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8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andsat8与Sentinel-1遥感图像融合的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
1
作者 陈俊英 项茹 +3 位作者 贺玉洁 吴雨箫 殷皓原 张智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9,共12页
针对当前运用单一光学卫星反演土壤含水率时易受到云的影响,单一SAR卫星反演土壤含水率时易受到地表粗糙度和植被影响的问题,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沙壕渠为研究区域,以4个深度的土壤含水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施密特正交变... 针对当前运用单一光学卫星反演土壤含水率时易受到云的影响,单一SAR卫星反演土壤含水率时易受到地表粗糙度和植被影响的问题,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沙壕渠为研究区域,以4个深度的土壤含水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施密特正交变换(GS)融合Landsat8和Sentinel-1图像以减少云、植被、土壤粗糙度的影响,并对融合后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然后用融合图像的灰度构建1134种遥感指数,基于相关系数分析、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灰色关联分析3种变量筛选方法与BP神经网络(BP)、极限学习机(ELM)、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4种机器学习算法的耦合模型反演沙壕渠土壤含水率。研究结果表明:经PCA、GS融合后的融合图像可同时保持Sentinel-1和Landsat8图像的优势,并成功定量反演土壤含水率。基于融合图像构建的三维指数普遍比二维指数对土壤含水率更敏感。在表层土壤含水率反演中,基于GS融合的VIP-ELM模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0.66,均方根误差(RMSE)为1.35%)。将GS融合的VIP-ELM模型应用于其他土壤深度含水率的反演后发现,20~40 cm反演精度最高(R2=0.79,RMSE为0.94%),其次是0~10 cm、40~60 cm、10~20 cm。该研究可为多源卫星图像融合反演土壤含水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卫星图像融合 机器学习 耦合模型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滑坡土壤含水率预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杨小平 段生锐 +1 位作者 蒋力 刘光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77,共5页
土壤含水率是影响坡体稳定性的决定因素之一。针对滑坡体内部土壤水分信息难以准确感知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树突神经网络的土壤含水率预测模型(DDNN),通过分析土壤水分垂向变化特征和数据相关性确定关键的影响因子后,将... 土壤含水率是影响坡体稳定性的决定因素之一。针对滑坡体内部土壤水分信息难以准确感知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树突神经网络的土壤含水率预测模型(DDNN),通过分析土壤水分垂向变化特征和数据相关性确定关键的影响因子后,将水分预测模型DDNN与GA-BP、RF、RBFNN三种算法进行对比试验。发现DDNN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R2最高为0.998,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均最小,分别为0.091、0.059,其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算法。并采用关系谱探究了相关影响因素对土壤含水率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气温、降水、初始水分、风速、地温,研究结果可为滑坡体稳定性分析提供技术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算法 树突神经网络 滑坡体 土壤含水率预测 相关性 敏感性
原文传递
基于采样点光谱信息窗口尺度优化的土壤含水率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反演
3
作者 靳亚红 吴鑫淼 +3 位作者 甄文超 崔晓彤 陈丽 郄志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6-327,共12页
针对空间异质性导致的土壤含水率反演误差较大的问题,分别以玉米灌浆期和小麦苗期的土壤含水率反演为例,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获取喷灌和畦灌灌溉方式下的正射影像。将34组光谱特征变量按照滑动窗口法提取不同空间尺度的光谱信息平... 针对空间异质性导致的土壤含水率反演误差较大的问题,分别以玉米灌浆期和小麦苗期的土壤含水率反演为例,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获取喷灌和畦灌灌溉方式下的正射影像。