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丛枝菌根真菌-枯草芽孢杆菌组合体系对盐碱土壤微生态的修复作用
1
作者 叶玢妤 俞跃 +9 位作者 何沛益 谢启晓 杨瑞滢 吴嘉睿 刘怡琳 林子然 赖威宇 许凌祎 刘鹏 洪华嫦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0-449,共10页
为缓解盐碱化对土壤微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探究双菌组合体系对盐碱土壤微生态的修复作用,本文以中蔬四号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L.)品种为试验材料,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枯草芽孢杆菌为试验菌剂,分别采用盆栽培养法和灌根法接种菌... 为缓解盐碱化对土壤微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探究双菌组合体系对盐碱土壤微生态的修复作用,本文以中蔬四号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L.)品种为试验材料,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枯草芽孢杆菌为试验菌剂,分别采用盆栽培养法和灌根法接种菌剂,通过盆栽实验,设置15(SA_(1)),75(SA_(2)),150mmol/L(SA_(3))盐碱溶液浓度,探明外施AMF与枯草芽孢杆菌对盐碱胁迫下供试番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AMF+枯草芽孢杆菌灭菌液(Gm)、AMF灭菌物+枯草芽孢杆菌(B)组对盐碱土壤具有一定改善作用,而双菌处理(Gm+B)组具有更强的治理效果.双菌处理下,株高较空白对照组(CK1)增长最为显著,提高了57.52%,较添加灭活菌液对照组(CK2)提高了58.04%.Gm+B组与对应浓度盐胁迫下CK1相比,土壤有机质最高上升47.15%,大于Gm、B组增幅,同时全氮(N),速效磷(P)和速效钾(K)含量显著提高,分别提升38.85%(SA_(2)+Gm+B)、465.20%(SA_(1)+Gm+B)、和157.75%(SA_(3)+Gm+B).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于双菌处理下得到显著增强,分别提高了63.64%(SA_(2)+Gm+B)、209.63%(SA_(3)+Gm+B)和45.26%(SA_(3)+Gm+B).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目最大增长幅度为CK1的1.93倍(SA_(2)+Gm+B)、1.25倍(SA_(2)+Gm+B)和4.37倍(SA_(3)+Gm+B),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接种的两种生态功能菌群协同互作使盐碱土pH值和电导率降低,含水量显著增加.N、P、K含量呈上升趋势,提高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削弱盐碱土壤对酶活性的损害程度,促进植物根茎发育.因此,丛枝菌根真菌-枯草芽孢杆菌组合体系具有对盐碱土壤微环境进行有效生态恢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F 枯草芽孢杆菌 盐碱胁迫 土壤微生态 修复作用
下载PDF
功能性肥料对改善烟草抗逆性及土壤微生态环境的综合效应评估
2
作者 董少华 张学理 +2 位作者 茶永华 王恒武 梓金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烟草种植面临多重挑战,诸如极端气候条件——干旱、温度波动及盐渍化,还有病虫的侵扰,这些因素对烟草的生长周期、作物产量及烟草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土壤微生物环境的恶化,正成为阻碍烟草农业可持续进步的瓶颈。在烟草业中,功能性... 烟草种植面临多重挑战,诸如极端气候条件——干旱、温度波动及盐渍化,还有病虫的侵扰,这些因素对烟草的生长周期、作物产量及烟草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土壤微生物环境的恶化,正成为阻碍烟草农业可持续进步的瓶颈。在烟草业中,功能性肥料因能有效供应养分、改良土质并提升作物抗逆能力,正逐渐成为关注焦点,其独特益处对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本研究聚焦于功能性肥料对烟草作物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在提升其逆境适应能力和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方面,通过分析云南烟草种植实例,评估了各类功能性肥料的实际效能,力图揭示它们在增强烟草逆境抵抗力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功能性肥料能有效加强烟草作物的逆境抵抗力,其机制包括促进植物抗氧化系统、保持渗透平衡以及激活根部活力,进而显著改善了烟草的适应性。此外,它有助于提升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强酶的活性,进而促进养分的循环利用,对土壤微生态的健康状况有着全方位的积极影响。选用并恰当使用功能性肥料在烟草栽培中至关重要,它能有效提升作物的耐逆境能力,改善烟叶质量,同时促进土壤生态平衡。鉴于各类肥料效果不一,制定精准的施肥策略是实现烟草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肥料 烟草抗逆性 土壤微生态环境 土壤健康 云南烟草
下载PDF
秸秆还田及磷细菌对土壤微生态及豆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翠焕 郭玲玲 +3 位作者 陈丽媛 陈杰 赵博伦 王智学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9,共6页
为研究秸秆还田及外源添加磷细菌对土壤微生态及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以玉米秸秆和具有解磷能力的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设施大棚中栽培豆角,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和豆角根际解磷类细菌数量、土壤有效磷含量... 为研究秸秆还田及外源添加磷细菌对土壤微生态及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以玉米秸秆和具有解磷能力的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设施大棚中栽培豆角,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和豆角根际解磷类细菌数量、土壤有效磷含量、解磷能力以及豆角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玉米秸秆(处理1)、玉米秸秆+磷细菌(处理2)、磷细菌(处理3)三个处理的土壤中解磷类细菌数量有较大差异,其中处理2数量最高,比对照区高31.89%,差异显著(P<0.05);三个处理均能明显增加豆角根际解磷类细菌数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处理2最高,比对照高86.30%,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三个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其中处理2最高,比对照高9.8%;三个处理土壤解磷能力差异较大,处理1和处理2可明显提高土壤解磷能力,分别比对照高50.2%和65.2%,差异极显著(P<0.01);三个处理对豆角均有增产效果,但差异较大,处理2比处理1、处理3产量增加明显,分别增产6.8%、10.