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镧对钢中残余元素的固定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沙爱学 王福明 +4 位作者 吴承建 董履仁 李尚诣 陈亚贤 朱立新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7-291,共5页
采用Miedema二元生成热模型 ,从热力学上证明了稀土镧和钢中多种残余元素反应是完全可能的。采用SEM及TEM手段研究了稀土镧在不同锡含量的钢中形成夹杂的情况。镧可以和钢中较低含量的锡 (0 0 45 % )作用生成镧锡金属间化合物。证实了... 采用Miedema二元生成热模型 ,从热力学上证明了稀土镧和钢中多种残余元素反应是完全可能的。采用SEM及TEM手段研究了稀土镧在不同锡含量的钢中形成夹杂的情况。镧可以和钢中较低含量的锡 (0 0 45 % )作用生成镧锡金属间化合物。证实了用稀土金属减轻低氧、低硫钢中残余元素对钢性能危害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元素 热力学计算 稀土金属 固定作用
下载PDF
燃煤过程中CaO对氟析出的固定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齐庆杰 刘建忠 +3 位作者 曹欣玉 周俊虎 张淑新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4-208,共5页
通过XRD和热力学分析探讨了煤燃烧过程中CaO燃烧固氟反应与反应平衡过程。固定床燃烧试验表明 :在燃烧温度 1173K时 ,CaO对煤中氟析出的抑制范围在 13 6 1W %~ 80 4 4W % ,平均为 4 7 5 3W %。d 15 0mm×10 0 0mm流化床燃烧试验表... 通过XRD和热力学分析探讨了煤燃烧过程中CaO燃烧固氟反应与反应平衡过程。固定床燃烧试验表明 :在燃烧温度 1173K时 ,CaO对煤中氟析出的抑制范围在 13 6 1W %~ 80 4 4W % ,平均为 4 7 5 3W %。d 15 0mm×10 0 0mm流化床燃烧试验表明 :流化床燃烧时 ,CaO对煤中氟析出的固定作用比固定床燃烧效果明显 ,石灰石的添加量和粒度对固氟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对于本试验 ,0 2mm~ 1 0mm粒度的石灰石固氟效果最佳 ,在Ca F =6 0~ 70时 ,脱氟率可达到 6 6 7W %~ 70 0W %。在燃煤过程中添加CaO或石灰石具有固氟固硫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作用 燃烧 CaO燃烧固氟 固氟反应 固定 流化床 环境保护 氧化钙 污染控制 烟气脱氟
下载PDF
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对水溶液中Pb^(2+)、Cd^(2+)离子的固定作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斌 寇小丽 +1 位作者 王奎 钱晓良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15-418,共4页
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为反应物,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粉体。羟基磷灰石能有效的固定溶液中重金属离子,并讨论了pH值、羟基磷灰石的用量、作用时间、离子的初始浓度及离子间的相互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羟基磷灰石的浓度为5g/L... 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为反应物,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粉体。羟基磷灰石能有效的固定溶液中重金属离子,并讨论了pH值、羟基磷灰石的用量、作用时间、离子的初始浓度及离子间的相互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羟基磷灰石的浓度为5g/L时,溶液中铅离子浓度和镉离子浓度分别为500 mg/L和30mg/L,常温搅拌30min后。在弱酸性或中性废水中,铅离子去除率可达99.6%以上,镉离子去除率可达到99.9%以上,溶液中残留镉离子浓度低于O.004.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铅离子 镉离子 固定作用
下载PDF
磷灰石及其对水溶液中Cd^(2+)离子的固定作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胥焕岩 刘羽 石和彬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0年第4期21-26,共6页
综述了磷灰石在固定水溶性镉离子方面的应用 ,讨论了固定作用的影响因素 ,如磷灰石的结晶化学性质、pH值、温度、磷灰石用量、作用时间及溶液中杂质离子成分 ,同时 ,还介绍了固定作用机理 ,包括吸附作用、溶解沉淀作用和表面络合作用。
关键词 磷灰石 固定作用 镉离子 PH值 温度 吸附作用 水溶液 废水
下载PDF
皮质外骨桥固定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继营 卢世璧 +3 位作者 王岩 刘安民 毕文志 毛克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83-1485,共3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确定假体与骨交界区植骨能否有效形成皮质外骨桥固定,以及能否起到有效的辅助固定作用。[方法]杂种犬36只,随机均分为4组,右下肢股骨中段切除3cm,插入特制假体替代骨缺损。4组动物分别采用珍珠面假体植骨固定、骨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确定假体与骨交界区植骨能否有效形成皮质外骨桥固定,以及能否起到有效的辅助固定作用。[方法]杂种犬36只,随机均分为4组,右下肢股骨中段切除3cm,插入特制假体替代骨缺损。4组动物分别采用珍珠面假体植骨固定、骨水泥植骨固定、珍珠面假体非植骨及骨水泥固定非植骨固定。4组动物随机于植入后6、12、20周分批处死,标本行组织学、X线摄影研究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研究发现植骨区可有效形成紧密骨桥固定,多孔表面植骨组抗扭转应力较骨水泥固定非植骨组高。[结论]假体与宿主骨交界区可有效形成骨桥,此骨桥可有效加强假体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置换 皮质外骨桥 植骨术 皮质外骨桥 固定作用 实验研究 骨水泥固定 植骨固定 特制假体 动物实验 生物力学研究 下肢股骨