将34组光谱特征变量按照滑动窗口法提取不同空间尺度的光谱信息平均值,通过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 SVR)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3种机器学习模型确定采样点光谱信息最优窗口尺度;然后,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特征变量筛选法(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eature variable screening method, R)结合XGBoost和SVR模型对提取的34组光谱特征变量进行筛选,选取与土壤含水率敏感的特征变量;最后,估算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喷灌方式下所选择的采样点最优光谱信息窗口尺度比畦灌小,其最优窗口尺度范围分别为11×11~21×21和15×15~29×29;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特征变量筛选方法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率反演精度;5种机器学习模型(R_XGBoost、R_SVR、XGBoost、SVR、PLSR)中R_XGBoost模型估算土壤含水率精度最优,在喷灌和畦灌方式下玉米灌浆期R_XGBoost模型的测试集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0、0.83,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分别为1.27%和0.98%,小麦苗期R2分别为0.76、0.79,RMSE分别为1.68%和0.85%;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在畦灌条件下的精度优于喷灌条件下。该研究可为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分析的信息挖掘和土壤水分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窗口尺度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 机器学习 特征变量 反演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地裂缝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4
作者 高云飞 张凯 +2 位作者 杜坤 赵乐 吴凤箫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为了探究地裂缝对深层土壤含水率的影响,以陕北某煤炭基地煤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动态地裂缝和边缘地裂缝对浅层(0.1~0.3 m)和深层(0.5~6.0 m)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并基于克里金插值法解析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 为了探究地裂缝对深层土壤含水率的影响,以陕北某煤炭基地煤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动态地裂缝和边缘地裂缝对浅层(0.1~0.3 m)和深层(0.5~6.0 m)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并基于克里金插值法解析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竖直方向上,深度为0~2.0 m时,动态地裂缝区和边缘地裂缝区的土壤含水率均低于未扰动区的值;深度为2.0~6.0m时,各区土壤含水率差异不明显,表明地裂缝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深度约为0~2.0 m,即地裂缝对浅层土壤含水率的影响较大,对更深层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相对较小.②水平方向上,动态地裂缝区土壤含水率整体低于闭合区,而1年边缘裂缝区土壤含水率整体高于2年边缘裂缝区,表明地裂缝会对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产生较大影响.综合来看,地表塌陷与地裂缝的出现改变了土壤的结构状态,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了土壤持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土壤含水率 边缘地裂缝 动态地裂缝
下载PDF
基于SVM算法的超声波速度-土壤含水率估计模型
5
作者 陈盈宜 潘丽敏 +2 位作者 叶勇 李君 黄光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3,共7页
为快速准确获取土壤含水率信息,便于农业精准灌溉,引入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对4种不同干湿交替处理下超声波速度与土壤含水率进行拟合分析和回归训练优化,构建基于超声波速度的土壤含水率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与传统的烘干法相比较,利用... 为快速准确获取土壤含水率信息,便于农业精准灌溉,引入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对4种不同干湿交替处理下超声波速度与土壤含水率进行拟合分析和回归训练优化,构建基于超声波速度的土壤含水率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与传统的烘干法相比较,利用该模型在田间验证土壤含水率,平均相对误差为1.5%左右。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VM模型构建的超声波速度-土壤含水率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被研究区域内土壤含水率,可为利用超声波特性实现对农田土壤水分的持续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超声波速度 SVM算法 干湿交替
下载PDF
土壤含水率对豫中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
6
作者 刘威 赵园园 +1 位作者 陈小龙 史宏志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25,共12页
