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尺度圩田水网地区特色生态空间单元解析及传承策略研究——以高淳为例
1
作者 周文竹 唐亚军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82-84,共3页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乡村空间各具特色。在诸如江浙一带的圩田水网地区便形成了独特的生态-聚落空间布局模式。文章以大尺度高淳水网地区的聚落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状水系网络、农田体系、圩堤陆路等生态要素共同作用下的乡村...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乡村空间各具特色。在诸如江浙一带的圩田水网地区便形成了独特的生态-聚落空间布局模式。文章以大尺度高淳水网地区的聚落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状水系网络、农田体系、圩堤陆路等生态要素共同作用下的乡村特色空间基础上,从维持水田格局的特色性、分类引导聚落选址和堤路网体系优化布局三个方面,分别探究传承乡村特色空间的策略与导控方法,旨在为我国其他相似圩田水网地区的乡村特色空间传承提供实践指导方法和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田水网地区 乡村特色空间 传承策略 导控方法
下载PDF
国内圩田景观研究综述
2
作者 温佳宁 钱静 王天昱 《园林》 2024年第4期69-76,共8页
圩田是在低洼地区通过围筑堤坝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土地利用形式,在漫长的农田开垦与水利建设历史中形成了圩田景观,具备独特的地域特征和生态、文化等多重研究价值。目前,城市化扩张使圩田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成为重要问题,需首先在研究层... 圩田是在低洼地区通过围筑堤坝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土地利用形式,在漫长的农田开垦与水利建设历史中形成了圩田景观,具备独特的地域特征和生态、文化等多重研究价值。目前,城市化扩张使圩田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成为重要问题,需首先在研究层面针对圩田景观进行整合与深入探究。研究回顾了国内圩田景观的研究发展历程,分为早期萌芽、初步探索和体系化发展三个研究阶段,并运用文献计量和总结法重点对现阶段圩田景观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结果表明:现阶段圩田景观的关注度持续提升,研究领域呈现以风景园林为中心、多学科参与的特点,主要内容包含圩田景观的历史成因、形态特征等理论研究与具体案例的实践成果两方面,研究对象在时空上分别涵盖了国内不同平原低地的传统与现代圩田景观,研究方法从定性的文献资料解读向各类定量化技术手段转变。总体而言,国内圩田景观的研究仍在完善和进一步探索中,存在一定的理论空白和实践规划方面的挑战,基于此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田 圩田景观 乡土景观 综述
下载PDF
西苕溪流域[土斗]-圩田传统人居体系成因及特征
3
作者 孙瑾璐 王晴 郭巍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湖州西苕溪流域[土斗]-圩田是本土先民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创造的一种地域性景观。在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对[土斗]-圩田传统人居智慧的探讨不仅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运用生态思想应对灾害,还可以为该地区文化景观... 【目的】湖州西苕溪流域[土斗]-圩田是本土先民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创造的一种地域性景观。在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对[土斗]-圩田传统人居智慧的探讨不仅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运用生态思想应对灾害,还可以为该地区文化景观的更新设计提供指引。【方法】以西苕溪流域平原地区[土斗]田、圩田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从形态学角度探讨[土斗]-圩田景观水利、农业以及聚落系统的特征。【结果】西苕溪流域[土斗]-圩田人居体系存在整体性与差异性特征。从上游至下游,水网越来越稠密,农地越来越破碎,聚落密度先升高后降低,聚落规模则先减小后增大,聚落选址与形态和水系的耦合关系越来越明显。【结论】[土斗]-圩田传统人居体系的形成是适应并改造自然的结果。结合场地特征,提出优化水网格局、促进产业升级和保护传统村落等策略,可指导场地未来的更新设计,并为其他地区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体系 文化景观 [土斗]-圩田景观 西苕溪流域 形态学研究 ArcGIS分析法
下载PDF
圩田传统影响下宋代西湖的风景营建
4
作者 都铭 陈贇 《园林》 2024年第2期38-44,共7页
圩田是古代杭州西湖地区土地利用的重要形式。圩田的发展在给西湖带来危机的同时也为其后期从生产设施到观赏景观的转变提供了机遇。以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研究圩田背景下浙西水利景观的发展演化,全面考察宋代西湖风景营建的历程与... 圩田是古代杭州西湖地区土地利用的重要形式。圩田的发展在给西湖带来危机的同时也为其后期从生产设施到观赏景观的转变提供了机遇。以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研究圩田背景下浙西水利景观的发展演化,全面考察宋代西湖风景营建的历程与特点。在此基础上,具体探讨了圩田传统对宋代西湖风景营建的影响,认为圩田系统的发展促进了杭州“田—城—湖”关系的确立,推动宋代西湖水利设施建设,后期经过官民对西湖景观的整合,推动圩田作为审美要素在西湖风景营建中进行表达,使得西湖从非游观性的城郊水体向具有观赏价值的公共风景转变。并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1)圩田的治理贯穿了宋代西湖风景营建的整体过程;(2)基于水利功能的圩田特征及形态成为宋代西湖风景建设的景观基因;(3)围绕圩田与风景的博弈与选择,使得宋代成为杭州西湖从自然景观转化为人文景观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田传统 宋代 西湖 风景营建
