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干旱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重构与水盐运移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凯 李晓楠 +3 位作者 暴凯凯 姜凯升 王潇芫 谭栩荧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6-1569,共14页
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是煤矿露天开采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是制约建设绿色露天煤矿的重要因素。土壤重构是排土场生态修复的重要步骤,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煤炭基地,水资源短缺,盐碱化突出,土壤水盐运移是决定土壤重构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 矿山排土场生态修复是煤矿露天开采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是制约建设绿色露天煤矿的重要因素。土壤重构是排土场生态修复的重要步骤,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煤炭基地,水资源短缺,盐碱化突出,土壤水盐运移是决定土壤重构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目前研究集中在表层土壤重构改善土壤养分促进植物生长,针对保水控盐的功能化土壤重构的研究甚少,对不同土壤重构方式下的水盐运移机制尚不明晰。研究立足新疆煤炭资源禀赋特征,从煤炭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采用能源化工副产物煤气化渣(CGS)作为重构材料,通过毛细水上升-蒸发试验,分析CGS重构后水盐垂向运移和水分供给能力,通过Van Genuchten模型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CGS重构后土壤持水能力,研究CGS作为含水层重构材料的可行性。采用煤矿开采伴生岩石矿物红泥岩作为重构材料,通过土柱入渗蒸发试验,分析红泥岩重构后不同土壤深度的水盐变化情况,研究泥岩作为隔水层重构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CGS重构改善土壤质地,优化孔隙结构,促进了土壤水盐运移,毛细作用增强,促进了下层水分向上供给,同时也增加了盐分表聚,重构改变土水特征曲线参数,增加了饱和含水量θ_(s),降低了参数a和n,改善了土壤持水性能。CGS添加量越高,细渣质量分数越大,效果越明显。CGS作为重构含水层材料具有可行性。红泥岩黏粒和次生矿物含量高,孔隙结构丰富,物理吸附性良好,重构后0~24 cm深度下土壤含水率高于对照组,蒸发后的盐分在20~24 cm达最高值,红泥岩有效阻隔了盐分上移。红泥岩作为重构隔水层材料具有可行性。研究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西部煤炭基地排土场土壤重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构 水盐运移 煤气化渣 红泥岩 毛细水上升
下载PDF
煤矸石资源化及其渣山土壤重构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马文清 刁淑腾 +4 位作者 李陈 王一平 李长慧 李增和 雷晓东 《中国钼业》 2024年第2期57-64,共8页
煤炭开采过程中会伴随产生煤矸石固体废弃物,大量露天堆放的煤矸石形成渣山,占用大量土地的同时破坏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土壤严重退化和植被破坏等问题。中国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率远低于产出率,同时现有的煤矸石渣山修复技术主要以土壤重构... 煤炭开采过程中会伴随产生煤矸石固体废弃物,大量露天堆放的煤矸石形成渣山,占用大量土地的同时破坏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土壤严重退化和植被破坏等问题。中国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率远低于产出率,同时现有的煤矸石渣山修复技术主要以土壤重构技术为主,在低海拔矿区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生态脆弱的高寒高海拔矿区仍极具挑战性。本文简述了煤矸石的理化性质和现有资源化利用技术,对比了国内外煤矸石渣山土壤重构技术的不同,详细综述了以表土回填、客土覆盖和人造土壤为主的土壤重构技术在我国低海拔矿区的应用,以及以青海木里煤田为代表的高海拔矿区现有的土壤重构方法。探讨了煤矸石现有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不足和土壤重构技术存在的问题,对高海拔矿区土壤重构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应以高附加值为主,土壤重构技术应从本质上利用煤矸石有机质高的优点,在成本、安全性和效果持续性等方面亟需改善,以促进其在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和渣山修复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资源化 渣山修复 土壤重构
下载PDF
白云鄂博矿区土壤重构及植被恢复试验研究
3
作者 周瑞 杨昭 +3 位作者 武丹 张丽 牟英杰 赵越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5期230-234,共5页
