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5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绩效及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洋 桑晶 +4 位作者 臧娜 钱依森 万梅 田金平 陈吕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5-1254,共10页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历经近40年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落实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本文构建了涵盖经开区整体和个体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资源产出率、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生态效率指标表...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历经近40年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落实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本文构建了涵盖经开区整体和个体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资源产出率、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生态效率指标表征发展绩效,定量分析了经开区发展绩效时序变化和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①2007—2017年,经开区新鲜水耗、4种常规污染物(COD、NH_(3)-N、SO_(2)、NOx)排放均与经济发展呈相对脱钩.2017年经开区能源和水资源产出率分别是全国工业能源和水资源产出率的1.2和3.5倍,COD、SO_(2)、NOx排放强度是全国工业排放强度的72%、53%、52%.②经开区绝对经济规模两极分化程度不断缓解,对地区经济影响力整体上升.空间分布上,经开区绝对经济规模大的城市从东部沿海进一步拓展到长江流域的中西部地区.③运用数据包络法分析190家经开区的生态效率并识别出典型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为经开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全国仅10%的经开区生态效率为1,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工业能耗冗余是影响生态效率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经开区生态效率平均值为0.35,大于中部地区(0.28)和西部地区(0.26).研究显示,不同地区经开区GDP差异较大,未来要加强不同地区经开区协作提高内生动力;为进一步提高经开区生态效率,需结合研究识别出影响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开展针对性提质增效工作.在经开区实施能耗、水耗以及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行动;同时,在稳定末端治理成效基础上着力强化全过程和系统优化,深化源头降碳减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展绩效 时空演变 数据包络分析 生态效率
下载PDF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问题研究——以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2
作者 杨晓晨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第18期172-174,共3页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江苏省长江以北首个开发区,曾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单位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荣誉称号。面对国家沿海、沿江两大发展战略,人才制约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其迫切需要在... 江苏省海安市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江苏省长江以北首个开发区,曾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单位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荣誉称号。面对国家沿海、沿江两大发展战略,人才制约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其迫切需要在人才理念、用人制度、福利保障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推进实施和完善用人机制,保障当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人力资源 经济发展 海安
下载PDF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关系现状研究——以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3
作者 杨晓晨 《上海商业》 2023年第7期214-216,共3页
国家级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十年来,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有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同时也伴生出许多问题和障碍,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成因,及时地改进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劳动关系 现状研究
下载PDF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绩效评估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玥 乔琦 +3 位作者 姚扬 方琳 郭静 白卫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6,共5页
从1984年到201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建设发展历经30年,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作为工业生产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国家级经开区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 从1984年到201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建设发展历经30年,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作为工业生产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国家级经开区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本文对近几年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发展,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污染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级经开区经济保持高速持续增长,且年均增速大幅高于全国年均增速水平。此外,国家级经开区土地占地,水资源和综合能源消耗总量分别占全国的0.15%,1.9%和2.2%,COD和SO2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0.8%和0.6%,但同时创造了占全国8.7%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占全国15.6%的工业增加值。国家级经开区以较小的土地占地,较少的水资源、能源消耗量,较低的污染排放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均大幅领先于全国水平。2007-2011年,国家级经开区水资源和能源消耗总量小幅增长,但其消耗强度明显下降,年均降幅分别为15.3%和14.9%;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产出年均增长8.6%;污染物COD和SO2排放量年均降幅分别为6.9%和8.8%,其排放强度年均降幅分别为28.0%和23.2%,且各项年均降幅都显著高于全国年均削减幅度。因此,国家级经开区在经济发展,资源、能源优化利用和污染减排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其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在我国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实践中,国家级经开区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绿色发展 经济绩效 资源环境绩效
下载PDF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指数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田金平 臧娜 +1 位作者 许杨 陈吕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7082-7092,共11页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已成为中国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已成为中国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国家级经开区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为推进国家级经开区的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加强对国家级经开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引导,通过建立绿色发展指数方法,对国家级经开区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期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绿色发展水平定量评价研究运用多准则排序方法构建了绿色发展指数。首先从经济发展、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4个方面构建了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各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加权后得到绿色发展指数。以2007年52家国家级经开区各项指标(基于不变价格的平均值)为参照,分析了2007—2012年52家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指数的动态变化,采用动态气泡图直观地表征年际间经开区绩效的横向和纵向变化。比较了东中西部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对其绿色发展指数的影响,进而对国家级经开区的绿色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绿色发展指数 指标体系 生态工业园区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评价模型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朱立龙 尤建新 +1 位作者 张建同 孙遇春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115-121,共7页
针对如何建立评价开发区的指标体系以及如何建立开发区的综合评价模型的问题,构建了评价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指标体系,结合商务部评价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评价方法以及所承担研究课题中的实际调研结果,建立了评价开发区... 针对如何建立评价开发区的指标体系以及如何建立开发区的综合评价模型的问题,构建了评价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指标体系,结合商务部评价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评价方法以及所承担研究课题中的实际调研结果,建立了评价开发区的综合指标体系,其中包含8个综合指标、78个二级指标。检验了综合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社会及环境的优良程度和创新能力的强弱,是评价我国开发区的主要指标;经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发展与效率和综合经济均是正相关关系,其对开发区的综合经济能力也有较大影响。对实践中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综合指标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综合指标 相关关系 评价模型
