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湖凹陷PH斜坡超覆带源-汇特征及岩性地层圈闭模式
1
作者 徐东浩 秦兰芝 +2 位作者 何新建 张书平 袁悦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通过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对西湖凹陷PH斜坡带平湖大断裂上升盘超覆带的层序地层构成、源-汇系统差异及沉积演化、控砂机制和岩性地层圈闭发育模式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认为:(1)PH斜坡平湖组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 通过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对西湖凹陷PH斜坡带平湖大断裂上升盘超覆带的层序地层构成、源-汇系统差异及沉积演化、控砂机制和岩性地层圈闭发育模式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认为:(1)PH斜坡平湖组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SQ3)。SQ1层序分布范围局限,受控于挠曲成因的陡坡坡折,低位体系域发育,沉积了近源的以中生界岩浆岩基底物源为主的“沟-坡-扇”耦合的扇三角洲体系;SQ2和SQ3层序分布范围较广,受控于侵蚀成因的缓坡坡折,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发育,沉积了远源的以元古宇变质岩基底物源为主的三角洲体系。(2)在体系域和坡折的控制下,发育3种岩性地层圈闭模式:低位期主要在挠曲坡折之下发育受基岩和扇根物性封堵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超覆型地层圈闭,海侵期主要发育受海泛期泥岩遮挡的潮汐砂坝和潮道侧向尖灭型岩性圈闭,高位期主要发育受侵蚀坡折控制的上倾尖灭和侧向尖灭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覆带 坡折 体系域 源-汇耦合差异 岩性地层圈闭 西湖凹陷
下载PDF
沉积盆地岩性地层圈闭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震 赵阳 +3 位作者 金博 刘俊榜 许晓明 梁全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随着世界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新发现的油气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无论是产量还是储量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这类油藏的理论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岩性地层圈闭与构造圈闭在成藏条... 随着世界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新发现的油气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无论是产量还是储量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这类油藏的理论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岩性地层圈闭与构造圈闭在成藏条件和成藏机制方面存在一定差别,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条件复杂,决定了其成藏主控因素具有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岩性地层圈闭成藏“四元主控”观点:即运移通道条件、流体动力条件、储层临界物性特征和砂体封闭条件.这4项主控因素控制和决定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岩性地层圈闭 成藏条件 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韩江组高精度层序格架和沉积样式与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分布 被引量:21
3
作者 董伟 林畅松 +4 位作者 秦成岗 谢利华 阳孝法 崔立叶 张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4-802,共9页
番禺低隆起是珠江口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区。区内的韩江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顶底界面均以削蚀和上超不整合及其对应的整合为界;依据四级旋回的海泛面可进一步划分出11个四级层序或体系域。三级层序SQhj1上部的2个四级层序发育两套具... 番禺低隆起是珠江口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区。区内的韩江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顶底界面均以削蚀和上超不整合及其对应的整合为界;依据四级旋回的海泛面可进一步划分出11个四级层序或体系域。三级层序SQhj1上部的2个四级层序发育两套具有前积结构的三角洲沉积,SQhj2的低位域广泛发育下切谷充填和低水位楔。结合钻井约束的地震沉积学和古地貌学分析,揭示了四级层序沉积相的平面分布和演化。高位域三角洲前缘砂坝和水下水道、低位下切水道及低位楔三角洲、海滩砂坝砂体等为区内主要的储集砂体,它们与其上覆的海进泥岩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沿上超斜坡带、下斜坡或坡折带可形成岩性地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格架 地震沉积学 岩性地层圈闭 韩江组 番禺低隆起
