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gformer网络的地块尺度作物种植结构精细化识别与分类
1
作者 顾余庆 李晓文 +3 位作者 曹伟 王亚华 周鑫鑫 赵碧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302,共10页
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石。为实现地块破碎化地区作物类型及种植结构精细化识别和分类,本研究以江苏省泰兴市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多尺度融合特征显著的Segformer语义分割模型,实现地块尺度的... 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石。为实现地块破碎化地区作物类型及种植结构精细化识别和分类,本研究以江苏省泰兴市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多尺度融合特征显著的Segformer语义分割模型,实现地块尺度的耕地信息精细化提取;同时结合多源遥感数据构建主要植被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序曲线及植被生长关键时间节点的光谱反射特征,开展地块尺度的作物种植结构分类。结果表明:基于Segformer模型的分割方法可有效识别耕地,F1系数达92.4%;基于主要植被类型多时相NDVI时序特征及植被生长关键时间节点光谱反射特征的作物种植结构分类方法能够实现地块尺度的种植结构分类,总体分类精度达82.38%。因此,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有效实现地块尺度耕地信息的精细化提取及种植结构识别和分类,为耕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制度 地块尺度 精细化识别和分类 遥感
下载PDF
基于地块尺度的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特征、驱动与管控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文广 廖宇波 +3 位作者 孔祥斌 雷鸣 温良友 张蚌蚌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124,共11页
掌握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特征、空间集聚及驱动因子可为优化作物种植空间布局、完善耕地精细化管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分析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现状、类型以及地块特征,采用探索性... 掌握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特征、空间集聚及驱动因子可为优化作物种植空间布局、完善耕地精细化管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分析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现状、类型以及地块特征,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最小二乘法、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空间集聚特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效应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北部,非粮生产类型以果树和乔木为主,占非粮生产面积的88.85%;非粮生产地块的耕地质量、灌溉条件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但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区域,田面坡度小于等于6°的地块占77.86%;非粮生产比例在县级尺度上呈现显著空间正自相关性,H-H型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L-L型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北部,H-L型集中分布在西部;田块规模、人均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县到省会城市距离与县域非粮生产比例呈正相关,耕地质量、灌溉保证率与县域非粮生产比例呈负相关,不同驱动因子对非粮生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未来应从优化作物布局、加强质量建设、监管属性特征、完善保护补偿等方面加强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 非粮生产 地块尺度 驱动因子 管控 GWR模型
下载PDF
京冀平原区地块尺度农户耕地集约利用差异对比 被引量:22
3
作者 孔祥斌 李翠珍 +5 位作者 王红雨 马嵩 焦晋升 李涛 张青璞 李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31-337,共7页
为进行地块尺度耕地集约度的定量分析,该文选取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曲周县为对比研究区域,以全区域范围内的地块对应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采取价值和实物2种形态的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耕地利用集约度的价值形态,... 为进行地块尺度耕地集约度的定量分析,该文选取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曲周县为对比研究区域,以全区域范围内的地块对应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采取价值和实物2种形态的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耕地利用集约度的价值形态,大兴区显著高于曲周县。大兴区地块的资本集约度平均值为9797.30元hm2,曲周县为5025.18元/hm2;就价值集约度的构成来看,如果将农户家庭用工计入生产成本,劳动集约度所占比例较高,大兴区平均为67.03%,曲周县大于70%。对于实物形态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大兴区也高于曲周县,同时大兴区农户相对更关注有机肥的使用;且对比分析亦显示出大兴区地块尺度的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变异大于曲周县,表明大兴区域农户土地利用的个体差异较大。研究认为,城市郊区的农户相对更偏好资本和劳动集约的利用方式,关注有机肥的使用。因农户土地利用目标的差异,农户对资源环境,社会政策等因素变化做出响应进而形成不同的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特征,这是导致地块尺度耕地利用集约度差异的重要微观动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则是其中观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集约度 价值形态 实物形态 地块尺度 京冀平原区