下载PDF
基于小圩形态指数的宣芜平原圩田景观肌理量化研究——以固城湖永丰圩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哲 卢馨逸 +2 位作者 施佳颖 黄若暄 高颖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6,共6页
在当代乡村农耕景观高质量发展与提质增效背景下,以量化分析技术精准研判圩区景观风貌,利用小圩形态指数分析解译典型圩田景观肌理成为乡村景观研究纵深发展的基本问题之一。面向典型圩田肌理特征量化研究需要,综合景观肌理研究的既有成... 在当代乡村农耕景观高质量发展与提质增效背景下,以量化分析技术精准研判圩区景观风貌,利用小圩形态指数分析解译典型圩田景观肌理成为乡村景观研究纵深发展的基本问题之一。面向典型圩田肌理特征量化研究需要,综合景观肌理研究的既有成果,确定小圩延伸率、矩形紧凑度、凹凸度、椭圆形状指数和分形维数5项标识性形态指数。以南京固城湖永丰圩为例,将其小圩二维边界转译为指数数据,选取SOM神经网络、K-means等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圩田肌理识别模型并对样本圩区进行集成解析,实现圩田肌理的表征识别与聚类分析。相关结果为圩田景观肌理研究提供了一种小圩形态指数聚类分析方法,为深入探索乡村景观肌理统计测量技术提供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肌理 形态指数 圩田肌理识别模型 SOM神经网络 圩田
下载PDF
水利影响下的江南圩田地景格局变迁——以太湖中下游地区为例
6
作者 王红军 余勇 孙启祥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2期58-67,共10页
回顾太湖流域圩田农业景观变迁历史,探讨今日太湖中下游地区圩田农业景观和乡村聚落格局形成的内在动因,认为地景格局受制于地方自然条件,也源自人类长时间的生产活动和文化积累。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解析地景格局的变迁,对今日的乡村发... 回顾太湖流域圩田农业景观变迁历史,探讨今日太湖中下游地区圩田农业景观和乡村聚落格局形成的内在动因,认为地景格局受制于地方自然条件,也源自人类长时间的生产活动和文化积累。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解析地景格局的变迁,对今日的乡村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 太湖 圩田 圩田聚落 地景
下载PDF
长三角沙地圩田类型分布识别与形态特征分析
7
作者 崔子淇 郭巍 《风景园林》 2023年第7期117-124,共8页
【目的】沙地圩田在长三角地区沿江地带以线性分布的形式跨越多个县市,目前正面临类型划分不清与资料收集困难等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形态类型划分与分布范围识别。【方法】本研究依据文献资料中对沙地圩田形成机制的记载,结合历史地... 【目的】沙地圩田在长三角地区沿江地带以线性分布的形式跨越多个县市,目前正面临类型划分不清与资料收集困难等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形态类型划分与分布范围识别。【方法】本研究依据文献资料中对沙地圩田形成机制的记载,结合历史地图和历史遥感影像对景观形态进行初步类型辨识和标记。随后利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的SegNet语义分割网络模型配合人工目视解译技术,预测识别长三角地区沙地圩田的分布范围。最后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分析沙地圩田的区域分布特征与水网发育动力,总结其景观营建智慧。【结果】长三角地区沙地圩田可初步划分为3种类型:沙地内圈圩田、沙地外滩圩田、江口新垦圩田。预测结果表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是沙地圩田景观结构、分布规律和水网发育的主导性因素。3种类型沙地圩田所呈现出的景观结构存在历时性演变特征,体现出景观营建的环境适应性特点。【结论】研究表明类型学归类方法可以对区域尺度下的沙地圩田进行类型划分、形态分析与演变特征总结,同时配合机器学习类人工智能可以更高效地识别各类型圩田的分布范围,为今后类似的乡村景观研究提供经验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类型学 机器学习 长三角 沙地圩田
下载PDF
水阳江下游圩田蓝绿空间规划策略与实践
8
作者 冀凤全 张晓尧 +1 位作者 丁锐清 郑文俊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圩田作为特殊的乡土空间类型,具有独特的内涵和价值。城镇化的推进使圩田空间受到干扰,需要构建水绿共生的新型生态关系来保障圩田的可持续发展。蓝绿空间作为圩田的生态本底,是圩田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区域,也是实现圩田空间水绿共生的... 圩田作为特殊的乡土空间类型,具有独特的内涵和价值。城镇化的推进使圩田空间受到干扰,需要构建水绿共生的新型生态关系来保障圩田的可持续发展。蓝绿空间作为圩田的生态本底,是圩田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区域,也是实现圩田空间水绿共生的重要部分。水阳江下游地势低平、水网密布,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圩田空间体系。文章以水阳江下游区域为研究对象,对水阳江下游金宝圩的蓝绿空间进行系统分析,从蓝色空间系统和绿色空间系统两个方面归纳圩田蓝绿空间规划策略,并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述金宝圩蓝绿空间规划实践,进行圩田蓝绿空间规划策略实证,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阳江下游 圩田蓝绿空间 水绿共生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明清以来皖南圩田产粮区的粮产发展