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处理2比对照增产15.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配合外源添加磷细菌恶臭假单胞菌,较单一使用玉米秸秆和磷细菌可显著增加土壤及豆角根际解磷类细菌数量、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土壤解磷能力、促进豆角增产,说明玉米秸秆和磷细菌有相互促进作用。本研究可为秸秆还田和磷细菌田间施用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磷细菌 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土壤微生态 有效磷 解磷能力 豆角产量
下载PDF
施用不同有益菌剂对长期连作烤烟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政 刘久羽 +3 位作者 李智 李博 李莹 敖金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2-621,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有益菌剂对长期连作烤烟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连作土壤改良及连作障碍消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长期连作烤烟后添加有益菌哈茨木霉菌剂T-22(T1处理)、枯草芽孢杆菌剂(T2处理... 【目的】探究不同有益菌剂对长期连作烤烟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连作土壤改良及连作障碍消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长期连作烤烟后添加有益菌哈茨木霉菌剂T-22(T1处理)、枯草芽孢杆菌剂(T2处理)、哈茨木霉菌剂T-22+枯草芽孢杆菌剂(T3处理)的烤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结果】相较于不施有益菌(对照,CK),施用有益菌剂可提高长期连作烤烟根际土壤的速效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其中,在10个环境因子中,速效磷(AP)含量对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的贡献度(4.97%)最高,碱解氮(AN)含量对烤烟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贡献度(6.91%)最高,蔗糖酶(SC)活性对烤烟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贡献度(6.75%)次之;施用有益菌剂可提高长期连作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多样性指数和细菌特有OTUs数;施用有益菌剂可改变长期连作烤烟根际土壤的指示物种丰度,其中,细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T1处理的指示物种,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为T1处理的优势菌属,丰度分别为12.2%和25.0%,Minimedusa属为T3处理的指示物种。单施细菌有益菌剂可降低长期连作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主要代谢途径的丰度,单施真菌有益菌剂则相反;单施真菌、细菌与真菌有益菌剂混施可提高烤烟根际土壤真菌代谢途径的丰度。【结论】施用有益菌剂对长期连作烤烟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改良效应,其中,哈茨木霉T-22的施用效果较好,可用于烤烟连作障碍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长期连作 土壤微生态环境 土壤酶活性 有益菌剂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栽培措施对半夏性状品质及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韦庆翠 张成霞 王倩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9期108-111,共4页
半夏作为一种比较重要的中草药,在中药处方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在半夏种植过程中土地条件、栽培方式以及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的使用情况,对半夏的产量、品质甚至土壤微生态环境等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不同栽培措施下,半夏的... 半夏作为一种比较重要的中草药,在中药处方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在半夏种植过程中土地条件、栽培方式以及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的使用情况,对半夏的产量、品质甚至土壤微生态环境等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不同栽培措施下,半夏的性状品质及土壤微生态等发生的相应变化进行了综述,着重论述不同栽培措施下,半夏的生长状况、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等发生的变化,并对半夏最佳种植方式进行了展望,以期增加药农的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栽培措施 品质 土壤微生态
下载PDF
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WH07对潜育化水稻土的改良效果和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6
作者 王麒 李奎 +5 位作者 彭成林 罗治华 陈涛 易菊平 龚艳 胡洪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81,共13页