为了促进白云鄂博矿区固废资源化利用及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针对矿区气候条件特殊,高寒、干旱、多风、缺少治理表土等问题,研究利用矿区尾砂和污水处理厂发酵污泥为原料进行土壤重构试验,并探究不同配比的重构土土壤特性和其中植物的生长... 为了促进白云鄂博矿区固废资源化利用及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针对矿区气候条件特殊,高寒、干旱、多风、缺少治理表土等问题,研究利用矿区尾砂和污水处理厂发酵污泥为原料进行土壤重构试验,并探究不同配比的重构土土壤特性和其中植物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矿区尾砂和污水处理厂的发酵污泥可制备重构土,随着污泥含量的提高,重构土土壤容重有效降低,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土壤中的N、P等营养元素含量提高,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植被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区 尾砂 发酵污泥 土壤重构 固废资源化
下载PDF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土壤重构的策略研究
4
作者 黄爱民 费勇强 +1 位作者 罗义 颜雪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分布点和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现状,综合考虑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土壤有机碳对大熊猫分布的影响,提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期间针对土壤重构的策略,以期对大熊猫... 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分布点和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现状,综合考虑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土壤有机碳对大熊猫分布的影响,提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期间针对土壤重构的策略,以期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土壤重构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构 生态修复 大熊猫国家公园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
下载PDF
旱地改水田土壤重构与工程实践
5
作者 郭飞 张同杰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3期43-48,共6页
将常年种植小麦、玉米等旱作物的旱地改造为种植水稻为主的水田,土壤的结构、理化性质与生物学特性等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重构一个适宜水田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是旱地改造为水田的关键。本文在梳理土壤重构技术的基础上,提出耕作层剥离... 将常年种植小麦、玉米等旱作物的旱地改造为种植水稻为主的水田,土壤的结构、理化性质与生物学特性等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重构一个适宜水田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是旱地改造为水田的关键。本文在梳理土壤重构技术的基础上,提出耕作层剥离及回填、水田土壤剖面重构、土地平整、耕作层土壤改良以及土壤健康保育等是旱地改水田土壤重构的主要环节。结合具体案例,从田块布局优化、耕作层剥离、防渗层构筑、土层回填、田块田面平整、耕作层土壤改良、土壤水分管理等方面对旱地改水田土壤重构技术进行了工程实践。旱地改水田土壤重构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工程、理化、生物和农技农艺等多种措施与技术的合理配置;加强田间防渗、土壤改良等方面研究,减少土地平整工程量,降低工程投资,使其具有可推广性可复制性是旱地改水田土壤重构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改水田 土壤重构 防渗层构筑 土壤改良 工程实践
下载PDF
剥离耕作层土壤重构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晓芳 王月霞 +3 位作者 姚静 王悦颖 谷晨 陈为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277,共4页
为表土剥离利用工作的顺利推行以及土地复垦技术优化提供支撑,也可为表土剥离与利用技术规范的出台提供参考。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田间模拟试验的方法,在分析土壤重构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的重构技术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分层回... 为表土剥离利用工作的顺利推行以及土地复垦技术优化提供支撑,也可为表土剥离与利用技术规范的出台提供参考。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田间模拟试验的方法,在分析土壤重构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的重构技术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分层回填重构处理可有效保持不同土层土壤的各营养成分含量,而混合回填重构处理将不同土层均匀掺混,土壤中各营养成分含量也随之被均匀化处理,分层回填更能有效确保复垦后的耕地质量及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复垦重构过程中对回填表土的机械压实效果受压实次数和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共同影响,容重增大效应与含水量正相关;压实1次或3次可使0~30 cm土层土壤容重迅速增加,而3次压实后对土壤进一步压实的效果不明显,同时土层也基本达到稳定沉降状态实践中;可根据回填区重构土壤类型与状况、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覆土工艺与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剥离与利用 土壤重构 分层回填
