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滨海地热田北部深部地热资源赋存规律
1
作者 唐永香 林建旺 +9 位作者 李嫄嫄 阮传侠 张雪梅 赵娜 刘志龙 张芬娜 李哲 栾鹏宇 王世豪 刘文杰 《华北地质》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研究目的】天津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已开发的深部地热资源大部分位于“隆中凸”构造区域,而位于“坳中凸”构造区域的地热资源勘查和研究程度基本尚属空白,揭示其深部地热赋存规律可为滨海新区及京津冀地区寻找深部地热资源及勘探与开... 【研究目的】天津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已开发的深部地热资源大部分位于“隆中凸”构造区域,而位于“坳中凸”构造区域的地热资源勘查和研究程度基本尚属空白,揭示其深部地热赋存规律可为滨海新区及京津冀地区寻找深部地热资源及勘探与开发提供重要参考。【研究方法】本文以黄骅坳陷宁河凸起中的桥沽地区为研究区,以近期新发现的资源禀赋最好的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资料、大地电磁测深(MT)、钻孔测温和物探测井等资料,系统总结了研究区地质构造、地温场和深部地热资源赋存特征。【研究结果】雾迷山组储层的热储温度高(90~120℃),出水量大于100 m^(3)/h,埋藏相对较浅(2200~2800 m)。区内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断裂构造发育,汉沽断裂为研究区重要的导热、导水通道;地温场呈现“两高夹一低”展布特征与两处背斜构造空间位置相对应;热源以壳源热为主、幔源热次之,大气降水为主要热水来源,热传输机制以热传导型为主。【结论】综合研究区深部地热赋存规律,建立了深部地热资源概念模型,明确了“坳中凸”深部地热找矿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田 “坳中凸”构造区域 雾迷山组 赋存规律 天津滨海新区
下载PDF
西藏南部古堆高温地热田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2
作者 王晨光 郑绵平 +6 位作者 张雪飞 邢恩袁 叶传永 任建红 黎明明 何江涛 王丰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8-578,共21页
作为我国近些年地热勘探取得重要突破的地热田,西藏南部古堆地热田以其浅埋、高温、富锂、活动剧烈为典型特征而为人们广泛关注。然而关于其水化学特征和成因人们还知之甚少。古堆高温富锂地热田由五个地热显示区组成,分别是布雄朗古、... 作为我国近些年地热勘探取得重要突破的地热田,西藏南部古堆地热田以其浅埋、高温、富锂、活动剧烈为典型特征而为人们广泛关注。然而关于其水化学特征和成因人们还知之甚少。古堆高温富锂地热田由五个地热显示区组成,分别是布雄朗古、杀噶朗噶、巴布的密、茶卡和日若地热显示区,其中布雄朗古、杀噶朗噶地热显示区地热活动最为强烈。古堆地热田沸泉和热泉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Cl型,温泉和冷泉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Cl-HCO_(3)、Na-HCO_(3)-Cl和Na-HCO_(3)型,地表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Mg-SO_(4)-HCO_(3)和Na-Ca-Mg-SO_(4)-Cl-HCO_(3)型,这些不同的水化学类型可能反映其不同的成因和物质来源;K-Na地温计显示布雄朗古、杀噶朗噶、巴布的密、茶卡有相似的热储温度(最高可达240.56℃),且明显高于石英和K-Mg地温计计算结果;除了部分沸泉,多数地热水在Na-K-Mg三角图中的投点都远离完全平衡线,表明地热水在从热储上升至地表的过程中没有达到完全的化学再平衡,可能与冷水发生了混合;通过对地热流体特征元素的分析发现Cl、Na、K、SiO_(2)、B、As、Li、Rb、Cs和F是古堆地热流体的特征化学组分,Cl和其他特征化学组分之间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了深部母地热流体的存在;通过对古堆地热流体焓-氯图解的分析表明古堆地热田深部可能存在两类不同的母地热流体,其Cl含量、焓值和对应的温度分别为567 mg/L、1562.5 J/g、335.5℃和697 mg/L、1250 J/g、282.5℃,并且古堆地热田的母地热流体可能是通过与围岩的热传导、沸腾或者与浅部地表冷水混合的冷却方式上升至地表形成不同温度、水化学类型和活动强度的热泉,本研究对深入认识我国西藏南部高温富锂地热系统的水化学特征和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对将来合理利用我国西藏南部清洁地热能和地热型锂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南部 古堆高温地热田 水化学特征 成因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构造结林芝地热田浅部典型电性结构及热储关系
3
作者 李栋 祝杰 +3 位作者 叶高峰 金胜 董浩 魏文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7-590,共14页
