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分和播种方式对土壤速效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张艺桐 张淑艳 +2 位作者 杨若琪 谭国娟 周佳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45-148,151,共5页
[目的]研究水分和混播对土壤氮供给的影响。[方法]以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为材料,以单播为对照,研究土壤水分对禾豆混播牧草土壤速效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土壤速效氮含量和土壤脲酶... [目的]研究水分和混播对土壤氮供给的影响。[方法]以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为材料,以单播为对照,研究土壤水分对禾豆混播牧草土壤速效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土壤速效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均随水分增加而升高,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5%~95%(W_(4))水分下土壤速效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最高;混播的速效氮含量小于单播黄花苜蓿,但与单播扁穗冰草间无差异。[结论]水分和播种方式对土壤氮的转化与水解均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播种方式 土壤速效氮 酶活性
下载PDF
玉米南繁基地土壤速效氮空间变异性对采样间距的响应研究
2
作者 吴炳孙 孙勇 +1 位作者 王桂花 王晶晶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66-74,共9页
【目的】探明玉米南繁基地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尺度效应,确定合理的采样间距,为精确土壤采样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南繁地块为试验样地,按10 m采样间距采集土样且为原始尺度,并以20、30、40 m距离依次抽样形成不... 【目的】探明玉米南繁基地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尺度效应,确定合理的采样间距,为精确土壤采样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南繁地块为试验样地,按10 m采样间距采集土样且为原始尺度,并以20、30、40 m距离依次抽样形成不同采样间距数据集,再利用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半方差函数及分形维数分析不同采样间距条件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试验地的土壤速效氮平均含量为90.24 mg/kg,属中等水平,变异系数为19.77%,属中等变异范围;在10、20、30、40 m等采样间距中,土壤速效氮样本数据结构变化不大,仅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其中以20m采样间距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9.37%,其他采样间距相差不大;随着采样间距增大,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呈减少趋势,其空间聚集性变弱,而块金值、块基比和分形维数呈增加趋势,表明随机因素所引起的空间变异逐渐增多,随机因素逐渐削弱结构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使空间相关性逐渐变弱;20 m采样间距的土壤速效氮含量空间分布与10 m采样间距原始尺度一致,其空间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值最小,空间预测精度为最高。【结论】随着采样间距增大,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减弱,表征出随机因素所引起的空间变异性逐渐增强,结构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性逐渐削弱,其中20m采样间距的土壤速效氮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分布与10m采样间距原始尺度相似,且空间预测精度最高,是较为合理的采样间距,本研究可为玉米南繁基地的氮肥精准施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南繁基地 土壤速效氮 空间变异 采样间距 空间自相关性 尺度效应
下载PDF
紫花苜蓿对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及调控因素解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富明 张香运 +1 位作者 王云英 杜岩功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研究种植紫花苜蓿对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和调控因素。[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28篇已发表论文,共计31组紫花苜蓿土壤速效氮含量数据。以清耕为对照,采用Meta分析方法,解析种植紫花苜蓿对牧草地、林地、... [目的]研究种植紫花苜蓿对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和调控因素。[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28篇已发表论文,共计31组紫花苜蓿土壤速效氮含量数据。以清耕为对照,采用Meta分析方法,解析种植紫花苜蓿对牧草地、林地、农田、荒漠、果园共5种利用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利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气象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速效氮平均效应值影响的调控因素。[结果]种植紫花苜蓿极显著(P<0.001)增加土壤速效氮含量,平均效应值和增加幅度分别为0.27±0.07和30.99%。种植紫花苜蓿对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增加幅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牧草地(P<0.001)、林地(P<0.001)、农田、荒漠(P<0.001)和果园,分别为60.01%、58.41%、32.31%、27.12%、22.14%。牧草地和林地平均效应值显著(P<0.05)高于农田、荒漠和果园。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土壤湿度和速效钾含量对平均效应值具有显著(P<0.05)影响,分别可以解释47.81%和17.46%的效应值变异。[结论]种植紫花苜蓿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存在较强异质性,通过提高土壤湿度和速效钾含量可以有效增加紫花苜蓿固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土壤速效氮 平均效应值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81
