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试验法研究模拟土壤溶液中SO_(4)^(2-)、Cl^(-)和CO_(3)^(2-)对低碳钢腐蚀的影响
1
作者 李莎莎 曹雪雅 +2 位作者 赵华宇 卢彩彬 芦玉峰 《涂层与防护》 2024年第3期46-50,共5页
为了研究中性土壤中SO_(4)^(2-)、Cl^(-)和CO_(3)^(2-)3种离子对低碳钢腐蚀的影响,以中性土壤中3种阴离子的含量为基础,将3种离子作为实验因素,3种离子浓度作为水平,设计了正交试验。采用全浸实验,1 a后通过观测低碳钢的表面腐蚀形貌、... 为了研究中性土壤中SO_(4)^(2-)、Cl^(-)和CO_(3)^(2-)3种离子对低碳钢腐蚀的影响,以中性土壤中3种阴离子的含量为基础,将3种离子作为实验因素,3种离子浓度作为水平,设计了正交试验。采用全浸实验,1 a后通过观测低碳钢的表面腐蚀形貌、分析腐蚀产物成分,并对腐蚀速率和点蚀深度进行极差分析。发现模拟土壤溶液中CO_(3)^(2-)含量低时,低碳钢表面的腐蚀产物主要是Fe_(3)O_(4)、α-FeOOH和γ-FeOOH,锈层松散易清除,低碳钢以整体腐蚀为主;CO_(3)^(2-)含量增高,低碳钢表面的腐蚀产物主要是Fe_(3)O_(4)和α-FeOOH,锈层致密不易清除,低碳钢发生点蚀。在中性土壤模拟溶液中3种阴离子对低碳钢腐蚀失重速率的影响排序为:SO_(4)^(2-)>Cl^(-)>CO_(3)^(2-),对低碳钢点蚀深度的影响排序为:CO_(3)^(2-)>SO_(4)^(2-)>Cl^(-)。中性土壤中,SO_(4)^(2-)对低碳钢的整体腐蚀影响最大,CO_(3)^(2-)对点蚀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法 低碳钢 模拟土壤溶液 阴离子 腐蚀 极差分析
下载PDF
重庆酸雨区马尾松纯林改造对土壤溶液性质的影响
2
作者 冯永霞 王明霞 +2 位作者 倪秀雅 尚鹤 陈展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2期11-19,共9页
【目的】揭示重庆酸雨区马尾松纯林改造为针阔混交林及阔叶林对土壤溶液性质的影响,探讨林分改造对土壤酸化的潜在影响。【方法】在重庆铁山坪林场选择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香樟混交林以及香樟纯林样地,于2018年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 【目的】揭示重庆酸雨区马尾松纯林改造为针阔混交林及阔叶林对土壤溶液性质的影响,探讨林分改造对土壤酸化的潜在影响。【方法】在重庆铁山坪林场选择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香樟混交林以及香樟纯林样地,于2018年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19年1月(冬季)、4月(春季)采集15 cm和30 cm土层深处的土壤溶液,测定其酸碱度(pH值)、电导率(EC)、溶解性有机碳(DOC)、总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3--N)、阴阳离子等的含量,并计算酸中和能力(ANC)。【结果】1)各土层的土壤溶液离子当量浓度排序均为:SO_(4)^(2-)>NO_(3)^(-)>Ca^(2+)>Na^(+)>Cl^(-)>K^(+)>Mg^(2+)>F->NH_(4)^(+),且阴离子含量大于阳离子含量,ANC基本为负数。2)各林分土壤溶液中NO3-浓度大于NH4+浓度,且马尾松林土壤中的NO3-浓度大于香樟林和混交林。3)除7月外,香樟林和混交林的各土层溶液pH值和ANC均显著高于马尾松林。【结论】根据土壤溶液性质来看,重庆铁山坪地区的土壤酸化仍在继续;马尾松纯林更易发生硝化作用,造成盐基离子的淋失;种植或混交香樟能提高土壤溶液的酸中和能力,减缓土壤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溶液 酸中和能力 马尾松 香樟
下载PDF
酸沉降影响下庐山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溶液溶解有机碳分布 被引量:51
3
作者 王连峰 潘根兴 +2 位作者 石盛莉 黄明星 张乐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4,共6页
采用土壤溶液提取法及TOC仪测定法分析了庐山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中溶解有机碳 (DOC)的含量及其与植被因素和季节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中DOC的含量为 2 89.85± 111.0 4mg·kg-1,其剖面分布相对平缓 ,除表层外 ,底部土... 采用土壤溶液提取法及TOC仪测定法分析了庐山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中溶解有机碳 (DOC)的含量及其与植被因素和季节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中DOC的含量为 2 89.85± 111.0 4mg·kg-1,其剖面分布相对平缓 ,除表层外 ,底部土壤含量也较高 ;针叶林和根圈土中表层土壤DOC含量分别高于阔叶林和非根圈土 ;土壤溶液DOC浓度的季节分异明显 ,冬、秋季偏高 ,夏、春季偏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溶液 溶解有机碳 森林生态系统 酸沉降 分布
下载PDF
土壤酸化及天然土壤溶液中铝的形态 被引量:36
4
作者 翁建华 黄连芬 +1 位作者 刘晓茹 佐藤一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1-505,共5页