约40 Ma以来,受控于印度板块的俯冲及后期演化,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系东构造结成为了板块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由于深部动力学过程中的浅表响应,该地区地热资源极为丰富。笔者等通过对两条音频大地电磁(AMT)测线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查... 约40 Ma以来,受控于印度板块的俯冲及后期演化,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系东构造结成为了板块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由于深部动力学过程中的浅表响应,该地区地热资源极为丰富。笔者等通过对两条音频大地电磁(AMT)测线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查明了测点覆盖区域范围内二维电性结构及主要存在的深大断裂。依据电性结构推测研究区地下1 km深度范围内可分为4层,浅部低阻层为松散砂泥卵石层,下伏的中阻为砾卵石层,其下的低阻为砂岩、板岩、页岩强风化层,最底部的中高阻层推测为古元古界林芝岩群真巴岩组以片岩、花岗岩为主的地层。结合以往大地电磁测深及地震研究发现的地下10~20 km存在大规模近东西向展布且向上延伸熔融流变导致的低速高导体,推测可能是该地区深部热源所在。进一步通过对深部及浅部电阻率模型的综合对比研究,基于地热地质背景、电性结构特征,探讨了该地区的深部热源及热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勘探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青藏高原东构造结 电性结构 林芝地热田
下载PDF
承德北部茅荆坝地热田地热流体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
4
作者 庞菊梅 王英男 +5 位作者 金爱芳 邵海 殷志强 万利勤 殷秀兰 于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4-236,共13页
承德北部茅荆坝地区地表出露的地热水温度高达98.7℃,赋存于裂隙较发育的侏罗世中粗粒二长花岗岩热储,SO_(4)^(2-)含量较高,但关于该区地热流体的补给来源、循环演化过程与成因机制研究尚少。为了认识该基岩山区地热系统的成因以合理开... 承德北部茅荆坝地区地表出露的地热水温度高达98.7℃,赋存于裂隙较发育的侏罗世中粗粒二长花岗岩热储,SO_(4)^(2-)含量较高,但关于该区地热流体的补给来源、循环演化过程与成因机制研究尚少。为了认识该基岩山区地热系统的成因以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在区域地热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测试分析了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组分、地下水年龄(^(3)H和^(14)C)、硫酸盐硫、氧同位素(δ^(34) S-SO_(4)^(2-)和δ^(18) O-SO_(4)^(2-))、碳酸盐碳同位素(δ^(13)C-HCO_(3)^(-))、锶同位素(^(87)Sr、^(86)Sr)等特征值。结果表明:(1)茅荆坝地区地热水化学类型以SO_(4)-Na型为主,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及阳离子交换作用促进了地热水中Na^(+)、K^(+)和SiO_(2)的富集,水中SO_(4)^(2-)并非来源于硫酸盐岩矿物溶解,推测为H_(2)S气体从深部还原环境上升到浅部氧化后生成SO_(4)^(2-),也可能来源于高温地热水与硫反应形成的硫酸盐;(2)地热水n(^(87)Sr)/n(^(86)Sr)均值为0.7092,与海相碳酸盐岩比值接近,揭示热储深部可能存在海相碳酸盐岩储层;(3)地热水属于古地下水,^(14)C校正年龄为11.9~14.9 ka,循环更新能力差,由周边山区的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高程在1532~1632 m;(4)地热系统深部热储温度为142~144℃,高温中心位于热田北部。研究结果对冀北山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荆坝地热田 流体循环 地热水年龄 硫同位素 热储温度
下载PDF
菏泽地区鄄城地热田地热水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5
作者 马龙 贾琛 +2 位作者 张晔 王华锋 张晓飞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3期101-108,共8页
菏泽断裂北部鄄城地热田地热资源丰富,探究区域地热成因机制对菏泽断裂北部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水文地球化学、气体及其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显示,鄄城地热田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以... 菏泽断裂北部鄄城地热田地热资源丰富,探究区域地热成因机制对菏泽断裂北部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水文地球化学、气体及其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显示,鄄城地热田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以SO_(4)·HCO_(3)·Cl-Ca·Na、SO_(4)·HCO_(3)Ca·Na和SO_(4)Ca·Na型为主;鄄城地热田呈现出从补给区的浅循环-开放式岩溶地下水流系统(Ⅰ),至径流区的中循环—半开放式岩溶地热水流系统(Ⅱ),再至排泄滞留区的深循环—弱开放式岩溶地热水流系统(Ⅲ)的演化路径。热源以壳源为主,属典型的中低温传导型地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鄄城地热田 水化学类型 同位素化学 成热模式 菏泽地区
下载PDF
基于地质测量在福州地热田区域地面沉降的研究
6
