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固醇类结石患者血脂水平和胆汁成分对其术后结石复发的预测价值分析
1
作者 刘连波 杨学知 叶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胆固醇类结石患者血脂水平和胆汁成分对其术后结石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39例行手术治疗后再复发的胆固醇类结石患者为复发组,另选取同期收治78例术后未复发胆固醇类结石患者为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和胆汁成分变... 目的:探讨胆固醇类结石患者血脂水平和胆汁成分对其术后结石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39例行手术治疗后再复发的胆固醇类结石患者为复发组,另选取同期收治78例术后未复发胆固醇类结石患者为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和胆汁成分变化,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血脂水平和胆汁成分对胆固醇类结石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分析胆固醇类结石患者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BMI≥28kg/m2、结石数量≥2枚患者占比分别为48.72%、74.36%,均高于未复发组的29.49%、53.85%(均P<0.05)。复发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和胆汁胆固醇(CHO)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TC、TG、胆汁CHO水平及其联合检测对术后结石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0.718、0.727、0.871,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其单独检测(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4.850mmol/L、TG>1.455mmol/L、胆汁CHO>96.975mmol/L、BMI≥28kg/m2、结石数量≥2枚是胆固醇类结石患者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TC、TG、胆汁CHO水平联合检测能提高胆固醇类结石患者术后结石复发预测价值,其水平异常升高、肥胖和结石数量多会增加术后结石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醇类结石 血脂 胆汁成分 术后复发 预测价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纳滤膜去除水中微量类固醇类雌激素 被引量:17
2
作者 程爱华 王磊 +4 位作者 王旭东 张虹 张莉 张睿 王志盈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93,共4页
用纳滤膜处理水中微量类固醇类雌激素,用BDXN-90芳香聚酰胺复合纳滤膜,以最常见的雌二醇(E2)、雌三醇(E3)、雌酮(E1)、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为研究对象,研究压力、原水浓度、离子强度、和pH等因素对其截留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技... 用纳滤膜处理水中微量类固醇类雌激素,用BDXN-90芳香聚酰胺复合纳滤膜,以最常见的雌二醇(E2)、雌三醇(E3)、雌酮(E1)、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为研究对象,研究压力、原水浓度、离子强度、和pH等因素对其截留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技术是去除水中微量类固醇类雌激素的有效方法,平均截留率在90%以上;纳滤中,截留率随疏水性常数lgKOW的增大而增大,其中EE2>E2>E3>E1;影响膜性能的主要的因素是操作压力、离子强度和pH,原液浓度对膜性能影响不大;最佳去除条件:压力为0.4 MPa,pH=11,电导率为0 m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醇类雌激素 纳滤膜 膜通量 截留率
下载PDF
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晓 李旭 +1 位作者 翟瑜如 李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170-4171,共2页
目的评价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ON)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1960~2011年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试验及研究资料,通过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对视力、视野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合... 目的评价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ON)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1960~2011年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试验及研究资料,通过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对视力、视野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合并统计量进行定量系统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组患者:ION视力改善合并OR:1.75,95%CI(1.22~2.51);Non-arteritic ION视力改善合并OR:2.22,95%CI(1.46~3.38);ION视野改善OR:1.93,95%CI(1.23~3.02)。与对照组相比,口服泼尼松组患者:ION视力改善合并OR:2.24,95%CI(1.47~3.42)。结论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对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力的改善以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野的改善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口服泼尼松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力的改善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固醇类药物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META分析
下载PDF
氧代固醇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研究4──胆甾烷-3β,5α,6β(6α)-三醇和胆甾-4-烯-3β,6β(6α)-二醇的琥珀酸单酯钠合成与抗癌活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新华 阎少羽 +3 位作者 李惠琴 容士宏 张宝凤 牟孝硕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01-108,共8页
