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8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西咸新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1
作者 李林 曾磊 +2 位作者 董英 张戈 朱立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评价方法没有考虑地下空间复杂的垂向变化,因而无法满足越来越精确的地下空间规划要求。本文以西咸新区沣东沣西为例,结合该区地质地貌背景、工...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评价方法没有考虑地下空间复杂的垂向变化,因而无法满足越来越精确的地下空间规划要求。本文以西咸新区沣东沣西为例,结合该区地质地貌背景、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以及地下空间开发现状等特点,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利用三维精细化剖分的评估单元为载体,综合使用多种三维空间分析方法从多要素地质模型中定量或定性提取各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模型开展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60m以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优越,总体适宜开发建设。浅层空间易受文物保护区、地面水体、活动断裂影响,中层空间受城市建成区既有设施及地下构筑物影响较大,深部地下空间主要受断裂影响。该方法能够精细刻画地下空间在垂向上的差异,评估过程与结果能够立体透明化表达,能够定性、定量地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辅助决策,以达到资源保护优先、协同开发的开发利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地质适应性评价 三维地质模型 西咸新区
下载PDF
杭州市钱塘新区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2
作者 马青山 葛伟亚 +3 位作者 邢怀学 蒋杰 华健 康从轩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共13页
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地下空间合理有序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土空间科学规划的必要前提。通过系统分析杭州市钱塘新区地质环境条件,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活动断裂及地震效应、环境地质问题等五个方面... 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地下空间合理有序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土空间科学规划的必要前提。通过系统分析杭州市钱塘新区地质环境条件,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活动断裂及地震效应、环境地质问题等五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了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变权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浅层(0~15m)、次浅层(15~30m)、次深层(30~50m)地下空间进行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和次深层地下空间更适宜开发,而次浅层地下空间适宜性好和适宜性较好的总面积仅占全区的45.7%,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具有一定的开发难度。该结果可为钱塘新区地下空间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地质环境适宜性 变权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钱塘新区
下载PDF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
作者 王灵珏 赵睿成 +3 位作者 范毅 何阳 刘一鸣 徐定芳 《低碳世界》 2024年第4期112-114,共3页
以益阳市地下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利用情况,梳理其开发利用受限制的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和环境敏感性等,提出案例区域地下空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创建方法,将-50~0 m地层划分为3个层次,从丘陵、平原两个角度,逐一给出地质环境质... 以益阳市地下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利用情况,梳理其开发利用受限制的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和环境敏感性等,提出案例区域地下空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创建方法,将-50~0 m地层划分为3个层次,从丘陵、平原两个角度,逐一给出地质环境质量适宜性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地质环境质量 评价体系 资源量
下载PDF
充填采矿法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与优化研究
4
作者 李泽昆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3期223-225,共3页
为降低开采作业产生的影响,需要对采矿方法进行调整优化。其中,充填开采法是众多开采方法中的一种,通过对该开采方法的有效使用,可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减少开采环节的资源投入,既可以提升开采作业的安全系数,也为开采企业带... 为降低开采作业产生的影响,需要对采矿方法进行调整优化。其中,充填开采法是众多开采方法中的一种,通过对该开采方法的有效使用,可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减少开采环节的资源投入,既可以提升开采作业的安全系数,也为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是现代开采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因矿山地质条件、开采技术、储量的不同,矿山企业选择了不同的充填方式。文章中探讨了干式充填技术、砂石充填技术、胶体充填技术,在充填过程中,考虑到地理条件、充填材料、承载结构等差异化,结合地下空间利用的需求,对充填采矿法进行合理利用增强了充填采矿法的功能,逐步让充填采矿法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提升矿产资源开采效率,也保障了开采活动的安全性,同时助于我国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开采 充填采矿法 地下空间开发
下载PDF