下载PDF
构造不整合的分布样式及其对地层圈闭的制约-以塔里木盆地中泥盆世末为例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景彦 林畅松 +3 位作者 彭丽 陈清清 张响响 周小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8-275,共8页
中泥盆世末构造不整合是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不整合之一,是早海西构造变动的产物。这一不整合在盆地内分布十分广泛,从隆起区向洼陷区表现为叠合不整合、高角度不整合、微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至整合。在塔北、塔中等地区对下伏地层削... 中泥盆世末构造不整合是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不整合之一,是早海西构造变动的产物。这一不整合在盆地内分布十分广泛,从隆起区向洼陷区表现为叠合不整合、高角度不整合、微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至整合。在塔北、塔中等地区对下伏地层削蚀强烈,不整合之后又伴随着晚泥盆世东河砂岩的沉积上超,形成多个削蚀不整合三角带和上超不整合三角带。不整合的分布和结构样式反映了构造运动的结果,同时对有利地层圈闭发育分布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削蚀不整合三角带是寻找志留系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区,上超不整合三角带是寻找泥盆系东河砂岩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不整合 削蚀不整合 上超不整合 岩性地层圈闭 中泥盆世末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辽河滩海地区西部凹陷古近系岩性和地层圈闭形成条件与发育模式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宗明 于炳松 +2 位作者 张聪 王宏语 张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4,111-112,共4页
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层序发育、沉积充填演化特点,对辽河滩海地区西部凹陷古近系岩性和地层圈闭的形成条件及发育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砂岩透镜体圈闭和地层超覆圈闭,其中砂岩透镜体圈闭可分为低位... 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层序发育、沉积充填演化特点,对辽河滩海地区西部凹陷古近系岩性和地层圈闭的形成条件及发育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砂岩透镜体圈闭和地层超覆圈闭,其中砂岩透镜体圈闭可分为低位浊积扇圈闭、高位滑塌扇圈闭和近岸水下扇圈闭。沉积坡折和断裂坡折是各体系域中岩性、地层圈闭砂体发育的主要条件,岩性、地层圈闭发育模式以低位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发育透镜体圈闭、湖侵体系域发育地层超覆圈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 地层圈闭 坡折带 层序 发育模式 辽河坳陷
下载PDF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Napo组层序地层模式与岩性地层圈闭预测 被引量:12
6
作者 田继军 姜在兴 陈诗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8-684,共7页
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不整合面、钻测井等标志将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Napo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以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岩相的变化细分出陆架边缘、海侵和高位体系域。陆架边缘体系域以潮汐水道沉积为特征;海侵体系域以... 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不整合面、钻测井等标志将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Napo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以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岩相的变化细分出陆架边缘、海侵和高位体系域。陆架边缘体系域以潮汐水道沉积为特征;海侵体系域以广泛分布的陆棚相泥岩沉积为特征;高位体系域发育加积式陆棚相灰岩沉积。