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水位变化对砂土地层地铁隧道沉降影响试验研究
1
作者 黄大维 李彬鑫 +3 位作者 石钰锋 胡光静 袁岳峰 詹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为考察地铁运营后列车载荷和地下水对隧道造成的影响,对某砂性土地层城市中某一地铁盾构隧道区段运营6年间的沉降变形进行实测观察;根据实测所得沉降规律,设计并开展缩尺模型试验,研究车致振动条件下因地下水位变化产生的隧道沉降规律... 为考察地铁运营后列车载荷和地下水对隧道造成的影响,对某砂性土地层城市中某一地铁盾构隧道区段运营6年间的沉降变形进行实测观察;根据实测所得沉降规律,设计并开展缩尺模型试验,研究车致振动条件下因地下水位变化产生的隧道沉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隧道各测点所得数据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上升与下降变化趋势,前2年隧道总体上浮,之后略有沉降,第3年后虽有波动但基本未发生进一步沉降,第6年后隧道最大沉降不超过3 mm;砂性土地层中,地下水位变化会造成重塑土层内部应力变化,且振动荷载会导致土体颗粒结构重新调整至密实,易导致隧道发生沉降,因此不能忽视地铁周围施工降水给隧道带来的不利影响;土体振密及因地下水产生的浮力共同作用,导致隧道的上浮及沉降。相比于软土地层,砂性土地层中盾构隧道的沉降速率明显更低且沉降基本稳定时间更短,2种地层下的沉降规律、影响因素完全不同,各地层下的沉降分析理论亦无法相互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隧道沉降 砂土地层 地下水位 车致振动
下载PDF
考虑地下水位影响的碱渣土地基半埋混凝土内氯离子传输试验研究
2
作者 王元战 杨旻鑫 +2 位作者 龚晓龙 王禹迟 郭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78,共7页
关于碱渣土地基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尚未见相关研究成果,是有待研究的课题。为探究碱渣土地基混凝土内氯离子传输规律,本工作模拟真实碱渣土地基及地下水侵蚀环境,设计了三种地下水位-0.2 m、-0.5 m、-0.8 m,开展半埋于碱... 关于碱渣土地基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尚未见相关研究成果,是有待研究的课题。为探究碱渣土地基混凝土内氯离子传输规律,本工作模拟真实碱渣土地基及地下水侵蚀环境,设计了三种地下水位-0.2 m、-0.5 m、-0.8 m,开展半埋于碱渣土地基的混凝土氯离子自然扩散试验,探究不同地下水位环境下混凝土地表吸附区及地下区域的氯离子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表吸附区由于其蒸发浓缩及毛细作用,氯离子浓度高于地下区域。氯离子浓度随地下水位的变化呈现较大差异,地表吸附区氯离子浓度随地下水位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地下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试件与水位的相对位置,地下水位以下区域氯离子浓度高于地下水位以上区域。在此基础上,探究碱渣土地基半埋混凝土内氯离子传输机理,基于Fick第二定律定量研究了地下水位对表面氯离子浓度及扩散系数的影响,建立考虑地下水位影响的氯离子传输时变模型,通过与实测结果对比印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本模型可为实际工程中定量评估不同碱渣土侵蚀环境下混凝土内氯离子浓度以及服役寿命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渣土地基 半埋混凝土 氯离子传输 地下水位 耐久性
下载PDF
基于融合注意力机制LSTM网络的地下水位自适应鲁棒预测
3
作者 佃松宜 厉潇滢 +2 位作者 杨丹 芮胜阳 郭斌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4,共11页
地下水水位是旱天污水管网地下水入渗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快速精准地预测地下水水位能有效提升旱天污水管网地下水入渗量估算准确度,辅助优化管网病害治理与维护策略。针对目前城市复杂水文预测存在的准确度低、灵敏度低、泛化能力弱等问... 地下水水位是旱天污水管网地下水入渗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快速精准地预测地下水水位能有效提升旱天污水管网地下水入渗量估算准确度,辅助优化管网病害治理与维护策略。针对目前城市复杂水文预测存在的准确度低、灵敏度低、泛化能力弱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鲁棒自适应水位预测算法。首先,对水文数据进行预处理,解决了数据时间跨度大、噪声多、缺失及异常、非平稳等问题。其次,针对不同输入特征对预测指标的影响,在模型训练阶段提出一种新的空间变量注意机制,可快速识别与水位关联的关键变量,并对输入特征赋予不同的影响权重。然后,针对不同序列长度对预测效果的影响,还设计了自适应时间注意力机制,帮助网络自适应地找出与不同时间序列长度预测指标相关的编码器隐藏状态,以更好地捕捉时间上的依赖关系。在此基础上,以上下文向量作为输入,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网络水文预测算法。最后,通过意大利Petrignano水文数据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并与GRU、Elman、LSTM、VA–LSTM和S–LSTM等方法进行预测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基于融合注意力机制的LSTM网络在面临大规模、噪点多的复杂数据时有优于其它几种算法的预测效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强自适应性和鲁棒性。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市政排水策略合理调整、及时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预测 时间与空间注意力机制 LSTM网络 自适应预测 鲁棒预测
下载PDF
利用ArcGIS研究密怀顺回补区地下水位时空变化
4