采用真空式土壤溶液采样器收集了宜昌、巫山松树林中天然土壤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l-Lumogallion柱后荧光检测,分析测试了土壤溶液中可溶性铝的形态,研究了由于土壤酸化引起天然土壤溶液中不同形态铝的迁移转化结... 采用真空式土壤溶液采样器收集了宜昌、巫山松树林中天然土壤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l-Lumogallion柱后荧光检测,分析测试了土壤溶液中可溶性铝的形态,研究了由于土壤酸化引起天然土壤溶液中不同形态铝的迁移转化结果表明,天然土壤溶液中含有不同形态的铝,主要是有机铝、 AISO4+、 AIF2+、 Al(OH)2+、 Al3+等.宜昌、巫山地区土壤溶液中活性铝(Al3+、 AlOH2+)的含量比较低.土壤的酸化使得天然土壤溶液中总铝含量增加、铝形态的优势态发生变化,即土壤的酸化使得天然土壤溶液中活性铝-Al3+、AlOH2+含量和比例增加.土壤酸化还降低了大然土壤溶液中的BC/Al比值,这些变化的结果都增加了对森林潜在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离子 形态 活性铝 土壤溶液 土壤酸化
下载PDF
土壤溶液电导率的测定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64
5
作者 林义成 丁能飞 +2 位作者 傅庆林 丁炳红 王建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83-86,共4页
对土壤溶液电导率的测定方法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表明,影响土壤溶液电导率的因素除土壤全盐量以外,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溶液电导率影响不明显。在分析土壤盐分对作物的影响时,应综合考虑各种... 对土壤溶液电导率的测定方法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表明,影响土壤溶液电导率的因素除土壤全盐量以外,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溶液电导率影响不明显。在分析土壤盐分对作物的影响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土壤溶液电导率作为对作物盐害的诊断指标较为客观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溶液电导率 土壤全盐量 作物盐害 诊断指标
下载PDF
绿肥轮作还田对稻田土壤溶液氮素变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8
6
作者 卢萍 单玉华 +1 位作者 杨林章 韩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0-275,共6页
通过研究利用绿肥等改变轮作制度及N素管理后稻田土壤溶液中溶解性N素的动态变化及水稻产量的变化,评价了利用绿肥参与水稻轮作系统,减少无机N肥的施用量,促进水稻生长的同时降低环境负荷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总N量相当的情况下,冬绿... 通过研究利用绿肥等改变轮作制度及N素管理后稻田土壤溶液中溶解性N素的动态变化及水稻产量的变化,评价了利用绿肥参与水稻轮作系统,减少无机N肥的施用量,促进水稻生长的同时降低环境负荷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总N量相当的情况下,冬绿肥还田或冬季休闲稻季土壤溶液中NH4+-N浓度均比稻麦轮作单施化肥的处理低。溶液NO3--N浓度随还田有机物料的C/N增加显著降低。利用豆科紫云英轮作还田,可降低44%的无机N肥用量,溶解性N浓度显著降低,是减小稻季N肥流失环境风险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无机N肥 土壤溶液 产量
下载PDF
两种覆盖方式下的土壤溶液盐分含量变化 被引量:25
7
作者 黄强 殷志刚 +3 位作者 田长彦 汪宏年 张建军 陈春英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2-56,共5页
利用定期取表层土样测定其电导率和在不同深度埋设盐分传感器探头的方法 ,在作物生长季节内 ,监测了秸杆覆盖和地膜覆盖农田不同深度的土壤溶液含盐量变化。结果为 :(1)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和 10cm深土壤溶液含盐量的变化规律为 ,未灌水期... 利用定期取表层土样测定其电导率和在不同深度埋设盐分传感器探头的方法 ,在作物生长季节内 ,监测了秸杆覆盖和地膜覆盖农田不同深度的土壤溶液含盐量变化。结果为 :(1)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和 10cm深土壤溶液含盐量的变化规律为 ,未灌水期间迅速增加 ;灌水时急剧降低。秸杆覆盖和覆膜可明显抑制盐分的累积 ,使整个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含量波动幅度变小。其中覆膜处理抑制土壤盐分累积的作用最大。 (2 ) 30cm深土壤溶液含盐量的变化也为灌水降低 ,未灌水时升高。秸杆覆盖处理在灌头水后含盐量虽有波动 ,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覆膜处理在灌头水后一直处于很低的含盐水平。 (3) 6 0cm深土壤溶液含盐量变化幅度小于其上土层。秸杆覆盖增强了灌水对 6 0cm土壤溶液含盐量的降低作用 ,并抑制了后期土壤溶液含盐量增加。覆膜减少了灌水对 6 0cm深土壤溶液含盐量的降低幅度 ,也抑制了未灌水期间含盐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杆覆盖 地膜覆盖 土壤溶液 电导率 盐分
