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eb GIS技术下的土地格局分析与平台建设
1
作者 董雯雯 张远智 黄秀珍 《林业调查规划》 2012年第2期9-12,共4页
为大众生活提供辅助的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在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管理方面。本研究基于土地管理的特征,分析得出土地利用和基于平台的信息发布形式。使用Java Server Pages(JSP)技术创建动态Web土地格局信息,异步Ajax技术响应浏览器—... 为大众生活提供辅助的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在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管理方面。本研究基于土地管理的特征,分析得出土地利用和基于平台的信息发布形式。使用Java Server Pages(JSP)技术创建动态Web土地格局信息,异步Ajax技术响应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的请求,调用JDBC访问MySQL,实现对本地数据库中土地格局信息的增添查找、用户登录注册等多项操作。并以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平台为应用实例,探讨了基于以上技术的土地格局分析和平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地图服务 土地格局 平台建设 WEB GIS
下载PDF
基于遥感监测的环太湖地区土地格局变化及太湖水质变化分析
2
作者 贺晓蕾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年第28期151-152,共2页
本文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为研究区域,以1980~2005年时期为研究时段,对这一特定时空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太湖水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1980-1990年间,环太湖地区土地主要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太湖水质开始受到人为干扰;1990-2005年间环太... 本文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为研究区域,以1980~2005年时期为研究时段,对这一特定时空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太湖水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1980-1990年间,环太湖地区土地主要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太湖水质开始受到人为干扰;1990-2005年间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发生重大转变,开始以建设用地为主,太湖水质也急剧恶化,说明受到人为因素干扰较为厉害。文章揭示了土地利用结构与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城市化因素、人口因素、政策因素和自然因素这五个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格局 水质 驱动力
下载PDF
老龙口水库淹没区内植被和土地格局变化分析
3
作者 李艳双 《吉林水利》 2016年第1期54-56,共3页
某一水利工程建设对植被和土地格局的时空变化,必须从自然因素和人为社会因素等方面综合考虑,来对其时空变化规律以及造成此种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通过对老龙口水库建设前后影响区内植被和土地变化的数据对比,初步研究了其类型和格局... 某一水利工程建设对植被和土地格局的时空变化,必须从自然因素和人为社会因素等方面综合考虑,来对其时空变化规律以及造成此种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通过对老龙口水库建设前后影响区内植被和土地变化的数据对比,初步研究了其类型和格局,对水库今后生态保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地格局 数据对比 老龙口水库
下载PDF
2010—2017年中国典型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比较分析
4
作者 邢佳丽 史文娇 +7 位作者 郭旭东 王鸣雷 王晓青 石晓丽 张智杰 王玥 冯冬宾 邵景安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4,共9页
明确典型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有重要意义。以2010与2017年哈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土地利用类型... 明确典型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有重要意义。以2010与2017年哈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等定量和定性方法对2010—2017年三大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向建设用地的转化,其规模由大到小依次为:海峡西岸城市群(2186.27 km^(2))>山东半岛城市群(1056.45km^(2))>哈长城市群(897.91km^(2));海峡西岸城市群的耕地面积表现为净增长(192.00 km^(2)),其中流失面积为18755.00km^(2),新增面积为18948.00km^(2),而其余两个城市群的耕地变化则以净流失为主。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交通建设是三大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而气候变暖促进了哈长城市群新增耕地的北移。研究得出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长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 海峡西岸城市群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 驱动力
下载PDF
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演化及多情景开发模拟——以宁波市为例
5
作者 应超 李加林 +3 位作者 钟捷 赵蓉蓉 陈宇昕 甘付兵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300,共12页
