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地热发电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振 彭彬彬 +3 位作者 李子祥 王亚军 陈臻 刁保圣 《科技资讯》 2023年第14期112-115,共4页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地热资源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其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地热发电的碳排放系数远低于火力发电过程,理应在碳中和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我国地热资源储量丰富,但地热发...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地热资源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其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地热发电的碳排放系数远低于火力发电过程,理应在碳中和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我国地热资源储量丰富,但地热发电产业发展极其缓慢。为促进其发展,该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地热发电的发展现状,进而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最终讨论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地热发电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地热发电 限制因素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分析地热发电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世博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3年第1期136-138,共3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成果,各种各样的先进技术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根本上提升了社会经济发展质量,地热发电技术的出现,更是为解决煤炭资源发电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利用清洁且储量大的地热资源发电,成为人们关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成果,各种各样的先进技术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根本上提升了社会经济发展质量,地热发电技术的出现,更是为解决煤炭资源发电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利用清洁且储量大的地热资源发电,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地热发电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发电技术 技术原理 电力能源 应用前景
下载PDF
探究“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地热发电现状及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郭世博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3年第2期51-53,共3页
地热发电技术是现代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内容,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类型,我国地热发电技术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规模也不够丰富。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必须要通过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来减少传统石油能源的消耗量,减少碳排... 地热发电技术是现代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内容,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类型,我国地热发电技术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规模也不够丰富。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必须要通过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来减少传统石油能源的消耗量,减少碳排放规模,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按时实现。在此背景下我国地热发电技术的发展动力增强,需要结合现状实际,持续性对地热发电技术进行创新优化,来促进我国可再生清洁能源发展整体能效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先概述“双碳”目标背景,然后分析“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地热发电现状以及技术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我国地热发电 现状 技术
下载PDF
海外地热发电产业发展现状及中国能源企业潜在机会
4
作者 孙亚楠 孙菲 叶双江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23年第4期22-26,共5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地热能因其清洁环保、稳定性好、可循环利用等优点成为当今能源界的“新宠”。文章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系统阐述全球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分析介绍海外地热发电产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开展海外地热发电发展潜... “双碳”目标背景下,地热能因其清洁环保、稳定性好、可循环利用等优点成为当今能源界的“新宠”。文章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系统阐述全球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分析介绍海外地热发电产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开展海外地热发电发展潜力及前景预测分析,重点对美国、印度尼西亚、土耳其、肯尼亚和冰岛5个国家地热发电现状和政策环境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中国能源企业应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优选地热资源丰富、国家双边关系和谐、电力需求大、地热发电支持政策多的国家来开展工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中国能源企业可以通过收并购的商业模式掌握一些优质的地热发电项目,快速打开国外地热发电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发电 发展现状 前景预测 政策环境 潜在机会
