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0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下滴灌对麦茬夏花生土壤理化性状及肥料农学效率的影响
1
作者 常维 刘颖 +7 位作者 彭振英 王建国 张佳蕾 么传训 闫振辉 郭峰 万书波 高文伟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8,64,共8页
为保障夏花生出苗和高产高效,本研究采用漫灌和膜下滴灌两种灌溉方式,系统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夏花生田土壤理化性状、植株养分积累、肥料利用率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各土层地温在昼间7:00、9:00、11:30及14:30均高于漫... 为保障夏花生出苗和高产高效,本研究采用漫灌和膜下滴灌两种灌溉方式,系统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夏花生田土壤理化性状、植株养分积累、肥料利用率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各土层地温在昼间7:00、9:00、11:30及14:30均高于漫灌,但滴灌处理土壤容重在0~15 cm土层显著低于漫灌。滴灌处理显著增加了0~30 cm土壤含水量,且提高了各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和花生茎、叶、果壳中氮和磷含量,显著提高了花生荚果氮含量及积累量和花生茎、叶中磷和钾的积累量。与漫灌相比,滴灌处理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33.0%、33.9%、36.4%;夏花生产量显著提高,达17.8%。综合分析表明,膜下滴灌提高了花生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增强了作物对土壤养分与水分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花生 膜下滴灌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肥料利用效率
下载PDF
鲁棉532不同种植密度对盐碱地棉饲两熟种植效益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2
作者 秦都林 徐勤青 +7 位作者 张杰 于谦林 孙玮琪 张莉 杨久涛 金维贤 王桂峰 魏学文 《中国棉花》 2024年第2期42-47,共6页
以一熟春棉(鲁棉研37号)为对照,研究棉饲两熟模式下3种不同种植密度(7.5万株·hm^(-2)、9.0万株·hm^(-2)、10.5万株·hm^(-2))对早熟棉鲁棉532棉田周年产量和效益,及其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明确黄... 以一熟春棉(鲁棉研37号)为对照,研究棉饲两熟模式下3种不同种植密度(7.5万株·hm^(-2)、9.0万株·hm^(-2)、10.5万株·hm^(-2))对早熟棉鲁棉532棉田周年产量和效益,及其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明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饲两熟模式下鲁棉532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与一熟春棉相比,鲁棉532棉饲两熟模式虽然棉花产量降低9.1%,但周年总投入降低了8.0%,周年纯收益显著提高了67.5%;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显著减少,但是单位面积总铃数与春棉相当;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透光率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含盐量和pH降低,但与春棉差异不显著。棉饲两熟模式下,适当增大鲁棉532种植密度能显著提高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增加群体总铃数,从而提高籽棉产量和周年效益。当棉花密度为9.0万株·hm^(-2)时,周年收益、籽棉产量、总铃数和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分别比7.5万株·hm^(-2)、10.5万株·hm^(-2)提高5.4%、4.5%,5.0%、4.1%,40.6%、6.6%和8.4%、18.7%。不同种植密度对土壤理化性状无显著影响。因此,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中低产棉田按棉饲两熟种植鲁棉532,宜选择9.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饲草 两熟种植 效益 种植密度 光合特性 生长发育特性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3
作者 王世锋 常振香 +1 位作者 童永贞 后亦发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化肥减量增效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也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试验研究了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P2O5、K2O施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化肥减量增效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也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试验研究了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P2O5、K2O施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用商品有机肥替代10%~20%化肥后小麦生育周期有所延长,后期小麦田间长势稍强于全施化肥;小麦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等生物性状也明显优于全施化肥;小麦产量和产值均较全施化肥明显提高,纯收益和产投比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小麦 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不同土壤处理对温室大棚土壤理化性状和小黄瓜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郭曼霞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3期91-96,共6页
