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隔生境下养殖密度对菲律宾蛤仔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潘渊博 孙秀俊 +3 位作者 郭贺 林忠洲 徐建峰 周成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5,共13页
为揭示养殖密度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生产的影响,在福建定海湾的菲律宾蛤仔滩涂养殖区建立围隔系统,分析和比较了高(1400粒/m^(2))、中(700粒/m^(2))和低(350粒/m^(2))三组养殖密度对菲律宾蛤仔产量和生长的影响... 为揭示养殖密度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生产的影响,在福建定海湾的菲律宾蛤仔滩涂养殖区建立围隔系统,分析和比较了高(1400粒/m^(2))、中(700粒/m^(2))和低(350粒/m^(2))三组养殖密度对菲律宾蛤仔产量和生长的影响。基于生长曲线模型拟合,解析了该系统中菲律宾蛤仔的生长和形态参数变化特征及密度组间差异。研究显示:中密度组菲律宾蛤仔的相对增产率(35%)显著高于高密度组(10%)和低密度组(17%)。低密度组的体质量和相对体积呈持续生长的特征,其体质量和相对体积的生长曲线与Von Bertalanffy动物生长模型有较高拟合度(R^(2)分别为0.913和0.953);中、高密度组的生长均呈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快生长、生长停滞再到快生长。通过分析蛤仔的形态参数与体质量变化的相关性,发现二次多项式模型在中、高密度组具有较高的拟合度(R^(2)≥0.913),但在低密度组拟合度无明显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设置的围隔环境中,养殖密度不仅影响菲律宾蛤仔的产量,而且影响其形态构建和生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围隔 养殖密度 生长模型 密度效应
下载PDF
生态围隔及沉水植物对东湖水质的净化效果研究
2
作者 胡胜华 刘汉民 +2 位作者 冯智 万贝海 吴中奎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215-216,221,共3页
2020年5月至2020年7月在武汉东湖水域采用围隔实验,对东湖水质进行修复,分析试验前后围隔内外水质因子的变化。结果显示,生态围隔内部水质状况优于围隔外部水质状况。试验期内,围隔内部的水体透明度平均为1.2 m,叶绿素a浓度下降7倍,表... 2020年5月至2020年7月在武汉东湖水域采用围隔实验,对东湖水质进行修复,分析试验前后围隔内外水质因子的变化。结果显示,生态围隔内部水质状况优于围隔外部水质状况。试验期内,围隔内部的水体透明度平均为1.2 m,叶绿素a浓度下降7倍,表明围隔试验及沉水植物的种植对水环境的稳定和改善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围隔 水质分析 湖泊水体
下载PDF
围隔在水生态修复中对鱼类的拦截和聚集作用
3
作者 段昌兵 侯著霞 +2 位作者 曾云云 肖磊 彭香玉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88-91,共4页
围隔在水生态修复中已被广泛应用,是分割水体和营造封闭环境的重要方法,鱼类也是其分隔的重要组分。为探讨围隔在鱼类拦截中的作用,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先后用围隔在武汉市墨水湖设计了沉水植物种植试验、生态修复试验及拦鱼试验。结... 围隔在水生态修复中已被广泛应用,是分割水体和营造封闭环境的重要方法,鱼类也是其分隔的重要组分。为探讨围隔在鱼类拦截中的作用,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先后用围隔在武汉市墨水湖设计了沉水植物种植试验、生态修复试验及拦鱼试验。结果显示,围隔内种植沉水植物后,会吸引未修复区中的鱼类跳跃进入围隔内修复区,修复区和未修复区鱼类生物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围隔作为分割水体的主体,也成为了鱼类聚集场所,为鱼类翻越围隔提供了便利,10万m^(2)水域中的3层普通围隔难以有效拦截鱼类;围隔加围网的方式可以有效拦截鱼类,与不加围网相比,进入围隔内鱼类生物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可为围隔的使用、鱼类的调控提供重要参考,为水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鱼类调控 围隔试验 墨水湖 围网 拦截 聚集
下载PDF
生态围隔在小型湖泊治理中的应用
4
作者 钟沛 刘亮 《吉林水利》 2023年第11期75-78,共4页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湖泊治理、生态修复工程,提升人居生活环境。生态围隔作为湖泊治理的常用技术,用于分隔湖体,使之形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以便于实施更为准确的湖泊治理手段。以武汉小南湖为例...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湖泊治理、生态修复工程,提升人居生活环境。生态围隔作为湖泊治理的常用技术,用于分隔湖体,使之形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以便于实施更为准确的湖泊治理手段。以武汉小南湖为例,研究生态围隔所起到的控鱼、风浪削减等作用,以及项目实施后取得的效果,通过对设计及实施效果的分析,以期形成一整套的生态围隔的布置方案,为类似湖泊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围隔 湖泊治理 生态修复 武汉小南湖