下载PDF
世界地热发电开发新动向 被引量:4
5
作者 罗承先 《中外能源》 CAS 2016年第5期21-28,共8页
近年来世界地热发电发展迅速,全球地热发电装机容量从2000年的8594MW,增加到2014年的12594MW。亚太地区与北美地区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居主导地位,分别为4.5GW和3.4GW。美洲地热发电市场以美国、墨西哥和尼加拉瓜为主。亚太地区的地热发电... 近年来世界地热发电发展迅速,全球地热发电装机容量从2000年的8594MW,增加到2014年的12594MW。亚太地区与北美地区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居主导地位,分别为4.5GW和3.4GW。美洲地热发电市场以美国、墨西哥和尼加拉瓜为主。亚太地区的地热发电市场主要有印尼、日本、菲律宾和新西兰。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地热资源,估计地热储量约为30000MW,地热能开发规模最大,地热发电居世界第一。北欧冰岛是全球地热开发的楷模,约1/3的电力来自地热发电,地热在一次能源中占54%。菲律宾是发达的地热发电国家,地热发电量仅次于美国,约占国内总发电量的20%。印尼的活火山数和地热潜能居世界第二位。2014年印尼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三。目前地热发电量占印尼全国总用量的3%,印尼的地热储量约为29000MW,占全球总量的40%。肯尼亚地热发电开发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2014年装机容量达到590MW,肯尼亚的地热发电量占总用电量的49%。地热发电仍以普通型干蒸汽方式与闪蒸方式为主。最近10年利用中-低温地热能的双工质方式发电发展较快。美国不少地热发电企业采用双工质发电方式。近10年来,美国科学家倡导研发了增强型地热系统技术。美国第一个商业增强型地热系统(EGS)项目已成功并网供电。据估计,EGS将使美国100~500GW的潜在地热资源获得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地热发电 装机容量 地热储量 开发动向 中低温地热发电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
原文传递
中国地热发电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尚贤 阳光玖 黄晓波 《四川电力技术》 1999年第5期1-6,共6页
中国地热发电事业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已取得了成功经验。文章对地热发电事业的过去、现在、将来进行了回顾、总结、展望。重点叙述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厂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地热发电 地热发电机组 地热发电
下载PDF
地热发电装置的构成与课题
7
作者 王春云 田庆和 《宁夏电力》 2001年第1期51-53,共3页
简述了地热资源及其发电装置构成与课题。
关键词 地热发电装置 地热发电 蒸汽发电 高温岩体
下载PDF
中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工质的选择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辉涛 王华 +1 位作者 葛众 冷婷婷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于中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的较优有机工质,采用热动循环的分析方法及PR状态方程计算以10种干流体有机工质为循环工质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的效率及其余主要热力性能.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随着循环工质临界温度... 为了筛选出适合于中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的较优有机工质,采用热动循环的分析方法及PR状态方程计算以10种干流体有机工质为循环工质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的效率及其余主要热力性能.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随着循环工质临界温度的升高,蒸发压力、凝结压力、输出功率及效率呈下降趋势,而循环热效率及地热流经换热后的排放(或回灌)温度呈上升趋势.以R227ea(七氟丙烷)作工质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输出功率及效率最高,蒸发压力及凝结压力均处于较合适的范围,R227ea是中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较理想的工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发电 有机朗肯循环 工质 分析 状态方程
下载PDF
中低温地热发电循环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继芬 王景甫 +2 位作者 马重芳 王伟 张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90-196,共7页
采用工程计算软件EES编制了计算程序,对循环主要状态点的热力参数和热力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确定了最佳蒸发温度,分析了地热流体干度、地热流体初温、冷凝温度和工质对最佳蒸发温度和系统净输出电功的影响。在同种工质的情况下,地热流... 采用工程计算软件EES编制了计算程序,对循环主要状态点的热力参数和热力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确定了最佳蒸发温度,分析了地热流体干度、地热流体初温、冷凝温度和工质对最佳蒸发温度和系统净输出电功的影响。在同种工质的情况下,地热流体干度、温度升高,最佳蒸发温度和系统净输出电功随之升高;冷凝温度升高,最佳蒸发温度升高,但系统净输出电功降低。对于不同工质,地热流体温度为80~120℃时,R601和R134a最佳蒸发温度和系统净输出电功基本相同;地热流体温度大于120℃时,R134a不存在最佳蒸发温度,系统净输出电功R134a高于R6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地热发电 有机朗肯循环 循环参数
下载PDF
闪蒸一双工质循环联合地热发电系统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吴治坚 龚宇烈 +1 位作者 马伟斌 邓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6-321,共6页
将闪蒸系统发电与双工质循环发电联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能量转换系统,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并建立该联合地热电站热力计算的数学模型,以此对电站的功率及效率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从中确定该系统的最佳闪蒸温度和由此温度导出的最佳设计参数。... 将闪蒸系统发电与双工质循环发电联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能量转换系统,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并建立该联合地热电站热力计算的数学模型,以此对电站的功率及效率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从中确定该系统的最佳闪蒸温度和由此温度导出的最佳设计参数。计算结果还表明,对给定温度为110℃的地热水资源,当环境冷却水平均温度为28℃时,闪蒸-双工质循环联合发电的最大总功率比闪蒸系统或双工质循环单独发电时的最大功率要大20%以上。此外,电站还生产约60℃的热水以供直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蒸系统 双工质循环 地热发电 最佳闪蒸温度
