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3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三次历史转向
1
作者 张畅 赵雪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4,共8页
中国国际关系学创立于旧中国,但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开始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中国国际关系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第一次历史转向,其最大的特征是以“国际共运史”为主流;改革开放后开始了第二次历史转向,... 中国国际关系学创立于旧中国,但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开始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中国国际关系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第一次历史转向,其最大的特征是以“国际共运史”为主流;改革开放后开始了第二次历史转向,其最大特征是“回归”西方话语体系的国际关系学本体;世纪之交,国际格局急剧变化,全球治理理念和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符合时代需求,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第三次转向目标,也应该是世界国际关系学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际关系学 历史转向 国际共运史 新型国际关系理论
下载PDF
浅谈分形论及其对国际关系学教学实践的启示——观摩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国家级精品课程有感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三南 孙玉凤 李佳轩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分形论是现代非线性科学的前沿理论之一,在众多学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国家级精品课程近年来成绩斐然,引发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该国家精品课及教学团队成功的经验之一在于将分形论思想与... 分形论是现代非线性科学的前沿理论之一,在众多学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国家级精品课程近年来成绩斐然,引发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该国家精品课及教学团队成功的经验之一在于将分形论思想与方法引入了教学实践中。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虽然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国家级精品课程所在的民族学有诸多不同,但在教学实践方面仍有许多可向该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学习、借鉴的地方,尤其是将分形论思想与方法引入国际关系学教学实践具有显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论 国际关系学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从论争到趋同——第三次国际关系学理辩论的终结 被引量:30
3
作者 秦亚青 《国际论坛》 2001年第3期6-13,共8页
西方国际关系学界第三次辨论的初始阶段呈现出范式间论战的特征 ,辩论出现了两个纬度 :理性主义范畴内各学派之间的论战和反思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挑战。这些学派在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上表现出不可通约性 ,它们之间的论战成为推动国际关系... 西方国际关系学界第三次辨论的初始阶段呈现出范式间论战的特征 ,辩论出现了两个纬度 :理性主义范畴内各学派之间的论战和反思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挑战。这些学派在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上表现出不可通约性 ,它们之间的论战成为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动力。后来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论争逐渐成为第三次辩论的重心 ,并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 ,随着这一重心的出现 ,两派理论开始朝着趋同的方向发展 ,并终于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方面达成了高度的一致。学理辩论失去了批判和质疑带来的活力 ,趋同显示了辩论的终结。当然 ,这也为新理论范式的兴起提供了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间辩论 不可通约性 理性主义 反思主义 新现实主义 新自由主义 国际关系学
下载PDF
国际关系学的美国知识霸权:生成机理、维持机制及其影响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石贤泽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41,共7页
二战后,国际关系学率先在美国成为一门社会科学。随着国际关系学的社会科学化,美国确立了它在国际关系学领域的知识霸权地位。国际关系学的美国知识霸权的生成是一系列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继续存在和维持也有着其独特的维持机制... 二战后,国际关系学率先在美国成为一门社会科学。随着国际关系学的社会科学化,美国确立了它在国际关系学领域的知识霸权地位。国际关系学的美国知识霸权的生成是一系列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继续存在和维持也有着其独特的维持机制,并对国际关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国际关系学的美国知识霸权的生成机理既包括内在的知识机理,又包括外在的制度和社会机理,正是这种内外机理的结合生成了美国的知识霸权地位。国际关系学的美国知识霸权地位的维持同样需要内外机制的继续作用,但同时它又多了人为建构的因素的作用。国际关系学的美国知识霸权无论是对国际关系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学科发展,还是地区性发展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学 美国知识霸权 生成 维持 影响
下载PDF
期刊专业化分工与中国国际关系学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卢凌宇 《国际政治科学》 CSSCI 2016年第4期128-158,共31页
学术期刊的专业化分工是科学知识增长的必要条件。本文对我国10种较有影响的国际关系学期刊在2012—2014年发表的研究性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国际关系学期刊的学科独立性和子学科分工水平较高,但是领域分工水平较低、"泛政... 学术期刊的专业化分工是科学知识增长的必要条件。本文对我国10种较有影响的国际关系学期刊在2012—2014年发表的研究性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国际关系学期刊的学科独立性和子学科分工水平较高,但是领域分工水平较低、"泛政策化"倾向严重。这些问题阻碍了问题意识的培养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妨碍了国际关系知识的渐进增长;不利于彰显期刊特色,激化了期刊间的"平面竞争",降低了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总体水平;同时加重了编辑的工作负担,影响了办刊质量。针对期刊学科独立性较低的问题,以对重要问题的研究来整合区域性、跨学科和综合性期刊,或许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比较政治学在中国国际问题期刊的整体性缺位,也为这些期刊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了提高国际关系学领域分工水平,学术期刊之间应该开展理性的沟通和对话。为了逐渐解决理论期刊和政治期刊分工不明确的问题,理论性期刊应该逐渐降低其时事性追求,同时增强时事性选题的理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专业化 分工 国际关系学
下载PDF