下载PDF
土壤电导率及土壤溶液电导率与土壤水分之间关系 被引量:33
8
作者 孙玉龙 郝振纯 +1 位作者 陈启慧 刘凌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6期69-73,共5页
沙性土壤非饱和灌溉实验表明,土壤抽提液电导率和离子强度之间符合线性关系,且土壤溶液电导率和溶液总浓度之间也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土壤体电导率和溶液电导率的比值(>1)与含水量成线性关系.在非饱和情况下用时间域反射仪测得水... 沙性土壤非饱和灌溉实验表明,土壤抽提液电导率和离子强度之间符合线性关系,且土壤溶液电导率和溶液总浓度之间也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土壤体电导率和溶液电导率的比值(>1)与含水量成线性关系.在非饱和情况下用时间域反射仪测得水分和电导率数据,再利用此关系可进行溶质的输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土壤物理化学 水分 土壤溶液
下载PDF
施用不同种类氮肥对日光温室土壤溶液离子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竹君 王益权 +2 位作者 许安民 张立波 周建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7-913,共7页
采用土培模拟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量的尿素[CO(NH2)2]、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铵[(NH4)2SO4]对培养期间日光温室土壤溶液电导率(EC)和不同离子组成及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种类对土壤溶液电导率(EC)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培养的前... 采用土培模拟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量的尿素[CO(NH2)2]、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铵[(NH4)2SO4]对培养期间日光温室土壤溶液电导率(EC)和不同离子组成及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种类对土壤溶液电导率(EC)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培养的前一周左右,之后不同品种间无明显差异。土壤溶液中NO3--N含量随施氮量和培养时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不同氮肥种类NO3--N含量无明显差异;不同氮肥种类处理土壤溶液中NH4+-N含量在培养的前7 d有所差异,之后亦无差异。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日光温室土壤溶液的EC及K+、Na+、Ca2+、Mg2+离子的浓度升高;增施氮肥同时提高了土壤溶液中Ca/K、Mg/K的比值,而对土壤溶液钾的活度比(ARK)无显著影响。说明氮肥施用量是影响土-液界面离子交换的重要因素;由此带来的日光温室土壤盐分累积以及K+、Na+、Ca2+和Mg2+离子的淋失等问题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品种 氮肥用量 土壤溶液 电导率 离子组成
下载PDF
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释放研究Ⅰ.根际土壤溶液采样器在底泥氮释放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宋静 骆永明 +3 位作者 赵其国 朱荫湄 吴龙华 吴胜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15-520,共6页
采用根际土壤溶液采样器(Rhizon-SMS)和自制的培养容器对厌氧条件下西湖底泥NH4+-N的释放进行了室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厌氧条件下,NH4+-N的累计通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呈现3个阶段,根据通量一时间曲线中两... 采用根际土壤溶液采样器(Rhizon-SMS)和自制的培养容器对厌氧条件下西湖底泥NH4+-N的释放进行了室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厌氧条件下,NH4+-N的累计通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呈现3个阶段,根据通量一时间曲线中两个线性阶段计算的厌氧条件下NH4+-N的释放速率分别为 11.60和 5.12mg m-2d-1。实验表明:Rhizon-SMS具有使用方便、采样时空分辨率高等特点,可能成为间隙水地球化学研究的一种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根际土壤溶液采样器 营养盐释放 铵态氮 西湖 间隙水 地球化学 水体富营养化
下载PDF
原位土壤溶液采样及可溶性有机碳(DOC)的紫外吸收光谱直接测定探讨 被引量:28
11
