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圆孔扩张理论的筋箍碎石桩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明华 何玮茜 +1 位作者 衡帅 刘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85-1792,共8页
碎石桩沿桩身围裹一圈土工格栅后成为筋箍碎石桩,其受力机理变得更加复杂,筋材特性必定会对桩体承载力产生影响。基于圆孔扩张理论,合理假设单桩有效加固范围边缘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获得了可考虑筋箍与桩、土协调变形的筋箍碎石桩复合... 碎石桩沿桩身围裹一圈土工格栅后成为筋箍碎石桩,其受力机理变得更加复杂,筋材特性必定会对桩体承载力产生影响。基于圆孔扩张理论,合理假设单桩有效加固范围边缘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获得了可考虑筋箍与桩、土协调变形的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与现有研究成果对该计算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实际工程吻合性更高,最后,在该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参数对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筋箍碎石桩的最优加筋深度不是一个定值,而是随着筋材性能和桩周土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箍碎石桩 承载力 圆孔扩张理论 最优加筋深度
原文传递
基于圆孔扩张理论顶部加箍碎石桩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昌富 李其泽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12,共6页
在碎石桩顶部设置土工合成材料或预制混凝土套筒,可有效改善其承载特性.为研究加箍段对碎石桩承载力的影响,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将考虑土体自重效应影响的圆孔扩张理论引入到加箍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中,分析了塑性区半径... 在碎石桩顶部设置土工合成材料或预制混凝土套筒,可有效改善其承载特性.为研究加箍段对碎石桩承载力的影响,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将考虑土体自重效应影响的圆孔扩张理论引入到加箍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中,分析了塑性区半径随深度发生变化的规律,得到了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扩张重叠作用产生的影响,建立了群桩计算模型,推导出群桩作用下加箍碎石桩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工程实例验证表明,采用本文公式的计算结果与现场载荷实验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说明本文公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箍碎石桩 复合地基 承载力 圆孔扩张理论 扩张重叠
下载PDF
基于圆孔扩张理论的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小玲 赵景玖 +1 位作者 孙毅龙 许成顺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2-241,256,共11页
近年来,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桩基础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常用的基础形式,其水平承载特性的分析计算是桩基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基于Vesic圆孔扩张理论,分析了水平荷载作用下桩侧土体的实际受力状态,推导了基于应力增量的桩侧... 近年来,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桩基础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常用的基础形式,其水平承载特性的分析计算是桩基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基于Vesic圆孔扩张理论,分析了水平荷载作用下桩侧土体的实际受力状态,推导了基于应力增量的桩侧土抗力的计算公式,进而提出了考虑摩擦效应的桩土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并基于MATLAB编写了相应的分析程序,通过开展案例分析,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基于所建立的桩基水平承载力的力学模型,探讨了荷载、桩径等因素对水平受荷桩的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相互作用 Vesic圆孔扩张理论 桩土摩擦效应 水平承载力 桩侧土抗力
下载PDF
基于圆孔扩张理论的碎石桩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明华 何玮茜 刘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60,共6页
