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teSpace对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数据库在肝脏疾病领域挖掘趋势及热点分析
1
作者 李许明 舒建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26-131,共6页
目的通过对基于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数据库在肝脏疾病领域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及可视化分析,分析近20年该领域的热点和挖掘趋势。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合集(WoSCC)以及CiteSpace分析软件,对1998年12月至2... 目的通过对基于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数据库在肝脏疾病领域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及可视化分析,分析近20年该领域的热点和挖掘趋势。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合集(WoSCC)以及CiteSpace分析软件,对199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发表文献进行计量学可视化分析,分析内容为发表文章的年度分布、被引情况、关键词的共现、聚类、时间线图和国家、机构、基金等。结果通过对313篇基于NHANES数据库的肝脏疾病领域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显示,该领域的发文量呈逐年递增,美国是发文量及中心性居首,伊诺瓦卫生系统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美国卫生部人类服务部是资助该领域最多的基金资助机构,对关键词共现、聚类、时间线图分析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肝纤维化、代谢综合征方面为研究热门。结论代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和肝纤维化是肝病的主要研究热点。流行病学调查、危险因素评估和诊断方法是主要的分析方法。营养干预和肝病预防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机器学习在数据挖掘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数据挖掘 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 可视化分析 机器学习
下载PDF
中美韩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2
作者 韦葵葵 巩浩雯 +4 位作者 刘玉秀 王妍 刘梦丹 张曼婷 虞茜惠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5-380,共6页
中美韩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均是针对本国国民健康与营养监测而形成的数据库,近年已成为数据挖掘的重要公共资源。本文对比分析了中美韩3个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的建设现状、历史追溯、抽样方法和调查内容,其主要区别在于研究设计... 中美韩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均是针对本国国民健康与营养监测而形成的数据库,近年已成为数据挖掘的重要公共资源。本文对比分析了中美韩3个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的建设现状、历史追溯、抽样方法和调查内容,其主要区别在于研究设计的类型不同,我国采用的是队列研究,而美国和韩国均为系列横断面调查。随后对基于数据库发表文献的数量和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美国的发文量上升趋势更为突出,且3个数据库的研究热点与健康、营养调查主题一致。最后对数据库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期望为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路径,更好地促进科学证据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健康与营养调查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 韩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
下载PDF
成人日间过度思睡与心血管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薛盛文 程金湘 +4 位作者 刘宇航 张丽萍 赵显超 王怡 宿长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5-201,F0002,共8页
目的 探索日间过度思睡(EDS)与心血管健康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NHANES全国代表性数据库调查数据,根据日间思睡频率问卷将成年人样本分为4组,A组:无日间思睡(DS)组,问卷回答频率为“从不”;B组:轻度DS组,问卷回答频率为“很少、有时(1个月... 目的 探索日间过度思睡(EDS)与心血管健康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NHANES全国代表性数据库调查数据,根据日间思睡频率问卷将成年人样本分为4组,A组:无日间思睡(DS)组,问卷回答频率为“从不”;B组:轻度DS组,问卷回答频率为“很少、有时(1个月1~4次)”;C组:EDS组,问卷回答频率为“经常(1个月5~15次)”;D组:高频EDS组,问卷回答频率为“几乎总是(1个月16~30次)”。使用Logistic回归分别估计EDS与心血管风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心血管事件结局(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卒中)的关联程度。结果 本研究从2005—2008年和2015—2018年期间4个NHANES研究周期中纳入了12 786例未加权参与者,得到以下结果:(1)与无DS相比,高频EDS患者中年轻参与者、女性、超重、腹型肥胖、吸烟、饮酒、OSA、睡眠时长<6 h、存在睡眠问题和共病抑郁症的比例较高;(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频EDS是冠状动脉疾病(OR=1.02,95%CI 1.00~1.04,P=0.044)和卒中(OR=1.02,95%CI 1.00~1.03,P=0.03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频EDS是冠状动脉疾病和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EDS并加强EDS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过度思睡 心血管健康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
下载PDF
