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藻配施枯草芽孢杆菌对烟田土壤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赵诣 王振华 +7 位作者 杨磊 彭德元 向东 符昌武 刘毅 覃潇 秦红灵 李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1-250,共10页
【目的】研究微藻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共生关系及其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方法】设置微藻(M)、枯草芽孢杆菌(B)、微藻和枯草芽孢杆菌(MB)及空白对照(CK)4个处理,在室内连续恒温培养35 d,测定土壤化学性质,运用荧光定量PCR和Illumina Mi... 【目的】研究微藻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共生关系及其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方法】设置微藻(M)、枯草芽孢杆菌(B)、微藻和枯草芽孢杆菌(MB)及空白对照(CK)4个处理,在室内连续恒温培养35 d,测定土壤化学性质,运用荧光定量PCR和Illumina Miseq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组成的演替规律,揭示微藻配施枯草芽孢杆菌对土壤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与CK处理相比,微藻配施枯草芽孢杆菌显著提高土壤铵态氮、硝态氮、DOC含量和pH,在培养第35天分别增加11.93%、17.80%、5.58%和2.75%。微藻配施枯草芽孢杆菌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显著增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土壤pH、有效磷和硝态氮含量是引起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微藻配施枯草芽孢杆菌促进土壤细菌群落间的正向相互作用,显著增加网络拓扑参数节点数、边数、平均度,网络更加复杂。【结论】微藻配施枯草芽孢杆菌能有效改良土壤养分,调节养分变化规律,显著增加土壤细菌多样性,优化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促进细菌群落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枯草芽孢杆菌 土壤化学性质 细菌群落
下载PDF
不同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2
作者 杨丽梅 周昀璠 +4 位作者 徐胜涛 王永芬 俞春燕 李迅东 郑泗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1,共9页
【目的】通过对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进行研究,明确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质量影响的变化特征,以期为用地养地结合的蕉园种植模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无覆盖物的传统裸露种植方式为对照,以人工种植大翼豆[Macroptilium ... 【目的】通过对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进行研究,明确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质量影响的变化特征,以期为用地养地结合的蕉园种植模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无覆盖物的传统裸露种植方式为对照,以人工种植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DC.)Urb]和自然生杂草为覆盖处理,通过连续3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分析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植物覆盖显著改善了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P<0.05),与对照相比,大翼豆覆盖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分别提升51.92%、38.00%、41.86%、20.85%、29.70%;大翼豆覆盖处理的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及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34.19%、50.28%、33.41%、101.54%。植物覆盖措施在1年内有效改善了蕉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及有效磷含量,而对土壤全氮及全磷含量的影响则需要覆盖处理2年以上才能达到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翼豆覆盖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自然生杂草处理显著。【结论】与传统裸露种植方式相比,两种覆盖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且豆科植物覆盖效果明显优于自然生杂草,宽窄行种植配合豆科植物覆盖处理,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可作为云南干热河谷区域香蕉产业健康发展的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覆盖 蕉园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磷水平对土壤化学性质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3
作者 黄伟 王西和 +4 位作者 贾宏涛 杨金钰 屈小慧 刘盈锐 刘晓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8-388,共11页
本研究探讨不同磷水平对北疆灰漠土棉田土壤化学性质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为确定最佳施磷量和深入了解当前棉田肥力及棉花生产状况提供实践指导。以“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已进行了5 a的棉田土壤磷素肥力演替特征定位... 本研究探讨不同磷水平对北疆灰漠土棉田土壤化学性质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为确定最佳施磷量和深入了解当前棉田肥力及棉花生产状况提供实践指导。以“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已进行了5 a的棉田土壤磷素肥力演替特征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对不施肥、不施磷、常规施化肥磷100%、化肥磷减施25%、化肥磷增施25%、化肥磷增施50%处理的土壤化学性质、磷素有效性特征和棉花产量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有利于提升土壤养分含量。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增幅分别在3.0%~16.10%、29.20%~111.77%、70.10%~72.10%之间,各速效养分含量依次与施肥初期相比,年均最高分别增长2.12、1.53、22.85 mg·kg^(-1)。