本文深入研究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受力变形机理,利用摩尔库伦弹塑性材料的剪胀特性,同时引入应力跌落三折线模型,视筋箍碎石桩承受上部荷载时的径向鼓胀为圆孔扩张,将产生变形的桩周土体分为弹性区和塑性区两部分,运用Vesic圆孔扩张理论分... 本文深入研究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受力变形机理,利用摩尔库伦弹塑性材料的剪胀特性,同时引入应力跌落三折线模型,视筋箍碎石桩承受上部荷载时的径向鼓胀为圆孔扩张,将产生变形的桩周土体分为弹性区和塑性区两部分,运用Vesic圆孔扩张理论分别建立了弹性区和塑性区桩周土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表达式,进而利用桩体影响半径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的假设,求出了桩周土对碎石桩的径向围限力,再结合被动土压力公式导得了碎石桩的单桩承载力计算式。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数据对所推导的承载力计算式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桩 圆孔扩张理论 单桩承载力
下载PDF
基于圆孔扩张理论的支盘桩成型过程挤土效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延庆 苑辉 彭建宇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880-882,共3页
运用圆孔扩张理论对挤扩支盘桩成型过程的挤土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支盘成型过程中桩周土的临界压力pc、极限扩张压力pu及塑性区最大半径r1max的计算方法和挤扩设备挤土时施加的作用力的计算方法。同时得到了在特定场地土条件下挤土... 运用圆孔扩张理论对挤扩支盘桩成型过程的挤土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支盘成型过程中桩周土的临界压力pc、极限扩张压力pu及塑性区最大半径r1max的计算方法和挤扩设备挤土时施加的作用力的计算方法。同时得到了在特定场地土条件下挤土臂张角不同时桩周土的塑性区的变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孔扩张理论 成型过程 塑性区
下载PDF
基于圆孔扩张理论的CFG桩成桩效应计算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唐彤芝 赵维炳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1,共5页
利用圆孔扩张理论对CFG 桩处理公路软粘土的成桩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依据工程实例对沉管引起的桩间土超静孔压、地表隆起量及土体挤密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CFG 桩沉管的“隔桩跳打”工艺,解释单桩沉管过程对相邻已打桩成桩... 利用圆孔扩张理论对CFG 桩处理公路软粘土的成桩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依据工程实例对沉管引起的桩间土超静孔压、地表隆起量及土体挤密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CFG 桩沉管的“隔桩跳打”工艺,解释单桩沉管过程对相邻已打桩成桩质量的影响,以及复合地基桩间距的合理设计均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G桩 圆孔扩张理论 成桩效应
下载PDF
圆孔扩张理论求解旁压试验临界深度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建武 楼晓明 陈毅麟 《低温建筑技术》 2009年第9期56-58,共3页
旁压试验由于受地表的影响,浅层试验数据并不能正确反映土体真实的物理性质。本文基于圆孔扩张理论,并根据平面应变条件,建立极限平衡方程,从而解得旁压试验的临界深度,并把狭义的匀质土中的临界深度概念推广到了各种复杂土层中,使其具... 旁压试验由于受地表的影响,浅层试验数据并不能正确反映土体真实的物理性质。本文基于圆孔扩张理论,并根据平面应变条件,建立极限平衡方程,从而解得旁压试验的临界深度,并把狭义的匀质土中的临界深度概念推广到了各种复杂土层中,使其具有普遍意义。本文提出的旁压试验临界深度是指旁压试验不受地表影响的深度,在此临界深度以下的Pf或Pl/k可以与地基土的基本承载力建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应变 圆孔扩张理论 旁压试验 临界深度
下载PDF
基于圆孔扩张理论散体材料-混凝土桩承载力计算
8
作者 郭尤林 余鹏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277-282,共6页
地基加固处理中应用广泛的碎石桩易于在桩顶发生鼓胀变形破坏,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优化复合地基形式,即散体材料-混凝土桩复合地基。采用圆孔扩张理论,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用极坐标轴对称问题对散体材料-混凝土桩进行Vesic... 地基加固处理中应用广泛的碎石桩易于在桩顶发生鼓胀变形破坏,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优化复合地基形式,即散体材料-混凝土桩复合地基。采用圆孔扩张理论,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用极坐标轴对称问题对散体材料-混凝土桩进行Vesic圆孔扩张压力求解,并由此推导出桩间土体内摩擦角φ=0和φ≠0时散体材料-混凝土桩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将计算方法应用于已有试验,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较为接近,验证了基于圆孔扩张理论对该新型桩进行极限承载力计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体材料-混凝土桩 复合地基 承载力计算 Vesic圆孔扩张理论