选用不同参考数据库对DXA骨密度T值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钟鸣 轩艳娇 +6 位作者 孙晓雷 李丽群 关锋 陆勇 彭莉红 严孙杰 程晓光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调查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机器参考数据库使用现状及选用不同数据库对DXA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T值的影响。方法收集全国139家医院DXA机器的骨密度报告,记录每家医院使用的DXA品牌... 目的调查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机器参考数据库使用现状及选用不同数据库对DXA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T值的影响。方法收集全国139家医院DXA机器的骨密度报告,记录每家医院使用的DXA品牌及选用的参考数据库。其中48家医院在各种临床研究中,采用欧洲脊柱体模(European spine phantom,ESP)进行DXA质控扫描,即ESP重复扫描10次,打印BMD结果。记录所选用参数数据库和T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9台DXA,74家(53.24%)使用GE,57家(41.01%)使用Hologic,另有8家(5.76%)使用Medilink。72台DXA(51.80%)采用中国参考数据库;66台DXA(47.48%)采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白种人数据库;另有1台采用亚洲人数据库。同一个ESP在48台DXA行BMD重复扫描研究中,采用中国人数据库平均T值为0.2(0,0.3)SD,采用NHANES数据库平均T值为-0.6(-0.9,-0.56)SD,两者相差0.8 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研究发现DXA骨密度采用中国人数据库和美国人数据库计算所得T值平均相差0.8 SD,这个差异会影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检出率,建议使用DXA应该遵循我国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采用中国人数据库计算T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 参考数据库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
下载PDF
退役人员尿咖啡因代谢物含量与夜间睡眠时长的关联性研究
5
作者 张凤 康毅敏 王帆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25-229,242,共6页
目的 探讨退役人员咖啡因摄入及对夜间睡眠时长的影响。方法 目前仅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提供退役人员公开数据。只有2009~2014年包括尿咖啡因数据,但只有2009~2010年周期... 目的 探讨退役人员咖啡因摄入及对夜间睡眠时长的影响。方法 目前仅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提供退役人员公开数据。只有2009~2014年包括尿咖啡因数据,但只有2009~2010年周期数据检测方法一致。因此本研究纳入806名2009~2010年NHANES被试者,根据是否服过兵役分为退役组(n=221)、未服役组(n=594)。分析美军退役人员与未服役人员尿咖啡因及其主要代谢物含量差异及与夜间睡眠时长的相关性。结果 退役人员目前夜间睡眠时长短于未服役人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役人员尿1-甲基尿酸(1-MU)和咖啡因含量高于未服役人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役人员尿1-MU含量与夜间睡眠时长呈负相关(r=-0.226;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校正了年龄、教育水平、种族和吸烟后退役人员尿1-MU含量与夜间睡眠时长呈负相关(β=-0.226;P<0.05)。结论 美军退役人员咖啡因摄入量降低夜间睡眠时长,为我国退役军人的睡眠健康提供理论证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 咖啡因 1-甲基尿酸 夜间睡眠时长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
下载PDF
1~6岁儿童25羟维生素D与血红蛋白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曾铮 《妇儿健康导刊》 2022年第12期18-2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监测调查数据库(NHANES)儿童25羟维生素D[25(OH)D]与血红蛋白(Hgb)的关系,为预防儿童贫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NHANES 2015—2018年1591例1~6岁儿童纳入横断面研究。采用加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5(OH)D与Hgb... 目的通过分析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监测调查数据库(NHANES)儿童25羟维生素D[25(OH)D]与血红蛋白(Hgb)的关系,为预防儿童贫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NHANES 2015—2018年1591例1~6岁儿童纳入横断面研究。采用加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5(OH)D与Hgb的关系。结果1~6岁儿童Hgb为(124.71±8.08)g/L,贫血51例(3.21%);25(OH)D为(69.73±18.17)nmol/L,缺乏症19例(1.19%)。贫血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χ^(2)=15.662,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5(OH)D与Hgb呈正相关[β=0.045,95%CI(0.023,0.066),P<0.05]。结论1~6岁儿童25(OH)D与Hgb存在正相关趋势,儿童年龄、母亲生育年龄、季节为协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贫血 1~6岁儿童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监测调查数据库
下载PDF
12~49岁女性人群血硒与机体铁储备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7