为揭示豫中典型浓香型烤烟产区植烟土壤氮素矿化动态变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氮素循环功能基因对水分条件的响应特征,通过室内培养法研究50%(H-50%)、65%(H-65%)和80%(H-80%)持水量条件下,河南许昌植烟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功能多样性... 为揭示豫中典型浓香型烤烟产区植烟土壤氮素矿化动态变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氮素循环功能基因对水分条件的响应特征,通过室内培养法研究50%(H-50%)、65%(H-65%)和80%(H-80%)持水量条件下,河南许昌植烟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H-65%处理土壤的无机氮矿化量及矿化速率均高于其他处理。在土壤细菌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3%),其中,H-80%处理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H-50%处理中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土壤真菌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土壤真菌总OTU(operational taxonmic units)数的90%以上,其相对丰度随土壤含水率增加呈倒“V”的变化趋势。LEfSe(LDA effect size)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在细菌属水平共检测出6种活性生物标志物(LDA值>3.5)。细菌群落具有丰富的功能多样性,一级功能层表现为代谢方面较活跃,二级功能层的功能基因丰度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发生明显变化;与固氮过程相关的固氮酶基因nifK、nifD、nifH的相对丰度在不同处理中表现为H-50%>H-65%>H-80%,反硝化过程相关基因norB、nirK、nosZ的相对丰度均在H-65%处理最高。综合来看,合理调控土壤含水率可以有效调节豫中烟区土壤氮素矿化动态、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以及氮循环相关功能基因的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矿化 土壤含水率 氮素循环 功能基因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融合无人机多光谱和热红外影像的蔗田土壤含水率监测研究
7
作者 吴卫熊 金向丹 +2 位作者 李浩翔 陈垒宇 王硕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3,共5页
甘蔗作为广西、云南等地的主要农作物,极易受到干旱的影响。土壤含水率是评估甘蔗是否受到干旱影响的重要指标。以蔗田土壤含水率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的热红外和多光谱传感器数据计算出甘蔗冠层的温度、重归一化植被指数RDVI等植... 甘蔗作为广西、云南等地的主要农作物,极易受到干旱的影响。土壤含水率是评估甘蔗是否受到干旱影响的重要指标。以蔗田土壤含水率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的热红外和多光谱传感器数据计算出甘蔗冠层的温度、重归一化植被指数RDVI等植被指数,采用人工测定的方法对无人机监测数据进行校正和率定,构建了甘蔗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模型。结果表明,利用多光谱和热红外传感器计算的TVDI与蔗田苗期、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土壤含水率均具有高度相关性,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066、0.8190、0.8529和0.9160。因此,TVDI模型最适合用于监测甘蔗苗期和成熟期的受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多光谱 热红外 蔗田 土壤含水率监测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下载PDF
南平市不同地势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粒径分布的关系
8
作者 苏丽鳗 陈建 +2 位作者 叶宏萌 李国平 杨思明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通过对南平市丘陵地区平地和坡地2种地势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粒径分布的空间变化进行分析,揭示南平市丘陵地区不同地势土壤水分与土壤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为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平地和坡地2种地势土壤含水率较高,分别... 通过对南平市丘陵地区平地和坡地2种地势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粒径分布的空间变化进行分析,揭示南平市丘陵地区不同地势土壤水分与土壤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为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平地和坡地2种地势土壤含水率较高,分别为30.43%、22.74%,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空间分布上,平地土壤pH值、含水率和容重平均值均比坡地高。2种地势土壤均以粉粒为主,其次为砂粒,黏粒含量最低,坡地体积分形维数略高于平地,平地土壤均匀性较好。平地土壤含水率受极细砂的影响较显著;坡地土壤含水率与粉粒、极细砂均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2种地势土壤分形维数与粉粒均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分形维数受细颗粒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土壤粒径分布 地势 南平市
下载PDF
基于作物水分胁迫指数的表层土壤含水率遥感估算 被引量:2
9
