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3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变化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性质的影响
1
作者 付志高 肖以华 +5 位作者 许涵 史欣 余海波 贲春丽 杨紫浓 李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1,106,共9页
研究森林土壤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质量分数的年际动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对预测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连续10 a的土壤理化性质监测,揭示土壤有效氮质量分数对土壤温... 研究森林土壤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质量分数的年际动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对预测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连续10 a的土壤理化性质监测,揭示土壤有效氮质量分数对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NH_(4)^(+)-N和NO_(3)^(-)-N质量分数年际间变化对干湿季节性敏感,湿季NH_(4)^(+)-N质量分数为9.41~15.59 mg·kg^(-1)、NO_(3)^(-)-N质量分数为24.50~36.18 mg·kg^(-1),干季NH_(4)^(+)-N质量分数为6.48~10.19 mg·kg^(-1)、NO_(3)^(-)-N质量分数为22.75~30.09 mg·kg^(-1),干湿季差异显著。(2)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NH_(4)^(+)-N质量分数变异解释率为57%,对NO_(3)^(-)-N质量分数变异解释率为28%,NH_(4)^(+)-N质量分数与气温显著正相关,湿季降水量与NH_(4)^(+)-N和NO_(3)^(-)-N质量分数呈负相关关系;干季降水量与NH_(4)^(+)-N质量分数正相关,但与NO_(3)^(-)-N质量分数负相关;干季低温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与NH_(4)^(+)-N质量分数负相关。(3)土壤温湿度、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变化显著影响土壤NH_(4)^(+)-N和NO_(3)^(-)-N累积;湿季全氮和易氧化碳分别是NH_(4)^(+)-N和NO_(3)^(-)-N累积的主导因子;干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为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变化 铵态氮 硝态氮 土壤温度 常绿阔叶林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双膜日光温室土壤-空气换热器土壤温度试验研究
2
作者 魏巍 杨林艳 +3 位作者 柴云娥 顾金寿 刘孝敏 刘叶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0-1936,共7页
为了解双膜日光温室土壤-空气换热器对周围土壤及根系的影响,对兰州市一个新建双膜日光温室和单膜普通温室进行测试对比。结果表明:阴天时,土壤温度受换热器影响较大;晴天时,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双膜日光温室的浅层土壤温度高... 为了解双膜日光温室土壤-空气换热器对周围土壤及根系的影响,对兰州市一个新建双膜日光温室和单膜普通温室进行测试对比。结果表明:阴天时,土壤温度受换热器影响较大;晴天时,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双膜日光温室的浅层土壤温度高于单膜普通温室,单膜普通温室土壤表面温度的波动幅度明显强于双膜日光温室。双膜日光温室能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并且双膜温室的室内热环境稳定性强于单膜温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膜日光温室 土壤-空气换热器 土壤温度 波动幅度
下载PDF
猕猴桃园套种绿肥对土壤温度、湿度及杂草的影响
3
作者 陈浩 王吕 +5 位作者 吴玉红 秦宇航 淡亚彬 李丹妮 余正军 高鹏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31-35,41,共6页
以清耕为对照(CK),套种紫云英、毛叶苕子、箭筈豌豆、黑麦草4种绿肥,于绿肥返青期至盛花期定期检测土壤温度和湿度,盛花期调查杂草种类密度,研究绿肥对猕猴桃园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及杂草种类、数量等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 以清耕为对照(CK),套种紫云英、毛叶苕子、箭筈豌豆、黑麦草4种绿肥,于绿肥返青期至盛花期定期检测土壤温度和湿度,盛花期调查杂草种类密度,研究绿肥对猕猴桃园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及杂草种类、数量等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套种绿肥对猕猴桃园土壤温度调节作用明显,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均低于CK,其中毛叶苕子变化幅度最小。从3月中旬至5月上旬,与对照相比,种植紫云英、毛叶苕子、箭筈豌豆、黑麦草的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提高了104.8%、97.8%、147.3%和82.3%。5月5日,种植毛叶苕子和箭筈豌豆的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29.8%和30.1%,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与对CK相比,猕猴桃园套种绿肥后杂草数量和种类均不同程度的减少。绿肥种植对早熟禾、看麦娘、鹅肠草、罔草、野老鹤草和车轴草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密度分别平均减少了100%、86.35%、85.08%、75.73%、69.69%和89.6%。以套种毛叶苕子的果园杂草总密度最低(12.97株/m^(2))。综上,相对于清耕(CK)处理,毛叶苕子对猕猴桃园的环境适应性优于其他绿肥品种,在稳定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农田杂草的密度和种类、改变杂草群落组成结构,以及调节果园小气候等方面的综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猕猴桃园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杂草