下载PDF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规模时空演化及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丁悦 杨振山 +1 位作者 蔡建明 王兰英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6,107,共7页
借助SPSS 16.0和Arc GIS 10.0软件,分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经济规模与空间格局演变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东多西少、东密西疏、沿长江和沿海呈"π字型"密集分布是国家级经开区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2)全国... 借助SPSS 16.0和Arc GIS 10.0软件,分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经济规模与空间格局演变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东多西少、东密西疏、沿长江和沿海呈"π字型"密集分布是国家级经开区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2)全国范围看,国家级经开区经济规模在城市间和三大区域间的差异持续减小,但区域内部差异增减变化的情况不一。(3)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的绝对经济规模体系由"倒梨型"发展为"纺锤型",但规模等级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相对经济规模等级体系呈现为中部不断变粗的"纺锤型",极高和极低区在空间上发生东西倒置。(4)国家级经开区规模等级体系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区域发展的均衡程度在不断提高。(5)区位、开发区所处发展阶段、城市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特征、区域政策和全国性产业转移是近年来影响国家级经开区经济规模的主要因素。(6)未来中西部地区的国家级经开区将迅速发展,引起经济规模空间分异格局的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规模 规模等级体系 空间格局 机制
下载PDF
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指标评价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朱立龙 张建同 孙遇春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54,共5页
基于现行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评价办法》(2005)和商务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数据(2006),把商务部评价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78个指标综合为:综合经济、基础设施、经营成本、人力资源、社会及环境、创新能力... 基于现行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评价办法》(2005)和商务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数据(2006),把商务部评价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78个指标综合为:综合经济、基础设施、经营成本、人力资源、社会及环境、创新能力、管理体制、发展与效率等8个综合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对8个综合指标进行了评价,进一步基于8个综合指标对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结论,并为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综合指标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DEA方法的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效率评价 被引量:20
9
作者 齐二石 孔海宁 +2 位作者 刘晓峰 何曙光 李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6,共6页
将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引入经济开发区的效率评价,建立了经济开发区效率评价的DEA模型。运用所建立的DEA模型对我国5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实证评价,给出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总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 将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引入经济开发区的效率评价,建立了经济开发区效率评价的DEA模型。运用所建立的DEA模型对我国5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实证评价,给出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总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评价结果表明:有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DEA有效,运营良好,资源配置合理;另有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虽然DEA无效,但技术效率为1;其余的3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DEA无效,并且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小于1。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经济技术开发区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效率评价 DEA模型
下载PDF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转型升级模式探讨 被引量:13
10
作者 戴桂林 张艳蕾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3-138,共6页
借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指标评价体系》的评价成果,在"木桶"模型下比较界定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竞争性发展态势。结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期间的所面临国际国内战略环境分析,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借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指标评价体系》的评价成果,在"木桶"模型下比较界定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竞争性发展态势。结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期间的所面临国际国内战略环境分析,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期间发展思路为例,创新性的构建了"转型升级"战略模式:"三动三合一催生",提出了以"机制体制创新"为主线的青岛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的行动策略与政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转型升级 三动三合一催生
下载PDF
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新智 《管理评论》 2005年第7期20-26,共7页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20多年来经济规模和水平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效果和存在的问...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20多年来经济规模和水平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产业集群 效果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 形成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 经济规模 形成机制 政策建议 增长点
下载PDF
京津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测度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祝尔娟 何皛彦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9-119,共11页
京津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京津冀地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中坚力量。可从地位作用和发展水平两个维度构建京津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定性、定量和空间分析方法,对三地1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 京津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京津冀地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中坚力量。可从地位作用和发展水平两个维度构建京津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定性、定量和空间分析方法,对三地1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从总体上看,1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科技引领、产业支撑和经济带动三个方面能够对区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内部结构看,京津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水平最高,其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实力最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创新活力最优;从空间格局来看,三地产业呈现"一轴、一带、多点"的空间分布特征。京津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实力差距悬殊、产业集聚度与对接能力不足、资源整合与要素共享机制欠缺等。未来应完善创新体系,打造创新高地,更好地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促进产业链接,打造高新产业高地,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促进要素整合,形成整体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引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产业空间布局 路径优化
下载PDF
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东景 刘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29-36,共8页