作者 林人财 陈鹤 +5 位作者 张德宁 魏征 蔡甲冰 曾冉 张丽莉 贾玉玲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探究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与表层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不同下垫面(葵花、夏玉米、春小麦和甜椒)表层土壤含水率的遥感估算精度。【方法】利用MOD16A2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结合Penman-Monteith(P-M)模型,基于CWSI反... 【目的】探究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与表层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不同下垫面(葵花、夏玉米、春小麦和甜椒)表层土壤含水率的遥感估算精度。【方法】利用MOD16A2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结合Penman-Monteith(P-M)模型,基于CWSI反演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表层土壤含水率,并对不同下垫面的表层土壤含水率进行验证。【结果】CWSI的空间分布与表层土壤含水率相反,CWSI大的区域,表层土壤含水率小;春小麦下垫面遥感估算的表层土壤含水率效果较好,决定系数(R^(2))为0.748,其次为葵花,R^(2)为0.357;灌溉次数较多的夏玉米和甜椒的表层土壤含水率估算精度较差,可见基于CWSI的表层土壤含水率遥感估算方法对土壤干旱较为敏感。【结论】基于CWSI的表层土壤含水率遥感估算方法更适用于灌水较少且耐旱作物下垫面的表层土壤含水率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CWSI MOD16A2 解放闸灌域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微分光谱指数的冬小麦根域土壤含水率估算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浩 杨锡震 +7 位作者 张蓓 黄嘉亮 赵笑 吴雨箫 向友珍 耿宏锁 陈皓锐 陈俊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31-140,共10页
为探讨分数阶微分(fractional-order differentiation,FOD)技术联合光谱指数改善高光谱反演冬小麦根域土壤含水率(soil moisture content,SMC)的效果,该研究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测取高光谱反射率和土壤含水率数据,将高光谱反射率经Savit... 为探讨分数阶微分(fractional-order differentiation,FOD)技术联合光谱指数改善高光谱反演冬小麦根域土壤含水率(soil moisture content,SMC)的效果,该研究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测取高光谱反射率和土壤含水率数据,将高光谱反射率经Savitzky-Golay(SG)平滑处理后计算典型光谱指数以此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3种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将高光谱反射率进行0~2.0阶(步长为0.2)的分数阶微分处理后计算比值指数(ratio index,RI)和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index,NDI),分析不同阶的RI、NDI与SMC之间的二维相关性,筛选得出敏感光谱指数并分组,以此构建3种反演模型(PLSR、RF和BPNN)。结果表明:不同典型光谱指数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存在很大差异,相关系数波动范围在0.2~0.6之间,基于典型光谱指数的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效果最好的是PLSR模型,RF模型次之,BPNN模型最低;经分数阶微分处理后筛选的敏感光谱指数与SMC之间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在不同分数阶上呈阶梯状变化,敏感光谱指数与SMC的相关系数从0.76(0.2~1.0阶)递减至0.65(1.6~2.0阶);最优SMC反演模型为FOD处理后的归一化敏感指数建立的RF模型,所建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75,均方根误差为0.024 g/g,相对分析误差为2.08。基于分数阶微分改进的光谱指数反演土壤含水率模型较典型光谱指数反演模型效果提升明显(决定系数提升136%),研究成果可为冬小麦根域土壤含水率高光谱监测提供了一种可靠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模型 分数阶微分 土壤含水率 冬小麦 光谱指数
下载PDF
冻融循环和土壤含水率对棕壤崩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龙祥 范昊明 马仁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8,共12页
以沈阳地区5~7 cm和25~27 cm 2个深度原状棕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冻融循环次数和土壤含水率对棕壤崩解特性的影响。根据气象数据结合野外观测结果,共设计了5个冻融循环次数。控制土样质量含水率分别为10%、15%、20%、25%和35%。采用静水崩... 以沈阳地区5~7 cm和25~27 cm 2个深度原状棕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冻融循环次数和土壤含水率对棕壤崩解特性的影响。根据气象数据结合野外观测结果,共设计了5个冻融循环次数。控制土样质量含水率分别为10%、15%、20%、25%和35%。采用静水崩解,通过数显拉力计及测量软件测定崩解过程。结果表明:(1)棕壤崩解具有阶段性,包括快速吸水阶段、指数崩解阶段、阶跃崩解阶段和崩解完成阶段。其中指数崩解阶段是崩解过程的主要发生阶段,土样因拉扯或失去支撑接连崩落。该阶段的崩解速率和非毛管含水率对冻融循环次数的响应规律一致。根据拟合曲面,10%~15%的含水率区间存在最易崩解含水率,其最终崩解率最大。当土样含水率为25%和35%时,土样会跳过指数崩解过程直接进入阶跃崩解阶段。含水率35%条件下,5~7 cm和25~27 cm土样的最终崩解率很小,不超过6.93%和11.14%。(2)冻融作用会对含水率为10%和15%土样产生超固结效应,加速土壤孔隙的两极化分布,土样指数崩解阶段的崩解速率和非毛管含水率,最终在多次冻融后增加。冻融作用也会对含水率为25%和35%土样结构产生影响,扩张土壤孔隙造成内部沉降,以及降低吸水能力。土样指数崩解阶段的崩解速率和非毛管含水率,最终在多次冻融后减小。(3)25~27 cm土样孔隙差异性略大,较高的黏粒含量抑制了双电层对自由水的控制能力,最终崩解率偏高。冻融作用可将土壤抵抗由内到外发生侵蚀的能力,转化为抵抗由外到内发生侵蚀的能力。研究结果可为棕壤侵蚀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冻融循环 土壤含水率 崩解
