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0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肥还田结合减氮对麦田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1
作者 杨学慧 于爱忠 +6 位作者 柴健 李悦 王凤 王鹏飞 吕汉强 王玉珑 尚永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研究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对麦田土壤呼吸动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干旱绿洲灌区农田碳减排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1—2022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开展,以常规施氮无绿肥还田(N100)为对照,设施用15000 kg∙hm^(−2)绿肥+85%氮肥... 研究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对麦田土壤呼吸动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干旱绿洲灌区农田碳减排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1—2022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开展,以常规施氮无绿肥还田(N100)为对照,设施用15000 kg∙hm^(−2)绿肥+85%氮肥(G_(1)N_(85))、22500 kg∙hm^(−2)绿肥+85%氮肥(G_(2)N_(85))、30000 kg∙hm^(−2)绿肥+85%氮肥(G_(3)N_(85))、15000 kg∙hm^(−2)绿肥+70%氮肥(G_(1)N_(70))、22500 kg∙hm^(−2)绿肥+70%氮肥(G_(2)N_(70))和30000 kg∙hm^(−2)绿肥+70%氮肥(G_(3)N_(70))共7个处理。探讨小麦生育期的土壤呼吸速率、碳排放量、产量及碳排放效率,分析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麦田土壤呼吸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趋势,全生育期内变化范围为0.8~6.2μmol∙m^(−2)∙s−1。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显著提高麦田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碳排放总量,与N100相比,平均增幅分别为7.2%~19.8%和5.7%~18.8%;其中G_(3)N_(85)和G_(3)N_(70)较其他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2.3%~16.0%和3.3%~19.8%,土壤碳排放总量分别增加2.9%~15.2%和3.1%~18.8%;与G_(3)N_(85)相比,G_(3)N_(70)处理两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碳排放总量分别增加3.3%和3.1%(P<0.05)。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与N100相比,Q10值降幅为10.4%~18.1%(P<0.05)。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显著影响了小麦产量和土壤碳排放效率,其中G_(3)N_(85)处理分别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2%~45.6%和0.3%~26.4%(P<0.05)。可见,绿肥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在增强麦田土壤呼吸的同时,显著降低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提高小麦产量和碳排放效率,其中翻压绿肥30000 kg∙hm^(−2)配合氮肥减量15%处理(G_(3)N_(85))是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田节氮减排和提高农田土壤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小麦 减氮 土壤呼吸 土壤碳排放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
下载PDF
水分及秸秆覆盖对夏玉米土壤呼吸及碳平衡的影响
2
作者 张笑培 常晓 +2 位作者 杨慎骄 王和洲 周新国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充分发挥秸秆覆盖与适宜灌溉对作物增产及土壤固碳减排的各自优势及二者协同效应,建立减排增产节水的高效农田管理模式。【方法】以豫东地区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覆盖方式(秸秆覆盖(S)和无覆盖(N))和灌水控制下限(田间持水率(... 【目的】充分发挥秸秆覆盖与适宜灌溉对作物增产及土壤固碳减排的各自优势及二者协同效应,建立减排增产节水的高效农田管理模式。【方法】以豫东地区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覆盖方式(秸秆覆盖(S)和无覆盖(N))和灌水控制下限(田间持水率(FC)的50%(W1)、60%(W2)、70%(W3)、80%(W4))两因素试验,系统研究水分及秸秆覆盖对土壤碳排放总量、土壤微生物异氧呼吸碳释放量和农田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量影响。【结果】秸秆覆盖和灌水增加了土壤呼吸、农田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量和土壤微生物异氧呼吸碳释放量,其中SW4处理均最高,与SW3、NW4处理差异不显著。SW3处理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和碳排放效率均最高,分别较其他处理高3.99%~245.74%和2.35%~138.80%。与SW4处理相比,SW3处理在节约灌水的前提下,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提高2.99%,碳排放效率提高2.35%。【结论】综合考虑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排放效率,SW3处理(灌水控制下限为70%FC+秸秆覆盖)可以作为节水、减排、增产的农田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土壤水分 夏玉米 土壤呼吸 碳平衡
下载PDF
凋落物处理对华山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3
作者 崔鸿侠 胡文杰 +3 位作者 潘磊 唐万鹏 黄金莲 胡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7,共7页
