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3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的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潘莹莹 姜博 +1 位作者 李梦珍 刘新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8-416,共9页
[目的]探究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为东北三省和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供借鉴参考。[方法]运用超效率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以及Tobit回归模型对2010—2020年东北三省城市土地... [目的]探究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为东北三省和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供借鉴参考。[方法]运用超效率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以及Tobit回归模型对2010—2020年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从时间演变特征来看,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呈显著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从空间演变特征来看,区域差异显著,低值区城市数量大幅度减少,高值区城市增多,高值区城市分布范围从黑龙江覆盖至东北三省全域。(2)从时序动态演进特征来看,研究期间不同时段内三大省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极化程度、效率差异和发展水平都呈现出不同的动态演进特征。(3)从影响因素分析来看,各变量对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有所差异,人力资本、科教支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交通基础设施和城镇化率具有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从刺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人才和资金引进工作等方面系统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时空差异 Super-SBM 东北三省
下载PDF
广东省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特征及时空演变分析
2
作者 冯维祥 廖富强 万智巍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3期345-354,共10页
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协调关系对探索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含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空间向量夹角法,结合耦合协调和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广东省2005—2020年土地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 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协调关系对探索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含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空间向量夹角法,结合耦合协调和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广东省2005—2020年土地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广东省土地利用效率大致呈“W”型趋势,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总体持续上升,两者增减趋势存在相似性;②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跨度较大,大部分城市处于良好协调状态,随时间推进有明显提升;③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水平差异呈现为粤东>珠三角>粤西>粤北,地区间差异正在缩小,珠三角和粤西地区的内部差异逐渐扩大,粤东和粤北地区的内部差异缩小;④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集聚———随机”趋势,空间聚集现象逐渐减弱,并且冷、热点区域影响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产业结构 耦合协调度 效率SBM模型 空间自相关 广东省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福利绩效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关哲 邵战林 +1 位作者 潘佩佩 王晓旭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2,30,共8页
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算1999—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作用程度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京... 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算1999—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作用程度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率、生态福利绩效以及两系统的发展度、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但总体呈下降趋势。(2)1999—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东北—西南”走向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与椭圆重心移动方向相同,北部城市耦合协调度变化较大。(3)耦合协调影响因子中,经济水平回归系数最大。影响因子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大于各自单独作用时的解释力之和,呈非线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生态福利绩效 耦合协调度 京津冀城市群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关哲 邵战林 潘佩佩 《中国环境管理》 2024年第2期60-69,共10页
本文对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展开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探析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通过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市辖区为单元,建立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分别... 本文对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展开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探析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通过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市辖区为单元,建立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使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Tobit模型展开测算和分析,使用Malmquist指数研究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2002—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处于高水平利用,但是土地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北京市土地利用效率增长明显,但受到“虹吸效应”影响,周边城市呈现不同程度的土地利用效率下降,冀中南地区大部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保持增长。②研究区内,低效率城市在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冗余问题,其中固定资本存量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冗余问题最为突出,造成资源浪费。③城市经济增长、城市医疗水平、城市教育水平、城市经济地位对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正向作用;城市交通道路、人口密度则具有负向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应着眼高新技术产业布局,优化城市国土空间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土地利用效率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京津冀城市群
下载PDF
江苏省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毛胜洪 李鑫 雍新琴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基于2005—2020年江苏省市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SFA模型分别测算出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并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和脱钩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量化,最后借助Tobit模型对二者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挖掘。结果表明:城市韧性、土地利用效率... 基于2005—2020年江苏省市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SFA模型分别测算出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并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和脱钩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量化,最后借助Tobit模型对二者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挖掘。结果表明:城市韧性、土地利用效率以及二者间耦合协调水平呈增长式发展,但增速均在逐渐减缓,且在空间格局演变上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分布;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耦合状况良好,属于高水平耦合,整体协调度均值为0.67,属于“基本协调—初级协调”状态,且逐渐以中级协调类型城市为主;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的脱钩类型以扩张负脱钩为主,未实现协同增进,多以土地利用效率增速相对滞后型发展,存在退耦风险;从江苏省整体尺度看,政府干预、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和科技投入对协调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财政压力具有抑制作用。从三大区域尺度看,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和科技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协调发展,其余要素均表现出区域异质性特征。城市科学发展离不开“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双系统的良性协同联动增长,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高质量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土地利用效率 耦合协调 脱钩分析 高质量建设