下载PDF
基于小麦冠层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的农田土壤含水率估算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梦迪 何莉 +6 位作者 刘潜 李志娟 王冉 贾中甫 王敬哲 邬国峰 石铁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129,共10页
精准监测农田土壤含水率(soil moisture content,SMC)有助于提高中国水资源利用率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为实现国家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探索基于无人机遥感数据进行准确、快速的土壤含水率监测的... 精准监测农田土壤含水率(soil moisture content,SMC)有助于提高中国水资源利用率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为实现国家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探索基于无人机遥感数据进行准确、快速的土壤含水率监测的方法,该研究选取新疆阜康绿洲田块为研究区,使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高光谱传感器采集田块尺度小麦冠层光谱信息,进行SMC定量估算和制图。对小麦冠层光谱进行savitzky-golay(SG)平滑,利用7种不同的小波基函数(bior4.4、coif4、db4、fk14、haar、rbio3.9、sym4)对光谱信息进行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处理,并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对小波系数进行特征提取,最后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PLSR)、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随机森林(radom forest,RF)以及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估算SMC并实现其空间制图。结果表明:基于GA的特征波段选择方法可有效提高SMC的估算精度。使用全波段小波系数构建模型的决定系数R2在0.20~0.44之间,而使用特征小波系数的R2为0.25~0.82。与其他小波基函数相比,采用db4特征小波系数的估算精度最优,PLSR、SVM、ANN、RF和XGBoost模型估算SMC的R2分别为0.82、0.72、0.79、0.76和0.45。基于PLSR和ANN最优模型进行SMC空间制图,基于CWT和机器学习结合模型能够有效估算小田块尺度SMC。该研究基于无人机高光谱数据实现了SMC精确估算,为农田尺度SMC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无人机 高光谱 连续小波变换 遗传算法
下载PDF
荒漠—绿洲过渡带典型混交灌木根区土壤含水率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麻进 胡广录 +1 位作者 陈海志 焦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1,共8页
土壤水分是干旱区植被生长的限制因子,研究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根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对抵御沙漠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以荒漠-绿洲过渡带3种典型混交灌木梭梭×泡泡刺(SS×PP)、泡泡刺×沙拐枣(PP×SG)、沙拐枣×梭... 土壤水分是干旱区植被生长的限制因子,研究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根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对抵御沙漠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以荒漠-绿洲过渡带3种典型混交灌木梭梭×泡泡刺(SS×PP)、泡泡刺×沙拐枣(PP×SG)、沙拐枣×梭梭(SG×SS)为研究对象,对3种典型混交灌木根区0~100 cm土层土壤进行连续采样并测定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1)7-9月,3种混交灌木根区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范围依次为:梭梭×泡泡刺0.54%~2.75%、1.06%~2.41%、0.73%~4.72%;沙拐枣×梭梭0.42%~2.59%、0.96%~2.35%、0.57%~3.58%;泡泡刺×沙拐枣0.31%~2.38%、0.56%~2.33%、0.79%~3.71%。3种混交灌木在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增加而增大,60~100 cm土层各类型混交灌木土壤含水率变化逐渐趋于稳定。2)7月,0~100 cm土层混交灌木梭梭×泡泡刺的土壤含水率显著高于沙拐枣×泡泡刺,9月,20~40、60~100 cm土层混交灌木沙拐枣×梭梭的土壤含水率显著低于其他2种混交灌木类型。3)3种混交灌木土壤持水能力大小为梭梭×泡泡刺>泡泡刺×沙拐枣>沙拐枣×梭梭。研究结果为荒漠—绿洲过渡带防风固沙植被建设中植物种类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过渡带 土壤含水率 混交灌木 土壤持水能力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和机器学习模型的冬小麦土壤含水率监测研究
14
作者 唐子竣 张威 +3 位作者 向友珍 李志军 张富仓 陈俊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0-358,共9页