为建立潜育化稻田微生物改良技术,采用MWMM(modified wolfe’s mineral medium)培养基富集微好氧FeOB,结合16S rRNA测序等技术鉴定菌株种类,分别采用100 mL 10^(6)(T1)、10^(7)(T2)、10^(8)(T3)CFU/mL菌株发酵液处理潜育化水稻土,评价... 为建立潜育化稻田微生物改良技术,采用MWMM(modified wolfe’s mineral medium)培养基富集微好氧FeOB,结合16S rRNA测序等技术鉴定菌株种类,分别采用100 mL 10^(6)(T1)、10^(7)(T2)、10^(8)(T3)CFU/mL菌株发酵液处理潜育化水稻土,评价菌株对潜育化水稻土壤的还原性物质、土壤养分、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和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并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评价该菌株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结果显示:筛选到的对Fe^(2+)具有较强氧化作用的FeOB为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WH07(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 WH07);相比于CK,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显著提高(P<0.05),并由负电位转为正电位;T1、T2、T3处理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分别减少26.47%、41.53%、53.19%,亚铁含量分别减少0.37%、21.50%、50.09%,亚锰含量分别减少7.84%、21.57%、37.25%。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5.50%、27.38%、48.90%(P<0.05),速效磷分别显著增加12.52%、17.34%、27.38%(P<0.05),速效钾分别显著增加11.56%、17.20%、19.34%(P<0.05),有机质分别显著增加8.66%、22.22%、45.05%(P<0.05),pH显著分别增加3.40%、8.94%、16.99%(P<0.05)。土壤AOAamoA基因丰度分别增加11.94%、14.68%、33.83%,nosZ基因丰度分别增加42.97%、75.78%、118.75%,nifH基因丰度分别增加38.29%、51.05%、216.13%,UreC基因丰度分别增加16.74%、54.51%、60.94%。水稻株高分别增加5.44%、10.98%、36.00%,叶龄分别增加10.21%、23.42%、36.94%,鲜质量增加分别12.61%、22.52%、28.38%,白根数分别增加10.14%、32.92%、46.81%。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Chao1和Shannon指数相比于CK均显著降低(P<0.05)。门水平上相对丰度前10的土壤细菌中,有8个显著下调(P<0.05),如Proteobacteria等、2个(Bacteroidetes和Firmicutes)显著上调。在相对丰度前50的属中,3个处理分别有20、19、22个属显著上调(P<0.05),包括Macellibacteroides等6个FeOB;25个属在3个处理中均显著下调(P<0.05),包括MBNT15等4个铁还原菌。调控网络分析显示菌株WH07潜在地与FeOB协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最终促进了秧苗生长。结果表明,应用菌株WH07显著改善了潜育化水稻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育化稻田 土壤改良 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 还原性物质 氧化还原电位 氮循环功能基因 土壤微生态
下载PDF
非林地人参病害发生过程中土壤微生态的变化研究
7
作者 丛瑜 武伦鹏 +1 位作者 尹成日 田海玲 《人参研究》 2024年第6期65-68,共4页
为了探索非林地人参病害发生过程中土壤微生态的变化,对人参根外及根际土壤和人参病株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病害发生后,土壤中细菌、真菌的OTU数目均有下降。在门水平上Acidobacteria、Verrucomicrobia、Gemmatimona... 为了探索非林地人参病害发生过程中土壤微生态的变化,对人参根外及根际土壤和人参病株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病害发生后,土壤中细菌、真菌的OTU数目均有下降。在门水平上Acidobacteria、Verrucomicrobia、Gemmatimonadetes、Bacteroidetes等细菌的丰度显著减少,而Ascomycota真菌的丰度显著增大;在属水平上Sphingomonas、Gp1等细菌的丰度减少,而引起菌核病的核盘菌属真菌(Sclerotinia)的丰度显著增大,在病根中占89%。与根外土壤相比,根际的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均出现降低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林地人参 土传病害 土壤微生态 理化性质 土壤
下载PDF
转基因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83
8
作者 王忠华 叶庆富 +3 位作者 舒庆尧 崔海瑞 夏英武 周美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73-375,共3页
随着转基因植物商品化进程的加快 ,对其进行生态风险性评价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 .诸如转基因逃逸到其它亲缘物种中、产生超级杂草和病毒、昆虫产生耐受性及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等问题已在部分转基因作物中显现 .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根系分泌物 根际生物 基因水平转移 土壤微生态
下载PDF
一株高效解磷菌Bacillus subtilis JT-1的筛选及其对土壤微生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8
9
作者 张云霞 雷鹏 +3 位作者 许宗奇 冯小海 徐虹 许仙菊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3-1080,共8页
