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技术联合图像引导放疗技术等中心双引导复位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雪梅 刘璐 +5 位作者 蔡维洵 王亚娟 何晓华 何振宇 林承光 姜晓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2,共8页
【目的】探讨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技术(SGRT)联合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实施等中心双引导复位的可行性,评估新的复位模式相对于传统复位模式的误差精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13日至2022年10月15日在中山大... 【目的】探讨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技术(SGRT)联合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实施等中心双引导复位的可行性,评估新的复位模式相对于传统复位模式的误差精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13日至2022年10月15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ELEKTA infinity加速器放疗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按不同复位方式分为模拟机复位组(模拟组)41例和双引导复位组(双引导组)40例。模拟组采用模拟机进行复位,首次用CBCT扫描并记录摆位误差;双引导组采用体表光学设备AlignRT引导摆位并联合CBCT进行等中心双引导复位,记录CBCT配准获取的摆位误差。分别计算并比较两种复位方式的胸壁靶区(CROI)的整体摆位误差、患侧锁骨头区域(SROI)的局部残余误差和复位时间,分析SGRT联合IGRT双引导复位的CBCT误差值分布的优点。【结果】模拟组和双引导组在CROI区域的整体摆位误差(X/cm、Y/cm、Z/cm、Rx°、Ry°、Rz°)中,除了Ry、Rz方向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方向摆位误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组和双引导组在患侧SROI区域的局部残余误差(X/cm、Y/cm、Z/cm、Rx°、Ry°、Rz°)中,除X、Z轴平移方向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他方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组的复位时间为(505.36±21.96) s明显大于双引导组的(238.64±28.56) s,t=-24.555,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双引导组的CBCT误差值分布,发现X、Y、Z轴平移误差绝对值均覆盖在0.4 cm以内,而≤0.3 cm的比例分别为95%、93%和93%,Rx、Ry、Rz旋转误差绝对值≤1.5°的比例分别为90%、93%和90%。【结论】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与传统的模拟机复位模式相比,SGRT联合IGRT进行等中心双引导复位,可以有效校正旋转角度和残余误差,提高放疗的精准度,复位时间更少,可行性高。这种精准、无标记的复位方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锥形束CT 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技术 引导复位 无标记 残余误差
下载PDF
CBCT图像引导技术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陈青青 李军 花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0052-0055,共4页
研究并分析CBCT图像引导技术在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以我院腹部肿瘤患者为研究目标,任意选择29例开展研究工作,入院时间段是2022年1月-2022年12月,将放射治疗应用于所有患者,治疗时采用直线加速器,使用CT影像... 研究并分析CBCT图像引导技术在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以我院腹部肿瘤患者为研究目标,任意选择29例开展研究工作,入院时间段是2022年1月-2022年12月,将放射治疗应用于所有患者,治疗时采用直线加速器,使用CT影像技术(锥形束)将不同方向(左右、头脚、前后)的线性摆位误差获取到,并对摆位误差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 通过CBCT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医生终审和技师初审具有较小的摆位误差差异,为≤2mm;治疗精准度是27/29(93.10%)。结论 在治疗腹部肿瘤时,应用CBCT图像引导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和精准校正摆位误差,有利于促进治疗精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图像引导技术 腹部肿瘤 放射治疗 精度
原文传递
螺旋断层放疗图像引导技术在鼻咽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余咏兰 黎静 +5 位作者 张晋建 尹志宇 靳怀志 叶柳清 王雅冰 金松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图像引导技术在鼻咽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螺旋断层放疗中心2013年5月至2013年7月30例接受螺旋断层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每例患者在每次治疗前均采用兆伏级CT(MVCT)扫描获得治疗体位图像,将该图...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图像引导技术在鼻咽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螺旋断层放疗中心2013年5月至2013年7月30例接受螺旋断层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每例患者在每次治疗前均采用兆伏级CT(MVCT)扫描获得治疗体位图像,将该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分别获得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腹背方向)3个方向的偏移数据,并根据van-Herk推荐外扩边界估计值公式计算得出靶区外扩边界的估计值。使用该估计值进行边界外扩,重新勾画靶区,在计划系统中重新计算剂量,得到调整前后的正常组织平均剂量对比。结果:30例鼻咽癌患者的摆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Y、Z方向上分别为(0.96±0.88)mm、(1.55±1.13)mm、(1.03±0.78)mm,根据van-Herk推荐外扩边界估计值公式计算得出:X方向为1.74 mm,Y方向2.14 mm,Z方向1.65 mm。使用不同外扩边界值前后,腮腺、内耳、颞颌关节、喉(食道)、下颌骨的平均剂量降低比例分别为12%、9.5%、11.9%、14.7%、22.4%。结论:TomoTherapy图像引导技术保证了精确放疗的实施,降低了正常组织的平均照射剂量,可为临床医生勾画靶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放疗 图像引导技术 摆位误差 外扩边界估计值