9
作者 王世红 袁晓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1-29,共9页
明清以降,由于缺位“救食”徽州,遭遇咸同兵燹以及南陵遏籴等诸多原因,造成皖南缺粮错觉或误读。实际上,以宁国府和太平府为主所属皖南沿江圩田产粮区的粮产量,对当时赋税缴纳、人口供养和商品粮输出均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皖省乃至全国都... 明清以降,由于缺位“救食”徽州,遭遇咸同兵燹以及南陵遏籴等诸多原因,造成皖南缺粮错觉或误读。实际上,以宁国府和太平府为主所属皖南沿江圩田产粮区的粮产量,对当时赋税缴纳、人口供养和商品粮输出均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皖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这证实了明清以来皖南沿江圩田区粮产的良好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 圩田 粮产 赋税
下载PDF
圩田景观格局下村庄聚落空间特色塑造策略分析
10
作者 华星悦 胡幸 孙源源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2期58-61,共4页
圩田是劳动人民通过筑堤开渠来应对干旱洪涝而形成的一种大地景观形式。南京高淳西部的圩田景观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拥有丰富的社会历史价值,是农业美学的重要体现。以南京市高淳区蒋家村为例,在剖析圩田文化、河道流向、村庄肌... 圩田是劳动人民通过筑堤开渠来应对干旱洪涝而形成的一种大地景观形式。南京高淳西部的圩田景观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拥有丰富的社会历史价值,是农业美学的重要体现。以南京市高淳区蒋家村为例,在剖析圩田文化、河道流向、村庄肌理、交通布局的基础上,探索圩田景观格局下村庄聚落空间特色塑造策略,凸显圩田景观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田 景观格局 村庄聚落 空间塑造
下载PDF
文化同归下的圩田景观文化比较——以里下河圩田与贝姆斯特圩田为例
11
作者 吴雨涵 《江苏地方志》 2023年第2期9-13,共5页
在我国农耕民族开发新土地的过程中,“圩田”作为一种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通过修筑圩堤“内以围田,外以围水”的水利田范式,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里下河地区的圩田是我国南方最具规模的一例。数千年来,江河湖海的交错作用、水利工程... 在我国农耕民族开发新土地的过程中,“圩田”作为一种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通过修筑圩堤“内以围田,外以围水”的水利田范式,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里下河地区的圩田是我国南方最具规模的一例。数千年来,江河湖海的交错作用、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农业开垦及人居活动造就了里下河地区典型又独特的圩田景观,更创造出无可替代的里下河文化。里下河“兴化垛田”还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双遗产”名片。其实,圩田并非我国独有。现代的“圩田(polder)”概念源于17世纪的荷兰语“pol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粮农组织 里下河 水利工程设施 农耕民族 圩田 中国南方地区 双遗产
下载PDF
泰兴长江圩田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研究
12
作者 程娟 韩雨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13期195-198,共4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保护和发展农耕文化遗产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以泰兴(虹桥)长江圩田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为例,依托自身独特条件和优质资源禀赋,长江圩田系统在泰兴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价值,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积淀了泰兴深厚的特...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保护和发展农耕文化遗产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以泰兴(虹桥)长江圩田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为例,依托自身独特条件和优质资源禀赋,长江圩田系统在泰兴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价值,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积淀了泰兴深厚的特色历史文化、推动了产业多元融合发展,未来可通过申报更大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古圩今用”的合理路径,推动泰兴圩田系统的保护传承与价值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长江圩田系统 保护 开发
下载PDF
国内外圩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娜 李蓓蓓 魏学琼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13,共7页