环境地质因素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胡永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4期0157-0160,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地下空间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储备和利用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然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面临着诸多环境地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对于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具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地下空间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储备和利用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然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面临着诸多环境地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对于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环境地质因素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中的重要性,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因素 城市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开发 影响
下载PDF
鹏城俯飞 再展宏图——深圳市规划引导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打造立体城市纪实
6
作者 冯建奎 《资源导刊》 2024年第5期54-55,共2页
深圳市是探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先行者”,从2000年首部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印发,到2023年新版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完成,深圳市创造了集约高效用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立体城市典范,特别是在综合交通枢纽、站城一体化开发、地下空间规划和... 深圳市是探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先行者”,从2000年首部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印发,到2023年新版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完成,深圳市创造了集约高效用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立体城市典范,特别是在综合交通枢纽、站城一体化开发、地下空间规划和政策引导等方面,更是走在全国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地下空间规划 立体城市 规划引导 综合交通枢纽 站城一体化 展宏图 集约高效
下载PDF
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风险分担
7
作者 吴东平 刘磊 杨琳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3年第5期25-32,46,共9页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规模大、建设时间长,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与时间,具有许多难以预计的风险因素。本文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风险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充分识别各阶段共43个风险因素后,对风险损失进行分析,并建立完全信息静态...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规模大、建设时间长,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与时间,具有许多难以预计的风险因素。本文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风险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充分识别各阶段共43个风险因素后,对风险损失进行分析,并建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并对各参与方具体的风险分担比例进行博弈。最后结合武汉市光谷中心地下开发项目进行实例验证,经专家访谈打分得到14个核心风险,其中包括1个双方共担风险,13个三方共担风险,再基于各方的风险偏好根据博弈模型求解出各方对14个风险具体的分担比例,从而给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的风险分担提出建议。本文研究结果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符,能够给其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风险分担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 风险损失 风险分担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
下载PDF
残采区群柱遗煤资源绿色开采与地下空间开发技术挑战
8
作者 冯国瑞 白锦文 +4 位作者 马俊彪 郭军 潘瑞凯 王凯 宋诚 《绿色矿山》 2023年第1期91-100,共10页
残采区遗留煤柱群(后文简称“群柱”)分布广泛,储量可观,且多为稀缺优质资源,具有良好的开采价值与潜力。残采区群柱遗煤资源长期滞留极易自然发火,污染环境、危害健康且加剧碳排放。残采区群柱遗煤资源受内在特征及外部环境影响可能会... 残采区遗留煤柱群(后文简称“群柱”)分布广泛,储量可观,且多为稀缺优质资源,具有良好的开采价值与潜力。残采区群柱遗煤资源长期滞留极易自然发火,污染环境、危害健康且加剧碳排放。残采区群柱遗煤资源受内在特征及外部环境影响可能会发生链式失稳,引发覆岩垮落、地表沉陷、动载矿压、瓦斯涌出、涌水溃砂(泥/煤泥)或火区扩展等多元灾害,并威胁安全绿色开采。残采区群柱遗煤资源开采还会形成大体积的采动空间,也是潜在的可开发“资源”,用于储CO_(2)、储氢、储油、储水等。残采区群柱遗煤资源开采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包括:赋存状况如何精准勘探、附近积水如何超前处理、自然发火如何有效防控、周边积气如何充分处置、开采方法如何科学选择、围岩如何针对性控制等。群柱遗煤资源开采涉及到地下空间的“充填主动开发”与“注浆被动改造”,面临的技术挑战有:关键域充填/注浆位置在哪里、关键域充填/注浆材料用什么、关键域充填/注浆技术参数优化、关键域充填/注浆地下空间稳定运维等技术难题。上述研究有望为残采区群柱遗煤资源绿色开采和空间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科学指导与决策依据。残采区群柱遗煤资源的安全绿色高采出率开采与地下空间开发任重道远,需要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技术规范与要求,综合考虑精准勘探、积水处理、发火防控、积气处置、方法选择、围岩控制及其他隐患治理等,因地制宜开展群柱遗煤资源开采与地下空间开发的“安全论证-方案设计-理论突破-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力争实现残采区群柱遗煤资源的绿色开采与地下空间开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突破,助力我国煤炭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采区 群柱遗煤资源 绿色开采 地下空间开发 技术挑战