最后识别出潮汐水道砂体、水下浅滩和M1岩性尖灭带3种有利的岩性地层圈闭,综合预测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Napo组的潮汐水道砂体发育区是最有利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瓜多尔 Napo组 层序地层 岩性地层圈闭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克-百地区中二叠统坡折带与岩性地层圈闭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耳闯 王英民 +2 位作者 刘豪 陈磊 李羊羊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克拉玛依至百口泉地区中二叠世的坡折带十分发育,表现为顺物源方向具多级坡折的特点,按其发育的位置可分为盆缘坡折带和盆内坡折带,受边界逆冲断裂持续活动、盆内次级断裂活动的影响,坡折带的演化表现为多期、幕次性、差异活动以及继承... 克拉玛依至百口泉地区中二叠世的坡折带十分发育,表现为顺物源方向具多级坡折的特点,按其发育的位置可分为盆缘坡折带和盆内坡折带,受边界逆冲断裂持续活动、盆内次级断裂活动的影响,坡折带的演化表现为多期、幕次性、差异活动以及继承性等特征。坡折带对地层超覆叠置、层序构成样式及沉积相的展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建立了受多级坡折带控制的圈闭发育模式,在坡折带附近,可形成岩性圈闭、地层超覆圈闭、不整合面遮挡圈闭等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克-百地区 中二叠统 坡折带 岩性地层圈闭
下载PDF
应用井约束正演模型技术解决地层圈闭描述中的几个难题——以济阳坳陷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苏朝光 闫昭岷 +1 位作者 张营革 高秋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5,共4页
井约束正演模型技术采用测井曲线建立地质模型,适用于研究复杂地质体。利用井约束正演模型技术解决了地层圈闭描述中圈闭分类地震特征的识别、地层超剥线位置的精确落实、地层圈闭储盖组合地震属性的预测、地层及储层变化特征的研究等... 井约束正演模型技术采用测井曲线建立地质模型,适用于研究复杂地质体。利用井约束正演模型技术解决了地层圈闭描述中圈闭分类地震特征的识别、地层超剥线位置的精确落实、地层圈闭储盖组合地震属性的预测、地层及储层变化特征的研究等技术难题,在济阳坳陷地层圈闭描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约束 正演模型 地层圈闭 地震特征 地层超剥线
下载PDF
松辽拗陷深水湖盆层序地层格架及地层圈闭分布模式 被引量:8
9
作者 梁江平 王丽静 +2 位作者 李慧勇 马洪 王树恒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1,共4页
为了探索松辽盆地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采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研究了松辽拗陷湖盆层序地层格架及地层圈闭分布模式.结果表明:白垩系青山口组到嫩江组沉积时期,松辽盆地为深水拗陷湖盆,沿长轴方向为缓坡,短轴方向为陡坡.缓坡条件下,... 为了探索松辽盆地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采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研究了松辽拗陷湖盆层序地层格架及地层圈闭分布模式.结果表明:白垩系青山口组到嫩江组沉积时期,松辽盆地为深水拗陷湖盆,沿长轴方向为缓坡,短轴方向为陡坡.缓坡条件下,层序主要由水进域和高位域构成,低位域只在超层序界面控制的三级层序发育;陡坡条件下,在层序内部均可识别出低位域、水进域和高位域.上述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了沉积相带的分布,进而控制了层序格架内地层圈闭的分布模式.在盆地陡坡部位,主要发育陡坡坡底的前三角洲和深湖区的湖底扇形成的地层圈闭.在盆地的缓坡部位,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复合体靠近深湖区的边缘地带的低位域湖底扇地层圈闭、水进域和高位域发育于前三角洲的重力流形成的地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格架 地层圈闭 拗陷深水湖盆 松辽盆地
下载PDF
相位分析技术在地层圈闭描述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管晓燕 穆星 刘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58,共3页
在寻找有效地层圈闭的过程中,常规振幅分析方法很难准确识别地层尖灭点(线)的位置。从正演模型分析出发,分析了不同地震属性识别地层尖灭点的情况,提出了相位分析技术。该技术采用相位类等反映几何学属性信息的参数识别地层圈闭的构建特... 在寻找有效地层圈闭的过程中,常规振幅分析方法很难准确识别地层尖灭点(线)的位置。从正演模型分析出发,分析了不同地震属性识别地层尖灭点的情况,提出了相位分析技术。该技术采用相位类等反映几何学属性信息的参数识别地层圈闭的构建特征,描述地层界面的空间变化和识别地层尖灭点的位置;沿目的层同相轴向地层超剥带进行自动追踪,在追踪得到的层位上提取相位类属性,属性分界线即为地震识别出的地层尖灭线。实际应用证明相位分析技术是解决地层圈闭识别与定量描述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分析 地层圈闭 不整合 尖灭点(线) 地震属性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岩性地层圈闭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田继军 姜在兴 +1 位作者 李熙喆 张满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5,112,共5页