原文传递
前列腺癌放疗的图像引导技术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高鸿 李高峰 《医疗装备》 2013年第12期1-3,共3页
通过文献综述前列腺癌放疗的图像引导技术的分类和图像引导技术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放疗 图像引导技术
下载PDF
基于图像引导技术对头颈部肿瘤临床摆位误差的剂量学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一戈 邱小平 +5 位作者 陈维军 狄小云 周琼 王方正 付真富 孙龙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利用图像引导(IGRT)技术对头颈部肿瘤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进行摆位精确度验证,获取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摆位误差,并计算其对靶区和正常组织物理剂量的影响。从而针对头颈部肿瘤放疗行锥形束CT摆位验证频次以及预防靶区外廓... 目的:利用图像引导(IGRT)技术对头颈部肿瘤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进行摆位精确度验证,获取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摆位误差,并计算其对靶区和正常组织物理剂量的影响。从而针对头颈部肿瘤放疗行锥形束CT摆位验证频次以及预防靶区外廓范围给出建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初治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每周行一次锥形束CT摆位验证,以使实际照射中心与计划中心保持一致。统计整个疗程中摆位误差数据,将每次锥形束CT扫描引导下的移位数据反向带入原始计划,模拟计算出在照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因摆位误差影响而产生的实际照射的剂量分布与原始计划的剂量分布中靶区及正常组织的物理剂量差异,评价临床头颈部肿瘤放疗中摆位误差对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学影响。结果:(1)本文选取10例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共进行60次锥形束CT扫描,通过刚性配准得到60组三维方向平移摆位误差数据。得到临床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三维方向上的误差绝对值分别为:X轴(左右)方向(0.180±0.119)cm;Y轴(前后)方向(0.137±0.112)cm;Z轴(头脚)方向(0.107±0.084)cm。(2)通过模拟计算因摆位误差影响的实际剂量与原始计划的剂量比对得出靶区PGTVnx,GTVnd,PGTVnd,PTVna,PTV剂量D95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99%(7 c Gy^149 c Gy),1.70%(13 c Gy^240 c Gy),2.27%(32 c Gy^327 c Gy),0.87%(1 c Gy^119 c Gy),1.17%(6c Gy^143 c Gy);靶区D98的平均偏差分别为1.35%(13 c Gy^186 c Gy),2.34%(1 c Gy^321 c Gy),2.93%(37 c Gy^383 c Gy),1.31%(5 c Gy^171 c Gy),1.71%(17 c Gy^244 c Gy)。而主要正常组织的剂量平均偏差范围为:脑干Dmax改变3.28%(39 c Gy^385 c Gy);脊髓Dmax改变4.53%(-40 c Gy^487 c Gy);腮腺Dmean改变6.58%(-323 c Gy^330 c Gy)。其中因此超过初始标准限量的脑干2例,脊髓3例,腮腺2例,视神经2例。结论: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选取合适的频次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行锥形束CT摆位校正十分必要,可以使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尽量与原始计划保持一致,为临床放疗提供精确度保证。此外,若临床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以锥形束CT图像引导作为摆位校正手段,可以考虑适当减小CTV-PTV的外廓范围以及将正常组织做适当外放后再做剂量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技术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锥形束CT 摆位校正 剂量偏差
下载PDF
图像引导技术在周围型肺癌患者放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彭小保 陈文强 +4 位作者 赵军军 王洁 付行平 王坚 吴奇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9期3134-3137,共4页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技术在周围型肺癌患者放疗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周围型肺癌患者放疗精确度、降低放疗损伤、提高放疗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4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瓦里安Clinical I...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技术在周围型肺癌患者放疗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周围型肺癌患者放疗精确度、降低放疗损伤、提高放疗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4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瓦里安Clinical IX医用加速器,行大分割放射治疗,肿瘤计划靶体积总剂量为42~56 Gy,6~8 Gy/次,隔天一次,所有患者2周内行7次放疗。放疗前采用CT平扫和增强扫描,获得患者肿瘤及周围组织三维图像,并将其传输到瓦里安eclipse计划系统进行放疗方案计划设计。患者放疗前,采用CBCT扫描获取定位参考图像,再与放疗计划进行匹配,该匹配方案获取的定位参数设为在线校准参数。根据在线匹配的定位参数对患者进行在线摆位校准,再行CBCT扫描获取数据,采用系统自带软件完成图像与扫描数据的匹配,该匹配方案获取的定位参数为离线校准参数。比较X、Y、Z三个方向的离线校位误差和在线校位误差。采用Van Herk的群体性误差算法计算两种校位方法外扩界值范围。结果:在线校位X、Y、Z三个方向的误差分别为:X(0.1±1.8)mm,Y(-0.2±1.3)mm,Z(-0.5±3.1)mm;离线校位三个方向的校位误差分别为:X(-0.1±1.1)mm,Y(-0.2±0.6)mm,Z(-0.9±1.9)mm,Y、Z向在线校位精度均明显高于离线校位精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2,P=0.003,t=11.305,P=0.000)。