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输电塔抗震研究综述
1
作者 张志领 《土木工程》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输电塔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其抗震性能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输电塔抗震分析通常忽略了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简称SSI效应),这导致对地震响应的预测较为保守。随着... 输电塔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其抗震性能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输电塔抗震分析通常忽略了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简称SSI效应),这导致对地震响应的预测较为保守。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考虑这个因素,特别是在强震或复杂地质条件下,土体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结构的振动响应和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本文综述了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输电塔抗震研究,分析了SSI效应对输电塔抗震性能的影响,并详细介绍了目前关于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Transmission towers, as significant infrastructure in the power system,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of the power system.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transmission towers is usually analyzed while ignoring the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referred to as the SSI effect), resulting in a relatively conservative prediction of seismic responses. With in-depth research,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have begun to consider this factor. Particularly under strong earthquakes o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il and the structure has a remarkable impact on the vibration response and st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eismic research of transmission towers considering the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SSI effect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ransmission towers, and elaborates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methods, achievements regarding the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and looks forward to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地震
下载PDF
基岩地震谱与地震动位移输入的土–结构相互作用(SSI)计算模型改进 被引量:5
2
作者 柳国环 陆新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4-892,共9页
对基岩地震动输入的适用性和SSI计算模型的合理性进行研究。首先,借鉴已有基岩地震谱表达式,采用数值方法修正高频段过滤函数,得到适用于我国目标场地的基岩地震谱;然后,分析当前位移输入的SSI计算模型,指出所存在的因单元尺寸划分逐步... 对基岩地震动输入的适用性和SSI计算模型的合理性进行研究。首先,借鉴已有基岩地震谱表达式,采用数值方法修正高频段过滤函数,得到适用于我国目标场地的基岩地震谱;然后,分析当前位移输入的SSI计算模型,指出所存在的因单元尺寸划分逐步精细而导致的不收敛问题,推广无质量刚性元(massless rigid element,MRE)法解决这一问题,并给出MRE、结构系统和黏弹性人工边界三者间连接示意图;最后,基于上述工作和随机振动理论生成基岩地震动位移输入谱,对一算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RE法解决SSI计算模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可为土–结构共同作用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 基岩地震动 无质量刚性元(MRE)法 土–结构相互作用
下载PDF
液化场地群桩–土–结构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孔德森 李纯洁 +1 位作者 凌贤长 门燕青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43-149,共7页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群桩–土–结构的相互作用规律,采用量纲分析方法,设计了群桩–柱墩模型振动台试验,通过输入幅值为0.15g和0.5g的El Cenro地震波,探讨了地基加速度反应、桩–柱墩加速度反应和孔隙水压力反应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①...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群桩–土–结构的相互作用规律,采用量纲分析方法,设计了群桩–柱墩模型振动台试验,通过输入幅值为0.15g和0.5g的El Cenro地震波,探讨了地基加速度反应、桩–柱墩加速度反应和孔隙水压力反应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①小震输入下,地基动力变形的线性特征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对地震波的动力放大作用,且加速度反应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大震输入下,地基动力变形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加速度反应规律不单一;②桩–柱墩加速度反应主要集中在低频段,反应规律复杂;③埋深和桩距对地基孔隙水压力变化影响较大,且随埋深减小,孔压减小,孔压比增大,同时随桩距减小,孔压增大,以致在桩周形成一定的孔压梯度。振动台试验能很好地再现天然地震作用的宏观现象,是研究液化场地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反应规律的一种很好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场地 地震 群桩–土–结构相互作用 大型振动台试验
原文传递
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实用分析模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叶献国 冯锋杰 李康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995-3004,共10页