作者 郑哲 陈斯恺 《福建地质》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以福州地热田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准测量、GNSS监测以及分层标监测方法,收集了该区域2021年11月18日—2022年11月17日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并结合附近4孔水位监测井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整体地面沉降不明显,地热田区域地... 以福州地热田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准测量、GNSS监测以及分层标监测方法,收集了该区域2021年11月18日—2022年11月17日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并结合附近4孔水位监测井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整体地面沉降不明显,地热田区域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变化呈正相关,不同深度土层沉降幅度存在差异,土层越深,沉降幅度越大,也与地下水位变化相关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田 地面沉降 地下水 地质测量 福州区域
下载PDF
新丰镇扬康地热田地热资源储量计算及质量评价
7
作者 吴娇媚 黄斯美 罗来钫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4年第2期1-5,19,共6页
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新丰镇扬康地热田的地热资源,以侏罗系第三侵入期花岗岩热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热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和物探等方法,初步探明了热储层的地热资源量和可开采量,并对地热流体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扬康地热田... 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新丰镇扬康地热田的地热资源,以侏罗系第三侵入期花岗岩热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热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和物探等方法,初步探明了热储层的地热资源量和可开采量,并对地热流体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扬康地热田的热储类型主要为裂隙型,地热资源较为丰富,热储层中储存的地热资源总量为2.62×10^(16)J,可开采量为1.96×10^(15)J。计算结果和评价结果为该地区地热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储量计算 热储法 质量评价 扬康地热田
下载PDF
雄安新区容城地热田碳酸盐岩热储采灌数值模拟 被引量:5
8
作者 马峰 高俊 +4 位作者 王贵玲 刘桂宏 余鸣潇 赵志宏 刘金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34-1548,共15页
采灌均衡是水热型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为了模拟不同采灌情景下热储的温度与压力响应,为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雄安新区容城地热田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的数学模型。首先利用COMSOL软... 采灌均衡是水热型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为了模拟不同采灌情景下热储的温度与压力响应,为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雄安新区容城地热田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的数学模型。首先利用COMSOL软件对300 km^(2)区域内已有地热井的开采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吻合较好。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单井开采模式下蓟县系热储未来50 a内温度场和压力场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并针对热储水位下降趋势制定了回灌方案,分析了不同井间距对热储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无回灌开采模式下,在40 a左右,水位埋深降低至150 m,每年水位下降约1.13 m;采用“一采一灌”方案的对井系统,在井间距分别为600、800和1000 m 3种情况下,增大井间距虽然减少了布置的对井数量,但是延长了热突破时间,增加了开采量,从而可以开采更多的热量。在实际工程中应通过数值模拟方法优化对井间距,保证开采量的增加同时延长热突破时间,以开采更多的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COMSOL 回灌 容城地热田 碳酸盐岩 雄安新区
下载PDF
