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土质道路侵蚀产沙过程的模拟降雨试验 被引量:20
1
作者 史志华 陈利顶 +2 位作者 杨长春 闫峰陵 彭业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785-6792,共8页
以三峡库区王家桥小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选择了5个典型路段,在1.0mmmin-1模拟降雨条件下研究了土质道路降雨-径流-泥沙关系。结果表明,土质道路被高度压实,但使用强度和管护方式差异致使容重、路面浮土、杂草盖度、饱和导水率等... 以三峡库区王家桥小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选择了5个典型路段,在1.0mmmin-1模拟降雨条件下研究了土质道路降雨-径流-泥沙关系。结果表明,土质道路被高度压实,但使用强度和管护方式差异致使容重、路面浮土、杂草盖度、饱和导水率等差异显著。土质道路仅需1~3mm降雨就能产生地表径流,7~10mm的降雨使径流趋于稳定,径流系数超过60%,特别是车流量较大干道的径流系数超过70%,平均和峰值径流量达0.69mmmin-1和0.84mmmin-1。土质路面大量浮土致使初始径流含沙量高,然后快速下降并趋于稳定。由于路面浮土量大和在降雨过程中能形成人工细沟的车辙等导致较大车流量干道的土壤流失率是其它路段3~4倍。土质道路的容重和路面浮土与径流系数和土壤流失量呈显著正相关,饱和导水率则呈显著负相关;路面杂草能显著减少径流,防治路面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道路 径流 土壤流失 模拟降雨试验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农村土质道路路面形态对道路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天巍 余冰 +1 位作者 刘窑军 李朝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62-168,共7页
路面形态作为道路微结构的表现形式,改变道路降雨侵蚀特征,对调节道路系统水沙传递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拱形、侧向形、平直形、凹形等4种常见路面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坡度(5°、10°、15°)及路形... 路面形态作为道路微结构的表现形式,改变道路降雨侵蚀特征,对调节道路系统水沙传递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拱形、侧向形、平直形、凹形等4种常见路面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坡度(5°、10°、15°)及路形差异下,道路侵蚀特点。结果表明:路形对产沙的影响高于产流,路形通过改变路面径流的水力学特征来改变产沙特性;在坡度10°和15°时,凹形路面径流流态为急流,流速最大,土壤侵蚀率显著高于其他路形,且侵蚀泥沙颗粒粒径较大;在坡度5°和10°时,拱形和平直形路面水流流态为缓流,拱形路面产流产沙能力最弱,抵抗降雨侵蚀的能力最好。凹形和平直形路面对坡度的敏感性较高,随着坡度提升,产沙量和水流能量均有大幅提高,坡度对拱形和侧向形影响较弱。路形差异导致侵蚀特征迥异,在道路设计建设过程中,科学的路形搭配和"路-渠"组合能有效防治道路侵蚀,降低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研究可为农村低等级道路建设和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产流 产沙 土质道路 路面形态 模拟降雨
下载PDF
植被恢复对三峡库区土质道路边坡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窑军 王天巍 +1 位作者 蔡崇法 翟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6-404,共9页
通过在道路边坡进行植物防护和原位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植被防护措施对边坡抗剪强度(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根系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表层(0~10 cm)根系长度密度(Root length density,RLD)占总RLD的34%~78%;植被根系含量及盖度与土... 通过在道路边坡进行植物防护和原位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植被防护措施对边坡抗剪强度(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根系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表层(0~10 cm)根系长度密度(Root length density,RLD)占总RLD的34%~78%;植被根系含量及盖度与土壤水分含量(Soil water content,SWC)呈指数正相关。表层(0~10 cm)土壤抗剪强度主要受植被根系及盖度影响,随着根系长度密度(RLD)、根系重量密度(Rootweight density,RWD)、植被盖度(Vegetation cover,VC)增加呈指数形式增大。30 cm深度土壤抗剪强度值显著低于10 cm值和50 cm值。