以中国2004—2018年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 以中国2004—2018年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U"型趋势,即开发区在建立初期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开发区建立一段时间后,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成立之初的抑制作用主要源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在区域差异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集聚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下载PDF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外溢与区外城市的经济增长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统生 罗雪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68,共12页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建立计量模型,以2002—2017年中国地级市数据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据为样本,依据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变化,分阶段分区域实证分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外溢对区外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2002年的5...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建立计量模型,以2002—2017年中国地级市数据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据为样本,依据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变化,分阶段分区域实证分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外溢对区外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2002年的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外溢阻碍了区外城市的经济增长,这种阻碍作用从东部、中部到西部地区依次增加;区外城市的工业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未达到门槛值是产生这种结果的机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随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的增加,其进口外溢对区外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由阻碍转为促进。因此,应努力增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量,提高区外城市的工业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产品结构,以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外溢对区外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对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更应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进口外溢 区外城市 经济增长 工业化水平 人力资本水平 基础设施水平
下载PDF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分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伟伟 《中国集体经济》 2014年第24期59-60,共2页
伴随开发区发展范围的扩大、功能的多元化及开发区政策优势的弱化,管理体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选用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政企混合型的分类标准,对全国200个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进行实证分类,探析其发展现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 伴随开发区发展范围的扩大、功能的多元化及开发区政策优势的弱化,管理体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选用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政企混合型的分类标准,对全国200个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进行实证分类,探析其发展现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从区域乃至全国范围看,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呈现"以政府主导型为主、政企混合型为辅"的特点;二是84.5%的国家级开发区选用政府主导型,尤以西部和东北最为显著;三是企业主导型100%集中在东部,上海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管理体制 分类
下载PDF
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国家现代化——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5年发展回溯 被引量:6
16
作者 凌佳亨 喻修远 梁丽芝 《深圳社会科学》 2020年第5期93-104,160,共13页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存在双重意蕴,一是物质现代化,即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二是治理现代化,即国家能力、制度体系的现代化。理清国家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可以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生原由及发展历程中加以考察。国家级经济...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存在双重意蕴,一是物质现代化,即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二是治理现代化,即国家能力、制度体系的现代化。理清国家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可以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生原由及发展历程中加以考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设立以来便天然承载了国家现代化的使命,其生成及发展同样存在现代化的双重意蕴,在物质经济与治理经验层面均促进了国家现代化要素的增长。作为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选择,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利用后发优势进行外来技术本土化的制度尝试,是地方经济适应型行政体制的局部探索,是经济特区成功经验下的制度推动,更是全球化与国际分工理论下的产业承接与市场需要。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5年来的发展进程中,衍化出了摸索发展、规范发展、高速发展、转型发展四个时期,并深刻蕴含了从西方化到本土化,从借鉴摸索到转型创新的逻辑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后发优势 制度变迁 中国道路
下载PDF
新形势下加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宏锋 孙磊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3年第10期27-30,共4页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1984年,国务院在14个沿海城市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近30年的建设与发展,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到2012年底,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1984年,国务院在14个沿海城市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近30年的建设与发展,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到2012年底,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突破170多家,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对外开放的主阵地、改革创新的先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转型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设立 新兴产业 对外开放 改革创新 国务院
下载PDF
福建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禺 黄新焕 欧忠辉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6-185,共10页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系统是由综合质效、创新发展、区域带动、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等五个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靶心距的系统协调度模型,对福建省...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系统是由综合质效、创新发展、区域带动、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等五个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靶心距的系统协调度模型,对福建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具有现实意义。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厦门、泉州等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宁德、龙岩、漳州等市。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处于高水平低协调发展状态,泉州台商投资区、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处于低水平高协调发展状态。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子系统是福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点,开放发展子系统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靶心距
下载PDF
做强做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培强 《今日中国》 2005年第4期38-41,共4页
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 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创举,是邓小 平理论指导的实践。短短的20年,在 原先曾是莽原碱滩、沙丘荒地上,一座 座初具规模的经济发达、市场繁荣、环 境优越、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拔 地而起,成为中国推进工业... 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 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创举,是邓小 平理论指导的实践。短短的20年,在 原先曾是莽原碱滩、沙丘荒地上,一座 座初具规模的经济发达、市场繁荣、环 境优越、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拔 地而起,成为中国推进工业化、现代化 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对中国开 发区20年的实践和经验进行客观总结, 今日中国杂志社和中国开发区协会在本 刊联合推出的《中国开发区巡礼》栏目, 将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 发区的历史、发展和未来的重要窗口。 本期先行发表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 刘培强的文章《做强做大国家级经济技 术开发区》,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做强做大 建设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 理论指导 经济发达 市场繁荣 工业园区 现代化 邓小平 工业化 中国 设立 荒地 规模
下载PDF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及其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贵明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09年第3期54-58,共5页
20多年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投资项目、形成产业聚集方面取得了辉煌业绩,成为我国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区域经济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 大型跨国公司 经济增长点 投资项目 产业聚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