雄安新区高阳地热田蓟县系热储特征及资源量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高俊 李燕燕 +2 位作者 王贵玲 张保建 邢一飞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雄安新区高阳低凸起区钻获华北盆地温度和产能最高的地热井,揭示雄安新区3000 m以深存在地热开发的第二空间——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高阳低凸起区深部碳酸盐热储规模化开发在服务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清洁供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雄安新区高阳低凸起区钻获华北盆地温度和产能最高的地热井,揭示雄安新区3000 m以深存在地热开发的第二空间——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高阳低凸起区深部碳酸盐热储规模化开发在服务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清洁供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雄安新区范围高阳低凸起热储空间结构,初步查明了地热田雄安新区范围5000 m深度内的热储分布和性质。结果表明雄安新区高阳地热田深部主要为碳酸盐热储包括蓟县系雾迷山组、高于庄组。蓟县系雾迷山组顶界埋深3000~3500 m,厚度300~1000 m,热储温度100~120℃,出水量90~170 m^(3)/h,具有温度高、水量大、热储易于回灌的特点;高于庄组热储顶深3500~4200 m,一般厚度不低于800 m,热储温度一般在110~140℃,出水量50~100 m^(3)/h,可作为新区的后备资源。文章分析了深部碳酸盐热储空间结构,整个地热田分为三段,由西向东分别为西部凹陷区、中央隆起区、东部斜坡区。西部凹陷区西向东逐渐覆盖了寒武系、石炭二叠系;中央隆起区造上为雁翎潜山;东部斜坡区雾迷山组上部为古近系地层覆盖。本文通过热储法计算了雄安新区高阳地热田蓟县系热储年地热可采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6.72万t;数值法模拟了水位下降不低于150 m,开采井温度下降小于2℃条件下,蓟县系热储年地热可采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9.86万t热储法与数值法结果相近,评价结果可为高阳地热资源规划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储特征 碳酸盐岩 资源评价 高阳地热田 雄安新区
下载PDF
广东省丰良地热田高氟地热流体成因及热储温度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义曼 罗霁 +3 位作者 陈凯 黄天明 天娇 程远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37-1348,共12页
广东丰顺丰良地区出露的地热水温度高达96℃,热储层为裂隙发育的下侏罗统的英安斑岩,F^(-)含量较高。但关于其地热流体的补给来源、循环演化过程及热储温度研究较少。笔者等基于早期开展的勘探工作和补充采集、测试的地热水和气体数据,... 广东丰顺丰良地区出露的地热水温度高达96℃,热储层为裂隙发育的下侏罗统的英安斑岩,F^(-)含量较高。但关于其地热流体的补给来源、循环演化过程及热储温度研究较少。笔者等基于早期开展的勘探工作和补充采集、测试的地热水和气体数据,探讨了该地热系统的流体成因及热储温度。结果表明,丰良地区地热水存在2类,A类地热水温度普遍低于40℃,Ca^(2+)含量高,Na^(+)和K+含量低,以HCO_(3)^(-)—Ca^(2+)型为主;B类地热水Na^(+)含量高,Ca^(2+)含量低,为HCO_(3)^(-)—Na^(+)型。A类地下水可能受浅层地下水混入影响,但缺少直接证据。B类地下水由周边山区的大气降水补给,沿裂隙或者断裂系统进入英安斑岩储层,循环深度和水—岩相互作用时间分别可达5200~6300 m和22 ka;储层温度条件下铝硅酸盐矿物的溶解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促进了富N_(2)、SiO_(2)、F^(-)、Na^(+)、Sr和Li的地热水的形成;深部地热水上升至地表过程中,受冷水混入(混入比例为10%~25%)及少量CO_(2)脱气(蒸汽散失比例为0.3%~0.5%)的影响;F^(-)含量受控于富氟副矿物萤石矿物的溶解,与温度和pH值成正比。基于校正了混合作用和CO_(2)脱气作用的地温计组合方法,得到深部热储温度为138~143℃,与其南部的汤坑地热系统热储温度一致,二者有可能属于同一大的地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良地热田 流体循环 阳离子交换 混合作用 热储温度
下载PDF
考虑渗流影响的水热型地热田地温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通 张延军 白林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0-146,共7页
依托浅层地温、岩土热物性等数据,建立基于一维稳态热传导的地温预测模型.通过TOUGH2数值模拟,研究渗流速度、渗流层厚度、地下水与流经区域的温差对模型地温预测结果的影响规律,并建立渗流层等效热导率与各影响因子的回归关系.以厦门... 依托浅层地温、岩土热物性等数据,建立基于一维稳态热传导的地温预测模型.通过TOUGH2数值模拟,研究渗流速度、渗流层厚度、地下水与流经区域的温差对模型地温预测结果的影响规律,并建立渗流层等效热导率与各影响因子的回归关系.以厦门后埔地热田作为试验场地,验证地温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3种影响因子与模型预测误差呈强相关关系,其中温差起主导作用;应用渗流层等效热导率可使地温预测模型误差明显减小;后埔地热田20 m深度预测地温与实测地温平均相对误差为4.2%,有渗流影响的点位平均相对误差为5.2%,相较于2 m深度地温和浅层热流密度,恒温层以下的预测地温更能反映地热异常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型地热资源 地温预测模型 渗流 等效热导率 厦门后埔地热田