为探讨不同土壤处理对温室大棚土壤理化性状和小黄瓜生长的影响,有效缓解土壤连作障碍,本试验采用种植水稻、种植黑麦草、泡水、施土壤调理剂、施有机硅功能肥和休棚6个处理,以处理前的基地土壤作为对照,分析各处理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 为探讨不同土壤处理对温室大棚土壤理化性状和小黄瓜生长的影响,有效缓解土壤连作障碍,本试验采用种植水稻、种植黑麦草、泡水、施土壤调理剂、施有机硅功能肥和休棚6个处理,以处理前的基地土壤作为对照,分析各处理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以休棚后茬小黄瓜作为对照,观察比较各处理后茬小黄瓜的农艺性状、产量、抗病性等。结果表明,种植水稻后土壤理化指标恢复最好,特别是pH从5.0提高到5.7,可溶性盐总量从3.4 g/kg降低至0.4 g/kg,并且其后茬小黄瓜的农艺性状、产量、抗病性均表现最佳,每亩产量比休棚(CK)增产1106.49 kg。说明种植水稻是改善温室大棚土壤连作障碍及促进后茬小黄瓜生长、增加产量、减少病害发生的一种高效土壤处理模式,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合理的轮作栽培制度、减轻或克服连作障碍、实现蔬菜可持续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大棚 土壤处理 土壤理化性状 小黄瓜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生物炭对连作蚕豆土壤理化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术新 李汉美 +2 位作者 吴东涛 刘卓香 丁枫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1133-1136,共4页
本研究以连作蚕豆土壤为试验材料,探讨4种不同来源生物炭对连作蚕豆土壤理化性状、蚕豆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4种不同来源生物炭均能改善土壤环境,改善连作蚕豆土壤酸化程度,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土... 本研究以连作蚕豆土壤为试验材料,探讨4种不同来源生物炭对连作蚕豆土壤理化性状、蚕豆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4种不同来源生物炭均能改善土壤环境,改善连作蚕豆土壤酸化程度,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和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能够促进连作蚕豆的生长,提高连作蚕豆的产量。生物炭促进连作蚕豆维生素C含量增加,使得可溶性糖含量明显提升,促进可溶性蛋白和脂肪含量增加。不同生物炭种类对连作蚕豆土壤性状、蚕豆产量和品质影响有所不同。4种不同来源生物炭中效果有所不同,稻壳生物炭>木片生物炭>稻秆生物炭>厨余垃圾生物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连作 蚕豆 土壤理化性状 品质
下载PDF
猪粪沼液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陈钟佃 郭庆 +3 位作者 吴飞龙 冯德庆 黄小云 黄秀声 《中国沼气》 CAS 2023年第6期55-61,共7页
为研究猪粪沼液施用对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取规模化养殖场的猪粪沼液进行秋玉米种植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12个小区,每个小区66.66 m^(2)。对照组(CK组)施用100%化肥(50%基施+50%追施),试验组分别施... 为研究猪粪沼液施用对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取规模化养殖场的猪粪沼液进行秋玉米种植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12个小区,每个小区66.66 m^(2)。对照组(CK组)施用100%化肥(50%基施+50%追施),试验组分别施用50%化肥基施+50%沼液追施(T1组),100%沼液基施(T2组),100%沼液追施(T3组)。试验结果表明:1)T1组玉米产量最高,达1159.34 kg·666.67 m^(-2)、亩产值2782.42元,经济效益明显,产量利润分别比对照高16.06%、385.08元;2)T1、T3与对照(CK)、T2相比,单果重、产量明显增加;3)施用沼液的玉米中均不含抗生素,不会影响玉米的食用品质安全;4)水旱轮作种植中,施用沼液土壤中的理化性状不会明显改变,也不会集累重量金属等有害物质。因此,施用50%化肥基施+50%沼液追施可以明显提高玉米产量产值和利润,而且不会对玉米抗生素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沼液 玉米 土壤理化性状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油页岩半焦生物炭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7
作者 连彩云 马忠明 +3 位作者 唐文雪 薛亮 王智琦 罗双龙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140-1145,共6页
油页岩半焦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无机营养物质,是复混肥理想的添加物料。为了提升油页岩半焦生物炭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价值,以玉米为指示作物,玉米品种先玉335为指示品种,设施油页岩半焦生物炭20、40、60、80 t/hm^(2),不施肥和仅施氮、磷... 油页岩半焦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无机营养物质,是复混肥理想的添加物料。为了提升油页岩半焦生物炭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价值,以玉米为指示作物,玉米品种先玉335为指示品种,设施油页岩半焦生物炭20、40、60、80 t/hm^(2),不施肥和仅施氮、磷肥(优化施肥)6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油页岩半焦生物炭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油页岩半焦生物炭后土壤性状发生显著变化,与播前相比,土壤容重下降了2.21%~8.82%,土壤孔隙度增加了-11.05%~4.08%,毛管孔隙度增加了-6.70%~3.74%,土壤pH下降了4.73%~7.84%。土壤储水量较对照不施肥处理增加了18.85%~30.57%。与优化施肥相比,土壤全氮增加了6.25%~20.83%,土壤全磷增加了0~25.51%,土壤全钾增加了0.92%~2.63%,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4.29%~88.26%,土壤碱解氮增加了-7.40%~14.21%,土壤速效磷增加了-30.27~80.37%,土壤速效钾增加了-12.87%~115.07%。在油页岩半焦生物炭投入量为60 t/hm^(2)时,玉米产量最高,达17681.4 kg/hm^(2),较对照不施肥处理增产20.10%。综合分析,施不同用量油页岩半焦生物炭均能明显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显著提升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半焦生物炭 玉米 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椰糠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甘薯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杨毅 何志强 +6 位作者 林佳慧 李洋 陈飞 吕长文 唐道彬 周全卢 王季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17-2527,共11页
