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海湖南侧江西沟土壤水分分布与土壤干层恢复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景波
张鹏飞
+1 位作者
马延东
邢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2-97,共6页
通过对青海湖南侧江西沟草地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运移和土壤干层水分恢复等问题.2009年该区降水较多,导致2010年7月草地土壤重力水分布深度达到了0.7m左右,但仍有干层存在.经过18个月的水分入渗,在2010年11月土壤干...
通过对青海湖南侧江西沟草地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运移和土壤干层水分恢复等问题.2009年该区降水较多,导致2010年7月草地土壤重力水分布深度达到了0.7m左右,但仍有干层存在.经过18个月的水分入渗,在2010年11月土壤干层基本消失,干层恢复的年降水量要大于400mm.该区土壤水分比黄土高原运移缓慢,干层恢复较为缓慢,土壤水分恢复的深度小,水分聚集在土壤的上部,这些特点是该区冻结期较长和蒸发作用较弱造成的.江西沟土壤干层的发育表明该区正常年大气降水一般不能通过土壤入渗补给地下水,属于异常水分循环类型.该区土壤干层的存在指示在降水正常年土壤水分具有负平衡的特点,在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条件下具有正平衡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布
水分运移
土壤干层恢复
水分平衡
江西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苜蓿及后茬作物土壤水分恢复效应及蒸散特征
被引量:
11
2
作者
宋丽萍
牛伊宁
+3 位作者
罗珠珠
聂军
李腾飞
李玲玲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231-1239,共9页
黄土高原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多年后会形成土壤干层,严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本研究利用黄土高原建植9年的苜蓿地布设田间试验,研究比较了苜蓿连作(L–L),苜蓿移除后休闲(L–F)或分别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W)、玉...
黄土高原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多年后会形成土壤干层,严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本研究利用黄土高原建植9年的苜蓿地布设田间试验,研究比较了苜蓿连作(L–L),苜蓿移除后休闲(L–F)或分别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W)、玉米(Zea mays, L–C)、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P)和谷子(Setaria italica, L–M)6种苜蓿-作物种植模式对田间水分蒸散特性的影响及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苜蓿与作物的轮作中,3年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均是苜蓿-马铃薯最高,苜蓿-玉米次之,苜蓿-小麦最低,种植马铃薯和玉米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苜蓿-玉米处理在高耗水的同时,抑制了土壤棵间蒸发量,显著降低了蒸发与作物耗水量的比率(17.0%),促进了作物的蒸腾作用。经过轮作倒茬后,苜蓿-作物轮作处理下0–300 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较苜蓿连作增加了18.4%~34.9%,苜蓿-休闲处理对于土壤干层水分的恢复效果最佳,其次为苜蓿-马铃薯。综合水分利用效率和农田水分变化特征,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种植苜蓿多年后选择休闲或轮作其他作物,以苜蓿-马铃薯和苜蓿-玉米轮作的效果较好。该研究结果也表明,合理的利用土地可以减轻土壤干层在黄土高原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草田轮作
水分利用效率
棵间蒸发
土壤干层恢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蓝田、长安人工林地土层含水量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瑜琴
赵景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1-515,共5页
根据蓝田孟村杨树林和梧桐林、长安县韦曲镇南杨树林地与西安市南郊麦地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0-600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和土壤干层特点与分布。实验表明,蓝田、长安地区在正常降雨年份人工林地土壤含水量从地表向地下呈现由高到低再...
根据蓝田孟村杨树林和梧桐林、长安县韦曲镇南杨树林地与西安市南郊麦地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0-600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和土壤干层特点与分布。实验表明,蓝田、长安地区在正常降雨年份人工林地土壤含水量从地表向地下呈现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12龄杨树林、14龄梧桐林、13龄和10龄杨树林地180-360c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平均为9.5%、9_3%、9.0和9.2%,发育了明显的土壤干层:麦地土层含水量较梧桐林和杨树林地明显高,无土壤干化的显示;在丰水年蓝田、长安地区人工林土层含水量与正常降雨年份林地土壤含水量显著不同,12龄杨树林、14龄梧桐林、13龄和10龄杨树林地180-360c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平均为22.5%、23.2%、22.5%和22.4%,土壤干层消失。这表明在降水量增加的条件下,土壤干层中的水分完全有可能恢复。土壤干层的发育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植被类型,植树造林和生态环境恢复,因此土壤干层水分恢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田和长安地区
土
层
含水量
土壤干层恢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湖南侧江西沟土壤水分分布与土壤干层恢复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景波
张鹏飞
马延东
邢闪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2-97,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C30B01)
文摘
通过对青海湖南侧江西沟草地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运移和土壤干层水分恢复等问题.2009年该区降水较多,导致2010年7月草地土壤重力水分布深度达到了0.7m左右,但仍有干层存在.经过18个月的水分入渗,在2010年11月土壤干层基本消失,干层恢复的年降水量要大于400mm.该区土壤水分比黄土高原运移缓慢,干层恢复较为缓慢,土壤水分恢复的深度小,水分聚集在土壤的上部,这些特点是该区冻结期较长和蒸发作用较弱造成的.江西沟土壤干层的发育表明该区正常年大气降水一般不能通过土壤入渗补给地下水,属于异常水分循环类型.该区土壤干层的存在指示在降水正常年土壤水分具有负平衡的特点,在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条件下具有正平衡的特点.