下载PDF
基于热伏材料中低温地热发电原理与技术构想 被引量:8
11
作者 谢和平 昂然 +5 位作者 李碧雄 邓建辉 莫思特 陈志禹 唐明静 尹聪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共12页
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中低温地热发电的现状和技术瓶颈,提出了热伏材料概念,以大尺寸单晶热伏材料及其相应的热伏器件等为关键技术切入点,系统提出了高效、稳定的中低温地热热伏发电以及基于冷、热、电联供一体化的工程实施和精准对接的... 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中低温地热发电的现状和技术瓶颈,提出了热伏材料概念,以大尺寸单晶热伏材料及其相应的热伏器件等为关键技术切入点,系统提出了高效、稳定的中低温地热热伏发电以及基于冷、热、电联供一体化的工程实施和精准对接的技术原理和构想。该技术构想突破了传统中低温地热发电通过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局限性,利用大尺寸单晶热伏材料将热能直接高效转化为电能,这一创新技术研发对保持中国在地热发电领域尤其是中低温区领域的国际核心竞争力、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实现地热能高效利用和规模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同时,该战略性技术构想有望引领全球地热发电新的技术革命,以奠定中国在中低温地热发电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从而实现地热资源的清洁绿色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地热发电 热伏材料 大尺寸单晶 温差发电 工程化对接技术
下载PDF
地热发电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23
12
作者 彭第 孙友宏 潘殿琦 《可再生能源》 CAS 2008年第6期106-110,共5页
论述了干蒸汽发电、扩容蒸汽发电、双循环式发电3种地热发电技术及其特点;从所需地热温度、热效率、开采难度、环境污染、设备及其腐蚀性等方面,对3种地热发电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简述了地热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 地热发电 干蒸汽 扩容蒸汽 双循环电站 干热岩
下载PDF
Kalina地热发电热力循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卢志勇 朱家玲 +1 位作者 张伟 付文成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6-331,共6页
结合Kalina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采用EES软件平台编制计算软件,并完成了系统循环过程的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参数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Kalina地热发电循环进行分析,从冷凝水温度、汽轮机入口压力以及氨的质量浓度等方面研究对... 结合Kalina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采用EES软件平台编制计算软件,并完成了系统循环过程的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参数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Kalina地热发电循环进行分析,从冷凝水温度、汽轮机入口压力以及氨的质量浓度等方面研究对循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循环效率随着汽轮机入口压力存在峰值,随基本溶液中氨的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氨的质量浓度过高就要求发生器换热面积过大,造成系统整体经济性下降。此外,还对汽轮机的安全运行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发电 KALINA循环 循环效率 氨-水混合工质
原文传递
地热发电技术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综述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健 武江元 +2 位作者 杨震 段远源 俞自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为促进中国地热发电的大规模发展,收集、整理了我国的地热资源数据,总结了我国地热资源的特点和地热发电的相关政策及发展现状,综述了水蒸气朗肯循环、闪蒸循环、有机朗肯循环、卡林那循环和全流发电系统五种典型的地热发电技术,探究并... 为促进中国地热发电的大规模发展,收集、整理了我国的地热资源数据,总结了我国地热资源的特点和地热发电的相关政策及发展现状,综述了水蒸气朗肯循环、闪蒸循环、有机朗肯循环、卡林那循环和全流发电系统五种典型的地热发电技术,探究并总结了影响地热发电利用的关键因素。我国的地热资源是以150℃以下的中低温地热为主,有机朗肯循环和卡林那循环在地热发电领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地热的温度越高、流量越大、干度越高、水质条件越好,当地的环境气温越低、成井率越高,地热发电的开发潜力越大;丰沛的水资源及高的上网电价和投资补贴也有利于地热发电行业的发展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发电 中低温地热 发电技术 有机朗肯循环
下载PDF
Kalina地热发电循环模型建立及热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付文成 朱家玲 +1 位作者 张伟 卢志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44-1150,共7页
以Kalina地热发电循环(KCSll)为研究对象,针对冷热源温度、工质浓度比及循环压力等参数的变化对KCS11循环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基于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EES)工程软件平台,编写KCSl1运行参数的计算模型。模拟结果与文献... 以Kalina地热发电循环(KCSll)为研究对象,针对冷热源温度、工质浓度比及循环压力等参数的变化对KCS11循环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基于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EES)工程软件平台,编写KCSl1运行参数的计算模型。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数据进行对比,拟合程度较好。进一步研究表明,系统运行中氨水浓度应略高于最高效率点所对应的浓度值,且系统压力应等于或略大于最高效率所对应的压力值。通过对冷热源温度、浓度、压力等参数分析,热源温度升高或冷源温度降低10℃,系统循环效率可提高2.0%~3.5%。在特定冷热源温度下,当氨水浓度增加0.10,循环最大效率所对应的压力增大0.8MPa,系统泵耗随之增加,故系统效率存在极值点。因此在系统运行中应考虑氨水浓度与系统压力的匹配,保证系统能够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LINA循环 地热发电 氨-水混合工质 模拟研究 热力性能分析