下载PDF
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土壤重构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梁世伟 许领 胡而已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2-248,256,共8页
针对甘肃临洮县张家沟石灰岩矿Ⅳ矿区的地质环境破坏问题,采用喷播复绿工艺对试验矿区进行了生态恢复治理。结合在露天矿试验区和实验室同时选择6种不同配比生态土(客土+有机营养土+土壤改良材料复合肥及其他)进行了种植,分析了在不同... 针对甘肃临洮县张家沟石灰岩矿Ⅳ矿区的地质环境破坏问题,采用喷播复绿工艺对试验矿区进行了生态恢复治理。结合在露天矿试验区和实验室同时选择6种不同配比生态土(客土+有机营养土+土壤改良材料复合肥及其他)进行了种植,分析了在不同湿度下4种草本植物和2种灌木不同混合比例的生长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生态土影响植物生长过程,其中在6种不同配比生态土中,生态土配比为客土(40%)+有机营养土(36%)+土壤改良材料(20%)+复合肥及其他(4%)+草籽(草本、灌木)的环境状态下的植被生长更趋于稳定;在湿度为17%~30%的环境条件下,草本植物与灌木比例为40∶1的植被生长更趋于稳定,而在湿度为30%~44%的环境条件下,草本植物与灌木比例为20∶1的植被生长更趋于稳定。研究结果揭示了在不同生态土配比下植被的生长规律特征,可为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土壤重构 植被 模型试验 生态修复
下载PDF
矿山复垦土壤重构的概念与方法 被引量:119
8
作者 胡振琪 魏忠义 秦萍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2,共5页
本文从土壤学角度出发,对矿山土地复垦实践中的土壤重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复垦土壤重构的概念,界定了土壤重构的内涵,对土壤重构进行了系统分类与概括,并提出了煤矿区土壤重构的一般方法。同时强调指出:土壤重构是土地复垦的... 本文从土壤学角度出发,对矿山土地复垦实践中的土壤重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复垦土壤重构的概念,界定了土壤重构的内涵,对土壤重构进行了系统分类与概括,并提出了煤矿区土壤重构的一般方法。同时强调指出:土壤重构是土地复垦的核心内容;土壤剖面重构是土壤重构的关键;土壤重构需要与具体采矿工艺相结合;重构土壤的质量是检验土壤重构或农林草复垦成败的主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土壤重构 土地复垦
下载PDF
露天煤矿排土场平台“堆状地面”土壤重构方法 被引量:33
9
作者 魏忠义 胡振琪 白中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21,共4页
露天煤矿新建排土场是一个人工巨型松散堆积体 ,往往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表层土壤的压实以及排土场本身的稳定等问题 .排土场平台“堆状地面”土壤重构方法避免了表层土壤压实 ,并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水分入渗和分散了地表径流 ,是解决上... 露天煤矿新建排土场是一个人工巨型松散堆积体 ,往往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表层土壤的压实以及排土场本身的稳定等问题 .排土场平台“堆状地面”土壤重构方法避免了表层土壤压实 ,并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水分入渗和分散了地表径流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阐述了排土场平台堆状地面土壤重构方法的概念 ,并以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为例 ,通过水文分析计算进一步研究了堆状地面的侵蚀控制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堆状地面 土壤重构 侵蚀控制 排土场
下载PDF
泥浆泵复垦土壤生产力的评价及其土壤重构 被引量:16
10
作者 顾和和 胡振琪 +1 位作者 秦延春 李勤良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40,共4页
通过对泥浆泵复垦土壤理化特性的测试分析、土壤生产力的定量评价 ,揭示了泥浆泵复垦土壤生产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泥浆泵复垦土壤重构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泥浆泵复垦 土壤重构 理化特性
下载PDF
采煤沉陷地土地复垦中土壤重构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礼全 胡振琪 +1 位作者 赵艳玲 岳梅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56,共3页
通过实践总结归纳推导,建立了用挖深垫浅法对土地复垦中土壤重构的数学模型,此数学模型的建立对今后的土地复垦土壤重构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挖深垫浅法 土壤重构 数学模型 土地复垦 采煤沉陷
下载PDF
紫色丘陵区城镇化不同地貌单元的水文特征及土壤重构 被引量:5
12
作者 娄义宝 史东梅 +3 位作者 蒋平 李叶鑫 林姿 蒲境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0-663,共14页