4
作者 庞夙 李廷轩 +2 位作者 王永东 余海英 吴德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双流县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相关距离分别达38754 m和56187 m,结构性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子;土壤... 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双流县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相关距离分别达38754 m和56187 m,结构性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子;土壤速效磷含量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相关距离为24210 m,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子和随机性因子共同影响。2)土壤速效氮禽量主要由北向南逐渐降低;速效磷含量主要在东北向西南及东南向西北方向上逐渐降低,而速效钾含量主要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3)土壤速效氮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及地形地貌间呈极显著差异;土壤速效磷含量在不同成土母质及地形地貌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土壤速效钾含量在不同成土母质间呈极显著差异。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高值区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明显高于低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GIS 土壤速效氮 空间变异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速效氮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勇 曹红娣 +3 位作者 邓九胜 朱荣松 白洁瑞 周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51,共6页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不同氮肥运筹模式下水稻产量及土壤氮素供应特征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总施氮量一致时,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降低了后茬水稻生育前期(孕穗期之前)土壤速效氮(硝态氮和铵...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不同氮肥运筹模式下水稻产量及土壤氮素供应特征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总施氮量一致时,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降低了后茬水稻生育前期(孕穗期之前)土壤速效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而提高了生育后期(孕穗期之后)土壤速效氮含量,且同一生育期,秸秆还田氮肥优化运筹方案B[m(基蘖肥)∶m(穗肥)=6.5∶3.5,m(基肥)∶m(分蘖肥)=8∶2]较氮肥传统运筹方案A[m(基蘖肥)∶m(穗肥)=5∶5,m(基肥):m(分蘖肥)=6∶4]土壤速效氮含量高。秸秆全量还田促进水稻生育后期氮素吸收与生物量增加,而抑制前期增长,且同一生育期秸秆还田配套氮肥运筹方案B水稻氮素与生物量累积高于方案A。等量施氮条件下,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氮肥运筹方案B增产幅度更大。施氮量为270 kg.hm^-2时,秸秆还田配套氮肥运筹方案B和方案A分别较秸秆不还田处理水稻产量高9.3%和5.3%。秸秆全量还田主要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实现增产,有效穗数分别较秸秆不还田处理高6.1%-14.5%。因此,小麦秸秆全量还田配套氮肥运筹方案B是实现水稻高产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秸秆还田 水稻产量 肥运筹 土壤速效氮
下载PDF
施用沼肥对油菜硝酸盐含量及土壤速效氮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史雅娟 刘敏超 吴成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研究沼气发酵产生的厌氧发酵残余物 (沼液、沼渣 ,以下简称沼肥 )在培肥土壤过程中土壤速效氮的变化及对油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为沼气综合利用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依据。试验表明 :与化肥相比 ,适量施用沼肥 ,可有效减少油菜硝酸盐的积... 研究沼气发酵产生的厌氧发酵残余物 (沼液、沼渣 ,以下简称沼肥 )在培肥土壤过程中土壤速效氮的变化及对油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为沼气综合利用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依据。试验表明 :与化肥相比 ,适量施用沼肥 ,可有效减少油菜硝酸盐的积累 ;沼肥中配施化肥 (简称沼化肥 ) ,随化肥氮比例增加 ,油菜硝酸盐含量增加。栽培过程中 ,硝态氮是土壤中速效氮的主要形态。与化肥相比 ,沼肥的硝化作用缓慢 ,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较低 ,从而使沼肥和沼化肥处理的油菜中硝酸盐积累量较少。利用沼肥可替代部分化肥 ,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使沼气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肥 油菜 土壤速效氮 硝酸盐含量
下载PDF
包膜复合肥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与土壤速效氮的影响 被引量:61
7
作者 易镇邪 王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2-247,共6页