下载PDF
应用圆孔扩张理论对静压桩挤土效应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邓迎芳 莫海鸿 +2 位作者 刘叔灼 陈俊生 姚孟洋 《广州建筑》 2012年第1期23-26,共4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圆孔扩张理论对静压桩沉桩挤土效应进行研究。采用圆孔扩张理论,阐述了基于Tresca破坏准则、Mobr-Coulomb破坏准则的圆柱形孔扩张理论的计算方法,并对理论计算结果和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圆孔扩张理论 挤土效应 Tresca破坏准则 Mobr-Coulomb破坏准则
下载PDF
非线性土体圆孔扩张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玉龙 《山西建筑》 2015年第16期28-29,共2页
对非线性土体圆孔扩张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现阶段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的研究方向,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 非线性土体 圆孔扩张理论 存在问题 研究方向
下载PDF
圆孔扩张理论的孔壁稳定计算模型
11
作者 张维炎 鲁嘉 +1 位作者 周滴平 周小平 《低温建筑技术》 2013年第4期90-92,共3页
主要考虑成孔卸荷效应的影响,将圆孔扩张理论的逆过程和摩尔-库仑理论用于灌注桩成孔后收缩过程及稳定性的研究分析,推导出孔壁稳定性的基本解,建立孔壁稳定平衡的表达式,并基于推导结果提出相关施工建议。
关键词 卸荷效应 圆孔扩张理论 摩尔-库仑理论
下载PDF
基于黏弹-塑性圆孔扩张理论压力注浆锚杆锚-土界面黏结强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昌富 李伟 +1 位作者 朱世民 陈轶龙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51,共11页
压力注浆锚杆在隧道、边坡、基坑等支护工程中应用广泛。为了预测锚杆在不同注浆压力下的锚-土界面黏结强度,将锚-土界面法向应力的发展过程分为2个计算阶段:压力注浆时锚孔扩张半径的计算和浆液硬化后界面法向应力的计算。在计算时,将... 压力注浆锚杆在隧道、边坡、基坑等支护工程中应用广泛。为了预测锚杆在不同注浆压力下的锚-土界面黏结强度,将锚-土界面法向应力的发展过程分为2个计算阶段:压力注浆时锚孔扩张半径的计算和浆液硬化后界面法向应力的计算。在计算时,将锚孔扩张过程视为无限土体中的瞬时圆孔扩张问题,考虑塑性区土体服从统一强度准则,推导出压力注浆时锚孔扩张半径解答;然后,考虑土体的时变特性,引入黏弹-塑性圆孔扩张理论,采用Merchant模型推导出浆液硬化后界面法向应力随时间衰减的解答;最后,基于库仑抗剪强度公式,建立了压力注浆锚杆锚-土界面黏结强度的理论计算方法。为了验证所提计算方法的可靠性,采用自制的锚杆微元体压力注浆装置,制作了3种不同注浆压力下的锚杆试样并开展了拉拔试验。将获得的试验结果与所提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已有的压力注浆土钉拉拔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压力注浆锚杆锚-土界面黏结强度的理论计算方法能够准确的预测试验数据,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最后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锚-土界面黏结强度与注浆压力呈线性关系,注浆压力增大能有效提高锚杆的承载性能;锚-土界面黏结强度随着复合模量的增大呈现非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压力注浆锚杆 圆孔扩张理论 界面黏结强度 时变特性 Merchant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圆孔扩张理论的静压楔形桩沉桩挤土效应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周航 孔纲强 刘汉龙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30,共7页
针对扩底楔形桩沉桩挤土效应特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的状况,基于圆孔扩张理论,考虑扩底楔形桩的楔形角和扩大头等截面尺寸变化,建立扩底楔形桩施工中静压沉桩过程中沉桩阻力、桩周土体位移场以及超静孔隙水压力的理论计算方法。通过对... 针对扩底楔形桩沉桩挤土效应特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的状况,基于圆孔扩张理论,考虑扩底楔形桩的楔形角和扩大头等截面尺寸变化,建立扩底楔形桩施工中静压沉桩过程中沉桩阻力、桩周土体位移场以及超静孔隙水压力的理论计算方法。通过对楔形桩沉桩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的对比,分析了楔形角、沉桩深度、土体参数等因素对沉桩阻力、桩周挤土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理论计算方法能够较好的模拟楔形桩沉桩过程;沉桩完毕后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之比在2~4之间,土体径向位移在距桩中心距离约为10倍桩径处递减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扩底楔形桩 圆孔扩张理论 沉桩阻力 挤土位移 超静隙水压