全氮、全磷、全钾增幅分别在21.10%~35.10%、1.60%~54.0%、9.30%~10.90%之间,各全量养分含量依次与施肥初期相比,年均最高分别增长0.03、0.06、0.41 g·kg^(-1)。施磷150 kg·hm-2时,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磷活化能力均显著最强,磷活化系数达2.13%,有效促进了土壤全磷向有效磷的转化。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含量均在施磷150 kg·hm^(-2)时显著提升,增幅均在11.86%~36.50%之间,有机质年均增长0.33 g·kg^(-1)左右,由于受北疆石灰性土壤自然特性和气候条件限制,结合碳氮磷比表明土壤有机质处于缺乏状态。对土壤p H和总盐分别呈下降和提升的趋势,范围分别在7.91~8.05和1.55~1.85 g·kg^(-1)之间,但效应均不显著。连续5 a施磷150 kg·hm^(-2),能在确保棉株整个生育时期养分需求的同时节约磷肥用量且对棉花增产效果最佳,籽棉产量可达4658 kg·hm^(-2),与不施肥、不施磷、常规施化肥磷100%相比,分别显著增产16.83%、15.01%、11.63%。本研究综合土壤养分、肥料投入、棉花产量指标,得出在北疆灰漠土棉田施磷150 kg·hm^(-2)较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磷梯度 土壤化学性质 碳氮磷比 产量
下载PDF
棉花连作与棉花-伽师瓜轮作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4
作者 艾萨迪拉·玉苏甫 阿不都拉·阿不力孜 +3 位作者 玉米提·哈力克 努热曼古丽·图尔荪 阿米娜·阿吾提 魏志成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5,共8页
为探索棉花连作与棉花—伽师瓜轮作模式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在新疆伽师县选择试验区对比分析棉花连作与棉花—伽师瓜轮作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化学性质指标,以期为农业生产和种植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在研究区分别从连作和轮作土壤表层(0~... 为探索棉花连作与棉花—伽师瓜轮作模式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在新疆伽师县选择试验区对比分析棉花连作与棉花—伽师瓜轮作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化学性质指标,以期为农业生产和种植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在研究区分别从连作和轮作土壤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底层(40~60 cm)采集土样,通过室内测定化学性质指标,结合统计分析、t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对比分析2种种植模式下的土壤有机质、总盐分、pH值、盐基离子质量分数及分布特征,探究土壤化学性质特征与养分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连作和轮作种植模式下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布特征有差异,在轮作土壤有机质平均质量分数排序为中层>表层>底层,连作土壤分别为表层>中层>底层;2)2种耕作模式下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都随年限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其中,连作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低,变化幅度小,而轮作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高,变化幅度较大;3)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轮作土壤总盐分质量分数在表层和中层存在减少趋势,连作土壤总盐分质量分数整体上存在增加趋势。综上,轮作模式对土壤表层和中层的有机质质量分数具有一定的增加作用,随着年限的增加表现为减少趋势。2种模式下的土壤盐分离子差异较小,但轮作土壤总盐分质量分数大于连作土壤,研究结果对该地区耕地土壤改良提高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伽师瓜 土壤化学性质 轮作种植
下载PDF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烤烟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陈文华 陈涛 +6 位作者 韩严竞 卢隆瑞 李海滨 况帅 田鹏 颜石 王毅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27-32,共6页
玉米秸秆还田不仅可以使农业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利用,还可以有效改善烤烟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不合理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和功能退化的状况。本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秸秆深埋、深松、粉垄30 cm、粉垄50 cm处理),探究了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 玉米秸秆还田不仅可以使农业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利用,还可以有效改善烤烟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不合理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和功能退化的状况。本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秸秆深埋、深松、粉垄30 cm、粉垄50 cm处理),探究了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烤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垄50 cm处理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土壤碳氮比提升效果最好;各处理烟叶氮、磷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深松与粉垄50 cm处理烟叶产量较高;粉垄50 cm处理烟株上等烟比例最大,深松、粉垄50 cm处理烟叶产值较高。因此,粉垄50 cm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提升烟叶品质,显著增加烟叶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玉米秸秆还田方式 土壤化学性质 有机质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含量土壤调理剂对重茬地西瓜产量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文英 刘喜存 +3 位作者 霍建中 李栋 李任丰 郭景丽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1,共5页