下载PDF
围隔生态系内浮游植物对富磷的响应 被引量:69
5
作者 李瑞香 朱明远 +2 位作者 陈尚 吕瑞华 李宝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3-607,共5页
在长江口外应用围隔生态系实验方法 ,研究了富磷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相关性以及浮游植物对磷吸收的种间竞争。结果表明 ,可溶性磷 (主要是 PO- 34 )在实验的第 5天以前呈指数函数减少 ,浮游植物生物量则反之。当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和叶绿... 在长江口外应用围隔生态系实验方法 ,研究了富磷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相关性以及浮游植物对磷吸收的种间竞争。结果表明 ,可溶性磷 (主要是 PO- 34 )在实验的第 5天以前呈指数函数减少 ,浮游植物生物量则反之。当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和叶绿素 a达到最高峰时 ,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处于最小值 ,分别为 0 .0 0 8和 0 .0 0 3。这次实验引发了中肋骨条藻 ( Skeletonema costatum)赤潮。文中还探讨了中肋骨条藻的分裂速度以及对磷的吸收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隔 富营养化 中肋骨条藻 赤潮 海洋 浮游植物
下载PDF
东海两种赤潮生物种间竞争的围隔实验 被引量:49
6
作者 李瑞香 朱明远 +2 位作者 王宗灵 石晓勇 陈炳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049-1054,共6页
1998年 5月和 2 0 0 2年 5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进行了两次添加营养盐诱发赤潮的围隔实验 ,结果表明 ,1998年 5月实验开始时 ,具齿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分别占群落总量的 85 %和 11% ,对照围隔中 ,具齿原甲藻一直处于优势 ,高峰时所占比例接... 1998年 5月和 2 0 0 2年 5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进行了两次添加营养盐诱发赤潮的围隔实验 ,结果表明 ,1998年 5月实验开始时 ,具齿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分别占群落总量的 85 %和 11% ,对照围隔中 ,具齿原甲藻一直处于优势 ,高峰时所占比例接近 99% .加磷围隔中 ,中肋骨条藻显示出很强的竞争能力 ,第五天的数量与具齿原甲藻相等 .2 0 0 2年 5月用 4个围隔装置进行实验 ,在不同营养状况下两个种的增殖速率不同 ,营养盐浓度高的围隔中 ,中肋骨条藻的增殖速率比具齿原甲藻快得多 ,在营养盐限制条件下 ,具齿原甲藻比中肋骨条藻存活的要好 ,表明在营养盐丰富情况下 ,中肋骨条藻以其快速的繁殖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导致中肋骨条藻形成的赤潮持续时间较短 ,消亡也快 ,而具齿原甲藻赤潮形成期较长 ,但在营养盐很低的情况下 ,还能维持较长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赤潮 围隔 种间竞争
下载PDF
围隔中鲢和菹草控藻效果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海珍 刘永定 +2 位作者 肖邦定 李敦海 陈德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在滇池沿岸的池塘中 ,构建了面积为 10 0m2 ,水深为 85cm ,底质均为淤泥的四个围隔 ,其中在三个围隔内分别放养密度为 10 0g/m3 、75g/m3 、5 0g/m3 的鲢。它们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并改善水体透明度 ,其中初始放养鲢 75g... 在滇池沿岸的池塘中 ,构建了面积为 10 0m2 ,水深为 85cm ,底质均为淤泥的四个围隔 ,其中在三个围隔内分别放养密度为 10 0g/m3 、75g/m3 、5 0g/m3 的鲢。它们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并改善水体透明度 ,其中初始放养鲢 75g/m3 的围隔控制效果最明显。放养三种密度的鲢在有效控制微囊藻水华的同时 ,原先水体的优势种类发生质的变化 ,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多样性也明显增加。放鱼 2个月后 ,在生物操纵的围隔中同时种入菹草 ,在75g/m3 的鲢控藻的围隔中 ,菹草长势良好 ,浮游动物大量出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隔 菹草 浮游植物 生物操纵 控藻效果
下载PDF