下载PDF
惠州市金山新城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9
作者 李玉才 李伟荣 +2 位作者 熊伟 闭靖杰 马保松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15期8-10,24,共4页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入推进,科学规划和合理评价地下空间的开发越来越重要,地下空间开发的适宜性评价是合理规划城市地下建设开发的关键。文章以惠州市金山新城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该区域的地下空间...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入推进,科学规划和合理评价地下空间的开发越来越重要,地下空间开发的适宜性评价是合理规划城市地下建设开发的关键。文章以惠州市金山新城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该区域的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的评价模型,根据模型结果提出了该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区规划。该研究结果为金山新城规划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有利于推进金山新城规划区城市地下空间的立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适宜性评价 金山新城 层次分析法 地下空间开发区规划
下载PDF
河南省煤矿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贝凝 向中林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714-724,共11页
为保证煤矿关闭后遗留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本文以河南省空间资源量超过10 000 m~3的典型煤矿城市(郑州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和洛阳市)为例,对煤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展开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有关煤矿城市地... 为保证煤矿关闭后遗留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本文以河南省空间资源量超过10 000 m~3的典型煤矿城市(郑州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和洛阳市)为例,对煤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展开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有关煤矿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安全性、稳定性、空间资源量、空间环境、经济性等5大类以及相应的20小项评价指标。最后根据所建评价体系、结合专家打分法,得出河南省4个典型煤矿城市开发适宜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郑州市25.59、平顶山市23.21、三门峡市8.86和洛阳市8.56。论文采用城市之间横向对比的思路,为河南全省乃至全国各煤矿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城市 地下空间开发 适宜性评价 评价指标
下载PDF
软土地基历史建筑地下空间开发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卫东 胡耘 +1 位作者 沈健 徐中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45-2453,共9页
上海历史风貌区某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为满足更新扩容需求,于历史建筑(B楼)下方并紧贴文保建筑(A楼)新增3层地下空间,面临既有建筑保护、空间受限条件下施工作业等众多技术难题。综合地下空间开发需求、文保和历史建筑保护要求、软... 上海历史风貌区某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为满足更新扩容需求,于历史建筑(B楼)下方并紧贴文保建筑(A楼)新增3层地下空间,面临既有建筑保护、空间受限条件下施工作业等众多技术难题。综合地下空间开发需求、文保和历史建筑保护要求、软土地质条件、狭小作业空间、安全、造价和工期等各方面的因素,采用历史建筑利用首道支撑作为平移平台并与基坑开挖同步的往复平移技术,实现了大体量砌体建筑地下空间整体开发及对历史建筑的保护;采用以低净空锚杆静压桩与文保建筑条形基础组成沉降控制复合加固基础为主的文保建筑变形控制技术,实现了新增地下空间施工期间紧邻文保建筑的保护。结合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介绍历史建筑下方、紧贴文保建筑新增地下空间所遇到的问题、解决思路、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地下空间开发 文保建筑 历史风貌建筑 往复平移 基础加固
原文传递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全过程组织行为研究
12
作者 杨华丽 赵明 杨琳 《工程管理学报》 2023年第2期43-48,共6页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由于其规模大、涉及范围广等缘故,需要成百上千的组织来参与协作,因此需要研究全过程开发的组织行为。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组织行为出发,利用复杂网络理论、自组织理论、协同学理论,探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全过程...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由于其规模大、涉及范围广等缘故,需要成百上千的组织来参与协作,因此需要研究全过程开发的组织行为。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组织行为出发,利用复杂网络理论、自组织理论、协同学理论,探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全过程的组织行为机理。研究表明: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加强边缘节点(咨询方等)与中心节点的关系,以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管理效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不同组织间的耦合作用应对中心节点加以调节,从而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绩效。同时揭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组织行为的影响并提出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 组织行为 复杂网络 信度与效度检验
下载PDF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13
作者 钱昊 何耀淳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60-466,共7页