作者 罗小三 仓龙 +2 位作者 郝秀珍 李连祯 周东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3-947,共5页
首次采用管壁过滤孔径为微米级(0.1~O.3 μm)的水处理用多孔聚丙烯(腈)空心纤维细管,与注射器或真空管相连,自制成土壤溶液采样器,将空心纤维管埋置或插入土壤中抽取层面土壤溶液,所得溶液无须过滤即可进行各种理化分析和测定,且可连... 首次采用管壁过滤孔径为微米级(0.1~O.3 μm)的水处理用多孔聚丙烯(腈)空心纤维细管,与注射器或真空管相连,自制成土壤溶液采样器,将空心纤维管埋置或插入土壤中抽取层面土壤溶液,所得溶液无须过滤即可进行各种理化分析和测定,且可连续采样,提出了一种价廉实用的原位土壤溶液取样方法.并根据可溶性有机碳(DOC)在紫外光区的吸收特征,将土壤溶液在254 nm波长处的吸光度(UVA254)与DOC浓度(TOC仪法)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DOC=38.84×UVA254,n=37,R2=O.82),即直接测定土壤溶液的UVA254,再乘以系数38.84可以估算DOC浓度.与复杂的氧化-比色和昂贵的TOC仪测定法对比,UVA254能快速便捷地估计土壤溶液中DOC的浓度.UVA254也适用于水体DOC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土壤溶液采样器 可溶性有机碳(DOC) 紫外分光光度法 UVA254
下载PDF
有机肥施用对水田土壤溶液氮磷动态变化及环境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孙瑞娟 王德建 +1 位作者 林静慧 杨林章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7-911,共5页
通过原状土柱模拟试验,开展了稻麦轮作条件下,有机肥施用对水稻田面水及渗漏水中N、P变化规律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施肥后的一定时期内田面水中可溶性总N(DTN)、NH4+-N、NO3--N与N肥施用量呈正相关,伴随着3次施肥呈现出3个峰值,田... 通过原状土柱模拟试验,开展了稻麦轮作条件下,有机肥施用对水稻田面水及渗漏水中N、P变化规律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施肥后的一定时期内田面水中可溶性总N(DTN)、NH4+-N、NO3--N与N肥施用量呈正相关,伴随着3次施肥呈现出3个峰值,田面水中DTN以NH4+-N为主。80cm深处渗漏水的DTN、NH4+-N、NO3--N浓度均是施肥处理高于对照,但各处理间没有显示与施肥量的相关性。田面水中溶解性总P(DTP)在整个生育期内与猪粪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当猪粪用量超过鲜重40t/hm2时,渗漏液中DT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过量有机肥施入土壤后,P素不能被作物立即吸收,也不易被土壤固定,随渗漏液进入地下水,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土柱 有机肥 土壤溶液 氮磷渗漏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氮肥施用对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溶液阴离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程磊 朱建国 +4 位作者 陈改苹 周淼 曾青 谢祖彬 庞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4,共5页
在中国稻/麦轮作 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平台上,采用根际土壤溶液取样器来研究大气CO2 浓度升高和不同 N 肥水平对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溶液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 CO2 浓度条件对土壤溶液pH 值无显著影响,但却普遍降低土壤... 在中国稻/麦轮作 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平台上,采用根际土壤溶液取样器来研究大气CO2 浓度升高和不同 N 肥水平对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溶液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 CO2 浓度条件对土壤溶液pH 值无显著影响,但却普遍降低土壤溶液中 Cl-、NO3 和 SO4 3 种主要阴离子含量;相对于 N 150 kg/hm2 施 N - 2-水平,N 250 kg/hm2 施用量显著降低土壤溶液中 NO3 含量,同时也明显降低 Cl-和 SO4 含量。 -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氮肥 阴离子 土壤溶液 小麦
下载PDF
庐山6种树木立地土壤溶液铝形态与溶解有机碳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连峰 潘根兴 +2 位作者 石盛莉 张乐华 黄明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602-1606,共5页