下载PDF
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杂草控制和甜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潘春丹 陆晓莉 +1 位作者 顾雪梅 谭禾平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6期66-70,共5页
为探索地膜覆盖对上海浦东地区水果甜玉米的栽培效果,以‘申雪甜1号’为材料,对不同地膜覆盖下土壤温度、膜下杂草、玉米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覆膜(CK)相比,地膜覆盖显著提升了土壤温度,增加了玉米株高、穗位高、茎粗、玉米植... 为探索地膜覆盖对上海浦东地区水果甜玉米的栽培效果,以‘申雪甜1号’为材料,对不同地膜覆盖下土壤温度、膜下杂草、玉米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覆膜(CK)相比,地膜覆盖显著提升了土壤温度,增加了玉米株高、穗位高、茎粗、玉米植株干重和果穗产量。在3种不同地膜处理中,黑膜处理(T2)对提升土壤温度效果最差,但杂草的抑制效果最好,平均防效接近100%;其次为黑白膜处理(T3),平均防效为45.5%;而白膜处理(T1)在玉米生长前期对杂草的生长起促进作用,但在提升土壤温度、玉米株高、穗位高、干物重、果穗性状和产量方面比其他处理好。在不同处理中,玉米果穗产量以白膜处理最高,比对照增产20.6%,其次为黑白膜处理和黑膜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11.3%和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地膜覆盖 土壤温度 杂草 产量 性状
下载PDF
蓄取热工况下同轴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变化规律
5
作者 吴晅 潘亚楠 +2 位作者 侯正芳 金光 郑明杰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52,75,共8页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同轴套管式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的影响,建立三维同轴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非稳态传热数理模型,利用自建实验台开展试验对数理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蓄取热工况下同轴套管式地埋管的非稳态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同轴套管式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的影响,建立三维同轴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非稳态传热数理模型,利用自建实验台开展试验对数理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蓄取热工况下同轴套管式地埋管的非稳态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管径、回填材料、土壤初始温度等因素对同轴套管式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的影响,获得了不同因素对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周围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外管径相同时,内管径的变化对周围土壤温度场影响较小;径向距离0.4 m处,土壤初始温度为14℃时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最高为17.803℃;循环介质选用氯化钙比选用水换热量提高约23%。试验验证表明,所建模型最大相对误差为12.5%,具有合理性。研究结果显示蓄热时土壤初始温度越高的地区越有利于地埋管周围土壤储存热量,取热时循环介质选择氯化钙溶液可使系统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套管式地埋管 蓄取热工况 土壤温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海伦生态站2010-2020年剖面土壤温度小时数据集
6
作者 李猛 李海瑜 +3 位作者 高明 车仁峰 周俊臣 隋跃宇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1期291-297,共7页
土壤温度对土壤腐殖化和矿质化过程等均有很大影响,在不同空间尺度收集土壤温度观测值具有重要意义。位于我国黑土核心区域的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中的国家级长期定位研究站。海伦生态站的土壤温度数据对研究黑土... 土壤温度对土壤腐殖化和矿质化过程等均有很大影响,在不同空间尺度收集土壤温度观测值具有重要意义。位于我国黑土核心区域的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中的国家级长期定位研究站。海伦生态站的土壤温度数据对研究黑土区土壤水热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是在海伦生态站使用芬兰VAISALA公司开发的MILOS520和MAWS301自动监测系统收集的土壤温度数据。由“生态气象工作站”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经过分析、检验、合理优化,保证土壤温度数据监测准确。数据集由11部分数据表组成,分别是2010-2020年共11年的土壤温度数据,每个数据表包括0 cm,5 cm,10 cm,15 cm,20 cm,40 cm,60 cm,100 cm的土壤温度小时数据。此数据集的发布旨在为黑土保护和长期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温度 水热过程 气象数据