岩性地层圈闭是川西前陆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最重要的领域,对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岩性地层圈闭的特征、类型和发育模式的研究可为岩性地层气藏的勘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分析岩性地层圈闭形成的地质基础上,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 岩性地层圈闭是川西前陆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最重要的领域,对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岩性地层圈闭的特征、类型和发育模式的研究可为岩性地层气藏的勘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分析岩性地层圈闭形成的地质基础上,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不整合面、地震反射特征、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和岩相的变化等标志将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在连井剖面层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等时地层格架,分析了不同体系域内部砂体的类型和勘探的有利条件,阐述了川西前陆盆地不同区带岩性地层圈闭的特征、发育模式及岩性地层圈闭的勘探潜力和勘探重点。冲断带—前渊带为陡坡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有利的岩性圈闭为低位体系域时期的辫状河下切谷和湖侵体系域至高位体系域时期的浊积扇岩性圈闭;斜坡带—隆起带为缓坡三角洲沉积模式,是寻找不整合遮挡、地层超覆尖灭、透镜状砂岩圈闭和砂岩上倾尖灭岩性地层气藏的理想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体系域 沉积体系 岩性地层圈闭 前陆盆地
下载PDF
岩性地层圈闭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延莉 樊太亮 邱春光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01-406,共6页
根据岩性地层圈闭的研究历史和进展,将岩性地层圈闭的研究分为初期阶段、探索阶段和地震综合勘探阶段。现今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进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建立沉积体系模式,指出有利相带,预测隐蔽圈闭的有利区等。根据不同沉积体系的特点,归纳... 根据岩性地层圈闭的研究历史和进展,将岩性地层圈闭的研究分为初期阶段、探索阶段和地震综合勘探阶段。现今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进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建立沉积体系模式,指出有利相带,预测隐蔽圈闭的有利区等。根据不同沉积体系的特点,归纳出3类岩性地层圈闭:浅海碳酸盐岩类、陆相硅质碎屑沉积类和深水沉积类。如何有效地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各种资料进行圈闭预测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今后的研究方向是不同地区不同沉积体系的岩性地层圈闭的勘探方法、圈闭与层序地层学的关系、岩性圈闭的地球物理检测技术与综合地质因素的结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地层圈闭 地震勘探 层序地层
下载PDF
断陷盆地盆缘地层圈闭含油性定量预测模型——以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学军 宁方兴 向立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22,共4页
含油性定量预测是盆缘地层圈闭勘探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对济阳坳陷75个区块地层油藏地质基础数据统计的基础上,依据地层油藏特征,以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为主线,确定了地层圈闭含油性的主控因素是储层物性、圈源距离、输导... 含油性定量预测是盆缘地层圈闭勘探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对济阳坳陷75个区块地层油藏地质基础数据统计的基础上,依据地层油藏特征,以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为主线,确定了地层圈闭含油性的主控因素是储层物性、圈源距离、输导层倾角、盖储毛管压力差。地层圈闭的含油性可以用储层孔隙度下限和圈闭的含油高度来表征。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济阳坳陷地层圈闭含油性定量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对金家油田金16块含油性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比误差仅为8%,表明建立的地层圈闭含油性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实现对地层圈闭含油性钻前的定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圈闭 含油性 主控因素 预测模型 断陷盆地 济阳坳陷