下载PDF
国家级新区设立与土地利用效率——基于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
6
作者 马学广 蒋策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6,共13页
国家级新区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国家战略区域,对推动区域生产要素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21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结合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时空异质性。研究... 国家级新区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国家战略区域,对推动区域生产要素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21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结合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首先,国家级新区对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且至少持续10年的提升效应,但它会随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其次,国家级新区对行政等级较高或位于东部地区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提升效应较小,同时可显著提升周边150—250 km范围内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最后,机制分析表明国家级新区通过创新效应、结构效应和集聚效应三重路径对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土地利用效率 时空异质性 双重差分模型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及收敛性研究
7
作者 彭开丽 徐引婷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46-58,共13页
针对不同规模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情况及发展差距问题,运用Super-SBM模型、空间自相关及空间收敛性方法,对2008—2019年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其收敛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大城市和小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出... 针对不同规模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情况及发展差距问题,运用Super-SBM模型、空间自相关及空间收敛性方法,对2008—2019年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其收敛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大城市和小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出现小幅度的下降,且土地利用效率并不存在严格的规模等级递增效应;(2)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集聚效应在增强;(3)各规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表现出较明显的β收敛,考虑空间因素及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等控制变量有利于促进收敛速度的提高。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差异化的土地利用调控政策提供参考,以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规模 土地利用效率 时空演变 差异 空间收敛性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分析
8
作者 段琳琼 郝铭 +1 位作者 赵修研 陈常优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在厘清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耦合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06—2020年黄河流域9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熵权法、超效率SBM模型、灰色预测模型GM等方法,并结合多项时空分析手段对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与... 在厘清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耦合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06—2020年黄河流域9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熵权法、超效率SBM模型、灰色预测模型GM等方法,并结合多项时空分析手段对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水平及时空演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呈平稳增长态势,两者耦合协调水平处于轻度失调阶段,总体呈现中游>下游>上游的分布格局,未来十年耦合协调度指数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均衡发展态势显著,但区域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对此,应着力从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土地利用管理方式的更新与相互机制入手,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互促共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高质量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耦合协调度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广西县域景观格局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9
作者 汪昊清 汪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76-82,共7页
在ESDA-GWR的研究框架下分析了2020年广西全部区县的土地利用效率和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与区域差异,并定量研究了耕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建设用地的斑块形状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广西土地利用效率... 在ESDA-GWR的研究框架下分析了2020年广西全部区县的土地利用效率和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与区域差异,并定量研究了耕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建设用地的斑块形状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广西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一般,各地区差异显著,地级市内中心地区的效率相对于周边地区普遍更高,北部湾经济区效率较高而西江经济带效率较低;广西各地类景观指数的空间正相关性强烈,西南部和北部的土地利用方式较为集约,而中部和东南部则较为粗放;规整连片的耕地、节约集约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和“一核多元”的城镇建设用地能够显著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其中达到较大规模且具有明显中心城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布局方式对土地利用效率的正面影响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效率 ESDA-GWR 广西
下载PDF
基于非期望产出视角的土地利用效率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10
作者 赵博凡 王贺封 +2 位作者 郭岚瑄 于锐 赵金山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85-90,84,共7页
论文选取河北省11个市级单元作为研究对象,以2008-2021年为研究阶段,以产出为导向,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河北省市级单元土地利用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研究表明:在静态的角度下,河北省市级单元2008... 论文选取河北省11个市级单元作为研究对象,以2008-2021年为研究阶段,以产出为导向,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河北省市级单元土地利用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研究表明:在静态的角度下,河北省市级单元2008—2021年平均土地利用效率为0.895,整体处于中高效率水平,且市级之间效率值差异较大;在动态角度下,河北省市级单元土地利用效率呈增长趋势,平均增幅为3.3%,有3个时间段效率呈负增长趋势,是由于技术变化出现下降所造成的。文章为改善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完善产业形态和资源配置转型、优化生产要素投入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SBM-DEA Malmquist指数模型 非期望产出 土地利用效率
下载PDF
绿色发展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门槛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菁 张曦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4期8-12,共5页