下载PDF
果园生草模式对黄土高原苹果园土壤温度的缓冲效应
7
作者 王延 杨浩 +6 位作者 张雯娜 李晓鹏 付萍 陈兴荣 朱倩 金斌 孟祥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125,共9页
土壤温度是果树生长发育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本研究选择鼠茅草(Vulpia myuro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为黄土高原区苹果园草地建植品种,以清耕为对照,分析三种种草处理对黄土高原区苹果园土壤温度的影... 土壤温度是果树生长发育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本研究选择鼠茅草(Vulpia myuro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为黄土高原区苹果园草地建植品种,以清耕为对照,分析三种种草处理对黄土高原区苹果园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草处理在高温时抑制了地表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起到降温作用;在低温时抑制了土壤热量向大气散失,起到保温作用。三种种草处理对苹果园土壤温度的影响趋同,使8月和9月土壤温度分别显著降低8.20%和5.90%(P<0.05)且随土层加深土壤温度呈逐渐降低趋势;10月~1月土壤温度分别显著增加14.20%、23.90%、146.15%和66.00%(P<0.05)且随土层加深土壤温度呈先降低后上升再趋于稳定趋势。其中,种植鼠茅草土壤温度降幅和增幅最大,说明其对苹果园土壤的降温和保温作用最佳。因此,在黄土高原区推广果园生草技术应用时,草种选择以鼠茅草最优,白三叶和百脉根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梯度 苹果园 生草 鼠茅草
下载PDF
秸秆带状覆盖种植马铃薯农田土壤温度及其气温响应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凡香 陈倩 +3 位作者 包正育 李辉 周建军 柴守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67-75,共9页
【目的】为探明西北半干旱雨养区秸秆带状覆盖马铃薯田地温变化特征。【方法】于2014~2015年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区,设秸秆带状覆盖(SM)、地膜大垄(PMP)、全膜双垄沟(PMF)和露地平作(CK)4个处理。【结果】不同处理在各生育时期、各土层土... 【目的】为探明西北半干旱雨养区秸秆带状覆盖马铃薯田地温变化特征。【方法】于2014~2015年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区,设秸秆带状覆盖(SM)、地膜大垄(PMP)、全膜双垄沟(PMF)和露地平作(CK)4个处理。【结果】不同处理在各生育时期、各土层土壤温度存在显著差异,各层次土壤温度日变化随气温呈正弦函数变化,土壤温度随气温的变化滞后2 h左右;无论平水年,还是丰水年,秸秆覆盖马铃薯各生育时期均出现降温效应,地膜覆盖则表现为增温效应,与CK相比,秸秆覆盖全生育期0~25 cm土层土壤温度平均降低0.8~1.4℃,PMP、PMF分别提高1.6~2.3℃、1.0~1.1℃;秸秆覆盖可延长苗期-成熟生育天数,较CK延长6~7 d,较覆膜延长8 d;同时,秸秆覆盖降低日振幅,土壤温差较CK降低1.9℃,增加马铃薯膨大~成熟期土壤有效积温。【结论】秸秆带状覆盖有效调控地温变化,有利于马铃薯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 地膜覆盖 土壤温度 温差 马铃薯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土壤N_(2)O通量对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菅亚男 张秋良 +5 位作者 杨競夫 关蕾 黄明儒 张泽 张永亮 孙长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108,118,共9页
【目的】探究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土壤N_(2)O通量、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昼夜和不同月份的变化特征,进一步阐明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土壤N_(2)O通量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便携式N_(2)O/CO CM-919气体分析仪,于2021年生长季(6-9月)对兴安落叶... 【目的】探究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土壤N_(2)O通量、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昼夜和不同月份的变化特征,进一步阐明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土壤N_(2)O通量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便携式N_(2)O/CO CM-919气体分析仪,于2021年生长季(6-9月)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土壤N_(2)O通量和不同土层(2,10,20 cm)的土壤温度和湿度进行定点连续观测,分析土壤N_(2)O通量对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响应。