及镇静程度,对术后麻醉苏醒效果无明显影响,对术后行为影响较轻,能改善患儿预后,具有较高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扁桃体切除 开放通路失败 七氟烷吸入麻醉 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 咪达唑仑 后躁动 防治效果 后行为改变
下载PDF
烟雾病手术患儿的围术期麻醉管理
13
作者 郭立哲 王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2-714,共3页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类动脉血管慢性进行性狭窄闭塞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涉及颈内动脉及其颅内分支。由于保守药物治疗不能阻止该疾病的进展,因此大多数患儿便始终处于中风、脑缺血发作及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中。早期诊...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类动脉血管慢性进行性狭窄闭塞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涉及颈内动脉及其颅内分支。由于保守药物治疗不能阻止该疾病的进展,因此大多数患儿便始终处于中风、脑缺血发作及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中。早期诊断和进行缺血脑半球的血管重建术治疗是改善烟雾病患儿预后的关键。烟雾病患儿的手术麻醉风险高,且患儿在解剖、生理、心理及药理方面与成年患者存在的巨大差异,为此,针对此类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颈内动脉 血管重建 脑缺血发作 围术期麻醉 脑血管疾病 成年患者 患儿
下载PDF
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对老年手术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递刚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1474-1476,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对老年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对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老年手术10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试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麻醉管理,试验组患者... 目的:研究探讨对老年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对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老年手术10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试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麻醉管理,试验组患者接受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2时刻与T1时刻比较,试验组血压与心率稍微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 3时刻两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都升高,并且实验组的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T5时刻两组患者血压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6时刻对照组血压显著下降,实验组略微升高或下降;T7时刻实验组与对照组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压升高、血压下降、寒战、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手术患者开展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显著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麻醉 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 麻醉并发症
下载PDF
病态肥胖病人围术期麻醉及管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陶玉娟 《中外医疗》 2009年第16期25-25,共1页
目的探讨病态肥胖病人围手术期麻醉及管理。方法对病态肥胖病人麻醉中管理及术后并发症管理进行分析及介绍。结果围术期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应重视对病态肥胖病人麻醉的监测和管理,提高手术耐受力。
关键词 肥胖 病态 围术期麻醉
下载PDF
围术期麻醉及麻醉药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煜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13期2012-2013,共2页
近年来,麻醉的免疫调节作用在现代麻醉中越来越受重视。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是手术创伤和麻醉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往的研究大多仅重视手术而忽略了麻醉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麻醉亦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CK)反应。... 近年来,麻醉的免疫调节作用在现代麻醉中越来越受重视。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是手术创伤和麻醉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往的研究大多仅重视手术而忽略了麻醉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麻醉亦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CK)反应。对于某些大手术和高危手术,这种影响更有临床意义。一些麻醉药物通过影响细胞间的信号交流来来调节机体对损伤、应激等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对围术期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预后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细胞因子 麻醉药物 围术期麻醉 机体免疫功能 免疫调节作用 创伤 机体内环境
下载PDF
围术期麻醉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17
作者 郭晨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9年第5期228-230,共3页
麻醉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机体免疫力一不同麻醉方式和不同麻醉药物对细胞因子产生不同影响。基于不同实验关手麻醉对免疫的影响有不同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临床工作中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可以减轻术中及术后炎症反应,保护免疫... 麻醉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机体免疫力一不同麻醉方式和不同麻醉药物对细胞因子产生不同影响。基于不同实验关手麻醉对免疫的影响有不同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临床工作中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可以减轻术中及术后炎症反应,保护免疫功能。减少PMN凋亡,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麻醉 细胞因子 机体免疫力 麻醉药物 PMN凋亡 麻醉方式 炎症反应 临床工作
下载PDF
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手术围术期麻醉和镇痛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8
作者 吴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2期2207-2208,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P)应用于胸腔镜手术围术期麻醉和镇痛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9年6月85例胸腔镜手术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P)应用于胸腔镜手术围术期麻醉和镇痛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9年6月85例胸腔镜手术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SP,比较两组一般情况、SP相关并发症、氧化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水平、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术后48h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S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两组CRP、COR上升后下降,观察组CRP、CO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h、6h、12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SP能够减少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镇痛药物用药剂量,减轻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减小术后早期急性疼痛,不会明显增加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腔镜手 围术期麻醉 镇痛
下载PDF
胸骨后巨大甲状腺肿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一例
19
作者 黄娅琴 雷卫平 孙建良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0期1434-1435,共2页
胸骨后甲状腺肿是指肿大的甲状腺部分或完全位于胸骨入口水平以下,在临床上虽不多见,但由于肿大的甲状腺压迫周围器官,可引起呼吸困难、吞咽不适及上腔静脉综合征等,一经发现,常需立即手术治疗[1].近期本院多学科合作成功完成1例胸骨后... 胸骨后甲状腺肿是指肿大的甲状腺部分或完全位于胸骨入口水平以下,在临床上虽不多见,但由于肿大的甲状腺压迫周围器官,可引起呼吸困难、吞咽不适及上腔静脉综合征等,一经发现,常需立即手术治疗[1].近期本院多学科合作成功完成1例胸骨后巨大甲状腺肿切除手术,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多学科合作 胸骨后甲状腺肿 切除手 呼吸困难 甲状腺 围术期麻醉 吞咽不适
下载PDF
休克患者围术期麻醉对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梁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9期171-173,共3页
目的:分析休克患者围术期麻醉对其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104例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入选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术期麻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手术完成后,有3例休克患... 目的:分析休克患者围术期麻醉对其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104例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入选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术期麻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手术完成后,有3例休克患者在手术后48 h内死亡,死亡率为2.88%,与麻醉方案无关;所有患者抢救后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优于术前,抢救后30 min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优于抢救后10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各项监测指标均优于麻醉前,麻醉后1 h各项监测指标均优于麻醉后30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肺部感染者18例(17.31%),需要使用镇痛剂的有23例(22.12%),平均住院时间(11.7±4.3)d。结论:围术期麻醉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休克患者预后,应当快速给予患者正确的扩容止血措施,并在术后关注患者并发症情况并及时处理,尽量选用气管插管全麻方式,以此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围术期麻醉 气管插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