作者 张雨航 史芫芫 +3 位作者 何炜 安同艳 孙长虹 范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07-2615,共9页
密怀顺地区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直接影响着主城区的供水安全。2014年南水北调盈余水量通过潮白河河道回补地下水,地下水位持续抬升,地下水升幅带不断变厚,包气带厚度变薄。基于ArcGIS软件,通过对区域地下水位2014—2022年进行研究... 密怀顺地区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直接影响着主城区的供水安全。2014年南水北调盈余水量通过潮白河河道回补地下水,地下水位持续抬升,地下水升幅带不断变厚,包气带厚度变薄。基于ArcGIS软件,通过对区域地下水位2014—2022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位持续快速升高,升幅为26.38 m,其中密云区升幅19.01 m,怀柔区升幅28.26 m,顺义区升幅31.67 m;地下水位低升幅带面积为144.47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9.67%,地下水位中升幅带面积约为128.85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6.47%,地下水位高升幅带面积约为213.52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43.86%;研究区包气带厚度由43.07 m减小至16.69 m,减少了26.38 m,其中密云区由43.42 m减小至24.41 m,减少了19.01 m,怀柔区由39.38 m减小至11.13 m,减少了28.26 m,顺义区由45.83 m减小至14.11 m,减少了31.72 m。结果基本反映了该地区地下水时空变化特征,分区结果可进一步支撑地下水管理、地下水政策制定及地下水型水源地的精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怀顺 地下 地下水位 地下水升幅带 包气带
下载PDF
察汗淖尔干涸湖区土壤盐渍化对地下水位响应
5
作者 司乐天 张冰 +1 位作者 马荣 陈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55-2264,共10页
土壤盐渍化是产生坝上高原盐尘暴的主要物质来源,干涸湖区土壤盐渍化防控对于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坝上高原察汗淖尔干涸湖区为例,探究地下水位埋深和溶解性总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与土壤盐渍... 土壤盐渍化是产生坝上高原盐尘暴的主要物质来源,干涸湖区土壤盐渍化防控对于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坝上高原察汗淖尔干涸湖区为例,探究地下水位埋深和溶解性总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与土壤盐渍化的影响,确定土壤盐渍化的地下水位防控阈值,为地表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依据。室内实验获取研究区土壤含盐量、沙粒、黏粒百分含量,地下水TDS值,野外调查地下水位埋深,收集研究区蒸发量、降雨量资料,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及协方差矩阵分析选取线性关系较小的影响因素,绘制回归曲线探究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位埋深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DS为0~1 000 mg/L、1 000~3 000 mg/L、3 000~6 000 mg/L、6 000~23 000 mg/L及0~23 000 mg/L时,土壤发生盐渍化的阈值分别为4.08、5.47、6.84、7.94、7.37 m;TDS为0~3 000 mg/L时土壤基本不发生盐化。TDS值为3 000~6 000 mg/L、6 000~23 000 mg/L及0~23 000 mg/L时土壤盐化阈值分别为2.05、2.44、1.97 m。本文研究利用回归分析,确定察汗淖尔流域平原区各TDS分区不同盐渍化程度对应的地下水位埋深,可针对性进行地下水位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尘暴 察汗淖尔 土壤盐渍化程度 地下水位埋深 回归拟合
下载PDF
地下水位对核电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吴绍恒 陈少林 +1 位作者 刘鸿泉 孙晓颖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564,共9页
核电结构大多沿海或沿江、河而建,在地下水位以下,土体孔隙中的流体对土层的地震响应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核电结构的响应。本文采用饱和多孔介质模型,考虑土-结相互作用效应,分析地下水位对核电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通过传递矩阵方法,... 核电结构大多沿海或沿江、河而建,在地下水位以下,土体孔隙中的流体对土层的地震响应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核电结构的响应。本文采用饱和多孔介质模型,考虑土-结相互作用效应,分析地下水位对核电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通过传递矩阵方法,得到干土-饱和土水平成层场地的自由场,并结合透射人工边界,实现土-结相互作用分析的波动输入;采用土-结相互作用的分区并行计算方法,实现饱和土和结构相互作用分析。其中,含地下水位的场地土体采用广义饱和多孔介质模型描述,通过自编FORTRAN程序用集中质量显式有限元结合透射人工边界进行模拟,结构通过ANSYS中的隐式有限元进行分析。以某一核电结构为例,分析了0,−10,−20,−30,−40 m不同地下水位的五种场地上,土-基础-核电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对基础和结构的位移影响不大,对加速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相互作用 核电结构 地下水位 饱和多孔介质 集中质量显式有限元 人工边界
