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渣硫铝酸盐水泥流态固化土的力学性能与固化机理
1
作者 孟宪鹍 张帅 +4 位作者 许文若 皮振宇 李辉 徐名凤 周健 《市政技术》 2024年第2期14-20,121,共8页
疏浚工程产生的大量淤泥含水率高且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使用固化剂固化淤泥制备流态固化土是资源化利用淤泥的有效方法。目前常用的普通硅酸盐水泥(Ordinary Portland Cement,OPC)固化淤泥存在强度低、能耗高、... 疏浚工程产生的大量淤泥含水率高且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使用固化剂固化淤泥制备流态固化土是资源化利用淤泥的有效方法。目前常用的普通硅酸盐水泥(Ordinary Portland Cement,OPC)固化淤泥存在强度低、能耗高、碳排放高等问题,而矿渣硫铝酸盐水泥(Slag Calcium Sulfoaluminate Cement,G-CSA)是一种低碳高强的新型胶凝材料,在固化淤泥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采用G-CSA制备流态固化土并设置OPC流态固化土对照组,研究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High Belite Sulfoaluminate Cement,HB-CSA)熟料对G-CSA流态固化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行水化产物与孔结构表征,进而深入分析G-CSA的固化机理。结果表明,G-CSA流态固化土的强度随着HB-CSA熟料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掺量为10%时G-CSA流态固化土力学性能达到最优,其28 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为OPC流态固化土的2.35倍和2.06倍;G-CSA中的柱状AFt形成了骨架结构,C-S-H凝胶则将土颗粒粘结成一个整体,从而有效填充G-CSA流态固化土内部孔隙;适量的HB-CSA熟料能够减小G-CSA流态固化土的孔隙率,细化孔隙结构,进而提升其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硫铝酸盐水泥 流态固化 力学性能 水化产物与孔结构 固化机理
下载PDF
地聚合物基多相陶瓷高放废液固化体固化机理与浸出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秋 朱翔 +3 位作者 耿海宁 李宗刚 马浩森 陈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37-1447,1465,共12页
高放废物中放射性核素组成复杂,而陶瓷固化存在核素选择性强的问题。为实现同时固化裂变产物及锕系核素的目的,基于可陶瓷化地聚合物设计原理,将模拟高放废液与偏高岭土、矿粉、硅灰、纳米氧化锆混合后,加入模数为1.5的钾水玻璃作为激... 高放废物中放射性核素组成复杂,而陶瓷固化存在核素选择性强的问题。为实现同时固化裂变产物及锕系核素的目的,基于可陶瓷化地聚合物设计原理,将模拟高放废液与偏高岭土、矿粉、硅灰、纳米氧化锆混合后,加入模数为1.5的钾水玻璃作为激发剂制备高放废液多相陶瓷固化基材,该基材在常温下成型硬化后,再以1100℃高温热处理方式转化为地聚合物基多相陶瓷高放废液固化体。采用静态浸出方法研究固化体的抗浸出性能,同时采用XRD、SEM-EDS、XPS等测试技术探究地聚合物陶瓷化机制、核素固化机理及Ce元素氧化价态。结果表明,该固化基材在固化模拟核素时,以化学形式与物理形式两种方式同时固化:一是大量进入烧结形成的白榴石(立方)、氧化锆(四方)、锆英石晶格或形成陶瓷相;二是少量被玻璃相包裹。其中Cs、Sr均匀分布,Ce、Nd在玻璃相中富集。该固化基材在同时固化不同价态与离子半径的核素时具有优异的抗浸出性能,Cs、Sr的28 d归一化元素浸出率低至10-2g/(m^(2)·d),Ce、Nd的28 d归一化元素浸出率低至10-4~10-5g/(m^(2)·d)。本文有望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并结合水泥、玻璃、陶瓷固化方法为一体,可同时固化多种核素的高放废物固化体设计与制备方法,为高放废物固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合物 浸出率 多相陶瓷 高放废液 共同固化 固化机理
下载PDF
岩土质文物加固材料烧料礓石超细粉的表征及其固化机理研究
3
作者 李燕飞 李志鹏 +2 位作者 崔建勤 方晓芸 赵林毅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5,共9页
以烧料礓石为原料,在1000℃焙烧3 h,通过气流涡旋磨机粉磨、微粉分级选粉,最后用单筒分离器分离后得到烧料礓石超细粉.粒径分布特征及比表面积分析结果表明,超细粉的粒径尺寸为0.2~150μm,且优势粒径尺寸主要分布在0.5μm和30μm;比表... 以烧料礓石为原料,在1000℃焙烧3 h,通过气流涡旋磨机粉磨、微粉分级选粉,最后用单筒分离器分离后得到烧料礓石超细粉.粒径分布特征及比表面积分析结果表明,超细粉的粒径尺寸为0.2~150μm,且优势粒径尺寸主要分布在0.5μm和30μm;比表面积为2.81 m^(2)·g^(-1),是普通烧料礓石比表面积的1.21倍,达到超细粉末的要求.以烧料礓石超细粉和其不同养护龄期浆体为研究对象,通过FT-IR,XRD,TG/DTG,SEM,EDS和XPS进行结构、组成、热稳定性和形貌分析,进而讨论超细烧料礓石的固化机理.结果表明,烧料礓石超细化后的主要产物为CaO,Ca(OH)_(2),CaCO_(3),SiO_(2)和β-CaSiO_(3);其浆体在养护28 d和90 d后产生β-CaSiO_(3)·n H_(2)O和Ca_(2)Al_(2)SiO_(7)·n H_(2)O等新物质,同时CaCO_(3),Ca(OH)_(2)和SiO_(2)仍然存在;烧料礓石超细后浆体早期强度形成主要为水化反应,后期强度持续增长以水化反应和气化反应为主,性能具有“水硬”和“气硬”双重特性,化学组成及固化机理具有类似欧洲“天然水硬性石灰”的性质,达到欧洲“水硬石灰”的标准.因此,烧料礓石超细粉在岩土质文物加固保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料礓石 超细粉 水硬石灰 固化机理 文物加固