海岸带土地在高强度开发下变化显著,明确其演化规律和驱动因子,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合理利用海岸带资源提供重要依据。基于1990-2020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演变... 海岸带土地在高强度开发下变化显著,明确其演化规律和驱动因子,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合理利用海岸带资源提供重要依据。基于1990-2020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同时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25年和2030年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和耕地,土地利用格局演化明显,其中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发生小幅度动荡,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长。(2)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研究区北部增长趋势明显,而南部增长速度缓慢。(3)地形和坡度是影响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但影响程度不断减弱;GDP密度和人口密度是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影响强度逐渐增强;因子间交互作用类型主要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社会经济因子与自然因素中的海拔和坡度交互作用最为强烈。(4)未来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区域将集中于杭州湾南岸、象山县东北部和宁海县南部,生态保护情景能最大程度保持土地利用结构稳定,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驱动因子 预测 地理探测器 CA-Markov模型 宁波市海岸带
下载PDF
多时间尺度小流域侵蚀产沙对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变化响应 被引量:3
6
作者 梁越 秦伟 +4 位作者 张勤 丁琳 许海超 石晨雨 安乐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5-166,共12页
为阐明多时间尺度小流域侵蚀产沙对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变化响应机制,该研究基于吕二沟流域1982—2020年逐日降雨、水沙实测资料和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综合运用K-均值聚类法、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从年际和年内月际2个时间尺度对比分析了... 为阐明多时间尺度小流域侵蚀产沙对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变化响应机制,该研究基于吕二沟流域1982—2020年逐日降雨、水沙实测资料和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综合运用K-均值聚类法、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从年际和年内月际2个时间尺度对比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覆被格局下的流域侵蚀产沙变化及其与泥沙连通性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1982—2020年间,吕二沟流域由耕地为主体向农林草复合结构转变、泥沙连通性指数显著下降,可将整个研究期划分为1982—1985年、1986—1990年、1991—2000年和2001—2020年共4个阶段,分别对应土地利用/覆被格局Ⅰ、Ⅱ、Ⅲ和Ⅳ。(2)随着以林草地增加为主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流域产流、产沙能力减弱。相较土地利用/覆被格局Ⅰ,土地利用/覆被格局Ⅳ的年均径流深显著降低;后期土地利用/覆被格局(Ⅲ和Ⅳ)下的汛期月产流产沙能力显著小于前期(土地利用/覆被格局Ⅰ)。(3)基于月降雨量、月最大日降雨量和月侵蚀性降雨日数3个降雨指标,可将研究期内的汛期月降雨划分为4种类型:小雨量、弱侵蚀性的A型,中雨量、弱侵蚀性的B型,大雨量、中侵蚀性的C型,大雨量、强侵蚀性的D型;在大雨量中侵蚀性的C型降雨下,不同土地利用/覆被格局间的月际径流深和产沙模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年际和月际尺度下,小流域产沙模数均与泥沙连通性指数呈指数递增关系,但C雨型下的关系减弱。研究为干旱半干旱区流域土地利用/覆被格局优化配置和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泥沙 土地利用/覆被格局 小流域 连通性指数 降雨
下载PDF
广州主城区道路中心性与土地利用格局关系研究
7
作者 许钊 刘耀林 +2 位作者 银超慧 陈飞 陆砚池 《地理空间信息》 2023年第3期59-65,71,共8页
深入探究多尺度道路网络中心性与土地利用格局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指导和优化城市道路和土地布局。运用多中心评价模型对广州市主城区的道路网络进行多尺度测度,计算不同中心性等级城市的土地景观格局指数,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了多尺... 深入探究多尺度道路网络中心性与土地利用格局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指导和优化城市道路和土地布局。运用多中心评价模型对广州市主城区的道路网络进行多尺度测度,计算不同中心性等级城市的土地景观格局指数,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了多尺度道路网络中心性与景观格局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道路网络中心性高值在广州主城区呈多核分布,道路网络表现为明显的多中心性;②在景观层面,MPS和SHDI与道路网络中心性均呈较强的负相关,MSI只与邻近中心性表现为强负相关性,在类型层面,各用地类型的MPS和MSI均与道路网络中心性具有强负相关性,不同城市用地PLAND与道路网络中心性的相关性差异较大;③邻近中心性和直线中心性与居住用地的正相关性强于商业服务业用地,中介中心性与商业服务业用地的相关系数大于居住用地,体现了广州市作为我国大城市独有的特点;④广州主城区在半径约为3000 m的尺度上,城市道路网络空间特征与土地利用格局呈现同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中心性 土地利用格局 广州市
下载PDF
应对海平面上升问题的城市土地利用格局脆弱性多情景模拟评估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崇贤 方言 +1 位作者 闫倩倩 刘京一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33,共7页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区域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以珠三角广州南沙为研究区域,基于传统、自然增长和规划控制3种土地利用格局预设发展情景,采用PLUS(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模型模拟...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区域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以珠三角广州南沙为研究区域,基于传统、自然增长和规划控制3种土地利用格局预设发展情景,采用PLUS(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模型模拟各情景下的未来土地利用格局。同时,针对近期(2030年)、中期(2050年)和远期(2100年)3种不同海平面上升叠加风暴潮风险下的土地利用格局脆弱性开展多情景定量化评估,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显示:1)3种土地利用格局发展情景中,传统格局情景能够最有效地应对或缓解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灾害风险,而自然增长情景应对未来海岸灾害的能力最弱;2)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脆弱性程度来看,城镇建设用地的综合脆弱性最高,而村庄建设用地的综合脆弱性最低;3)根据不同发展情景及灾害风险应采用综合防御、适应及撤退等多种应对策略。综合考虑了未来土地利用格局的多种变化情景、灾害风险及应对策略,能够为滨海城市应对未来海岸灾害的适应性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海平面上升 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土地利用格局 脆弱性评估