【结果】(1)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土壤N_(2)O通量呈“夜大昼小”的日变化特征,8月中旬是土壤N_(2)O的“强排放”时期,月平均排放通量为7.67μg/(m^(2)·h)。(2)当土壤日均温高于15℃或昼夜温差较大(2.96~17.22℃)时,土壤温度对土壤N_(2)O日排放通量发挥重要影响。当土壤日均湿度低于20%时,土壤N_(2)O通量随湿度增加而增强;当土壤湿度处于20%~30%或增至30%以上时,对土壤N_(2)O通量的抑制作用较明显,湿润环境减弱了N_(2)O的排放。(3)土壤温度和湿度都是影响土壤N_(2)O通量月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并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在生长季内,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土壤基本是N_(2)O的排放源,1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土壤N_(2)O月通量变化影响显著,2 cm土层土壤温度和20 cm土层土壤湿度对土壤N_(2)O日通量变化线性拟合解释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 土壤N_(2)O通量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白刺灌丛沙堆土壤温度及水分养分变化特征
10
作者 王景瑞 孙涛 +4 位作者 韩福贵 张忠 张裕年 郭树江 段晓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2,共8页
以民勤沙区不同变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测定白刺灌丛沙堆高度、长短轴、迎风坡与背风坡植被株高、盖度、枯枝和结实等形态特征,分析不同变化阶段土壤温度及水分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层0~10 cm处的土壤温度随着时间推移... 以民勤沙区不同变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测定白刺灌丛沙堆高度、长短轴、迎风坡与背风坡植被株高、盖度、枯枝和结实等形态特征,分析不同变化阶段土壤温度及水分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层0~10 cm处的土壤温度随着时间推移地面温度呈现出先逐渐升高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日变化规律为发育阶段>雏形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2)在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含水率在40~60 cm土层中最高,0~5 cm最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水分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3)不同变化阶段土层pH在5~10 cm最高,不同坡向pH均为迎风坡大于背风坡;衰退阶段背风坡中电导率最高,均大于其他发育阶段的坡向。4)土壤TN、速效磷平均含量发育阶段最高、有机质衰退阶段最高、稳定阶段均最低;土壤TN为雏形阶段、发育阶段和衰退阶段迎风坡中大于背风坡中,稳定阶段则相反;土壤有机质为雏形阶段和发育阶段背风坡中大于迎风坡中,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则相反;土壤速效磷为不同发育阶段迎风坡中大于背风坡中,土壤温度在0~10 cm处日动态呈现出先逐渐升高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土壤含水率在40~60 cm土层中最高,0~5 cm最低;pH在5~10 cm最高;电导率在衰退阶段背风坡中最高;土壤TN、有机质和速效磷在发育阶段表面养分含量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几个阶段。研究结果为民勤荒漠区白刺群落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沙区 白刺灌丛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张乾 赵德明 +9 位作者 朱有虎 李亚珍 马菊花 马建涛 常磊 杨永 胡亮亮 王龙龙 张钰泽 黄彩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56-1065,共10页
为探明秸秆带状覆盖对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冬小麦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以露地不覆盖为对照(CK),设置秸秆带状覆盖4行(SM1)、秸秆带状覆盖5行(SM2)、黑膜覆盖(PM1)和白膜覆盖(PM2)共5个处理,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处理冬小麦土壤... 为探明秸秆带状覆盖对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冬小麦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以露地不覆盖为对照(CK),设置秸秆带状覆盖4行(SM1)、秸秆带状覆盖5行(SM2)、黑膜覆盖(PM1)和白膜覆盖(PM2)共5个处理,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处理冬小麦土壤温度及产量相关指标的异同。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覆盖处理(SM1、SM2)显著降低了冬小麦全生育期0~25 cm土层温度,返青期和灌浆期降温幅度最大,平均降温2.0℃;越冬期降温幅度最小,平均降温0.1℃;上层土壤(0~10 cm)的降温幅度大于下层土壤(15~25 cm),SM1降温效应大于SM2。地膜覆盖在不同生育时期存在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应,成熟期增温幅度最大,较CK增加2.4℃;灌浆期5 cm土层降温幅度最大,降低1.8℃;无论增温还是降温,PM1效应均高于PM2。覆盖处理一天中,表层土壤温度以中午14:00变化最大,晚19:00次之,早7:00变化最小,且中午14:00均表现为降温效应;秸秆覆盖降温效应(4.9℃)大于地膜覆盖(0.8℃)。覆盖降低土壤有效积温,地膜覆盖有效积温显著高于秸秆覆盖。秸秆覆盖平均增产9.6%,SM2增产率高于SM1;地膜覆盖显著增产(20.8%),PM2增产率高于PM1。产量三要素中,穗粒数受温度影响最大,与各生育时期0~25 cm土层土壤温度、阶段土壤有效积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土壤温度、土壤有效积温、产量、千粒重和穗数等,SM2处理更有利于旱地冬小麦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 地膜覆盖 土壤温度 产量 冬小麦