下载PDF
水泥-矿渣-粉煤灰固化淤泥的水分转化规律及其固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小芳 陈瑞敏 简文彬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为研究石膏激发的水泥-矿渣-粉煤灰固化淤泥的力学强度与水分转化过程的演变规律,从本质上揭示水泥-矿渣-粉煤灰对淤泥的固化机理,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试验探究水泥/矿渣/粉煤灰配比、固化剂掺量、养护龄期对固化淤泥土强度的... 为研究石膏激发的水泥-矿渣-粉煤灰固化淤泥的力学强度与水分转化过程的演变规律,从本质上揭示水泥-矿渣-粉煤灰对淤泥的固化机理,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试验探究水泥/矿渣/粉煤灰配比、固化剂掺量、养护龄期对固化淤泥土强度的影响,结合核磁共振弛豫分析(NMR)、矿物成分分析(XRD)、微观结构分析(SEM)探究结合水量、水化物种类、微观形貌随养护龄期的变化规律,并建立无侧限抗压强度qu、抗剪强度参数c、tan φ与结合水量Cw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14 d龄期内较高水泥配比(20%)的固化土强度显著高于低水泥配比(5%)固化土,其早强效应归功于水化物的大量生成,结合水量大幅提高,14 d龄期后5%水泥配比固化土强度增长迅速并超过20%水泥配比固化土强度。从宏观力学强度看,较高水泥配比(20%)固化土qu、c、tan φ均与龄期对数lg t呈线性增长关系,低水泥配比(5%)固化土则呈幂型函数关系;从微观水分转化角度分析,高低水泥配比固化土的结合水量与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参数的函数关系相同,即qu-Cw、tan φ-Cw呈幂型函数增长,c-Cw存在线性关系。固化土力学强度不仅与水化物中的结合水量有关,还与水化物的结构有关,絮凝状水化物C-A-S-H逐渐形成空间网状结构,使土体结构密实,孔隙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 力学强度 水分转化规律 固化机理 微观形貌
下载PDF
矿渣-钢渣-脱硫石膏-水泥稳定粉土的强度及固化机理
5
作者 李雪和 杨耀辉 +3 位作者 韦金城 李洪利 吴文娟 刘海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82-2390,共9页
采用矿渣、钢渣、脱硫石膏和普通硅酸盐水泥联合制备固化剂,对黄河冲积粉土进行改良固化,在提高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的同时,以期解决黄河冲积粉土强度低、水稳性差等路基工程应用难题。首先,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水稳性试验和干湿循... 采用矿渣、钢渣、脱硫石膏和普通硅酸盐水泥联合制备固化剂,对黄河冲积粉土进行改良固化,在提高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的同时,以期解决黄河冲积粉土强度低、水稳性差等路基工程应用难题。首先,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水稳性试验和干湿循环强度试验探究固化剂掺量和养护龄期对固化粉土强度的影响规律,确定固化剂的最优掺量;其次,针对最优固化剂掺量的固化粉土,开展不同龄期固化粉土的渗透性试验,同时结合核磁共振测试、矿物成分分析以及电镜扫描,揭示固化粉土的矿物成分及微观结构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矿渣-钢渣-脱硫石膏-水泥固化粉土的最优掺量为干燥粉土质量的10%;固化粉土的水化产物主要为水化硅酸钙凝胶(C-S-H)和钙矾石晶体(AFt);水化产物的粒间胶结和填充作用使土颗粒间形成致密结构,增强了固化粉土的力学强度、水稳性和抗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冲积粉土 固化 力学强度 渗透性 固化机理
下载PDF
Pb^(2+)、Cr^(3+)对煤基固废固化体性能及固化机理研究
6
作者 张毅 许泽胜 +4 位作者 王聪聪 李佳辉 仝江锦 陈佳蕊 蔺政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1-220,共10页