离线校位外扩界值范围为(4.0~4.6)mm,在线校位外扩界值为(5.9~8.9)mm,离线校位外扩界值范围明显较在线校位窄。结论:图影像引导技术可明显改善周围型肺癌患者放疗中的摆位误差,降低靶区外扩边界距离,提高放疗精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技术 周围型肺癌 放疗 摆位误差 外扩边距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宫颈癌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在不同图像配准方法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陈敏 周航 +3 位作者 刘霄 杨姝 彭睿 黄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将不同图像配准方法用于宫颈癌图像引导放疗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患者150例,均经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利用机载锥形束CT(CBCT)XVI系统对患者进行治疗前摆位扫描、在线调整后扫描和治疗结束后扫描。... 目的探讨将不同图像配准方法用于宫颈癌图像引导放疗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患者150例,均经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利用机载锥形束CT(CBCT)XVI系统对患者进行治疗前摆位扫描、在线调整后扫描和治疗结束后扫描。对重建中获得的CBCT图像和治疗计划系统的CT图像行手动、骨性和灰度三种配准方法,分析X(左右)、Y(头脚)、Z(前后)轴水平方向和GX、GY、GZ旋转方向的不同误差,比较这三种配准方法之间的差异性。结果灰度配准在X水平方向的摆位误差低于手动配准和骨性配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准值高于手动配准和骨性配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图像配准方法在Y和Z水平方向的摆位误差和配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图像配准方法在GX、GY、GZ轴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和配准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图像引导放疗技术中骨性和灰度配准方法均可选用,建议首选骨性配准,必要的情况下再应用灰度配准辅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图像引导放疗技术 手动配准 骨性配准 灰度配准
下载PDF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准度的效果
8
作者 张政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3期143-145,共3页
目的:分析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IGRT)对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准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腹部肿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逆向调强放疗技术... 目的:分析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IGRT)对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准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腹部肿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逆向调强放疗技术,观察组采用IGRT辅助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治疗的精准度。结果:观察组适形指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均匀性指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肿瘤区域照射量中,相对体积分数(V5)高于对照组,腹部肿瘤平均照射量(D_(mean))低于对照组;周围组织中,观察组V5和D_(mea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IGRT能提高腹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精准度,治疗中对患者靶向区域照射量更高,周围组织照射量更低,治疗有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 腹部肿瘤 放射治疗 精准度
下载PDF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中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研究
9
作者 文多成 郑安梅 +4 位作者 苟秋燕 陈延俊 尹政清 王帮才 魏世鸿 《甘肃医药》 2023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究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中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特征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应用调强放射治疗的92例宫颈癌患者资料。应用锥形束CT评价X、Y、Z轴向的误差及不同误差范围内,X、Y、Z轴向... 目的:探究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中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特征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应用调强放射治疗的92例宫颈癌患者资料。应用锥形束CT评价X、Y、Z轴向的误差及不同误差范围内,X、Y、Z轴向摆位误差绝对值发生率。以(BMI=23kg/m^(2))作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肥胖(n=40)和正常组(n=52),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轴向的误差情况。结果:①对1063次锥形束CT验证图像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发现,在X、Y、Z轴向上呈“正态分布”。其中X、Y、Z轴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2±3.61)mm、(0.01±4.52)mm和(-0.13±2.82)mm。②从不同误差范围来看,误差范围≤5mm患者不同轴向摆位误差绝对值发生率高于>10mm和5-10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差范围>10mm和5-10mm的患者不同轴向摆位误差绝对值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从不同BMI来看,在X轴向肥胖组摆位误差大于正常组(P<0.05),在Y、Z轴向两组摆位误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整体摆位效果能够较好满足治疗需求,但对于不同BMI患者,肥胖会对X轴向形成较大的误差影响,在调强放射治疗中应注重摆位误差问题,实现精准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 调强放射治疗 摆位 误差