下载PDF
弹力绷带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固定作用
6
作者 单淑香 徐虹 《齐鲁护理杂志》 1997年第2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头皮静脉输液 小儿头皮针 弹力绷带固定 静脉穿刺术 头皮静脉穿刺 固定作用 固定 胶布固定 操作方法 静脉用药
下载PDF
模拟蓄水条件下土壤氮磷的变化及固定作用
7
作者 冯国禄 杨仁斌 +1 位作者 丁孟 蔡可兵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7期60-62,共3页
采用室外微区模拟试验,在3、6和9cm3个不同蓄水深度处理条件下,对稻田土壤氮磷的变化动态及固定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铵氮(NH4+-N)、硝氮(NO3--N)和总磷(TP)含量与蓄水深度显著负相关;蓄水处理对土壤中总氮(TN)含量变化影响不... 采用室外微区模拟试验,在3、6和9cm3个不同蓄水深度处理条件下,对稻田土壤氮磷的变化动态及固定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铵氮(NH4+-N)、硝氮(NO3--N)和总磷(TP)含量与蓄水深度显著负相关;蓄水处理对土壤中总氮(TN)含量变化影响不大。施肥后随蓄水时间延长,土壤NH4+-N和NO3-N呈下降趋势,而TN和TP呈上升趋势。土壤对NH4+-N、TN和TP的固定作用较强,而NO3--N不易被土壤胶粒所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处理 稻田土壤 氮磷含量 固定作用
下载PDF
颈椎椎间孔组织对神经根固定作用的生物力学研究
8
作者 张正丰 梅芳瑞 +1 位作者 成海平 周军海 《西藏医药》 1999年第S1期5-5,共1页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观察椎间扎组织对神经根的固定作用及其各根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新鲜颈椎标本,保留椎间孔组织,后路暴露神经根。椎间孔外牵拉神经于传感器测量椎管内神经根张力。结果:神经根张力随加载外力的增加而增大,其...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观察椎间扎组织对神经根的固定作用及其各根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新鲜颈椎标本,保留椎间孔组织,后路暴露神经根。椎间孔外牵拉神经于传感器测量椎管内神经根张力。结果:神经根张力随加载外力的增加而增大,其中C8神经根变化最明显。外力在500g以内时,C5、C6,C7神经根张力上升缓慢,超过此值,上升明显。CS、C6、C7、与C8神经根断裂时,外力相差1000g左右。结论:颈椎椎间孔对C5、C6、C7神经根存在明显固定作用,而C8神经根的固定作用相对较弱。这可能是C8神经根节前损伤较为多见的生物力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颈椎椎间孔 C7神经根 固定作用 C8神经根 第三军医大学 生物力学研究 节前损伤 理疗科 西南医院
下载PDF
镍邻菲绕啉对DNA固定作用的原子力显微镜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于力华 李壮 +4 位作者 吴爱国 王宏达 索全伶 毕晓辉 黄百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48,共3页
In this paper, the fixing and stretching effect of Ni(phen) 2+ 3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DNA had been studied by Tapping mode AFM. Under an ambient condition, the high resolution DNA images were obtained, the... In this paper, the fixing and stretching effect of Ni(phen) 2+ 3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DNA had been studied by Tapping mode AFM. Under an ambient condition, the high resolution DNA images were obtained, the average height, width and length of well spread DNA molecule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ecause of the variations of ionic concentration, the density and topography of DNA molecules on substrate had a great difference. The AFM and gel electrophoresis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under our experimental condition, DNA molecules kept intact, Ni(phen) 2+ 3 did not catalyze the cleavage activity of EcoRI, therefore, Ni(phen) 2+ 3 would be used to make high resolution physical mapping of DNA by AF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脱氧核糖核酸 DNA 镍邻菲绕啉 凝胶电泳 固定作用 表征
下载PDF
股骨髓内分叉固定器固定作用的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
10
作者 李怀先 雷达 《西藏医药》 1999年第S1期8-8,共1页
关键词 固定 解剖基础 固定作用 分叉 骨髓内 临床应用 股骨下段骨折 三翼钉 皮质骨 松质骨
下载PDF
微生物对土壤中镉的固定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Ewa Kurek 李广玉 鲁静 《海洋地质动态》 2004年第9期38-40,共3页