圩田是滨湖低洼地区综合治田治水的一种土地利用形式,对区域的农业发展、防洪减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圩田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悠久,国外如荷兰等地也有大面积的圩田开发。目前,针对如何使圩田能够在当代社会继续发... 圩田是滨湖低洼地区综合治田治水的一种土地利用形式,对区域的农业发展、防洪减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圩田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悠久,国外如荷兰等地也有大面积的圩田开发。目前,针对如何使圩田能够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要对圩田开展深入研究。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圩田的研究成果,从圩田历史与现状、圩区规划、圩田防洪、圩田生态系统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对研究资料、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进行了研究总结。根据研究结果,发现了研究过程中的几个转变,为此提出了当前研究关注的新方向,即结合古代智慧推动圩区规划,利用技术手段加强防洪减灾、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圩田转型等。研究结果表明:圩田已从历史学和水利学发展成了多学科关注的研究对象,多学科方法的应用将会促进圩田受到更好的保护并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研究成果可以为圩田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田研究进展 圩田发展 圩区规划 圩区防洪 圩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苏州塘浦圩田探
14
作者 李淑伟 《炎黄地理》 2023年第5期26-28,共3页
太湖流域地势低洼,湖泊众多,河网密布,所以治水是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位于太湖流域东北部的苏州尤为倚重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的快速发展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苏州水田以塘浦为界,横塘纵浦,筑圩围田。大约五代吴越... 太湖流域地势低洼,湖泊众多,河网密布,所以治水是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位于太湖流域东北部的苏州尤为倚重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的快速发展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苏州水田以塘浦为界,横塘纵浦,筑圩围田。大约五代吴越时期,苏州塘浦圩田遍及东部水网平原,呈现“高无旱、低无涝”的农田水利格局。塘浦圩田作为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典范,体现了先民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独特智慧,亟待进一步探讨与深思。苏州塘浦圩田历史沿革的梳理及其建设环境、管理制度的考察,有益于探索苏州地区水利社会的发展全貌,也对研究太湖水利史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农田水利建设 水利史 发展全貌 塘浦圩田 苏州地区 管理制度 当地经济发展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圩田时空特征分析——以皖东南及其相邻地域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陆应诚 王心源 高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5,共5页
利用陆地卫星(Landsat TM)影像与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历史地理学对皖东南及邻域圩田时空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该区圩田在空间上具有不同的图型结构特征,在时间上圩田开发具有与区域环境变化相关联的强烈阶段性特征。不同图型结构圩田具有不... 利用陆地卫星(Landsat TM)影像与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历史地理学对皖东南及邻域圩田时空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该区圩田在空间上具有不同的图型结构特征,在时间上圩田开发具有与区域环境变化相关联的强烈阶段性特征。不同图型结构圩田具有不同功能:田字型图型结构圩田具有防御、灌溉、交通综合功能;多边形图型结构圩田具有空间扩展功能;羽状水网图型结构圩田具有对洪水的良好缓冲保护功能;直条块状图型结构圩田具有机械化作业和集约化灌溉功能。通过对圩田时代—面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本区圩田修筑面积具有阶段性特点,形成三国、宋、近现代的3个高峰时期。本区圩田开发的主要驱动因素:①芜湖古聚落军事功能的突出与增强是实现本区开发第一次飞跃的原动力;②西晋末年开始的北方人口向南方持续迁移为本区的第二次飞跃奠定必要的基础;③宋代农业经济技术的大发展实现本区第二次飞跃;④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促成本区的第三次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田 时空结构特征 驱动因素 遥感
下载PDF
湖州塘浦(溇港)圩田系统生态空间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程志永 唐晓岚 罗振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9-143,共5页