该文以屯兰矿区煤矸石、兴能矸石电厂粉煤灰和脱硫石膏为主要原料制备煤基固废固化体,研究了Pb^(2+)、Cr^(3+)的掺量对固化体抗压强度和固化率的影响,借助XRD、SEM-EDS、FTIR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煤基固废固化体对重金属的固化机理。结果表... 该文以屯兰矿区煤矸石、兴能矸石电厂粉煤灰和脱硫石膏为主要原料制备煤基固废固化体,研究了Pb^(2+)、Cr^(3+)的掺量对固化体抗压强度和固化率的影响,借助XRD、SEM-EDS、FTIR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煤基固废固化体对重金属的固化机理。结果表明:Pb^(2+)、Cr^(3+)的掺加对煤基固废固化体的抗压强度都有减弱作用,重金属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固废胶凝体系的水化进程,2种重金属共同作用时明显影响固化体的力学性能。煤基固废固化体能很好地实现对Pb^(2+)、Cr^(3+)的固化,28 d时固化率达到93.92%~98.49%。研究表明,Pb^(2+)、Cr^(3+)以晶格离子取代、离子交换和水化反应等多种方式参与了煤基固废胶凝水化体系反应,生成稳定的水合硅酸铅钙、氢氧化铅、钙铬榴石和氧化铬铝水合物等新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重金属 固化体力学性能 固化机理
原文传递
防膨型土壤固化剂制备及固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姜瑜 鲁赟 +2 位作者 王杰 孙博通 郭腾 《新型建筑材料》 2023年第3期64-71,90,共9页
为了确定防膨型土壤固化剂的最佳配合比,以固化土自由膨胀率为指标,最终确定防膨型固化剂的配合比为m(水性环氧树脂)∶m(碱激发剂)∶m(稳定剂)∶m(偶联剂)∶m(分散剂)∶m(氯化物)∶m(水)=25∶20∶1.5∶0.3∶0.3∶0.04∶52.86,此时固化... 为了确定防膨型土壤固化剂的最佳配合比,以固化土自由膨胀率为指标,最终确定防膨型固化剂的配合比为m(水性环氧树脂)∶m(碱激发剂)∶m(稳定剂)∶m(偶联剂)∶m(分散剂)∶m(氯化物)∶m(水)=25∶20∶1.5∶0.3∶0.3∶0.04∶52.86,此时固化土的自由膨胀率最小,为11%。XRD和SEM分析可知,固化机理主要有水泥水化水解反应,碱激发剂与水泥水化产物反应增强作用,稳定剂抑制膨胀土的水化膨胀、分散运移,水性环氧-偶联剂复合物水解聚合反应胶结、增强作用,氯化物抑制土的水化膨胀。路基试验段测试结果表明,养护7 d后路基固化土压实度可达92%~96%,弯沉平均值为104.5 mm,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26 MPa,水稳定系数为8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土壤固化 配合比设计 自由膨胀率 固化机理
下载PDF
镉在黏土烧结过程中的固化机理
8
作者 盛广宏 王柯宜 +3 位作者 马研 罗士宇 王诗生 刘玲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47-2053,2061,共8页
以黏土为原料,通过控制化学成分和烧结温度对Cd进行烧结固化,测试其对Cd的固化率和浸出浓度的影响,通过XRD、SEM、XPS、FTIR和重金属形态分析探讨黏土烧结过程中Cd的固化机理。结果表明:提高Fe_(2)O_(3)含量有利于赤铁矿的生成,Cd在750... 以黏土为原料,通过控制化学成分和烧结温度对Cd进行烧结固化,测试其对Cd的固化率和浸出浓度的影响,通过XRD、SEM、XPS、FTIR和重金属形态分析探讨黏土烧结过程中Cd的固化机理。结果表明:提高Fe_(2)O_(3)含量有利于赤铁矿的生成,Cd在750℃时的残渣态占比高于其他样品;提高铝硅比后,样品中CdAl_(2)Si_(2)O_(8)含量增多,当铝硅比为0.3、温度为1 050℃时,Cd的固化率最高可达99.64%;CaO含量提高至3%(质量分数)后,浸出浓度低于1 mg/L,钙长石的形成可提高浸出液的pH值进而抑制Cd的浸出。黏土经烧结后可形成更致密的结构,将Cd包裹在液相内,同时Cd^(2+)可取代Ca^(2+)进入晶体中生成稳定的CdAl_(2)Si_(2)O_(8),使得Cd在黏土中被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烧结 重金属形态 固化机理
下载PDF
地聚物-水泥固化土石混合体试验与固化机理研究
9
作者 张永杰 谭长江 +2 位作者 邓沛宇 李嘉兵 唐银港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49-58,共10页
【目的】研究水泥取代率对地聚物-水泥固化土石混合体抗压强度和破坏形态的影响,揭示地聚物-水泥对土石混合体的固化机理。【方法】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含水率测定试验、扫描电镜试验和X射线衍射试验,探究水泥取代率对偏高岭土-矿... 【目的】研究水泥取代率对地聚物-水泥固化土石混合体抗压强度和破坏形态的影响,揭示地聚物-水泥对土石混合体的固化机理。【方法】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含水率测定试验、扫描电镜试验和X射线衍射试验,探究水泥取代率对偏高岭土-矿渣-水泥基地聚物固化土和粉煤灰-矿渣-水泥基地聚物固化土抗压强度、破坏形态、含水率、微观形貌和矿物成分的影响及它们随龄期的变化规律。【结果】水泥取代率为0%~20%时,固化土抗压强度与水泥取代率成正比。偏高岭土-矿渣-水泥基地聚物和粉煤灰-矿渣-水泥基地聚物的最优水泥取代率为20%,此时其相应固化土的14 d抗压强度分别为2510.90、2532.14 kPa;随着水泥取代率的增加,固化土破坏模式由鼓胀破坏逐渐转变为劈裂破坏;养护时间为14 d时,20%水泥取代率的固化土的含水率最低,水化反应最充分;反应生成的水化硅酸钠(N-A-S-H)和水化硅铝酸钙(C-S-H)凝胶在孔隙中起胶结和填充作用。【结论】适当的水泥取代率可以提高水化反应速率,促进水化产物的生成,有效提升地聚物-水泥对土石混合体的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土石混合体 地聚物 固化机理 抗压强度