下载PDF
西藏羊八井地热田SOTEM探测及热储结构分析
12
作者 陈卫营 薛国强 +5 位作者 赵平 任旺奇 何一鸣 吕鹏飞 雷康信 赵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805-4816,共12页
西藏羊八井地热田是世界上著名的高温地热田,历经四十多年的开发利用,浅部地热资源日趋萎缩,亟需开发深部高温地热资源来维持地热发电或新增装机容量.深刻了解断裂分布特征、地热流体的升流通道,对于开发深部高温地热资源具有十分重要... 西藏羊八井地热田是世界上著名的高温地热田,历经四十多年的开发利用,浅部地热资源日趋萎缩,亟需开发深部高温地热资源来维持地热发电或新增装机容量.深刻了解断裂分布特征、地热流体的升流通道,对于开发深部高温地热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羊八井地热田实施了6条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SOTEM)探测剖面,通过反演获得了2 km深度范围内地层的电性结构.结合现有的构造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孔测温等资料,取得了如下新认识:(1)确认F14断裂是地热流体从地热田北区向南区运移的主通道;(2)深部地热流体的上升通道出现在北区硫磺沟,中尼公路附近下伏渗透性较差的基岩阻挡着地热流体在深处从北区向南区的侧向流动;(3)南区深处存在一个富水区,汇聚着来自唐山的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与正在开采的浅层热储水力联系较弱;(4)在南区实施尾水回灌,难以实现维持热储压力、延长地热田开采寿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八井地热田 SOTEM 电性结构 运移通道 热储结构
下载PDF
天津山岭子地热田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流体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岳冬冬 贾小丰 +2 位作者 张秋霞 冯昭龙 李胜涛 《华北地质》 2023年第2期45-50,共6页
为分析天津山岭子地热田地热流体化学成因、赋存条件及物质来源,笔者通过采集地热流体样品和测试分析,对天津山岭子地热田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天津山岭子地热田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起源与形成机理。... 为分析天津山岭子地热田地热流体化学成因、赋存条件及物质来源,笔者通过采集地热流体样品和测试分析,对天津山岭子地热田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天津山岭子地热田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起源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87)Sr/^(86)Sr范围为0.7113~0.7118,指示碳酸盐岩溶解成因,表现出明显的时间累积效应;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流体的^(40)Ar/^(36)Ar范围为301~412,远小于幔源^(40)Ar/^(36)Ar,可排除其幔源物质成因。δ^(34)S范围为34.1‰~34.6‰,气体组分含量以氮气和甲烷为主,指示其还原环境。本文研究结果对山岭子地热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子地热田 蓟县系雾迷山组 环境同位素 稀有气体
下载PDF
黑龙江林甸地热田热水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分析
14
作者 朱瑞杰 周学军 +8 位作者 詹涛 马永法 王旭 董俊领 刘玲 杨峰田 李栋 石宇佳 苏玉娟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67-1677,共11页
【研究目的】研究地热系统微生物群落组成有助于揭示地热流体地球化学演化和指示热储地球化学环境。已有研究显示,林甸地热田热水还原性强且富含甲烷,但关于微生物在甲烷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分析林甸地热田热水中微生物的群... 【研究目的】研究地热系统微生物群落组成有助于揭示地热流体地球化学演化和指示热储地球化学环境。已有研究显示,林甸地热田热水还原性强且富含甲烷,但关于微生物在甲烷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分析林甸地热田热水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并揭示其甲烷生成途径。【研究方法】在地热供暖季和非供暖季采集并测试了9个热水微生物样品,并对热水中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属水平上,林甸地热水中优势细菌主要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80%),与已有报道的地热系统有一定差异,而同油田热水相似;供暖季和非供暖季热水中细菌多样性差异较大,非供暖季细菌多样性高于供暖季,但古菌多样性基本不受开采影响;优势古菌以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产甲烷菌为主,地热流体中的甲烷气体主要源于H_(2)还原CO_(2)产甲烷途径,而甲基歧化产甲烷作用和H_(2)还原甲基化合物产甲烷途径次之。【结论】林甸地热田热水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较为独特,与地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地热开采扰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田 微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开采扰动 产甲烷作用 地热调查工程 林甸 黑龙江