下载PDF
长江干流武汉段土地利用格局分析
9
作者 程琦 祁琼 余洋 《城市勘测》 2023年第1期15-17,22,共4页
根据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分析了长江干流武汉段土地资源现状,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对区域内十年间土地利用情况和限制性开发地类的分布及变化进行分析,为长江干流区域内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关键词 长江干流 武汉段 土地利用格局
下载PDF
松嫩平原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10
作者 尹朝援 《环境影响评价》 2023年第2期63-71,共9页
该文采用人机交互式方式及Matlab编程获取1985—2015年间松嫩平原土地利用信息、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区域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重点探讨土地利用格局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松嫩平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多样性均呈现出先增... 该文采用人机交互式方式及Matlab编程获取1985—2015年间松嫩平原土地利用信息、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区域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重点探讨土地利用格局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松嫩平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多样性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其土地利用强度则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地加强;1980—2018年间松嫩平原平均年降水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下降的变化率为-9.89 mm/10a,年平均温度变化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上升的变化率为0.256℃/10a;土地利用格局与降水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年平均温度则为正相关性;经偏相关负相关分析得出,土地利用强度对温度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其对降水的影响,且强度与降水、温度之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复相关系数平均值达0.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松嫩平原 气候因子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土地资源系统认知与国土生态安全格局 被引量:14
11
作者 傅伯杰 《中国土地》 2019年第12期9-11,共3页
对于土地资源系统认知,应该从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格局与过程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析与生态资产核算、多功能景观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等方面下手。正确的认知,有助于为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方法。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资源利用 土地资源系统 供需分析 生态资产 格局与过程 土地格局
原文传递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覆盖格局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90
12
作者 袁艺 史培军 +1 位作者 刘颖慧 谢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832-1840,共9页
研究一个以城市化过程为主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择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对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的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具体选择景观格局指数中的破碎度指数、Shan... 研究一个以城市化过程为主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择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对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的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具体选择景观格局指数中的破碎度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聚集度指数,来表征斑块水平、景观水平、区域水平3个不同层次的土地覆盖格局。首先在区域水平上,分析了深圳全市,以及经济特区和特区外的宝安区、龙岗区的土地覆盖格局变化。在此基础上,以研究区的镇级行政单元为景观单元,计算了镇级行政区域以及镇级行政区海拔0~30m的区域的景观格局指数,在景观水平上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以及地形因素对土地覆盖格局变化的影响。随后分析了研究区各土地覆盖类型以及不同时期的斑块水平上的土地覆盖格局。最后以城镇用地比例表征城市化水平,讨论了城市化水平与土地覆盖格局变化的关系。在城市化初期,景观类型多样性和斑块破碎化程度出现上升趋势,空间聚集性下降,生态安全问题开始突现。在城市化水平20%~40%之间,其景观类型多样性和斑块破碎化程度达到较高水平,而空间聚集度水平较低,生态安全水平明显下降;随着城市化过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格局 生态安全 深圳市
下载PDF
高寒草甸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土壤CO_2的释放量 被引量:63
13
作者 曹广民 李英年 +1 位作者 张金霞 赵新全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19,共6页