下载PDF
土壤温度预报方程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建彬 高志球 +1 位作者 童兵 王琳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9-609,共11页
土壤温度(尤其是地表温度)是陆地和大气之间相互作用中关键的物理量,在地球系统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土壤温度预报技术一直是陆面模式、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中核心科学问题。本文系统回顾了土壤温度预报方程的研究进展,从经典的... 土壤温度(尤其是地表温度)是陆地和大气之间相互作用中关键的物理量,在地球系统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土壤温度预报技术一直是陆面模式、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中核心科学问题。本文系统回顾了土壤温度预报方程的研究进展,从经典的热传导方程到考虑了土壤水分垂直运动物理过程的热传导-对流方程,从用单一正弦波逼近到用傅里叶级数逼近地表温度日变化,从假设对流参数无日变化为常数到考虑其日变化,着重概述了土壤热传导-对流方程的创建、改进及求解。最后,本文对热传导-对流方程在地表能量平衡、土壤水分垂直运动、水通量和地震、冻土热传输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同时指出,全相态的土壤水和植物根系对热传导-对流方程的影响是土壤温度预报方程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热传导 热传导-对流 预报
下载PDF
ERA-interim气温、土壤温度再分析数据在青海东部农业区的适用性评估
13
作者 陈奇 祁栋林 +2 位作者 霍金虎 李甫 张娟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1期69-76,共8页
利用1999—2018年逐月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选取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15个气象站点平均气温和土壤温度,采用误差和相关性分析,对比两种资料时间和站点空间变化规律,并对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的准确性进行验证评估。结果表明:ERA-interi... 利用1999—2018年逐月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选取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15个气象站点平均气温和土壤温度,采用误差和相关性分析,对比两种资料时间和站点空间变化规律,并对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的准确性进行验证评估。结果表明: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平均气温、5和15 cm土壤温度均低于观测值,分别偏低3.5、4.3和4.5℃;观测值与订正前后的再分析资料月际和季节变化基本一致,空间变化均表现出从东南部向西北部减小的趋势,而且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的站点完全一致。近20年来,观测值与再分析资料平均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5和15 cm土壤温度观测值表现为升高趋势,而再分析数据呈减小趋势。与订正前相比,订正后的再分析资料与观测值的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明显减小,同时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年际变化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年内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呈现“M”型,最大值均出现在4月,最小值出现在12或1月。东部农业区地形复杂、海拔高度差异是再分析资料比观测值偏低的主要原因,利用回归方程实现平均气温和土壤温度再分析数据的订正,有效降低了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的偏差,提高再分析数据评估的准确性,提升再分析资料对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农时农事服务及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 青海东部农业区 气温 土壤温度
下载PDF
CLM 5.0对干旱环境中高寒山区土壤温度模拟的适用性评估
14
作者 曾璇 张兰慧 +2 位作者 白旭亮 刘宇 安琦 《干旱气象》 2023年第3期368-379,共12页
