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地拉那七十年今昔
1
作者
尹产良
出处
《国际论坛》
1992年第1期55-56,共2页
文摘
地拉那作为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只有71年的历史(1920年2月11日至今)。在这短短的71年历程中,它由一个人口不过1.2—1.5万人的一般小城发展成为今天人口逾23万的全国第一大城,成为阿尔巴尼亚全国的政治、行政、经济、文化和科学中心。地拉那的发展记录了阿尔巴尼亚建立民族国家以来的发展历史,也是反映阿尔巴尼亚当代发展面貌的一面镜子。地拉那是阿尔巴尼亚人民面临国家被瓜分。
关键词
地拉那
阿尔巴尼亚
首都
建筑
南欧
国家表征
发罗拉
反法西斯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
2
作者
肖桂芬
出处
《国际论坛》
1989年第1期61-63,共3页
文摘
地拉那大学是一所包括有文法理工医学科的综合大学,是阿尔巴尼亚的最高学府。它建校于1957年,1985年改名为地拉那恩维尔·霍查大学。这所学校有30多年的历史,十分年轻,无法同欧洲其他国家的很多高等学府相比。但在阿尔巴尼亚,它则是最大的教学与科研中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阿尔巴尼亚,有农学院、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高等艺术学院。
关键词
阿尔巴尼亚
欧洲
南欧
地拉那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地拉那将建立国际出版中心
3
作者
柯静
出处
《国际论坛》
1993年第3期54-,共1页
文摘
总部设在纽约的索洛斯基金会已向阿尔巴尼亚政府提出在地拉那建立国际出版中心。该基金会的创始人乔治·索沃斯是一位美籍匈裔巨富,他将为筹建这个出版中心出资10万美元。索沃斯基金会阿尔巴尼亚分会负责人弗朗·纳西向路透社记者宣称:该国际出版中心将是完全独立于政府和基金会的机构,它已从西方国家聘请了几位编辑,将为阿尔巴尼亚记者作为期一周的"关于西方国家新闻独立、自由的功能的讲座"。
关键词
地拉那
阿尔巴尼亚
基金会
出版中心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欧洲有块移民处女地——地拉那见闻
4
机构
匈牙利<欧洲之声报>
出处
《华人时刊》
1996年第2期30-30,共1页
文摘
中国人大都记得当年在欧洲有一盏“社会主义的明灯”——阿尔巴尼亚。中国曾在自己最困难的年代里向阿尔巴尼亚输送了过百亿元的援助,使其全国人均得到援助5千元人民币。然而,它现在成为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从去年开始,中国人又来到了这个“山鹰之国”。他们不再是国家的代表,而是精明的商人;带来的也不再是无息贷款,而是各类当地紧缺的商品。对于几乎横扫了整个欧洲的中国商旅来说,这里是最后一块处女地。
关键词
地拉那
阿尔巴尼亚
处女地
移民
社会主义
精明的商人
中国商品
匈牙利
欧洲
罗马尼亚
分类号
K95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题名 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
5
出处
《东欧》
1989年第1期 61-63,共3页
关键词
阿尔巴尼亚
地拉那 大学
分类号
G5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题名 地拉那——北京——四川歌舞团出国访问演出随记
6
作者
杜天文
出处
《人民音乐》
1961年第1期18-19,共2页
文摘
1960年8月間,四川歌舞团应邀訪問了阿联和黎巴嫩,結束了这两处的訪問之后,9月,我們又載着中国人民的友誼前往阿尔巴尼亞。 27日正午,天气分外晴朗,飞机降落在英雄的阿尔巴尼亞首都——地拉那了。热情而又好客的主人們迎上来献花,拥抱。在从机場到市区的汽車上那些互相熟习的歌曲便成了我們表达心情的共同語言。歌声使我們完全沉浸在愉快和友情的热烈气氛之中。
关键词
地拉那
出国访问
歌舞团
四川
飞机降落
黎巴嫩
中国人民
阿尔巴尼亚
歌曲
气分
分类号
J60
[艺术—音乐]
题名 阿尔巴尼亚科学院
被引量:1
7
作者
尹产良
出处
《国际论坛》
1990年第1期54-56,共3页
文摘
阿尔巴尼亚科学院创建于1972年。它的成立是阿尔巴尼亚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阿尔巴尼亚为发展科学,不断提高教育文化水平所作出的巨大努力的结果。阿尔巴尼亚解放后,建立了一个较完整的教育、文化和科学机构网。1946年第一个高级科研机构问世。
关键词
地拉那
民间文化
阿尔巴尼亚
科学院院士
学部
民间文学
口头文学
研究所
出版
地震学
地球科学
档案室
答辩委员会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重返阿尔巴尼亚
8
作者
孙建蓉
出处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46-49,31,共5页
文摘
重返阿尔巴尼亚孙建蓉1994年2月10日,我作为北京祥麟实业集团总公司成员和助理总经理兼翻译,前往阿尔巴尼亚共和国首都地拉那开办第一家正规的阿中合资企业──《迪尔贝克》(地拉那──北京之意)有限股份公司。这是我在阿从事7年援外工作于1977年底回国后...