【目的】通过探讨凋落物添加和去除处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为人工林土壤碳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神农架林区华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2021年4月—2022年3月通过设置对照(CK)、凋落物去除(LR)和凋落物添加(LA)3种处理,采用Li-... 【目的】通过探讨凋落物添加和去除处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为人工林土壤碳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神农架林区华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2021年4月—2022年3月通过设置对照(CK)、凋落物去除(LR)和凋落物添加(LA)3种处理,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湿度,研究土壤呼吸速率对凋落物处理的响应规律。【结果】1)3种处理间的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最小值均出现在2月;2)3种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平均值为LA(2.17μmol·m^(-2)·S^(-1))>CK(1.69μmol·m^(-2)·S^(-1))>LR(1.25μmol·m^(-2)·S^(-1)),与对照相比,凋落物去除使土壤呼吸速率年均降低了26.02%,凋落物添加使土壤呼吸速率年均提高了29.48%;3)不同凋落物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温度分别解释了3种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97.31%、99.18%和95.37%的变异。而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华山松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温度;4)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指数(Q10)为CK(2.98)>LR(2.91)>LA(2.88),凋落物去除和添加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结论】凋落物输入量的改变对土壤呼吸速率具有重要影响,且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呼吸影响程度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人工林 凋落物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生草对贵州高海拔区苹果园土壤呼吸及水热环境的影响
4
作者 冯建文 韩秀梅 +3 位作者 蒙小玉 杨华 李顺雨 吴亚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81-89,共9页
【目的】探明西南冷凉高地苹果产区果园不同草种覆盖条件土壤呼吸特征及其与土壤水热的关系,为筛选苹果园适宜生草类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鼠茅草(Vulpia myuros)、鸭茅(Dactylis glomerata)、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 【目的】探明西南冷凉高地苹果产区果园不同草种覆盖条件土壤呼吸特征及其与土壤水热的关系,为筛选苹果园适宜生草类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鼠茅草(Vulpia myuros)、鸭茅(Dactylis glomerata)、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鼠茅草+鸭茅+白三叶混播、黑麦草+白三叶+鸭茅混播、鼠茅草+黑麦草+白三叶混播8个苹果园生草处理,以清耕作对照(CK),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配套使用土壤呼吸气室(6400-09)测定果园土壤呼吸速率,采用非线性回归和指数模型,分析不同生草处理对土壤呼吸与土壤水热环境的影响。【结果】生草显著提高果园土壤呼吸速率,较清耕提高0.07%~256.39%,其中,黑麦草+白三叶+鸭茅混播处理提高幅度最高。生草覆盖显著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对0~20 cm土层的影响最明显,相同月份不同生草处理间土壤水分差异明显,生草混播处理提高土壤水分能力优于生草单播处理。生草覆盖后显著降低夏季(5—7月)表层土壤(0~5 cm)温度。不同生草覆盖处理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呼吸以二次函数拟合效果最佳,决定系数R 2在0.242~0.989,拟合度较高。各生草处理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指数函数关系,0~5 cm和5~10 cm土层拟合模型决定系数R 2平均值高于10~15 cm和15~20 cm土层。土壤温度、水分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呼吸的协同影响高于土壤单因子的影响。【结论】苹果园生草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降低果园夏季表层土壤(0~5 cm)温度,有效改善苹果根系生长环境,有利于树体发育。不同生草模式中以黑麦草+白三叶+鸭茅混播处理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生草 土壤呼吸 水热环境 高海拔区 贵州
下载PDF
减氮施炭对温室膜下滴灌黄瓜土壤呼吸和氮素气态损失的影响
5
作者 陈涛涛 刘晓晗 +2 位作者 孟凡超 张妮子 迟道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0,共12页
为降低温室蔬菜过量施氮的不利影响,明确减氮施炭条件下温室膜下滴灌黄瓜土壤呼吸和氮素气态排放特征,以不覆膜不施炭(CK)为对照,设置覆膜(M)、覆膜施炭(MB)、覆膜施炭减氮(MBN_(80%))共4个处理,对覆膜条件下减氮施炭处理对黄瓜产量、... 为降低温室蔬菜过量施氮的不利影响,明确减氮施炭条件下温室膜下滴灌黄瓜土壤呼吸和氮素气态排放特征,以不覆膜不施炭(CK)为对照,设置覆膜(M)、覆膜施炭(MB)、覆膜施炭减氮(MBN_(80%))共4个处理,对覆膜条件下减氮施炭处理对黄瓜产量、耗水量、土壤养分动态、土壤呼吸、N_(2)O排放和氨挥发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与CK相比,M可降低温室膜下滴灌黄瓜全生育期耗水量20.95%,提高水分利用效率41.03%,降低0~20 cm表层土铵态氮48.12%,降低全生育期氨挥发32.35%、N_(2)O排放量14.34%和CO_(2)排放量12.68%(<0.05)。施炭后,与CK相比,MB可降低耗水量28.37%,提高水分利用效率55.60%,降低表层土铵态氮30.0%,提升硝态氮12.37%,有机质56.28%,降低氨挥发36.68%、N_(2)O排放18.64%,但却显著增大了CO_(2)排放4.66%(p<0.05)。