为及时获取大田作物根区土壤含水率(Soil moisture content, SMC),实现精准灌溉,运用高光谱技术,通过连续2年(2019—2020年)田间试验采集了冬小麦拔节期不同土层深度SMC及高光谱数据,构建了3类植被指数(蓝、黄和红边面积等三边光谱参数... 为及时获取大田作物根区土壤含水率(Soil moisture content, SMC),实现精准灌溉,运用高光谱技术,通过连续2年(2019—2020年)田间试验采集了冬小麦拔节期不同土层深度SMC及高光谱数据,构建了3类植被指数(蓝、黄和红边面积等三边光谱参数,与冬小麦根区SMC相关性最高的任意两波段植被指数和前人研究与作物参数相关性较好的经验植被指数)并筛选与各土层深度SMC相关系数最高的植被指数,随后将筛选后的植被指数作为模型输入,分别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反向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构建冬小麦拔节期不同土层深度SMC估算模型。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三边参数、任意两波段植被指数和经验植被指数在深度0~20 cm土层的SMC相关系数较20~40 cm和40~60 cm更高,在深度0~20 cm土层两波段组合构建的光谱指数与SMC的相关系数最高,均超过0.8,其中RI与SMC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851,其波长组合为675 nm和695 nm。RF模型是SMC的最佳建模方法,其中深度0~20 cm土层的模型精度最高,估算模型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2达0.909,均方根误差(RMSE)为0.008,平均相对误差(MRE)为3.949%。本研究结果可为高光谱监测冬小麦根区SMC提供依据,为快速评估水分胁迫下的作物生长提供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含水率 高光谱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基于多种高光谱指标反演冻结土壤含水率的研究
15
作者 王勇 侯晨悦 +5 位作者 杨锡震 张博 刘浩 白旭乾 陈俊英 栗现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19,共10页
在中国季节性冻融区如何高效快速地监测冻结土壤的含水率至关重要。以内蒙古河套灌区典型灌域土壤为对象,在实验室分梯度配置不同含水率的土样,通过地物光谱仪测定土壤冻结与未冻结状态下的高光谱数据,处理得到原始光谱反射率(Raw Spect... 在中国季节性冻融区如何高效快速地监测冻结土壤的含水率至关重要。以内蒙古河套灌区典型灌域土壤为对象,在实验室分梯度配置不同含水率的土样,通过地物光谱仪测定土壤冻结与未冻结状态下的高光谱数据,处理得到原始光谱反射率(Raw Spectral Reflectance,REF)、一阶微分反射率(First-order Differential Reflectance,FDR)和二阶微分反射率(Second-order Differential Reflectance,SDR)、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ble Reflectance,SNV)和倒数之对数变换(Logarithm of Reciprocal,LR)5种光谱指标,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多元逐步回归法(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MSR)、支持向量机法(Support Vecor Machine,SVM)和一元线性回归法(Unary Linear Regression,ULR),构建基于不同光谱指标的土壤含水率高光谱反演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冻结状态下基于REF、FDR和SDR指标构建的模型反演精度低于未冻结状态,REF的验证集决定系数(Rp^(2))的最大值为未冻结状态下PLSR的0.952,最小值为冻结状态下ULR的0.621;FDR的Rp^(2)最大值为未冻结状态下SVM的0.955,最小值为冻结状态下MSR的0.618;SDR的Rp^(2)最大值为未冻结状态下的SVM的0.858,最小值为未冻结状态下PLSR的0.252。未冻结状态下SNV、LR指标的反演精度略低于冻结状态,SNV的Rp^(2)最大值为冻结状态下PLSR的0.796,最小值为未冻结状态下ULR的0.621;LR的Rp^(2)最大值为冻结状态下MSR的0.789,最小值为未冻结状态下ULR的0.667;未冻结状态下最佳模型组合为FDR-SVM,Rp^(2)为0.955,冻结状态下最佳组合模型为REF-PLSR,Rp^(2)为0.799。研究成果可为土壤冻结状态下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土壤含水率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高光谱指标 高光谱反演模型 冻结土壤 土壤含水率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喻家山土壤含水率对次降雨事件的响应及影响因素
16
作者 孙蓉琳 王梦迪 +1 位作者 陈阳 马倩芳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5-222,共8页
研究武汉市喻家山试验区次降雨事件下土壤含水率的响应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后续包气带和饱水带地下水储量变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野外降雨、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率的连续监测数据,分析4个典型剖面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对6次降雨事... 研究武汉市喻家山试验区次降雨事件下土壤含水率的响应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后续包气带和饱水带地下水储量变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野外降雨、地下水位和土壤含水率的连续监测数据,分析4个典型剖面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对6次降雨事件的响应特征;以S4剖面为例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影响土壤含水率响应幅度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相对于喻家山山体较高位置,南坡和北坡坡脚的地形高程低,地下水位埋深小,土壤颗粒细,分选好,土壤剖面的含水率平均值较大,变异系数较小;4个剖面的土壤含水率大小和初始响应时间随埋深增加并不是系统地增加,反映研究区土壤剖面非均质性较强;平均降雨强度和最大降雨强度与含水率响应幅度间的关联度最大,是控制试验区含水率响应的主导因子。位于喻家山南坡坡脚实验大楼内的2个土壤剖面受人类建筑活动、周围绿化和浇水影响较大,后期应结合长期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土壤含水率的响应特征和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降雨事件 土壤含水率 灰色关联度法 降雨强度 主导因子