下载PDF
海相沉积软土水泥固化机理研究
10
作者 薛道锐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18期138-140,共3页
文章开展了不同盐离子条件下高含盐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参数对其强度的影响,并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可溶盐离子与海相沉积高含盐软土水泥的固化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可溶盐离子对海相沉积水泥土试块的强度有一定的负作用。造... 文章开展了不同盐离子条件下高含盐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参数对其强度的影响,并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可溶盐离子与海相沉积高含盐软土水泥的固化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可溶盐离子对海相沉积水泥土试块的强度有一定的负作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Mg^(2+)降低试块的胶结力,Cl^(-)阻止“火山灰效应”,SO_(4)^(2-)参与反应生成钙矾石,当膨胀力高于胶结力时,钙矾石发生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盐离子 海相沉积软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固化机理
下载PDF
土壤固化剂固化机理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47
11
作者 李琴 孙可伟 +1 位作者 徐彬 李世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4-67,共4页
综述了土壤固化剂与土壤成分进行离子吸附与交换,减薄土壤胶团双电层,使土壤颗粒趋于凝聚;固化剂与土壤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化学键及胶凝性物质加固土壤颗粒之间的链接;固化剂与土壤成分生成物体积膨胀改善并填充土壤颗粒之间的孔隙;... 综述了土壤固化剂与土壤成分进行离子吸附与交换,减薄土壤胶团双电层,使土壤颗粒趋于凝聚;固化剂与土壤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化学键及胶凝性物质加固土壤颗粒之间的链接;固化剂与土壤成分生成物体积膨胀改善并填充土壤颗粒之间的孔隙;在外界挤压力作用下缩短土壤颗粒之间距离,密实土壤结构;多种因素协同作用固化机理。并指出掌握固化剂固化机理对新型固化剂研发和针对不同固化土体配制相应的固化剂的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 固化机理 离子吸附交换 化学反应 膨胀填充
下载PDF
废弃物中重金属元素在水泥熟料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固化机理 被引量:40
12
作者 崔素萍 兰明章 +1 位作者 张江 王彩云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64-1270,共7页
利用水泥窑处理危险工业废弃物已经成为全球水泥行业发展的趋势。介绍了实验室模拟水泥窑焚烧处理含重金属元素的危险工业废弃物的研究,旨在探讨废弃物中重金属元素在水泥熟料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固化机理。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8种... 利用水泥窑处理危险工业废弃物已经成为全球水泥行业发展的趋势。介绍了实验室模拟水泥窑焚烧处理含重金属元素的危险工业废弃物的研究,旨在探讨废弃物中重金属元素在水泥熟料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固化机理。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8种重金属元素(Cr,Co,Ni,Cu,Cd,Pb,Zn,As),实验用工业生料中绝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不超过西欧和美国标准。在实验用工业生料基础上掺入含有重金属元素的危险工业废弃物,可以改善生料的易烧性,尤其是较低温度(1350℃)下的易烧性。焚烧含重金属元素的危险工业废弃物时,水泥熟料的早期强度降低而后期强度略有提高。水泥熟料矿物可以固化绝大部分重金属元素,熟料矿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固化具有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工业废弃物 重金属元素 水泥熟料 固化机理
下载PDF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和固化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30
13
作者 马承银 郑文姬 +2 位作者 胡慧萍 陈启元 卢翠红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8-33,共6页