于1999年夏季,采集了庐山植物园6种树木立地的不同层次土壤样品,提取土壤溶液,分析其溶液中的溶解铝和溶解有机碳.结果表明,尽管发育于同一发生性土类,不同立地下土壤溶液溶解铝含量有明显差异,而溶解性有机碳的差异相对较小.在6种树木... 于1999年夏季,采集了庐山植物园6种树木立地的不同层次土壤样品,提取土壤溶液,分析其溶液中的溶解铝和溶解有机碳.结果表明,尽管发育于同一发生性土类,不同立地下土壤溶液溶解铝含量有明显差异,而溶解性有机碳的差异相对较小.在6种树木立地中,香柏立地表层土壤溶解铝含量达4.95mg·kg-1,为其它针叶林立地的2倍,是阔叶林立地的3倍.溶解铝积累与土壤酸化强度有密切关系。但溶解有机碳趋向于形成抑制毒性的单核铝.供试的不同立地土壤可以按溶液铝化学特点分为不同的生态化学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溶液化学 溶解铝 溶解有机碳 森林立地 生态化学
下载PDF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季耕层土壤溶液中Ca、Mg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小治 尹微琴 +3 位作者 孙伟 盛海君 封克 朱建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4221-4228,共8页
【目的】研究稻田生态系统中土壤钙、镁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长期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方法】利用中国稻田FACE(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试验平台,包括Ambient(对照,自由大气CO2浓度约为370μmol·mol-1)和FACE... 【目的】研究稻田生态系统中土壤钙、镁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长期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方法】利用中国稻田FACE(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试验平台,包括Ambient(对照,自由大气CO2浓度约为370μmol·mol-1)和FACE(比对照大气CO2浓度高200μmol·mol-1)2个试验处理,在2004、2005和2007年稻季不同生育期原位采集5cm和15cm处土壤溶液并测定其中Ca、Mg浓度。【结果】在2004、2005和2007年,FACE处理5cm处土壤溶液Ca浓度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25%、106%和72%,Mg浓度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15%、104%和75%;FACE处理15cm处与5cm处土壤溶液Ca浓度的比值在2004、2005和2007年分别是对照处理的71%、114%和180%,Mg的比值分别是对照的74%、104%和159%;2007年FACE处理0-15cm耕层土壤溶液Ca、Mg浓度分别比对照处理低6.8%和4.6%。【结论】连续大气CO2浓度升高可改变土壤溶液中Ca、Mg元素在不同深度耕层的分布,提高15cm处与5cm处土壤溶液Ca、Mg浓度的比值,且这种影响存在一定的累积效应。稻田生态系统Ca、Mg循环对长期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土壤溶液 CA Mg 稻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华北平原施氮对农田土壤溶液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胡春胜 程一松 于贵瑞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48,共9页
该文通过采集土壤溶液并测定其硝态氮 (NO-3 N) ,对不同施N处理下 4 0cm~ 2 2 0cm土层的NO-3 N累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太行山前平原褐土农田 80cm和 1 4 0cm~ 1 60cm处土层为NO-3 N高度聚集层 ;随着氮肥施入的增加 ,土壤溶液... 该文通过采集土壤溶液并测定其硝态氮 (NO-3 N) ,对不同施N处理下 4 0cm~ 2 2 0cm土层的NO-3 N累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太行山前平原褐土农田 80cm和 1 4 0cm~ 1 60cm处土层为NO-3 N高度聚集层 ;随着氮肥施入的增加 ,土壤溶液中NO-3 N浓度显著增加 ;2 0 0kg·hm- 2 的氮肥施入水平 ,2m~ 2 2m土层中土壤溶液中硝态氮浓度变幅不大 ,说明淋失量很少 ,而 4 0 0kg·hm- 2 和 80 0kg·hm- 2 氮肥施入水平下 ,2m~ 2 2m土层中土壤溶液中硝态氮浓度呈持续增长 ,且增加量主要发生在 7月~ 9月份玉米生育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施氮 农田 土壤溶液 硝态氮 NO3^--N淋溶 氮素循环 太行山前平原 土壤污染 施肥 氮肥
下载PDF
稻草还田对土壤脲酶活性及土壤溶液无机氮含量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春梅 王家睿 +3 位作者 战厚强 闫超 颜双双 王亮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43,79,共7页