原文传递
考虑圆孔扩张理论的支盘桩荷载传递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连祥 李先军 +1 位作者 成晓阳 黄亨利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29,共10页
为求解出支盘桩受压时扩径体处相关力学性状,并预测桩基沉降,结合圆孔扩张理论求解出扩径端力与位移关系,并对支盘桩应用荷载传递法。将支盘桩在竖向受压扩径体向下挤土位移的过程,看作土体中的圆孔扩张课题,在合理假定的基础上,分析受... 为求解出支盘桩受压时扩径体处相关力学性状,并预测桩基沉降,结合圆孔扩张理论求解出扩径端力与位移关系,并对支盘桩应用荷载传递法。将支盘桩在竖向受压扩径体向下挤土位移的过程,看作土体中的圆孔扩张课题,在合理假定的基础上,分析受压时扩径体与相邻土体的相对位移,推导出扩径体水平内压力与竖向位移的关系,对扩径体下侧面进行力学分析,得出桩土接触作用面A′C段的变化规律及扩径端阻力与竖向位移的关系,并对其进行参数研究。在此基础上,选择桩侧荷载传递函数为双曲线型,桩端为线弹性,对支盘桩应用荷载传递法,得到桩顶沉降曲线及桩体内力。研究结果表明:以圆孔扩张理论推导出扩径端阻力与竖向位移关系的方法,充分考虑了扩径体的几何构造特点和挤土效应,扩径端阻力能充分体现对挤扩角的敏感性,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扩径体水平内压力在倒圆台形下侧面呈现非线性分布,随着初始孔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着竖向位移的增加,水平内压力分布的非线性愈加明显;水平内压力值随着竖向位移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挤扩角的增大而减小;考虑圆孔扩张理论的支盘桩荷载传递法能有效地求解支盘桩沉降及相关力学性状,且对于支盘桩而言,挤扩角引起的扩径端阻力变化比单纯的侧阻变化更能影响最终承载力。相关方法和结论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荷载传递法 圆孔扩张理论 支盘桩 桩基沉降 扩径体 扩径端阻力
原文传递
基于Vesic圆孔扩张理论的桩周土抗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小玲 赵景玖 杜修力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6,共8页
随着目前城市建筑物容量的增大,对作为其主要承载构件的桩基础的承载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桩-土相互作用问题是桩基水平承载性能研究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该问题的研究对于完善桩基础设计理论和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Vesic... 随着目前城市建筑物容量的增大,对作为其主要承载构件的桩基础的承载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桩-土相互作用问题是桩基水平承载性能研究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该问题的研究对于完善桩基础设计理论和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Vesic圆孔扩张理论,分析水平荷载作用下桩侧土体的实际受力状态,根据桩身产生水平位移后桩周土应力为近似椭圆形非均匀分布的特点,综合考虑纵向应力变化、桩基整体转动和桩-土摩擦效应对桩侧土抗力的影响,建立二维平面状态下的桩-土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以此推导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侧土抗力计算公式,得到基于应力增量的p-y曲线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最后针对桩-土参数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对比所提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的结果可知:将该理论方法应用于水平荷载作用下桩侧土体力学效应的计算时,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数据较吻合,尤其在桩基受荷产生较大水平位移时,两者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通过对桩-土参数等影响因素的计算分析,讨论了桩径、土体内摩擦角和土体变形模量等桩-土参数对桩周土体应力结果的影响,得到了桩周不同位置处土体径向应力和切向应力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桩周土抗力 Vesic圆孔扩张理论 计算方法 桩-土摩擦效应
原文传递
基于圆孔扩张理论的挤密桩新工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靳宏利 马小伟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44-146,149,共4页