下载PDF
丘陵山区地块尺度耕地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许标文 王海平 +1 位作者 杨军 郑百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17-1323,共7页
耕地生态效率是评价耕地利用经济与环境绩效的有效测度。基于福建丘陵山区146块耕地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Bootstrap-DEA模型计算耕地生态效率和投入变量的生态效率,并通过Double Bootstrap Truncated回归模型分析耕地生态效率影响因素。... 耕地生态效率是评价耕地利用经济与环境绩效的有效测度。基于福建丘陵山区146块耕地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Bootstrap-DEA模型计算耕地生态效率和投入变量的生态效率,并通过Double Bootstrap Truncated回归模型分析耕地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发现:Bootstrap纠偏后的福建省丘陵山区耕地生态效率为0.610 7,化肥、农药及能源等投入变量的生态效率分别为0.679 9、0.575 5、0.481 9;Truncated回归结果显示耕地规模、教育程度、产品认证及复种指数对生态效率有显著影响,环境补贴对生态效率改善还未起作用。表明福建省丘陵山区耕地生态效率整体较为低下,应进一步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及加大绿色生态农业补贴力度,以提高耕地生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Bootstrap-DEA DOUBLE BOOTSTRAP Truncated回归模型 地块尺度 丘陵山区
下载PDF
东北平原区地块尺度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合理采样密度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彭敏 李括 +6 位作者 刘飞 唐世琪 马宏宏 杨柯 杨峥 郭飞 成杭新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8-350,共13页
选择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岭地区作为东北平原区典型代表区域开展土壤元素空间变异性、经典统计学合理取样数及不同采用密度数据空间插值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受地形平坦及成土母质相对单一等因素影响,研究区土壤元素空间变异性总体较小,... 选择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岭地区作为东北平原区典型代表区域开展土壤元素空间变异性、经典统计学合理取样数及不同采用密度数据空间插值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受地形平坦及成土母质相对单一等因素影响,研究区土壤元素空间变异性总体较小,大部分以轻中度变异为主(变异系数<15%),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Cd、Hg变异系数分别为35.3%、136.6%,属于高度变异。(2)经典统计学确定的研究区合理采样数为80,该样本量可在95%的置信区间及允许误差为30%的条件下反应区内土壤元素含量的均值与方差,但因未考虑样本的空间属性,不足以反应区内土壤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通过对均匀抽稀后4种不同采样密度数据与实测数据空间插值对比研究,在定量评估空间插值相对误差、地块预测值相对误差及预测等级与实测等级一致性的基础上,结合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精度要求,提出研究区地块尺度地球化学评价工作合理采样密度为8个点/km2,该密度可在确保评价精度的前提下,大幅减少采样数量和工作成本。上述结论为东北平原及类似地区大面积开展地块尺度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对进一步完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块尺度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合理采样密度 空间变异性 空间插值 东北平原
下载PDF
基于地块尺度的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洪彬 吕杰 罗小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在耕地多功能利用、农户耕地需求偏好多样性理论基础上,基于地块尺度构建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过程与土地利用单元之间感知—响应反馈环路。采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分析、农户调查和计量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238户农户... 在耕地多功能利用、农户耕地需求偏好多样性理论基础上,基于地块尺度构建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过程与土地利用单元之间感知—响应反馈环路。采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分析、农户调查和计量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238户农户与对应地块采样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断调整土地经营目标,导致农户在土地利用方式、利用程度、投入强度上产生差异,对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政府应通过提高农业比较效益、适度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科学引导农户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生产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土地利用行为 耕地质量 计量经济模型 地块尺度
下载PDF
丘陵山区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测算与提升 被引量:9
7
作者 吴兆娟 丁声源 +1 位作者 魏朝富 张仕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共8页