东湖围隔(栏)中水生植被恢复及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马剑敏 严国安 +2 位作者 任南 罗岳平 李益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535-540,共6页
为重建湖泊水生植被 ,在武汉东湖无鱼的 2个大型围隔和 1个围栏中进行了水生植被自然恢复和人工结构优化试验 ,两年内 ,围隔 (栏 )中的植被均得以恢复 ,植物月生物量均值均高出对照区约 1倍 ,自然增加的维管束植物比对照区多 3~ 6种 ,... 为重建湖泊水生植被 ,在武汉东湖无鱼的 2个大型围隔和 1个围栏中进行了水生植被自然恢复和人工结构优化试验 ,两年内 ,围隔 (栏 )中的植被均得以恢复 ,植物月生物量均值均高出对照区约 1倍 ,自然增加的维管束植物比对照区多 3~ 6种 ,漂浮植物易定殖 ,水绵和刚毛藻较易生长 ;自然恢复的植被常以穗花狐尾藻、野菱等为优势种 ,缺乏挺水层 ,群落结构不理想 ,通过合理选种植物 ,可较快地改善其结构 ,加快植被恢复进程 ,经初步实验 ,莲、芦苇、苦草、金鱼藻和穗花狐尾藻适应性较强 ,可作为重建东湖水生植被的先锋种 ,以沉水植物为主体的植被结构较优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围隔 围栏 水生植被 恢复 结构优化
下载PDF
城市小型人工湖围隔中生源要素和藻类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25
9
作者 刘春光 金相灿 +4 位作者 孙凌 邱金泉 王雯 戴树桂 庄源益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39-1045,共7页
利用浅水湖泊围隔研究了水华形成过程中生源要素和藻类的分布.结果显示,在围隔内添加磷能促进藻类快速增殖并形成水华.随时间推移,围隔内藻的生物量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表层水氮和磷的浓度逐渐下降,其中磷的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在垂直分布... 利用浅水湖泊围隔研究了水华形成过程中生源要素和藻类的分布.结果显示,在围隔内添加磷能促进藻类快速增殖并形成水华.随时间推移,围隔内藻的生物量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表层水氮和磷的浓度逐渐下降,其中磷的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在垂直分布上,叶绿素a、总磷、总氮、硝态氮浓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溶解性总磷、氨氮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水华期藻类多样性指数下降,优势种主要为蓝藻、绿藻和甲藻;外源磷的添加会使藻类多样性指数提高,但二者并非线性关系.水华期并不是1种藻占绝对优势,有时是2种以上的藻同时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隔 藻类 外源 水华 多样性指数 硝态氮 甲藻 总磷 人工湖 浅水湖泊
下载PDF
围隔生态系内富营养引起赤潮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林昱 陈孝麟 +2 位作者 庄栋法 唐森铭 林荣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12-317,共6页
1990年5月12日—7月底,在厦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陆基水池中,进行了一次对厦门西海域水体富营养而引发赤潮的围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厦门西海域已经处于中营养水平的水质条件下,只要光照充足,水体相对稳定,如果再连续不断地... 1990年5月12日—7月底,在厦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陆基水池中,进行了一次对厦门西海域水体富营养而引发赤潮的围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厦门西海域已经处于中营养水平的水质条件下,只要光照充足,水体相对稳定,如果再连续不断地供给充足的营养盐,就可能引起浮游植物的水华或赤潮;可溶性活性磷的含量不仅仅影响厦门西海域正常年份的浮游植物春季水华,对赤潮的兴衰也起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 水华 赤潮 围隔生态系
下载PDF
陆生植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对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围隔实验研究——总磷的净化效应及其动态过程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郭沛涌 朱荫湄 +4 位作者 宋祥甫 丁炳红 邹国燕 付子轼 吕琦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0-564,共5页