关键词
阿尔巴尼亚
地拉那
中国公司
交通运输
西方国家
机器设备
钢铁联合企业
百万富翁
奔驰轿车
合作伙伴
分类号
D754.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题名 阿尔巴尼亚人口发展略谈
9
作者
尹良
出处
《国际论坛》
1992年第2期54-55,共2页
文摘
阿尔巴尼亚是巴尔干半岛西部的一个小国,现有人口320万。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伊里利亚人是这个半岛上的土著居民。阿尔巴尼亚人的文化遗迹可以追溯到历史久远的过去。阿尔巴尼亚民族的名称曾经历了从伊里利亚人到阿尔巴纳人,从阿尔巴纳人到斯吉帕塔尔人的演变过程。单是这一历史演变过程就告诉人们,阿尔巴尼亚民族能生存下来曾经历了多么艰辛和苦难的历程。在近代,阿尔巴尼亚民族形成自己的国家的过程中又经历了几次民族危机,大批居民离乡背井,
关键词
阿尔巴尼亚
民族
小国
利亚
南欧
权利主体
地拉那
人口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阿尔巴尼亚古迹介绍
10
作者
张林辉
出处
《国际论坛》
1991年第4期50-51,共2页
文摘
地拉那清真寺 (又称哈奇·埃塞姆巴伊清真寺)。位于地拉那市中心斯坎德培广场旁边。据清真寺内大门门楣上的记载,该清真寺于1794年开始修建,1823年装饰完毕,是典型的阿尔巴尼亚传统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入口处为宽阔的砖木制拱形屋顶,两边为圆柱门廊,内为 L 形的大走廊。
关键词
阿尔巴尼亚
清真寺
广场
布特
南欧
地拉那
洗礼堂
罗马
意大利
林特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回忆两位阿尔巴尼亚作家
11
作者
郑恩波
出处
《国际论坛》
1991年第4期10-11,共2页
文摘
一、德里特洛·阿戈里农家子弟德里特洛·阿戈里是被誉为身上散发着泥土芳香的诗人和作家,自70年代初担任作家艺术家协会主席迄今已有20个年头。他曾长期在《人民之声报》从事新闻工作。做为人民的记者,阿戈里跑遍了全国各个角落。
关键词
阿尔巴尼亚
平原
诗人
南欧
地拉那
农民
劳动者
作家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阿尔巴尼亚教育通讯
12
作者
张林辉
出处
《国际论坛》
1990年第3期50-51,共2页
文摘
地拉那大学外语专业简介在阿尔巴尼亚,除纪洛卡斯特高等师范学院开设希腊语专业为希腊侨民子弟培养希腊语中学师资外,地拉那大学(以下简称"地大")是全国唯一的一所设有外语专业的高等学府。地大的外语专业划归历史、语言系。该系共有7个专业,11个教研室;在编教师137名,兼职教师80名;在校学生1300人,不脱产学员120人。7个专业中4个是外语专业(英语、法语。
关键词
阿尔巴尼亚
毕业生
青年
学校
南欧
学堂
地拉那
外语专业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阿尔巴尼亚经济消息五则
13
作者
尹产良
出处
《国际论坛》
1993年第3期40-41,共2页
文摘
1.阿尔巴尼亚与旅美阿侨商贸实业关系的突破1993年2月9日傍晚7时30分,一架"阿尔伯利亚"航空公司的波音757客机在纽约的肯尼迪机场起飞。该机在爱尔兰的夏侬机场作短暂停留,然后飞抵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全程共9个小时。这是"阿尔伯利亚"航空公司的纽约—地拉那—纽约航线的首飞运行。客机在起飞之前和抵达地拉那之后,分别在肯尼迪机场和地拉那的利纳斯机场举行了起飞和着陆仪式。由旅美阿裔人创办"阿尔伯利亚"
关键词
阿尔巴尼亚
开通
纽约
航空
商贸
阿尔伯
南欧
美国
地拉那
国营农场
分类号
F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题名 阿尔巴尼亚的节日
14
作者
尹产良
出处
《国际论坛》
1991年第2期42-43,共2页
文摘
本世纪初,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建立了自己民族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的国家制度。从此,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而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节日,其中包括国际性节日和纪念日。
关键词
阿尔巴尼亚
会议
代表
南欧
地拉那
斯库台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亡军的将领》故事梗概
15
作者
张林辉
出处
《国际论坛》
1992年第1期14-16,共3页
文摘
【作者简介】伊斯玛伊尔·卡达莱是阿尔巴尼亚当代著名诗人和小说家,1936年生于纪洛卡斯特。1958年毕业于地拉那大学语言文学系,曾留学苏联高尔基文学院。早在中学时代伊·卡达莱就开始了诗歌创作,曾先后在《光明报》、《十一月》杂志、《新阿尔巴尼亚》画报社任编辑。主要诗作有《群山为何沉思默想》(1963)、《山鹰高高翱翔》(1966)、《六十年代》(1969)等。从60年代末开始创作小说,主要作品有《亡军的将领》(1964—1967)、《婚礼》(1968)、《城堡》(1970)、《石头城纪事》(1971)、《首都的十一月》(1973)、《伟大孤独的冬天》(1973)等。