本文报道了胆甾烷-3β,5α,6β-三醇、胆甾烷-3β,5α,6α-三醇、胆甾-4-烯-3β,6β-二醇、胆甾-4-烯-3β,6α-二醇及其琥珀酸单酯和它们的钠盐的合成,体外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胆甾烷-3β,5α,6... 本文报道了胆甾烷-3β,5α,6β-三醇、胆甾烷-3β,5α,6α-三醇、胆甾-4-烯-3β,6β-二醇、胆甾-4-烯-3β,6α-二醇及其琥珀酸单酯和它们的钠盐的合成,体外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胆甾烷-3β,5α,6β-三醇-3-琥珀酸单酯钠(17),胆甾烷-3β,5α,6α-三醇-3,6-双琥珀酸单酯钠(18),胆甾-4-烯-3β,6β-二醇-3,6-双琥珀酸单酯钠(19)及胆甾-4-烯-3β,6α-二醇-3,6双琥珀酸单酯钠(20)具有较明显的抗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代固醇类合成 抗癌活性 药理学
下载PDF
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治疗小关节退变伴下腰痛 被引量:4
5
作者 石锐 刘浩 +1 位作者 胡韬 丁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4895-4898,共4页
背景:盐酸葡萄糖胺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在膝关节已经得到证实,然而盐酸氨基葡萄糖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联用的治疗腰背痛鲜有报道。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糖与小剂量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联用治疗腰椎小关节退变伴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背景:盐酸葡萄糖胺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在膝关节已经得到证实,然而盐酸氨基葡萄糖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联用的治疗腰背痛鲜有报道。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糖与小剂量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联用治疗腰椎小关节退变伴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35例小关节退变伴下腰痛患者,给予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750mg,2次/d,外加双氯酚酸钠缓释片75mg,1次/d,周期8周。使用Oswestry残疾指数、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和SF-36量表在治疗前,治疗完成时和完成治疗后8周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33例完成最终的随访,男女比例为1:2,平均(41.2±10.3)岁。经过治疗,患者的腰痛和腿痛症状,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和提高(P<0.05)。提示,盐酸氨基葡萄糖与小剂量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联用对小关节退变伴腰痛患者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基葡萄糖 固醇类抗炎药 腰椎 小关节 退变 下腰痛
下载PDF
铝碳酸镁等药物对大鼠非固醇类抗炎药性胃粘膜损害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波 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 :探讨铝碳酸镁 (胃达喜 )对非固醇类抗炎药 (NSAIDs)性胃粘膜损害的预防作用。 方法 :以吲哚美辛 (消炎痛 )复制大鼠 NSAIDs性胃粘膜损伤模型 ,以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粘膜损伤状况 ;观察预防应用铝碳酸镁、西咪替丁 (泰胃美 )和硫糖... 目的 :探讨铝碳酸镁 (胃达喜 )对非固醇类抗炎药 (NSAIDs)性胃粘膜损害的预防作用。 方法 :以吲哚美辛 (消炎痛 )复制大鼠 NSAIDs性胃粘膜损伤模型 ,以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粘膜损伤状况 ;观察预防应用铝碳酸镁、西咪替丁 (泰胃美 )和硫糖铝 (舒克菲 )后模型动物胃粘膜形态学改变 ,同时测定胃粘膜血流 (GMBF) ,6 -酮 -前列环素 F1α(6 - keto- PGF1α) ,血栓素 B2(TXB2 )水平。 结果 :吲哚美辛引起明显胃粘膜损害 ,伴 GMBF减少 ,6 - keto- PGF1α及 TXB2 水平下降 (P<0 .0 1) ,成功制备了大鼠 NSAIDs性胃粘膜损伤模型。预防应用铝碳酸镁等 3种药后吲哚美辛所致胃粘膜损害减轻 (P<0 .0 1) ,GMBF增加 (P<0 .0 1) ,6 - keto- PGF1α,TXB2 抑制减弱。 结论 :预防应用粘膜保护剂铝碳酸镁等药物可减轻 NSAIDs性胃粘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醇类 铝碳酸镁 胃粘膜损伤 大鼠
下载PDF
关节镜下膝关节半月板手术围手术期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的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解强 李方祥 王予彬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3期4839-4839,共1页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患者术后使用不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的镇痛效果。方法术后通过随机分组,使用不同的NSAIDs药物对患者进行手术后镇痛,全部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术后1,3,6,12h进行评分。结果口服不同的NSAIDs各组的镇...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患者术后使用不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的镇痛效果。方法术后通过随机分组,使用不同的NSAIDs药物对患者进行手术后镇痛,全部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术后1,3,6,12h进行评分。结果口服不同的NSAIDs各组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口服不同的NSAIDs各组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在术后6h的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余时间段VAS评分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使用不同的NSAIDs药物各组具有相同镇痛效果,但新型NSAIDs环氧化酶抑制剂的使用效果明确、副作用小,应用于关节镜术后镇痛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膝关节半月板手术 围手术期 固醇类抗炎药物 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两种非固醇类抗炎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邢文荣 邵元福 +1 位作者 张纯 陈盛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成本-效果分析 药物经济学 风湿性关节炎 非甾体抗炎药 固醇类抗炎药
下载PDF