分析高寒草甸不同土地利用格局下土壤CO2 的释放量大小表明 ,在植物生长季的 5~ 9月 ,土壤CO2 释放量大小排序为 :金露梅灌丛草甸 ( 1 871 4 0 g/m2 ) >矮嵩草草甸 ( 1 769 63g/m2 ) >退化金露梅灌丛草甸 ( 1 4 95 60 g/m2 ) &... 分析高寒草甸不同土地利用格局下土壤CO2 的释放量大小表明 ,在植物生长季的 5~ 9月 ,土壤CO2 释放量大小排序为 :金露梅灌丛草甸 ( 1 871 4 0 g/m2 ) >矮嵩草草甸 ( 1 769 63g/m2 ) >退化金露梅灌丛草甸 ( 1 4 95 60 g/m2 ) >退化矮嵩草草甸 ( 1 1 91 2 6g/m2 ) ;而在植物非生长季的 1 0月到翌年 4月 ,其土壤CO2 释放量大小与植物生长季略有差异 ,表现出矮嵩草草甸 ( 661 4 6g/m2 ) >金露梅灌丛草甸 ( 5 5 0 90 g/m2 ) >退化矮嵩草草甸( 5 0 2 5 0 g/m2 ) >退化金露梅灌丛草甸 ( 384 5 0 g/m2 )的特点 ;全年内表现为矮嵩草草甸 ( 2 4 31 0 9g/m2 ) >金露梅灌丛草甸 ( 2 4 2 2 30g/m2 ) >退化金露梅灌丛草甸 ( 1 880 1 0g/m2 ) >退化矮嵩草草甸 ( 1 694 0 6g/m2 ) .高寒草甸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土壤CO2 释放数量的差异及季节变化 ,不仅与各利用格局的土壤生物活性及土壤物理化学性状有关 ,而且与气象条件 (特别是温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高寒草甸 土地利用格局 CO2释放量
下载PDF
基于地形梯度的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80
14
作者 龚文峰 袁力 范文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0-259,F0003,共11页
为揭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在地形差异上的演变过程,探讨不同地貌部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以1989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Landsat TM/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RS和GIS支持下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基于地学信息... 为揭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在地形差异上的演变过程,探讨不同地貌部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以1989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Landsat TM/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RS和GIS支持下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分析理论,研究该区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程,揭示土地利用变化成因和机理,并基于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探究土地利用图谱地形梯度的空间分异和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以耕地和林地为主,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分别由20.96km2减少到2.87km2和3.92km2减少到0.09km2,破碎化程度加剧,且未利用地(滩涂地和湿地)→耕地是其主要的转变轨迹,居民工矿用地呈现不平衡的增加态势,耕地是居民工矿用地和林地的主要转化来源,林地的破碎度由0.117个/km2增加到0.532个/km2,破碎化程度日益严重;前期变化型和持续变化型的分布指数在地形位等级2时最大,稳定型和反复变化型的在地形位等级1时最大,之后随着地形位的增加而减小;中间过渡型呈现一定的曲线变化。该文为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 等级 土地利用格局 地形位指数 图谱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陇东黄土高原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48
15
作者 马安青 陈东景 +2 位作者 王建华 高小红 周月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6-59,共4页
利用 198 6年与 2 0 0 0年两期 TM影像以及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有关数据 ,通过 GIS软件 ARC/INFO与ARCVIEW,将影像进行解译、处理、存储、格式转换、查询等步骤 ,得到研究地区 3期土地利用数据 ,借助办公软件 EXCEL将所获得数据进行景... 利用 198 6年与 2 0 0 0年两期 TM影像以及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有关数据 ,通过 GIS软件 ARC/INFO与ARCVIEW,将影像进行解译、处理、存储、格式转换、查询等步骤 ,得到研究地区 3期土地利用数据 ,借助办公软件 EXCEL将所获得数据进行景观格局分析、格局演化分析 ;并利用马尔可夫链对该地区景观格局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表明 ,景观格局研究方法是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结构演变研究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高原 RS GIS 土地景观格局 马尔可夫预测
下载PDF
AutoLogistic方法在土地利用格局模拟中的应用--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 被引量:55
16
作者 吴桂平 曾永年 +2 位作者 邹滨 齐庆超 杨松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6-164,共9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当前研究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而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模拟是LUCC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研究单元,根据由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源得到的土地利用、地形、河流以及道路等空...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当前研究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而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模拟是LUCC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研究单元,根据由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源得到的土地利用、地形、河流以及道路等空间数据,对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的空间自相关性特征进行了建模研究,并通过在传统Logistic模型中引入描述空间自相关性的成份,实现了能够考虑自相关性因素的回归分析模型(AutoLogistic模型),同时应用该模型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与没有考虑空间自相关性的回归模型(传统Logistic模型)相比较,该模型显示了更好的拟合优度和更高的拟合准确率(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的ROC值分别从0.851、0.913、0.877和0.852提高到0.893、0.940、0.907和0.863)。研究结果说明了基于AutoLogistic方法的土地利用格局的相关性建模在一定意义上是合理的。同时研究结果也可以为永定区及其相似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空间模拟 AutoLogisfic回归模型 空间白相关 张家界市永定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集水区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水土流失效应 被引量:33