下载PDF
番禺隆起新近系层序、沉积演化与地层圈闭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伟 林畅松 施和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12,共9页
综合分析钻井、地震等资料,将区内新近系划分为14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又可以海泛面为界细分为3~5个四级层序或体系域.层序界面和水进面与浮游有孔虫的丰度和分异度变化有密切关系.结合钻井约束的地震沉积学分析,可识别出低位域(辫状河... 综合分析钻井、地震等资料,将区内新近系划分为14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又可以海泛面为界细分为3~5个四级层序或体系域.层序界面和水进面与浮游有孔虫的丰度和分异度变化有密切关系.结合钻井约束的地震沉积学分析,可识别出低位域(辫状河)三角洲、河流三角洲、浅海陆棚等沉积体系.地层属性分析揭示了三角洲前缘沉积在平面上特有的环状结构.以四级层序为地层单元的沉积相平面编图可很好地反映不同体系域的沉积相演化.区内的层序结构和沉积相带演化主要受到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区内存在5种潜在的岩性地层或构造-地层圈闭,由断裂坡折带控制的低位域三角洲砂体已由勘探证实可形成重要的构造-地层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禺隆起 新近系 层序结构 沉积演化 地层圈闭
下载PDF
济阳坳陷地层圈闭成藏地质风险评价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桂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41,113,共4页
济阳坳陷现阶段地层圈闭钻前成藏风险预测难度较大,探井成功率低。对"十五"以来济阳坳陷钻探地层圈闭的探井进行精细解剖,因输导条件差、油气充满度低、缺少有效储层和圈闭不落实等因素失利的探井比例分别为49%,21%,15%和15%... 济阳坳陷现阶段地层圈闭钻前成藏风险预测难度较大,探井成功率低。对"十五"以来济阳坳陷钻探地层圈闭的探井进行精细解剖,因输导条件差、油气充满度低、缺少有效储层和圈闭不落实等因素失利的探井比例分别为49%,21%,15%和15%;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表明,正向构造背景及近邻油源断层是地层圈闭成藏的关键。在此分析基础上,明确了影响地层圈闭成藏的地质条件主要为运聚条件、保存条件、圈闭条件和储层条件。根据济阳坳陷地层圈闭各地质条件下的评价要素,建立了钻前地层圈闭成藏风险评价方法,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钻探结果吻合率较高,济阳坳陷地质风险系数高的金平2、埕东112等地层圈闭均成藏,地质风险系数低的草327、车93等地层圈闭均未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圈闭 探井成功率 地质风险系数 评价方法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青山口组三段中上部岩性地层圈闭有利区带预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江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共9页
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青山口组三段中上部具有形成岩性地层型圈闭的地质条件。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将青三段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和6个四级层序的体系域,在分析各体系域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分布规律、有利砂体分布和青山口组三段顶面构造特... 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青山口组三段中上部具有形成岩性地层型圈闭的地质条件。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将青三段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和6个四级层序的体系域,在分析各体系域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分布规律、有利砂体分布和青山口组三段顶面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各四级层序不同沉积相带的组合及其与油气运聚、构造特征的匹配关系,进行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区带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岩性地层圈闭发育区划分为A、B、C、D、E区,A岩性地层圈闭区是下一步油气勘探和石油地质研究最重要的对象,B岩性地层圈闭区中北部、C岩性地层圈闭区南部、D岩性地层圈闭区北部、E岩性地层圈闭区东侧北部在下一步油气勘探和石油地质研究中也值得重视。研究思路和结果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及具有相似地质条件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地层圈闭 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微相 有利勘探油气区 松辽盆地 西部斜坡 青三段