同M对比,MB可在M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表层土有机质和铵态氮含量,降低氨挥发,但促进了CO_(2)排放。覆膜施炭减氮20%后,与CK相比,MBN_(80%)可增产25.47%,降低耗水量32.43%,提升水分生产率72.67%,降低表层土铵态氮56.33%,增加有机质51.72%,降低氨挥发40.48%、N_(2)O排放20.79%(p<0.05)。CK全生育期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和活性氮排放分别为13.57 t·CO_(2)-eq·hm^(-2)和6.54 kg·hm^(-2),M可显著降低GWP(14.15%)和活性氮排放(27.37%);在M基础上施炭,将进一步降低活性氮排放,但导致GWP显著增大;而在MB基础上减氮20%,可同时显著降低GWP和活性氮排放(p<0.05)。与CK相比,MBN80%在通过施炭20 t·hm^(-2),减氮20%条件下,实现增产25.47%,降低耗水量32.43%,增加有机质51.72%,增加收入17.52%,降低活性氮排放35.32%和GWP 2.28%,也可在MB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增产,降低氨挥发,并破解M和MB处理CO_(2)排放增大的问题(p<0.05)。研究揭示了减氮施炭条件下温室膜下滴灌黄瓜土壤呼吸和氮素气态排放特征,为实现温室蔬菜节水增产固碳减排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生物炭 氨挥发 氧化亚氮 土壤呼吸 膜下滴灌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下土壤呼吸对温度和水分变化的响应特征综述
6
作者 冉漫雪 丁军军 +1 位作者 孙东宝 顾峰雪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气候变暖、降水格局变化等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影响土壤呼吸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探明气象条件(温度、水分)对土壤呼吸影响及作用机制是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温度和水分对土壤呼吸... 气候变暖、降水格局变化等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影响土壤呼吸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探明气象条件(温度、水分)对土壤呼吸影响及作用机制是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温度和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1)气候变暖与土壤呼吸存在正反馈调节,但温度适应性削弱了二者的反馈关系。增温时长和土壤碳储量不同导致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具有时空差异。土壤呼吸对温度适应性机制主要包括土壤微生物适应性、底物消耗和土壤矿物质活化等。(2)降水对土壤呼吸的作用取决于土壤初始水分含量。当土壤含水量低于萎蔫系数时,降水不仅增加土壤含水量还可促进土壤呼吸,在土壤含水量接近田间持水量时土壤呼吸达到最大值,当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值时土壤呼吸又会受到抑制。水分对土壤呼吸影响机制主要为替代效应与阻滞效应、底物供给、微生物胁迫以及根系响应等。(3)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水分的耦合关系取决于土壤水热因子配比,当土壤温度成为胁迫因子时,降水引发的土壤水分含量升高对土壤呼吸的激发效应被低温的负面影响所抑制;当土壤水分成为胁迫因子时,气候变暖引发的土壤温度升高对土壤呼吸的促进作用被干旱的负面影响所抵消,进行土壤呼吸研究时需充分考虑土壤温度和水分的交互作用。为更全面深入地明晰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扰动因素,未来气候变化下土壤呼吸与环境关系等相关领域研究应为重点方向,一是加强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并定量化研究土壤呼吸组分;二是持续关注土壤呼吸对土壤初始温度和温度波动的响应特征,探索生物多样性或群落结构组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温度 降水 响应特征
下载PDF
增温与凋落物去除对人工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7
作者 张野 刘新梅 +4 位作者 樊月 张微微 武菊英 王东丽 邹俊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8-260,共13页
人工草地是重要的碳汇,但其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Q10)对气候变化和干扰的响应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紫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2种人工草地开展了增温和凋落物处理试验,测量了土壤呼吸速率和... 人工草地是重要的碳汇,但其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Q10)对气候变化和干扰的响应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紫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2种人工草地开展了增温和凋落物处理试验,测量了土壤呼吸速率和Q10,并分析了不同草地对这些影响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增温使年均土壤温度显著增加约2℃(P<0.05);同时,使年均土壤湿度和电导率显著降低(P<0.05)。增温使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降低8.81%;凋落物去除使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降低9.33%。增温和凋落物去除均使Q10降低。不同草地对增温和凋落物处理有不同的响应,其中紫苜蓿草地对增温的响应大于无芒雀麦草地,而无芒雀麦草地对凋落物处理的响应大于紫苜蓿草地。本研究表明,试验区无芒雀麦群落相较于紫苜蓿群落更能抵抗气候变化和干扰的影响,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是更好的建植人工草地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增温 凋落物 温度敏感性 人工草地生态系统
下载PDF
2010-2014年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数据集
8
作者 易艳芸 周文君 +10 位作者 张孝良 武传胜 Zayar Phyo Mohd Zeeshan 鲁志云 温韩东 沙丽清 宋清海 梁乃申 刘玉洪 张一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243-254,共12页