借助于GIS和RS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影响生态环境的10个因子进行单因子及综合因子评价,分析湖州塘浦(溇港)圩田系统生态空间的环境敏感程度及敏感区分布,构建研究区生态空间敏感性评价体系及生态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 借助于GIS和RS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影响生态环境的10个因子进行单因子及综合因子评价,分析湖州塘浦(溇港)圩田系统生态空间的环境敏感程度及敏感区分布,构建研究区生态空间敏感性评价体系及生态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空间敏感性分布存在空间异质性,呈现边缘高、中心高、周边低的趋势,敏感性较高的区域为西南部(高程>600 m)及西北部,高、较高敏感区面积为500.06 km^2,占总面积的25.55%。从总体上看,研究区生态空间环境脆弱,生态问题突出,表现为区域内圩田水网布局错位、植被指数较低、溇港淤泥堵塞及高海拔区域圩田供水不足等,地理、自然、人文等因素是影响该区域生态空间敏感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通过减少干扰等措施来保护塘浦(溇港)圩田的生境,形成对该区整体生态系统有支撑能力的空间结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塘浦(溇港) 圩田系统 生态空间 敏感性评价 湖州市
下载PDF
明代皖南平原的圩田与农业生产 被引量:8
17
作者 梁诸英 顾芳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65,共10页
洪武时期,旧有圩田得到迅速恢复;建文至正德期间,圩田有较明显的发展,扩大了耕地面积,富豪围垦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圩田发展与蓄水防洪的矛盾已经凸显;嘉靖以后,水灾呈现加剧的趋势,除固有的自然因素的原因外,过度围垦、民人渔利... 洪武时期,旧有圩田得到迅速恢复;建文至正德期间,圩田有较明显的发展,扩大了耕地面积,富豪围垦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圩田发展与蓄水防洪的矛盾已经凸显;嘉靖以后,水灾呈现加剧的趋势,除固有的自然因素的原因外,过度围垦、民人渔利、修防低效等社会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圩田的治理有新的进展。圩田在皖南平原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皖南平原 圩田 农业生产
下载PDF
基于遥感信息的皖东南圩田图型结构特征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应诚 王心源 +1 位作者 庄华峰 高超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75-78,共4页
利用陆地卫星(Landsat TM)遥感信息,对皖东南圩田进行了图型结构研究,发现该区圩田具有四类结构特征:田字形图型、多边形图型、羽状水网图型以及直条块状图型结构.田字形圩田体系具有相对完善的防御、灌溉、交通综合功能;多边形圩田具... 利用陆地卫星(Landsat TM)遥感信息,对皖东南圩田进行了图型结构研究,发现该区圩田具有四类结构特征:田字形图型、多边形图型、羽状水网图型以及直条块状图型结构.田字形圩田体系具有相对完善的防御、灌溉、交通综合功能;多边形圩田具有空间扩展功能;羽状水网圩田具有对洪水的良好缓冲保护功能;直条块状的现代圩田具有能进行机械化集约化作业的功能.圩田的图型结构研究与功能分析有助于圩田形态结构时空演化过程的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信息 圩田 皖东南
下载PDF
明清时期鄱阳湖区的圩田开发与生态环境、洪涝灾害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东有 李少南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7-103,共7页
明清时期鄱阳湖区的圩田开发对生态环境起着双重影响:一方面,部位适当的圩田开发改造了圩区土壤环境,防止了田地的砂碛化,扩大了植被面积,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圩区水文环境,减轻了水旱灾损失;另一方面,部位不当及过度的圩田开发导致... 明清时期鄱阳湖区的圩田开发对生态环境起着双重影响:一方面,部位适当的圩田开发改造了圩区土壤环境,防止了田地的砂碛化,扩大了植被面积,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圩区水文环境,减轻了水旱灾损失;另一方面,部位不当及过度的圩田开发导致泥沙淤积,河湖床增高,与水争地,湖泊萎缩,湿地减少。生态环境的一系列改变又引起洪涝灾害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鄱阳湖区 圩田开发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江南圩田的法与式:生态系统服务与空间形态增效 被引量:13
20
作者 汪洁琼 唐楚虹 颜文涛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期38-44,共7页
以江南圩田为研究对象,文章阐释在风景园林生态的语境下,以生态系统服务效能为"法",以空间形态为"式",有法有式,有律可循的观点。通过"水—绿—人"三者的关系,进行传统江南圩田原生空间形态的整体解读,... 以江南圩田为研究对象,文章阐释在风景园林生态的语境下,以生态系统服务效能为"法",以空间形态为"式",有法有式,有律可循的观点。通过"水—绿—人"三者的关系,进行传统江南圩田原生空间形态的整体解读,剖析其间蕴含的8个维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反思当下圩田地区建设过程中的冲突与矛盾,进而探讨传统江南圩田生态智慧对当代圩田地区发展与规划实践给予的启示:"顺水而为"适度改造自然的理念;形成三生融合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以及与水相协调的传统社会治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服务 水生态 生态智慧 空间形态 圩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