探讨了以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为原料,由接枝的路线合成水可分散性环氧树脂的制备、乳化及固化成膜一系列的反应机理,对过程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有关因素对各步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 水性环氧树脂 接枝 乳化 固化机理
下载PDF
垃圾焚烧飞灰熔融过程中重金属的固化机理以及熔渣浸出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张晓萱 席北斗 +2 位作者 王琪 王京刚 姜永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0-332,i0001-i0002,共5页
研究了中国垃圾焚烧飞灰中主要重金属在熔融过程的固定化机理,定义了固定率这个参数来表征此过程。采用了中国和美国的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方法来判别飞灰及其熔融渣的浸出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固定率能够较好地表征重金属在熔融过程不... 研究了中国垃圾焚烧飞灰中主要重金属在熔融过程的固定化机理,定义了固定率这个参数来表征此过程。采用了中国和美国的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方法来判别飞灰及其熔融渣的浸出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固定率能够较好地表征重金属在熔融过程不同温度阶段的固定情况;按照中国和美国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飞灰熔融处理后的熔渣不属于危险废物,具备资源化利用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飞灰 重金属 固定率 浸出特性 熔融过程 固化机理 熔渣 浸出毒性 危险废物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纳米硅粉水泥土固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49
15
作者 王文军 朱向荣 方鹏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将具有优异性能的纳米硅粉作为外掺剂应用于水泥土改性研究.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纳米硅粉掺入比和龄期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规律;结合水泥石强度试验和X射线衍射(XRD)试验,研究了纳米硅粉对水泥浆的改性效果和改性机理;通... 将具有优异性能的纳米硅粉作为外掺剂应用于水泥土改性研究.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纳米硅粉掺入比和龄期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规律;结合水泥石强度试验和X射线衍射(XRD)试验,研究了纳米硅粉对水泥浆的改性效果和改性机理;通过扫描电镜(SEM)测试,分析了纳米硅粉水泥土的微结构特点及微结构形成过程;在纳米硅粉-土相互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纳米硅粉水泥土的固化机理,该研究将为纳米硅粉在水泥土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理论和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粉 水泥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微结构 固化机理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对环氧沥青固化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治流 刘全伟 +1 位作者 杨琥 程镕时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3-95,共3页
利用Nicolet170SX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环氧沥青在固化温度(120℃)前及在恒定固化温度下固化5min,15min,35min,75min,240min的基团变化作了跟踪研究,比较了羰基C=O和环氧基特征吸收峰的前后变化,提出了羧酸类化合物与环氧化合物反应的固... 利用Nicolet170SX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环氧沥青在固化温度(120℃)前及在恒定固化温度下固化5min,15min,35min,75min,240min的基团变化作了跟踪研究,比较了羰基C=O和环氧基特征吸收峰的前后变化,提出了羧酸类化合物与环氧化合物反应的固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环氧沥青 特征吸收峰 固化机理
下载PDF
高分子土固化剂的合成及固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刘瑾 陈晓明 +1 位作者 张峰君 朱文锋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0-234,共5页