为开发高效解磷微生物菌肥,提高磷肥利用效率,从磷矿土壤中筛选出1株高效解磷菌,经16S r DNA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JT-1,通过钼锑抗比色法对其解磷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GC-MS定性分析其代谢产物中的有机酸成... 为开发高效解磷微生物菌肥,提高磷肥利用效率,从磷矿土壤中筛选出1株高效解磷菌,经16S r DNA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JT-1,通过钼锑抗比色法对其解磷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GC-MS定性分析其代谢产物中的有机酸成分。将该解磷菌制备成菌剂施用于土壤和盆栽小麦,对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测定了小麦的基本生长指标及对磷肥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B.subtilis JT-1在难溶磷培养基中的解磷率高达38.69%,具有分泌苹果酸、延胡索酸、琥珀酸、柠檬酸等溶磷有机酸的特性。施入土壤后可有效提高土壤中可溶磷含量和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此外,菌株JT-1还提高了磷肥的利用率10.79个百分点,促进小麦增产12.31%。因此,筛选到的解磷菌B.subtilis JT-1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菌 解磷率 土壤微生态 磷肥利用率
下载PDF
硅叶面肥对小麦-玉米种植体系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宁 张方园 +4 位作者 曹娜 王闯 刘国娟 刘敏 孙晓慧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63-366,共4页
为探索硅叶面肥在大田作物种植体系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硅叶面肥对小麦-玉米种植体系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硅叶面肥提高小麦和玉米根际土壤EC值;低浓度硅叶面肥喷施降... 为探索硅叶面肥在大田作物种植体系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硅叶面肥对小麦-玉米种植体系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硅叶面肥提高小麦和玉米根际土壤EC值;低浓度硅叶面肥喷施降低小麦-玉米根际土壤pH值,高浓度硅叶面肥提高土壤pH值。随叶面肥浓度提升,作物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且逐渐上升,真菌数量均低于对照且逐渐下降。喷施硅叶面肥提高了小麦-玉米根际土壤脲酶、转化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叶面肥 土壤微生态
原文传递
小麦、毛苕子与黄瓜轮作对土壤微生态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1
11
作者 于高波 吴凤芝 周新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采用常规方法及PCR-DGGE技术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黄瓜产量进行分析,以探究小麦、毛苕子与黄瓜轮作对黄瓜土壤微生态环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轮作处理均显著地提高了黄瓜产量,有效地改善... 采用常规方法及PCR-DGGE技术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黄瓜产量进行分析,以探究小麦、毛苕子与黄瓜轮作对黄瓜土壤微生态环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轮作处理均显著地提高了黄瓜产量,有效地改善了土壤微生态环境。其中小麦-黄瓜轮作黄瓜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增产28.04%,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脲酶活性总体较高。毛苕子-黄瓜处理增产16.78%,并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转化酶活性较高,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DGGE结果表明,轮作有助于根际土壤细菌种类的增多及结瓜后期真菌种类的减少,其中毛苕子-黄瓜处理的影响更为明显。小麦-黄瓜轮作对土壤真菌与定植后30 d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总之,小麦、毛苕子与黄瓜轮作有利于缓解黄瓜连作障碍,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黄瓜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轮作 土壤微生态环境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蔬菜轮作对设施连作黄瓜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宁 张方园 +3 位作者 王闯 刘敏 刘国娟 豆惠敏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2,共5页
以大葱和苦瓜2种轮作作物为试材,分析了轮作不同蔬菜对连作黄瓜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大葱和苦瓜可显著降低根际土壤EC值,提高pH。2种轮作作物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有显著提高,真菌和镰刀菌数量显著降低。在拉... 以大葱和苦瓜2种轮作作物为试材,分析了轮作不同蔬菜对连作黄瓜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大葱和苦瓜可显著降低根际土壤EC值,提高pH。2种轮作作物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有显著提高,真菌和镰刀菌数量显著降低。在拉秧期大葱和苦瓜根际土壤转化酶活性高于连作95.96%和44.44%,脲酶活性高于连作52.94%和29.41%,过氧化氢酶活性较连作高182.69%和100.00%,多酚氧化酶活性高151.11%和75.56%。黄瓜-大葱、黄瓜-苦瓜2种轮作模式有效缓解黄瓜连作障碍,防止土壤肥力衰退,以大葱轮作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大葱 苦瓜 轮作 根际土壤微生态
原文传递
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HG28-5对黄瓜苗期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娟 刘东平 +4 位作者 丁方丽 申沐京 文才艺 朴凤植 申顺善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0-55,共6页