研究不同施用量的椰糠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甘薯产量的影响,探索椰糠的施入量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关系,为农田土壤肥力的提高与保持以及鲜食型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生产指导。本试验于2020年和2021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研究不同施用量的椰糠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甘薯产量的影响,探索椰糠的施入量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关系,为农田土壤肥力的提高与保持以及鲜食型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生产指导。本试验于2020年和2021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椰糠(干重)施用量0、20,250、40,500和60,750 kg hm^(–2)共4个处理对土壤及甘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椰糠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而土壤孔隙度、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逐渐增加,其中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最多,碱解氮次之,速效磷最少;根际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都随椰糠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增施椰糠能提高甘薯块根的单株结薯数,增加200~400 g、100~200 g和50~100 g块根的数量,提高甘薯的商品薯率;甘薯块根产量随椰糠施用量增加先增后减,以椰糠40,500 kg hm^(–2)施用量最高;甘薯块根淀粉率随椰糠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施加椰糠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结构和培肥地力,有利于促进甘薯结薯和大薯的形成,提高块根产量和增加商品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椰糠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螯合钙与氮互作对结球生菜产量、品质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瑜 闫实 +4 位作者 赵凯丽 于跃跃 梁金凤 陈娟 郭宁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124,共5页
为了探索京郊设施结球生菜钙肥和氮肥的适宜施用量,以射手101为试验材料,田间试验设置0(Ca0)、30(Ca_(1))g·667 m^(-2)2个氨基酸螯合钙水平,0(N0)、3.1(N_(1))、6.2(N_(2))、9.3(N_(3))kg·667 m^(-2)4个氮肥水平。结果表明,Ca... 为了探索京郊设施结球生菜钙肥和氮肥的适宜施用量,以射手101为试验材料,田间试验设置0(Ca0)、30(Ca_(1))g·667 m^(-2)2个氨基酸螯合钙水平,0(N0)、3.1(N_(1))、6.2(N_(2))、9.3(N_(3))kg·667 m^(-2)4个氮肥水平。结果表明,Ca_(1)水平下结球生菜产量较Ca_(0)N_(0)水平显著提高,Ca_(1)N_(0)、Ca_(1)N_(1)和Ca_(1)N_(2)处理产量分别较不施钙Ca_(0)N_(0)、Ca0N_(1)和Ca0N_(2)处理提高23.61%、2.05%和7.39%。品质方面,不施钙条件下,施氮处理的硝酸盐含量高于不施氮处理,但施钙后除N_(3)水平硝酸盐含量高于不施氮外,N_(1)、N_(2)氮水平下硝酸盐含量低于不施氮;N_(1)水平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或等于不施氮水平,其他氮水平下的维生素C含量低于不施氮;除N_(3)水平外,施入钙肥明显提高了结球生菜全钙含量。施入氮肥后土壤碱解氮含量高于或等于不施氮处理,Ca_(1)N_(3)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较Ca_(0)N_(0)处理显著提高15.62%,施钙后各处理土壤pH均较同一施氮水平不施钙处理降低。综上所述,减肥、稳产、增效栽培最优拟合施肥方案为施氮量(纯N)4.9 kg·667 m^(-2)+施钙量30 g·667 m^(-2),可保证结球生菜高产和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产量 品质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蚯蚓粪有机肥对葡萄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九香 李晓鹏 +6 位作者 吴富松 高阳 邓万良 郭晓明 郭丽虹 吴成彧 周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169-171,191,共4页
[目的]研究蚯蚓粪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物理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率;利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热法、半微量开氏法、钼锑抗比色法、酸溶-火焰光度计法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测定;用pH计、浸提法和电导... [目的]研究蚯蚓粪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物理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率;利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热法、半微量开氏法、钼锑抗比色法、酸溶-火焰光度计法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测定;用pH计、浸提法和电导法、铵盐交换法对土壤pH、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测定。[结果]施用蚯蚓粪有机肥土壤的含水率、pH、全氮量、全钾量、阳离子交换量显著高于普通有机肥+化肥土壤,全磷量与有机质含量与普通有机肥+化肥土壤相近,电导率显著降低;蚯蚓粪有机肥土壤较蚯蚓粪+化肥土壤,土壤含水率、pH、全氮量、全磷量、全钾量、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显著升高,有机质含量相近。[结论]蚯蚓粪有机肥显著影响葡萄园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性,缓解了土壤酸化和盐渍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粪有机肥 土壤肥力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休耕条件下深翻次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11
