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皂苷R_1和人参皂苷Rg_1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6
1
作者 冯亮 蒋学华 +1 位作者 周静 杨俊毅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学,并考察不同的药物浓度和常用的吸收促进剂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方法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研究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胃肠道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十二烷基硫酸钠、卡...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学,并考察不同的药物浓度和常用的吸收促进剂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方法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研究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胃肠道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十二烷基硫酸钠、卡波姆和冰片对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三七皂苷R1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速率分别为0.056,0.114,0.076,0.085 h-1,人参皂苷Rg1则为0.052,0.121,0.065,0.055 h-1;三七皂苷R1在低、中、高3个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分别为0.122,0.095,0.090 h-1,人参皂苷Rg1则为0.117,0.113,0.109 h-1;对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卡波姆和冰片的促吸收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卡波姆和冰片能显著提高肠吸收速率,而十二烷基硫酸钠则没有作用。结论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小肠上段吸收速率较大,而在胃中吸收速率较小;其吸收速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不呈现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除了被动扩散以外,可能还有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卡波姆和冰片对它们在小肠的吸收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R1 人参皂苷RG1 在体肠吸收模型 吸收促进剂
下载PDF
川芎提取物中阿魏酸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星钢 李丁 +3 位作者 郭宏 张国华 张立波 潘卫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4,共4页
关键词 在体肠吸收动力学 川芎提取物 阿魏酸 大鼠 有效成分 清除自由基 伞形科植物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盐酸帕罗西汀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束叶 李铜铃 +2 位作者 张洁 张婷婷 贾毅敏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17-620,共4页
目的研究盐酸帕罗西汀(paroxetine hydrochloride,PRXT)在大鼠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动力学。方法运用在体循环灌流模型,研究大鼠消化道各部位对PRXT的吸收情况,计算和比较Ka值,并分析剂量和流速对结果的影响。结果PRXT在大鼠十二指肠、... 目的研究盐酸帕罗西汀(paroxetine hydrochloride,PRXT)在大鼠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动力学。方法运用在体循环灌流模型,研究大鼠消化道各部位对PRXT的吸收情况,计算和比较Ka值,并分析剂量和流速对结果的影响。结果PRXT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吸收速率常数Ka基本一致(P〉0.05),不同剂量条件下各部位吸收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速对Ka值影响显著,P〈0.0001,相关系数为0.925。抑制P-糖蛋白(P-gp)后药物吸收速率未有明显变化。各剂量下胃吸收PRXT均较差(〈5%)。结论在0.9~9.0mg·kg^-1内PRXT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机制属于被动吸收,吸收过程服从一级动力学。P-gp对药物吸收没有影响。胃不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循环流速对Ka影响较大,Ka随流速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帕罗西汀 赛乐特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体肠吸收
下载PDF
长春西汀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聂淑芳 潘卫三 +1 位作者 李伟 杜玍妮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25-628,共4页
采用单向灌流技术考察长春西汀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结果表明,灌流速度对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极显著影响(P<0.01);药物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影响(P>0.05);药物在全肠道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 采用单向灌流技术考察长春西汀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结果表明,灌流速度对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极显著影响(P<0.01);药物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影响(P>0.05);药物在全肠道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羟丙基-β-环糊精在1%~4%范围内对药物的肠吸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灌流法 长春西汀 在体肠吸收性质
下载PDF
丹皮酚平衡溶解度与油水分配系数测定及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本亮 王冰 +3 位作者 浦益琼 陶建生 蔡贞贞 张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92-1896,共5页
目的测定丹皮酚在各种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并研究其在体肠吸收性质。方法 HPLC法测定丹皮酚的浓度,用摇瓶法测定丹皮酚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按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 25℃丹皮酚在水中的... 目的测定丹皮酚在各种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并研究其在体肠吸收性质。方法 HPLC法测定丹皮酚的浓度,用摇瓶法测定丹皮酚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按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 25℃丹皮酚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为0.5 g/L,在酸性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较低,碱性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较高,在常用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1 g/L;25℃丹皮酚在正辛醇-水系统中的油水分配系数Papp为263.2(lgPapp=2.42);丹皮酚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按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结肠顺序下降。结论不同pH值的介质对丹皮酚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影响不大;丹皮酚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小肠为主要吸收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平衡溶解度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在体肠吸收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葛根素微乳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于爱华 翟光喜 +3 位作者 曹丰亮 印君 娄红祥 凌沛学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92-695,共4页