为研究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HG28-5对黄瓜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采用HG28-5菌悬液进行黄瓜浸种处理后播种到穴盘,调查出苗和苗期生育指标,确认其对黄瓜的促生作用;测定黄瓜苗期根际土壤酶活性、速效氮磷钾和微生物种群数量,了解... 为研究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HG28-5对黄瓜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采用HG28-5菌悬液进行黄瓜浸种处理后播种到穴盘,调查出苗和苗期生育指标,确认其对黄瓜的促生作用;测定黄瓜苗期根际土壤酶活性、速效氮磷钾和微生物种群数量,了解HG28-5对黄瓜苗期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并检测HG28-5在黄瓜苗期植株根部和根际土壤的定殖密度。结果表明,HG28-5浸种处理能显著提高黄瓜的出苗势、出苗指数,提高出苗整齐度;显著增加苗期黄瓜株高、叶片数、根长、地上部和根鲜质量,显著提高根系活力;显著提高黄瓜苗期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显著增加根际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显著增加黄瓜苗期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减少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另外,HG28-5在黄瓜根际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播种后第30天时,在黄瓜根系和根际土壤中的定殖密度分别为9.20×10~5cfu·g^(-1)和5.90×10~5cfu·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 HG28-5 黄瓜 生长 土壤微生态 定殖
下载PDF
生态炭肥防治烟草青枯病及其土壤微生态学机理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万惠霞 冯小虎 +4 位作者 张文梅 裴建锋 焦永吉 李铭 蒋士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92-97,共6页
在烟草移栽时穴施不同生态炭肥,研究了生态炭肥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并分析生态炭肥处理对烟苗移栽后根围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土壤淀粉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以及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生态炭肥处理均能显... 在烟草移栽时穴施不同生态炭肥,研究了生态炭肥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并分析生态炭肥处理对烟苗移栽后根围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土壤淀粉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以及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生态炭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烟株对青枯病的抗性;(2)施用生态炭肥后1周、8周、17周烟株根围SOC、土壤蔗糖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CK;(3)施用生态炭肥后能够明显增加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其变化趋势与土壤SOC、3种土壤转化酶活性变化趋势极其一致;(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纤维素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均存在较高正相关,且随着植物生长其相关性逐步增强,而青枯病病情指数则与上述5个测定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炭肥 烟草 青枯病 防治 土壤微生态 土壤有机碳含量
下载PDF
刺槐林魔芋健康高产的土壤微生态机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何斐 张忠良 +2 位作者 刘列平 崔鸣 薛泉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4-372,共9页
通过对刺槐林和农田魔芋健株根区、根表及根外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养分含量比较,探索刺槐林魔芋健康高产的土壤微生态机制。结果表明:(1)刺槐林魔芋根外和根表土壤细菌数量分别较农田增加11.8%和588.9%,根区土壤真菌数量较农田显著减少7... 通过对刺槐林和农田魔芋健株根区、根表及根外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养分含量比较,探索刺槐林魔芋健康高产的土壤微生态机制。结果表明:(1)刺槐林魔芋根外和根表土壤细菌数量分别较农田增加11.8%和588.9%,根区土壤真菌数量较农田显著减少74.4%。(2)刺槐林魔芋根区、根表及根外土壤中的有益优势微生物数量及其比例远高于农田魔芋,有害微生物数量远低于农田魔芋;在刺槐林魔芋根区、根表及根外土壤中,3种优势细菌为放射型根瘤菌(Rhizobium radiobacter)、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及摩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sselii),其中,根表土壤中放射型根瘤菌及苏云金芽孢杆菌数量分别为农田的25.7倍及13.0倍;2种优势真菌为黒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和疣孢青霉(Penicillium verruculosum),1种优势放线菌为绿淀粉酶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idodiastaticus),其中刺槐林魔芋根表和根外土壤中黒附球菌数量分别较农田高159.2%和120.3%;大量存在于刺槐林下魔芋根外土壤中的疣孢青霉、以及根区、根表、根外土壤中的绿淀粉酶链霉菌在农田魔芋相应部位均未检出。(3)刺槐林下魔芋根外、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较农田显著增加167.6%、39.6%,但速效P、K含量较农田分别显著降低85.6%~91.3%、12.4%~13.0%。研究认为,刺槐林魔芋健康高产与其根区、根表及根外土壤中特有的有益优势微生物数量多、有害微生物数量少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土壤微生态 生物区系 刺槐林
下载PDF
铝胁迫下栝楼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鹏 马丽 +5 位作者 吴玉环 王梦倩 储莹倩 韩杰 徐根娣 郦枫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423-429,共7页