为探讨腐殖酸土壤调理剂在西瓜重茬地上的应用效果及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施用不同含量的腐殖酸土壤调理剂对新蜜一号西瓜的坐果数、产量及土壤pH值和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 为探讨腐殖酸土壤调理剂在西瓜重茬地上的应用效果及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施用不同含量的腐殖酸土壤调理剂对新蜜一号西瓜的坐果数、产量及土壤pH值和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腐殖酸土壤调理剂可有效提高重茬地西瓜的坐果数、产量,同时对土壤化学性质产生有益影响。尤以常规施肥+50 kg·667 m^(-2)土壤调理剂4(T5)对生长指标的影响较大,其小区坐果数比常规施肥(CK)增加13.39%;小区产量比常规施肥(CK)增产21.69%。同时在土壤化学指标方面,T5处理在降低土壤的pH值,提高硝酸氮含量、速效钾含量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综合各处理结果,腐殖酸土壤调理剂的施用能有效调节重茬地土壤的酸碱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为重茬地的改良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土壤调理剂 重茬地 产量 土壤化学性质
下载PDF
覆盖发热物质对雷竹林土壤化学性质和竹笋营养成分的影响
7
作者 邱盛媛 陈豪 +3 位作者 申展 杨飞强 周泽敏 黎祖尧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4-241,共8页
【目的】为科学选择笋用林覆盖发热物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林地浇水后增施发热物质,然后覆盖谷壳的方式覆盖雷竹林,设置9块试验样地,使用新鲜鸡粪、枯饼、麦灰3种发热物质,用量分别为7.50、3.75、45.00 t/hm2,每种发热物质设置3个重... 【目的】为科学选择笋用林覆盖发热物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林地浇水后增施发热物质,然后覆盖谷壳的方式覆盖雷竹林,设置9块试验样地,使用新鲜鸡粪、枯饼、麦灰3种发热物质,用量分别为7.50、3.75、45.00 t/hm2,每种发热物质设置3个重复,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安排发热物质,覆盖期内定期采样并分析各试验样地的土壤化学性质和竹笋营养成分。【结果】雷竹林覆盖期内,土壤pH值及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锌和钙的含量增加,土壤全磷、全钾、水解性氮和镁的含量减少。不同发热物质对土壤化学性质指标的改变量不同,仅土壤铜、铁和钙含量的改变量有显著差异(P<0.05)。鸡粪覆盖处理中,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增加量及镁的减少量较多;枯饼覆盖能显著增加土壤铁含量(P<0.05),全磷、水解性氮和铜的减少量较大;麦灰覆盖处理中,土壤pH值、全氮、有机质、锌和钙的增加量较大,全钾和铁的减少量较大。发热物质对竹笋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小,仅对竹笋中铜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但对竹笋营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较大。土壤化学性质指标与竹笋营养成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复相关性,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钙和锌的含量对竹笋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但单一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对单一竹笋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雷竹林冬季覆盖期,不同的发热物质主要影响土壤养分和竹笋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雷竹林冬季覆盖时采用新鲜枯饼作为发热物质较好,覆盖结束后及时清除覆盖物并翻垦土壤,可减少覆盖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防止竹鞭上浮和竹林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物质 覆盖 土壤化学性质 竹笋营养 雷竹林
下载PDF
基于不同放牧策略对锡林郭勒草原土壤化学性质影响研究
8
作者 赵琳琳 张楠 +3 位作者 张瀚青 胡双霞 王岩 李金红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67-74,共8页
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无机碳(SIC)和土壤碳氮比(C/N)是土壤的重要化学性质,研究不同放牧策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对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例,分析不同放牧策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取锡林郭勒... 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无机碳(SIC)和土壤碳氮比(C/N)是土壤的重要化学性质,研究不同放牧策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对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例,分析不同放牧策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取锡林郭勒草原某指定区域不同放牧策略下的土壤化学性质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判断土壤各化学性质对环境影响的响应,得出土壤有机碳、土壤无机碳和土壤碳氮比受环境影响较大的结论。采用时间序列方法中的ARIMA模型(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预测放牧区的有机碳、无机碳、全氮含量,给出相应的预测模型,不同放牧策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的预测模型为ARIMA(2,0,0),对土壤无机碳含量影响的预测模型为ARIMA(2,1,1),对土壤碳氮比影响的预测模型为ARIMA(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性质 可持续发展 主成分分析法 ARIMA模型
下载PDF
不同土壤措施对山核桃林地土壤化学性质影响及干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俊靖 陈丽华 +3 位作者 顾晓波 雷亦晨 田楠 吴纪良 《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7-20,共4页