土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实现绿色生态和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有重大意义。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测算绿色发展综合指数,非期望SBM法测算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建立门... 土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实现绿色生态和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有重大意义。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测算绿色发展综合指数,非期望SBM法测算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建立门槛回归模型研究绿色发展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水平呈稳步增长趋势,且区域差异逐步缩小;(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逐年提升,在空间上呈现出非均匀分布的特征;(3)绿色发展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当绿色发展水平在0.466以下时,随着发展程度的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逐渐降低;在绿色发展水平高于0.466的情况下,绿色发展可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门槛回归模型 熵值法 非期望SBM法
下载PDF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黄河流域的实证研究
12
作者 薛建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164,共10页
[目的]分析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与政策效果,为深刻理解土地利用效率与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黄河流域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政策实施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包含非期望产... [目的]分析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与政策效果,为深刻理解土地利用效率与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黄河流域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政策实施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指标的Super-Window-DEA模型测度土地利用效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政策效果与传导途径。[结果](1)2009—2020年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略有下降,上游(0.546 5)和下游(0.419 9)的土地利用效率高于中游(0.279 5);(2)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显著抑制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且政策的负向影响存在异质性,同时,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也分别促进和抑制土地利用效率;(3)耕地所占比例与财政支出是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影响土地利用效率的中介变量,且耕地比例是部分中介。[结论]建议在肥力较差、劳动力投入匮乏的土地上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鼓励黄河流域各城市开展未利用土地的开荒复绿工作,后续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流域之间土地利用的不同功能开展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之间、流域内城市之间的生态补偿,并充分借助信贷资金,引入生态产业化发展,推动绿色产业升级,探索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补偿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双重差分法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产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
13
作者 薛建春 张安录 +1 位作者 曹力博 刘蒙罢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19-124,共6页
文章采用三阶段Super-SBM-SFA模型剔除了人口、水域环境变量对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得到更为客观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进一步利用系统GMM模型分析产业多样化、产业专业化集聚和产业结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黄河流域不同类型城... 文章采用三阶段Super-SBM-SFA模型剔除了人口、水域环境变量对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得到更为客观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进一步利用系统GMM模型分析产业多样化、产业专业化集聚和产业结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黄河流域不同类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间内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且资源型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值低于非资源型城市。二产专业化程度越高,产业多样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调节灵敏度越低,三产专业化程度越高,产业多样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调节灵敏度越高,且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之间的制约作用在资源型城市和非省会城市内减弱。产业多样化显著扩大了中高速、低高速发展城市之间和上中游、上下游城市之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产业结构则缩小差异,产业结构、产业集聚扩大了中高速发展类城市间土地利用效率差异,其综合贡献度为-75.37%,缩小了低高速发展类城市间、上中游、上下游城市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产业集聚 产业结构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土地财政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14
作者 姚凤阁 丁雪林 《商业经济》 2023年第1期12-14,共3页
通过利用基于SBM超效率模型的Global-Mal mquist指数对长江三角洲26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对土地财政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平稳发展态势,整体效率水平较高... 通过利用基于SBM超效率模型的Global-Mal mquist指数对长江三角洲26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对土地财政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平稳发展态势,整体效率水平较高,且存在空间集聚特征。第二,土地财政对土地利用效率有着统计上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三,机制检验发现,土地财政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主要通过抑制技术进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土地利用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空间视角下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驱动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丹玲 赵可 卢新海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94,共9页
以中国12个城市群(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驱动效应。研究表明:时间维度上,2013—2019年我国12个城市群(圈)区域一体化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 以中国12个城市群(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驱动效应。研究表明:时间维度上,2013—2019年我国12个城市群(圈)区域一体化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且在空间维度上表现出自东向西走向的“递减式”空间演化规律;整体而言,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直接影响及溢出效应。分区域而言,区域一体化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作用,呈现出自东向西愈来愈强的现实特征,但其空间溢出效应仅在东部凸显。为此,在推动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过程中,既要深入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来加快土地利用模式转型,又要注重区域之间的空间溢出,探寻区域一体化驱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的差异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驱动机制 空间效应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斯亮 陈欣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3-122,共10页