原文传递
甘孜地热发电热力计算及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延欣 王令宝 +1 位作者 李华山 卜宪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3-877,共5页
为给后续地热电站建设提供设计依据,以甘孜地热井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喷获得的冷热源数据对发电工艺进行选择并对热力过程进行计算,考虑发电规模和设备供应,选择有机朗肯循环及其两种改进型作为发电工艺。通过热力计算比较三种发电工艺... 为给后续地热电站建设提供设计依据,以甘孜地热井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喷获得的冷热源数据对发电工艺进行选择并对热力过程进行计算,考虑发电规模和设备供应,选择有机朗肯循环及其两种改进型作为发电工艺。通过热力计算比较三种发电工艺的性能,优选出适宜的发电工艺。结果表明:存在最优的蒸发温度使单位热水发电量最大,基本朗肯循环(BORC)、闪蒸朗肯循环(FORC)和两级朗肯循环(TSORC)对应的最优蒸发温度分别为60、70和75℃,在该温度下,对应的热效率分别为10.74%、10.89%和11.45%,单位热水发电量分别为8.77、10.09和10.3 k W·h/t,地热尾水排放温度分别为45.02、35.55和37.9℃。仅从上述三个参数考虑,TSORC系统最优,FORC系统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发电 热力计算 有机朗肯 性能对比 地热
下载PDF
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的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辉涛 王华 +1 位作者 葛众 冷婷婷 《工业加热》 CAS 2011年第3期19-23,共5页
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及PR状态方程,建立了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的工质优选及主要参数优化热力学方法。比较计算了以10种干流体有机工质为循环工质的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的输出功率、(火用)效率及其余主要热力性能。结果表明,低... 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及PR状态方程,建立了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的工质优选及主要参数优化热力学方法。比较计算了以10种干流体有机工质为循环工质的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的输出功率、(火用)效率及其余主要热力性能。结果表明,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的性能极大地受工质的物性及蒸发温度的影响。总体来看,随着工质临界温度的升高,输出功率及(火用)效率呈下降趋势,而热效率及地热流经换热后的排放(或回灌)温度呈上升趋势。R227ea是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较理想的工质,以其作工质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输出功率及(火用)效率最高,蒸发压力及凝结压力亦处于较合适的范围。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存在最佳蒸发温度,在最佳蒸发温度下的系统可获得最大的输出功率及(火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发电 有机朗肯循环 工质 [火用]分析 优化
下载PDF
两级地热发电系统热力学性能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骆超 马伟斌 龚宇烈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0-85,共6页
为提高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的能量转换利用率,提出了两级地热闪蒸和地热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方式,以单位热水发电量、热效率和产气率为性能指标,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地热水温度对两种不同地热发电系统性能指标以及地热尾水温度的影响,并对... 为提高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的能量转换利用率,提出了两级地热闪蒸和地热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方式,以单位热水发电量、热效率和产气率为性能指标,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地热水温度对两种不同地热发电系统性能指标以及地热尾水温度的影响,并对两种发电系统的选用条件作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发电 两级闪蒸 双工质循环 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 热效率
下载PDF
地热发电技术及存在的技术难题 被引量:6
19
作者 吕太 高学伟 李楠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近几年在能源短缺的情况下,地热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地热发电量也逐年增加.介绍了地热发电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地热发电原理及主要方式,地热发电规范的编制,以及地热田的回灌、腐蚀、结垢等技术难题.
关键词 地热发电 地热 回灌 腐蚀 结垢
下载PDF
运用全流地热发电技术开发藏滇地区的地热资源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政 毛润治 +1 位作者 胡亮光 吕灿仁 《动力工程》 CSCD 1994年第6期58-61,共4页
全流螺杆膨胀机的研究与试验已取得较大进展,为提高地热发电效率、简化系统、建设快装移动式井口电站创造了条件。本文简要分析了全流系统的热力学特性,介绍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D=80mm及D=315mm转子螺杆机的发电情况。通... 全流螺杆膨胀机的研究与试验已取得较大进展,为提高地热发电效率、简化系统、建设快装移动式井口电站创造了条件。本文简要分析了全流系统的热力学特性,介绍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D=80mm及D=315mm转子螺杆机的发电情况。通过理论分析及试验数据的推算,并与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试验数据进行比较,指出采用全流螺杆机发电,效率将会有大幅度提高。最后,本文作者列举了螺杆机的特点,提出了运用螺杆机全流技术加速发展藏滇地区地热井口电站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膨胀机 地热发电 全流发电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