讨论现有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模型的优缺点,从工程应用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实用分析模型及分析方法:采用三维弹塑性杆系模型模拟上部结构,在基础底面放置水平、竖向及转动的弹簧和阻尼单元来模拟土与基础的... 讨论现有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模型的优缺点,从工程应用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实用分析模型及分析方法:采用三维弹塑性杆系模型模拟上部结构,在基础底面放置水平、竖向及转动的弹簧和阻尼单元来模拟土与基础的接触作用,通过弹簧和阻尼参数的改变来模拟不同的场地等状况。用该种方法计算分析一个10层的独立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场地土剪切波速、上部结构刚度和地震动强度等因素对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同时探讨各种情况下的结构地震能量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独立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来说,考虑相互作用后场地变软和上部结构刚度增大不一定使楼层顶层位移增大,但是软弱场地对结构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并且增大上部结构刚度会使楼层剪力和弯矩有所增加;地震动作用下,上部结构刚度改变对能量的变化趋势影响很小,但是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结构阻尼耗能和结构变形能在体系能量的平衡中的作用都是主要的;改变地震强度时,不同的地震波对相互作用体系的能量的影响是不同的,阻尼耗能和结构变形耗能的作用会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 土–结构相互作用 框架结构 分析模型 地震反应 时程分析 能量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基于人工边界子结构的地震波动输入方法 被引量:43
5
作者 刘晶波 谭辉 +2 位作者 宝鑫 王东洋 李述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43,共12页
数值模拟是解决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合理地实现地震波动输入直接影响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数值模拟的精度.波动法是目前常用的地震动输入方法之一,该方法将输入地震动转化为人工边界上的等效载荷,相较... 数值模拟是解决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合理地实现地震波动输入直接影响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数值模拟的精度.波动法是目前常用的地震动输入方法之一,该方法将输入地震动转化为人工边界上的等效载荷,相较于其他地震动输入方法,波动法模拟精度高,但实施上相对复杂.从有限元模型入手,推导了采用波动法确定等效输入地震载荷的另一种形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在人工边界上实现地震动输入的新方法.新方法通过对土–结构有限元模型中由包含人工边界节点的单元组成的子结构施加自由场位移时程并进行动力分析,直接获得可实现地震波动有效输入的等效载荷,然后将等效输入地震载荷施加在土–结构模型的人工边界节点上,从而完成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分析中地震动输入和地震反应计算.与原有波动法相比,新方法避免了需分别计算人工边界上自由场应力和由引入人工边界条件带来的附加力,以及需要根据不同人工边界面确定载荷的作用方向等较为复杂的处理过程,具有等效地震载荷计算简便、地震动输入过程更易于实施的特点.采用竖直入射和斜入射地震波动作用下的弹性半空间和成层半空间地震反应算例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地震波动输入 波动法 等效输入地震载荷 人工边界子结构
下载PDF
地基土模型对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响应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国波 于艳丽 +1 位作者 蒋沧如 何卫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2期4264-4270,共7页
在目前常用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中,通常将地基土简化为弹性半空间模型,通过弹簧–阻尼器单元考虑土体对结构的影响,而弹簧–阻尼器单元的计算参数则通过阻抗函数确定。但实际工程中地基土并不是弹性半空间模型,将地基土简化... 在目前常用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中,通常将地基土简化为弹性半空间模型,通过弹簧–阻尼器单元考虑土体对结构的影响,而弹簧–阻尼器单元的计算参数则通过阻抗函数确定。但实际工程中地基土并不是弹性半空间模型,将地基土简化为弹性半空间模型将会给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响应带来多大的误差,针对该问题,本文主要考虑3种地基土模型:理想弹性半空间模型、置于刚性地基表面的分层地基土模型和置于弹性半空间上的分层地基土模型。先从不同地基土模型阻抗函数经验公式表达式入手,定性分析不同公式对地基土阻抗函数的影响;然后基于2个具体的算例,分析不同地基土模型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自振频率、加速度响应及其反应谱等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虽然由不同经验公式得到的静阻抗值有一定差异,但在综合考虑刚度系数后,动阻抗值相差并不大。因而,不同地基土模型对体系频率特性和地震响应的影响并不大。研究成果可为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初步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工程 地基模型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阻抗函数 地震响应
原文传递
基于动水及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大峰 路军 +2 位作者 谢祥兵 董旭 陈凯旋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22,共8页
为了得到更为符合实际情况的跨江大桥动力稳定性的地震反应分析,在桥梁抗震研究中必须综合考虑动水及桩–土–结构的相互作用。基于此,结合某斜拉桥,采用基于Morison方程的动水力简便计算方法来模拟水对桥梁下部结构的动水压力,通过大... 为了得到更为符合实际情况的跨江大桥动力稳定性的地震反应分析,在桥梁抗震研究中必须综合考虑动水及桩–土–结构的相互作用。基于此,结合某斜拉桥,采用基于Morison方程的动水力简便计算方法来模拟水对桥梁下部结构的动水压力,通过大型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分别建立了没有考虑动水及桩土效应和考虑动水及桩土效应2种情形下的计算模型,通过输入El Centro波分析了动水及桩土效应对斜拉桥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动水及桩土效应对斜拉桥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对跨江斜拉桥结构进行抗震分析时,应考虑动水及桩土效应对其动力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动水及桩––结构相互作用 抗震分析 动水压力
下载PDF
考虑土–桩–结构相互作用的群桩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戚玉亮 大塚久哲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024-1027,共4页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下群桩动力响应的研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造成其在实际工程设计应用中受到限制。通过不同加速度峰值、不同频率正弦波和泰州地震波入射时,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群桩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土–桩–结构体系相互作用机理,...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下群桩动力响应的研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造成其在实际工程设计应用中受到限制。通过不同加速度峰值、不同频率正弦波和泰州地震波入射时,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群桩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土–桩–结构体系相互作用机理,同时对群桩动力反应规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将为今后深入的理论分析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桩基应变响应 振动台试验 惯性效应