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容重和水分对抗剪强度影响力增大,在50 cm处两者分别与抗剪强度呈线性正相关和指数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植被防护 土质道路 边坡稳定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模拟降雨试验下3种植被恢复模式对土质道路边坡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窑军 王天巍 +2 位作者 华忠光 蔡崇法 李朝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8,共6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自然恢复、草本措施、草灌结合措施对三峡库区土质道路边坡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路堑边坡侵蚀发生发展程度高于路堤边坡。自然恢复措施产流和产沙都高于草本措施和草灌。路堑边坡草灌结合防治土壤侵蚀效果最...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自然恢复、草本措施、草灌结合措施对三峡库区土质道路边坡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路堑边坡侵蚀发生发展程度高于路堤边坡。自然恢复措施产流和产沙都高于草本措施和草灌。路堑边坡草灌结合防治土壤侵蚀效果最好,截流效率为84%,拦沙效率为98%。草本措施和草灌措施可显著降低路堤边坡产流和产沙,且两者相当,截流效率分别为97%和96%,拦沙效率均为99%。植被盖度、容重及渗透性对产流和产沙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土壤侵蚀 植被恢复 土质道路边坡
下载PDF
三峡库区土质道路侵蚀与污染物传输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小波 朱惇 +2 位作者 李超 雷俊山 贾海燕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534-539,共6页
以三峡库区张家冲小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选择了选取土质道路、坡耕地和道路边坡等6个不同类型小区进行模拟人工降雨,定量研究了研究区典型土质道路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特点,以期对三峡库区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雨强... 以三峡库区张家冲小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选择了选取土质道路、坡耕地和道路边坡等6个不同类型小区进行模拟人工降雨,定量研究了研究区典型土质道路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特点,以期对三峡库区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雨强、植被覆盖度和坡度对各小区降雨产流、泥沙含量以及不同形态的氮磷污染物流失特征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道路 径流侵蚀 泥沙输移 污染物传输 水资源保护
原文传递
降雨强度和坡度对黑土区土质道路路面侵蚀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沈海鸥 刘健 +3 位作者 王宇 温磊磊 刘建祥 赵占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3-126,共4页
选取3种东北黑土区有代表性的侵蚀性降雨(60,90,120mm/h)和3个典型坡度(3°,5°和7°),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下黑土区土质道路路面径流量、侵蚀量以及产流产沙过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强... 选取3种东北黑土区有代表性的侵蚀性降雨(60,90,120mm/h)和3个典型坡度(3°,5°和7°),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下黑土区土质道路路面径流量、侵蚀量以及产流产沙过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试验处理的径流量主要变化于56.3~61.8mm;而路面侵蚀速率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分别增大1.8~11.0倍和1.2~10.0倍,且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影响土质道路路面土壤侵蚀。此外,降雨强度对黑土区土质道路路面产流率变化过程的影响明显,而坡度的影响较小。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含沙量均明显增大,且波动幅度逐渐增强。可见,降雨强度和坡度对黑土区土质道路路面侵蚀影响显著,可以通过消减雨滴动能以及改变路面性质防治道路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坡度 土质道路路面 径流量 侵蚀量 黑土区
下载PDF
不同植被防护措施对三峡库区土质道路边坡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窑军 王天巍 +1 位作者 李朝霞 蔡崇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96-902,共7页