采用围隔系统研究了陆生植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对畜禽养殖富营养水体中主要营养元素磷的净化效应及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浮床黑麦草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良好,对富营养水体中的总磷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当覆盖率为30%时,对总磷的... 采用围隔系统研究了陆生植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对畜禽养殖富营养水体中主要营养元素磷的净化效应及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浮床黑麦草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良好,对富营养水体中的总磷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当覆盖率为30%时,对总磷的去除率最高达到72.96%.对其去除水体总磷的动态过程拟合表明符合三次方程曲线.实验结果为陆生植物修复富营养水体的季节模式和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植物修复 围隔 净化
下载PDF
初析赤潮成因研究的围隔实验结果 Ⅱ.浮游植物群落演替与甲藻赤潮 被引量:30
12
作者 林昱 庄栋法 +1 位作者 陈孝麟 唐森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14-318,共5页
探讨了甲藻赤潮与浮游植物演替的关系.多次国隔生态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水体相对稳定的生态系中,富营养后总是先发生硅藻的水华或赤潮.随后浮游植物会演替成占优势的甲藻,甚至形成甲藻赤潮.维生素B(12)的异常增多可能加速这种... 探讨了甲藻赤潮与浮游植物演替的关系.多次国隔生态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水体相对稳定的生态系中,富营养后总是先发生硅藻的水华或赤潮.随后浮游植物会演替成占优势的甲藻,甚至形成甲藻赤潮.维生素B(12)的异常增多可能加速这种演替的进程.但这种稳定水体若受到扰动,将干扰演替,使硅藻水华持续不断地发展,阻碍甲藻形成优势.这可以防止甲藻赤潮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甲藻 围隔 生态系 浮游植物
下载PDF
硅酸盐影响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围隔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孙凌 金相灿 +4 位作者 杨威 徐敏 钟远 朱琳 庄源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74-2179,共6页
在新开湖设置浮式围隔,通过调控围隔水体硅酸盐含量,研究了硅对富营养化水体浮游藻类群落生长及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酸盐浓度的增加,硅藻的生物量提高,其种类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由10.2%上升到22.1%;蓝藻和绿藻的种类比例则下降,由... 在新开湖设置浮式围隔,通过调控围隔水体硅酸盐含量,研究了硅对富营养化水体浮游藻类群落生长及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酸盐浓度的增加,硅藻的生物量提高,其种类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由10.2%上升到22.1%;蓝藻和绿藻的种类比例则下降,由76.8%下降到61.5%.加硅处理中,硅藻虽然没有完全取代蓝、绿藻的绝对优势地位,但是出现了尺骨针杆藻(Synedra ulna)、细齿菱形藻(Nitzschia denticula)、针状拟菱形藻(Nitzschia acicularis)、缢缩异极藻头状变种(Gomphonema constrictum var.capitata)、橄榄形异极藻(Gomphonema olivaceum)等在对照处理中并未检出的藻种.中硅(原子比N∶Si∶P=16∶8∶1)和高硅(N∶Si∶P=16∶16∶1)处理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17±0.40和2.12±0.21,而对照组为1.89±0.55.试验末期,对照围隔的水体表面出现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而硅酸盐含量高的围隔中,同期没有水华出现.硅酸盐的增加能够促进硅藻及其它藻类生长,改变少数几种蓝、绿藻占据优势的状态,提升水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水平,并对淡水蓝藻水华的产生起到一定削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 围隔 浮游藻类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初析赤潮成因研究的围隔实验结果──几个理化因子与硅藻赤潮的关系 被引量:22
14
作者 林昱 庄栋法 +1 位作者 陈孝麟 唐森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从1990年以来,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临海陆基水池中,应用围隔生态系实验技术对赤潮成因作了几次探索性的研究。针对4次人为引发赤潮的中尺度围隔实验的部分结果,结合已报道的厦门西海域赤潮过程,分析几个主要理化因子(水... 从1990年以来,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临海陆基水池中,应用围隔生态系实验技术对赤潮成因作了几次探索性的研究。针对4次人为引发赤潮的中尺度围隔实验的部分结果,结合已报道的厦门西海域赤潮过程,分析几个主要理化因子(水体稳定性、无机氮、无机磷、可溶性锰、可溶性铁和维生素B12)与硅藻赤潮发生及其规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硅藻 围隔生态系 理化因子