以郑单958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复合肥(CF)与包膜复合肥(CCF)对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速效氮与土壤氮素表观盈亏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大,施N 180 kg/hm2时,CCF处理高于CF处理,施N 90 kg/hm2时表现相... 以郑单958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复合肥(CF)与包膜复合肥(CCF)对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速效氮与土壤氮素表观盈亏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大,施N 180 kg/hm2时,CCF处理高于CF处理,施N 90 kg/hm2时表现相反;2)与CF处理比较,CCF处理施N 180 kg/hm2时,氮肥利用率高5.3个百分点,施N 90 kg/hm2时低2.4个百分点;3)土壤速效氮含量一般随施氮量增大而提高,各时期表土层CCF处理较CF处理高,中、下土层表现相反。大喇叭口期之前,CF处理中、下土层土壤速效氮含量高于上土层(0—20 cm或0—40cm),而CCF180处理0—60 cm土层高于60—120 cm土层;4)不施氮,各生育阶段均出现土壤氮素表观亏缺,且吐丝后亏缺量占总亏缺量近80%;土壤氮素表观亏缺量随施氮量增大而降低,两种肥料表现一致;同等施氮量下CCF处理亏缺量较CF处理低。包膜复合肥氮素释放较平稳,对土壤速效氮向下运移的控制较好,有利于减少氮素潜在的淋洗损失。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与氮素损失等因素,包膜复合肥用量N 180 kg/hm2是吴桥试区夏玉米季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土壤速效氮 包膜复合肥 产量 肥利用率 土壤素表观盈亏
下载PDF
不同水肥处理对旱地土壤速效氮、磷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2
8
作者 李生秀 李世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13,共8页
在不同水肥处理的玉米试验田块上,分别于玉米、小麦收获后,采取0~120cm层次的土样,分析其有效氮磷的变化,研究水肥配合对肥料中这两种养分的影响。试验表明,磷肥中残留的磷量与磷肥用量和作物对肥料磷的利用有关:用肥量高... 在不同水肥处理的玉米试验田块上,分别于玉米、小麦收获后,采取0~120cm层次的土样,分析其有效氮磷的变化,研究水肥配合对肥料中这两种养分的影响。试验表明,磷肥中残留的磷量与磷肥用量和作物对肥料磷的利用有关:用肥量高,作物利用少者,第一料作物收获后残留量多;否则,残留量少,不管用肥量及作物利用多少,第二料作物收获后,肥料中的残留量已在土壤无迹可寻。试验又表明,NO3─N能较灵敏地反映土壤的氮素动态和供氮水平;而NH4─N或NH4─N与NO3─N之和则不能,氮肥用量高或作物吸氮少者,第一料作物收获后土壤中的NO3─N含量高,否则相反,而且,土壤中的NO3─N含量与后作产量和吸氮量高度相关,根据土壤的NO3─N和作物吸氮量对不同措施下的土壤氮素矿化量,肥料氮素保留量以及损失量进行了估计,估计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水肥配合 土壤速效 土壤速效氮
下载PDF
氮素调理剂对烟叶质量及土壤速效氮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窦玉青 陈刚 +3 位作者 王树声 刘光亮 李文璧 王万峰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6年第3期6-9,共4页
研究了土壤氮素调理剂对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氮素调理剂能够显著降低土壤速效氮含量,施用调理剂25d后土壤速效氮含量最低降到19.81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打顶后施用土壤氮素调理剂,可以有效降低中上部... 研究了土壤氮素调理剂对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氮素调理剂能够显著降低土壤速效氮含量,施用调理剂25d后土壤速效氮含量最低降到19.81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打顶后施用土壤氮素调理剂,可以有效降低中上部烟叶烟碱含量,提高产值和中上等烟的比例,改善原烟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施用量以1500kg/hm2+微生物Ⅱ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速效氮 烟碱 烟叶质量
下载PDF
Y-梯度广义最小二乘加权校正的土壤速效氮野外原位光谱预测 被引量:7
10
作者 齐海军 Karnieli Arnon 李绍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1-175,共5页
土壤速效氮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养分指标。野外原位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分析技术具有快速无损等特点,对速效氮的定量预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野外条件下进行原位光谱采集更节省人力物力,且为土壤养分实时传感器的开发提供了... 土壤速效氮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养分指标。野外原位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分析技术具有快速无损等特点,对速效氮的定量预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野外条件下进行原位光谱采集更节省人力物力,且为土壤养分实时传感器的开发提供了数据基础。但由于野外原位光谱中通常存在大量的无关环境因子干扰信息,易导致回归模型预测精度降低,达不到实用要求。针对位于以色列中部和北部的两个试验点共76个样本开展研究,提出利用Y-梯度广义最小二乘加权算法(Y-GLSW)对样本的野外原位VIS-NIR反射率光谱(350~2 500nm)进行滤波校正,以提高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首先使用SG平滑、一阶导数变换、标准正态变换等常规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和变换;在此基础上再使用Y-GLSW构建滤波模型对变换后的光谱进行滤波校正;最后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PLS-R)分别结合原始光谱RW、预处理变换后的光谱PPT和滤波校正后的光谱Y-GLSW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对速效氮进行定量预测。