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性氮肥减施对滴灌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
1
作者 唐亚莉 段婧婧 +6 位作者 藏旭龙 赖宁 李永福 信会男 李娜 吕彩霞 李青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0-427,共8页
为探讨新疆膜下滴灌条件下稳定性氮肥和普通氮肥在玉米种植中的肥效及其利用率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及取样、室内分析与生物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在北疆奇台县和南疆于田县两点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N0);常规施肥(FP);稳... 为探讨新疆膜下滴灌条件下稳定性氮肥和普通氮肥在玉米种植中的肥效及其利用率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及取样、室内分析与生物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在北疆奇台县和南疆于田县两点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N0);常规施肥(FP);稳定性氮肥推荐用量(NF),比FP减氮10%;稳定性氮肥减量处理(90%NF),比FP减氮19%;稳定性氮肥减量处理(80%NF),比FP减氮28%;稳定性氮肥减量处理(70%NF),比FP减氮37%。结果显示:NF处理比FP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增产率为7.6%(奇台县)和11.6%(于田县),氮肥利用率提高3.2个(奇台县)和7.5个(于田县)百分点,显著降低了土壤氮残留,并增加了收益。90%NF处理与FP处理产量相当,氮肥利用率提高6.3个(奇台县)和9.2个(于田县)百分点,显著降低了土壤氮残留,收益增加1143元·hm^(-2)(于田县)。奇台县80%NF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于田县80%NF处理与FP处理产量相当,但降低了经济效益。70%NF处理在两个地点都显著降低了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奇台县玉米施用稳定性氮肥时,氮肥减量10%可以增产7.6%,氮肥利用率提高3.2个百分点,净收益增量为1996元·hm^(-2),同时减少土壤氮残留;于田县玉米施用稳定性氮肥时,氮肥减量10%~19%可以增产5.8%~11.6%,氮肥利用率提高7.5~9.2个百分点,净收益增量为980~2378元·hm^(-2),同时减少土壤氮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玉米 产量 肥利用率 土壤无机氮残留
下载PDF
不同灌溉与施氮措施对露地菜田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汤丽玲 陈清 +3 位作者 张宏彦 张晓晟 李晓林 H.P.Liebig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2-287,共6页
在华北地区露地生产条件下 ,通过监测 5季轮作蔬菜 (苋菜 -菠菜 -花椰菜 -苋菜 -菠菜 )的产量和土壤无机N(Nmin)的变化 ,比较了传统的和采用平衡方法进行推荐的水分和N素处理对土壤Nmin残留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除花椰菜试验外 ,传统... 在华北地区露地生产条件下 ,通过监测 5季轮作蔬菜 (苋菜 -菠菜 -花椰菜 -苋菜 -菠菜 )的产量和土壤无机N(Nmin)的变化 ,比较了传统的和采用平衡方法进行推荐的水分和N素处理对土壤Nmin残留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除花椰菜试验外 ,传统N素处理与推荐的N素处理在蔬菜产量上没有显著差异 ,但传统的N素处理皆可导致深层土体中Nmin的大量累积。在 4季蔬菜轮作后 ,传统灌溉措施条件下的N素处理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土体的N素淋失 ,所影响的土层深度已经达到了 15 0~ 180cm土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措施 露地菜田 土壤无机氮残留 供应 蔬菜轮作
下载PDF
不同夏季填闲作物种植对设施菜地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淋洗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芝义 郭瑞英 李凤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16-2523,共8页
通过模拟土柱试验方法,研究了设施蔬菜中4种夏季填闲作物种植对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淋洗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填闲作物根系参数与土壤无机氮残留及淋洗的相关性,以期揭示填闲作物减少无机氮淋洗的作用机理,并获得设施蔬菜生产体系适宜种植的... 通过模拟土柱试验方法,研究了设施蔬菜中4种夏季填闲作物种植对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淋洗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填闲作物根系参数与土壤无机氮残留及淋洗的相关性,以期揭示填闲作物减少无机氮淋洗的作用机理,并获得设施蔬菜生产体系适宜种植的填闲作物种类及其筛选指标。结果表明,糯玉米和燕麦的地上生物量、根干重、根长密度显著高于豌豆和苋菜,糯玉米、燕麦和豌豆的氮素吸收量高于苋菜。收获时,各填闲作物的种植比土地休闲可以显著的降低土壤(0-60 cm)的无机氮含量;其中燕麦和苋菜对土壤无机氮降低最多,其次为豌豆,再次为糯玉米。四种填闲作物的种植均显著降低了设施菜地的无机氮淋洗量。与休闲处理相比,糯玉米、燕麦、豌豆和苋菜的种植将体系的氮素淋洗量分别降低了100%、96%、82%和58%。相关分析表明,比根长的增加有利于植株地上部氮素吸收量的积累。各土层填闲作物根系参数与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淋洗相关性分析没有明显规律,表明了氮素淋洗可能受地上部和根系生长协同作用的影响,静态的根系参数测定较难反映根系生长与氮素淋洗的关系。总结认为,设施蔬菜生产体系中糯玉米和燕麦比豌豆和苋菜更适合作为夏季填闲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填闲作物 根系 土壤无机氮残留 无机淋洗
下载PDF