关键词
土壤
水分布
水分运移
土壤干层恢复
水分平衡
江西沟
Keywords
soil water distribution
water move
water restoration in dried soil layer
water balance
Jiangxigou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苜蓿及后茬作物土壤水分恢复效应及蒸散特征
被引量:
11
2
作者
宋丽萍
牛伊宁
罗珠珠
聂军
李腾飞
李玲玲
机构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231-123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60379
41461067
31860364)
文摘
黄土高原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多年后会形成土壤干层,严重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本研究利用黄土高原建植9年的苜蓿地布设田间试验,研究比较了苜蓿连作(L–L),苜蓿移除后休闲(L–F)或分别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W)、玉米(Zea mays, L–C)、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P)和谷子(Setaria italica, L–M)6种苜蓿-作物种植模式对田间水分蒸散特性的影响及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苜蓿与作物的轮作中,3年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均是苜蓿-马铃薯最高,苜蓿-玉米次之,苜蓿-小麦最低,种植马铃薯和玉米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苜蓿-玉米处理在高耗水的同时,抑制了土壤棵间蒸发量,显著降低了蒸发与作物耗水量的比率(17.0%),促进了作物的蒸腾作用。经过轮作倒茬后,苜蓿-作物轮作处理下0–300 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较苜蓿连作增加了18.4%~34.9%,苜蓿-休闲处理对于土壤干层水分的恢复效果最佳,其次为苜蓿-马铃薯。综合水分利用效率和农田水分变化特征,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种植苜蓿多年后选择休闲或轮作其他作物,以苜蓿-马铃薯和苜蓿-玉米轮作的效果较好。该研究结果也表明,合理的利用土地可以减轻土壤干层在黄土高原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草田轮作
水分利用效率
棵间蒸发
土壤干层恢复
Keywords
loess plateau
pasture crop rot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evaporation
dried soil layer restoration
分类号
Q945.172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蓝田、长安人工林地土层含水量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李瑜琴
赵景波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1-515,共5页
基金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持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KLLOG0504)
文摘
根据蓝田孟村杨树林和梧桐林、长安县韦曲镇南杨树林地与西安市南郊麦地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0-600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和土壤干层特点与分布。实验表明,蓝田、长安地区在正常降雨年份人工林地土壤含水量从地表向地下呈现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12龄杨树林、14龄梧桐林、13龄和10龄杨树林地180-360c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平均为9.5%、9_3%、9.0和9.2%,发育了明显的土壤干层:麦地土层含水量较梧桐林和杨树林地明显高,无土壤干化的显示;在丰水年蓝田、长安地区人工林土层含水量与正常降雨年份林地土壤含水量显著不同,12龄杨树林、14龄梧桐林、13龄和10龄杨树林地180-360c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平均为22.5%、23.2%、22.5%和22.4%,土壤干层消失。这表明在降水量增加的条件下,土壤干层中的水分完全有可能恢复。土壤干层的发育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植被类型,植树造林和生态环境恢复,因此土壤干层水分恢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蓝田和长安地区
土
层
含水量
土壤干层恢复
Keywords
Lantian region
Chang'an region
soil moisture content
restoration of dried soil layer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海湖南侧江西沟土壤水分分布与土壤干层恢复
赵景波
张鹏飞
马延东
邢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土高原苜蓿及后茬作物土壤水分恢复效应及蒸散特征
宋丽萍
牛伊宁
罗珠珠
聂军
李腾飞
李玲玲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蓝田、长安人工林地土层含水量研究
李瑜琴
赵景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