镉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它通过沉淀作用、磷酸肥料的使用等排放到农田中。由于镉具有较高的蒸气压,因此,人为排放的镉大部分来自工业的挥发。排放到大气中的镉通过沉积作用转移到植物、土壤及水体中。在污染的土壤中镉被植物吸收... 镉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它通过沉淀作用、磷酸肥料的使用等排放到农田中。由于镉具有较高的蒸气压,因此,人为排放的镉大部分来自工业的挥发。排放到大气中的镉通过沉积作用转移到植物、土壤及水体中。在污染的土壤中镉被植物吸收并且在植物体内富集,通过这种机制镉进入了食物链。镉是一种诱导有机体突变的物质,能对动物和人类产生有害影响,并能够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环境中镉的存在一直被人们所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土壤 固定作用 环境污染
下载PDF
陇东地区土壤对磷肥的固定作用及提高磷肥利用率的研究
12
作者 周广业 方社会 +1 位作者 丁宁平 王宏凯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25-27,共3页
研究认为,磷肥施入土壤后,土壤有效磷增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又随施磷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有效磷增量与时间的关系可用△P=a·e^(-bt)的函数式描述。施磷后水溶性磷逐渐向Ca—P体系和Al·Fe—P体系两个方面转化,以增加Ca—P为... 研究认为,磷肥施入土壤后,土壤有效磷增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又随施磷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有效磷增量与时间的关系可用△P=a·e^(-bt)的函数式描述。施磷后水溶性磷逐渐向Ca—P体系和Al·Fe—P体系两个方面转化,以增加Ca—P为主。磷肥肥效试验表明,给豆科作物,特别是豆科绿肥施磷,冬小麦利用后效、增产和肥地效果都很好,可起到“以磷增氮”、以无机换有机的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土壤 固定作用 利用率
下载PDF
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对水溶液中Pb^2+,Cd^2+的固定作用
13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5,共1页
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胺为反应物,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粉体(HAP)。羟基磷灰石能有效地固定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羟基磷灰石的制备过程为:分别定量称取Ca(NO3)2·4H2O和(NH4)2HPO4,按Ca与P物质的量比为1.67:1进行反... 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胺为反应物,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粉体(HAP)。羟基磷灰石能有效地固定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羟基磷灰石的制备过程为:分别定量称取Ca(NO3)2·4H2O和(NH4)2HPO4,按Ca与P物质的量比为1.67:1进行反应,并用氨水调节pH为10。反应温度控制在45-70℃,反应时间1.5h,陈化时间3h,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烘干,在750oC煅烧1h,冷至室温,研磨得HAP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水溶液 PB^2+ CD^2+ 人工合成 固定作用 (NH4)2HPO4 制备过程 均匀沉淀法 重金属离子
下载PDF
丹宁与聚乙烯醇的固定作用
14
作者 村上良一 钵迫博 《维纶通讯》 1999年第3期54-58,共5页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固定作用 丹宁 鞣料
下载PDF
塔宾曲霉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环境中Pb^(2+)的固定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沣 郝瑞霞 +2 位作者 鲁安怀 姜源 杨诗琴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4-151,共8页
从铅锌矿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真菌LYF12(KJ569519),对其菌落、菌丝、分生孢子、生理生化特征、18S rRNA分子特征以及其对生存环境中Pb2+的固定作用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LYF12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对Pb2+耐... 从铅锌矿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真菌LYF12(KJ569519),对其菌落、菌丝、分生孢子、生理生化特征、18S rRNA分子特征以及其对生存环境中Pb2+的固定作用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LYF12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对Pb2+耐受浓度高达6 mmol·L-1.TEM研究结果表明,菌株LYF12可以将Pb2+转移到细胞内,并以含铅矿物集合体的形式将Pb2+固定于细胞内部.当Pb2+浓度低于4 mmol·L-1时,LYF12对Pb2+的固定率高达99%以上;当Pb2+浓度为6 mmol·L-1时,菌株对Pb2+的固定率也可达到81%.另外,又通过实验研究对比了不同能量供应水平下,LYF12对Pb2+吸附率的变化.结果表明,LYF12对Pb2+的吸附与能量供应水平密切相关,并由此推断:Pb2+跨过LYF12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宾曲霉 铅离子 固定作用 生物学特征 主动运输
原文传递
下颈椎后路内固定器对失稳颈椎固定作用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宁 贾连顺 +3 位作者 李家顺 朱青安 欧阳钧 赵卫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9-490,共2页