亚热带森林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森林类型,在调控全球气候变化和维持大气碳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通过呼吸作用排放的碳是大气CO_(2)的主要来源,土壤碳库的细微变化也会显著影响大气CO_(2)的浓度,因此目前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大... 亚热带森林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森林类型,在调控全球气候变化和维持大气碳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通过呼吸作用排放的碳是大气CO_(2)的主要来源,土壤碳库的细微变化也会显著影响大气CO_(2)的浓度,因此目前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大小及动态变化特征受到广泛关注。云南哀牢山是我国重要的亚热带森林分布区。本研究依托云南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全自动多通道观测系统开展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的连续测定,经过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将2010-2014年的土壤呼吸的监测数据收集与整理,包括土壤5 cm温度(Ts)、土壤10 cm含水量(SWC)和土壤呼吸(Rs),并形成日、月和年尺度三类数据集。本数据集对于揭示气候变化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正确评估土壤有机碳排放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对土壤呼吸组分尤其是土壤有机碳排放的影响提供经验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多通道观测系统 土壤呼吸 气候变化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哀牢山
下载PDF
施磷对紫花苜蓿土壤呼吸速率及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9
作者 魏孔钦 赵俊威 张前兵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2,共13页
探究施磷对紫花苜蓿土壤呼吸速率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明确不同施磷处理条件下苜蓿田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人工草地土壤固碳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0(P_(0))、50(P... 探究施磷对紫花苜蓿土壤呼吸速率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明确不同施磷处理条件下苜蓿田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人工草地土壤固碳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0(P_(0))、50(P_(1))、100(P_(2))和150 kg·hm^(-2)(P_(3))4种施磷水平,重复3次。研究不同施磷水平下紫花苜蓿0~6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土壤温湿度及呼吸速率(R_S)。结果表明,不同土层SOC、MBC、DOC、POC和EOC含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升高,在P_(3)处理下达到最大,分别为15.77 g·kg^(-1)、0.42 g·kg^(-1)、0.34 g·kg^(-1)、4.68 g·kg^(-1)和2.06 g·kg^(-1),且显著大于P_(0)处理(P<0.05)。SOC、MBC、DOC、POC及EOC在垂直分布上均以0~20 cm土层含量最高,分别占总含量的38.35%~41.58%、38.31%~39.49%、45.54%~46.65%、46.29%~47.35%和40.40%~44.17%。施磷处理使土壤R_(S)提高了0.31%~14.90%,且刈割前后差异显著(P<0.05)。随施磷量增加,不同土层MBC、DOC、POC及EOC的敏感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施磷处理下0~3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敏感指数最高,30~60 cm土层易氧化有机碳敏感指数最高。建议用微生物量碳指示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而易氧化有机碳可指示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各活性有机碳组分有效率随施磷量增加变化规律不明显。结构方程结果表明,施磷可直接影响SOC含量,也可通过改变MBC、DOC、POC和EOC含量而间接影响SOC含量。综上,施磷提高了土壤R_S,但持续磷输入整体增加了苜蓿田土层内SOC、MBC、DOC、POC和EOC含量,提高了固碳潜力及土壤质量,可为全球磷沉降背景下人工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及人工草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土壤呼吸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下载PDF
黄土高原退耕方式与年限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10
作者 严婉莹 扈晓碟 +2 位作者 黄金权 肖银屏 肖海兵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共8页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过程,明确退耕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是提升土壤碳汇能力的重要前提。以黄土高原20 a耕地、退耕3、6、10 a的苹果园与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原位监测样地2018年7-12月的土壤呼吸...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过程,明确退耕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是提升土壤碳汇能力的重要前提。以黄土高原20 a耕地、退耕3、6、10 a的苹果园与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原位监测样地2018年7-12月的土壤呼吸速率,估算其温度敏感性,并应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明确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增加,撂荒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苹果园则与之相反。