为探究土壤措施对退化山核桃林地土壤化学性质及干腐病防治的影响,设置了酸性改良(T1)、养分调控(T2)、综合措施(T3)和加量综合措施(T4)等处理。测定不同土壤措施下山核桃林地土壤pH和主要养分含量,并调查统计了感病指数、发病率和病斑... 为探究土壤措施对退化山核桃林地土壤化学性质及干腐病防治的影响,设置了酸性改良(T1)、养分调控(T2)、综合措施(T3)和加量综合措施(T4)等处理。测定不同土壤措施下山核桃林地土壤pH和主要养分含量,并调查统计了感病指数、发病率和病斑数等防治效果指标。结果表明:酸性改良处理提高了土壤pH和有效磷含量,养分调控措施对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的提升有明显效果。土壤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山核桃抗干腐病能力,发病率、感病指数和病斑数分别下降了44%~64%、38.2~60.6、6.62~12.2,其中以酸性改良和养分调控结合综合的措施防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土壤措施 土壤化学性质 干腐病
下载PDF
稻麦轮作下耕作方式对黏性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玲 朱松 周加顺 《江苏农机化》 2023年第2期12-16,共5页
为探索江苏省沿海黏土地区稻麦轮作下耕作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20-2021年在江苏省盐城市的典型黏土地稻麦轮作区进行了定位跟踪试验。共设置稻茬旋耕麦茬水整、稻茬旋耕麦茬旱整、稻茬耕翻麦茬水整、稻茬耕翻... 为探索江苏省沿海黏土地区稻麦轮作下耕作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20-2021年在江苏省盐城市的典型黏土地稻麦轮作区进行了定位跟踪试验。共设置稻茬旋耕麦茬水整、稻茬旋耕麦茬旱整、稻茬耕翻麦茬水整、稻茬耕翻麦茬旱整4个处理,在2022年小麦收获后检测了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土壤pH等养分值,并在每季作物成熟时实收实测作物产量。试验结果表明:稻茬耕翻与稻茬旋耕对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的影响差异性显著(P<0.05)。稻茬耕翻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速效钾含量有下降趋势。稻茬耕翻麦茬水整轮作周期稻麦产量最高,达1124.79 kg/667 m2。总体而言,在整个轮作周期,稻茬耕翻麦茬水整方式下土壤保肥能力最好,水稻、小麦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土壤化学性质 作物产量
下载PDF
生物炭对不同土壤化学性质、小麦和糜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9
11
作者 陈心想 何绪生 +2 位作者 耿增超 张雯 高海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534-6542,共9页
以小麦和糜子为供试作物,利用室外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生物炭与矿质肥配施对两种不同土壤化学性质及小麦和糜子产量的影响。生物炭当季用量设5个水平:B0(0 t/hm2)、B5(5 t/hm2)、B10(10 t/hm2)、B15(15 t/hm2)和B20(20 t/hm2),氮... 以小麦和糜子为供试作物,利用室外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生物炭与矿质肥配施对两种不同土壤化学性质及小麦和糜子产量的影响。生物炭当季用量设5个水平:B0(0 t/hm2)、B5(5 t/hm2)、B10(10 t/hm2)、B15(15 t/hm2)和B20(20 t/hm2),氮磷钾肥均作基肥施用。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炭可以显著增加新积土糜子季土壤pH值,其他处理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虽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显著增加新积土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幅为1.5%—58.2%;显著增加两种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为31.1%—272.2%;2)两种土壤的矿质态氮含量、新积土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氮磷钾增幅分别为6.0%—112.8%、3.8%—38.5%和6.1%—47.2%;3)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塿土上作物氮吸收量,而作物磷、钾吸收量虽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生物炭对小麦和糜子的增产效应尚不稳定,在试验最高用量时甚至产生轻微抑制作用。总之,施用生物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土壤化学性质,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但生物炭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与土壤、作物类型及土壤肥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塿土 新积土 土壤化学性质 小麦 糜子 产量
下载PDF
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对土壤化学性质影响的累积效应研究 被引量:59
12
作者 欧阳学军 黄忠良 +4 位作者 周国逸 褚国伟 李炯 史军辉 徐国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54,共4页
比较研究了南亚热带鼎湖山森林群落演替序列中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表层(0~20cm)土壤pH值、有机质、全N、速效K、交换性Ca和Mg、有效P、B、Mo、Cu、Fe、Zn和易还原Mn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土... 比较研究了南亚热带鼎湖山森林群落演替序列中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表层(0~20cm)土壤pH值、有机质、全N、速效K、交换性Ca和Mg、有效P、B、Mo、Cu、Fe、Zn和易还原Mn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土壤pH值显著高于其它两森林土壤;随着群落的进展演替,养分在土壤中的累积(Ca除外)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即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指标的累积呈现出持续增加(有机质、交换性Mg、有效B、Mo、Cu、Fe和易还原Mn)、持续递减(交换性Ca)、先增加再减少(有效P)和先减少再增加(pH值、总N和有效Zn)的4种变化形式;土壤养分元素的相关对对数以马尾松林最多。植物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累积效应显著,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是土壤养分不断积累的过程,土壤有效养分元素来源也趋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南亚热带 森林群落演替 土壤化学性质 累积效应 土壤PH值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马尾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后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57