在构思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测算方法及测算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生态价值的基础上,解析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特征,识别耕地生态价值影响机理,构建促进耕地生态价值提升的综合措施体系。结果表明:耕地地块的复种指数、生物产量越高,其提... 在构思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测算方法及测算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生态价值的基础上,解析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特征,识别耕地生态价值影响机理,构建促进耕地生态价值提升的综合措施体系。结果表明:耕地地块的复种指数、生物产量越高,其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能力越强;3个村水田、旱地地块生态价值均受到耕地质量指数和复种指数两个因子的显著正影响作用,具有价值提升空间。耕地生态价值提升应从加强土地整治工程的规划与实施、合理调整农户的耕作制度行为和物质投入行为、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和大力推行生态农业4个方面综合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生态价值 价值提升 地块尺度 丘陵山区
下载PDF
地块尺度上西南丘陵山区耕地价值测算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钟守琴 杨馨越 魏朝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34-239,共6页
本文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为例,用农村参与式评估方法进行调查,分别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3个方面进行耕地价值测算。研究表明,研究区调查地块的平均价值为168.19万元/hm2,其中,水田地块的平均价值为100.39万元/hm2,旱... 本文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为例,用农村参与式评估方法进行调查,分别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3个方面进行耕地价值测算。研究表明,研究区调查地块的平均价值为168.19万元/hm2,其中,水田地块的平均价值为100.39万元/hm2,旱地地块的平均价值为212.24万元/hm2;同时,在调查的地块中,水田地块的经济价值普遍小于旱地地块,从平均经济价值来看,旱地经济价值是水田的经济价值的4倍,而对于造成这一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耕地的复种指数;另外,在同一种耕种模式下,存在调查地块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社会稳定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生态价值",而经常被人们忽略的耕地的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之和占总耕地价值的百分比平均为36%,其中,"水稻"占比例最高为65%,"玉米-红薯-豆类"占百分比最低为24%。因此,通过耕地价值的测算,能充分体现耕地的社会作用和生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块尺度 耕地价值 测算 重庆市
下载PDF
丘陵山区地块尺度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价值测算与提升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兆娟 丁声源 +1 位作者 魏朝富 高立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5-252,共8页
在构思地块尺度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价值测算方法,测算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社会稳定功能价值的基础上,识别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价值影响机理,构建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价值提升综合措施体系。结果表明:耕地质量总体较高的水田地块的社会稳定功能价... 在构思地块尺度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价值测算方法,测算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社会稳定功能价值的基础上,识别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价值影响机理,构建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价值提升综合措施体系。结果表明:耕地质量总体较高的水田地块的社会稳定功能价值普遍高于旱地地块,耕地质量越高,越利于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作用的发挥;大多数调查耕地地块社会稳定功能价值内部构成特征均表现为固定资产量所占比重>培肥投入折现值所占比重>收益损失折现值所占比重,要促进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提高决定耕地地块固定资产凝结量的耕地质量水平;3个村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价值均受到耕地地块自然质量条件、水利设施条件、耕作便利性的影响制约,具有价值提升空间;耕地社会稳定功能价值提升应从增加耕地资源数量和提高耕地资源产出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社会稳定功能价值 价值提升 地块尺度 丘陵山区
下载PDF
集体林区林地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块尺度的微观调查数据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妮 鲁莎莎 +1 位作者 秦凡 关兴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4-81,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辽宁省30个村庄270个农户703个地块调查数据,以地块为基本单元,揭示林地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土地经营效率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SFA)和Tobit计量模型。研究结果:从林农特征看,家庭劳动力投... 研究目的:基于辽宁省30个村庄270个农户703个地块调查数据,以地块为基本单元,揭示林地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土地经营效率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SFA)和Tobit计量模型。研究结果:从林农特征看,家庭劳动力投入占比能显著提高林地经营效率,而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联户均未发挥显著作用。从地块特征看,林地流转未能发挥其正效应,离家、离公路越近的林地其经营效率越高,公益林的经营效率远低于商品林。从自然特性看,坡度、灾害对经营效率有负向作用,灌溉为正向作用,但均不显著。从产权安全性看,产权证、经营期限、土地权利系数均有正向作用,但都不能有效促进经营效率的提高。从政策扶持看,森林保险对林地经营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林权抵押贷款和林业补贴未起到显著作用,其中无补贴的林地经营效率高于有补贴的林地。研究结论:重视微观地块林农特征、地块特征、自然特性、产权安全性、政策补贴,对促进林地经营效率的提高和林业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林地经营效率 地块尺度 影响因素 辽宁省