选取丙烯酸等乙烯基单体为主体经高分子聚合反应合成出了一种新型土固化剂。固化土的力学性能显示出该土固化剂有很好的固化效果。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合成土固化剂的结构、固化性能及固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 选取丙烯酸等乙烯基单体为主体经高分子聚合反应合成出了一种新型土固化剂。固化土的力学性能显示出该土固化剂有很好的固化效果。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合成土固化剂的结构、固化性能及固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合成的土固化剂的固化性能存在分子量依赖性 ,其理想的特性粘数的范围在 0 30 - 0 4 0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固化 合成 固化机理 粘土 道路建筑材料
下载PDF
水性环氧涂料的固化机理及性能 被引量:8
18
作者 邹海良 张亚峰 +2 位作者 邝健政 刘军 徐宇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4-87,91,共5页
采用IR验证非离子型自乳化水性环氧固化剂的结构,并表征其物理性质。通过TEM观察固化前与固化后乳液颗粒的形貌来阐述非离子型水性环氧涂料的固化机理,并探讨脂肪胺的种类、胺氢与环氧比及固化温度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非离... 采用IR验证非离子型自乳化水性环氧固化剂的结构,并表征其物理性质。通过TEM观察固化前与固化后乳液颗粒的形貌来阐述非离子型水性环氧涂料的固化机理,并探讨脂肪胺的种类、胺氢与环氧比及固化温度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非离子型水性环氧固化剂的固化过程受到水分的挥发速度,颗粒的聚集程度,乳液颗粒的大小、形貌,以及固化剂的扩散速度和固化速度的影响。并认为最佳脂肪胺是TETA,胺氢与环氧摩尔比为0.8∶1~1.2∶1,含水量为30%~40%,固化温度在3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 水性环氧固化 固化机理 性能
下载PDF
环氧树脂固化过程两种固化机理的渡越 被引量:6
19
作者 姚兴芳 巴信武 +3 位作者 彭政 焦会云 赵敏 张荣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43,47,共4页
采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法 ( FT- IR)对四溴双酚 A环氧树脂 /二氨基二苯砜 ( TBBPAER/ DDS)固化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固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条件从低温改变到高温 ,固化体系固化过程的反应机理是由自催化反应机理过渡到 n级... 采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法 ( FT- IR)对四溴双酚 A环氧树脂 /二氨基二苯砜 ( TBBPAER/ DDS)固化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固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条件从低温改变到高温 ,固化体系固化过程的反应机理是由自催化反应机理过渡到 n级反应机理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固化过程 固化机理 渡越
下载PDF
异氰酸酯/环氧树脂的固化机理 被引量:12
20
作者 左浚茹 程珏 +1 位作者 林欣 张军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629-2634,共6页
详细研究了异氰酸酯/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和固化机理。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光谱法(FTIR)跟踪了异氰酸酯/环氧树脂固化反应过程,定量分析了异氰酸酯、环氧基团和新生成的异氰脲酸酯和唑烷酮的变化。DSC分析结果表明,DSC曲... 详细研究了异氰酸酯/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和固化机理。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光谱法(FTIR)跟踪了异氰酸酯/环氧树脂固化反应过程,定量分析了异氰酸酯、环氧基团和新生成的异氰脲酸酯和唑烷酮的变化。DSC分析结果表明,DSC曲线上出现3个放热峰,说明固化过程中存在至少3种反应;FTIR分析结果表明,在140℃以下固化体系主要发生异氰酸酯的三聚反应生成三嗪环(异氰脲酸酯);在200℃下,异氰酸酯—NCO基团与环氧基团开环反应生成唑烷酮;在230℃下,三嗪环(异氰脲酸酯)进一步与环氧基团开环反应生成唑烷酮。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环氧基团、异氰酸酯基团、异氰脲酸酯基团、唑烷酮基团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氰酸酯 环氧树脂 异氰脲酸酯 唑烷酮 固化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