目的 评价下颈椎后路内固定器重建失稳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5具新鲜颈椎尸体标本制造脱位模型后依次用棘突钢丝、侧块螺钉、自制螺钉、椎弓根螺钉固定 ,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算其运动范围。结果 棘突钢丝在屈伸和侧... 目的 评价下颈椎后路内固定器重建失稳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5具新鲜颈椎尸体标本制造脱位模型后依次用棘突钢丝、侧块螺钉、自制螺钉、椎弓根螺钉固定 ,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算其运动范围。结果 棘突钢丝在屈伸和侧弯时的运动范围可恢复完整颈椎水平 ,但旋转时的运动范围比完整颈椎大。侧块螺钉和自制螺钉的运动范围均较完整颈椎小 ,且侧弯和旋转的运动范围明显小于棘突钢丝。椎弓根螺钉侧弯和旋转的运动范围最小。内固定相邻节段的运动范围虽有变化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棘突钢丝可重建失稳颈椎的屈伸稳定性 ,但侧弯和旋转稳定性欠佳 ,侧块螺钉和自制螺钉优于棘突钢丝 ,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后路内固定 失稳颈椎 固定作用 生物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再植术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作用
17
作者 唐杭瑞 朱庆春 卞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8期86-86,共1页
目的利用再植成功的牙作为牙列缺失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基牙,改善修复效果。方法对21例牙列缺失的一侧患牙采用再植术保留患牙,牙体预备后作为固定义齿修复一侧基牙进行牙列缺失修复。结果随访3年,其中19例固定义齿行使功能良好,再植术后... 目的利用再植成功的牙作为牙列缺失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基牙,改善修复效果。方法对21例牙列缺失的一侧患牙采用再植术保留患牙,牙体预备后作为固定义齿修复一侧基牙进行牙列缺失修复。结果随访3年,其中19例固定义齿行使功能良好,再植术后的基牙无明显牙周病变。有2例出现牙周退缩、松动,咬合不适,其中1例改为可摘局部义齿的基牙得以保留,1例因炎症无明显改善而拔除。结论上述方法可保留部分有炎症、而传统需拔除的天然牙,并用作基牙进行固定义齿修复,提高了咀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植术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作用
下载PDF
腐殖酸对耕地棕壤固钾与释钾作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梁成华 罗磊 +1 位作者 杜立宇 潘大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8-472,共5页
通过室内等温培养试验,研究了施用富里酸和胡敏酸对耕地棕壤钾素释放和固定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殖酸可以促进土壤钾素的释放,并有随腐殖酸用量提高而增高的趋势。其中,施用富里酸4%,在25℃条件下培养21d,土壤的钾素释放量增加了... 通过室内等温培养试验,研究了施用富里酸和胡敏酸对耕地棕壤钾素释放和固定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殖酸可以促进土壤钾素的释放,并有随腐殖酸用量提高而增高的趋势。其中,施用富里酸4%,在25℃条件下培养21d,土壤的钾素释放量增加了6.25%,而在相同条件下,施用胡敏酸土壤钾素的释放量仅增加了2.26%;施用腐殖酸可以降低土壤对外源钾的固定量,在施用外源钾400mgkg-1土条件下,与对照比较各处理的固钾量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外源钾施用方式对腐殖酸降低土壤固钾作用的影响不同,腐殖酸与土壤恒温培养7d以后施用钾素的固钾量低于钾素与腐殖酸同时施用处理的。腐殖酸对土壤钾素释放和固定的影响是通过对含钾矿物的溶解和层间堵塞以及对钾素的吸附作用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棕壤 钾素 固定作用 释放作用 耕地
下载PDF
粪肥添加明矾对降低农田磷和重金属流失的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章明奎 郑顺安 王丽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67,175,共4页
施用粪肥引起农田氮、磷流失的增加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为了解粪肥中添加明矾可否降低农田污染物的流失,采用化学分析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添加明矾对粪肥中水溶性养分和重金属浓度及施粪肥后农田养分、重金属流失的影响。... 施用粪肥引起农田氮、磷流失的增加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为了解粪肥中添加明矾可否降低农田污染物的流失,采用化学分析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添加明矾对粪肥中水溶性养分和重金属浓度及施粪肥后农田养分、重金属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粪肥中添加明矾可大大降低其中的水溶性P和重金属浓度,其中水溶性P的下降幅度达79.3%。添加明矾后,粪肥施入农田形成的径流中P和重金属浓度明显低于不添加明矾的处理。但添加明矾对农田可溶性总N、NO3-N和NH4-N流失的影响不大。粪肥中添加明矾不会引起地表径流中铝浓度明显增加,对蔬菜产量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肥 明矾 固定作用 重金属
下载PDF
一种新的生物组织固定剂——聚乙二醇 被引量:9
20
作者 田伟 陈东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3-244,T006,共3页
低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为无色、无味的粘稠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和。本文研究证实25%聚乙二醇400具有良好固定组织的作用。
关键词 聚乙二醇 固定作用 生物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