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信用体系的多维指数方法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石晓军 郑海涛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5,共12页
在国家信用体系的研究中,一直缺乏深入的、正式的国际比较实证研究。其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很好的描述国家信用体系的结构化方法。文章在Jentzsch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将指数方法引入国家信用体系,提出了国家信用体系的“SCRR-E”四维生态概念... 在国家信用体系的研究中,一直缺乏深入的、正式的国际比较实证研究。其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很好的描述国家信用体系的结构化方法。文章在Jentzsch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将指数方法引入国家信用体系,提出了国家信用体系的“SCRR-E”四维生态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描述国家信用体系的多维TT指数模型,利用世界银行对全球34个国家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了TT效用型指数与Jentzsch研究中Fisher指数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指数方法有相当的稳健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信用体系 TT指数 Fisher指数 一致性
下载PDF
国家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许亦平 洪露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5-90,120,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Ordered Probit的国家信用评级决定因素分析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2001年至2005年92个国家标准普尔的国家信用评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两个不同的群体,他们的国家信用评级在决...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Ordered Probit的国家信用评级决定因素分析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2001年至2005年92个国家标准普尔的国家信用评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两个不同的群体,他们的国家信用评级在决定因素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二,对我国来说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是中国信用评级上升的最主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信用评级 ORDERED PROBIT
下载PDF
国家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康英 薛惠锋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96-399,共4页
通过分析影响国家信用的风险因素,合理选取影响国家信用风险指标.构建了基于GA-PSO混合规划算法的国家信用风险评估模型,运用该模型对部分国家信用风险进行信用评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评估结果与权威机构的评估拟合度较好,一致性接近88.8%.
关键词 国家信用风险 GA-PSO混合规划算法 评估模型 信用评级
下载PDF
国家信用阻碍银行改革步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志武 《金融经济》 2006年第8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国有银行 国家信用 改革步伐 行规
下载PDF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5
作者 张晓辉 王丹凤 张广良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51,共3页
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信用不足及由此导致的经济秩序失范现象,阐述了失信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危害,探讨建立市场经济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等新思路。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中国 西方国家 信用机制 信用环境建设
下载PDF
突发性公害危机中的国家信用——公权力行使之正当性解读
6
作者 谭丽 王晓先 房亚明 《湖南社会科学》 2006年第3期193-195,共3页
国家成立的原因是保护其成员———公民的权利,公权力行使的最终目的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去追寻公权力行使过程中对私权的侵犯———这种本是惯性行为的例外性表现———背后的原因。国家行为在近代社会中已有宪法和法律的约束,而突发... 国家成立的原因是保护其成员———公民的权利,公权力行使的最终目的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去追寻公权力行使过程中对私权的侵犯———这种本是惯性行为的例外性表现———背后的原因。国家行为在近代社会中已有宪法和法律的约束,而突发性公害危机中的国家行为恰恰是要通过非常态下的公权膨胀来达致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的国家目的,面对这种两难问题,本文引入“国家信用”这一概念,试图对公害危机中的国家行为做出正当性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公害危机 信用 国家信用 正当性
下载PDF
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在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周钢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2年第1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组织机构代码信息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应用 中国 组织机构代码工作
下载PDF
以“泛安全”理念推进国家信用体系建设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睿斌 《中国信息安全》 2015年第5期84-87,共4页
社会信用体系也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或国家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市场经济快速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据有关方面统计,每年我国企业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 社会信用体系也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或国家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市场经济快速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据有关方面统计,每年我国企业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6000亿,这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巨大。因此国家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的决策,制定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重点工作任务(2014—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信用 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信息 信用数据 快速有序 信用标准 药品安全事件 安全保障系统 商业欺诈 安全管理体制
下载PDF
基于国家信用的向东引水渠高架石拱渡槽营造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晓明 姬晨宇 《新建筑》 2022年第4期147-152,共6页
1973年竣工的福建省云霄县向东引水渠工程,代表了特定年代我国乡村水利建设的较高水平。通过现场勘察、文献挖掘和地形高程分析,梳理向东渠渠系工程的组成和节约“三材”背景下的高架石拱渡槽技术创新点。人民公社时期的渡槽体现出有别... 1973年竣工的福建省云霄县向东引水渠工程,代表了特定年代我国乡村水利建设的较高水平。通过现场勘察、文献挖掘和地形高程分析,梳理向东渠渠系工程的组成和节约“三材”背景下的高架石拱渡槽技术创新点。人民公社时期的渡槽体现出有别于国际上“乡土建筑”的中国特色:其设计和施工基于科学原理,同时强调适合普通社员参与的方法;国家依靠信用对建设乡土工业建筑进行资源配给,体现了制度上的管理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信用 乡土工业遗产 高架石拱渡槽 人民公社 云霄县
下载PDF
从国家信用对银行信用的影响看“通胀”治理的政策导向
10
作者 梁宝柱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9,共5页