道路建设形成的大量裸露边坡缺乏防护常常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山区流域重要的侵蚀源.本文以三峡库区新修土质道路边坡为研究对象,布设草本、草灌结合、草灌+梯坎组合、植生带、坡耕地、草本+坡耕地组合进行边坡防护,结合野外自然降雨... 道路建设形成的大量裸露边坡缺乏防护常常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山区流域重要的侵蚀源.本文以三峡库区新修土质道路边坡为研究对象,布设草本、草灌结合、草灌+梯坎组合、植生带、坡耕地、草本+坡耕地组合进行边坡防护,结合野外自然降雨观测,研究降雨及植被防护对边坡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灌结合措施的植被恢复速度最快,平均盖度由20.2%增加到91.6%,对土壤容重和导水率改善最明显,降低容重9.5%,增加导水率678.1%,其次是草本措施和植生带;梯坎+草灌结合的抗侵蚀能力最强,截流效率和阻沙效率分别为72.3%和80.2%,适用于坡度>45°路堑,其次是草灌结合和草本,草本对路堤的防护效果高于路堑,草灌结合对路堑的防护效果更理想;在15°缓坡路堤,草本+坡耕地处理对径流的拦截效率很低,仅2.0%,但拦截泥沙效率与草本和草灌相当,为23.0%,当坡度<15°路堤被用作耕地时,必须在路肩设置2m长的草本缓冲带以满足侵蚀防护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道路 边坡防护 土壤侵蚀 植被防护 三峡库区
原文传递
黄土区土质道路浮土侵蚀过程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建明 秦伟 +3 位作者 左长清 王文龙 郭明明 欧阳潮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84-1494,共11页
基于野外原位调查采样、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道路浮土侵蚀规律.结果表明:浮土产流起始时间和路面侵蚀起始时间随雨强和坡度增大呈递减趋势.路面侵蚀起始时间随浮土厚度增大滞后2~5 min.浮土厚度≤0.5 cm时径流率在产流后2 min趋... 基于野外原位调查采样、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道路浮土侵蚀规律.结果表明:浮土产流起始时间和路面侵蚀起始时间随雨强和坡度增大呈递减趋势.路面侵蚀起始时间随浮土厚度增大滞后2~5 min.浮土厚度≤0.5 cm时径流率在产流后2 min趋于稳定,平均径流率随雨强增大而递增,随坡度增大而递减;浮土厚度≥1.0 cm时,径流率在产流后3 min趋于相对稳定,平均径流率随雨强增大呈线性递增,随坡度增大而先递增后递减.侵蚀临界点随坡度和雨强增大呈递减趋势.浮土厚度≤0.5 cm时,侵蚀速率随雨强增大而递增幅度达24.5%~434.4%,坡度8°和16°可达2°和4°的2.4倍;浮土厚度≥1.0 cm时,侵蚀速率在产流开始后9 min左右趋于相对稳定,且随雨强和坡度增大而递增,随坡度增大侵蚀形式发生由"片蚀-细沟侵蚀-溯源侵蚀"的转变.浮土厚度≥1.0 cm时,平均10 min次降雨侵蚀量可达浮土厚度≤0.5 cm的1.3倍,而单独浮土侵蚀时段侵蚀量前者是后者的2.7倍.浮土厚度≤0.5 cm时,侵蚀量与雨强的相关性显著,产流量与坡度的相关性显著;浮土厚度≥1.0 cm时,10 min次降雨产流、产沙与雨强呈显著相关.随浮土厚度增大,浮土侵蚀量在组合侵蚀中所占比例增大,而薄层时主要以道路侵蚀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土 黄土区土质道路 产流 产沙 模拟降雨
原文传递
应用KINEROS2模型对土质道路侵蚀过程的模拟 被引量:9
9
作者 史志华 方怒放 +2 位作者 李璐 姜成 彭业轩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8-415,共8页
土质道路在三峡库区分布广泛,是库区泥沙重要来源地之一。在考虑道路的水沙效应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和相关研究将三峡库区土质道路分为3级,Ⅰ级车流量大,主要为集镇之间的道路;Ⅱ级是Ⅰ级与大型村落间的道路;Ⅲ级多见于Ⅰ或Ⅱ级至农户... 土质道路在三峡库区分布广泛,是库区泥沙重要来源地之一。在考虑道路的水沙效应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和相关研究将三峡库区土质道路分为3级,Ⅰ级车流量大,主要为集镇之间的道路;Ⅱ级是Ⅰ级与大型村落间的道路;Ⅲ级多见于Ⅰ或Ⅱ级至农户的道路。为了有效评估其侵蚀风险、预测径流和侵蚀速率,以3级土质道路的人工降雨资料为基础,应用KINEROS2模型对土质道路的侵蚀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径流量误差在3.6%~14.7%,侵蚀量的误差在4.5%~31.8%,对人为干扰相对较小的Ⅲ级道路模拟效果要好于Ⅰ级或Ⅱ级道路。土壤流失过程的模拟效果相对较差,初期明显低于实测值,而后期则高于实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道路 土壤流失 径流 模拟降雨 KINEROS2模型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北京的街巷及其修治
10
作者 刘凤云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78,共10页
明清时期的北京由街巷构成了二级交通网络,街有"大街"、"街"和"小街"之分,而作为次级的巷也有不同的称呼。街巷大多为土路,铺石者仅限于城市的干道。土质道路给京城居民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也对京城环境造... 明清时期的北京由街巷构成了二级交通网络,街有"大街"、"街"和"小街"之分,而作为次级的巷也有不同的称呼。街巷大多为土路,铺石者仅限于城市的干道。土质道路给京城居民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也对京城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污染。面对街道的损坏及污秽,明代有过大力度的整治,最终"以艰谢事"。进入清代,统治者将街巷的维护和对原有石路的修治摆在了首位,并于雍乾时期完成了北京主要干道的石砌工程。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街道的完全改观已是近代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巷 土质道路 石路 修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