下载PDF
丘陵山区地块尺度耕地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兆娟 高立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71-1976,共6页
本文基于地块尺度,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丘陵山区耕地地块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均低于0.8,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复种指数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较高,基... 本文基于地块尺度,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丘陵山区耕地地块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均低于0.8,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复种指数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较高,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块其效率水平相对较高;耕地地块综合技术效率水平低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低决定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提升的关键在于提高纯技术效率;劳动力、资本、耕地投入方面存在冗余,需加快调整农业人力资源配置、农业投入结构和土地资源配置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数据包络分析(DEA) 利用效率 地块尺度 丘陵山区
下载PDF
基于地块尺度的都市核心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林秀 何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88,共8页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都市核心区在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外延扩张的限制,加快挖掘城市内部资源,坚持高效集约利用土地成为其必然之路.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建立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的...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都市核心区在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外延扩张的限制,加快挖掘城市内部资源,坚持高效集约利用土地成为其必然之路.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建立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构建适宜地块尺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2012年渝中区64个评价单元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量化测算,并依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级标准将渝中区各评价单元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结果显示:渝中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处于中度集约程度以上,呈东高西低的总体态势,自东向西起伏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块尺度 都市核心区 土地集约 评价
原文传递
地块尺度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武汉市和黄冈市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3
13
作者 闵捷 张安录 蔡银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29-33,共5页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农地城市流转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土地的空间异质性决定了地块尺度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研究的必要性。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了土地异质性对农地城市流转的影响...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农地城市流转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土地的空间异质性决定了地块尺度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研究的必要性。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了土地异质性对农地城市流转的影响。研究表明:(1)家庭土地资源禀赋的大小是影响农地城市流转最主要的因素;(2)面积较大的地块是农地城市流转的首先对象;(3)质量较好的菜地较易流转为城市用地;(4)处于城市规划区内、到市中心的时间成本较低且交通较发达的农地相对容易流转为城市用地;(5)平原地区的地块比丘陵地区和山地地区的地块更容易流转;(6)农地城市流转具有交通指向性,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距离城市主干道较远的农地也逐渐会成为流转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城市流转 机制 地块尺度 土地异质性 计量模型
下载PDF
面向水源地保护的地块尺度桉树遥感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志康 谢国雪 +2 位作者 黄启厅 张家玫 马灿达 《热带农业工程》 2018年第2期24-30,共7页