从国家信用对银行信用的影响看“通胀”治理的政策导向梁宝柱作为同属于社会主义信用大系统的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在其营运活动中形成了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交错、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直接或间接联系。为了集中分析问题,本文将撇开... 从国家信用对银行信用的影响看“通胀”治理的政策导向梁宝柱作为同属于社会主义信用大系统的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在其营运活动中形成了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交错、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直接或间接联系。为了集中分析问题,本文将撇开银行信用对国家信用的诸制约作用,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信用 银行信用 通货膨胀 治理 对策 中国
下载PDF
我国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关系的现状成因及重塑途径
11
作者 梁宝柱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11-15,共5页
我国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关系的现状成因及重塑途径梁宝柱一、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关系的现状成因与影响国家信用和银行信用在贯彻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经济体制转轨等方面都发挥了自己的积极作用。但是令人... 我国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关系的现状成因及重塑途径梁宝柱一、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关系的现状成因与影响国家信用和银行信用在贯彻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经济体制转轨等方面都发挥了自己的积极作用。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在两种信用共同发展,共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信用 银行信用 中国 信用关系
下载PDF
企业和国家信用
12
作者 刘光明 《科学决策》 2003年第6期2-7,共6页
信用资本是无形的,然而它是宝贵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能产生现实生产力。信用资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三者有机结合,能产生高效、良性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讲“信用”、讲“信誉”,从政治、道德的准则谈得多,很少从经济... 信用资本是无形的,然而它是宝贵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能产生现实生产力。信用资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三者有机结合,能产生高效、良性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讲“信用”、讲“信誉”,从政治、道德的准则谈得多,很少从经济运行的内涵去发掘、去释放它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管理 企业信用 国家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资本 产权制度 信用法制建设
下载PDF
国家信用量的适度界限初探
13
作者 周纪信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1990年第4期58-61,共4页
(一)传统理论认为,国家信用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和掠夺劳动人民而利用的一种信用形式。因为,国债的利息总要通过增加税收的办法转嫁到劳动人民头上。这种把国家信用同现代税收制度统一起来的理论对于揭露资产阶级政府运用国... (一)传统理论认为,国家信用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和掠夺劳动人民而利用的一种信用形式。因为,国债的利息总要通过增加税收的办法转嫁到劳动人民头上。这种把国家信用同现代税收制度统一起来的理论对于揭露资产阶级政府运用国家信用来掠夺和剥削劳动者,激励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政府有重要作用。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信用 财政赤字 信用形式 传统理论 资产阶级 适度界限 劳动人民 工人阶级 资本主义国家 国债
下载PDF
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与国家信用制度的改革
14
作者 周慕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7年第2期8-14,共7页
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调控货币供应量变动、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主要手段。而国家信用则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结合部。如何构造和调节这个结合部,是宏观调控机制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国家信用 非银行金融机构 宏观调控机制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贷款 政府财政 信用制度 国家债券 经济主体
下载PDF
警惕国家信用被滥用的风险
15
作者 江涌 《中国改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道德风险” 国家信用 政府部门 “内部人控制” 公共选择理论 国家权力 职能部门 委托代理 利益主体 市场转轨
下载PDF
国家信用退出与存款保险显性化
16
作者 耿同劲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41-42,50,共3页
随着国有经济收缩,国家以其自身信用提供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收益急剧下降,而其成本大幅上升。同时,经济制度的变迁使得国家以真实资本注入国有金融以置换其信用资本也符合国有金融的效用函数,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显性化也就成为必然了。
关键词 国家信用 存款保险 显性化
下载PDF
国家信用与政策选择:民国历届政府应对财政危机之分析(1912—1936)
17
作者 焦建华 《财政监督》 2020年第13期15-24,共10页
1912—1936年民国政府处于持续的财政危机,历届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政策:袁世凯政府主要依靠举借外债与内债,外债举足轻重;北洋政府内外债并重,外债为主,内债次之,银行短期借款与垫款日益重要;南京国民政府主要依靠内债和银行借款,外... 1912—1936年民国政府处于持续的财政危机,历届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政策:袁世凯政府主要依靠举借外债与内债,外债举足轻重;北洋政府内外债并重,外债为主,内债次之,银行短期借款与垫款日益重要;南京国民政府主要依靠内债和银行借款,外债无足轻重。历届政府应对政策之所以存在差异,关键在于国家信用的变动。由于社会经济不发达,唯有采用担保或抵押方式才能提高国家信用。但是,一定时期内担保品的相对稀缺性和债务累积效应,使近代中国国际信用总体呈U型曲线变化,国内国家信用总体呈S型曲线波动,国家信用的变动与低下既制约了政府应对政策的选择,也直接决定了应对危机的政策效应。近代政治混乱、国家构建缓慢与国家信用低下,限制了财政借贷的绩效空间,反过来又制约了国家构建进程与国家信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信用 政策选择 民国政府 财政危机
下载PDF
市场开发背景下的国家信用与存款保险分析
18
作者 陈浩 舒欣 《北方经贸》 2002年第2期90-92,共3页
在市场开放、整个银行体系逐步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的过程中 ,银行作为企业 ,同样会有个别银行的破产与倒闭的可能性存在。存款保险立足于保护存款人利益 ,作者在对国家信用担保和存款保险作利弊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借鉴国际经验对中国存款... 在市场开放、整个银行体系逐步建立现代银行制度的过程中 ,银行作为企业 ,同样会有个别银行的破产与倒闭的可能性存在。存款保险立足于保护存款人利益 ,作者在对国家信用担保和存款保险作利弊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借鉴国际经验对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开放 国家信用 存款保险制度 政策建议 利弊分析 国际竞争力 强制性投保
下载PDF
银行造假伤害国家信用
19
作者 易宪容 《英才》 2006年第5期26-26,共1页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建立本来就是一个误区?
关键词 国家信用 银行造假 资产管理公司
下载PDF
依托国家信用行使职能——国外政策性金融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6
20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开发性金融研究>课题组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55,共3页
近几十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金融体系的日趋成熟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原有政策性金融体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变化趋势至今还在延续.
关键词 发展趋势 国家信用 政策性金融体系 国外 职能 行使 经济社会形势 经济全球化 变化趋势 各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