13
作者 樊后保 李燕燕 +3 位作者 黄玉梓 林德喜 袁颖红 黄荣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7-81,共5页
在25a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等阔叶树种的1a生幼苗,16年后形成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土壤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除青栲外)明显增加了林下表层土壤(0~20cm)的有... 在25a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等阔叶树种的1a生幼苗,16年后形成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土壤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除青栲外)明显增加了林下表层土壤(0~20cm)的有机质含量。各林分下土壤全K、全Mg、全Ca、全N和全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41,6.64,4.33,1.45.0.46g/kg,表明土壤K、Mg、Ca的含量比较丰富,而N和P则相对缺乏,营造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N、P含量。所有混交林深层土壤(20~60cm)的有效N、P含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而有效K的含量则相反。混交林下0~20cm,20~40cm和40~60cm土壤的平均pH值分别为4.40,4.61和4.68,而马尾松纯林下各土层的pH值则依次为4.39,4.41及4.42,说明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20cm以下土层的活性酸度。套种阔叶树(除苦槠外)后由于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度,增加了土壤盐基离子浓度,从而明显提高了土壤盐基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阔叶树 混交林 土壤化学性质
下载PDF
海南4种典型林分土壤化学性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王海燕 雷相东 +2 位作者 陆元昌 周燕华 何楚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9-133,共5页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primary forest,natural secondary forest,Pinus caribaea and Acacia mangium stands in Baisha County,Hainan Province,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soil pH,or...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primary forest,natural secondary forest,Pinus caribaea and Acacia mangium stands in Baisha County,Hainan Province,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soil pH,organic matter,total and available N,P and K.The effects of soil layers and forest stands on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compared.Results showed that forest soils in the studied area were strong acidic,with slight or moderate deficiency of available P,and moderate deficiency of available K(except the primary forest).The highest contents of soil total and available nutrients except for available P and total K were found in the primary forest,followed by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and Acacia mangium stands,and the lowest in Pinus caribaea stands.In soil layer A,except for total N and available P,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for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soil pH,hydrolyzable N,total P,and total and available K among the four types of forest stand.Similar trend was true for soil layer B.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ffected the total and available N,P and K in different manner.Soil organic matter had very significant or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otal N,an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hydrolyzable N(only in soil layer B) in primary and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s.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ween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 and P were found in Pinus caribaea stands,but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organic matter and soil nutrients existed in Acacia mangium stands.Some suggestions on forest management were also proposed to improve forest soil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林 天然次生林 人工林 森林土壤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沸石对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华兴 李长洪 +2 位作者 张新明 刘远金 卢维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743-745,共3页