作者 任雯丽 任亮 +3 位作者 赵贵宾 李城德 任稳江 齐向辉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2期5-9,共5页
为了了解休耕条件下深翻次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旨在为休耕条件下耕地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3年田间定位试验,以免耕为对照,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休耕条件下年深翻1次、2次、3次对土壤容重、水分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了解休耕条件下深翻次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旨在为休耕条件下耕地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3年田间定位试验,以免耕为对照,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休耕条件下年深翻1次、2次、3次对土壤容重、水分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纳墒是土壤管护不可缺的必要措施,效应随着年限的增加逐渐增大,总体上耕翻次数以2次为好,与1次相比,土壤容重有所减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有所改善及提高,3年平均0~100cm土层含水量可增加0.62个百分点、0~40cm土层容重多降0.032 g/cm^(3)、0~60 cm土层有机质提升0.00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休耕 免耕 深翻次数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健 王娜 +2 位作者 杨会娜 洪恩众 焦玉光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166-168,173,共4页
本文综合分析了不同秸秆形态还田、秸秆与土壤不同混合方式还田、不同耕作措施配合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秸秆还田模式的选择与推广提供技术参考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措施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安生辉 《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3期9-12,共4页
放牧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最基本的利用方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能否可持续利用与放牧强度紧密相关。本研究通过在青藏高原东缘碌曲县设置三个放牧强度处理和一个对照,分析了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植被盖... 放牧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最基本的利用方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能否可持续利用与放牧强度紧密相关。本研究通过在青藏高原东缘碌曲县设置三个放牧强度处理和一个对照,分析了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植被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物种丰富的在中度放牧下最高;适度放牧能显著增加莎草比例,杂草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pH和全磷无显著性变化,土壤容重无规律性变化;全氮、全钾和速效钾随放牧强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速效磷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综合分析认为,适度放牧能显著改良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高寒草甸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高寒草甸 植被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提升奶白菜产量的效果
14
作者 刘铭扬 梁永东 +1 位作者 苏章标 刘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4期170-173,共4页
为进一步验证增施有机肥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提升奶白菜产量的效果,开展奶白菜增施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土壤状况下,增施适量的有机肥并配施化肥,与单施化肥相比,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4.32%~5.76%... 为进一步验证增施有机肥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提升奶白菜产量的效果,开展奶白菜增施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土壤状况下,增施适量的有机肥并配施化肥,与单施化肥相比,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4.32%~5.76%、3.90%~9.09%、2.91%~7.72%和7.64%~10.25%,土壤容重降幅为1.97%~6.58%。在减少28.6%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2625 kg/hm^(2),较常规单施化肥显著提高奶白菜产量4.43%(P<0.05)。因此,在奶白菜生产中,有机肥与化肥合理配施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并实现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施有机肥 化肥 土壤理化性状 奶白菜 增产
下载PDF
有机物料处理方式对番茄土壤理化性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忠浩 范仲卿 +5 位作者 郭新送 尹静 孟庆羽 王建新 丁秀红 马学文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1913-1919,共7页