土壤无机氮残留的施氮影响及调控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春 王少先 +6 位作者 孙火喜 周开洪 范芳 陈萍 付红 胡启锋 阿布都艾尼.阿布都西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4期9978-9980,共3页
土壤无机氮残留与生态环境安全以及土壤氮素有效性、氮肥减量施用等紧密关联,日益成为生态、环境、土壤和植物营养等学科十分关注的热点之一。氮肥(化肥和有机肥)是耕作土壤无机氮残留的主要来源,并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合理施肥等,可以... 土壤无机氮残留与生态环境安全以及土壤氮素有效性、氮肥减量施用等紧密关联,日益成为生态、环境、土壤和植物营养等学科十分关注的热点之一。氮肥(化肥和有机肥)是耕作土壤无机氮残留的主要来源,并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合理施肥等,可以调控土壤中残留无机氮含量。今后,可在最佳经济施氮量的确定和植物性硝化抑制剂等方面作更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残留无机 调控
下载PDF
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对玉米产量、根系分布和土壤残留无机氮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杨俊刚 倪小会 +3 位作者 徐凯 许俊香 曹兵 刘宝存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4-930,共7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习惯施肥与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料对夏玉米生长、产量、根系分布和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料没有抑制玉米的出苗和幼苗生长;减氮1/3的控释肥处理(N 120kg/hm2)与习惯施肥处理(N18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习惯施肥与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料对夏玉米生长、产量、根系分布和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料没有抑制玉米的出苗和幼苗生长;减氮1/3的控释肥处理(N 120kg/hm2)与习惯施肥处理(N180 kg/hm2)的玉米产量没有差异。在0—30 cm土层,与对照和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接触施用控释肥增加了距茎基部0—10 cm区域内玉米根长密度的分布,占总根长的59%~64%;玉米收获后,减量控释肥处理土壤剖面各个土层Nmin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增加,习惯施肥和全量控释肥处理(N 180 kg/hm2)在60—90、90—120 cm土层的Nmin累积显著高于对照。综合考虑玉米生长、产量以及根系分布和氮素淋失风险,本试验条件下,接触施用控释肥N120 kg/hm2是夏玉米季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肥 夏玉米 接触施肥 土壤无机氮残留
下载PDF
不同供氮量对二月兰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白金顺 曹卫东 +3 位作者 曾闹华 高嵩涓 杨璐 周国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06-3212,共7页
研究华北冬绿肥二月兰对不同供氮水平的响应特征,确定实现绿肥高产高效的土壤适宜供氮量,可为华北集约化农田最大化发挥绿肥生态效应和优化春玉米/冬绿肥轮作体系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选取多年不施肥试验地设置供氮梯度试验... 研究华北冬绿肥二月兰对不同供氮水平的响应特征,确定实现绿肥高产高效的土壤适宜供氮量,可为华北集约化农田最大化发挥绿肥生态效应和优化春玉米/冬绿肥轮作体系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选取多年不施肥试验地设置供氮梯度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对冬绿肥二月兰翻压前地上部生物量累积、氮素吸收、土壤无机氮残留和冬绿肥季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无机氮含量较低(0~90 cm土层15 kg·hm^(-2))条件下,施氮显著提高二月兰生物量和吸氮量.其中,施氮90 kg·hm^(-2)处理表现最高,绿肥生物量(干质量)和吸氮量分别为2031.0和42.0 kg·hm^(-2);土壤无机氮残留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在施氮量高于60 kg·hm^(-2)后呈现快速增加趋势;随施氮量增加二月兰生长季的表观氮平衡表现出由亏缺到盈余的变化特征,在施氮量为60~90 kg·hm^(-2)条件下氮收支基本平衡.土壤供氮量(绿肥播前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与施氮量之和)与二月兰生物量、吸氮量和绿肥翻压前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关系可以分别用二次、线性加平台和指数方程进行模拟,依据模型计算二月兰生物量最高值(2010 kg·hm^(-2))时的播前土壤供氮量和绿肥翻压前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分别是136和78 kg·hm^(-2);而在二月兰吸氮量最高值40 kg·hm^(-2)时,二月兰生物量为1919 kg·hm^(-2),相当于最高生物量的95%,绿肥翻压前土壤残留无机氮降低至57 kg·hm^(-2),与之对应的播前土壤供氮量为105 kg·hm^(-2),该值与目前华北地区优化施氮下玉米收获后土壤残留无机氮推荐含量(100 kg·hm^(-2))基本相当.综合考虑绿肥的农学和环境效应,春玉米/冬绿肥轮作体系中二月兰播前土壤供氮量应控制在100~10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绿肥 二月兰 平衡 土壤残留无机 素表观损失
原文传递
缓/控释肥条施对春玉米产量、吸氮量与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赵营 刘晓彤 +2 位作者 罗健航 赵天成 张学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39,共6页