速生桉人工林具有生长速度快、轮伐周期短的特点,大量、单一的速生桉种植给水源地的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带来潜在威胁。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管理,开展了面向水源地保护的地块尺度桉树遥感识别方法研究。以广西南宁市重要饮用水... 速生桉人工林具有生长速度快、轮伐周期短的特点,大量、单一的速生桉种植给水源地的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带来潜在威胁。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管理,开展了面向水源地保护的地块尺度桉树遥感识别方法研究。以广西南宁市重要饮用水保护区——大王滩水库为对象,基于高分一号16 m分辨率影像提取库区水域信息和边界,进而向外缓冲500 m获得研究区范围;然后以谷歌高分辨率影像为数据源,利用人机交互方法获取研究区内的精细地块信息;最后结合多时相中分遥感影像计算地块的多维光谱特征,并利用基于地块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桉树、其他林地、耕地、建设用地等土地覆盖信息。结果表明,基于地块尺度的桉树识别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提取效果,总体分类精度为90.24%,Kappa系数为0.88,其中桉树识别的用户精度及生产者精度分别达到94.87%和97.37%,能够满足应用需求。研究发现桉树种植面积高达4 960.03 hm^2,占研究区面积的35.02%,面积比例远高于其他树种,可能对水源区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水源区桉树种植及砍伐的管控,确保饮用水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保护区 桉树 地块尺度 遥感识别
下载PDF
亚地块尺度秸秆信息丰度研究
15
作者 丁启朔 陈杰 +3 位作者 汪小旵 何瑞银 徐高明 梁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61,176,共9页
不断拓展的秸秆资源应用途径丰富了亚地块尺度下秸秆信息丰度的研究,但界定和表达亚地块尺度下秸秆信息丰度尚缺乏科学规范。本文以机收小麦原茬地的秸秆信息丰度为研究对象,设计系列指标(立茬与碎秸的质量分布、碎秸堆叠层数、立茬侧... 不断拓展的秸秆资源应用途径丰富了亚地块尺度下秸秆信息丰度的研究,但界定和表达亚地块尺度下秸秆信息丰度尚缺乏科学规范。本文以机收小麦原茬地的秸秆信息丰度为研究对象,设计系列指标(立茬与碎秸的质量分布、碎秸堆叠层数、立茬侧影覆盖度),分别探讨原位网格取样称草、平板匀铺图像处理、背景板图像处理、碎秸筛分、人工观察计数等手段与方法,进行原茬秸秆信息的指标化。将获取的多维秸秆信息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运用图像相似度分析法研究信息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秸秆信息参数及测试方法增加了亚地块尺度下的秸秆信息丰度,秸秆信息图像间的相关分析也能反映出各指标间的内在联系。所得信息反映了收获机的留茬状态与碎草性能,碎秸质量集中分布在割幅中间区域。立茬质量分布受作物行间距影响,碎秸堆叠层数表达了机排草口的排草状况,立茬侧影覆盖度分布可反映收获机的留茬碾压破坏情况。秸秆信息指标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地表秸秆总质量与碎秸质量的相似度为0.89、与立茬质量相似度为0.43,碎秸质量与碎秸堆叠层数相似度为0.64,立茬质量与立茬侧影覆盖度相似度为0.48。本文界定的亚地块尺度下秸秆信息丰度及其参数化研究结果可为系统开展亚地块尺度下秸秆信息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分布 信息丰度 地块尺度
下载PDF
地块尺度对于城市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敏霞 《山西建筑》 2009年第1期31-33,共3页
指出规划已经成为公认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从地块尺度对建筑边界的影响,地块尺度对建筑布局及空间的影响,地块尺度对建筑高度的影响三个角度探讨了地块尺度对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以期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控制办法。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地块尺度 规划 空间形态
下载PDF
时空协同的地块尺度作物分布遥感提取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颖频 吴志峰 +7 位作者 骆剑承 黄启厅 张冬韵 吴田军 孙营伟 曹峥 董文 刘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6-174,共9页
地块尺度作物分布信息清晰直观地反映了农田位置、空间形态等空间细节和种植类型信息,对精准农业管理、种植补贴发放和农业资源调查等具有重要价值。虽然遥感时空协同思路为地块尺度作物分布提取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在农田地块提取和时序... 地块尺度作物分布信息清晰直观地反映了农田位置、空间形态等空间细节和种植类型信息,对精准农业管理、种植补贴发放和农业资源调查等具有重要价值。虽然遥感时空协同思路为地块尺度作物分布提取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在农田地块提取和时序特征构建方面尚存在不足。该研究基于遥感时空协同的思路,以Google Earth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为底图,利用擅于学习影像视觉特征的D-LinkNet深度学习模型,快速、精准提取农田地块形态;以地块为观测单元,利用Landsat8和Sentinel-2多源遥感的“碎片化”无云数据构建地块时序数据集,基于加权Double-Logistic函数重建地块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序曲线;提取地块物候特征和多时相光谱特征,经过特征优选和随机森林分类模型构建,开展地块尺度作物分布制图。以广西扶绥县为研究区开展试验,共提取地块43.7万个,边界准确率为84.54%,相较于常规基于多尺度分割的地块提取,基于D-LinkNet的地块提取方法直接排除了非农田地物的干扰,地块形态与现实情况符合度更高;地块NDVI时间序列重建结果能够较好地捕捉作物开始生长、旺盛期、成熟收获期的动态变化趋势;分类特征重要性评价结果显示,红边特征、与时间相关的物候特征在分类中发挥重要作用,当联合物候特征和光谱特征时分类效果最佳;根据特征重要性分析不同特征数量情况下的分类精度,当特征数量大于40维时,作物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保持稳定,总体分类精度维持在88%左右;对扶绥县地块尺度作物分布进行制图,提取甘蔗地块277421个、水稻地块33747个、香蕉地块4973个、柑橘地块102055个,分别占农田地块总数的63.48%、7.72%、1.14%、23.35%,种植面积占比分别为69.78%、7.12%、1.71%、18.06%。该研究在理论上构建了遥感时空协同的地块尺度作物分类模型,为大范围、地块尺度作物分布遥感提取提供了实用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遥感 分布提取 时空协同 地块尺度 时间序列 物候特征