为探究有机物料的处理方式对番茄土壤理化性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设置空白对照(CK)、有机物料掺混不经过高温腐熟(OF)、掺混后有机物料高温腐熟(COF)、腐熟后+微生物菌剂(CRF)4个处理,探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 为探究有机物料的处理方式对番茄土壤理化性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设置空白对照(CK)、有机物料掺混不经过高温腐熟(OF)、掺混后有机物料高温腐熟(COF)、腐熟后+微生物菌剂(CRF)4个处理,探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有机物料腐熟后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增加了土壤中碱解氮含量(32.33%)、速效钾含量(68.22%)、有效磷含量(66.49%)和有机质含量(8.7%)、土壤细菌(836.17%)、土壤脲酶(66.38%)、过氧化氢酶(17.8%)和脱氢酶的活性(64.02%),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达到培肥土壤的效果。同时施入有机物料后显著提高了番茄的单株产量和番茄含糖量,较CK处理而言,有机物料投入处理的产量和含糖量增幅范围分别在4.87%~9.86%、0.33%~0.58%,且均以腐熟后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效果最显著。从方差分解分析来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对产量的解释度为99.3%,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酶活性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有机物料配合微生物菌剂的投入,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可提高番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有机物料 土壤理化性状 根际微生物 酶活性
下载PDF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土壤理化性状对番茄品质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孙雪 王闯 +2 位作者 李悦萌 邵一丹 赵冬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7期47-50,共4页
本文综合借鉴现有试验数据,设定土壤EC值、pH值、容重、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有机质含量等理化性状为自变量,番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为因变量,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深... 本文综合借鉴现有试验数据,设定土壤EC值、pH值、容重、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有机质含量等理化性状为自变量,番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为因变量,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深层次分析土壤理化性状指标与番茄品质指标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与番茄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存在线性关系,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与EC值存在线性关系,并得到了番茄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理化性状之间函数关系式,为研究土壤理化性状改良与番茄品质改良提供了较好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品质 土壤理化性状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下载PDF
采煤扰动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及微生物群落响应机制
17
作者 宋子恒 刘刚 +2 位作者 孙丽平 王菲 郭俊廷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102,共8页
采煤造成黄河流域一带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为了探明采煤扰动对黄河流域一带土壤因子及微生物群落的扰动特征,阐明采煤沉陷边缘区域与未开采区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性,以内蒙古上湾煤矿为研究区,选择以沉陷边缘区作为起始区域(HD),... 采煤造成黄河流域一带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为了探明采煤扰动对黄河流域一带土壤因子及微生物群落的扰动特征,阐明采煤沉陷边缘区域与未开采区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性,以内蒙古上湾煤矿为研究区,选择以沉陷边缘区作为起始区域(HD),向未开采区进行等距取样。选择距沉陷边缘区150(D1)、300(D2)、450(D3)、600(D4)及750 m(D5)作为采样点,测定营养指标、土壤酶及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3种土壤因子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边缘沉陷区与未开采区土壤因子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距边缘沉陷区较近(小于300 m)的未开采区。在靠近边缘沉陷区,全氮、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细菌丰度产生不同程度下降,速效钾、碳氮比(C/N)、蔗糖酶及磷酸酶活性有不同程度上升。群落组成方面,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在未开采区随距离呈现先增大后降低趋势,绿弯菌门(Chloroflexi)表现为边缘沉陷区高于未开采区;Phaeosphaeriaceae、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相对丰度表现为边缘沉陷区显著高于未开采区。研究发现,边缘沉陷区对未开采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近边缘沉陷区域(小于300 m)。细菌及真菌多样性对土壤因子的变化较为敏感,关键种群与土壤因子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在未来人工修复的工作中应重点关注边缘沉陷区及其对未开采区的影响,对重点影响区域介入人工手段,从而实现更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土壤理化性状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生态化学计量
下载PDF