在花岗岩发育的赤红壤上进行的天然沸石混施化肥的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沸石提高了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 ,显著促进玉米的生长 ,增加玉米的生物量和提高了玉米对N、P、K的吸收量 .15N示踪技术表明 ,沸石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 在花岗岩发育的赤红壤上进行的天然沸石混施化肥的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沸石提高了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 ,显著促进玉米的生长 ,增加玉米的生物量和提高了玉米对N、P、K的吸收量 .15N示踪技术表明 ,沸石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两造玉米最高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2 8.8%和 60 .0 % .土壤的分析结果表明 ,沸石处理也可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和土壤 pH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土壤养分 生物有效性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改良剂
下载PDF
巴山冷杉-牛皮桦混交林乔木更新及土壤化学性质对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任学敏 杨改河 +4 位作者 秦晓威 王得祥 刘振学 赵双喜 白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调查太白山巴山冷杉-牛皮桦混交林林下与林隙乔木更新及土壤化学性质,分析林隙及土壤化学性质对乔木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巴山冷杉-牛皮桦混交林乔木更新苗密度较小,为0.059株·m-2,但林下与林隙均以巴山冷杉更新苗为主;林下与林... 调查太白山巴山冷杉-牛皮桦混交林林下与林隙乔木更新及土壤化学性质,分析林隙及土壤化学性质对乔木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巴山冷杉-牛皮桦混交林乔木更新苗密度较小,为0.059株·m-2,但林下与林隙均以巴山冷杉更新苗为主;林下与林隙乔木更新苗密度差异不显著(P=0.160),但巴山冷杉幼苗密度表现为林隙内显著高于林下(P=0.012);相关分析表明,小林隙更利于巴山冷杉更新(r=-0.397,P=0.030),而林隙大小对牛皮桦更新没有显著影响(r=0.125,P=0.511);在林下,土壤碱解N、全P含量和pH值与牛皮桦更新苗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在林隙内,土壤全P和有效P含量与巴山冷杉更新苗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全P含量与牛皮桦幼树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和有效P含量及林隙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和碱解N含量与牛皮桦和巴山冷杉更新苗密度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林下土壤pH值显著高于林隙,而有机质、全N、碱解N、全P和有效P含量显著低于林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更新 林下 林隙 土壤化学性质 太白山
下载PDF
不同演替阶段的热带天然林土壤化学性质对比 被引量:18
17
作者 孟京辉 陆元昌 +1 位作者 刘刚 王懿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1-795,共5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 change of soil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long with the succession stages for supporting forest restoration,the soil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succession stages were comp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 change of soil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long with the succession stages for supporting forest restoration,the soil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succession stag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 the progress of succession,pH value,available P,and total K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while organic matters,total P,total N,alkaline hydrolytic N,and available K showed a trend of increase.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n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otal N,alkaline hydrolytic N,available P and organic matters of different horizon in different succession stages.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omehow signified the main source of soil N and P was organic matters.During the forest restoration process,forest litters should be protected so as to increase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improve soil fert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天然次生林 演替阶段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化学性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刘梦云 安韶山 +1 位作者 常庆瑞 杜崇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在宁夏固原上黄试验区,对灌木林地、农地、天然草地、果园和人工草地上5种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碱解N表现为灌木林地>农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果园;全N表现为...  