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开挖、堆垫以及路面硬化等建设活动,造成各种扰动地貌单元,其中,弃土弃渣堆积体是城镇主要的绿化用地及城市绿地建设客土来源;扰动地貌与原地貌单元共同组成城镇建设项目区的复杂下垫面。采用野外和室内试验方法,系统... 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开挖、堆垫以及路面硬化等建设活动,造成各种扰动地貌单元,其中,弃土弃渣堆积体是城镇主要的绿化用地及城市绿地建设客土来源;扰动地貌与原地貌单元共同组成城镇建设项目区的复杂下垫面。采用野外和室内试验方法,系统地比较了城镇建设中不同地貌单元的物质组成、入渗和持水性能的差异性,并探讨了三种城市土壤重构类型及其减缓城市内涝的潜在作用。结果表明:(1)不同地貌单元土壤容重差异显著(p<0.05),施工便道(1.74 g cm^(-3))>2年弃渣堆积体(1.58 g cm^(-3))>2月弃渣堆积体(1.52 g cm^(-3))>荒草地(1.47 g cm^(-3))>坡耕地(1.34 g cm^(-3))>人工林地(1.32 g cm^(-3)),弃渣堆积体平台处土壤容重均大于边坡处。(2)不同地貌单元土壤稳定入渗率均表现为弃渣堆积体边坡>原地貌>弃渣堆积体平台;弃渣堆积体平台处稳定入渗率大小主要受平台压实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滞水层影响。(3)不同地貌单元的各种土壤水库特征中库容差异显著(p<0.05),扰动地貌单元的总库容(378.7 t hm^(-2))小于原地貌单元(472.6 t hm^(-2));扰动地貌单元总库容表现为2年弃渣堆积体>2月弃渣堆积体>施工便道,原地貌单元则表现为人工林地>坡耕地>荒草地。(4)城市绿地土壤重构类型主要有乔木适生型土壤构型、灌木适生型土壤构型和草本适生型土壤构型,土层厚度、容重、<2 cm砾石含量和有机质是影响重构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重构土壤类型(草本适生型、乔木适生型、灌木适生型)可保证草本植物在定植后2个月、乔灌木在定植后4~5个月左右充分发挥其调控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的潜在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城镇化建设中绿地建设和城市洪水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单元 入渗性能 持水性能 土壤重构 城镇化 紫色丘陵区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对露天矿不同土壤重构方式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凡 曹银贵 +3 位作者 王玲玲 闫石 张振佳 白中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49-260,共12页
煤炭资源开发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同时也带来了地表土壤的挖损所造成的表层土壤稀缺的问题。利用采矿固废重构土壤是草原露天矿区土地复垦的重要措施,使其达到可供植被恢复的状态,复垦后的土地与未被破坏的土壤相比,土壤微生物... 煤炭资源开发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同时也带来了地表土壤的挖损所造成的表层土壤稀缺的问题。利用采矿固废重构土壤是草原露天矿区土地复垦的重要措施,使其达到可供植被恢复的状态,复垦后的土地与未被破坏的土壤相比,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发生了变化,导致复垦后的土地质量受到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能够反映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以及土地复垦水平和质量。目前学界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复垦土壤的理化性质,针对土壤重构对微生物及酶活性影响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通过采集土壤与植被样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胜利煤矿的不同土壤重构方式下各复垦田块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重构方式下的复垦田块中,不同重构方式下均表现为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比例细菌占99.00%以上,放线菌占比约0.70%,真菌数量比例最少,约为0.10%。不同重构方式下田块之间的微生物数量的差异表现为:岩土煤矸石粉煤灰混合田块(SGA)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其他2种重构方式的田块,岩土田块(S)中的放线菌数量高于其他2种重构方式的田块。岩土田块(S)与岩土煤矸石混合田块(SG)中相同种类酶的含量差异较小,但与岩土煤矸石粉煤灰混合田块(SGA)中蔗糖酶含量与前2种复垦方式差异较小,脲酶含量较前2种复垦方式低10.00%、磷酸酶含量较前2种复垦方式高10.00%。相同构造方式下田块内的微生物与酶活性表现为随着植被等级的增高而降低。总体上来看,3种重构方式下的田块内,当植被等级不同时,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存在差异性,这可能是由于位于表层0~20 cm的矸石所具有的良好保水性能和粉煤灰较强的吸水性给土壤微生物提供了水分充裕的生存环境,利用采矿固废解决东部草原矿区土地复垦表土稀缺的问题可能是较理想的土壤重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土地复垦 土壤重构 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马钢凹山排土场废弃地土壤重构与土壤养分变异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学东 谭辉 《现代矿业》 CAS 2014年第6期100-101,104,共3页
通过对矿山酸性废弃地的土壤重构和土壤养分与植被恢复之间关系的研究,并结合凹山排土场特点,在充分考虑土壤养分、植被、微生物组成结构的基础上,针对废弃地特点结合技术、经济等因素,确定最终的恢复目标,为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矿业废弃地 土壤重构 土壤养分 生态恢复
下载PDF
矿山复垦土壤重构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31
15
作者 胡振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99-2515,共17页