17
作者 赵文武 傅伯杰 +2 位作者 陈利顶 吕一河 刘永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358-1364,共7页
以陕北杏河集水区 1 985和 1 995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 ,结合水文、DEM数据 ,定性分析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条件下的水土流失效应 ,其中采用双累积曲线法来界定土地利用格局基本没有变化的时间段 ,用 C值在坡度、距河流距离上的分布... 以陕北杏河集水区 1 985和 1 995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 ,结合水文、DEM数据 ,定性分析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条件下的水土流失效应 ,其中采用双累积曲线法来界定土地利用格局基本没有变化的时间段 ,用 C值在坡度、距河流距离上的分布来表征土地利用格局 ,用不同时期降雨量 /径流量、降雨侵蚀力 /输沙率相对增加的比例来表征水土流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1 ) 1 981~ 2 0 0 0年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剧烈的年份为 1 990~ 1 991年 ,可以用 1 985、1 995年两期数据分别代表 2 0世纪 80年代和90年代的土地利用 ;(2 )从 2 0世纪 80年代到 90年代 ,杏河集水区的 C值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在较陡坡度和距河流距离较近处 ,C值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大 ;(3)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明显改变了降雨量 -径流量、降雨侵蚀力 -输沙率的关系 ,出现了从 2 0世纪80年代到 90年代 ,虽然降雨量 /降雨侵蚀力在整体上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但是水土流失量 ,却表现出同比增加的现象 ,而且这种增加在不同月份也有差异。用本文中的方法来表征土地利用格局和水土流失效应 ,其结果具有较好的比配性 ,可以用来定性分析土地利用格局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但是 ,由于水土流失效应的表征方法没有考虑降雨的空间变异特征 ,该方法尚不适于雨量站点比较密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水土流失 集水区 C值 双累积曲线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123
18
作者 杨国清 刘耀林 吴志峰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4-418,共5页
以广州市1990年、2000年TM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分析斑块和景观两个层次的格局指数变化,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广州市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特征。利用马尔柯夫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广州市201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格局指数 GIS 马尔柯夫模型 元胞自动机
下载PDF
地理加权回归在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模拟中的应用——以常州市孟河镇为例 被引量:50
19
作者 邵一希 李满春 +2 位作者 陈振杰 杨康 蔡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2-97,共6页
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为研究区,在土地利用格局模拟的回归建模中考虑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的空间不稳定性,实现基于地理加权的回归分析模型,并与基于全局最小二乘法(OLS)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地... 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为研究区,在土地利用格局模拟的回归建模中考虑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的空间不稳定性,实现基于地理加权的回归分析模型,并与基于全局最小二乘法(OLS)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的建模方法,不但可以获得更好的拟合优度和更高的拟合准确率,而且可以获得各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的空间分异特征。同时,研究结果也可以为孟河镇及其类似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格局空间模拟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加权回归
原文传递
延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与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朱恒峰 赵文武 +1 位作者 康慕谊 郭雯雯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22,共6页
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延河流域1985~200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1985年至2000年,耕地、草地仍占据明显的优势,二者始终占流域总面积的88%以上。中、低覆盖度草地... 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延河流域1985~200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1985年至2000年,耕地、草地仍占据明显的优势,二者始终占流域总面积的88%以上。中、低覆盖度草地之间转化比例较大,草场退化严重。2)延河流域15年间平均斑块面积在增加,斑块密度增大,景观趋于破碎化。景观多样性减小,优势度增加,景观异质性程度在降低。3)耕地面积有所增加,毁林(草)开荒与退耕还林(草)并存,人为开荒活动仍在加剧;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主要来自于农村住宅和开发油田等工矿建设用地的扩张。4)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因素及人口压力、宏观政策等人文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GIS 驱动因子 延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