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构建中国国际关系学体系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爱华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4,共4页
构建中国国际关系学体系应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和平与发展具有恒久性、普利性、人本性的特征,以此作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主题,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要求,能够反映国际关系演化发展的历史规律,能够明确评析各种国际关系现象的价... 构建中国国际关系学体系应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和平与发展具有恒久性、普利性、人本性的特征,以此作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主题,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要求,能够反映国际关系演化发展的历史规律,能够明确评析各种国际关系现象的价值标准,能够形成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研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 发展 国际关系学 学科体系
下载PDF
欧洲研究对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范勇鹏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3-111,共9页
本文指出了国际关系学"三大理论"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推进我国国际关系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结合欧洲研究中出现的新命题、新方法和新特点,总结出可资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借鉴的三点启示:沟通分析层次,整合研究范式和加强... 本文指出了国际关系学"三大理论"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推进我国国际关系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结合欧洲研究中出现的新命题、新方法和新特点,总结出可资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借鉴的三点启示:沟通分析层次,整合研究范式和加强实证研究,并结合欧盟合法性和治理研究、欧盟对外援助政策和欧洲认同等具体案例,对以上三点进行了具体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际关系学 国际关系理论 欧洲研究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国际关系学知识体系的重塑
8
作者 严双伍 吴向荣 邢瑞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6-102,共7页
新时代中国国际关系学需要紧扣新型国际关系建构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两大现实主题,以推动和实现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的系统互动。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知识体系亟需重塑。本文从历史维度、经验现实维度和价值规范维度讨论了推动国际关... 新时代中国国际关系学需要紧扣新型国际关系建构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两大现实主题,以推动和实现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的系统互动。为此,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知识体系亟需重塑。本文从历史维度、经验现实维度和价值规范维度讨论了推动国际关系建构合作性竞争理论体系的可能性。历史维度尝试通过加强跨国合作和人类共同发展的历史叙事,改善传统国际关系学的冲突性认知模式,从而对整个国际关系研究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进行批判性反思。经验维度以描述和归纳世界政治多元性为出发点,强调在历史转型期和新研究方向探索期经验理论供给严重不足,基于中国国内治理实践的多元共生与合作发展的经验性理论建构,对建设中国国际关系学科体系具有尤为关键的意义。规范维度放眼未来,旨在通过世界主义理念和全球治理理念的学理讨论,推动新的国际规范和全球意识的生成,为阐释中国的世界观、国际秩序观与外交实践之间的内在关联留下进一步讨论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学 知识体系 历史叙事 经验理论 全球规范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英国学派理论与国际关系史编纂”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9
作者 孙兴杰 颜震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学 英国学派 历史学 纪要 编纂 国际贸易体系
下载PDF
搭建跨学科研究的国际平台——“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方法论探索与学科构建”高级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0
作者 宋鸥 欧春荣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4-106,共3页
关键词 历史学 国际关系学 学术研讨会 民族国家
下载PDF
贯彻“侨校加名校”的方针 努力办好暨南大学——暨南大学“十五”发展规划与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目标
11
作者 骆莉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1年第5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国际关系学 方针 华侨 历程 海外 挑战 学校 交替 风雨 暨南大学
下载PDF
跨学科研究的深入互动——“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英国学派的启示”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2
作者 宋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国际关系学 英国学派 历史学 研讨会综述 跨学科研究 吉林大学 国际关系研究
下载PDF
反思苏联劫难 共圆中国梦想--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一级荣誉教授高放
13
作者 徐艳红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43-45,共3页
领导职务终身制曾长期困扰共产党执政 人民论坛记者: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已履新几个月,您对总书记及新班子抱有怎样的期待? 高放:新的中央领导层开局形象良好,他们有决心,有抱负,强调自己责任重大,表示一定要在任期内把国家治... 领导职务终身制曾长期困扰共产党执政 人民论坛记者: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已履新几个月,您对总书记及新班子抱有怎样的期待? 高放:新的中央领导层开局形象良好,他们有决心,有抱负,强调自己责任重大,表示一定要在任期内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并且已经在采取务实的措施。他们比10年前的上一届班子上任时。年龄更轻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 高放 领导职务终身制 苏联 梦想 共产党执政 领导班子
下载PDF
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状况调查——以国际关系学院为例
14
作者 苗青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25,共2页