下载PDF
利用大型围隔研究沉水植被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被引量:44
15
作者 戴莽 倪乐意 +2 位作者 谢平 王建 高村典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8-101,共4页
在严重富营养化的东湖设置大型围隔(20×29m)两个,并在其中引种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crispusL.),探讨了菹草的恢复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菹草的恢复,使两个大型围隔中的各种营养盐水平都显著地低于围隔外围的湖水(P... 在严重富营养化的东湖设置大型围隔(20×29m)两个,并在其中引种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crispusL.),探讨了菹草的恢复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菹草的恢复,使两个大型围隔中的各种营养盐水平都显著地低于围隔外围的湖水(P<0.01),溶解氧和透明度显著升高,电导率明显下降,即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又将其中一个围隔中已恢复的菹草全部收割并移出,在一个多月的期间,未被收割的围隔内水体中各种营养盐浓度比已收割围隔稍低,但未能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6),对水体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也没有显著影响。即在短期(一个月左右)未使水质明显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围隔试验 水生植物 水体富营养化 湖泊
下载PDF
富营养化湖泊围隔中重建水生植被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19
16
作者 胡旭 何亮 +2 位作者 曹特 倪乐意 谢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9-357,共9页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被衰退、蓝藻水华暴发、水质恶化和水生生态系统崩溃.恢复水生植被被认为是改善受损水体水质和提高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构建大型围隔,根据水生植物的耐污程度及其对水质和底质等条件的需求,选...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被衰退、蓝藻水华暴发、水质恶化和水生生态系统崩溃.恢复水生植被被认为是改善受损水体水质和提高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构建大型围隔,根据水生植物的耐污程度及其对水质和底质等条件的需求,选取几种适宜的水生植物在围隔内进行移栽与群落构建,并以不移栽水生植物的围隔和围隔外水体作为对照.实验期间(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围隔内移栽的几种水生植物全部存活,并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群落.同时还跟踪监测了3个处理组的水质情况,结果显示,移栽水生植物的围隔内水质明显优于围隔外,与未移栽水生植物围隔相比,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其中移栽水生植物围隔内水体的总氮、铵态氮、总磷、水下消光系数相比于围隔外水体分别低30.55%、44.09%、36.04%和42.13%,相比于未移栽水生植物围隔内水体分别低5.96%、13.40%、6.70%和7.60%,透明度分别比围隔外水体和未移栽水生植物围隔水体高74.59%和8.70%,浮游植物生物量也大大低于围隔外,而浮游动物生物量却明显高于后者.此外,实验后移栽水生植物围隔内沉积物氮、磷含量及其间隙水总氮、总磷、铵态氮浓度明显低于围隔外和未移栽水生植物围隔.研究表明,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通过建立围隔进行合理的群落配置,进而逐步恢复水生植物是完全可行的,而水生植物恢复后加强对其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围隔 富营养化 浅水湖泊 生态恢复
下载PDF
磷酸盐对两种东海典型赤潮藻影响的围隔实验 被引量:17
17
作者 侯继灵 张传松 +2 位作者 石晓勇 陆茸 王修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163-169,共7页