结果表明:利用RW光谱建立的回归预测模型是不可靠的;利用PPT光谱建立的回归模型在测试集的相对分析误差(RPD)为1.41,解释总方差占实际总方差之比(SSR/SST)为0.57,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Y-GLSW光谱建立的回归模型在测试集的RPD和SSR/SST分别为2.07和0.69,相对于PPT模型分别提高了46.81%和21.05%。因此,利用Y-GLSW对野外原位VIS-NIR光谱进行滤波校正,能够有效去除光谱中的无关信息数据,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解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速效氮 野外检测 光谱校正 回归模型 Y-梯度广义最小二乘加权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荒漠河岸林土壤速效氮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家强 柳维扬 +3 位作者 彭杰 韩路 于军 徐小强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期52-57,共6页
为了对塔里木河上游流域三源交汇区荒漠河岸林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通过采集测定研究区内不同层次土壤样品的速效氮,并利用GIS、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的方法,对研究区内土壤速效氮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荒漠河岸林0—20... 为了对塔里木河上游流域三源交汇区荒漠河岸林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通过采集测定研究区内不同层次土壤样品的速效氮,并利用GIS、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的方法,对研究区内土壤速效氮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荒漠河岸林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的土壤速效氮变异系数均属于中等变异,变异系数的大小与土壤深度有关,20—40 cm、40—60 cm土壤的变异系数大于0—20 cm土层;采样数量从精确性、经济性、采样效率3个方面分析,确定了合理的采样数量为0—20 cm土层的采样数为15个,20—40 cm土层的采样数为24个,40—60 cm土层的采样数为24个;0—2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主要由随机因素与结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40 cm、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具有弱空间相关性,主要是随机因素作用的结果;林区土壤速效氮的空间分布表现为0—20 cm土层中部含量相对较高,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片状和斑块状分布特点,土壤速效氮含量在20—40 cm土层由南至北依次呈现由高到低,空间范围内呈现出一致性的块状分布;土壤速效氮含量在40—60 cm在空间范围内,由西北至东南依次呈现由高到低的斜条状分布;此研究为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河岸林 土壤速效氮 空间变异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预处理建模的土壤速效氮含量预测 被引量:6
12
作者 方向 金秀 +1 位作者 朱娟娟 李绍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23-1530,共8页
以皖南地区采集的188份黄红壤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物非成像光谱仪获取原始光谱数据。首先,分析样本在350~1657nm波段经过预处理变换的平均光谱反射率曲线特征,再基于原始光谱,以及经29种预处理变换后的光谱,分别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L... 以皖南地区采集的188份黄红壤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物非成像光谱仪获取原始光谱数据。首先,分析样本在350~1657nm波段经过预处理变换的平均光谱反射率曲线特征,再基于原始光谱,以及经29种预处理变换后的光谱,分别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径向基核函数(RBF)-PLSR算法,建立60个针对土壤速效氮含量的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优化;然后,以模型的决定系数(R2)和相对分析误差(RPD)来评价模型性能。结果显示,基于Savitaky-Golay卷积平滑和对数变换预处理的光谱,用PLSR建立的模型最适用于土壤速效氮含量的校正预测,其在建模集中R2=0.94、RPD=3.88,预测集中R2=0.91、RPD=3.38。该模型达到A类预测精度,可实现对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定量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分析 土壤速效氮 预处理 模型
下载PDF
锡林郭勒草原土壤速效氮空间变异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常帅 于红博 +3 位作者 张巧凤 马梓策 刘月璇 李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21,共11页
土壤速效氮(AN)的含量是反映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植被群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室内试验和数据处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AN的空间变化特... 土壤速效氮(AN)的含量是反映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植被群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室内试验和数据处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AN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分异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锡林郭勒草原土壤AN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规律。水平方向上,各土层深度AN含量均呈条带状分布并具有从东至西逐渐减少的趋势;垂直方向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AN含量逐层递减,渐趋稳定。土壤AN总体含量属于中下等水平。各层土壤AN含量存在空间强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且都具有中等程度变异。2)不同的草原类型AN含量有着相似的变化趋势。在0~30 cm土层内,垂直变化梯度均表现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在20~50 cm土层内,垂直变化梯度为典型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3)各层土壤AN含量之间均具有极显著(P<0.01)相关性。土壤AN与速效钾无明显相关性,其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有着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则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速效氮 空间变异 垂直变化 锡林郭勒草原