目的考察葛根素微乳在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葛根素胶束进行对比,研究葛根素微乳在各肠段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和酚红浓度。结果葛根素微乳和胶束在整个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48 2,... 目的考察葛根素微乳在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葛根素胶束进行对比,研究葛根素微乳在各肠段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和酚红浓度。结果葛根素微乳和胶束在整个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48 2,0.021 8 h-1,葛根素微乳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百分率依次为13.86%,15.52%,20.13%,26.58%。结论葛根素微乳在肠道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葛根素微乳在结肠、回肠吸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微乳 胶束 吸收动力学 在体肠吸收
下载PDF
单向灌流法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迪 张岩 +1 位作者 姚慧敏 李三鸣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95-698,共4页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灌流速度、药物质量浓度、pH值以及吸收部位对磷酸川芎嗪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速度和pH值对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常数(ka...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灌流速度、药物质量浓度、pH值以及吸收部位对磷酸川芎嗪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速度和pH值对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显著性影响;药物质量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性影响;小肠各段间药物吸收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回肠段相比吸收明显增大。结论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不受药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而与灌流速度、灌流液的pH值和肠段部位有关。药物在全肠道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肠吸收 磷酸川芎嗪 单向灌流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姜黄素壳聚糖盐酸盐脂质体大鼠药代动力学和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万胜利 钟萌 +2 位作者 杨梅 胡雪原 张景勍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目的:考察姜黄素壳聚糖盐酸盐脂质体(CCLP)的药代动力学和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SD大鼠灌胃给药后,定时采血,采用DAS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并建立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利用单向灌流法考察CCLP体肠道吸收行为。结果:CCLP的AUC0-t、AUC0-∞、t... 目的:考察姜黄素壳聚糖盐酸盐脂质体(CCLP)的药代动力学和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SD大鼠灌胃给药后,定时采血,采用DAS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并建立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利用单向灌流法考察CCLP体肠道吸收行为。结果:CCLP的AUC0-t、AUC0-∞、t1/2、Cmax较游离药物分别为CUR的1.73、1.95、1.56、1.91倍;CCLP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4个肠段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CUR的1.48、1.28、1.17、4.01倍,有效渗透率分别为CUR的1.58、1.33、1.30、4.55倍,CCLP在结肠段的吸收有显著提高。结论:CCLP能明显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延长其作用时间,并促进其在各肠段的吸收,特别是结肠段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壳聚糖盐酸盐 脂质 药代动力学 在体肠吸收
原文传递
乌药总生物碱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谭蓉 侴桂新 +2 位作者 冯年平 赵继会 王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7-790,共4页
目的研究乌药总生物碱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情况,为口服剂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以去甲异波尔定做为指标性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吸收部位、灌肠液中乌药总生物碱质量浓度,考察灌肠液的pH值对乌药总生物碱吸收... 目的研究乌药总生物碱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情况,为口服剂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以去甲异波尔定做为指标性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吸收部位、灌肠液中乌药总生物碱质量浓度,考察灌肠液的pH值对乌药总生物碱吸收的影响。结果乌药总生物碱在各肠段吸收较好;不同质量浓度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灌流液不同pH值的ka和Papp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药总生物碱在全肠段吸收较好,不受其质量浓度的影响,提示其吸收机制主要为被动扩散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肠吸收 乌药总生物碱 单向灌流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20(S)-原人参二醇油水分配系数测定和大鼠在体肠吸收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冰 王玉芹 +3 位作者 浦益琼 徐本亮 陶建生 张彤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59-61,共3页
目的测定20(S)-原人参二醇[20(S)-PPD]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并研究其在体肠吸收机理。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S)-PPD浓度,采用摇瓶法测定其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按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 37℃条件下,... 目的测定20(S)-原人参二醇[20(S)-PPD]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并研究其在体肠吸收机理。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S)-PPD浓度,采用摇瓶法测定其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按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 37℃条件下,20(S)-PPD在正辛醇饱和水相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1og Papp=1.72),在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与水相中数值接近。20(S)-PPD在整个肠段都有吸收,吸收速率常数按大小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结肠段的Ka和Papp与其他肠段比较相对较小,说明20(S)-PPD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结论不同pH值的介质对20(S)-PPD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影响不大;20(S)-PPD在整个肠段均有良好的吸收,小肠为主要吸收部位。