土壤温度反映土壤的热状态,对地表能量交换起重要作用,是影响土壤水热再分配的关键性因素。高寒山区水热传输复杂且特殊,准确模拟土壤温度对于研究高寒山区水循环过程有重要意义。CLM 5.0(Community Land Model 5.0)是CLM模式的最新版本... 土壤温度反映土壤的热状态,对地表能量交换起重要作用,是影响土壤水热再分配的关键性因素。高寒山区水热传输复杂且特殊,准确模拟土壤温度对于研究高寒山区水循环过程有重要意义。CLM 5.0(Community Land Model 5.0)是CLM模式的最新版本,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陆面过程模式之一。本文基于黑河流域上游9个典型观测站实测数据,对CLM 5.0的土壤温度模拟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CLM 5.0可以很好地模拟土壤温度在高寒山区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但模拟值相较实测值普遍存在低估。(2)CLM 5.0对土壤温度的模拟性能在高寒草甸略高于草地,土壤浅层优于深层。(3)CLM 5.0模拟的土壤温度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均呈现低估,且非生长季低估更明显;在冻结期和非冻结期均为低估,且冻结期低估更明显。(4)非生长季土壤温度的明显低估主要是冻结期土壤温度的明显低估引起,CLM 5.0中土壤冰的模拟偏差是主要原因。以上结论可为陆面过程模式CLM 5.0在高寒山区的应用及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M 5.0 土壤温度 适用性 高寒山区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土壤温度时间动态特征研究
15
作者 包园丁 张秀卿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7期137-141,共5页
本研究利用2018—2019年科尔沁左翼后旗沙地土壤温度资料,将不同深度土壤温度依照土壤的表土层、心土层以及底土层划分为浅层(0、5、10 cm)、中层(15、20、40 cm)、深层(80、160、320 cm)3个层次,对比分析得出科尔沁沙地土壤温度的时间... 本研究利用2018—2019年科尔沁左翼后旗沙地土壤温度资料,将不同深度土壤温度依照土壤的表土层、心土层以及底土层划分为浅层(0、5、10 cm)、中层(15、20、40 cm)、深层(80、160、320 cm)3个层次,对比分析得出科尔沁沙地土壤温度的时间动态特征,为综合评估土壤温度的环境效应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土壤温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其三者都有一个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并且因深度的增加各层土壤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不一致,热量传输的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时间动态特征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CLM5.0对阿拉斯加多年冻土区土壤温度和碳循环模拟的适用性评估
16
作者 闫旭春 吴晓东 +8 位作者 吕雅琼 吴通华 李韧 胡国杰 邹德富 刘亚东 魏献花 范晓英 王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2-914,共13页
气候变暖对北极多年冻土和植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CLM(Community Land Model)是应用最广泛的陆面过程模式之一,但其中复杂的边界条件和参数化过程导致模式模拟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本研究评估了CLM5.0对阿拉斯加多年冻土区表层土壤... 气候变暖对北极多年冻土和植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CLM(Community Land Model)是应用最广泛的陆面过程模式之一,但其中复杂的边界条件和参数化过程导致模式模拟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本研究评估了CLM5.0对阿拉斯加多年冻土区表层土壤温度和碳循环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CLM5.0可以捕捉到表层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在苔原和针叶林站点,CLM5.0在日尺度和月尺度都可以很好地模拟出总初级生产力(GPP)随时间的变化,但对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模拟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CLM5.0可以较为合理地模拟高纬度多年冻土区的土壤温度季节变化,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能还需要从结构、参数化方案等过程进行改进,从而进一步提升高纬度多年冻土区碳循环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M5.0 阿拉斯加 土壤温度 碳循环 多年冻土
下载PDF
大棚柑橘园内外温湿度与土壤温度变化研究
17
作者 冯雅婷 朱红卫 +4 位作者 赵迎新 向守宏 林震 李虎 余华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3期203-206,230,共5页
以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枝江试验站)一处柑橘大棚设施为研究对象,探究大棚柑橘园内外温湿度与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室外相比,大棚内平均气温更高、波动较大,日平均相对湿度较低,棚内温度与室外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 以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枝江试验站)一处柑橘大棚设施为研究对象,探究大棚柑橘园内外温湿度与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室外相比,大棚内平均气温更高、波动较大,日平均相对湿度较低,棚内温度与室外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棚内湿度与棚内温度和室外温度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室外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并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且10 cm深度处的土壤温度在一天中呈明显的正弦规律变化,在08:00左右到达低谷、16:00左右到达顶峰。靠大棚最外侧的果树土壤温度较其他区域更高,由于大棚北面两扇门常处于敞开状态,其附近的果树土壤温度较其他区域更低;晴天土壤温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阴雨天土壤温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大棚 温湿度 土壤温度