作者 曾铮 《妇儿健康导刊》 2022年第9期10-13,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监测调查数据库(NHANES)12~49岁女性人群血硒与机体铁储备(TBI)的关系,为预防铁缺乏(I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NHANES 2017—2018年1665名女性[平均年龄(29.03±11.35)岁]纳入横断面研究,采用多元线性... 目的通过分析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监测调查数据库(NHANES)12~49岁女性人群血硒与机体铁储备(TBI)的关系,为预防铁缺乏(I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NHANES 2017—2018年1665名女性[平均年龄(29.03±11.35)岁]纳入横断面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硒与TBI的关系。结果调查人群ID发生率为6.97%(116/1665),TBI为(6.99±4.39)mg/kg,血硒为(2.37±0.31)μmol/L。铁盈余组血硒高于ID组(P<0.05)。血硒与TBI呈正相关[β=1.490,95%CI(0.900,2.089),P<0.05]。结论12~49岁女性人群血硒与TBI呈正相关趋势,白蛋白、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年龄、血汞为协同因素,血锰和红细胞叶酸为拮抗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硒含量 机体铁储备 12~49岁女性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监测调查数据库
下载PDF
基于NHANES数据库分析在老年男性中血浆反式脂肪酸浓度和总PSA浓度的关系
8
作者 周袁成 喻泽浩 +3 位作者 陈佳炜 孙逸 袁敏 韩晓敏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1-146,152,共7页
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 acids,TFAs)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然而,循环TFA浓度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 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 acids,TFAs)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然而,循环TFA浓度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项横断面人群研究,以分析血浆TFAs和总PSA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经过筛选,从NHANES数据库2009-2010年周期中纳入312名参与者。采用单变量、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和分层分析检验血浆TFAs(棕榈反油酸、反式异油酸、反油酸、反式亚油酸)浓度与血清总PSA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在充分调整混杂变量后,数据显示,在老年男性患者中每增加1个单位的log2转换的反式亚油酸,总PSA浓度增加1.14ng/mL(P<0.05)。然而棕榈反油酸、反式异油酸、反油酸与总PSA浓度无相关性。此外,分层分析显示反式亚油酸与总PSA浓度的相关性在无体力活动参与者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这种正相关性与参与者无体力活动显著相关(交互作用检验P<0.05)。结论:总PSA浓度的升高与上升的循环反式亚油酸浓度相关。这种关系在无体力活动的患者中被进一步放大。因此,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可能会导致正常人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高,尤其是在无体力活动的人群里。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有助于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脂肪酸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镉暴露与肺功能水平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柯红霞 张建平 +3 位作者 靳思慧 周立 柴守范 马莉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分析美国成年人群血镉和尿镉水平及其分布特点,分析其与肺功能剂量反应关系并探讨该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3月,以美国国家健康营养调查(NHANES)数据有2007至2012年调查的3 785例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 目的分析美国成年人群血镉和尿镉水平及其分布特点,分析其与肺功能剂量反应关系并探讨该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3月,以美国国家健康营养调查(NHANES)数据有2007至2012年调查的3 785例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性别、年龄等人口学数据和肺功能、血镉浓度和、尿镉浓度等检测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多变量线性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法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血镉、尿镉水平与肺功能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美国成年人群血镉、尿镉的几何均数分别为0.37、0.28 μg/L,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在镉暴露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镉、尿镉浓度与FEV1/FVC水平均呈负向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overall<0.001,Pnon-linear=0.152;Poverall<0.001,Pnon-linear=0.926);且与最低四分位数浓度(Q1)比较,最高四分位数血镉浓度(Q4)(OR=1.934,Ptrend=0.000)和尿镉浓度(OR= 1.683,Ptrend=0.000 )均可能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风险。结论美国成年人群血镉、尿镉水平与肺功能之间存在负向关联,镉暴露可能会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暴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剂量反应关系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
原文传递
酚类化合物暴露与人群血脂异常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琪哲 李孜孜 +3 位作者 慕迪 王惠君 苏畅 武振宇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5-570,共6页