我国西北地区公路建设中遇到的大厚度湿陷性黄上地基处理问题越来越多,因此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降低路基工后沉降,提高承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圆孔扩张理论,结合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施工... 我国西北地区公路建设中遇到的大厚度湿陷性黄上地基处理问题越来越多,因此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降低路基工后沉降,提高承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圆孔扩张理论,结合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施工工艺,并在西铜高速公路项目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复合地基 灰土挤密桩 圆孔扩张理论
原文传递
基于土塞效应的柱形孔扩张问题解析解 被引量:31
17
作者 郑俊杰 聂重军 鲁燕儿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4004-4008,共5页
钢管桩和混凝土管桩在沉桩过程中会同时产生挤土效应和土塞效应,然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钢管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土塞效应,对混凝土管桩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其挤土效应上。首先综述了国内外管桩挤土效应和土塞效应的研究现状,然后在考虑... 钢管桩和混凝土管桩在沉桩过程中会同时产生挤土效应和土塞效应,然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钢管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土塞效应,对混凝土管桩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其挤土效应上。首先综述了国内外管桩挤土效应和土塞效应的研究现状,然后在考虑土塞效应的前提条件下,利用圆孔扩张理论对管桩的挤土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合理的假设,得到了桩周土体在弹塑性阶段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的解析解答,为综合研究管桩的挤土效应和土塞效应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圆孔扩张理论 土塞效应 挤土效应 管桩
下载PDF
饱和粘土中挤土桩球形孔扩张的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胡伟 黄义 +1 位作者 刘增荣 栗蕾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0-187,共8页
将桩体的贯入模拟为球形孔扩张过程,基于球形孔扩张理论,在大变形假定情况下,结合修正剑桥模型及水力压裂理论,由最小耗能原理从能量的角度推导出了饱和粘土中挤土按球形孔扩张后,土体整个范围内,包括弹性区、塑性区、破坏区内的应力、... 将桩体的贯入模拟为球形孔扩张过程,基于球形孔扩张理论,在大变形假定情况下,结合修正剑桥模型及水力压裂理论,由最小耗能原理从能量的角度推导出了饱和粘土中挤土按球形孔扩张后,土体整个范围内,包括弹性区、塑性区、破坏区内的应力、位移及超孔隙水压力分布的解析解,并分析了土的超固结比对结果的影响,和其他文献的比较结果证明了理论解析解的准确性。其结论可为饱和土地区的静压桩、打桩等岩土工程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孔扩张理论 修正剑桥模型 相关联流动法则 超固结比 大变形 水力压裂理论 最小耗能原理
下载PDF
非饱和土中球形孔扩张的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胡伟 刘明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92-1297,共6页
在考虑土体体积变化的前提下,应用圆孔扩张理论,结合修正剑桥模型推导出了非饱和土中球形孔扩张后,土体中应力、位移分布的解析解;并分析了超固结比对结果的影响。其结论可为非饱和土地区的沉桩、静力触探等岩土工程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圆孔扩张理论 修正剑桥模型 相关联流动法则 超固结比 大变形
下载PDF
非饱和土中考虑沉桩扩孔速度影响的半球形孔扩张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伟 黄义 刘增荣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4339-4342,共4页
考虑沉桩速度的影响,以弹塑性交界面处单元体的运动情况作为参考标准,将区域内任何一点的应力、位移描述成塑性区半径R和扩张后土体单元距孔心的距离r的函数。采用小变形理论求解出r处的径向扩张速度与弹塑性交界面的径向扩张速度之比V... 考虑沉桩速度的影响,以弹塑性交界面处单元体的运动情况作为参考标准,将区域内任何一点的应力、位移描述成塑性区半径R和扩张后土体单元距孔心的距离r的函数。采用小变形理论求解出r处的径向扩张速度与弹塑性交界面的径向扩张速度之比V应满足的关系式,其中后者的扩张速度认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于扩张本身而产生的位移速度;另一部分是由于扩张引起的变形导致土体连续进入塑性状态而产生的附加速度。最后,结合扩孔速度的已知条件推导出沉桩后桩周土体塑性区、破坏区范围,而整个土体范围内应力、位移表达式形式仍与已有相关研究中一样。该研究成果可为非饱和土地区的动力打桩和夯扩桩等工程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圆孔扩张理论 修正剑桥模型 相关联流动法则 速度 小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