下载PDF
ASI法测定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方法比较及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夏亮 徐卫红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4期391-394,共4页
ASI方法是在多年来国际上土壤测试和推荐施肥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一套高效、快速、精确的,用于土壤养分测试和推荐施肥的完整方法。文章就ASI法与常规化学方法在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提取及测定,ASI法与作物吸肥的相关性等国内外研... ASI方法是在多年来国际上土壤测试和推荐施肥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一套高效、快速、精确的,用于土壤养分测试和推荐施肥的完整方法。文章就ASI法与常规化学方法在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提取及测定,ASI法与作物吸肥的相关性等国内外研究进展作对比分析及综述,并对该领域存在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法 常规化学方法 土壤速效氮 含量测定 作物吸肥 相关性
下载PDF
减氮配施氮肥增效剂对土壤速效氮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蒲玮 吴雅薇 +5 位作者 张頔 陈谋浩 刘佳媛 陈祥 袁继超 孔凡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6-283,共8页
过量施氮一直是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配施氮肥增效剂可作为减氮条件下玉米实现高产和稳产的一种重要技术措施。2016—2017年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合兴乡新建村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与氮肥增效剂配施对土壤速效氮含量和玉... 过量施氮一直是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配施氮肥增效剂可作为减氮条件下玉米实现高产和稳产的一种重要技术措施。2016—2017年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合兴乡新建村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与氮肥增效剂配施对土壤速效氮含量和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玉米减氮增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减氮配施增效剂能够增强土壤速效氮供应能力,促进玉米干物质积累,改善产量构成,提高玉米产量,实现玉米减氮不减产。常规氮和减氮20%配施增效剂增产幅度分别为5.53%~13.97%和10.24%~17.05%,减氮配施增效剂的增产效果更好。减氮20%条件下A_(2)B_(4)脲酶活性和土壤硝态氮含量较A_(2)B_(2)、A_(2)B_(3)2年平均分别降低了19.00%,15.65%和-2.97%,57.24%,土壤铵态氮含量和产量2年平均提高11.48%,248.50%和3.71%,6.18%。综上,减氮20%条件下硝化抑制剂(DCD)和脲酶抑制剂(HQ)复配土壤速效氮的供应能力最强,可实现玉米减氮不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增效剂 土壤速效氮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牧压梯度下海北高寒草甸土壤速效氮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祝景彬 李红琴 +2 位作者 贺慧丹 毛绍娟 李英年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60-1669,共10页
在青海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设置封育禁牧(CK)、轻牧(LG)、中牧(MG)和重牧(HG)放牧梯度试验样地,进行了土壤速效氮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生长期的5-9月,土壤NH4+-N、NO3--N和速效氮(NH4+-N和NO3--... 在青海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设置封育禁牧(CK)、轻牧(LG)、中牧(MG)和重牧(HG)放牧梯度试验样地,进行了土壤速效氮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生长期的5-9月,土壤NH4+-N、NO3--N和速效氮(NH4+-N和NO3--N之和)含量季节变化明显,基本表现为植物生长初期高,末期低.CK、LG、MG 和 HG 条件下,5-9月0~40 cm 土壤 NH4+-N 平均含量分别为17.62 mg·kg-1、17.84 mg · kg-1、18.63 mg · kg-1和16.67 mg · kg-1,NO3--N 平均含量为8.91 mg·kg-1、8.23 mg·kg-1、7.99 mg·kg-1和7.94 mg·kg-1,速效氮平均含量为26.53 mg· kg-1、26.07 mg·kg-1、26.62 mg·kg-1和24.61 mg·kg-1,基本表现出随放牧强度增大而降低.土壤速效氮月际变化与地上绿体生物量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地上生物量越大,消耗土壤速效氮越趋明显;与枯落物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地下生物量关系不甚明显,与湿沉降呈现负的相关性.土壤NH4+-N含量与土壤有机碳有负相关关系,而NO3--N含量与有机碳相关性差,表明土壤有机碳越高,土壤NH4+-N消耗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北高寒草甸 牧压梯度 土壤速效氮
下载PDF