为实现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目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以晋单73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CON,N 360kg/hm^2,基肥N∶追肥N=60%∶40%)、普通复合... 为实现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目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以晋单73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CON,N 360kg/hm^2,基肥N∶追肥N=60%∶40%)、普通复合肥(CF,15-15-15,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缓释肥(SRF,22-8-6,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控释掺混肥(BB,17-20-8,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5个施肥处理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ON处理相比,SRF和BB处理下子粒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9.2%和20.0%,收获指数显著增加了0.04和0.07。相对于CON和CF处理,SRF和BB处理能显著促进春玉米子粒和地上部对氮素吸收累积。缓/控释肥条施明显降低0~1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而CON处理下硝态氮可淋洗到60~100 cm深层土壤。氮肥为主要氮素输入来源(N 240~360kg/hm^2),其次为试验前0~100 cm土体N_(min)残留(N 200.0 kg/hm^2);玉米地上部吸氮量为氮素主要输出项(N 172.4~292.7 kg/hm^2)。相对于CON处理,SRF、BB处理土壤N_(min)残留量、氮素表观损失分别显著降低了62.8%和56.2%、23.9%和42.0%。与SRF、BB处理相比,同等施氮量下,CF处理造成氮素表观损失高达150.0kg/hm^2,氮素表观盈余率为70.8%。不同施肥处理下春玉米当季氮肥表观利用率为16.6%~50.1%,SRF、BB较CON处理提高了2.7~3.0倍,且其氮素表观盈余率分别降低到54.5%和49.8%。因此,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均可实现一次性条施,同时显著提高春玉米子粒产量,促进作物氮素吸收利用,降低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氮素表观损失,节约氮肥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条施 春玉米 产量 土壤无机氮残留 素表观平衡
下载PDF
潮土长期不同施氮水平对秸秆降解及其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敬王 陈林 +2 位作者 马东豪 张丛志 张佳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59-1368,共10页
农田过量施氮所引发的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但长期施氮后土壤无机氮水平状况及其对秸秆降解的作用尚不清楚。以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试验(2005—2018年)的潮土为研究对象,选择5个施氮水平(0(N0)、150(N1)、190(N2)、230(N3... 农田过量施氮所引发的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但长期施氮后土壤无机氮水平状况及其对秸秆降解的作用尚不清楚。以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试验(2005—2018年)的潮土为研究对象,选择5个施氮水平(0(N0)、150(N1)、190(N2)、230(N3)和270(N4)kg·hm^(–2)·a^(–1))土壤,开展短期(50 d)的秸秆降解-土壤培育实验。培育期间监测秸秆碳的矿化、土壤无机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利用高通量测序测定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长期施氮后,土壤无机氮含量和秸秆碳的矿化率随施氮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不同长期施氮水平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呈现显著差异。网络分析揭示:秸秆降解过程中细菌群落内部物种间的共现模式随长期施氮水平发生改变,具体体现为长期高施氮水平下细菌群落彼此间的负相关得到了加强;同时,变形菌主导地位减弱、酸杆菌主导地位增强。综上,土壤无机氮含量随着长期施氮水平的升高而增加,进而引起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使得在秸秆降解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同,表现为秸秆降解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探究了长期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中无机氮的水平状况、秸秆降解状况以及秸秆降解过程中土壤细菌的生物特性,以期为秸秆还田和科学施氮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思路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 土壤无机氮残留 秸秆降解 细菌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制中氮肥效应模型的选择──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 被引量:100
9
作者 陈新平 周金池 +3 位作者 王兴仁 张福锁 宝德俊 贾晓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6-354,共9页