监测期间撂荒地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2.73~4.65μmol·m^(-2)·s^(-1),苹果园为1.07~3.13μmol·m^(-2)·s^(-1),退耕3 a和6 a撂荒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苹果园(P<0.05)。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变化范围为1.477~4.055,不同退耕方式间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并无显著差异。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因子共解释了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34.4%的变化;相比于化学和生物因子,土壤水分与温度等物理因子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表明,退耕后短期内(0~6 a),苹果园的固碳潜力更大,但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6 a),撂荒地更有利于土壤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性
下载PDF
地被物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11
作者 孟祥宇 王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11-119,共9页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受地被物强烈影响,并显著影响生态系统的碳源/汇功能。应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下土壤呼吸进行野外测定,研究环境因素和不同地被物(...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受地被物强烈影响,并显著影响生态系统的碳源/汇功能。应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下土壤呼吸进行野外测定,研究环境因素和不同地被物(苔藓和凋落物)对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的影响。将去除苔藓和凋落物的样地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并收集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光合有效辐射、风速风向、相对湿度和大气温度等数据。在日尺度上,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是影响该地区土壤呼吸日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但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没有显著相关性。在季节尺度上,20~60 cm土壤温湿度的变化是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区日均CO_(2)排放量约为311.66~728.61 mg·m^(-2)·h^(-1),去除苔藓生长季土壤碳排放减少约12%,而去除凋落物土壤碳排放减少约32%。移除苔藓或者凋落物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_(10))。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下的苔藓和凋落物对土壤呼吸有显著影响,在估算区域土壤碳排放时应区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 土壤呼吸 Q10 土壤温度 Van’t Hoff模型
下载PDF
枣园间作棉花、苜蓿土壤呼吸差异及效益分析
12
作者 赵雅茹 陈国栋 +4 位作者 甘塘煌 武国义 顾新宇 阿依娜尔·博拉提别克 司俊洁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期77-82,共6页
不同种植模式会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产生不同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静态箱法结合气相色谱仪对枣棉间作、棉花单作、枣苜间作和苜蓿单作4种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测定,并对其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和综... 不同种植模式会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产生不同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静态箱法结合气相色谱仪对枣棉间作、棉花单作、枣苜间作和苜蓿单作4种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测定,并对其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和综合分析,以确定综合收益最高的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枣棉间作与棉花单作相比,CO_(2)排放通量减少了15.78%,N_(2)O排放通量减少了76.40%。枣苜间作与苜蓿单作相比CO_(2)排放通量减少了1.06%,N_(2)O排放通量减少了57.89%。枣棉间作与枣苜间作相比CO_(2)排放通量增加了206.42%,N_(2)O排放通量增加了375.00%。棉花单作比枣棉间作的产量增加了40.90%。在总共收割的两茬苜蓿中,第一茬的苜蓿单作比枣苜间作产量增加了93.24%,第二茬苜蓿单作比枣苜间作产量增加了27.31%。枣棉间作比棉花单作净收入增加了24.00%。两茬苜蓿间作比单作的净收入增加了35.00%。间作模式有利于土壤CO_(2)、N_(2)O的减排。综合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产量与经济效益因素,在本试验区域综合收益较高的种植模式依次为枣苜间作和枣棉间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 棉花 间作种植 土壤呼吸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土壤呼吸对降水改变的非对称响应
13
作者 赵智慧 陈俏艳 +1 位作者 程思源 戴黎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86-2897,共12页