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非类固醇类雄激素拮抗剂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斌 王铸 丘少鹏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2年第5期307-309,共3页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但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发病率较低[1]。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临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前列腺癌的总体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2]。前列腺癌患者常以老年人居多,许多患者由于诸多因...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但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发病率较低[1]。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临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前列腺癌的总体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2]。前列腺癌患者常以老年人居多,许多患者由于诸多因素不适合或者不愿意接受手术雄激素阻断治疗,而更乐意选择进行药物雄激素拮抗治疗[3]。然而大多数患者采用激素治疗常伴随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患者 雄激素拮抗剂 5Α-还原酶抑制剂 阻断治疗 固醇类 人口老龄化 发病率 恶性肿瘤
下载PDF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相关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宇红 劳国娟 詹俊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21-325,370,共6页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是消化性溃疡(PU)的主要病因。NSAIDs相关PU的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应用NSAIDs时,可选用胃肠毒性较低的非选择性NSAIDs,并与质子泵抑制剂或米索前列醇合用;或单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高危患者考虑...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是消化性溃疡(PU)的主要病因。NSAIDs相关PU的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应用NSAIDs时,可选用胃肠毒性较低的非选择性NSAIDs,并与质子泵抑制剂或米索前列醇合用;或单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高危患者考虑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降低NSAIDs相关PU的发病率。治疗NSAIDs相关PU最有效的方法是停用NSAIDs,然后应用组胺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以促进溃疡愈合;不能停用NSAIDs的患者,应同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以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和预防并发症发生。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是否增加心、脑血管血栓形成的危险,有待进一步研究。新一代安全性较高的NSAIDs正在研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固醇类抗炎药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引起的肾脏损害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政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9-62,共4页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引起的肾脏损害唐政关键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肾脏损害不良反应中图法分类号R978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可造成各种类型的肾损害(表1)〔1〕,包括少尿或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伴或不伴肾...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引起的肾脏损害唐政关键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肾脏损害不良反应中图法分类号R978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可造成各种类型的肾损害(表1)〔1〕,包括少尿或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伴或不伴肾病综合征的尿检异常及慢性肾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醇类 抗炎药 肾脏损害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类固醇类药物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肿痛及张口受限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竞 欧尧 《广东牙病防治》 2001年第4期246-247,共2页
目的 探讨类固醇类药物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反应的影响。方法  39例病例随机分为无药组、术后口服地塞米松 (DXM)组和术后局部注射强的松龙封闭组 ,观察三组术后反应。结果 三组术后张口受限度及疼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目的 探讨类固醇类药物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反应的影响。方法  39例病例随机分为无药组、术后口服地塞米松 (DXM)组和术后局部注射强的松龙封闭组 ,观察三组术后反应。结果 三组术后张口受限度及疼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 2日DXM组较另两组肿胀分级程度低 ,但第 7日时DXM组与封闭组间无差异。结论 类固醇药物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张口受限及疼痛没有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术 固醇类药物 疼痛 水肿 张口受限 下颌阻生智齿
下载PDF
CNDO/2法研究胆固醇类肾上腺显像剂的构效关系
13
作者 刘伯里 孟昭兴 +1 位作者 张小祥 李玲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7,共7页
采用量子化学CNDO/2方法计算处理了18种常见的放射性碘、溴、硒标记的胆固醇类肾上腺显像剂。提出了度量该类药物亲肾上腺能力大小的理论指标,较好地解释了实验事实。这种计算方法是研究该类药物构效关系的一种有益尝试。
关键词 肾上腺 显像剂 构效关系 固醇类