土壤是生物之基,土壤重构是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关键和基础。目的是革新土壤重构理念,凝练和提升土壤重构理论与方法,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独特基础理论提供支撑。回顾了矿山复垦土壤重构的研究历史,从单元土体空间重构的视角... 土壤是生物之基,土壤重构是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关键和基础。目的是革新土壤重构理念,凝练和提升土壤重构理论与方法,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独特基础理论提供支撑。回顾了矿山复垦土壤重构的研究历史,从单元土体空间重构的视角,提出了四维重构的概念,即垂直方向(Z)的土壤剖面重构、水平方向(X,Y)的地貌重塑、时间维(t)方向的土壤改良,其中垂向剖面重构是土壤重构的核心,也是土壤重构的狭义概念。总结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依据土壤发生学原理和师法自然的理念,提出了“土层生态位”和“土壤关键层”的概念,认为不同土层有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空间位置,将各个土层在空间的位置及其与相关土层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称为“土层生态位”;将影响土壤整体功能和生产力的关键土层,称为“土壤关键层”。矿山复垦土壤剖面重构的原理就是以土层生态位为理论基础、土壤关键层为构造核心,设计和优化土壤剖面构型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其核心是优化设计各个土层生态位、确定和优化关键层。因此,土壤剖面重构方法就是在深入分析自然土壤剖面结构和损毁土地特征的基础上,基于需求确定重构土壤剖面的目标;然后对每一土层空间生态位适宜度进行分析;再通过土层生态位的空间位、宽度、重叠、差距和竞争等要素分析,确定可能的土壤剖面构型和关键层;最后通过室内外种植试验或模拟试验验证与筛选,从而获得最佳生产力功能的土壤剖面构型。基于这一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分层剥离、交错回填”的土壤重构技术工艺原理,“分层”是满足“土层生态位”和“关键层”构造的要求,“交错”是实现土壤重构连续、高效的施工工艺,并以露天煤矿采复一体化和采煤塌陷地挖深垫浅复垦为例介绍了土壤重构工法。最后,以山东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为例,介绍了土壤重构原理与方法的应用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复垦 土壤重构 土壤剖面 土层生态位 土壤关键层 原理 工法
下载PDF
露天矿区采煤水位下降和土壤重构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洁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65,共7页
以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周边取得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验室测得的相关土壤水力学参数、野外调查的地下水位和相关气象资料,研究1990—2016年包气带土壤水的运移规律,探讨利用土壤水通量估算降水入渗系数的可行性,并分析露天煤矿开采... 以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周边取得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验室测得的相关土壤水力学参数、野外调查的地下水位和相关气象资料,研究1990—2016年包气带土壤水的运移规律,探讨利用土壤水通量估算降水入渗系数的可行性,并分析露天煤矿开采地下水位下降、排土场土壤重构对降水入渗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降雨条件下草原区10 m处土壤水分通量平均值为20.38 mm,多年平均降水入渗系数为0.06;降水入渗系数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2 m后保持稳定的趋势,即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对降水补给地下水基本不产生影响;目前露天矿排土场"腐殖土+黏土+中砂"的土壤重构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腐殖土的含水率,对于露天矿区排土场的植被恢复有积极作用,但一定程度缩减了降水入渗系数,使得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区 开采扰动 地下水位下降 土壤重构 入渗补给
下载PDF
高原高寒木里矿区生态治理中土壤重构治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帅 熊涛 +9 位作者 孙浩 李永军 梁俊安 辛素伟 李津 赵竞赛 郭鹏 高超 胡航 辛顺 《中国煤炭地质》 2021年第11期77-80,86,共5页
青海木里矿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并且经过多年的露天开采,聚乎更矿区土壤层被大规模剥离,对整个生态系统扰动剧烈,失去了土壤原有的功能。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 青海木里矿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并且经过多年的露天开采,聚乎更矿区土壤层被大规模剥离,对整个生态系统扰动剧烈,失去了土壤原有的功能。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治理原则,对聚乎更八号井、九号井进行土壤重构,其限制性因素包括含石率较高、土壤板结、地表土不足、土壤团粒结构差四个主要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将渣土+基质土+有机肥+牧草专用肥充分混合以达到土壤重构。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实施提高了土壤各项指标含量,取得较好的复绿效果,生态服务功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促进了生态系统向正向演替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可为高原高寒生态破坏区土壤重构提供研究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高寒地区 木里矿区 覆土种草 生态治理 土壤重构