气候变暖已经引起全球降水格局改变。土壤呼吸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向大气释放CO_(2)最大的碳库,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将进一步影响碳循环,从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反馈。尽管以往已有大量关于土壤呼吸与降水变化关系的相关研究,但存在较大争议... 气候变暖已经引起全球降水格局改变。土壤呼吸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向大气释放CO_(2)最大的碳库,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将进一步影响碳循环,从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反馈。尽管以往已有大量关于土壤呼吸与降水变化关系的相关研究,但存在较大争议。因此,亟待进一步深入探究土壤呼吸对降水改变的响应。基于此,研究Meta分析方法,整合了来自Web of Science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CNKI)的284篇已发表的论文和367组数据,进而分析全球中低纬度地区土壤呼吸对降水改变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对降水改变的响应呈现出非对称特征,降水量增加能够提高16.7%的土壤呼吸,而降水量减少则会抑制17.88%的土壤呼吸。研究还发现,不同生态系统和气候区域的土壤呼吸对降水改变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别。其中,降水量增加能够提高草地生态系统22%的土壤呼吸,比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高出12%;而降水量减少则会削弱草地生态系统28%的土壤呼吸,这要比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还高16%。与湿润地区相比,降水量的增加对干旱地区土壤呼吸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而降水量的减少对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土壤呼吸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此外,本研究也证实了土壤呼吸对不同降水强度和年限的响应也存在差异。在不同降水强度上,无论增加降水还是减少降水,重度增减雨的土壤呼吸均改变最大,即:重度增减雨(>75%)>中度增减雨(25%—75%)>轻度增减雨(<25%);在不同降水年限上,长期增雨对土壤呼吸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但长期减雨对土壤呼吸影响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气候情景下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变化的准确预测以及模型模拟和改进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非对称效应 整合分析 降水改变 随机效应模型
下载PDF
兴隆山典型林分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14
作者 凌雷 马成艳 +3 位作者 陈徵尼 仲怡铭 王子乔 王翠英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为探明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典型林分土壤碳呼吸的日变化、月际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室对辽东栎林、山杨-白桦混交林、油松林和青杄林土壤呼吸速率(R_(s))进行连续观测,采用指数方程拟合R_(s)对土壤温度(T_(5))... 为探明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典型林分土壤碳呼吸的日变化、月际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室对辽东栎林、山杨-白桦混交林、油松林和青杄林土壤呼吸速率(R_(s))进行连续观测,采用指数方程拟合R_(s)对土壤温度(T_(5))、土壤含水量(W_(5))的响应.结果表明,各林分覆枯落物与裸地的Rs日变化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单峰型曲线,但达到峰值的时间各不相同,各林分R_(s)与T_(5)间均有显著相关性.各林分R_(s)在8月达到峰值,为2.6~7.0μmol/(m^(2)·s),与其土壤性质的表现一致:辽东栎林和杨桦混交林土壤容重较低,具有较高的全氮、全磷及有机质含量,其Rs亦较高,油松林、青杄林表现相反.枯落物对各林分R_(s)的贡献率分别为59.83%(辽东栎林)、41.46%(山杨-白桦混交林)、28.68%(油松林)和11.83%(青杄林),各林分覆枯落物时的Rs明显高于裸地.不同林分Rs的变化特征是水热因子联合效应的结果,R_(s)受T_(5)影响最大,受W_(5)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林分 土壤呼吸速率 驱动因子 兴隆山
原文传递
黄淮海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空间变异预测
15
作者 李键 薛澄 +3 位作者 杨扬 谢梦姣 彭正萍 王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9,121,共10页
[目的]探究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协同克里金法预测土壤呼吸准确性,从而为精准预测陆地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碳收支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黄淮海平原北部典型耕地、草地和林地作为研究样区,基于表征土壤理化性质的辅助指标用协同... [目的]探究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协同克里金法预测土壤呼吸准确性,从而为精准预测陆地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碳收支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黄淮海平原北部典型耕地、草地和林地作为研究样区,基于表征土壤理化性质的辅助指标用协同克里金法对土壤呼吸进行了预测,以评估其与普通克里金法预测的精准度。[结果]土壤呼吸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研究样区均呈现中等程度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33%(耕地),24%(草地)和31%(林地)。土壤呼吸空间相关距离由大到小依次是林地(15.12 m)、耕地(3.83 m)和草地(2.47 m)。基于相关分析和协同克里金法模拟确定土壤呼吸空间变异最优辅助指标,在耕地为碳磷比(C/P)、氮磷比(N/P)和土壤pH值;草地和林地除共有辅助指标土壤水分(SM)和土壤温度(ST5)外,土壤pH值和气温(TEMP)依次为其二者特有的辅助指标。土壤呼吸空间变异预测表明协同克里金均比普通克里金法插值精度高,其在草地提升最为明显,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标准误差(MSE)分别提高10.14%,9.82%,9.10%,10.87%,在林地中各误差精度提高介于4.78%(MAE)~12.09%(MRE),在耕地中预测精度提升最小,协同克里金法比普通克里金法预测精度仅平均提高3.27%。[结论]土壤呼吸的影响因子作为辅助变量的协同克里金法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林地、耕地和草地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SR) 普通克里金 协同克里金 土地利用 地统计