近几年来,社交媒体作为互联网技术的新兴产物,以其简单的操作方法、及时的信息交流、快速的动态更新等优势为人们所青睐,成为人们表达观点、交流学习、休闲娱乐等活动的主要平台,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注册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作为社... 近几年来,社交媒体作为互联网技术的新兴产物,以其简单的操作方法、及时的信息交流、快速的动态更新等优势为人们所青睐,成为人们表达观点、交流学习、休闲娱乐等活动的主要平台,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注册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作为社交媒体的主力军,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生活着、思考着、探索着,他们具有独特的网络新人格和新型价值思考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国际关系学 大学生 信息交流 社交网络 互联网技术 媒体作为 操作方法
下载PDF
当代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研究新特点
15
作者 李晓华 《西伯利亚研究》 2012年第2期50-54,共5页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界呈现出一片繁荣复杂的过渡局面。多元化、西方化、孤立主义、意识形态化、学术交流单向性构成了该阶段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俄罗斯 国际关系学 西方化
下载PDF
浅析国际关系学中的层次分析问题
16
作者 马朝林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2期44-45,共2页
肯尼斯·沃尔兹在他的名著《人、国家与战争》中首次系统地使用了层次分析法。第一位把层次分析法作为国际关系方法论加以讨论的是美国政治学家J·戴维·辛格。为了解释层次划分问题上存在的混乱现象,巴里.布赞对层次分析... 肯尼斯·沃尔兹在他的名著《人、国家与战争》中首次系统地使用了层次分析法。第一位把层次分析法作为国际关系方法论加以讨论的是美国政治学家J·戴维·辛格。为了解释层次划分问题上存在的混乱现象,巴里.布赞对层次分析问题进行了再思考,指出应从分析单元和解释来源两个角度进行区别。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的体系分析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分析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学 层次分析法 分析单元 体系分析
下载PDF
论国际关系学的特点及其科学性问题——兼评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现状与前景
17
作者 陈寒溪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8-11,39,共5页
国际关系学是一门年轻的社会科学学科 ,其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因此该学科目前尚处于“前科学阶段” ,相对于其他比较成熟的社会学科 ,其科学性更容易受到人们的质疑。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该学科的科学性认同水平较低 ... 国际关系学是一门年轻的社会科学学科 ,其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因此该学科目前尚处于“前科学阶段” ,相对于其他比较成熟的社会学科 ,其科学性更容易受到人们的质疑。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该学科的科学性认同水平较低 ,是导致研究水平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正确认识国际关系学的科学性 ,加强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创新 ,才能改变中国国际关系学的落后现状 ,使之更加专业化、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学 科学性 中国 社会科学 现状 理论范式
下载PDF
发展国际关系学 培养“通才”人物
18
作者 袁明 《国际学术动态》 1997年第8期1-2,共2页
1997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于1月30日至2月4日在瑞士达沃斯召开,有2000余名世界各国首脑、政府部门高级官员、企业界领导人和知名专家学者到会。 "世界经济论坛"于1971年由日内瓦大学经济学教授施瓦布创建,现已成... 1997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于1月30日至2月4日在瑞士达沃斯召开,有2000余名世界各国首脑、政府部门高级官员、企业界领导人和知名专家学者到会。 "世界经济论坛"于1971年由日内瓦大学经济学教授施瓦布创建,现已成为世界政界、财界要人和专家学者们研讨世界重大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的最重要的非官方聚会。会后,笔者有以下三方面的思考。1 要重视国际关系学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能应付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挑战,并能从宏观和具体的角度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人才。中国的崛起引起全球注目,在年会上有关中国的专题就有5个,其他与中国有关的专题则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学 人才培养 通用人才培养 21世纪
下载PDF
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跨学科研究的生成背景
19
作者 孙璐 《改革与开放》 2012年第12X期142-142,167,共2页
冷战的结束,伴随着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和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的大发展,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科开始了"大繁荣",本文首先将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的跨学科特色作为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学术背景;其次,将问题领域的交融作为传播学与国... 冷战的结束,伴随着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和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的大发展,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科开始了"大繁荣",本文首先将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的跨学科特色作为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学术背景;其次,将问题领域的交融作为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跨学科研究的直接动力。这种跨学科研究动摇了以分科为主导的科学体系,但同时又在进行新的分化。传播媒介与国际关系中的种种变量融合的越来越紧密,使得跨越传播学和国际关系的跨学科问题领域不断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国际关系学 跨学科研究 问题交融
下载PDF
《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从根本上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慧教授专访
20
作者 殷亚红 《中国政府采购》 2015年第3期14-15,共2页
《条例》受到关注,与政府采购的特殊性有较大关系《条例》发布后,我将它与《政府采购法》做了一些对比。《政府采购法》在实施过程中,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反应、呼声比较多,我们从理论上关注得比较多。《政府采购法》反映出的问题,一... 《条例》受到关注,与政府采购的特殊性有较大关系《条例》发布后,我将它与《政府采购法》做了一些对比。《政府采购法》在实施过程中,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反应、呼声比较多,我们从理论上关注得比较多。《政府采购法》反映出的问题,一方面是法律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实施中执行的问题,比如法律细化的问题,也有政府采购本身的特点问题,也有社会关注度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学 全面深化改革 社会关注度 政府采购过程 政府采购法律 政府采购项目 采购代理 母法 社会舆论 内部管理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