下载PDF
高密度电法在黄土台塬地下水位探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吴家琦 刘盼 +1 位作者 戴福初 黄志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0,共11页
泾阳南塬属于黄土台塬,该地区由于农业灌溉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上升,从而诱发大范围的黄土滑坡灾害。为了查明台塬内地下水的波动情况,采用高密度电法,基于反演数据得到的电阻率随深度变化规律和钻孔得到的含水率随深度变化规律,初步推测... 泾阳南塬属于黄土台塬,该地区由于农业灌溉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上升,从而诱发大范围的黄土滑坡灾害。为了查明台塬内地下水的波动情况,采用高密度电法,基于反演数据得到的电阻率随深度变化规律和钻孔得到的含水率随深度变化规律,初步推测了台塬地下水水位线的大致位置;为进一步精确推测水位线的埋深,利用DDC-6电子自动补偿仪进行室内黄土电阻率测量试验,建立了不同含水率与黄土电阻率之间的定量关系,确定了研究区黄土台塬地下水位线处黄土的电阻率为28.35Ω·m(即黄土液限处电阻率值),对应的含水率为30%。将室内试验结果和高密度电法反演数据相结合,并与钻孔实测的地下水位进行验证分析,不仅得到了研究区黄土台塬的地层结构、不同土层厚度、地下水位埋深等信息,还证实了室内黄土电阻率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也验证了高密度电法在黄土地下水位探测中的有效性。结果可为泾阳南塬地下水位波动规律研究以及滑坡预测预警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台塬 泾阳南塬 地下水位 高密度电法 黄土电阻率
下载PDF
地下水位升降过程中的黏土地基孔压变化试验研究
8
作者 唐逸凡 焦艳梅 +2 位作者 刘新原 齐大洪 宋林辉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1,共9页
季节性丰枯水期和暴雨导致的地下水位升降是否会导致黏土地基中的地下结构上浮失效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问题。采用研制的装置开展试验,参照3个深度处土体的应力状态,先对黏土试样施加初始固结压力和水压使其达到对应深度处的自重应力,后增... 季节性丰枯水期和暴雨导致的地下水位升降是否会导致黏土地基中的地下结构上浮失效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问题。采用研制的装置开展试验,参照3个深度处土体的应力状态,先对黏土试样施加初始固结压力和水压使其达到对应深度处的自重应力,后增减水压模拟水位上升、回落和下降。结果表明:当水位上升时,孔压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15 h后进入稳定状态,并在达到理论孔压的92%以上后缓慢增长,最后接近理论值,最终与理论值最大相差5%;当水位回落和下降时,孔压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小,15 h后进入稳定状态,在达到理论孔压的97%以上后缓慢降低,最终与理论值最大相差4%。测试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当水力梯度为0.07~4.40时,孔压处于稳定状态,土体越密实,孔压稳定时的水力梯度越大,而实际工程中20%幅度的升降水位形成的水力梯度约为0.067,未达到引起孔压变化的下限值,故其短期内对基底水压基本没有影响,地下结构不会上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升降 黏土地基 孔压 水压 水力梯度
下载PDF
地下水位下降对运营盾构隧道衬砌力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吴锋 翟天立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为了分析单双侧降水模式下运营期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应变以及裂缝扩展情况,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道床-隧道-土层有限元模型,通过扩展有限元功能实现初始裂缝扩展,得到衬砌应变以及裂缝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单侧水位下降导致衬砌横竖... 为了分析单双侧降水模式下运营期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应变以及裂缝扩展情况,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道床-隧道-土层有限元模型,通过扩展有限元功能实现初始裂缝扩展,得到衬砌应变以及裂缝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单侧水位下降导致衬砌横竖向应变以及裂缝扩展出现非对称性变化,排水侧竖向应变约为未排水侧对称点位置的2.6~7倍;未排水侧竖向裂缝扩展长度是排水侧的0.015倍。与拱腰位置相比,拱顶及拱脚裂缝开展更明显,且拱脚裂缝扩展长度最长,约为其他位置裂缝扩展长度的2倍;裂缝位于拱顶及拱底时损伤破坏发展较快,管片结构出现突发性破坏。相同工况下,双裂缝扩展比单裂缝扩展更加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式隧道 地下水位变化 裂缝扩展 力学性能 有限元
下载PDF
地下水位对地下连续墙顶水平位移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李因旭 张向明 +3 位作者 孙峰 宗凯 张凯 韩宇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1期97-100,共4页