下载PDF
非金属矿山开采土壤扰动重构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王倩 韩京增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1期236-238,242,共4页
非金属矿山开采区域土壤扰动重构会使水文地质环境发生改变,导致地下水补给分析结果不准。从土层厚度、土壤温度、地表径流量等角度出发,分析土壤扰动重构对地下水补给影响因素,并构建三维地下水流动模式,进而构建土壤扰动重构对地下水... 非金属矿山开采区域土壤扰动重构会使水文地质环境发生改变,导致地下水补给分析结果不准。从土层厚度、土壤温度、地表径流量等角度出发,分析土壤扰动重构对地下水补给影响因素,并构建三维地下水流动模式,进而构建土壤扰动重构对地下水补给影响数值模型,得出水位演变公式和入渗系数、含水率与水位的变化关系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土壤扰动重构方式对超过100cm土壤含水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并且地下水位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为其他矿山开采过程中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扰动重构 地下水补给 数值模型 含水率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的重构土壤孔隙结构及其对水盐运移影响
19
作者 李华焜 郑刘根 +3 位作者 陈永春 李兵 陶鹏飞 李浩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7,共8页
煤矸石是煤矿沉陷区土地充填复垦的关键材料。但煤矸石质地较为粗糙,持水性较差,煤矸石重构土壤的孔隙结构和水盐运移都会与原状土壤产生一定差异。为研究煤矸石充填土壤孔隙结构变化以及对水盐运移的影响,利用CT扫描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 煤矸石是煤矿沉陷区土地充填复垦的关键材料。但煤矸石质地较为粗糙,持水性较差,煤矸石重构土壤的孔隙结构和水盐运移都会与原状土壤产生一定差异。为研究煤矸石充填土壤孔隙结构变化以及对水盐运移的影响,利用CT扫描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分析覆土、泥矸混合、矸石与原状土样品的孔隙结构差异,同时设计一种室内重构土壤水盐运移模拟装置,通过在实验装置不同深度布设传感器,连续记录重构土壤剖面水分与盐分的运移情况。结果表明,在原状土、覆土、泥矸混合与矸石4份样品中,矸石样品孔隙率高于其他样品,达到8.299%,导致其持水能力较差;泥矸混合样品小孔隙占比高,达到58.73%,孔隙连通性较差,缺乏水分运移通道,导致层间障碍带的形成;覆土样品与原状土样品孔隙结构非常接近。在土柱模拟实验中,土壤盐分含量随水分运移而变化,各土壤层含盐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入渗结束后,表层土壤完成脱盐,深层土壤呈现积盐状态。在注水6d内,土壤层含盐量均先降低后升高,50cm土壤层变化幅度最大,为38.34%。深层土壤盐分借助毛管力作用向上运移,表层土壤含盐量逐渐回升。由于层间障碍带的存在,矸石层水分与盐分均难以向上运移,其含量逐渐下降。研究结果可为沉陷区土地充填复垦和矿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重构土壤 孔隙结构 CT扫描 层间障碍 水盐运移
下载PDF
模拟弃渣场不同重构土壤类型对高羊茅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立鹤 尤勇刚 +3 位作者 陆雅佩 董茜 谭格非 赵留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100,共11页
为探究高寒区弃渣场不同重构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高羊茅为研究对象,采用在野外设置不同土壤紧实度、土壤厚度、土壤养分水平的试验小区的方法,以探究其对高羊茅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1)高寒区弃渣场修复过程中土壤厚度显... 为探究高寒区弃渣场不同重构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高羊茅为研究对象,采用在野外设置不同土壤紧实度、土壤厚度、土壤养分水平的试验小区的方法,以探究其对高羊茅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1)高寒区弃渣场修复过程中土壤厚度显著影响高羊茅自然高度、总生物量、含水率、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同时在土壤资源匮乏的时候,高羊茅通过增加根系数量和长度,来提高对土壤养分、水分等必要元素的摄取。(2)不同土壤紧实度与高羊茅根系总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却与高羊茅总生物量、含水率、自然高度、植物全氮、全磷、有机碳含量、N︰P、C︰N和C︰P相关性不显著,说明土壤紧实度对高羊茅根系的影响最大,且高羊茅优先改变根系性状来适应土壤环境。(3)高寒区弃渣场修复过程中,适当的石砾含量可使土壤中形成孔隙及裂缝,使根系向土层更深处延伸,进而促进植物生长。(4)10种处理,高羊茅N︰P在4.29~6.86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区弃渣场生态修复过程中,土壤中适当添加渣石和营养基质,可提高弃渣场生态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场 土壤重构 理化性质 生态恢复 高寒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