下载PDF
西北内陆河流域免耕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效应 被引量:4
18
作者 景明 姜丙洲 施坰林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9-142,共4页
通过对免耕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的研究,揭示了该条件下土壤温度的变化特点。试验表明,免耕覆盖的土壤温度不利于豌豆的出苗,且土壤热通量明显小于其它耕作方式。但其土壤温度日变化显示,该方式的下层土壤温度不易受太阳有效辐射的影响。... 通过对免耕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的研究,揭示了该条件下土壤温度的变化特点。试验表明,免耕覆盖的土壤温度不利于豌豆的出苗,且土壤热通量明显小于其它耕作方式。但其土壤温度日变化显示,该方式的下层土壤温度不易受太阳有效辐射的影响。同时,免耕覆盖下的土壤温度影响到作物干物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覆盖 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日变化 土壤热通量 群体生长率
下载PDF
冬小麦覆盖栽培模式对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石荃 《种子科技》 2023年第4期21-23,共3页
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种植过程中土壤温度与产量的影响不同,需要基于当下冬小麦栽培方式进行探讨,掌握其对于土壤温度以及实际产量方面造成的影响,确保在现阶段的种植过程中,种植户能基于不同的种植条件,调整相关因素,全面提升整体技术... 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种植过程中土壤温度与产量的影响不同,需要基于当下冬小麦栽培方式进行探讨,掌握其对于土壤温度以及实际产量方面造成的影响,确保在现阶段的种植过程中,种植户能基于不同的种植条件,调整相关因素,全面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某地区冬小麦种植工作为例展开研究,阐述了现阶段冬小麦栽培模式研究发展现状,供相关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栽培模式 土壤温度 产量 温度变化
下载PDF
新疆地区夏季多层土壤温度分布及其近45年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符传博 丹利 魏荣庆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8-296,共9页
利用覆盖新疆地区87个站点1961~2005年的资料,对新疆地区夏季的多层土壤温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地面气温3个对地温扰动较大的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地区夏季地温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南疆高于北疆... 利用覆盖新疆地区87个站点1961~2005年的资料,对新疆地区夏季的多层土壤温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地面气温3个对地温扰动较大的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地区夏季地温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南疆高于北疆,平原高于山区。浅层土壤大部分地区有较高的地温,最高值达到38℃以上。深层土壤温度分布较低,其中北部的地温只有15℃左右。新疆南部和北疆的准格尔盆地地区有较大的深层—浅层地温较差分布,而天山附近和北疆的山地地区地温较差分布均较小;(2)地面温度45年来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下降,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的较快增温,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缓慢下降的3个阶段。地面温度(0cm)在1978年左右有突变现象,其他层次的土壤温度年际变化没有明显的突变特征;(3)40cm以上新疆地区夏季土壤温度梯度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下降,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的较快增长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缓慢下降过程,其中20世纪80年代较快增长时期的增长率达到0.0176℃cm-1a-1。而且MK方法检验表明,1978年以后,新疆地区夏季土壤温度梯度增大趋势显著;(4)多层土壤温度的年际变化与降水量成负相关关系,与日照时数和地面气温主要成正相关关系。3个气象因子与多层地温的相关关系从高到底的排列为:地面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而且浅层地温高于深层地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土壤温度 深层土壤温度 降水量 日照时数 地面气温 突变 新疆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