研究依托济南市济泺路穿黄隧道汽修厂站深基坑工程,对地下水位变化对地下连续墙顶水平位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基坑的开挖,地下连续墙顶水平位移呈现出逐渐增大的状态。(2)通过分析现场数据,在第6天时地下水位明显下... 研究依托济南市济泺路穿黄隧道汽修厂站深基坑工程,对地下水位变化对地下连续墙顶水平位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基坑的开挖,地下连续墙顶水平位移呈现出逐渐增大的状态。(2)通过分析现场数据,在第6天时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地下连续墙顶水平位移也出现显著的变形。(3)针对水位变化对地下连续墙顶水平位移的影响,从地下水位优化控制方法和基坑支护结构优化控制方法两方面,对地下连续墙变形进行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地下连续墙 地下水位 水平位移 变形控制
下载PDF
地下水位变化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胡继华 胡国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0063-0066,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地下水位的变化日益显著。本文针对地下水位变化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地下水位变化机制的分析,以及其对水文地质环境、水资源分布和水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地下水位的变化日益显著。本文针对地下水位变化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地下水位变化机制的分析,以及其对水文地质环境、水资源分布和水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变化对水文地质条件具有显著影响,需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以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变化 水文地质条件 水资源保护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下载PDF
地下水位对土木工程施工影响研究及应对措施探讨
12
作者 覃江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0198-0202,共5页
土木工程施工中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施工安全性、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有重大影响。本文以分析地下水位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为起点,运用野外实测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揭示出地下水位变化对建筑物爆破、楼板施工、基坑开挖以及隧道施工等工序造成的... 土木工程施工中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施工安全性、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有重大影响。本文以分析地下水位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为起点,运用野外实测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揭示出地下水位变化对建筑物爆破、楼板施工、基坑开挖以及隧道施工等工序造成的具体影响。研究显示,地下水位的上升可能会导致基坑积水,破坏土体力学性质和稳定性,引发基坑坍塌等安全事故;地下水位的下降则可能导致地下空洞及地面沉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性能。为降低地下水对土木工程施工的不利影响,本文探讨了若干应对措施,包括及时监测地下水位,进行必要的水利设施修建和维护,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提升施工工艺等。应对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地下水对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的负面影响,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质量。以上研究成果可为土木工程施工对地下水位调控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 地下水位 工程安全性 数据分析 应对措施
下载PDF
水工隧洞施工中的地下水位监测与控制
13
作者 吴坤德 《水上安全》 2024年第4期19-21,共3页
在水工隧洞施工过程中,地下水涌入的监测与控制至关重要。目前在该领域存在地下水动力学预测不准、监测设备落后以及降堵水方案不合理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对策,即加强地质勘探改进涌水预测,采用先进设备提高监测精... 在水工隧洞施工过程中,地下水涌入的监测与控制至关重要。目前在该领域存在地下水动力学预测不准、监测设备落后以及降堵水方案不合理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对策,即加强地质勘探改进涌水预测,采用先进设备提高监测精度,并因地制宜优化降堵水方案。研究结果对指导水工隧洞施工中的地下水位监测与控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隧洞施工 地下水位监测 地下水控制 降水堵水 监测设备
下载PDF
岩土工程中地下水位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陈泽虎 陈先岳 +1 位作者 王越 姚飞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0198-0201,共4页