下载PDF
盆地潜凸起岩溶热储地热田成因机理:以菏泽潜凸起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康凤新 史启朋 +1 位作者 马哲民 隋海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1-237,共17页
盆地潜凸起岩溶热储地热田是我国主要供暖用热储之一,具有分布面积广、水温高、水量大等特点,是北方清洁供暖的重要可再生热源。本文以菏泽潜凸起岩溶热储地热田为例,通过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特征、同位素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地温场空... 盆地潜凸起岩溶热储地热田是我国主要供暖用热储之一,具有分布面积广、水温高、水量大等特点,是北方清洁供暖的重要可再生热源。本文以菏泽潜凸起岩溶热储地热田为例,通过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特征、同位素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地温场空间分布规律、地热水动力场的系统分析,揭示地热田岩溶地热水补给源、运移途径和富集机理:地热水来源于东北部梁山、东部嘉祥一带基岩山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主要循环富集于层间岩溶与断裂破碎带复合处。根据地温场空间分布特征揭示的热源及其传递和聚集特征,提出了四元聚热机制,一元是大地热流毯状传导聚热、二元是凸起区高热导率分流聚热、三元是导热断裂或岩体接触带带状对流聚热、四元是地下水运移传导-对流聚热。在热储富集和聚热成因机理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水源、热源及深部岩溶发育特征的地热田成因机理模型,揭示了地热能富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菏泽潜凸起地热田 岩溶热储 成因机理 四元聚热
下载PDF
基于测井资料的共和盆地贵德扎仓地热田热储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玉德 袁有靖 +3 位作者 秦光雄 巴瑞寿 赵振 李铜邦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7,共13页
青海共和盆地东部的贵德次盆扎仓地区发育复合型高温地热资源,先后施工完成的ZR1井3000 m裂隙型热储测温151.34℃,ZR2井4600 m干热岩热储测温214℃,展现共和盆地良好的地热资源潜力。本文首次报道ZR2井全井常规与特殊测井数据,评价了扎... 青海共和盆地东部的贵德次盆扎仓地区发育复合型高温地热资源,先后施工完成的ZR1井3000 m裂隙型热储测温151.34℃,ZR2井4600 m干热岩热储测温214℃,展现共和盆地良好的地热资源潜力。本文首次报道ZR2井全井常规与特殊测井数据,评价了扎仓沟花岗岩热储的孔隙度、体积密度、岩石生热率、岩石力学、地应力等关键参数,结果显示:ZR2井温测井显示4092.8 m温度达到180℃,4602 m深度井温214℃;利用电成像测井识别出两段裂缝集中发育带,分别为4210—4220 m和4310—4320 m,并对全孔段裂缝的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井壁崩落和三井径法,计算该钻孔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为近南北向;共解释岩性破碎地层(疑似含水)21.4 m/2层,岩性较完整地层70.4 m/7层,岩性完整地层376.1 m/27层,高放射性地层7.6 m/2层。热储测井解释结果为系统评价热储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盆地 贵德 扎仓地热田 干热岩 地球物理测井 高温地热
下载PDF
湖北省厦铺-杨芳林隐伏型地热田地质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强 石德强 +3 位作者 肖友发 徐江嬿 赵子良 洪标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3年第1期57-64,共8页
湖北省厦铺—杨芳林地热田为钻孔揭露的一处中深层隐伏型地热田。该地热田位于杨芳林背斜轴部,奥陶系上统黄泥岗组—中-上统宝塔组灰岩、中统宁国组砂岩及下统留咀桥组灰岩构成热储层,上覆志留系泥质粉砂岩及页岩为热储盖层,为自然增温... 湖北省厦铺—杨芳林地热田为钻孔揭露的一处中深层隐伏型地热田。该地热田位于杨芳林背斜轴部,奥陶系上统黄泥岗组—中-上统宝塔组灰岩、中统宁国组砂岩及下统留咀桥组灰岩构成热储层,上覆志留系泥质粉砂岩及页岩为热储盖层,为自然增温的低温传导型地热。在地热地质条件、地热流体化学特征分析基础上,结合最新物探、钻孔岩性与测温数据,从“源、通、储、盖”方面探讨地热田成因模式。研究认为该地热田具远源补给、深层循环、裂隙赋水、盖层聚热的特点。尝试建立了地热田概念模型,可为该地热田合理开发利用及进一步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隐伏型地热田 赋存特征 成因模式 咸宁
下载PDF
鄂东罗田县典型地热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竹 詹文 +2 位作者 石威 吴鹏飞 余方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3年第3期272-280,共9页