下载PDF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深层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研究
17
作者 司舒阳 李道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127,142,共5页
农田深层土壤含水量精准识别,是优化土壤表层墒情遥感解译成果应用、推进测墒灌溉的关键基础技术。依据河南、山东典型引黄灌区土壤墒情自动监测资料,分析了农田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研究建立了农田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农田深层土壤含水量精准识别,是优化土壤表层墒情遥感解译成果应用、推进测墒灌溉的关键基础技术。依据河南、山东典型引黄灌区土壤墒情自动监测资料,分析了农田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研究建立了农田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之间显著相关,根据可遥感识别的表层土壤含水量,能够较好地反演深层土壤水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反演模型 黄河下游地区 引黄灌区
下载PDF
基于冬小麦土壤含水率分析的河南省舞阳县保护性耕作模式
18
作者 白卫卫 张艳华 +3 位作者 徐振豪 黄振辉 郗昊 冯玉晓 《农业工程》 2023年第11期133-138,共6页
保护性耕作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长期试验监测了不同耕作层土壤含水率及冬小麦作物生长变化,分析不同土壤耕作层的水分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对比保护性耕作模式与传统耕作模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保护性耕作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长期试验监测了不同耕作层土壤含水率及冬小麦作物生长变化,分析不同土壤耕作层的水分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对比保护性耕作模式与传统耕作模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探索了适宜河南省舞阳县秸秆覆盖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结果表明,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年份的增加,作物的生长环境及旱涝情况呈现不同效果,深松作业模式下耕深10~20 cm的土壤含水率最大,达到15.3%;对潮土的影响次之。深松免耕播种模式耕深0~10和10~20 cm的土壤含水率平均值分别为14.2%和16.1%。不同的作业模式对砂姜黑土的影响最小,作物的次生根数量大,根系发达长约12.5 cm,平均分蘖7.3个,并且个体均匀。说明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冬小麦,年限越长,土壤水分和增产效果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深松整地 秸秆覆盖还田 土壤含水率 冬小麦
下载PDF
频域反射分析法测定土壤含水率标定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翰川 庞丽丽 史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61,共7页
对滑坡体土壤含水率进行长期和连续的监测,有利于对滑坡体的变形分析和安全预警。为了提高频域反射分析法(FDR法)测量土壤含水率的精度,通过室内标定和现场标定相结合的方式,对使用FDR法测定野外现场滑坡土壤含水率进行了标定。通过对... 对滑坡体土壤含水率进行长期和连续的监测,有利于对滑坡体的变形分析和安全预警。为了提高频域反射分析法(FDR法)测量土壤含水率的精度,通过室内标定和现场标定相结合的方式,对使用FDR法测定野外现场滑坡土壤含水率进行了标定。通过对比分析FDR法和烘干法测得的土壤含水率数据,探讨电压信号、含水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建立函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FDR法测定的土壤含水率较烘干法偏高;通过线性、多次曲线及指数形式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和回归分析,最终确定四次曲线作为标定方式,标定后测得的土壤含水率精度明显提高,平均绝对误差可控制在2%以内。该方法可用于类似条件下FDR法测定土壤含水率的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频域反射分析法 土壤含水率 标定试验 土壤含水率监测仪 戒台寺滑坡
下载PDF
土壤含水率测量探头特性阻抗的镜象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勤红 曾华 解福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1-44,共4页
在基于驻波比原理的土壤含水率测量仪中 ,探头特性阻抗是影响土壤含水率快速、准确和可靠测量的关键参数。基于静电场中的镜象原理 ,该文推导出三针、四针土壤含水率测量探头特性阻抗的镜象计算公式。各种规格尺寸下 ,该镜象解与高精度... 在基于驻波比原理的土壤含水率测量仪中 ,探头特性阻抗是影响土壤含水率快速、准确和可靠测量的关键参数。基于静电场中的镜象原理 ,该文推导出三针、四针土壤含水率测量探头特性阻抗的镜象计算公式。各种规格尺寸下 ,该镜象解与高精度边界元法数值解的比较结果表明 :当探头尺寸满足 D/ d≥ 5时 ,该镜象解与高精度边界元数值解间的相对偏差不大于 0 .1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测量探头 土壤含水率 特性阻抗 镜象解 边界元法 实时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