在岩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保持边坡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如若不能有效的控制边坡的稳定性,将会给工程的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危及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实际工程实施中,施工单位应当充分的分析控制地下水位对边坡稳定... 在岩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保持边坡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如若不能有效的控制边坡的稳定性,将会给工程的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危及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实际工程实施中,施工单位应当充分的分析控制地下水位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这种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地下水位对于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几项措施以减少其不利的影响,以期可以为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地下水位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分析和预测低渗透性含水层矿坑涌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15
作者 王利军 《治淮》 2024年第1期24-26,共3页
低渗透性含水层矿涌水由于渗透性低,短时在开采点附近会造成很大垂向水头梯度,远离开采点的地下水位影响微弱,在这个阶段二维或三维数值模拟模型来刻画矿坑用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精度不够。为提高模拟精度,在已有实测涌水量与水位的基础... 低渗透性含水层矿涌水由于渗透性低,短时在开采点附近会造成很大垂向水头梯度,远离开采点的地下水位影响微弱,在这个阶段二维或三维数值模拟模型来刻画矿坑用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精度不够。为提高模拟精度,在已有实测涌水量与水位的基础上,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找到各影响因素和水位之间的映射关系,预测地下水位变化,并结合解析法,建立矿区矿山开采和水文气象等因素与矿区地下水时空特性关系,用于指导后续矿山开发利用过程中地下水水资源量的分析与利用,同时也为类似矿山开采过程中地下水分析与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低渗透性含水层 矿坑涌水 地下水位
下载PDF
地下水位测定技术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16
作者 赵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0075-0078,共4页
新时期背景下水资源的重要性进一步的提升,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以及动态质量的综合性管理具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加合理的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对地下水位勘测技术进行有效的掌握。地下水位测定... 新时期背景下水资源的重要性进一步的提升,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以及动态质量的综合性管理具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加合理的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对地下水位勘测技术进行有效的掌握。地下水位测定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就水文地质勘查而言,拥有着诸多的作用。文章对于地下水位测定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对应用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探究,对技术原理及分类进行思考,希望促使我国水文勘查更加合理地应用地下水位测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测定技术 水文地质 勘察应用
下载PDF
花海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对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田多明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259-261,共3页
在花海灌区,水资源利用率低且存在严重的流失和浪费现象,这直接影响了农田灌溉的供需关系。地下水位变化对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影响尤为突出。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灌溉水供给不足,使得农田无法获得足够的水资源满足作物的需求,进而影响农... 在花海灌区,水资源利用率低且存在严重的流失和浪费现象,这直接影响了农田灌溉的供需关系。地下水位变化对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影响尤为突出。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灌溉水供给不足,使得农田无法获得足够的水资源满足作物的需求,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地下水位下降还可能导致农田土壤的盐碱化加剧,进一步恶化灌区的生态环境。为此,分析了花海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现状,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海灌区 地下水位变化 灌溉水资源供需
下载PDF
水文地质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李雪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3期0159-0162,共4页
