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内固定复位术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王子玉 杜道广 李浩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8期2230-2232,共3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内固定复位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内固定复位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患者选择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内固定复位术,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情况以及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的效果和患者手术治疗的具体情况,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膝关节活动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97,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96,P<0.05);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63、10.758、5.361、3.792、5.921、11.742,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2,P<0.05)。结论: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使用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相对于传统内固定复位术能够更好地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治疗效果及手术各项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小切口手术 传统内固定复位术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额面部外伤塌陷性骨折钛板固定复位术-附5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韵 张道行 +2 位作者 刘永祥 杨和钧 姚艺文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2年第2期82-83,W002,共3页
目的:探讨额面部外伤塌陷性骨折的复位方法与效果。方法:选用发迹冠状切口与钛板固定复位对6例额面部外伤塌陷性骨折进行复位。结果:6例均获得了满意的纠正塌陷性骨折的效果。结论:发迹冠状切口与使用钛板固定,在处理鼻骨及其以上大... 目的:探讨额面部外伤塌陷性骨折的复位方法与效果。方法:选用发迹冠状切口与钛板固定复位对6例额面部外伤塌陷性骨折进行复位。结果:6例均获得了满意的纠正塌陷性骨折的效果。结论:发迹冠状切口与使用钛板固定,在处理鼻骨及其以上大面积、复杂外伤性骨折塌陷中,可以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上颌面部损伤 外科手术 额面部外伤塌陷性骨折 钛板固定复位术
下载PDF
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内固定复位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逯巧琴 何改霞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824-825,共2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内固定复位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内固定复位术患者16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前后采用抑...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内固定复位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内固定复位术患者16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患者出院后跟踪随访6个月,评价其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SDS和SA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内固定复位术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护理干预 下颌骨骨折切开内固定复位术 心理状态 功能训练 满意度
下载PDF
微创钢板固定复位术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郑桐斌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钢板固定复位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钢板固定复位... 目的观察微创钢板固定复位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钢板固定复位术治疗。对比两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Bohler角和Gissane角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明显升高,观察组Bohler角(32.23±4.63)°,明显较对照组的(30.06±4.1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伤性关节炎、切口不愈合、切口延迟愈合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20.59%)较对照组(41.18%)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钢板固定复位术治疗跟骨骨折较切开复位固定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可促进患者术后足部功能的恢复,且有助于Bohler角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固定 微创钢板固定复位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微创钢板固定复位术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郝仕强 黄睿豪 陈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2期222-224,231,共4页
目的对微创钢板固定复位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68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8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 目的对微创钢板固定复位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68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8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创钢板固定复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钢板固定复位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8%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P<0.05)。结论微创钢板固定复位术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微创钢板 固定复位术 疼痛
下载PDF
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下颌骨骨折切开内固定复位术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治宇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3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下颌骨骨折切开内固定复位术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下颌骨骨折切开内固定复位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不同时间的焦虑评分、舒适度以及住院时间、住...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下颌骨骨折切开内固定复位术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下颌骨骨折切开内固定复位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不同时间的焦虑评分、舒适度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入准备室的焦虑评分为(47.36±4.18)分,入手术室的焦虑评分为(54.38±5.17)分,麻醉时的焦虑评分为(53.73±4.5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3.27±4.04)分,(60.73±4.94)分,(62.62±3.72)分(P<0. 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1.02±0.47)分,睡眠障碍评分为(1.12±0.36)分,体位不适评分为(0.73±0.22)分,饮食障碍评分为(1.84±0.38)分,恐惧评分为(1.23±0.53)分,无维护自尊评分为(0.72±0.19)分,寒冷评分为(0.52±0.