原文传递
水平推覆作用下土–地下结构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景立平 徐琨鹏 +2 位作者 程新俊 梁海安 宾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67-1576,共10页
地震过程中地下结构变形受周边土层变形制约,为揭示土–地下结构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在自行研制的岩土综合试验模型箱内,针对砂土场地中单层箱型地下结构,开展了以土体变形为控制变量的大型推覆试验。模型箱内推覆板按照倒三角形分布位移... 地震过程中地下结构变形受周边土层变形制约,为揭示土–地下结构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在自行研制的岩土综合试验模型箱内,针对砂土场地中单层箱型地下结构,开展了以土体变形为控制变量的大型推覆试验。模型箱内推覆板按照倒三角形分布位移模式进行水平推覆,即推覆板绕底部转动,转角由0逐级递增至1/60,重点对比了地下结构及其周围土体在推覆作用下的反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转角为1/120时,推覆端内侧壁中间偏上6 cm处产生水平贯通裂缝,转角为1/150时,被动端内侧壁中间偏下11 cm处产生水平贯通裂缝,地下结构受到挤压变形和剪切变形的耦合作用;结构推覆端侧壁顶底水平相对位移明显小于辅助观测面内等代土体,侧壁破坏后结构与土体变形的比值由0.44增至0.75,同时土体和结构所受倒三角形水平荷载的比值由试验初期的0.24下降至0.10并趋于稳定,结构破坏后又上升至0.32,土–结构相互作用程度会随着土和结构状态变化而改变;土体水平基床系数随加载水平增大而减小,且始终在规范给定的范围内变化,而结构因失效破坏和角部应力集中等原因,侧壁水平基床系数波动范围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抗震性能 推覆试验 土–结构相互作用 基床系数
原文传递
土–界面–结构体系计算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孔宪京 刘京茂 +4 位作者 邹德高 宋永臣 陈楷 屈永倩 龚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7-405,共9页
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是水利和土木工程的一个关键共性问题,其分析是揭示工程中结构损伤破坏机理的重要环节。将土–界面–结构作为一个体系进行整体分析是精细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基础,但在大型工程应用时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包括:土–... 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是水利和土木工程的一个关键共性问题,其分析是揭示工程中结构损伤破坏机理的重要环节。将土–界面–结构作为一个体系进行整体分析是精细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基础,但在大型工程应用时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包括:土–结构接触边界约束,土–结构接触力学特性,以及土–界面–结构体系建模和分析等。本文对这些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并对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接触面 弹塑性 跨尺度 比例边界有限元
原文传递
地下结构动土压力简化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录珍 陈隽 +1 位作者 李杰 陈艳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5-312,共8页
基于波动力学理论,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土介质特性及地震波的传播特性,提出了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动土压力简化抗震设计方法。首先,将土–地下结构体系简化为单自由度的质量–弹簧–阻尼体系。其次,通过建立该体系的波动方程,... 基于波动力学理论,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土介质特性及地震波的传播特性,提出了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动土压力简化抗震设计方法。首先,将土–地下结构体系简化为单自由度的质量–弹簧–阻尼体系。其次,通过建立该体系的波动方程,并进行求解,将自由场响应换算为作用在结构上一点的动土压力,并结合结构周围土体的自由场响应分布特征,可得整个结构上的动土压力分布。最后,以振动台试验结果为基础进行了简化方法的验证,得出本文提出方法能够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该方法具有概念明确、计算简便、计算效率和精度高等特点,能够求解各类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为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法 地下结构 土–结构相互作用 抗震设计 单自由度模型
原文传递
波浪地震联合作用下砂质海床沉管隧道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笑笑 马锐 +3 位作者 王秋哲 鹿庆蕊 赵凯 陈国兴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4,共10页
对于埋置于海床表层的沉管隧道,波浪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常遇海洋环境因素。不同于陆域地下结构,海底沉管隧道地震反应分析和安全评价应考虑波浪的联合作用。基于Biot完全耦合的动力有效应力分析方法,对波浪与地震联合作用下砂质海床-隧道... 对于埋置于海床表层的沉管隧道,波浪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常遇海洋环境因素。不同于陆域地下结构,海底沉管隧道地震反应分析和安全评价应考虑波浪的联合作用。基于Biot完全耦合的动力有效应力分析方法,对波浪与地震联合作用下砂质海床-隧道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仅有地震作用,波浪荷载加速了沉管隧道周围海床地震残余超孔压的增长和渐进液化进程,增大了沉管隧道上浮量;波浪与地震联合作用对应的β谱谱值更大,且卓越反应周期向长周期偏移;波浪对海床地震动的影响深度有限,仅对海床地表以下15 m范围内的地震动有放大效应。忽略波浪环境作用对砂质海床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对于沉管隧道抗震设计是偏于不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土–结构相互作用 波浪地震联合作用 渐进液化 循环软化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某明挖地铁站三维动力时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閤东东 苗启松 金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49-153,共5页
基于ABAQUS对某明挖地铁站进行了三维动力时程分析。该明挖站空间较复杂,横断面为变截面,需要进行罕遇地震下的抗震验算,并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分别采用ANSYS和ABAQUS进行建模和分析,通过自行编制的接口程序将模型从ANSYS导... 基于ABAQUS对某明挖地铁站进行了三维动力时程分析。该明挖站空间较复杂,横断面为变截面,需要进行罕遇地震下的抗震验算,并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分别采用ANSYS和ABAQUS进行建模和分析,通过自行编制的接口程序将模型从ANSYS导入ABAQUS。土体采用了三维黏弹性动力本构,边界采用黏弹性动力边界条件,基岩波以加速度从基底输入。计算结果表明,该明挖地铁站中柱底部边缘混凝土纤维进入塑性状态,局部混凝土开裂,没有出现倒塌破坏。该计算方法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挖 地铁站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动力时程分析 罕遇地震
原文传递
斜入射剪切波作用下形状不规则筏基的摇摆响应
14
作者 向未林 周方圆 +1 位作者 陈晓波 周乐木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1年第4期115-119,126,共6页