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期,同时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近年来也在稳步推进。然而如何在地下空间开发中体现海绵城市理念,更好地系统性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却缺乏相应的研究。从海绵城市理念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的策... 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期,同时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近年来也在稳步推进。然而如何在地下空间开发中体现海绵城市理念,更好地系统性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却缺乏相应的研究。从海绵城市理念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的策略体系出发,针对地下空间开发的雨水下渗过程、地下水保护、地下排水设施引导等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初步提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为提升健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体系、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理念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生态文明
下载PDF
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对地下水循环影响研究
14
作者 胡亚召 张小文 《地下水》 2023年第4期94-98,共5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到以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公共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及管线、人防设施等开发方式为主的多功能利用阶段。而人类工程活动、城市化建设及地下空间利用的快速发展,加之近年来汛期降雨量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到以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公共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及管线、人防设施等开发方式为主的多功能利用阶段。而人类工程活动、城市化建设及地下空间利用的快速发展,加之近年来汛期降雨量屡次达到历史高点,在自然及人为因素综合影响下局部地下水径流循环条件发生改变,引起了地下水水位变动导致楼房出现地下室底板隆起、梁柱开裂、隔墙错裂等问题。本文以中医大省医院地铁站为典型分析研究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对局部浅层地下水循环条件的影响,结合近四十年来地下水水位监测资料、历史降水数据,采用基于有限单元法的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FEFLOW进行典型地下工程地下水流场模拟,分析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对地下水流场产生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规律,进而细化研究区抗浮设防水位。结果表明:地下空间开发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期间及建成后潜在的影响。工程建设对地面的硬化及河道整治,导致地下水的垂向和侧向补给量减少,高层建筑和地铁施工对地下空间的占用导致含水层介质发生置换,造成地下水储存空间锐减,地下水径流循环条件发生改变,地下水水位整体下降;从对中医大省医院地铁站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看,地铁修建后地下水在隧道周围有明显的渗流迹线偏转,绕避构筑物的现象,地下空间在含水层中的位置、深度与地层岩性的接触关系将对地下水的绕流产生一定影响。通过预测模拟可见地铁站迎水方向水位雍高约0.8 m,背水方向水位下降约0.5 m,主要表现在地铁站修建后前5 a的变化,之后形成新的平衡,水位趋于稳定;研究区抗浮设防水位可细化建议为:一级阶地最大埋深多为1m,在局部地区如文殊院、红星桥附近抗浮设防最大埋深可达2~3 m,二级阶地最大埋深多为2~4 m。研究结论可作为政府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地下空间开发 浅层地下水循环 抗浮设防水位
下载PDF
岩土工程西湖论坛(2023):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岩土工程新进展(一号通知)
15
《地基处理》 2023年第4期331-331,共1页
岩土工程西湖论坛(2023)拟定于2023年10月20—22日在杭州花家山庄召开。近年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在我国发展很快,许多岩土工程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中得到应用和发展,也有不少技术难题尚待解决。为了加... 岩土工程西湖论坛(2023)拟定于2023年10月20—22日在杭州花家山庄召开。近年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在我国发展很快,许多岩土工程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中得到应用和发展,也有不少技术难题尚待解决。为了加强技术交流,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岩土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更好地为我国城市化建设服务,本次会议主题设定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岩土工程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城市化建设 技术交流 西湖 论坛
下载PDF
厦门马銮湾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16
作者 王文韬 《大众标准化》 2023年第17期101-103,共3页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进行适宜性评估,对于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合理的开发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分析已经收集的地质资料基础上,针对厦门马銮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立一套可行性较高的地质适宜性评价体系。文章拟以厦门马銮...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进行适宜性评估,对于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合理的开发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分析已经收集的地质资料基础上,针对厦门马銮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立一套可行性较高的地质适宜性评价体系。文章拟以厦门马銮湾为例,以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为切入点,选择10项影响因素,采用“专家加权均值统计”与“专家层次分析法”相比较,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值,并采用多目标线性权函数法,对各层面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和应用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对研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厦门马銮湾地区的土地利用适宜性可划分为四个水平,即:适宜性差、适宜性较差、较好水平和适宜水平。浅层(0~13 m)地下空间,一级占1.30%,二级占16.57%,三级占64.46%,四级占17.66%;中层(15~30 m),一级占15.17%,二级占78.79%,三级占6.04%;深层(30~50 m),一级占20.09%,二级占51.85%,三级占18.22%,四级占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适宜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厦门 海湾区