[背景]酚类化合物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但目前仅有的相关研究多局限于单个酚类化合物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缺乏多种常见的酚类化合物联合暴露与人群血脂异常的关联性研究。[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随机森林(PCA-RF)组合策略探... [背景]酚类化合物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但目前仅有的相关研究多局限于单个酚类化合物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缺乏多种常见的酚类化合物联合暴露与人群血脂异常的关联性研究。[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随机森林(PCA-RF)组合策略探索酚类化合物联合暴露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2013—2016)”,选择年龄≥20岁,有完整人口学、生活方式、尿液酚类化合物(双酚A、双酚F、双酚S、三氯卡班、二苯甲酮、三氯生)浓度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测结果的1301名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6种尿液酚类化合物浓度使用固相萃取偶联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法测定,血脂检测结果采用酶法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联合随机森林模型组合策略建立模型,首先对6种酚类化合物及12项基本特征指标共18个原始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再分别以血脂异常及其四项评价指标为应变量,以提取出的主成分作为自变量,建立随机森林模型。[结果]PCA-RF分析结果显示:双酚A、双酚F、二苯甲酮可能是研究对象血脂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双酚A、双酚F和三氯生可能是研究对象TC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双酚A、双酚F、三氯卡班和二苯甲酮可能是研究对象TG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双酚A可能是研究对象LDL-C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双酚F和二苯甲酮可能是研究对象HDL-C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酚类化合物暴露可能是人群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PCA-RF组合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探索人群酚类化合物暴露与血脂异常的关联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酚类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 随机森林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
原文传递
全氟化合物暴露对美国12~20岁人群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子夏 姚谦 +3 位作者 秦凯丽 施蓉 高宇 田英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57-1063,共7页
[背景]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主要由人工合成的氟代有机化合物。现有研究表明PFASs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会影响性激素的稳态,但青春期年龄段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目的]探讨12~20岁人群PFASs暴露与其血清性激素水平间的联系。[方法]本... [背景]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主要由人工合成的氟代有机化合物。现有研究表明PFASs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会影响性激素的稳态,但青春期年龄段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目的]探讨12~20岁人群PFASs暴露与其血清性激素水平间的联系。[方法]本研究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公开数据(2013—2016年),选取12~20岁人群中同时具有人口学信息、10种血清PFASs[包括直链PFOA(n-PFOA)、支链PFOA(Sb-PFOA)、直链PFOS(n-PFOS)、支链PFOS(Sm-PFOS)、全氟癸酸(PFDeA)、全氟己烷磺酸(PFHxS)、全氟壬酸(PFNA)、2-(N-甲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基)乙酸(Me-PFOSA-AcOH)、全氟十一酸(PFUA)、全氟十二酸(PFDoA)]、3种性激素[包括雌二醇(E2)、睾酮(T)及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数据的人群(n=682)。血清PFASs和性激素分别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分别按照性别、年龄和种族进行分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FASs暴露与性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682例12~20岁研究对象中,男性359例(52.6%),平均年龄为(15.83±2.44)岁;女性323例(47.4%),平均年龄为(15.74±2.49)岁。5种PFASs(n-PFOS、n-PFOA、PFNA、PFHxS、Sm-PFOS)检出率均接近100%(99.7%~99.9%),其次为PFDeA(62.0%),其余4种PFASs均低于50%;10种PFASs中,n-PFOS质量浓度(下称浓度)中位数最高(2.20μg·L^-1),其次是n-PFOA(1.30μg·L^-1),其余PFASs浓度中位数范围为0.07~0.90μg·L^-1。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在男性中:n-PFOA浓度与E2浓度呈负相关(b=-0.13,95%CI:-0.26^-0.003);按年龄分层后,PFHxS在16~20岁组中与E2呈负相关(b=-0.09,95%CI:-0.17^-0.01),在12~15岁组中与SHBG呈负相关(b=-0.09,95%CI:-0.17^-0.004);在女性中:n-PFOA、PFHxS、Sm-PFOS与SHBG呈负相关(b=-0.18,95%CI:-0.29^-0.07;b=-0.09,95%CI:-0.16^-0.01;b=-0.12,95%CI:-0.22^-0.02);按年龄分层后,仅在16~20岁组中发现PFHxS与SHBG呈负相关(b=-0.11,95%CI:-0.21^-0.003),PFDeA与T呈正相关(b=0.12,95%CI:0.02~0.23)。[结论]某些PFASs暴露可引起青春期性激素水平的降低,表现为与男性E2水平呈负相关,与女性SHBG水平呈负相关,且在16~20岁年龄段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性激素 青春期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