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Fortran编程实现了粘弹性人工边界在ABAQUS模型中的施加以及基于粘弹性人工边界剪切波的波动输入,研究了斜入射剪切波作用下波的入射方向和振动方向变化以及基础形状参数改变对形状不规则筏板基础摇摆响应的影... 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Fortran编程实现了粘弹性人工边界在ABAQUS模型中的施加以及基于粘弹性人工边界剪切波的波动输入,研究了斜入射剪切波作用下波的入射方向和振动方向变化以及基础形状参数改变对形状不规则筏板基础摇摆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基础的摇摆响应随着剪切波入射方向和振动方向的改变而变化;斜入射剪切波作用下,不规则基础的摇摆响应会随着基础形状参数的改变而变化,其变化规律同时受到剪切波入射方向和振动方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粘弹性人工边界 形状不规则基础 摇摆响应
下载PDF
不同埋深矩形隧道地震响应的离心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鸿哲 黄茂松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404-3412,共9页
开展砂质粉土层中矩形截面隧道的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共进行3组试验,包括土体自由场试验、浅埋隧道试验以及深埋隧道试验,得到土体和隧道结构的地震反应规律,包括不同深度的土体地震反应加速度、土体水平地震反应位移、地表沉降以及... 开展砂质粉土层中矩形截面隧道的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共进行3组试验,包括土体自由场试验、浅埋隧道试验以及深埋隧道试验,得到土体和隧道结构的地震反应规律,包括不同深度的土体地震反应加速度、土体水平地震反应位移、地表沉降以及隧道横截面方向的动应变。对比几组试验结果,研究隧道的存在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埋深隧道地震响应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的4个角点位置地震变形最大,隧道的存在改变了场地的动力特性,深埋隧道的地震响应大于浅埋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矩形隧道 地震 动力离心试验 土–结构相互作用 不同埋深
下载PDF
地基阻抗力时域递归参数的计算方法及程序实现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建锋 杜修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40,共7页
基于笔者提出的考虑基础动力阻抗函数频率相关特性的地基阻抗力时域计算方法,对时域递归参数的拟合方法和所选系统稳定条件进行了研究,编制了阻抗力时域递归参数的计算程序。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和地基阻抗力时域差分形式,完成了考虑土... 基于笔者提出的考虑基础动力阻抗函数频率相关特性的地基阻抗力时域计算方法,对时域递归参数的拟合方法和所选系统稳定条件进行了研究,编制了阻抗力时域递归参数的计算程序。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和地基阻抗力时域差分形式,完成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构时程分析程序二次开发。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初步讨论了土–结构相互作用系统动力响应分析中基础动力阻抗函数频率相关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动力阻抗函数 频率相关 稳定性 时域差分
下载PDF
Dynamic Interaction of Soil-Isolated Structure:A Systematic Review 被引量:3
17
作者 YU Xu WU Xiaofei +1 位作者 ZHU Mingxuan ZHUANG Haiyang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0年第1期40-53,共14页
Isolation technique of ground structure is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e dynamics.Since soil-isolated 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seismic ... Isolation technique of ground structure is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e dynamics.Since soil-isolated 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isolated structures and revision of relevant isolation specifications,research on dynamic interaction of soil-isolated structure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soil-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we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research status quo of soil-isolated 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by mean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numerical simulation,model test,prototype observation and seismic performance.After reviewing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research,we reveal that some key issues,which can be used to uncover dynamic interaction mechanism and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isolated structures interaction system,should not be neglected.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eismic performance design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of soil-isolated 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we predi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oil-isolated 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by elastoplast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method,seismic performance level and practical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lated structure earthquake resistance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下载PDF