关键词
地拉那
阿尔巴尼亚
将军
尼采
故事梗概
将领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殷鉴历历 归去来兮
16
作者
张义鹏
出处
《国际论坛》
1992年第1期27-32,共6页
文摘
二次大战以后产生了人民民主国家,使西方国家的权力人士深感不安并立即采取了反对人民民主国家的政策,其中包括进行破坏和阴谋颠覆活动。1947年5月,美国国务院成立了政策设计委员会。在制订对共产主义的遏制政策时,凯南就提出,在军事遏制的同时,还应当用和平的方法促进趋势,导致共产主义的瓦解和逐步软化。1953年1月,杜勒斯在就任美国国务卿时,在国会听讧会上提出的证词说:"解放可以用战争以外的方法达到。""它必须是而且可能是和平的方法。"他强调要用"精神与心理的力量"达到目的。下面介绍的,是40年代末50年代初妄图推翻阿尔巴尼亚政府的阴谋活动但最终遭到彻底覆灭的一段往事。
关键词
阿尔巴尼亚
美国
南欧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地拉那
委员会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阿尔巴尼亚新设两所大学介绍
17
作者
尹产良
出处
《国际论坛》
1992年第3期56-,共1页
文摘
1991年5月下旬,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政府部长会议按其教育部的建议,决定在原斯库台"路易奇·古拉库奇"高等师范学院和地拉那高等农学院的基础上,成立斯库台"路易奇·古拉库奇"大学和地拉那农业大学。原斯库台高等师范学院成立于1957年。该学院取名"路易奇·古拉库奇"是为了纪念这一地区最著名的历史人物路易奇·古拉库奇(1879—1925)。路易奇·古拉库奇是阿尔巴尼亚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活动家、政论家和诗人。
关键词
阿尔巴尼亚
农学院
师范学院
南欧
地拉那
斯库台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阿尔巴尼亚:可悲的孤独
18
作者
舒笙
出处
《国际展望》
1998年第11期23-24,共2页
文摘
闽洮兄: 我决定到阿尔巴尼亚去,一是出于我的老习惯,即喜欢到热点地区的“后院”去看看鲜为人知的东西(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科索沃接壤的阿尔巴尼亚自然可视为这个热点地区的“后院”),二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象许多中国人一样,我对小小的“山鹰之国”总有一些异样的“情愫”。在60和70年代,为了维持这盏“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中国人民节衣缩食地在这个远隔千山万水的小国家注入了数百亿人民币的各种援助。
关键词
阿尔巴尼亚
科索沃
南联盟
阿族
分裂主义势力
地拉那
热点地区
步兵
打扮成
“孤独”
分类号
D7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题名 斯坎德培广场
19
作者
无
刘琦(翻译)
机构
[
不详
出处
《风景园林》
2020年第2期51-55,共5页
文摘
斯坎德培广场的更新项目是比利时51N4E工作室在2008年国际建筑竞赛中的获奖方案。竞赛的提案由组委会与阿尔巴尼亚艺术家安里·萨拉共同提出,期望通过以一种简单而彻底的方式重新建设地拉那州的中央广场-一个开阔的前共产主义空间。在复杂而密集的城市基底中,该广场既是阿尔巴尼亚首都的核心区域,也是整个国家的象征,因此,方案设计了宽敞的步行区域。这个广场在喧嚣热闹的城市中显得有些空旷,外围一系列新建的及原有的公共空间和花园,形成了密集的种植带,环绕着中央平坦的金字塔状的空间。绿化带如同建筑的前厅,实现了拥挤的城市区域与广场之间的协调的衔接与过渡。广场中宽阔而低矮的金字塔状空间中和了共产主义纪念碑那沉重的空间感受:当站在金字塔的顶端时,人们发现自己可以与过去的权威建筑比肩。一种全新的审视视角突然得以开辟,使人们能够对这些定义了阿尔巴尼亚的过去的建筑群有所思考,并将其看作一段可以继续发展的历史。
关键词
地拉那
斯坎德培
阿尔巴尼亚
SECTION
比利时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阿尔巴尼亚新任总统、总理简介
20
作者
晨星
出处
《俄罗斯研究》
1998年第3期57-59,共3页
文摘
1997年对阿尔巴尼亚来说是个不寻常的一年。年初,因为旷日持久的高利集资破产,导致梅克西政府辞职。6月29日举行议会大选,7月10日结果揭晓,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民主联盟组成的中左联盟获得议会三分之二的席位,被授权组阁,原执政的右翼民主党仅获28席,沦为在野党。7月24日,学者出身的雷杰普·迈达尼在新议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阿尔巴尼亚总统。他就职后,接受了代总理菲诺的辞呈,并任命社会党主席纳诺为阿新政府总理。7月28日,议会批准了以纳诺为总理的联合政府的组成。
关键词
阿尔巴尼亚
社会党
对外政策
社会民主党
中左联盟
地拉那
照搬外国模式
当选为
无政府状态
互利合作
分类号
K835
[历史地理—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