下载PDF
麦玉轮作长期秸秆还田下土壤呼吸及有机碳库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16
作者 李旭 付鑫 +2 位作者 杨晓楠 李敬宇 翟英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为探明华北麦玉轮作区长期秸秆还田下增温对土壤呼吸及土壤碳库的影响,本试验基于41年不同秸秆还田水平(分别为0 kg/hm^(2)(S1)、2250 kg/hm^(2)(S2)、4500 kg/hm^(2)(S3)和9000 kg/hm^(2)(S4))田间定位试验,采集土壤样品后分别在15、25... 为探明华北麦玉轮作区长期秸秆还田下增温对土壤呼吸及土壤碳库的影响,本试验基于41年不同秸秆还田水平(分别为0 kg/hm^(2)(S1)、2250 kg/hm^(2)(S2)、4500 kg/hm^(2)(S3)和9000 kg/hm^(2)(S4))田间定位试验,采集土壤样品后分别在15、25和35℃下进行125 d的室内恒温培养,针对土壤呼吸速率及有机碳组分含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间,土壤呼吸速率呈现先下降后平稳的变化趋势,秸秆还田量与温度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和呼吸累积释放量。各处理间土壤呼吸速率和呼吸累积释放量整体为35℃>25℃>15℃,S4>S3>S2>S1。秸秆还田量和温度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及各组分含量,培养后S4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S3和S4处理土壤颗粒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培养温度的提高土壤有机碳组分呈降低趋势。土壤呼吸与土壤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S3和S4处理较S1和S2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_(10))。总的来看,华北麦玉轮作区长期中量和高量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库,降低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减缓CO_(2)的释放,且4500 kg/hm^(2)还田量具有更高的固碳潜力与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增温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性 土壤有机碳组分
下载PDF
施用粪肥对我国北方农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17
作者 柏凯栋 孙力扬 +3 位作者 王晋峰 靳东升 李建华 徐明岗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粪肥施用对我国北方农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_(10)的影响及主要驱动因素,为制定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减少农田土壤CO_(2)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粪肥施用对我国北方农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_(10)的影响及主要驱动因素,为制定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减少农田土壤CO_(2)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施用粪肥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影响的相关文献,用关键词“粪肥”、“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和“中国北方”进行检索,共提取已公开发表的16篇文献中试验数据104组。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探讨不同粪肥施用条件下各因素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粪肥施用可显著提高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平均提升幅度为8.11%。施肥类型中,猪粪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增幅(12.72%)显著高于鸡粪的增幅(5.56%);粪肥施用量≤15000 kg·hm^(-2)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增幅最大(11.48%);单施粪肥的增幅(11.96%)显著高于粪肥配施化肥的增幅(5.22%)。土壤有机碳含量≥12 g·kg^(-1)时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增幅(7.17%)显著高于6~12 g·kg^(-1)水平(2.23%)时的增幅;土壤初始pH≥7的增幅(8.11%)显著高于pH<7的增幅(3.48%)。不同气候条件下,年均温≤5℃时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增幅为8.49%,年降雨量为400~600 mm时的增幅(8.98%)显著高于≤400 mm(2.71%)和≥600 mm时的增幅(-3.13%)。此外,随机森林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变化的关键因素,其解释率达42.6%。[结论]综上,在我国北方农田鸡粪配施化肥且粪肥施用量>15000 kg·hm^(-2)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增幅最小,可以有效减缓农田土壤的碳排放,以达到应对全球变暖现状的目的。此外,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粪肥施用下中国北方农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肥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性 北方 整合分析
下载PDF
温州城市绿地的土壤呼吸特征及影响因素
18