下载PDF
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调强放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0
作者 张晓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23-0025,共3页
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前行调强放疗中采用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50例直肠癌患者样本,术前均行调强放疗,并于每周固定行时间段应用IGRT校正摆位误差,分析具体应用效果。结果 校正后x轴、y轴、z轴的旋转误差、平移误差... 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前行调强放疗中采用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50例直肠癌患者样本,术前均行调强放疗,并于每周固定行时间段应用IGRT校正摆位误差,分析具体应用效果。结果 校正后x轴、y轴、z轴的旋转误差、平移误差及计划靶区边扩值均显著低于校正前。结论 直肠癌患者术前调强放疗中采用IGRT可提升放疗的精确度,可全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疗技术 直肠癌 调强放疗
下载PDF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腹部肿瘤放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1
作者 吴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0040-0042,共3页
观察在腹部肿瘤放疗治疗中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价值。方法 收集腹部肿瘤放疗治疗患者共计100例,时间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应用逆向调强放疗技术,后者采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比两组放疗效果、... 观察在腹部肿瘤放疗治疗中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价值。方法 收集腹部肿瘤放疗治疗患者共计100例,时间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应用逆向调强放疗技术,后者采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比两组放疗效果、周围正常组织放射剂量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比较后,观察组CI和靶向区域V5较高,HI、靶向区域Dmean、周围组织V5与Dmean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治疗更加精确,可以降低腹部肿瘤放疗治疗过程中的误差,提高临床总疗效,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 腹部肿瘤 放疗治疗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图像引导技术在精确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向远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年第8期1300-1301,共2页
现代医学是以微创伤和无创伤的精确治疗为发展方向,放射治疗也向精确放射治疗及图像引导下的放射治疗发展[1]。精确放射治疗是放射治疗的必然发展趋势,图形引导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使之更好地为精确放射治疗提供医学影像,引导放... 现代医学是以微创伤和无创伤的精确治疗为发展方向,放射治疗也向精确放射治疗及图像引导下的放射治疗发展[1]。精确放射治疗是放射治疗的必然发展趋势,图形引导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使之更好地为精确放射治疗提供医学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给肿瘤组织最大的剂量和保护正常组织的免于被照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放射治疗 图像引导技术 肿瘤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图像引导技术对降低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肺损伤发生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硕 董量 +1 位作者 刘启为 王志武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65-769,775,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对于肺癌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肺损伤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01-2014-06-30于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64例肺癌放疗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放疗是否采用了CBCT IGRT技术分为CBC... 目的探讨应用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对于肺癌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肺损伤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01-2014-06-30于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64例肺癌放疗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放疗是否采用了CBCT IGRT技术分为CBCT组(51例)和非CBCT组(113例)。以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肺损伤为研究终点,以是否行CBCT图像引导放疗和其他临床特征作为预测因素,应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放射性肺损伤相关因素。