采用了围隔生态实验方法,研究了围隔中营养盐含量及结构变化和磷酸盐对东海典型赤潮藻种(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磷条件下,中肋骨条藻快速增殖,稳定期缩短,细胞数很快下降,而东海原甲藻由于氮源的限制生长期... 采用了围隔生态实验方法,研究了围隔中营养盐含量及结构变化和磷酸盐对东海典型赤潮藻种(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磷条件下,中肋骨条藻快速增殖,稳定期缩短,细胞数很快下降,而东海原甲藻由于氮源的限制生长期明显缩短。在磷限制条件下,中肋骨条藻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生物量偏低,而东海原甲藻受到的影响较小。磷可能是东海原甲藻及中肋骨条藻生长的限制因子。氮磷比会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较高的氮磷比可能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利,较低氮磷比则可能有利于中肋骨条藻生长。东海原甲藻能在营养盐浓度较低的生长环境中占有优势,相反,营养盐浓度较高的环境更适合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中肋骨条藻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隔 东海原甲藻 中肋骨条藻 磷酸盐 长江口
下载PDF
营养盐对浒苔生长影响的围隔生态实验 被引量:19
18
作者 吴晓文 李瑞香 +2 位作者 徐宗军 韦钦胜 臧家业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8-544,共7页
2008年6月在青岛近海围隔实验研究了营养盐对浒苔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营养盐的围隔浒苔湿重生物量明显高于未添加营养盐的对照组和海区实验组。一次性添加f/2配方的营养盐和一次性添加N的2组浒苔日均相对增长率分别达10%和9%,围... 2008年6月在青岛近海围隔实验研究了营养盐对浒苔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营养盐的围隔浒苔湿重生物量明显高于未添加营养盐的对照组和海区实验组。一次性添加f/2配方的营养盐和一次性添加N的2组浒苔日均相对增长率分别达10%和9%,围隔外海区对照只达4%。浒苔可在短期内快速大量地吸收营养盐,一次性添加f/2配方的营养盐储备液(水体浓度约f/8)的围隔中,浒苔24 h内对N和P的吸收速率分别为9.25μmol.g-1.h-1、0.63μmol.g-1.h-1。丰富的营养盐能够促进浒苔的迅速生长,营养盐的种类和浓度对浒苔的生长影响显著,种类多、浓度高的营养盐环境有利于浒苔生长。相对于NH4-N和PO4-P,充足的N源是浒苔快速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隔 营养盐 浒苔
下载PDF
鲢鳙混养对三角帆蚌生长和养殖水质影响的围隔实验 被引量:13
19
作者 崔志辉 周小玉 +4 位作者 张根芳 胡忠军 刘其根 鄢灵兰 李家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8-283,共6页
2008年4月23日—9月21日通过围隔实验,研究了不同鲢鳙混养比例对三角帆蚌生长及水化学指标的影响。实验中鲢鳙混养比例设置了6个水平,分别为0/0(对照组),100/0,70/30,50/50,30/70和0/100。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三角帆蚌湿重,壳长和壳宽... 2008年4月23日—9月21日通过围隔实验,研究了不同鲢鳙混养比例对三角帆蚌生长及水化学指标的影响。实验中鲢鳙混养比例设置了6个水平,分别为0/0(对照组),100/0,70/30,50/50,30/70和0/100。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三角帆蚌湿重,壳长和壳宽。每个月上下旬测量围隔水化学指标包括NO3-N、NO2-N、NH3-N、TN、TP、PO4-P和COD。实验结果表明,鲢鳙混养比例100/0的围隔蚌壳长相对生长率显著低于混养比例0/0,50/50和0/100的围隔(P<0.05),而不同混养比例下蚌的成活率、蚌壳宽及蚌重增长均无显著差异(P>0.05)。从水质来看,混养比例30/70围隔TP显著低于100/0(P<0.05),COD显著低于100/0及70/30(P<0.05),NH3-N显著低于100/0(P<0.05)以及PO4-P显著低于70/30(P<0.05)。因此,综合蚌生长及水质指标,混养比例30/70围隔对三角帆蚌养殖最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混养比例 围隔
下载PDF
海洋围隔生态系中无机氮对浮游植物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林昱 唐森铭 +1 位作者 庄栋法 陈孝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23-326,共4页
本文评述了1992年秋冬季在厦门进行的一次海洋围隔生态系实验的结果。实验重现了围隔水体连续富营养引发了甲藻赤潮的现象。间歇性的供给无机氮,不会影响浮游植物演替的顺序,但会导致甲藻赤潮出现时间长短和优势种的差异。实验结... 本文评述了1992年秋冬季在厦门进行的一次海洋围隔生态系实验的结果。实验重现了围隔水体连续富营养引发了甲藻赤潮的现象。间歇性的供给无机氮,不会影响浮游植物演替的顺序,但会导致甲藻赤潮出现时间长短和优势种的差异。实验结果还表明,演替过程对甲藻赤潮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种属甲藻的生活习性和它们的自养能力使它们的生存能力存在差异。这是形成甲藻赤潮优势种的一个主要因素。甲藻赤潮的发生并不完全依靠水体中营养盐浓度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 甲藻赤潮 围隔 浮游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