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93±0.58)分,(2.02±0.48)分,(1.17±0.59)分,(2.63±0.59)分,(2.09±0.66)分,(1.47±0.38)分,(0.84±0.10)(P<0.05).2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P<0.05).结论:对下颌骨骨折切开内固定复位术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焦虑症状,提高其舒适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护理干预 下颌骨骨折 固定复位术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交叉缝线内固定复位术对创伤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疼痛应激反应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军成 拓万宝 +4 位作者 亢向辉 段冰 翟文亮 李鹏飞 刘新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交叉缝线内固定复位术对创伤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疼痛应激反应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创伤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将其...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交叉缝线内固定复位术对创伤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疼痛应激反应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创伤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内固定复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交叉缝线内固定复位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Cor、ACT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Lysholm、IKD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ADL、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排锚钉交叉缝线内固定复位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应激反应,促进膝关节功能改善,有效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双排锚钉交叉缝线内固定复位术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 疼痛应激反应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跟骨骨折跗骨窦切口微创入路与传统扩大L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腾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比较跟骨骨折(CF)跗骨窦切口微创入路(MISTA)与传统扩大L切口入路(CLSLA)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6—2022-06孟州市中医院骨伤一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72例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口入路方式分为MIST... 目的 比较跟骨骨折(CF)跗骨窦切口微创入路(MISTA)与传统扩大L切口入路(CLSLA)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6—2022-06孟州市中医院骨伤一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72例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口入路方式分为MISTA组和CLSLA组,各3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Gissane和Bohler角影像学指标、Maryland足踝功能评分系统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统计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CLSLA组比较,MISTA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Gissane、Bohler角,以及Maryland、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Gissane、Bohler角,以及Maryland、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A与CLSLA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CF均有确切效果,其中MISTA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CLSLA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扩大L切口 固定复位术
下载PDF
不同材料和方法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海清 张松 +2 位作者 张华 陈俊君 王育斌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及方法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内固定材料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空心加压螺钉组(CCS组,99例)和动力髋螺钉加防旋螺钉组(DHS组,101例),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及方法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内固定材料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空心加压螺钉组(CCS组,99例)和动力髋螺钉加防旋螺钉组(DHS组,10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的Harris评分及股骨头坏死等其他术后远期并发症。结果:DHS组的手术时间长于CCS组(60.2±15.8vs 49.2±13.9min,P〈0.05),术中出血量亦大于CCS组(87.2±46.6vs 32.4±24.7ml,P〈0.05);DHS组股骨头坏死率较CCS组显著下降[10例(10.5%)vs 5例(4.5%),P〈0.05];组内不同骨折分型比较,CCS组、DHS内组头下型、GardenⅢ~Ⅳ型的股骨头坏死率较其他类型显著升高(P〈0.05);DHS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CCS组(86.8±9.1vs 76.1±8.4,P〈0.05)。结论:新鲜股骨颈骨折后应早期行内固定复位治疗,DHS加防旋螺钉内固定在促进骨折愈合和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较CCS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头下型和GardenⅢ、Ⅳ型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固定复位术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面中部多发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
10
作者 范宇 王树军 于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3Z期271-272,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面中部骨折临床治疗的最佳手术方案和疗效。方法:58例多发性面中部骨折病例,年龄20~68岁,术前螺旋CT明确诊断、定位。手术采用头皮内冠状切口,切至骨膜下,沿骨面剥离,翻转前额头皮瓣至眶上并剥离眶上神经血管束... 目的:探讨多发性面中部骨折临床治疗的最佳手术方案和疗效。方法:58例多发性面中部骨折病例,年龄20~68岁,术前螺旋CT明确诊断、定位。手术采用头皮内冠状切口,切至骨膜下,沿骨面剥离,翻转前额头皮瓣至眶上并剥离眶上神经血管束,继而剥离显露鼻骨、眶外缘额骨眶突、颧骨、颧弓、上颌骨等部位。使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复位术。结果:58例多发性面中部骨折患者术后经过12~36个月的随访观察骨折全部愈合,面部形态良好,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结论:头皮内冠状切口+钛板坚固内固定复位术疗效可靠,面部不留瘢痕,是治疗多发性面中部骨折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面中部骨折 头皮内冠状切口 钛板坚固内固定复位术
下载PDF