试验针对我国寒地水稻种植区,采用室外连续多年稻草还田小区和室内培养方式,研究水稻种植条件与非种植条件下稻草还田对土壤脲酶活性及土壤溶液无机氮含量影响,为我国寒地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整个取样时期,稻草还田处... 试验针对我国寒地水稻种植区,采用室外连续多年稻草还田小区和室内培养方式,研究水稻种植条件与非种植条件下稻草还田对土壤脲酶活性及土壤溶液无机氮含量影响,为我国寒地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整个取样时期,稻草还田处理与不还田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及土壤溶液无机氮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小区试验呈先降后升再降趋势,室内培养试验呈下降趋势,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溶液无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活性及土壤溶液无机氮含量随稻草还田量增加而降低;土壤脲酶活性及土壤溶液无机氮含量在室内条件下比较稳定,而在室外条件下波动较大。稻草还田使水稻产量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草还田 土壤脲酶活性 土壤溶液 无机氮
下载PDF
土壤溶液和水体中水溶性有机碳的比色测定 被引量:45
18
作者 占新华 周立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3-437,共5页
利用紫红色络合物Mn(Na2HP2O7)3在浓H2SO4存在时可氧化有机质使络合物颜色变浅的基本原理,系统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有机碳化合物(脂肪族与芳香族)、比色测定的条件(温度、显色时间和比色波长)与一些干扰离子对水溶性有机碳比色... 利用紫红色络合物Mn(Na2HP2O7)3在浓H2SO4存在时可氧化有机质使络合物颜色变浅的基本原理,系统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有机碳化合物(脂肪族与芳香族)、比色测定的条件(温度、显色时间和比色波长)与一些干扰离子对水溶性有机碳比色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用的有机碳化合物的浓度与比色测定的吸光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比色波长为490~500nm.当溶液中Cl-浓度>80mg/L或Fe2+>15mg/L,会使比色测定结果显著增大,测定前需要排除它们的干扰;在所建议的最佳比色条件下,天然水体中水溶性有机碳比色法测定结果相当于TOC仪测定结果的81%.当显色液中有机碳浓度为0~5mg/L时,土壤溶液水溶性有机碳比色法测定结果相当于TOC仪测定结果的76%.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测定土壤溶液和水体环境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是可行的,最突出的优点是无需价格昂贵的TOC仪,而且测定速度要比仪器快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溶液 水环境 水溶性有机碳 比色测定
下载PDF
土壤溶液采样技术进展 被引量:20
19
作者 宋静 骆永明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土壤溶液已成为土壤、植物营养、生态环境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虽然现有的采样方法很多 ,但各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迄今为止 ,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采样方法。选用采样方法时应综合考虑研究目的、精度要求、研究对象特征、经济等因素。
关键词 土壤溶液 采样技术 破坏性采样 非破坏性采样
下载PDF
有机物料影响下土壤溶液铜形态及其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剑超 王果 《农业环境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研究了盆栽种稻条件下,有机物料对土壤水溶性铜、易解离态铜和可解离态铜含量变化的影响及其与水稻吸铜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分蘖期,当不添加外源铜时,猪粪和泥炭均降低了潮土水溶性铜含量,但没有降低红壤水溶性铜含量。两种有机... 研究了盆栽种稻条件下,有机物料对土壤水溶性铜、易解离态铜和可解离态铜含量变化的影响及其与水稻吸铜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分蘖期,当不添加外源铜时,猪粪和泥炭均降低了潮土水溶性铜含量,但没有降低红壤水溶性铜含量。两种有机物料均降低水溶性铜的可解离程度。当添加外源铜时,两种有机物料均显著降低了水溶性铜浓度。到成熟期,在不添加外源铜的情况下,两种有机物料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水溶性铜含量,但在添加外源铜的情况下,则仍然降低了水溶性铜含量。pH和DOC是影响土壤铜溶解度及形态的主要因素,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的影响程度不同。土壤溶液中3种形态铜含量均与水稻吸铜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性研究 有机物料 形态 土壤溶液 盆栽种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