土壤速效氮含量速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新刚 韩旭 吴东洋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8期296-296,299,共2页
测定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是推荐施肥的基础,以黑土、黑钙土和碱化草甸土为试验材料,探索了以CaCl2为浸提剂,在点滴板上分别采用奈氏比色、硝酸试粉法进行土壤NH4+-N、NO3--N的速测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测定方法相比,该测定方法成本低... 测定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是推荐施肥的基础,以黑土、黑钙土和碱化草甸土为试验材料,探索了以CaCl2为浸提剂,在点滴板上分别采用奈氏比色、硝酸试粉法进行土壤NH4+-N、NO3--N的速测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测定方法相比,该测定方法成本低、速度快,测定精度完全可以满足村镇一级推荐施肥中养分测定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速效氮 硝酸 速测方法
下载PDF
不同茬地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分析
18
作者 薛秋云 李红丽 师建林 《陕西农业科学》 2003年第4期26-27,共2页
在渭南市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基础上,对蒲城县三合、陈庄等五个乡镇不同茬地土壤耕层速效养分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其速效氮、磷、钾含量极显著大于其它茬地。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不仅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在渭南市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基础上,对蒲城县三合、陈庄等五个乡镇不同茬地土壤耕层速效养分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其速效氮、磷、钾含量极显著大于其它茬地。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不仅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还可减少秸秆焚烧的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速效氮 土壤速效 土壤速效 玉米秸秆还田 茬地 农业生态环境 有机农业
下载PDF
不同类型的缓/控释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及土壤速效氮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前 秦裕波 +4 位作者 孔丽丽 李天慧 侯云鹏 谢佳贵 尹彩侠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128,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缓/控释肥一次性施用对玉米氮素吸收和土壤速效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具有显著增产效果。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一次性施用不同类型的缓/控释肥的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乐喜施"、&...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缓/控释肥一次性施用对玉米氮素吸收和土壤速效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具有显著增产效果。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一次性施用不同类型的缓/控释肥的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乐喜施"、"鲁西化工"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金正大"和"益多保"处理,增产达7.3%~11.8%。成熟期,"乐喜施"、"鲁西化工"和"益多保"处理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金正大"和"施可丰"处理。缓/控释肥在土壤中的氮素释放天数在60 d左右,释放高峰在播种后32 d前后,之后土壤速效氮含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缓/控释肥 素吸收 土壤速效氮
原文传递
土壤速效氮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玄 万涛 +3 位作者 龚振平 马春梅 郭晓双 姚玉波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98,共5页
土壤速效氮水平是土壤供氮能力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大豆植株的氮素积累和产量形成。以黑农40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框栽和分期追氮的方法,研究了土壤速效氮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速效氮水平的提高,可... 土壤速效氮水平是土壤供氮能力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大豆植株的氮素积累和产量形成。以黑农40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框栽和分期追氮的方法,研究了土壤速效氮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速效氮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大豆植株叶、茎部氮素含量,以苗期最为显著;而且明显促进大豆植株前期的氮素积累,对后期影响不明显;完熟期(R8)随着土壤速效氮水平的增加,叶、茎部氮素分配比例提高,荚果的氮素分配比例下降,根部变化不明显;供试的四个土壤速效氮水平,其大豆产量顺序是:N15(125.65±7.67mg/kg)>N5(39.03±2.64mg/kg)>N10(75.08±5.14mg/kg)>N0(16.89±2.22mg/kg),N15、N10、N5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N0处理,说明土壤速效氮在较低水平(16.89±2.22mg/kg)时,提高土壤速效氮水平具有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土壤速效氮 素积累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