下载PDF
提升地下工程技术 助力地下空间开发——河南省地下空间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期研究进展
17
作者 赵大洲 《治黄科技信息》 2023年第2期3-3,共1页
河南省地下空间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于2017年12月经河南省科技厅批准组建,依托单位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设计院)。研究中心有水工、岩土、地质、交通、地下工程等专业技术人员44人,其中博... 河南省地下空间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于2017年12月经河南省科技厅批准组建,依托单位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设计院)。研究中心有水工、岩土、地质、交通、地下工程等专业技术人员44人,其中博士10人,正高级工程师18人。研究中心以大跨度地下空间、长距离隧洞和TBM技术、地下工程监测、城市建设等4方面业务为主要研究方向。成立5年来,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效。主要工作进展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专业技术人员 地下工程 地下空间开发 勘测规划设计 工程监测 创新成效 河南省科技厅
下载PDF
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变权评价 被引量:26
18
作者 张晶晶 马传明 +2 位作者 匡恒 周爱国 夏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8-125,共8页
地下空间开发是解决用地紧缺、地面交通拥堵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则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针对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引进了"惩恶扬善"的变权思想,建立了基于变权理论的地下空... 地下空间开发是解决用地紧缺、地面交通拥堵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则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针对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引进了"惩恶扬善"的变权思想,建立了基于变权理论的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即敏感因子-综合指数-变权评价模型。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所建模型进行适宜性评价,对比分析常权评价与变权评价的评价结果发现:变权评价模型能有效克服指标内部差异性带来的不良影响,使评价分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且变权评价的评价值离散性更好,有利于进行等级划分。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区与较适宜区占总面积的42.42%,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地质环境 适宜性 变权理论 郑州市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适宜性三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被引量:16
19
作者 邢怀学 窦帆帆 +3 位作者 葛伟亚 华健 常晓军 蔡小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7-614,共8页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三维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立体化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研究热点。作为地质适宜性三维评价全过程的重要一环,科学合理地建立三维评价指标体系是其能否正确开展的前提基础。通过结合杭州城...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三维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立体化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研究热点。作为地质适宜性三维评价全过程的重要一环,科学合理地建立三维评价指标体系是其能否正确开展的前提基础。通过结合杭州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面临的地质问题,在系统分析各评价指标对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影响的特征基础上,以三维视角从地层三维结构等多个方面构建完成了一套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目标权重的计算、一致性检验、排序和分析。该指标体系可划分为5个准则层21个指标层,相较于二维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融合三维地质模型和三维空间分析方法,使评价过程中能够考虑更多的评价因子,更好地描绘地下复杂的三维地质环境,丰富了三维评价结果的内涵。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杭州钱江新城二期的三维评价应用成果表明,该指标体系为三维地质模型和三维空间分析方法之间的整合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为提升三维尺度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精度和准确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地质适宜性评价 三维指标体系 钱江新城二期
下载PDF
依托城市轨道交通带动地下空间开发 被引量:19
20
作者 宋敏华 冯爱军 王新杰 《都市快轨交通》 2005年第1期21-25,共5页
结合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工程实例,分析了依托城市轨道交通带动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由此提出了一系列有待研发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北京 地下空间开发 深圳 上海 城市轨道交通 研发 必要性 工程实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