自体骨髓移植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彦波 胡海清 +1 位作者 张华 张松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1603-1606,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移植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9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骨折早期行内固定复位治疗,依据具体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单纯内固定治疗组,99例),...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移植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9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骨折早期行内固定复位治疗,依据具体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单纯内固定治疗组,99例),B组(内固定+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组,90例),C组(内固定+自体骨髓移植+补肾壮骨汤治疗组,101例),比较3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水平,髋关节的Harris评分及股骨头坏死率等其他术后远期并发症。结果:(1)血清ALP、BG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各组血清ALP、BGP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C组术后各时间点的BGP水平均较A、B组显著升高(P<0.05);(2)骨折愈合情况:A、B、C组临床愈合率分别为84例(84.8%)、82例(91.1%)、95例(94.1%),C组显著高于A、B组;骨折愈合延迟或骨不连的发生率:A、B、C组分别为15例(15.2%)、8例(8.9%)、6例(5.9%),C组显著低于A、B组;股骨头坏死率:A、B、C组分别为10例(10.1%)、6例(6.7%)、5例(5.0%),C组显著低于A、B组;组间比较,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arris评分:A、B、C组患者Harris评分分别为(76.1±8.4)、(82.8±5.4)、(86.8±9.1),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后在早期行内固定复位治疗的基础上,自体骨髓移植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可升高骨钙素水平,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有利于骨折愈合,并降低股骨头坏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固定复位术 自体骨髓移植 股骨头坏死 补肾壮骨汤
下载PDF
52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少红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589-589,共1页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经过12个月随访,试验组患者的优良率达到90.38%,而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仅为70.0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的感染、...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经过12个月随访,试验组患者的优良率达到90.38%,而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仅为70.0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的感染、骨不连以及畸形愈合等,其中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踝关节患者实施内固定复位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术后患者并发症率低,因此可作为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主要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固定复位术
下载PDF
关节囊切开与未切开复位对兔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海清 张松 +2 位作者 张华 胡浩 王育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81-1383,共3页
目的 观察关节囊切开与未切开内固定复位对兔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8只)、关节囊切开复位组(O组,26只)和关节囊未切开复位组(C组,26只),采用手术结合钝性打击的方法... 目的 观察关节囊切开与未切开内固定复位对兔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8只)、关节囊切开复位组(O组,26只)和关节囊未切开复位组(C组,26只),采用手术结合钝性打击的方法制作股骨颈骨折模型,内固定复位;X线检查股骨颈骨折愈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磁珠技术检测术后外周血中骨钙素(BGP)水平和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镜下观察股骨头组织形态的变化并统计空骨陷窝率.结果 术后8、12周X线评分,O组分别为(31.6±4.8)、(34.4±7.6)分,高于C组(23.4±3.1)、(29.0±5.9)分(P<0.05);BGP水平和CEC数量,O、C组均较S组升高(P<0.05),O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O组空骨陷窝率分别为(2.4±1.1)%、(23.7±3.3)%和(11.6±4.8)%,C组较O组升高(P<0.05).结论 兔创伤性股骨颈骨折后行关节囊切开内固定复位有利于骨折愈合,并可降低股骨头坏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关节囊切开 固定复位术
原文传递
Indirect reduction technique using a distraction support in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s 被引量:7
14
作者 Wen-Wei Dong Zeng-Yuan Shi +1 位作者 Zheng-Xin Liu Hai-Jiao Mao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6年第6期348-352,共5页
Purpose: To describe an indirect reduction technique during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PO)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s with the use of a distraction support. Methods: Between March 2011... Purpose: To describe an indirect reduction technique during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PO)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s with the use of a distraction support. Methods: Between March 2011 and October 2014, 52 patients with a mean age of 48 years (16-72 years) sustaining tibial shaft fractures were included. 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MIPPO for the fractures using a distraction support prior to insertion of the plate. Fracture angular deformity was assessed by goniometer measurement on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images. Results: Preoperative radiographs revealed a mean of 7.6°(1.2°-28°) angulation in coronal plane and a mean of 6.8°(0.5°-19°) angulation in sagittal plane. Postoperative anteroposterior and lateral radio graphs showed a mean of 0.8°(0°-4.0°) and 0.6°00-3.6°) of varusvalgus and apex anterior/posterior angulation, respectively. No intra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distraction support during MIPPO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s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method with no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ial shaft fractures Indirect reduction Distraction supportPercutaneous plat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