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和萝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18
作者 康水英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8期50-54,共5页
当前农田土壤酸化加剧问题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在酸性土壤蔬菜田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不同用量(0、750、1 500、2 250、3 000 kg·hm^(-2))对土壤理化性状和萝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牡蛎壳... 当前农田土壤酸化加剧问题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在酸性土壤蔬菜田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不同用量(0、750、1 500、2 250、3 000 kg·hm^(-2))对土壤理化性状和萝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的土壤pH值提高0.1~0.5单位,可交换酸下降0.25~0.69 cmol·kg^(-1),交换性钙含量提高12.26~45.52 mg·kg^(-1),萝卜增产3.2%~18.0%,净效益增加1 444~10 165元·hm^(-2)。综上,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能够明显缓解土壤酸化,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综合考虑土壤改酸效果与生产效益,该区域萝卜施用1 500~2 250 kg·hm^(-2)牡蛎壳土壤调理剂是合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壳土壤调理剂 土壤理化性状 萝卜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氮肥减施与替代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杜二小 李焕春 +5 位作者 任永峰 康文钦 郑娜 白红梅 赵逸雯 赵沛义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6期10-17,共8页
【目的】明确氮肥减施与替代对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以及马铃薯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武川旱作试验站进行,设置平衡施肥(NPK,对照)、不施氮肥(PK)、减施氮肥(RN)、减施氮肥+水溶肥(... 【目的】明确氮肥减施与替代对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以及马铃薯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武川旱作试验站进行,设置平衡施肥(NPK,对照)、不施氮肥(PK)、减施氮肥(RN)、减施氮肥+水溶肥(RN+WF)、减施氮肥+腐熟羊粪有机肥(RN+SM)、减施氮肥+生物有机肥(RN+BM)、减施氮肥+缓释尿素(RN+RUN)7个处理,分析减施氮肥与不同肥料配施替代部分氮肥对马铃薯农田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速效养分、有机质以及马铃薯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RN+BM处理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RN+RUN处理可显著提高1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0.05),分别较NPK处理提高1.62%、2.38%、1.54%;RN+BM处理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最明显,较NPK处理提高2.45%;RN+BM处理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P<0.05),产量较NPK处理提高16.95%,VC、淀粉、粗蛋白和还原性糖含量较NPK处理分别提高15.92%、2.96%、16.26%和6.67%,硝酸盐含量降低7.89%。【结论】减施氮肥+生物有机肥处理能有效改善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是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种植适宜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氮肥减施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追肥减氮对桃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20
作者 胡海生 宋亚红 +1 位作者 李山东 孙楠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8期71-73,79,共4页
为了探索在保证桃产量和农民收益的前提下适宜的追肥减氮比例,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常规施肥处理的桃树产量最高,且追肥减氮比例越高桃产量降低越多。其中:追肥减氮10%处理的桃树产量与常规... 为了探索在保证桃产量和农民收益的前提下适宜的追肥减氮比例,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常规施肥处理的桃树产量最高,且追肥减氮比例越高桃产量降低越多。其中:追肥减氮10%处理的桃树产量与常规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追肥减氮20%处理的桃树产量与追肥减氮10%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但与常规施肥处理差异极显著;追肥减氮30%处理的桃树产量与常规施肥处理、追肥减氮10%处理差异极显著,与追肥减氮20%处理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所有施肥处理的桃树产量均极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追肥减氮10%、追肥减氮20%处理桃收获后土壤理化性状指标与常规施肥处理无显著变化,其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甚至还略有升高;而追肥减氮30%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桃收获后土壤除pH值和有效磷含量外,其他各养分含量均有所降低。通过对桃园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可知,追肥减氮10%处理的产投比与常规施肥处理是一样的,而追肥减氮20%处理的产投比略低。综合考虑,建议在桃树水肥一体化生产中追肥减氮比例应控制在2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氮肥减量 追肥 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