下载PDF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娟 陈旻湖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4年第9期373-376,共4页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NSAIDs)因其解热、镇痛、抗炎作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尤其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各种风湿性疾病。其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粘膜损害。目前认为环氧合酶和前列腺素的抑制可能不是NSAIDs相关性胃病唯...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NSAIDs)因其解热、镇痛、抗炎作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尤其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各种风湿性疾病。其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粘膜损害。目前认为环氧合酶和前列腺素的抑制可能不是NSAIDs相关性胃病唯一的发病机制。细胞色素氧化酶P45 0 2C9的催化活性和基因多态性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醇类抗炎药 固醇抗炎药相关性胃病 环氧合酶 细胞色素P450 C9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的心血管安全性
15
作者 何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82-1484,共3页
环氧合酶(COX)有两种同功异构体,COX-1和COX-2。COX-1出现在胃肠壁、肾脏和血小板,对维持机体内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具有保持该组织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如维持胃血流量及胃黏膜正常分泌,保护胃黏膜不受损害等作用。
关键词 固醇类抗炎药 心血管 安全性
下载PDF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的小肠黏膜损害
16
作者 余丹纯 聂玉强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23-226,248,共5页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十分突出,得到临床广泛重视。近年来随着诊断手段的不断发展,发现NSAIDs的小肠黏膜损害的发生率也不低。NSAIDs导致小肠黏膜损伤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可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炎症...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十分突出,得到临床广泛重视。近年来随着诊断手段的不断发展,发现NSAIDs的小肠黏膜损害的发生率也不低。NSAIDs导致小肠黏膜损伤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可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炎症、溃疡、出血、狭窄及穿孔等。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就NSAIDs导致的小肠黏膜损害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醇类抗炎药 小肠 肠病
下载PDF
安全的选择——外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17
作者 唐旭升 杜宁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12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固醇类抗炎药 NSAIDS药物 COX-2抑制剂 外用 安全 产品说明书 阿司匹林 用药指导 不良反应 临床医生
下载PDF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导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
18
作者 陈惠萍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89-294,共6页
关键词 急性间质性肾炎 固醇类抗炎药 肾活检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宏武 陈根元 +3 位作者 米登海 胡龙 侯卫华 曲国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2期10223-10226,共4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常被用来预防异位骨形成,但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无定论。目的:用荟萃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常被用来预防异位骨形成,但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无定论。目的:用荟萃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数据库,追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全面搜集有关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的随机对照试验,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试验(47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低剂量的阿司匹林组在预防异位骨形成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99,95%CI(0.87,1.14),而中到高剂量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组在预防异位骨形成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0.44,95%CI(0.30,0.64);在轻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2.15,95%CI(1.28,3.61)],在改善髋关节疼痛方面和躯体功能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1,95%CI(-0.1,0.4)];7Gy放疗组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相比异位骨形成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6.0%。除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中到高剂量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可显著降低患者异位骨的形成,但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组轻度的胃肠道反应较高,有限的证据表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和安慰剂组在髋关节疼痛缓解和躯体功能改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7Gy放疗组在降低异位骨形成发生率方面优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固醇类抗炎药 荟萃分析
下载PDF
狭窄性腱鞘炎固醇类药物注射疗效评价
20
作者 王飞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1年第1期33-34,共2页
狭窄性腱鞘炎(俗称扳机指-Triggering finger),1996~1999年,对狭窄性腱鞘炎按病情分期采用类固醇药物注射治疗,本文对注射后疗效予以评价。
关键词 狭窄性腱鞘炎 固醇类药物 注射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