作者 黄奇 于冯 +2 位作者 权伟 康华靖 应苗苗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目的]城市绿地面积逐年增加,城市绿地土壤呼吸对准确评估绿地碳源汇功能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阐明不同绿地类型的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实现低碳减排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温州城市森林(香樟)和绿化景观(马尼拉草和银杏... [目的]城市绿地面积逐年增加,城市绿地土壤呼吸对准确评估绿地碳源汇功能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阐明不同绿地类型的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实现低碳减排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温州城市森林(香樟)和绿化景观(马尼拉草和银杏)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12月使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城市绿地土壤呼吸速率(Rs)进行跟踪观测。[结果](1)Rs年排放量大小依次为香樟(892.01 gC·m^(-2)·a^(-1))>马尼拉草(735.30 gC·m^(-2)·a^(-1))>银杏(500.15 gC·m^(-2)·a^(-1)),且Rs年排放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2)指数函数拟合表明,土壤温度(T)对马尼拉草、银杏和香樟Rs的月份动态变化解释能力较高,分别为57.4%、59.0%和51.1%;而土壤含水量(VWC)对香樟Rs月份动态的解释能力远高于其他2种植被,达到55.6%;且香樟Rs对T和VWC变化的敏感性高于2种绿化景观;(3)双因素模型进一步表明,VWC对预测香樟林Rs变化的重要性略高于T,而T对2个绿化景观Rs变化的重要性远高于VWC。[结论]温州城市森林土壤呼吸高于绿化景观,且月份动态受T和VWC的共同影响,绿化景观土壤呼吸主要受T影响,不同绿地Rs年排放量的差异归因于土壤的有机碳和容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土壤呼吸 植被类型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水肥添加对草田轮作系统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19
作者 巩泽琳 额尔德木图 +4 位作者 苏小港 成蓉蓉 杨鹤明 张晓琳 翟鹏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2-569,共8页
土壤呼吸是生态系统碳排放最重要的途径,其微小变化将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探究不同管理方式对草田轮作系统土壤碳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开展水肥添加控制试验,动态监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冬小麦(Triticum aes... 土壤呼吸是生态系统碳排放最重要的途径,其微小变化将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探究不同管理方式对草田轮作系统土壤碳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开展水肥添加控制试验,动态监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草田轮作系统中冬小麦阶段的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等指标。结果显示水分添加使土壤呼吸速率提高28.5%(P<0.05),但肥料添加对其影响不显著。水分添加使土壤含水量提高24.7%,但使土壤温度降低9.7%;肥料添加使土壤温度降低11.0%,使0~10 cm, 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提高336%,131%。本研究说明水肥添加通过影响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土壤质量指标,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和微生物活性,最终影响草田轮作系统土壤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冬小麦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 土壤呼吸速率 水肥添加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灌区春小麦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忠明 陈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0-659,共10页
为了从土壤呼吸、水热特征探讨河西灌区耕作方式对春小麦的影响,以连续12年(2005-2016)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比较分析了垄作固定道(PRB)、平作固定道(ZT)、传统耕作(CT)3种耕作方式下河西灌区春小麦田土壤水热物理特征、土... 为了从土壤呼吸、水热特征探讨河西灌区耕作方式对春小麦的影响,以连续12年(2005-2016)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比较分析了垄作固定道(PRB)、平作固定道(ZT)、传统耕作(CT)3种耕作方式下河西灌区春小麦田土壤水热物理特征、土壤呼吸强度及小麦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播前与收获后,在0~90 cm土层,PRB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较CT处理分别增加15.06%和18.75%,ZT处理较CT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7.26%和5.98%;不同耕作方式下,春小麦整个生育期的土壤温度总体表现为先增后降,土壤温度响应气温的变化趋势;秸秆覆盖(PRB与ZT)在春小麦苗期表现出降温效应,而在春小麦苗期至成熟期,PRB处理的0~30 cm土层平均土壤温度较ZT、CT处理分别提高0.56~4.39℃和0.05~2.6℃;小麦生育期土壤呼吸强度先增后降,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不同耕作方式下呼吸强度表现为CT>PRB>ZT;土壤呼吸强度与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Q 10(温度每增加10℃土壤呼吸所增加的倍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不同耕作方式下表现为ZT>PRB>CT;2013-2016年,PRB、ZT及CT处理下,春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为6981、6400及6138 kg·hm-2,在固定车道占地30%的情况下,PRB处理的产量较ZT、CT处理分别提高了9.08%和13.74%。因此,垄作固定道保护性耕作(PRB)较其他耕作处理具有减排潜力、蓄水保墒及提高土壤温度和增加小麦产量的作用,可在河西灌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小麦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