鄂东罗田县地热资源丰富,发育多处地热田,但对各地热田的系统性研究不足。选取该县4处典型地热田,通过分析地热流体的水化学、C-H-O同位素特征,探讨地热流体的成因和各地热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区内地热流体属蒸汽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 鄂东罗田县地热资源丰富,发育多处地热田,但对各地热田的系统性研究不足。选取该县4处典型地热田,通过分析地热流体的水化学、C-H-O同位素特征,探讨地热流体的成因和各地热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区内地热流体属蒸汽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 4-Na·Ca型和SO 4-Ca·Na型;硅焓模型估算地热流体热储温度为144~195℃,冷水混入比例为66.6%~76.3%;C-H-O同位素组成指示地热流体由大气降水补给,年龄为4490~10290 a BP。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地热田主要受控于区域性NE向断裂,自东北向西南(白庙河→姚家嘴→许家冲/三里畈地热田),总体表现出地热流体的径流距离、Cl-与Na+浓度、热储温度、化学平衡程度等逐渐升高的特征,推断白庙河、姚家嘴、许家冲地热田属同一地热系统(东安河地热系统)。研究成果对东安河地热系统乃至更大区域的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田 地热系统 地热流体 水化学特征
下载PDF
潮间带地热田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润方 李理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10期104-109,共6页
广东省江门台山汶村潮间带地热田地热资源储量丰富,研究其水化学特点、成因机制和热储温度可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通过Piper三线图分析地热水水化学特点,根据代表组分离子比例系数和其日变化、年变化规律分析地热水成因机制;通过氢... 广东省江门台山汶村潮间带地热田地热资源储量丰富,研究其水化学特点、成因机制和热储温度可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通过Piper三线图分析地热水水化学特点,根据代表组分离子比例系数和其日变化、年变化规律分析地热水成因机制;通过氢氧同位素分析并定量估算丰水期与枯水期地热水中咸水-淡水混合比例;利用Na-K-Mg三角图和地热温标公式法估算地热田热储温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水属海相沉积地热水,热储温度约150℃,为深部热源沿断层上升过程中受浅表淡水和海水混合作用的结果,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淡水比例分别为77.60%和58.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潮间带 地热田 淡水混合比例 热储温度
下载PDF
河北牛驼镇与天津地热田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杨吉龙 柳富田 +3 位作者 贾志 袁海帆 胥勤勉 胡云壮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8,共8页
本文分析了河北牛驼镇和天津两个中低温地热田水化学、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反映的地热水赋存环境。结果表明:两个地热田系统存在明显差异,从浅部第四系地下水到雾迷山组地热水存在各自的混合线。不同层位的浅层地下水、地热水物理混... 本文分析了河北牛驼镇和天津两个中低温地热田水化学、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反映的地热水赋存环境。结果表明:两个地热田系统存在明显差异,从浅部第四系地下水到雾迷山组地热水存在各自的混合线。不同层位的浅层地下水、地热水物理混合作用明显。地热田蓟县系雾迷山组和奥陶系高温地热水与碳酸岩含水介质发生的水-岩相互作用,造成了δ18O发生飘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地热水主要是浅部第四系地下水与雾迷山组和奥陶系地热水发生混和作用的结果。牛驼镇地热田雾迷山组和奥陶系地热水中Cl~–和HCO_3~–含量增高的同时,SO_4^(2-)含量随之减小(0.20~1.30 mg/L),明显低于天津地热田雾迷山组及奥陶系地热水中的SO_4^(2-)含量(273~394 mg/L),指示牛驼镇地热田雾迷山组和奥陶系地热水发生了明显的脱硫酸作用。水化学、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揭示了牛驼镇地热田雾迷山组和奥陶系地热水处在还原环境中,与浅部第四系地下水水力联系弱,主要以侧向径流补给为主,而天津地热田奥陶系和雾迷山组地热水与浅部第四系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强,同时存在垂向和侧向径流补给。牛驼镇和天津两个地热田均具有巨大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但在开发过程中要坚持资源环境并重的原则,保障地热资源的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驼镇地热田 天津地热田 水化学差异 氢氧稳定同位素 环境指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