在该药物开发方面,应设法延长其在小肠内的滞留时间,以提高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0(S)-原人参二醇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在体肠吸收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罗格列酮马来酸盐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大为 邹艳霜 +1 位作者 梁玉柱 刘丹华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 分别考察罗格列酮马来酸盐在大鼠各肠段 :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不同的药物浓度和pH值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结果 罗格列酮马来酸盐在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46 8,0 .0 7... 目的 分别考察罗格列酮马来酸盐在大鼠各肠段 :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不同的药物浓度和pH值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结果 罗格列酮马来酸盐在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46 8,0 .0 76 6 ,0 .10 45h-1;不同的药物浓度 :2 0 ,30 ,45 μg·mL-1在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76 6 ,0 .0 714,0 .0 782h-1;不同的 pH值 :7.4,7.1,6 .8,6 .5时在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76 6 ,0 .0 798,0 .0 86 8,0 .0 888h-1。结论 罗格列酮马来酸盐在肠道中下部吸收较好 ;药物浓度对吸收速率常数无影响 ;在 pH6 .5~ 7.4范围内 ,随药物溶液 pH值的减小 ,药物吸收速率常数逐渐增加 ,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药物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 ,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马来酸盐 大鼠 在体肠吸收 吸收速率常数 一级动力学
下载PDF
瑞香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钱桂英 单进军 +5 位作者 狄留庆 赵晓莉 毕肖林 陈晓燕 杨玲娟 朱蓉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考察瑞香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对大鼠小肠段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4个部位及整段小肠分别进行在体肠吸收实验,比较瑞香素在各肠段的吸收参数。结果在0.024—0.096mg/mL浓度范围内瑞香素在小肠的吸收量与浓... 目的考察瑞香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对大鼠小肠段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4个部位及整段小肠分别进行在体肠吸收实验,比较瑞香素在各肠段的吸收参数。结果在0.024—0.096mg/mL浓度范围内瑞香素在小肠的吸收量与浓度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药物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从十二指肠到结肠有所增加,但Ka值基本不变。结论瑞香素在大鼠小肠各段均有吸收,在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素 在体肠吸收 HPLC
下载PDF
岩白菜素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 被引量:5
13
作者 秦瑄 周丹 +1 位作者 张志荣 黄园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研究岩白菜素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机理。方法采用HPLC测定大鼠在体肠实验中岩白菜素的含量,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H三方面研究岩白菜素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特性。结果岩白菜素在全肠段均有吸收,但不同肠段的吸收存在差异。药物浓度... 目的研究岩白菜素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机理。方法采用HPLC测定大鼠在体肠实验中岩白菜素的含量,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H三方面研究岩白菜素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特性。结果岩白菜素在全肠段均有吸收,但不同肠段的吸收存在差异。药物浓度和循环液的pH对吸收均有影响。结论岩白菜素在大鼠肠道内吸收较少,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白菜素 在体肠吸收 吸收速率常数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通塞脉微丸活性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晓燕 狄留庆 +4 位作者 赵晓莉 单进军 杨玲娟 朱蓉蓉 钱桂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考察通塞脉微丸中的活性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动力学及微丸与标准品的吸收差异,评价该制剂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方法。结果微丸中活性成分在小肠各部位均能较好地吸收,无特异性吸收部位。不同浓度溶液对... 目的考察通塞脉微丸中的活性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动力学及微丸与标准品的吸收差异,评价该制剂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方法。结果微丸中活性成分在小肠各部位均能较好地吸收,无特异性吸收部位。不同浓度溶液对甘草苷、阿魏酸和甘草酸铵的吸收无影响;浓度对肉桂酸吸收有差异,可能借助载体转运。结论标准品中甘草苷、甘草酸铵和肉桂酸较微丸吸收快,阿魏酸无显著差异,提示微丸维持药效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塞脉微丸 活性成分 在体肠吸收 吸收速率常数
下载PDF
瓜蒌薤白提取物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邹纯才 鄢海燕 +4 位作者 徐新颖 黄馨 张艳红 王静 魏美玲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9-542,共4页
目的研究瓜蒌薤白(GX)提取物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DK)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模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PDAD)测定大鼠在体肠灌流GX提取物中DK的浓度变化,研究其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 目的研究瓜蒌薤白(GX)提取物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DK)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模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PDAD)测定大鼠在体肠灌流GX提取物中DK的浓度变化,研究其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 GX提取物中DK的主要吸收部位为空肠、回肠和结肠,且三部分肠段间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均显著大于十二指肠的吸收(P<0.05);不同浓度的GX提取物中的DK的K_a值和P_(app)值无显著差异。结论 GX提取物中DK在全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空肠、回肠和结肠吸收最好,药物浓度对GX提取物中DK的K_a值和P_(app)值无影响,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薤白提取物 3 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 单向灌流法 在体肠吸收
下载PDF
依托度酸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佳轶 郭盼 +3 位作者 潘裕生 许莺 聂淑芳 潘卫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54-758,共5页