结果CBCT组和非CBCT组组间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等临床特征均衡,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应用CBCT(OR=0.263,95%CI为0.1030.672,P<0.001)可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风险,同时放射物理剂量学参数放疗剂量≥60 Gy(OR=2.393,95%CI为1.1305.065,χ^(2)=5.356,P=0.021)、MLD(OR=6.206,95%CI为2.85913.475,χ^(2)=23.855,P<0.001)、V5≥75%(OR=5.690,95%CI为2.31613.976,χ^(2)=18.532,P<0.001)、V20≥35%(OR=4.040,95%CI为1.8678.743,χ^(2)=13.527,P<0.001)以及同期化疗(OR=2.660,95%CI为1.3075.413,χ^(2)=7.520,P=0.006)可增加放射性肺损伤的风险。排除共线性指标后,多因素分析提示CBCT(OR=0.316,95%CI为0.1180.851,χ^(2)=5.201,P=0.023)、MLD(OR=5.742,95%CI为2.54112.975,χ^(2)=17.654,P<0.001)和同期化疗(OR=2.292,95%CI为1.0415.044,χ^(2)=4.246,P=0.039)是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应用CBCT IGRT可以降低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损伤 图像引导技术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基于实时超声图像引导技术和线性判别模型分析前列腺癌放疗分次内运动模式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研 赵波 +1 位作者 高献书 亓昕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5-460,共6页
目的基于经会阴超声(TPUS)实时扫描技术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法,定性分析并自动判别前列腺癌放疗分次内运动模式,为个体化精确放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TPUS技术记录了61例前列腺癌患者共1265个分次近百万个实时监测数据,划分为稳定型、波... 目的基于经会阴超声(TPUS)实时扫描技术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法,定性分析并自动判别前列腺癌放疗分次内运动模式,为个体化精确放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TPUS技术记录了61例前列腺癌患者共1265个分次近百万个实时监测数据,划分为稳定型、波浪型、小偏执型、银叉型、回归型、大偏执型和稽留型运动模式。对运动轨迹量化并提取特征参数,通过LDA法建立判别方程式,评估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判别效果。结果平均每位患者存在4种不同的运动模式,不稳定型占(35.00±21.49)%。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运动轨迹并未表现出越来越稳定的趋势,不同模式的出现极不规则。构建的线性判别模型对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0.4%和89.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9%和91.1%。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分次内运动模式多样且随机,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LDA法可以有效地对分次内运动模式进行判别,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利用判别方程和中心坐标实现对未知样本的自动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判别模型 实时超声图像引导技术 前列腺癌 分次内运动模式
原文传递
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许德权 卓龙泉 +1 位作者 张永昶 赵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6-1229,共4页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在直肠癌患者术前新辅助调强放疗(IMRT)中的应用,分析其对靶区勾画的指导意义。方法:67例临床分期为Ⅱ~Ⅲ期(T3-4N0M0或T1-4N1-2M0)的直肠癌患者行术前IMRT,放疗期间每周行1次IGRT,获得术前和术后的2组...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在直肠癌患者术前新辅助调强放疗(IMRT)中的应用,分析其对靶区勾画的指导意义。方法:67例临床分期为Ⅱ~Ⅲ期(T3-4N0M0或T1-4N1-2M0)的直肠癌患者行术前IMRT,放疗期间每周行1次IGRT,获得术前和术后的2组影像在三维空间的对比位置误差,计算系统误差(Σ)和随机误差(σ),按照Van Herk公式计算计划靶区扩边值(MPTV)。结果:389个CBCT扫描图像在x、y、z 3个轴位方向上的误差范围分别为(0.86^-1.13)、(1.94^-2.11)及(1.87^-1.81)cm。校正后y轴和z轴上的平移误差小于校正前(t=3.541,P=0.001;t=3.275,P=0.000);校正后x轴和y轴上的旋转误差小于校正前(t=1.260,P=0.000;t=2.797,P=0.000。校正前,x、y、z 3个轴位方向上的MPTV分别为2.00、3.25和2.88cm,校正后为0.73、1.74和1.50cm,分别减少了1.27、1.51及1.38cm。结论:IGRT可减少直肠癌患者术前IMRT的系统误差和摆位误差,是精确放疗的有效质量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调强放疗 图像引导放疗技术
下载PDF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善凤 叶铭兰 +2 位作者 雷海红 黄家满 陈伙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4期59-61,共3页
目的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测量和分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估算外放边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采用IGRT技术采集位置图像,与计划图像进行配准。分析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 目的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测量和分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估算外放边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采用IGRT技术采集位置图像,与计划图像进行配准。分析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估计外放边界,并分析校正前后误差值。结果X轴、Y轴和Z轴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2±0.99)、(0.27±1.62)、(-0.72±1.56)mm。其中Y轴方向误差较大,最大误差绝对值达6.8 mm。X、Y、Z轴方向的外放边界值分别为2.73、4.50、4.30 mm。三个方向校正前后摆位误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RT技术应用于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摆位误差的分析为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外扩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调强放射治疗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 摆位误差