为阐明栝楼自身缓解铝胁迫的过程,探寻其避免化感自毒现象的方法,以安国栝楼(耐铝型)和浦江栝楼(铝敏感型)为材料,以7,14和21 d为周期,用不同浓度的铝和外源根系分泌物进行实验处理,共分9组,对栝楼根际土壤的速效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 为阐明栝楼自身缓解铝胁迫的过程,探寻其避免化感自毒现象的方法,以安国栝楼(耐铝型)和浦江栝楼(铝敏感型)为材料,以7,14和21 d为周期,用不同浓度的铝和外源根系分泌物进行实验处理,共分9组,对栝楼根际土壤的速效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低、中浓度的栝楼根系分泌物增加了2个品种栝楼根际土壤中速效钾、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增强了根际土壤中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加了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高浓度的栝楼根系分泌物会抑制土壤微生态的发展;中等浓度根系分泌物对栝楼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 铝胁迫 根系分泌物 土壤微生态
下载PDF
试论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 被引量:34
17
作者 顾绍军 王兆民 +2 位作者 孙皓 胡祥英 方鸿国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6-58,共3页
1994 ~1998 年在三种不同土壤上的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在于:(1)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如有效孔隙度增加58 % ,容重降低10 % ,田间持水量提高72 % ;(2) 改善土壤营养状... 1994 ~1998 年在三种不同土壤上的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在于:(1)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如有效孔隙度增加58 % ,容重降低10 % ,田间持水量提高72 % ;(2) 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如有机质年均提高022 ~032g/kg 。其最终结果是提高了作物产量,试验的三年六季作物,小麦增产181 % ,水稻增产109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微生态环境 土壤理化性状 作物产量
下载PDF
促进根系健康的土壤微生态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罗文邃 姚政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4-46,共3页
土壤理化性质、根际养分与能量、不同品种和不同生育期的根系分泌物等均影响病菌在土壤中生长及对寄主侵染能力。施用有益微生物正成为调节土壤微生态促进植物根系健康的有效方法,大量繁殖有益微生物应用于农业生产其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 根系健康 土壤微生态 有益生物
下载PDF
生防菌对土壤微生态影响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15
19
作者 蒋志强 郭坚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5-88,共4页
土壤微生物在地理生物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通过降解植物残体为植物提供营养,同时维持植物生产所需的土壤性质。生防菌的引入可能会破坏土壤原有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 土壤微生物在地理生物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通过降解植物残体为植物提供营养,同时维持植物生产所需的土壤性质。生防菌的引入可能会破坏土壤原有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有害的影响,因此不论生防菌有无经过基因修饰,在商业化应用前必须对其在农业生态环境中的行为和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进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态 群落结构 功能
下载PDF
土壤微生态环境对樱桃树“黑疙瘩”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璐 杜岩新 +1 位作者 徐利娟 黄建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8-313,共6页
研究陕西"黑疙瘩"病樱桃树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分析其对樱桃树"黑疙瘩"病发病的影响,可为后期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研究采用传统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白鹿原发病樱桃树根... 研究陕西"黑疙瘩"病樱桃树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分析其对樱桃树"黑疙瘩"病发病的影响,可为后期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研究采用传统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白鹿原发病樱桃树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优势细菌种类与健康樱桃树根际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健康樱桃树根际土壤全磷、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平均含量高于病株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于病株根际,而土壤全氮、全钾含量及pH根际间差异不显著;健康樱桃树根际土壤蛋白酶、脲酶、转化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病株根际,而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低于病株根际。土壤根际微生物分析表明,健康樱桃树根际土壤的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病株根际,尤其是优势细菌种类及数量;而霉菌平均数量则相反,但差异不显著。因此,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的减少及优势细菌分布不均,以及速效养分的减少、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影响樱桃树"黑疙瘩"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树 黑疙瘩病 土壤微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