Improved Simulation Method for Soil-Geogrid Interaction of Reinforced Earth Structure in FEM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榕 栾茂田 郝冬雪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1年第3期220-228,共9页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eogrid and soil is crucial for the stability of geogrid-reinforced earth structure. In finite element (FE) analysis, geogrids are usually assumed as beam or truss elements, and the interacti...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eogrid and soil is crucial for the stability of geogrid-reinforced earth structure. In finite element (FE) analysis, geogrids are usually assumed as beam or truss element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eogrid and soil is considered as Coulomb friction resistance, which cannot reflect the true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developed in the reinlbrcement. And the traditional Lagrangian elements used to simulate soil always become highly distorted and lose accuracy in high-stress blocks. An improved geogrid model that can produce shear resistance and passive resistance and a soil model using the Eulerian techniqu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 (CEL) method,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eogrid and soil of reinforced foundation test in ABAQUS. The stress in the backfill, resistance of geogrid, and settlement of foundation were computed and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is simulation method is of referential value for FE analysis of reinforced earth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teraction GEOGRID 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 method reinforced earth structure
下载PDF
Progressive failure processes of reinforced slopes based on general particle dynamic method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毅 周小平 钱七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4049-4055,共7页
In order to resolve grid distortions in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the meshless numerical method which is called general particle dynamics(GPD) was presented to simulate the larg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geomateri... In order to resolve grid distortions in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the meshless numerical method which is called general particle dynamics(GPD) was presented to simulate the larg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geomaterials. The Mohr-Coulomb strength criterion was implemented into the code to describe the elasto-brittle behaviours of geomaterials while the solid-structure(reinforcing pile) interaction was simulated as an elasto-brittle material. The Weibull statistical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describ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geomaterials. As an application of general particle dynamics to slop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lopes and the reinforcing pile was modelled.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geomaterials and the reinforcing pile was modelled by using the coupling condition associated with a Lennard-Jones repulsive force. The safety factor, corresponding to the minimum shear strength reduction factor "R", was obtained, and the slip surface of the slope was determin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It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 geomaterial-structure interaction algorithm works well in the GPD frame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 particle dynamic algorithm(GPD) slope stability progressive failure process geomaterial-structure interaction
下载PDF
Simplified Damage Assessment of Slab Against External Blast Load
20
作者 黄鑫 包慧荣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Recently, the mode approximation method(MAM) has been adopted to analyze beam elements against blast load. However, in real cases, the main structural element of an underground structure is slab and side wall since th... Recently, the mode approximation method(MAM) has been adopted to analyze beam elements against blast load. However, in real cases, the main structural element of an underground structure is slab and side wall since they not only support the structure itself but also may sustain external loads from blast, earthquake, and other kinds of impact.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MAM is extended from beam to plate elements and the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is considered and simplified when calculating structural response under blast load. Pressure-impulse diagrams are generated accordingly for further quick damage assess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 approximation method combined failure pressure-impulse diagra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