为了更深入理解水文地质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我们开展了关于水文地质因素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机制和特性的研究。该研究主要采取的研究手段为统计与模型分析,加以实地调研与采样进行数据与信息收集,最后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模型对地下... 为了更深入理解水文地质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我们开展了关于水文地质因素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机制和特性的研究。该研究主要采取的研究手段为统计与模型分析,加以实地调研与采样进行数据与信息收集,最后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模型对地下水位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主要影响地下水位的水文地质因素包括:降水量、蒸发强度、地表径流量、地质构造、地下水开采强度及地形等。其中,地下水开采强度和降水量是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还发现,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到季节影响明显,它影响了地下水的再生及利用。实证研究表明,在考虑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因素进行地下水管理时,可以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地下水位,并防止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枯竭。本研究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以及确定合理的地下水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同时,结果亦可作为预测和预警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依据,以防范可能的地下水安全问题,如地下水过量抽取导致的地面塌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地下水位变化 地下水开采强度 地下水管理 地面塌陷问题
下载PDF
新疆提孜那甫河流域2019-2021年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分析
19
作者 赵晔 刘智佳 +2 位作者 梁临江 赵登锋 王鹏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69-70,264,共3页
以提孜那甫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内的30眼潜水监测井2019-2021年地下水埋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研究区近3年地下水水位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维度上,高、低水位期地下水埋深变幅分区均以减小为主... 以提孜那甫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内的30眼潜水监测井2019-2021年地下水埋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研究区近3年地下水水位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维度上,高、低水位期地下水埋深变幅分区均以减小为主(埋深变幅-1.0~0.0 m),多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和北部。低水位期地下水埋深增加区主要位于流域中部的泽普县、叶城县和麦盖提县,地下水埋深变幅以>0.5 m为主;而对于高水位期,地下水埋深变幅集中在0.0~0.5 m,主要分布于泽普县、莎车县和叶城县。随着提孜那甫河流域地表水供水工程的完善和用水总量控制方案的落实,研究区地下水超采状况得到基本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动态特征 提孜那甫河流域
下载PDF
新疆典型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位控制指标确定研究——以乌苏市地下水超采区为例
20
作者 曹伟 安卡尔·阿合买提 +1 位作者 孜吾热古丽·叶斯塔依 吕树萍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科学制定地下水超采区的地下水位控制指标是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维护地下水生态功能稳定的关键。以新疆乌苏市地下水超采区为研究区,基于国家地下水位监测井日监测数据,在对研究区地下水位进行年内、年际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 科学制定地下水超采区的地下水位控制指标是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维护地下水生态功能稳定的关键。以新疆乌苏市地下水超采区为研究区,基于国家地下水位监测井日监测数据,在对研究区地下水位进行年内、年际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年度超采量比例法确定逐年地下水位年变差,得到2025年和2030年超采区地下水位控制指标。结果显示:(1)研究区地下水位年内呈U型变化,7-9月地下水位达最低,对人为开采地下水响应显著;年际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征;(2)现状年末地下水埋深为28.704 m,年变差为-1.25 m,乌苏市超采区2025年地下水位控制指标为22.74 m,2030年控制指标为21.30m。研究结果可为新疆乌苏市地下水超采区的地下水治理综合管控指标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可为新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 地下水位管控指标 地下水动态 超采区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