研究目的:探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拓展对入市改革效应的认知视野,为凝聚改革共识和完善改革举措提供学理支撑。研究方法:基于2006—2020年333个县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估计并进行异质性分析。... 研究目的:探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拓展对入市改革效应的认知视野,为凝聚改革共识和完善改革举措提供学理支撑。研究方法:基于2006—2020年333个县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估计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提升作用,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区域、规模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城市间异质性,在位于中东部地区、规模大的和资源型城市中不显著。研究结论:在稳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基于全局思维科学系统地预判和评估入市的影响,把握改革在土地利用维度产生的红利由城乡共享的契机,有效发挥农地入市对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协同互补和竞争倒逼机制,加快转变土地依赖型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和产业协同集聚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晓静 郝建花 +1 位作者 蔡音飞 孙亚楠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1-694,共14页
针对黄河流域沿岸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和产业协同集聚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2000—2019年黄河流域41个地区级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解析城镇化和产业协同集聚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 针对黄河流域沿岸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和产业协同集聚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2000—2019年黄河流域41个地区级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解析城镇化和产业协同集聚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门槛回归模型,讨论资源型城市产业协同集聚的门槛特征,并构建拥挤效应矩阵表,得到如下结果。1)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之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在空间上呈现以同高集聚或同低集聚为主的地理相关分布格局,且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抑制效应占总抑制效应的70%,表现出抑制作用;产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溢出增长效应占总增长效应的70%,空间溢出抑制效应占总抑制效应的20%,表现出快速促进和逐渐抑制的作用。2) 2014年后,部分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的集聚效应向门槛聚集的程度加快,其中洛阳、石嘴山、朔州、乌海和金昌表现优秀,集聚效应最佳;包头和鄂尔多斯形成城市间协同关系。3)资源型城市产业集聚总体上表现出集聚不足或拥挤的特征,未来发展中应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发挥相邻城市间的协同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土地利用效率 城镇化 产业协同集聚 空间杜宾模型 门槛效应
下载PDF
开发区建设、要素空间流动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欣 宋晓雨 金山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109,共8页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但从开发区建设视角加以阐释的研究相对不够。本文利用手工整理的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开发区数据,构建了一个动态权重递减模型来测度开发区建设水平,...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但从开发区建设视角加以阐释的研究相对不够。本文利用手工整理的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开发区数据,构建了一个动态权重递减模型来测度开发区建设水平,并探讨其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开发区建设指数在不平衡中增长,且国内开发区“泛化”“叠化”现象已开始凸显;开发区建设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大多数城市已经走过了拐点;地方政府在建设开发区过程中存在“为资源而竞争”的行为;升级后开发区的持续建设会降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基于此,各级政府应做好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区建设,并注重开发区质量建设,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建设 开发区升级 要素空间流动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下载PDF
动态时空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集聚演化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鹏 赵君 +4 位作者 阎晓娟 杨涛 张晶 马尚伟 张道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6-520,共15页
【研究目的】测度并分析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特征是全面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研究方法】本文以黄河流域8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4—2017年的市级投入产出数据,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和空间关... 【研究目的】测度并分析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特征是全面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研究方法】本文以黄河流域8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4—2017年的市级投入产出数据,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和空间关联模型,测度并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集聚演化特征。【研究结果】2004—2017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上游增长快,中、下游增长慢,整体仍处于中低水平;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但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逐渐凸显,高效率区域(一、二类)逐渐由“斑点”状扩张为“斑块”状,中、低效率区域逐渐缩小,城市群间、上中下游间的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差异逐步收敛;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且集聚特征逐年增强。LISA(局部空间自相关)空间形态呈现两极分化的特征,高效率均质区域(H-H类型)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且逐渐聚集成片,中原城市群首次出现H-H集聚区;低-高关联(L-H类型)由山东潍坊市转变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低关联(H-L类型)分布在兰州市;低效率均质区域(L-L类型)分布在六盘山区、秦巴山区等国家级集中连片贫困区。【结论】建议黄河流域在整体上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个体上注重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优化资本投资规模与结构,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资源合理配置共享,且对上、中、下游区域实行差异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更好地服务于黄河流域城市经济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本依赖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空间自相关分析 时空格局 城市地质 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工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DEA模型的安徽省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文琴 范业婷 +1 位作者 孙建平 张沪荣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9-17,共9页
对安徽省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性进行研究,探究土地利用与城市韧性协调发展的路径,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熵值法、ArcGIS自然断裂点法、数据包络DEA模型法、耦合协调模型法进行研究... 对安徽省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性进行研究,探究土地利用与城市韧性协调发展的路径,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熵值法、ArcGIS自然断裂点法、数据包络DEA模型法、耦合协调模型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安徽省16个城市综合韧性整体水平较高,但是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合肥都市圈最优,皖江城市带次之,皖北边缘地区韧性水平较低;2)安徽省城市韧性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总体耦合度较高,大部分城市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3)安徽省16个城市的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高。根据安徽省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将安徽划分为4个区域,优质协调区、良好协调区域、中级协调区域、初级协调区域等。研究结论:安徽省城市韧性与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较高,但是区域差异明显。为了减少区域之间差异,安徽省需要从提高城市的综合韧性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区域之间的联动与协作,扩大合肥都市圈的影响,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 城市韧性 土地利用效率 耦合协调度 安徽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