在宁夏固原上黄试验区,对灌木林地、农地、天然草地、果园和人工草地上5种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碱解N表现为灌木林地>农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果园;全N表现为天然草地≈灌木林地>农地>人工草地>果园;速效P为果园>农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灌木林地;速效K为天然草地>果园≈农地>人工草地>灌木林地;有机质表现为天然草地=农地>灌木林地>人工草地>果园;阳离子交换量(CEC)为灌木林地>人工草地>农地>天然草地>果园;不同利用方式间pH差异不大。2不同种植年限的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上土样间变异性较大,农地次之,而果园各土样间变异性不大。3在垂直剖面上,灌木林地的碱解N、速效K及有机质含量均为表层高于下层,而速效P、全N及CEC为表层低于下层;天然草地的所有养分含量除速效氮及全氮外,其他均为表层高于下层,但上下变化不剧烈;农地和人工草地主要养分含量及CEC表层高于下层;果园的CEC为表层低于下层,其他指标则为表层高于下层。4天然草地和灌木林地为同类地区最佳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固原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剖面特征 最佳利用方式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森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秋玲 肖辉林 +2 位作者 曾晓舵 冯乙晴 莫江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72-1878,共7页
大气氮沉降的增加对森林土壤的影响是近来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以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以下简称为“阔叶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针阔叶混交林(以下简称为“混交林”)和增城木荷(Schima superba)人工幼林等4种... 大气氮沉降的增加对森林土壤的影响是近来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以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以下简称为“阔叶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针阔叶混交林(以下简称为“混交林”)和增城木荷(Schima superba)人工幼林等4种林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原位模拟大气氮沉降的方法,设置3种模拟氮沉降量,即N0(对照,N:0 g·m-2·a-1)、N5(N:5 g·m-2·a-1)、N10(N:10 g·m-2·a-1),在模拟氮沉降时间分别为42个月(阔叶林)、31个月(马尾松林)、50个月(混交林)、20个月(人工幼林)后,采集0~20 cm土层的林地土壤,分析土壤的化学性质,探讨不同氮沉降量对不同林型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拟氮沉降对鼎湖山阔叶林、马尾松林、混交林土壤pH值的影响基本一致,均使pH值下降。其中,当氮沉降量达到N10时,阔叶林土壤pH值降为3.97,与对照相比下降了0.11 pH单位,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而人工幼林土壤pH值未随着氮沉降量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变化。(2)模拟氮沉降在近2年至4年的时间内,对阔叶林、混交林、人工幼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均不明显,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也没有明显变化,但模拟氮沉降导致了马尾松林土壤水解性氮含量明显下降,从95.12 mg·kg-1降至84.39 mg·kg-1,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3)模拟氮沉降对鼎湖山阔叶林、马尾松林、混交林等3种林型土壤盐基饱和度、盐基离子Ca2+、Mg2+、K+含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而对这3种林型土壤交换性Na+含量的影响则较明显且影响趋势基本一致,即氮沉降的增加导致了土壤交换性Na+含量明显下降。在N10处理下,与对照相比,这3种林型的土壤交换性Na+含量分别下降了40.0%、68.4%、50.0%,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氮沉降对人工幼林土壤盐基离子含量无明显的影响。由此可得出结论:在近2年至4年的时间内,氮沉降的增加能引起鼎湖山3种林型土壤尤其是阔叶林土壤加速酸化,引起交换性Na+明显淋失,以及马尾松林土壤水解性氮含量明显下降;但氮沉降的增加对木荷人工幼林土壤化学性质暂无明显的影响。后者可能与该林型模拟氮沉降时间较短、林龄较轻而处于快速生长期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森林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酸化 淋溶作用
下载PDF
长期施用含硫含氯化肥稻田土壤化学性质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14
20
作者 侯晓娟 徐明岗 +3 位作者 李冬初 牛德奎 高菊生 沈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60-2468,共9页
【目的】探讨长期施用含硫和含氯化肥土壤化学性质的演变,为稻田土壤的合理施肥及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持续33年施用含硫和含氯化肥的定位试验历年土壤样品化学性质进行系统测定,统计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长期施用SO42-... 【目的】探讨长期施用含硫和含氯化肥土壤化学性质的演变,为稻田土壤的合理施肥及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持续33年施用含硫和含氯化肥的定位试验历年土壤样品化学性质进行系统测定,统计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长期施用SO42-、Cl-+SO42-和Cl-肥料的土壤pH均表现下降趋势,施用SO42-肥料的土壤pH随年份极显著下降,年均下降0.028个pH单位。各处理(SO42-、Cl-+SO42-和Cl-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Olsen-P含量都有增加趋势,SO42-、Cl-+SO42-和Cl-处理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分别为0.31、0.17、0.15 g.kg-1,全氮年均增加分别为10.6、3.0、11.2 mg.kg-1,全磷年均增加分别为22.9、21.0、4.8 mg.kg-1,Olsen-P年均增加分别为1.42、1.14、0.58 mg.kg-1。各处理土壤全钾和交换性钾含量基本保持平衡,无明显增加或下降趋势。【结论】长期施用含硫化肥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和全磷积累,以及土壤有效磷活化。因此在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应重视含硫肥料的施用并注意防止其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长期施肥 含硫化肥 含氯化肥 土壤化学性质 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