从经济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对描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中作物产量对氮肥反应的四个施肥模型(二次型,平方根,二次型+平台,线性+平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的拟合程度都较高,且拟合程度和计算的最佳产量均无显著差异... 从经济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对描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中作物产量对氮肥反应的四个施肥模型(二次型,平方根,二次型+平台,线性+平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的拟合程度都较高,且拟合程度和计算的最佳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线性+平台和二次型+平台模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大大低于二次型模型,因而经济效益较高.研究还表明,与二次型模型相比,采用线性+平台和二次型+平台模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有利于维持土壤无机氮的基本平衡(而不是显著上升!),提高氮肥利用率,并使小麦、玉米茎秆含氮量降低,表现出较佳的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型 土壤残留无机 肥利用率 禾谷类
下载PDF
阴山北麓马铃薯在不同灌溉模式下的水肥效率 被引量:25
10
作者 秦永林 井涛 +2 位作者 康文钦 田艳芳 樊明寿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6-431,共6页
为明确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主产区不同灌溉模式对水肥利用效率以及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2009—2010年进行了漫灌(农民习惯)、喷灌、露地滴灌、膜下滴灌4种灌溉模式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灌溉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形成、水分利用效率、养... 为明确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主产区不同灌溉模式对水肥利用效率以及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2009—2010年进行了漫灌(农民习惯)、喷灌、露地滴灌、膜下滴灌4种灌溉模式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灌溉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形成、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偏生产力、经济净收益以及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马铃薯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磷钾肥料的偏生产力以及经济净收益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灌溉模式。其中,膜下滴灌的马铃薯产量分别比漫灌、喷灌和露地滴灌增加35.7%、26.0%、12.9%,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净收益分别增加200.2%、91.8%、23.7%和37.7%、30.1%、10.7%;氮肥偏生产力膜下滴灌比漫灌、喷灌和露地滴灌分别增加50.6 kg.kg 1、39.8 kg.kg 1、22.0 kg.kg 1,磷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126.6 kg.kg 1、99.4 kg.kg 1、55.0 kg.kg 1,钾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42.3 kg.kg 1、33.2 kg.kg 1、18.4 kg.kg 1。漫灌马铃薯收获后60~12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量达102.95 kg.hm 2,分别是喷灌、露地滴灌和膜下滴灌的1.36倍、2.11倍和2.28倍。由此可见,露地滴灌和膜下滴灌不仅节水,且马铃薯高产、养分资源和经济高效,可显著减少薯田氮素淋洗,从而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灌溉模式 水分利用效率 养分偏生产力 土壤无机氮残留
下载PDF
沼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品质和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熊飞 孙钦平 +5 位作者 李吉进 邹国元 蒋代华 高利娟 许俊香 刘本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4期152-156,共5页
为研究不同沼肥施用量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该条件下土壤氮素残留状况,通过在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日光温室田间试验,分别设定不施肥、单施沼渣和沼渣沼液配施等6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产量呈现线性-平台反应... 为研究不同沼肥施用量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该条件下土壤氮素残留状况,通过在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日光温室田间试验,分别设定不施肥、单施沼渣和沼渣沼液配施等6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产量呈现线性-平台反应;当施入的沼肥氮量小于最佳施肥量193kg/hm2时,每千克沼肥氮能够增加小油菜干重1.87kg;当施氮量超过193kg/hm2时,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在增加,而呈平台反应。油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和沼肥施用后土壤-油菜体系的氮素盈余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线性上升,而Vc含量呈线性递减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施肥处理的氮素利用率逐渐降低,而土壤残留无机氮则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沼肥 土壤无机氮残留 素利用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