目的考察依托度酸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技术考察依托度酸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灌流液中依托度酸的含量;从药物质量浓度、吸收部位、灌流速度、pH值4个方面对... 目的考察依托度酸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技术考察依托度酸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灌流液中依托度酸的含量;从药物质量浓度、吸收部位、灌流速度、pH值4个方面对依托度酸的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考察;利用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灌流速度和一定范围内的pH值(5.4~7.4)对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影响显著;一定范围内的药物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影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ka值分别为(0.082 7±0.003 8)、(0.077 5±0.004 5)、(0.073 3±0.006 4)、(0.064±0.009 3)min-1。结论依托度酸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且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依托度酸在整个肠道均有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度酸 单向灌流法 在体肠吸收 重量法
原文传递
不同分子量美沙拉嗪PEG修饰物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婧婧 周庆颂 +1 位作者 孙若飞 李笑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46-1451,共6页
目的对系列分子量的美沙拉嗪PEG修饰物(5-ASAm PEG)的大鼠肠道吸收动力学特征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技术考察5-ASA-m PEG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药物的浓度。结果考察范围内药物浓度及药物吸收部位对... 目的对系列分子量的美沙拉嗪PEG修饰物(5-ASAm PEG)的大鼠肠道吸收动力学特征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技术考察5-ASA-m PEG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药物的浓度。结果考察范围内药物浓度及药物吸收部位对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无显著性影响。灌流速度及5-ASAm PEG分子量在考察范围内对K_a及P_(app)具有明显影响。结论5-ASA-m PEG修饰物在全肠道均有吸收,无明显吸收特定部位,初步判定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随5-ASA-m PEG分子量提高,其肠道吸收呈下降趋势,表明PEG修饰能够抑制5-ASA的肠道吸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PEG化 在体肠吸收 高效液相色谱法 单向灌流技术 药物
下载PDF
吴茱萸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雪 刘宏明 +2 位作者 雷婷婷 邓罗文 张景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87-1391,共5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EVO)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EHD)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制备EHD并测定其理化性质。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运用单向肠灌流模型对大鼠各肠段EVO的吸收情况进行考察,使用HPLC法测定EVO的含量:Lichrospher C1...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EVO)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EHD)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方法制备EHD并测定其理化性质。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运用单向肠灌流模型对大鼠各肠段EVO的吸收情况进行考察,使用HPLC法测定EVO的含量:Lichrospher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体积比),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5nm,柱温35℃,并对吸收速率常数(Ka)及有效渗透系数(Peff)进行计算。结果 EHD的傅里叶红外扫描图谱中,EVO特征吸收峰减弱;差示扫描量热图谱中,EVO的吸热峰明显减小;EHD的电镜下形态与EVO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物理混合物明显不同;肠灌流液中EVO的回收率与精密度均符合要求。EHD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的Ka值分别为EVO的9.07、16.22、11.04、28.8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ff值分别为EVO的2.41、1.52、1.82、1.09倍,在十二指肠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肠段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HD能使EVO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包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体肠吸收
原文传递
熊果酸自微乳的制备及其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钦富华 林杭娟 高建青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00-2003,共4页
目的:制备熊果酸自微乳制剂,研究其在大鼠小肠各部位的吸收情况以及自微乳制剂对熊果酸肠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运用大鼠在体肠回流模型,UV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药物浓度,观察不同肠段、给药浓度及不同剂型因素对药物小肠吸收的影... 目的:制备熊果酸自微乳制剂,研究其在大鼠小肠各部位的吸收情况以及自微乳制剂对熊果酸肠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运用大鼠在体肠回流模型,UV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药物浓度,观察不同肠段、给药浓度及不同剂型因素对药物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熊果酸自微乳在空肠的吸收最好,吸收速率常数Ka为(0.170±0.016)h-1,2 h吸收百分率为(28.40±1.43)%;药物浓度对Ka无显著影响;与混悬液相比,自微乳的Ka和吸收百分率显著增加。结论:熊果酸自微乳最佳吸收部位为空肠,且以被动转运方式为主,自微乳能提高熊果酸的肠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自微乳 在体肠吸收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及在体肠吸收 被引量:2
20
作者 万胜利 何丹 +2 位作者 钟萌 杨梅 张景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52-1456,共5页
目的考察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和在体肠吸收。方法大鼠灌胃给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应用DAS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模型,考察TPGS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在不同肠段... 目的考察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和在体肠吸收。方法大鼠灌胃给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应用DAS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模型,考察TPGS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 TPGS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最大血药浓度(Cmax)分别为游离药物的2.13、2.61倍;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相对于游离药物分别提高了0.84、1.77、1.48、4.99倍,有效渗透率(Peff)相对于游离药物分别提高了1.56、2.06、2.82、7.17倍。结论 TPGS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有良好的促吸收效果,并能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 药代动力学 在体肠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