下载PDF
基于四维CT的肺癌靶区联合图像引导放疗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博 刘建华 俞海东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8期1477-1479,共3页
目的:将基于四维CT的肺癌靶区联合图像引导放疗技术肺癌中,对其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33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四维CT扫描定位,各患者得到10组呼吸时相,分别制定3D、4D计划,对两者相关指标进行比... 目的:将基于四维CT的肺癌靶区联合图像引导放疗技术肺癌中,对其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33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四维CT扫描定位,各患者得到10组呼吸时相,分别制定3D、4D计划,对两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执行4D计划,记录放疗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D计划PTV与3D计划相比相对更大,4D计划CTV与3D计划相比相对更小,4D计划双肺V20、MLD与3D计划相比相对更低,不同计划间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33例患者均无中断治疗、失访等情况出现,放疗总有效率为63.64%;本组33例患者急性放射性损伤、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42%、51.52%。结论:基于四维CT的CT的肺癌靶区联合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应用价值较高,可减少PTV体积,利于提升放疗剂量的精准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CT 肺癌靶区 图像引导放疗技术
下载PDF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腹部肿瘤放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瑞英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1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腹部肿瘤放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腹部肿瘤放疗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和对照组(50例,未应用图像引导放... 目的分析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腹部肿瘤放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腹部肿瘤放疗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和对照组(50例,未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比较两组的放疗相关指标;分析观察组10例患者的锥形束三维误差;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适形指数(CI)、靶向区域V_(5)高于对照组,均匀性指数(HI)、靶向区域Dmean、周围组织V_(5)、周围组织D_(mean)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例患者在Z方向的摆位误差最大,在X方向的摆位误差最小。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应用在腹部肿瘤放疗治疗中,可帮助患者改善疼痛等临床症状,提升治疗部位、剂量的精准度,降低此治疗方式对患者周围组织、器官的损伤,使其病情能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放疗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
下载PDF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邹钦凤 聂晓历 +1 位作者 黄丽娜 蒋思思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28期4015-4016,共2页
目的探讨在腹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治疗精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2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腹部肿瘤患者10例,均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治疗,患者前后(z)、头脚(y)、左右(x)方向上的线性摆位误差通过锥形束C... 目的探讨在腹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治疗精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2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腹部肿瘤患者10例,均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治疗,患者前后(z)、头脚(y)、左右(x)方向上的线性摆位误差通过锥形束CT影像技术获取,对x、y、z轴旋转进行建立,而后对相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共施行40次CT检查,扫描检查结果显示:x、y、z方向上的线性摆位误差分别为(0.14±0.08)cm、(0.09±0.12)cm、(-0.13±0.11)cm,u、v、w旋转摆位误差分别为(0.75±0.26)°、(-0.19±0.28)°、(0.21±0.18)°。其中摆位误差最小、居中、最大分别为:x方向、z方向、y方向,其外扩值分别为0.57cm、0.65 cm、1.10 cm。结论在腹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检查摆位误差,起到提升治疗精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放射治疗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 精度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