下载PDF
海安凹陷XJ地区泰一段第二亚段地层圈闭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星 张雅君 《复杂油气藏》 2017年第2期21-26,共6页
XJ地区泰一段具备形成多种油藏类型地质条件,在探索地层超覆圈闭的勘探研究中,面临单砂体厚度薄、地震分辨率不足以定量预测砂体的难题。通过沉积相分析和预测方法攻关,提出地层等厚反推法和波形指示反演法厘定了泰一段第二砂层组砂岩... XJ地区泰一段具备形成多种油藏类型地质条件,在探索地层超覆圈闭的勘探研究中,面临单砂体厚度薄、地震分辨率不足以定量预测砂体的难题。通过沉积相分析和预测方法攻关,提出地层等厚反推法和波形指示反演法厘定了泰一段第二砂层组砂岩尖灭线,有效定量预测砂体厚度变化规律,明显提升了砂体预测精度,进而发现和落实了地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等厚反推法 波形指示反演 地层圈闭 砂岩尖灭 海安凹陷
下载PDF
马东地区地层圈闭成藏条件的再认识
18
作者 尹太举 张昌民 +2 位作者 汪立群 陈琰 杨明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32,共4页
马东1井的钻探使得对柴达木盆地尕丘凹陷周缘的成藏潜力有了新的认识,也为本区进行地层油气藏勘探提供了经验教训。该井由于油源不足、圈闭落实较差而未达到预期的钻探目标。新的研究表明,尕丘凹陷烃源岩不发育、厚度小、分布局限,大大... 马东1井的钻探使得对柴达木盆地尕丘凹陷周缘的成藏潜力有了新的认识,也为本区进行地层油气藏勘探提供了经验教训。该井由于油源不足、圈闭落实较差而未达到预期的钻探目标。新的研究表明,尕丘凹陷烃源岩不发育、厚度小、分布局限,大大制约了圈闭的有效性。所钻圈闭顶板封堵性较差,有效性较低,且处于由路乐河组中部泥岩为底板的完全由下第三系地层构成的更为可靠的地层圈闭之外缘,因而其圈闭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该圈闭因油源不足而难于成藏,地层圈闭目标应转向马海西缘和北缘油气运移通道上的有利油气捕获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圈闭 井位部署 成藏评价 勘探前景 尕丘凹陷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地层圈闭成藏特征及地质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元岭 《录井工程》 2006年第2期65-68,共4页
济阳坳陷地层圈闭分为地层超覆不整合、地层削蚀不整合遮挡两种类型,多发育在凹陷与凸起结合的斜坡部位,环绕凹陷呈裙带状分布,其成藏受不整合面控制作用明显。由于距离烃源岩较远,油气运移聚集条件成为地层圈闭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针... 济阳坳陷地层圈闭分为地层超覆不整合、地层削蚀不整合遮挡两种类型,多发育在凹陷与凸起结合的斜坡部位,环绕凹陷呈裙带状分布,其成藏受不整合面控制作用明显。由于距离烃源岩较远,油气运移聚集条件成为地层圈闭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针对各项评价要素,可分别采用钻探成功率分级法、累计概率曲线法、地质分析法建立其地质风险评价标准。为了反映不同评价条件及评价要素在成藏及圈闭描述识别中的作用,可利用“评价要素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5项评价条件的评价值,在此基础上,利用“5项条件评价值加权求和”的方法求取圈闭地质风险系数。应用表明,所建立的地质风险评价标准,能反映济阳坳陷地层圈闭勘探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地层圈闭 成藏特征 地质风险 评价方法 标准
下载PDF
基于蚁群算法的地层圈闭油气藏超剥线识别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希坤 《中国煤炭地质》 2016年第4期76-80,共5页
地层圈闭油藏是一种重要的隐蔽油藏类型,其超剥线的准确识别难度大。蚁群算法对地震资料的相似性、差异性具有较强敏感性,能有效识别出地层地震响应的相似性及其顶底板地震响应的差异性。通过对超覆型与剥蚀型的地质模型进行正演可以看... 地层圈闭油藏是一种重要的隐蔽油藏类型,其超剥线的准确识别难度大。蚁群算法对地震资料的相似性、差异性具有较强敏感性,能有效识别出地层地震响应的相似性及其顶底板地震响应的差异性。通过对超覆型与剥蚀型的地质模型进行正演可以看出,目标层位的顶底板岩性、地层倾角、储层厚度等地质因素都将对地层超剥点的解释产生影响,其中合成地震记录解释的误差较大,而基于蚁群算法获得的地震剖面解释误差相对更小。济阳坳陷构造带中的草桥北斜坡沙河街组与义和庄凸起中古生界超剥带的识别实例,证实蚁群算法反映的地层受剥蚀现象清晰,剥蚀点误差更小,刻画的地层结构更趋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模型 地层超剥线 蚁群算法 正演模拟 地层圈闭油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