下载PDF
丘陵县域地块尺度的甘蔗产业精准规划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国雪 黄启厅 +3 位作者 曾志康 覃泽林 张秀龙 苏秋群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4-163,共10页
[目的]以丘陵县域为研究对象,分析甘蔗生长环境,开展地块尺度的甘蔗产业精准规划研究,为政府部门调整种植结构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前期以广西崇左市江州区为例,利用面向农作物地块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甘蔗种植面积,构建多指标的甘蔗种植... [目的]以丘陵县域为研究对象,分析甘蔗生长环境,开展地块尺度的甘蔗产业精准规划研究,为政府部门调整种植结构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前期以广西崇左市江州区为例,利用面向农作物地块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甘蔗种植面积,构建多指标的甘蔗种植适宜性评价综合模型将蔗区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区域。现以地块尺度评价结果为基底,利用空间叠加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方法划定蔗田保护区及规划种植新增区。在蔗田保护区基础上,根据坡度值评估蔗田保护区发展机械化作业的潜力,通过统计对比方法分析土壤肥力状况并提出改善方案。参照现有"双高"糖料蔗基地生长环境,基于蔗田保护区研究"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适宜区。[结果](1)甘蔗种植退耕面积为6 818.83hm^2,蔗田保护区面积为6.986 618万hm^2,规划种植新增区4 374.48hm^2;(2)适宜发展大型机械作业、中小型机械作业面积分别占蔗田保护区面积的17.57%、55.55%;(3)蔗田保护区土壤p H整体偏低,p H<6.5的土壤面积占85.63%;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符合甘蔗正常生长需求;土壤全氮含量低于1.00g/kg的面积占34.49%;土壤有效磷含量未能达到丰富水平面积占73.83%;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100mg/kg面积占78.33%;(4)适宜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区域主要位于濑湍镇、江州镇、太平街道、左州镇、驮卢镇等乡镇。[结论]科学精细的甘蔗产业规划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及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文章研究方法对于其他产业规划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产业 丘陵 地块尺度 规划 精准
下载PDF
地块尺度的复杂种植区作物遥感精细分类 被引量:28
19
作者 张鹏 胡守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25-134,共10页
实现复杂农区作物种植信息的精准、动态监测是中国农业精细化管理面临的迫切需求,而作物种植碎片化和异质性给作物遥感精细分类带来了诸多挑战,该文旨在探索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地块尺度多种作物同步识别方法,以满足实时获取复杂农区作... 实现复杂农区作物种植信息的精准、动态监测是中国农业精细化管理面临的迫切需求,而作物种植碎片化和异质性给作物遥感精细分类带来了诸多挑战,该文旨在探索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地块尺度多种作物同步识别方法,以满足实时获取复杂农区作物详细分布信息需要。研究选取武汉市新洲北部为典型区,以WorldView-2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eliefF-Pearson方法优选作物遥感特征,采用人工神经网络、K最近邻和随机森林算法进行作物分类,并对比分析其精度。研究发现:1)RVI、NDVI、相关性和边界长度等12个特征构成了地块尺度作物分类的相对较优特征,可在充分表征影像信息同时降低数据冗余;2)相比于人工神经网络和K最近邻算法,随机森林算法分类精度最高,其总体精度达79.07%;3)以光谱特征差异为作物区分基础,形状和纹理特征的使用能有效改善地块尺度作物分类精度,总体精度可提高4%左右;4)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体系能有效提升复杂种植区地物分类精度,水稻、棉花、荷等主要作物以及裸旱地、裸水田等地物分类精度均达到了80%以上。研究成果可为复杂种植区作物遥感精细分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借鉴,亦可为作物种植信息精准普查、土地利用精细化管理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动态监测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分类 地块尺度 复杂种植区 随机森林 特征选择 高分辨率影像
下载PDF
基于地块尺度的重庆山区耕地撂荒风险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史铁丑 李秀彬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3-555,共13页
城乡劳动力转移背景下耕地撂荒风险的研究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辨明耕地撂荒的风险与发展趋势是预测耕地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选择重庆市石柱、巫山和酉阳3县作为研究区,基于地块尺度对山区耕地撂荒现象的特点与影响... 城乡劳动力转移背景下耕地撂荒风险的研究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辨明耕地撂荒的风险与发展趋势是预测耕地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选择重庆市石柱、巫山和酉阳3县作为研究区,基于地块尺度对山区耕地撂荒现象的特点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确定经验模型,评估现有耕地(尚未撂荒的)未来撂荒的风险大小。结果表明,2011年重庆市3县耕地地块为21.71万个,处于低、中、高三级撂荒风险水平的耕地面积依次为6.3万hm^2、13.2万hm^2和5.8万hm^2,比例分别为25%、52%和23%。通过对比村级尺度撂荒风险耕地分布图、高程图与坡度图发现,高撂荒风险的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高且坡度陡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块尺度 山区 耕地撂荒 风险 重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